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生职业规划字论文(大全9篇)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在总结中可以适当引用他人观点和研究成果,以增加总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欢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总结经验和心得,共同提升写作水平。
大学生职业规划字论文篇一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扩张,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摆在高校乃至全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实际,认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该文试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含义和现状出发,重点阐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认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水平的策略。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而近年来全球大环境下的经济形势变化,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人才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为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高校需要认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不仅存于理论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在对大学生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性格特征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的规划,指对一个人的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各种职业需求,确定自身的职业分动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安排、规划。职业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家庭和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社会上也应运而生了一些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机构,但是由于创立时间不长,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缺乏经验等各种原因,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从事这类服务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比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服务,主要是依托高校内部的机构和部门展开的。
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我国高校大多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其主要功能都是为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临时指导,较难做到“量体裁衣、系统规划”,有些学校缺乏专门的指导老师,通过学校行政人员进行简单粗放式管理。从内容上来看,一些就业指导中心实际上的主要工作就是解答毕业就业合同的相关问题和就业政策咨询,很少会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起到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主,较少指导作用。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但很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各高校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并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必备内容,而不是仅仅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管理与服务而已。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阶段,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未来从事某种职业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在大学期间就制定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大学生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高校就业指导出现了一些定位偏颇,没有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的情况,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准备,使得许多大学生没有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面临毕业时,迫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而随大流、听家长或被迫选择了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工作,这是近年来出现的部分大学生在毕业较短时间内就进行了二次择业现象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来看,大学生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这样不仅造成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也影响了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是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择业是社会普通关注的问题,就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在指导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在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特征、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规划基础上,增强今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能,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是根据各种主客观因素,结合个体差异、爱好、能力等因素,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帮助和服务学生逐步实现。
大学生刚从中学期间进入大学校园,对社会充满好奇,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对今后职业方向还不明确,但大学时期是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都会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然而,由于大学生职业意识观念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其就业指导的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帮助大学生做好职前准备工作,使其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前,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结合社会职业需求实际和学生自身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判定自己的职业就业方向。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主要有系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大学生就业规划指导是一个系统性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不仅是要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是一个整体性规划,不是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时的临时指导,而是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大学教育体系规划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比如,针对大一新生,可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或大学生涯规划等课程,先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试探性的职业规划;针对二年级学生,可以重视拓宽专业学习领域,试探性确认职业目标;针对三年级学生,可以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和性格、能力等因素,通过就业能力、求职技巧提升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就业优势及就业的社会适应性;针对四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政策讲解、就业技巧训练、实习调查等方式加强学生择业指导等。
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3.1开展终身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需要结合社会主客观因素,职业需求,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基础上,帮助学生指导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大学生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利用大学课堂、专题讲座、调查实习等方式开展个性化指导。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变化,就业压力愈发增大,因而高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职业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3.2加强职业测评,提高职业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大学生是职业规划的主体也是职业发展的实践者,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有所不同,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每个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充分掌握各种职业评估方式和测评工具,借助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各种特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增强高校职业指导的科学化水平。
3.3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提高职业规划的社会化程度。
近几十年的教育发展,我国高校已初步形成以政策指导、就业咨询服务为主要形式,校园招聘、个别就业指导为主要方式的职业就业指导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已不再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部分大学生已对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有所下滑。目前高校在就业指导机构和指导人才方面的专业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进一步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来,而非零星地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形成更加系统科学的指导模式,针对性就业指导不够。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职业供需实际,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在了解学生特征、职业意愿和能力等基础上,辅以科学的测评技术和测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和规划,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特点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需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信息库,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在信息库内容结构上,还需包含对就业市场进行正确的预判,畅通就业信息渠道,与就业市场和各类企业建立相互衔接的就业服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为大学生择业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1]胡雪飞。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设计[j].社科纵横,2012(4):120.
[2]罗双平。积极行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013(8):43.
[3]苟萍,丁伟。高等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10(增):23.
[4]刘更生。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5]罗双平。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j].中国青年研究,2009(8):25.
大学生职业规划字论文篇二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生”是指活着的意思,“涯”泛指边际。“生涯”是指人的一生,或指个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也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与职位。由此看来,为了我们的一生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我是一名极其热爱生活,富于追逐梦想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然而面对现实却有太多的茫然,尤其是当今社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竞争就像前进道路上的陷阱,如果我们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必将被其所连累,还有被推毁的危险,所以提前规划自己的'生涯是比较明智的。
如果我们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来改变我们的命运,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是失败的,想想看,我们的一生毕竟是有限的,又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呢?我们未来的生活就像一座沉睡了已久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其实规划就是我们进军宝藏的最佳手段,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朋友们,人没有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功业;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难有震撼人心的成功喜悦。我们不能等花已凋谢才来珍惜,也不能等机会远去才来痛心,更不能等已经失败才来懊悔。所以提前为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为职业生涯做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梳理,把命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将是我们人生中一个无悔的创举!
