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透视原理教案 透视教案高中(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透视原理教案 透视教案高中篇一
我们面对的是三维世界,动画画面是二维的平面,如何在二维的平面中表现三维的世界呢?方法多种多样,有土办法,有洋办法,有老办法,有新办法,最简单的莫过于二维空间表现法,如儿童画、乡间的皮影,记得《鼹鼠的故事》吗?都属于这一类别。(演示范图,学生讨论,小结其特点,无纵深表现等。)
有人更喜欢在平面中再现立体三维,怎样才能使二维的物品表现立体呢?于是我们就有了三维表现的方法,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中国、外国都有,中国人往往把纵深去的线都画成45度角,用这种方法表现立体物。国外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发现了一套科学的透视画法,以正方形为例,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处理:
一、平行透视——当六面体的任意一个面与画者视线垂直时,我们按平行透视方法表现。⑴ 名词解释:
① 视
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② 视平线:通过心点所做的水平线。③ 心
点: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为心点。④平视、仰视、俯视的区别(看图解说)⑵ 展示范图,学生寻找规律。
试着寻找规律——① 与我们视线垂直的面不变;
② 往纵深延伸的线向视平线上的心点集中;
③ 以视平线为界,以上的变线前高后低,以下的 变线前低后高;
④ 西洋的焦点透视一个画面只有一个心点,一条视平线。
总结规则:① 与我们视线垂直的面不变,纵深延伸线向视平线上的心点汇集;
② 到心点汇集线上的点高度相等,视平线上的点高度一致。
练习题:画圆、画六边形、画八边形 思考题:为什么这两辆车不在一个平面上?
答:视平线、心点不一致。
假定画面b点站着一个高度为1.7m的人,那么图中被选中的人物高度是多少?
假如在a、b点各站一个身高大约等于桌子高度3倍的人,请画出?如果c点站了一个身高仅a/b点高度二分之一的小孩,那在画面上要怎表示? 成角透视(平视)
适用范围:当六面体的任意一个面与画者视线都不垂直时,可以按成角透视处理。名词解释:
① 变线:物体因距离我们远近而产生透视变化的线。
② 灭点:六面体变线的汇集点,它在视平线上,不同角度的六面体灭点也不同。③ 视觉范围:眼睛看出去的空间范围,形状像圆锥体,视觉范围一般是60度
试着寻找规律:① 六面体往纵深去的线以不同方向为组合汇集向灭点,灭点成对出现,置放方向不同的六面体有不同的成对灭点,但所有的灭点都应在是平线之上。
② 以视平线为界,以上的变线近高远低,以下的变线近低远高。
③ a、b、c、d点高度一致,向灭点汇集的变线上的任意点高度相等。
规则介绍:六面体往纵深方向的去线,向视平线上两端灭点汇集,灭点距离应宽一些。(起码视野的1.5倍)思考题:画圆柱
在a点的位置画同一方向行驶的汽车(示意即可),找出2个灭点并利用。
要在b点位置画一不同方向行驶的汽车,如何画?(找出灭点,找出视平线,画出一对灭点的汽车。)
c、d点有一个人身高约为1.7m,轿车顶高为1.5m,请画出示意图,该人带一个小孩身高仅大人的1/3,位于e点,请画出示意图。倾斜透视(平视)
适用范围:平视状态下(不论是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时),当遇到倾斜面(为屋顶、楼梯、上下坡等)时适用倾斜透视。名词解释: ① 天点:在地平线上的消失点。② 地点:在地平线下的消失点。
寻找规律:同一物倾斜度大,天点更高,地点更低
连接坡面上的任意点至天点或地点,这线至坡面的距离相等。
规则介绍:① 在倾斜透视的情况下,倾斜面的变线向天点、地点汇集。
② 倾斜透视中的平行透视下的天、地点在心点的y轴上,左右画平行线。
③ 倾斜透视中的成角透视的天,地点在天点的y轴上。小贴士:利用方体绘制斜面 仰视/俯视
适用范围:当视线高仰,或低俯时,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仰视、俯视。
这是动画中常用的视觉角度,举例。
规则介绍:仰、俯视时,原六面体的垂直线也发生变形,分别向天、地点汇集。
透视原理教案 透视教案高中篇二
教案
教学内容:平行透视
教学目的:掌握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并熟练运用该规律制作室内透视效果图。教学方法:讲授与辅导
教学重点:
1、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
2、正方体的画法
3、室内平行透视效果图的制作 教学难点:室内平行透视效果图的制作
教学内容
一、平行透视概述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不论正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心点。这种情况下,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图1。
正方体的平行透视最少能看见一个面,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只要有一个面距离观察者最近,肯定有一对竖直面与画面平行。
以立方体为例将平行透视的透视规律总结如下(图2-
2、图2-3):
(1)如果心点正处在立方体正面上或正面的边上,只能看到一个面。
(2)如果立方体的位置在视中线上、下移动或在视中线上左右移动,就可看到正面和另一个直立面两个面。
(3)如果立方体离开视中线和视平线就可看见正面、侧面和顶面三个面。(4)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离视平线和视中线越近越窄,越远越宽。
1(5)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正处在视平线和视中线上,这面就成了一条直线。(6)立方体如果处在视平线以下,远高近低,不能见到底面。如果处于视平线以上,远低近高,不能见到顶面。
(7)方形平面的透视形有两边是平行画面的直线,另两边在心点消失。
(8)方形平面上下位置移动时,越靠近视平线越扁平。如果与视平线重叠,透视形就成了一条水平直线。
(9)方形平面左右位置移动时,正对视中线时,近处两角成小于90°的锐角。一侧边与视中线重叠时,这一边就成了与视平线垂直的直线。在左右两侧时,靠近视平线的两角偏斜于心点。
(10)方形平面离视平线越近就越小。
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一是因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所以能较突出地表现主题形象;二是因为它能使画面产生平衡稳定之感,对称感和纵深感强,通常适于表现庄重、严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视心点位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显得呆板。
