最新幼儿园班级重要记录(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班级重要记录篇一
新和县第一双语幼儿园
樊洁
2013.11.14
幼儿园班级管理经验总结
通过自己两年的工作,总结的一些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一、班级管理中首先遇到的来园问题。
二、班级管理中最重要常规教育。
三、教师要用爱来融入到幼儿中,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四、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
五、用具体的目标指引孩子。
六、面对犯错误的孩子,给予满腔热忱的帮助和指正。
七、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把我的工作经验给需要的人,我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让幼儿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
一直都有人在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一直不太理解,可当我干了这一行之后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幼儿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
12年毕业的我考上了一所新疆双语幼儿园,这是一个维吾尔同胞聚集的地方,汉语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外语。当然对我而言他们的语言也是外语,语言成为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面对语言不通的家长、孩子我所学的一切都无用武之地,我能做的就是像工作经验丰富的长者吸取经验。学习了几句常用又简单词语、句子,之后我的老师也只有这群孩子了,每天看着他们听他们说,猜测他们的意思,走在大街上我习惯听旁人的交谈,喜欢看广告牌上的字,慢慢的我能听懂他们简单的话语。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之后地区组织我们学习了维吾尔语,能与幼儿交谈、家长交谈一切工作就会简单很多。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和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很多地方都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各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所决定的。幼儿园班级是对3-6岁的幼儿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是以一日生活基础作整体安排的,幼儿一日生活又涉及生活与教育诸方面,包括来园、晨检、早操、游戏、体育、午睡、盥洗、餐点、劳动、娱乐、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离园等,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把保护幼儿安全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以游戏为主要活动,为幼儿的一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做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呢?
一、班级管理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来园问题,初入园的幼儿,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从分散状态进入幼儿园,与陌生同伴、陌生环境、陌生成人一起生活,加上幼儿园作息制度与常规的约束,幼儿一开始不习惯于集体教育活动。所以幼儿在入园前教师应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召开家长会,参观幼儿园,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真正喜欢幼儿园。入园后老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来打动孩子的心,经常抱抱他们、亲亲他们。对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哭闹的孩子教师要多关心、多体贴,使孩子们心里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另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吸引幼儿,分散幼儿“想妈妈、想家”的注意力。比如让他和同伴一起玩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在和教师和同伴相处过程中建立起密切的关系,逐步适应并融入班级集体,知道自己是那个班的小朋友,使幼儿产生归属感和集体意识。
二、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常规教育,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我上网收集了很多关于常规教育的方法,并从中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教育方法。在游戏、体育、学习、娱乐等,要做到有规律、有节奏,有劳有逸,动静交替、新旧活动交替,要兼顾到体、智、德、美、劳诸方面,避免活动内容单调或活动时间过长。如在进行用脑活动过多后,可以安排一些轻松的音乐、游戏、舞蹈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不一样,教师安排活动时应采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愉快地生活和学习。班内两位老师要互相配合,做到口径一致、步调一致,有秩序地做好班级工作,以防每个老师的要求不一样,导致幼儿无所适从。
三、教师要用爱来融入到幼儿中,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辨别能力差,模仿性强,因而班级的一切,不论物质的或精神的因素,无时无刻的熏陶着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班上的老师,每天和幼儿朝夕相处,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做到“严而不厉”“宠而不溺”,要用这种真诚、无私、深厚、持久的感情变成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班级教师要任理解孩子,对孩子一视同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小朋友,同时,要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和平等的师幼关系,教师要恰到好处地用人格力量感染孩子,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四、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爱模仿、易受暗示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利用具体健康形象和成功的行为做示范,来引导和规范幼儿的行为。如在区域活动时,总出现幼儿把桌面结构玩具独占的倾向,教师要利用情境表演“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歌曲“李小多分果果”,故事“孔融让梨”等活动教育幼儿向他们学习,另外要结合班内的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从而激发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用具体的目标指引孩子。在这些目标实施时教师可以指导帮助他们。例如