图2-2平行透视规律
(一)第二节平行透视中正方体的画法
平行透视中正方体有一个由原线组成的可视的平行面,其透视形状不变;只有一种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并且位置永远不变,作图原理较为简单。作透视图的实质就 2 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变化。在透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
所谓距点法,就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即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法又称测点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心点的距离和视点到心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侧和右侧。正方体的作图步骤(图2-4):
(1)定视点e,视平线hl,心点cv。画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d。从abcd四点分别引消失线至心点cv。
(2)延长cd线得e点,cd=de„。由e‟点引线至距点d得f点(即d点cv点的连线与ed线的交点),df的长度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
(3)由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点cv点、c点cv点、a点cv点连线相交,各点连接形成图形,即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图2-4 正方体平行透视画法
第三节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室内空间透视图的作图步骤如下:设定画面中的比例为4∶3∶5。
(1)定出视平线hl,心点cv,按比例定出宽度尺寸ab,ab线段为基线,过cv作a、b及各点的连线,确定距点d,d点cv点连线的距离等于视距(图2-5)。
图2-5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一)(2)按比例作ab两点的垂直线,ac、bd即房间的真高线,连接d点cv点、c点cv点。在ab延长线上确定o点,bo线等于一个刻度。连线od,与视心cv的各透视线形成交点,作各交点的水平线与a点cv点、b点cv点连线相交(图2-6)。
(3)接着作垂直线、水平线,完成房间室内空间透视结构图(图2-7)。
图2-6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二)图2-7 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三)第四节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的画法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作图步骤:
先画最近第一根灯杆,从顶端和底端对心点cv点作消失线,确定灯杆的高低范围。从灯杆二分之一处对cv点作消失线。根据需要(或按实际比例)画第二根灯杆,过第一根杆顶端经第二根杆中点画直线,相交于杆底端消失线的点就是第三根杆的位置。依此类推,画出第四、五、六根灯杆(图2-8)。图2-8 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画法
第五节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图的画法
在作平行透视图中,可根据成45°对角变线必然消失于距点的原理,在原线上按原比例等分若干份,在直线上就可以形成透视的深度分割。平行透视的地板砖,就是实际应用中最好的例子。在图2-9中,我们会发现所有方格的对角线都与距点和视点的连接线平行,也就是说,在透视图中方格的对角线延伸后交于距点。另外,我们还会发现图中所有方格垂直边与心点和视点的连接线平行,这也说明,在透视图中方格垂直边的延长线交于心点。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绘制出地板方 格的平行透视图了。
作图步骤:
(1)在原线上,即方形的最近边,根据作画需要分成若干份。
(2)在原线的上方绘制一条平行线作为视平线,并在视平线上取一点作为心点。从各等分点向预定心点连线。这些线即为方格垂直边的延长线。
(3)确定视距后,以心点为圆心,视距为半径在视平线上作出距点。从原线的各等分点向距点连线。每条连接线与第2步做好的方格垂直边延长线的交点,即为方格 水平方向的顶点。
(4)过这些交点画水平线,就会出现近宽远窄,渐渐消失的地板砖(图2-10)。图2-9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原理 图2-10 地板方格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第七节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
(1)距点过近,正方形图像失真(图2-17)。
(2)平行透视中各消失点不统一,或不在一条视平线上(图2-
18、图2-19)。
(3)线和面应有透视变化的没有,不应有的透视变化反而有了;物体未画平,后方或侧方高于另一方(图2-20)。
图2-17 距点过近
图2-18 各消失点不统一 图2-19 消失点不在一条视平线上
图2-20 物体未画平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特点有哪些? 2.从平常见到的图片和绘画作品中挑选出属于平行透视的范例,并分析其透视规律。
3.用平行透视的画法绘制一幅自己卧室的室内透视图。要求:按透视规律和步骤进行,布局合理。
透视原理教案 透视教案高中篇三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走出“追星”误区,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追星”现象,能够深刻剖析“追星”的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增强学生概括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追星”是一种正常现象,理解“追星”的原因,知道“追星”的利与弊;
二、教学重点:
1、“追星”的利与弊;
2、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四、教学过程:
1、播放mtv周杰伦的《青花瓷》,请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 方案一:请喜欢、崇拜周杰伦的同学介绍他;
方案二:若班内没有崇拜周杰伦的,教师充当周杰伦的粉丝来介绍他: 不仅仅是他们(我),其实每个人的心中可能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你为什么崇拜他、追他?“追星”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崇拜明星的问题-------“透视‘追星’”(导入课题)。
2、出示一组明星图片:
引导:在这个群星璀璨、星光灿烂的时代,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
3、说说心里话:你喜欢、崇拜的明星是谁?你为什么喜欢他(她)?或最喜欢、最欣赏他(她)的哪一方面? 引导得出:青少年“追星”的原因。
4、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而且每个同学喜欢的明星和喜欢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和表现中,你感悟到什么? 引导得出:感悟一
⑴普遍存在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⑵不同的人追的“星”不同,“追星”的原因也不同;
5、方案一:再出示周杰伦的照片,请前面喜欢他的几个同学站起来;方案二:让喜欢相同明星的同学站起来。
说一说喜欢他的原因,问:从中你又可以感悟到什么? 引导得出:感悟二
⑴同一明星,不同的人喜欢和崇拜的原因也不相同; ⑵明星崇拜的类别;
6、再由前面学生喜欢偶像的原因得出:感悟三
追星不仅反映我们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也折射出我们的精神世界;
7、根据前面崇拜的类别和感悟三,想想自己崇拜的偶像,我们最应崇拜明星的哪些方面?
得出:可以崇拜形象特征,但更应该崇拜人格特征;
8、出示:郭明义、袁隆平的图片、材料;
⑴有人说:追星当追袁隆平、郭明义,请同学们说说崇拜他们的原因; ⑵对比自己崇拜的明星,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概括学生的回答:我们崇拜歌星、影星,更应该崇拜那些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9、出示:我们身边明星的学生照片---问:你又可以感悟到什么? 得出: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明星,我们应学习他们的闪光点; 布置课下作业:寻找身边的明星,并向他们学习;
10、出示:杨丽娟及明明的材料;
问:两事件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
11、出示:中学生“追星”的材料;
结合材料,说一说⑴你是怎样追星的?⑵“追星”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12、问:结合前面追星的原因和现在的影响,我们又能感悟到什么? 得出感悟四:“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怎样追星,对明星崇拜到何种程度,却有是非、利弊之分;
13、分组讨论:追星的利与弊
提示:结合前面的事例及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得出:“追星”的利与弊;追问:有利有弊,那么我们该怎样“追星”呢?
引导学生得出:适度、不盲目,崇拜偶像的内在品质,转换为我们成长的动力;
14、出示课件:学有所获,请同学们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15、教师小结,下课。
透视原理教案 透视教案高中篇四
透视概论
一、学习任务:
1.了解什么是透视和其表现形式,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直线透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操作能力。2.了解和掌握透视的规律和概念。
3.熟练的掌握直线透视作图方法和理论知识。
通过试一试、瞧一瞧培养自学能力及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透视图的制作当中能够准确的绘画。
四、学习方法:
采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透视的基础知识。
五、学习环境:班级教室
六、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准备活动
1、“在平面的画面上能表现出立体的现象吗?”
教师在黑板上用平行透视的方法快速画出一组风景(一条大马路、一排树、房屋、人物等)。
让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立体感,产生了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呢?!2、教师课件揭题:画中表现了透视现象——平行透视。
通过图片来展示物体的平行透视。
3、平行透视的条件和几个概念。
立方体九个方位的透视效果:
第二部分:作图练习 2
七、总结
1、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八、作业
平立方体平行透视图(作图)5
透视原理教案 透视教案高中篇五
结构素描--平行透视
教学目标:
1.了解透视规律,原理,特点,术语
2.利用平行透视作画,为写生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
透视规律,原理,特点,及如何利用平行透视作画
方法:
讲授,示范
教具:
作业,纸,笔,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小结上次课,指出错误点,引发思考
新受:1.伴随生活中的图片,一起观察、欣赏,寻找出
平行透视的基本透视特点
2.以这些平行观察的图片引导出平行透视的概念
平行透视: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物体的透视,一.这种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又
叫“一点透视”,二.立方体与画面平行的面没有透视的变化,与画面垂直的线没有透视变化,这种透视有
整齐、平展、为重、庄严的感觉。
3.进一步分析、讲述概念的术语、内容
4.以最为简练的方式总结平行透视的特点、规律 1.一个消失点,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高远低,近实远 2.平行于画面的线无透视,垂直与画面的线产生透视
作业:
画出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