1、能够主动向老师问或长辈问好,老师可以主动向小朋友问好,让幼儿以老师为榜样,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2、上下楼梯能够做到不推不挤排好队,右上右下。
3、能够自觉排队喝水、上厕所,每天可以让小朋友轮流值班,看哪一个小朋友没有排队喝水。
4、早操有活力有朝气,动作到位而不乱。
5、在课堂上灵活而不乱,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6、进餐时保持安静,不浪费粮食不掉饭粒,进餐时播放舒缓的音乐,安静的进餐同时分组比赛。
7、午睡时不讲话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休息。
8、能解决自己力所能记得事情和简单的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发生问题争执时老师及时给于引导。
9、学会爱护自己的物品,及他人的物品。可以让幼儿互相保管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玩具,互相爱惜。
六、面对犯错误的孩子,给予满腔热忱的帮助和指正,而不是嘲笑或责骂,但教师只是给孩子讲道理,有时幼儿只会感觉很枯燥,听不进去。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错误编一个小故事,然后在讲故事时讲给他们听,并让他们分角色表演。
所有的常规目标都是通过活动来起到教育意义,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 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大度;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去寻找爱。(环
境对孩子的影响引自经典语录网)
幼儿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幼儿园环境起着最大的教育作用,对幼儿的影响最大。我们是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者,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会宽容大度,学会自信,学会信任,学会自爱。让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新和县第一双语幼儿园
樊洁
2013.11.14
幼儿园班级重要记录篇二
浅议幼儿园进行班级记录的意义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附属花朵幼儿园
宋丽芳
班级记录是“将班级幼儿活动的过程实录加以分析和解释的观察记录”,也就是说,记录是在把孩子的行动、语言、交往、冲突等用文字、图画或音像方式客观地加以如实记录的基础上,以这些足够的细节报告成果和表现,并协助他人了解所记载的行为背后具有含义的任何相关活动。记录是一种教学方法、研究方法,它促进教与学,旨在提出新问题,关注的是过程、是意义,其所解决的问题在过程中就产生了。
运用“班级记录”,是瑞吉欧·艾密莉亚幼儿教育系统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班级教师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语言行为举止,采用笔记本、画纸、照相机、摄影机、录音笔等不同的多种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在班级教学活动中的探索操作行为进行原始的、第一手的资料收集和记录。在面对、选取这些记录时,教师首先能对主题活动在不同阶段的进展状况有一个规划和总体的了解;其次,教师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反思,更有效地改进教学;最后,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对幼儿认知方式的把握和使用多种符号表征世界的方式等进行更为合理的诊释与反省。
一记录保证计划的运行
班级计划的制定到运行往往都是留有痕迹的,以便能知道执行方向是否正确,并能在执行结束后能被评价。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要留有痕迹,这对教师而言,记录是最佳的一种手段。因为记录可以呈现出来,供大家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以文字、照片、录音等方式记录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在计划实施到一定阶段后进行总结时,教师和幼儿或者其他同事一起回顾记录,通过记录能进一步发现幼儿的兴趣与经验基础,了解幼少l学习的进展,从而教师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正确、计划进程是否按照预先制定的轨迹运行。凭借对这些记录的回顾,教师可以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获得一些新的信息、点子,为教学活动的下一步开展做好规划,制定新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大班开展《虫儿大世界》主题活动。教师为了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感知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所以在制定主题计划时安排了《虫儿虫儿在哪里》、《虫儿虫儿开饭了》、《昆虫脚,真奇妙》、《炸锰,跳跳跳》、《快乐的毛毛虫》、《花园里的朋友》、《牧场上的清洁师》、《昆虫化妆舞会》等一系列的有趣活动。然而当教师用文字、照片记录幼儿第一天的活动时,发现记录的幼儿的口述是:“昆虫很难抓”,“它飞得太快了,我套不住它”,“老师,我不会抓,你来帮帮我”„„而照片记录下的则是幼儿盲目地使用捕捉昆虫的器具,疲于奔命地追赶昆虫和个别幼儿焦虑的表情„„从这些记录中,教师们开始重新反省自己的思路、想法,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幼儿虽然喜欢捕捉昆虫,但是他们对捕捉的经验知之甚少,第一次的失败使得幼儿们对后面原定的计划失去信心,如果想维持幼儿们的兴趣,保证主题活动继续开展,那就必须调整原来的活动,改变教学策略。
教师在找出原因后及时调整计划,增设了一个活动“捕捉”,和小朋友一起讨论 正确的捕捉方法、使用工具的方法,然后用图夹文的方式陈列在主题墙饰中,帮助幼儿巩固回忆。幼儿在有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次利用远足捕捉昆虫时,所有的幼儿都获得了成功,他们拿着自己捕捉的昆虫到处炫耀。之后,幼儿的热情又再度高涨起来,所有的活动也按照教师预先制定的,开始一步一步实施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教师在审视回顾照片、幼儿对话的记录时,能清楚地看到了幼儿的学习,捕捉到了幼儿的失败情绪导致对原定计划的不感兴趣。这个班级的教师及时反省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想法,调整策略,增加符合幼儿当前需要的教学活动“捕捉”,也是为此主题之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做准备。
二、记录了解、评价幼儿的发展
新《纲要》中指出: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倾听、读懂幼儿的心声,是一种理想的儿童观,实现这种理想,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记录的过程恰巧可以淦释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想法与思考过程,让教师重温幼儿的声音,走进幼儿的心灵,从而正确地评价幼儿。教师可以透过记录的不同方面,如观察表、照片、作品、摄像等记录方式,看到幼儿的整个学习探索过程,知道他们想些什么、学习什么以及他们的兴趣点是什么,从而了解他们建构知识的方法。记录还帮助教师更准确、深刻地解读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
例如:在让小班幼儿认识肥皂活动中,教师事先将各种各样的肥皂以及肥皂延伸产品—肥皂纸、肥皂液等放在科学区明巴皂展览会”上。放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都比较好奇,经常会去摸摸看看。教师无意中记录到孩子们的对话,孩子对肥皂纸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有的问:“它是餐巾纸还是图画纸?”有的问:“它为什么要和肥皂放在一起。”还有的猜测:“是不是老师放错了?”当时这位教师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鼓励孩子们把所有展示区上的东西放在水里玩,结果孩子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原本光滑的纸在水中变软了,摸在手的感觉勃薪的,这张纸还有泡沫,水里也有饱泡„„事后,孩子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这也是肥皂,只是变成薄薄的纸一样的肥皂,拿起来很方便。
这位教师把记录孩子们讨论和问题的本子拿出来给其他同事进行解读,大家都很感叹。这段记录不仅让她们清晰地了解了孩子在自然生活中的探索学习,也让她们充分感受到了小班孩子探索学习中敏锐的观察力和自主能力。尽管这些教育理念教师们都知道,但是通过记录中的片段,让她们有了切身体会,这使得原来的认识不再停留于空洞的概念了,对孩子的认识更进一步了。
可见,记录可以使幼儿的学习看得见,它提供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信息。很多智商测试和一些标准化测验或评价表都没有办法显现出幼儿的学习情况。但是运用多样化的媒介来进行记录幼儿学习情境,教师往往也能通过这些记录所获得的信息或借助于评量表等,可以比较全面地评价幼儿了。
三、记录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幼儿而言,记录为幼儿重新审视、解释自己作品、行为提供了机会。当幼儿看到自己所完成的作品后,会更加好奇、有成就感;当幼儿看到教师精心收集的记录,也能使幼儿深切感受到成人重视他们的学习活动,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这也就成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另一方面,记录也提供了幼儿自我整合以及集体建构知识的机会。在观看自己的记录时,他会表现出很大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当他与同伴比较或倾听他人对自己记录发表的观点时,他会进一步肯定或否定自我,并根据分析自我调整或者向他人学习方法,拓宽了学习范畴。
例如:在《大马路》主题中,幼儿用积木建构马路。在搭建马路时,聪聪一组的幼儿搭建最快。在装饰马路时,聪聪突发奇想,把橡皮泥里本来做动物眼睛的两个小珠子用橡皮泥按在了长条形积木上,用来做电子警察。活动结束前公开展示作品了,聪聪在向大家介绍自己创意后,老师对他的创意非常赞赏,其他孩子都对这组投以羡慕的眼光„„之后,聪聪和其他一些模仿这一行为的孩子把这一搭建技能又延伸到其他一些主题,如《逛商场》中搭建的商场、《房子》主题中搭建的居民楼等。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聪聪在重新审视自己记录时得到了教师与同伴的认可,肯定了自己的行为,在之后其他的搭建任务中进行了迁移。其他幼儿在倾听教师对聪聪的记录时,也从成人对聪聪经验的记录中学到了好方法,从而调整自我,向聪聪学习了这一创造行为。
四、记录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是支持者、引导者,是学习者、研究者。可是,如何能顺利担任这些角色呢?通过记录,可以促进教师角色顺利地转换,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
1.学会观察、倾听幼儿
《纲要》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观察、倾听,也就是要成为敏感的儿童观察者。但是,有时教师常常在观察中犯这样的错误:观察的随意性大,事先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者当时所看到的没有及时用文字、照片记录下来,于是在回忆分析时变得没有重点,或找不准方向,这样的观察是不全面或不周全的。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用便条、观察表、日记以及录影带、相片、幻灯片等帮助我们观察到幼儿的表现,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观察不周的问题。通过这些,教师能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特点,以及幼儿在学习和活动中碰到的问题等等,这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学习及建构知识的方法及发展状况。记录使得教师能再一次认真倾听幼儿的声音、观察他们的学习行为,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及教育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2.反思教学、有效地改进教学
教学是幼儿园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教师总是要面对幼儿、教学内容、教学情景等等,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不仅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应当具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批判和创造能力,然而这些完全可以借助记录的手段来达成。
教师首先利用已有的牢固建立的经验,在记录的基础上参与关于幼儿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解读和分析,深人细致地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而这一点对帮助教师依据对幼儿的理解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是大有裨益的。其次,由于记录再现了教学实践的过程,如教学录像,教师通过重新观看自己教学录像的全过程,反省教学行为,观察幼儿学习情况,从而促使教师认识到他们实际能做什么和他们确实做了些什么;反思他们所做的哪些事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思考他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些记录能帮助教师谨慎而有效地介人幼儿活动,反思和调整教育行为和策略。3.互动学习、教学相长
记录是一种互动学习的过程,教师透过幼儿学习的点滴记录,在分享幼儿们的学狗方法和经验时,教师们自己也在不断地为了解读幼儿而查阅资料、获取理论,在与同事的探讨、争论中寻找依据,不断修正某种观点,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记录在这一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当教师记录幼儿学习情况,并利用这种记录作为引导幼儿学习的时候,教师的角色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探索研究幼儿,同时也在研究当中与幼儿共同学习。有时一个主题进程到一个阶段,教师们会迷惑、不知何去何从,但是当面对记录、重新审视记录时会迸发出新的有趣想法和点子来,这也迫使他们重新考虑整个主题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在自我成长。
因此,通过班级记录,教师会变得能研究性地看待问题,会试图去钻研理论、研究幼儿、读懂幼儿,并能开放式地讨论和作积极的反思与调整。可以说,记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记录增进家园沟通
记录提供给家长一个真正认识、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通过记录,家长可以真正了解自己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生活经验的看法,从而重新审视自己为人父母角色的责任,并以一个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孩子。家长透过记录,通过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参与和支持,也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以及幼儿园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记录,家长可以清晰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生活学习的情况,知道教师在给孩子教什么东西,而且也明白孩子是怎样完成与达到的。透过记录,家长看到的不仅是孩子完成的作品,也看到孩子创作作品的一个过程。
比如:幼儿作品边上附着的照片、解说和孩子的话,让幼儿更容易和家长分享自己从幼儿园获得的经验。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热诚会直接影响到家长的参与度。家长们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产生极大的兴趣,必定会对幼儿学习程度的投人加大关心和协助的力度。因此,通过记录,可以使家长知道孩子所作所为的意义,以及愿意与孩子们一起进行分享,这必然使亲子之间关系密切,加深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自然学习方式的了解。通过幼儿园教师对记录的展示,家长与家长之间也有机会去分享彼此的认识。家长更重视与教师的沟通和意见交流,进一步协助家长认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所以,马拉古奇曾说:记录提供家长一个知的品质,将实质地改变他们的期望,让他们重新检讨为人父母的假设以及对孩子生活经验的看法,并以一个全新、更具好奇心的方式来看待整个学校经验。
综上所述,记录记载下幼儿所说所为的具体表现,以作为下一阶段学习的出发点;它同时也提供了教育工作者一个研究与不断改善更新的重要工具;它更提供了父母与一般大众认识幼儿园的种种详细资讯,作为获取大众反应与支持的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美]埃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罗雅芬等译,〔台湾〕心理出版社,19980
幼儿园班级重要记录篇三
幼儿园如何进行班级有效管理
生活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领域:一是情感领域;二是认知领域。作为小班的班主任,在“小班管理”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应该强调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充分全面的教育,尤其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领域,强调关心每一位孩子,使每一个孩子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争取消灭教育死角。那么,如何帮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二、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众所周知“亲其师必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与管理的前提。平时,我比较喜欢和孩子们“疯”到一起,拉着衣服开小火车,做他们喜欢的游戏和想做的事情,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和眼神交流来了解他们,发现他们成长的需要。我知道,只有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心里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为了这个我也在更加的努力。
三、重视孩子的习惯养成
小班的孩子初涉社会,很多家庭的成分在身上,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难以适应自理的日子,到了幼儿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首要的,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有着良好习惯的班级是多么的优秀与便于管理,良好的秩序不仅能保证课程教育的顺利实施更能大大的降低常见事故的发生,孩子们不争不抢,不打不闹,不抓不咬,老师还有什么可累的,当然这是个不小的工程,需要老师的耐心教导和日复一日的训练养成。还有很多如良好的用餐习惯、良好的喝水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语言习惯等这都要靠老师平时的仔细观察与发现总结。例如:玩大型玩具时,也是先让幼儿想一想,这么多的小朋友都要玩,哪些事情很危险,是不可以做的呢。虽然孩子们讲述发言的时间占用了玩玩具的时间,但却有效的使孩子们掌握了玩大型玩具的常规要求,而且,记得牢,很少有孩子会犯规。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总归是教人容易树人难!
四、树立孩子的主人翁意识
让孩子有机会参与班级的创设与管理,让他亲身体会到形成一个班级的不容易:打扫卫生,装饰教室,管理小朋友,适时体会一下老师的辛苦,使他能更珍惜劳动成果和体谅老师。
五、加强家园联系
任何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不可以代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平时我比较注重和家长的语言交流,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学期初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另一方面,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人力。
幼儿园班级重要记录篇四
幼儿园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中教师的职责和地位
做了多年的教师工作,我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的体会是“爱应充满教室”,并且“以情动人”。只要和幼儿打交道,最能打开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级的管理中,“情”更应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对幼儿要做到:关爱、友爱和慈爱。
1、多给幼儿一点关爱、理解和体贴。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如: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与家长的关系等。只有相互的了解、彼此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幼儿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做幼儿的好朋友。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良好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地形成了。其次,教师对待幼儿要保持一种平等的心态,与幼儿谈心聊天,成为幼儿最忠实的听众。
3、给幼儿慈母般的爱 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把幼儿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温暖送到每个幼儿心头,从点滴的小事中逐渐让幼儿接受集体生活,让幼儿感到老师也有一颗慈母心,时刻在关心、帮助着他们,让爱充满整个班级,充满幼儿的心房,使幼儿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小精灵儿童网站]
三、班级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育活动。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班级常规建立的方法
1、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后幼儿的明显的得到了改善。每次进餐前我们都会根据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天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还少不了不要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促进幼儿的进餐质量。
2、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不同的闪光点,并以为为榜样激励幼儿互相学习。
五、沟通,是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家长在一些问题上的沟通,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关键。只有在家园双方的沟通中才能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互相合作,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现在,绝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老是怕孩子在幼儿园不习惯,会吃亏,对老师也缺少一定的信任。这时,教师就应该“以心换心”真心与家长交朋友。如在平时的工作中,孩子的衣服穿反了,鞋子穿反了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引起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的不信任与不放心,这就需要我们班的老师和保育员齐心协力,把家长的小事当做大事来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彼此的关系也亲近了。
2、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家长谈话。与家长的沟通中,讲话的技巧也非常的重要。教师不可以总是以教导的口吻对家长说话,有的家长可能比你懂得多。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最关心的问题是吃、穿、睡等,所以,教师要经常把幼儿在幼儿园的事情主动与家长交流,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事情,不要让家长去乱猜、乱想,尽量把“大事化了,小事化无”
幼儿园班级重要记录篇五
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
----爱的艺术
兰郡实验幼儿园 徐禹
摘 要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孩子需要严师,更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的言行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爱是一种信任,爱更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艺术。本文通过一些教育事例着重阐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传递爱的艺术.关键词 幼儿教师
爱
平等
鼓励
启蒙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幼儿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席谈话,一次同行往往都能把爱传递给幼儿,使孩子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的一视同仁、对游戏、生活的关注和体贴,都能把师幼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拉近,把感情鸿沟填平。当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时,他会产生回报的冲动,跨越与老师的心理距离,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做孩子们的“妈妈”--爱在点点滴滴,用心就有回报在童心世界里,到处都是阳光灿烂,也是这种阳光吸引着幼儿教师,总想和孩子们在一起。小小班的孩子,刚刚来园,还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妈妈”,在生活上老师要处处关注。
案例一:入园前宝儿午睡时必须喝一瓶奶才能入睡。考虑到他的体质比较弱,班级老师就同意让家长把奶瓶带来园。但同时老师也积极开展了一些应对措施:逐渐增加午餐饭量,减少奶量;老师陪伴入睡等,虽然自己麻烦了,但宝儿顺利渡过适应期,身体仍旧健健康康的,这是老师们最高兴的事情。
案例二:班上的李佳星从小肠胃不好,来了幼儿园后,因为不习惯在幼儿园拉大便,常常憋着,结果造成5、6天不大便,父母们很着急。老师知道这一情况后,便留心起来。平日里多督促李佳星喝开水,帮助肠胃蠕动。一次,徐老师发现他脸色不对,估计他可能要拉大便了,但他却说什么也不肯上厕所。好说歹说,终于说服了他,但他提出要徐老师陪着他,老师欣然同意了。晚上,李佳星奶奶知道后,激动地说:“徐老师,你真是孩子的好妈妈。”老师对孩子真切的爱,换来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也换来了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爱,对周围人的爱。幼儿喜欢老师,是因为老师给了他们真诚的照顾,无处不在的关心。老师是妈妈,孩子是宝宝,每一个走进班级的人,都会有一种亲切地感觉:温馨而且充满了热情。
二、做孩子们的朋友--爱是鼓励、信任,“相信你能行”幼儿在幼儿园里更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保护,把每个幼儿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参与班里一些他们能理解的事情的决策。中大班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味的要求他们按照老师说得去做,难免会有不满意的地方。老师就让孩子们参与到,老师的计划制定和环境创设中来,有了他们的参与,班里的活动更加生机勃勃,有声有色。幼儿也兴趣盎然,兴高采烈,更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标。孩子受重视了,有了自己的空间,觉得自己也是幼儿园中的一分子,能贡献一份力量,他们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也会同样信任老师,喜欢老师。
三、做孩子们的启蒙者--爱是教给知识,给孩子最美的艺术知识的启蒙不在于让孩子学会多少技能,而是让孩子能融入其中感受和尝试,从而激发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爱孩子很简单,但爱孩子也很耐人寻味。
张老师还组织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进行绘画和手工创作,共同布置走廊,让孩子成为环境主人,用他们自己的作品和创意去丰富环境,体现课程的进行、目标的变化。“我的酸奶娃娃”“我爱家乡”“青蛙的成长过程”„„.每一次,孩子们都积极参与,他们的作品得了其他班老师和同伴的肯定呢。
四、做家长的朋友--与家长的沟通也是种艺术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得到老师的重视,能在幼儿园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做有心人,热情、真诚地与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老师的教育目标,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发展程度,把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反馈给家长,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有了家长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更得心应手了。
案例三:考虑到班上多数幼儿的父母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接送孩子,与老师的交流也比较少,我就制定了家长约谈计划。每学期有针对性地把一些家长约到幼儿园来,一起坐下来朋友式的拉家常,探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取得共识。每次约谈,我会安排两个个性、表现比较接近的孩子的家长。事先拍录两个孩子在园的简单情况,主要针对孩子的问题,最后我提供资料、提出家庭配合建议:如:家长在家能多陪孩子,开展亲子活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待孩子的态度,家长能保持一致等。短短的一个或两个小时的约谈时间,收获却是长期的,通过约谈,首先家长能更准确地了解孩子,形成正确的教养态度。其次,使家长看到了班级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为班级的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重视了。而且,班级也可以非常直接地从孩子身上看到变化和进步。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将七十多年教师生涯成功的真谛,归结为“童心 母爱。” 热爱幼儿,永远应当以平和,愉快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孩子,爱的教育,最终目的是应使幼儿在感受教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廖凤瑞译.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lilian [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李旭晴译.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格温.斯奈德.科特曼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