努力就有收获,付出就有回报。
激情成就未来,规划实现梦想。
二、确定志向。
职业理想:作为学模具的,最大的志向就是走向企业的队伍当中去。结合自身独有的特点,理想是进入模具行业,从低层做起,最终实现自己的管理梦。
人生理想: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价值,最终成为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素质复合性人才。
三、自我剖析。
1)兴趣爱好:。
2)人格描述:。
·谨慎而传统,重视稳定性、合理性;天生独立,需要把大量的精力倾注到工作中,并希望其它人也是如此,善于聆听并喜欢将事情清晰而条理的安排好。
·是一个认真而严谨的人,勤奋而负有责任感,认准的事情很少会改变或气馁,做事深思熟虑,信守承诺并值得信赖。
个人优势剖析:自己能很顺利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能一丝不苟、认真专注地对待具体问题、事实和细节;非常强的责任意识;对待事物有稳定平和的心态;在交流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对新鲜事物喜欢去探索;动作协调能力和空间判断能力比较强。
个人劣势剖析:主观性弱,惰性较大;对事物总持怀疑的态度。
四、社会环境剖析。
利处: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仍然是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同时,模具行业的发展更是处于一个黄金时期,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弊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改善,就业也跟随着出现了一定的危机。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不断增长与岗位供应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所以个人职业的规划也及其重要。
朋友,美好生活我们共同开启!
五、职业目标选择。
根据我的个人兴趣爱好、性格和适合我的岗位性质,我初步定下适合我的职业有这些:
1、模具设计制造师:技术型工作,我所读的专业是模具设计与制造,应该朝自己专业方向发展。
2、营销人员:喜欢与人接触,善于交际。
3、检查员,客服人员:做事谨慎,细心。
八、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规划字论文篇三
在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其中大学生面临的挑战最为巨大,而准确认识当代就业形势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明确自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就业计划,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85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破纪录的611万人,而2010年又创新高,达到630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据2009年2月16日新华网报道,仅广东就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很多企业招聘岗位锐减,甚至开始裁员减压,给处于寒潮中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
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09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08年10-12月的校园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许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
2、预期薪酬明显下降。
3、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调查,各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专业就业比较紧俏。例如:湖南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采矿、地质、路桥专业在5月签约率已达到90%以上;文科、经济管理类就业困难,以往的一些热门专业,由于高校盲目扩招,导致供需比例失调严重,就业困难,由“热门”变“冷门”,譬如外贸英语、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学校知名度不高的毕业生就业困难。
4、就业呈现性别差异。
除了专业差异,高校就业市场还呈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就业难度远远大于男生。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为14.5%,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35.5%;女生的正式签约率只有5%,有意向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1.7%。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远远低于男生。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考研”,有21.7%的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导致自己求职遇挫。
虽然性别歧视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仍然明确指出只招男性,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受传统男尊女卑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影响,觉得女性不如男性;二是女性由于在生育哺乳期需要更多假期,需要分担更多时间精力照顾家庭,部分用人单位从企业效益最大化角度考虑,肯定是不愿意招女性。
5、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
虽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大学生转变了观点,不再一窝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但是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仍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学生在求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95.6%的毕业生表示赞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政府新近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但是只有35.3%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农村寻求个人发展,有45.6%的学生认为这会限制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有35.3%的学生对相关措施的配套优惠政策缺乏信心,湖南科技大学08年还有5名通过了村官考试的毕业生出于种种顾虑放弃了当村官的机会。
6、考研、“考公”热持续升温。
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或是参加选调生考试)上,于是出现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军和蔚为壮观的考公务员一族。湘潭市08年、09年公务员招考职位数分别为195、77,报考人数分别为3528人、3306人,考试录取率分别为5.53%和2.33%,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加剧。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往年未就业或是就业不稳定的大学生。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自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不仅影响想了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深深的影响到了就业形势,首先是跨国公司业务萎缩,减少了用人数量;其次是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受到影响;再次是影响到能源工业。我国金融、地产、外贸类企业以及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加工制造类企业的招聘岗位锐减,保险、汽车、航空、旅游、广告等行业也遭遇“寒流”,用人需求明显减少。受金融危机一方面使失业人员数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使企业招聘岗位减少甚至取消,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浙江省统计局统计,浙江省企业用工大大减少,企业关停(减)产、休假和裁员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用工需求趋于谨慎。一季度浙江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不增反降,同比减少1.6%,浙江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另外,根据浙江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用人单位对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全部需求的8.0%,比上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2009年一季度对大学生的用工需求占8.4%,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随着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供求矛盾的加剧,使得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显现。据2009年5月浙江省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4岁青年大学生的失业率为5.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9个百分点。
2、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4.9%,与大学生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3、缺少工作经验是影响就业的最大困难。
在招聘通告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句话——“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大量初次踏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动手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将他们挡在了职业岗位大门之外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有71.3%的毕业生认为缺乏工作实际操作能力,不适应社会要求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这与长期以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社会的倾向未得到根本改变有关,使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其实这也一直是中国高校教育的一个弊端,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工作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调查显示,有50.8%的学生表示教育模式陈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不适应社会需求。并希望在教学计划中大力强化实践环节,使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更紧密的衔接起来。
4、大学生自身价值观问题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有许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他们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据湖南省教育部发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根据从市人事局和劳动局所了解到的,尽管目前经济大环境不好,但劳动局的劳动力市场仍比较活跃,经常有民营中小企业主动到劳动局摆摊设点,招聘一定数量的技术蓝领;与之相反,人事局的人才市场相对冷清,很少有单位前来招聘高级白领人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当主动降低身价,把自己定位于蓝领,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
(1)、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牢基础、创造条件、做好准备。
(2)、加强实践能力。各用人单位都看好有工作经验的人,所谓的工作经验便是对工作流程的熟悉,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有广阔的人际关系,所以在大学期间要多接触社会活动,为将来就业竞争增加砝码。
(3)、调整就业心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社会竞争中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一蹴而就”的就业心理,不要把考研、“考公”当成“救命稻草”,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健康观念。
2、高校教育方面:
(1)、科学调整专业设置。高校教育必须和社会需求的轨道相结合,针对稀缺人才的专业进行重点培养,已达到高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有力的后备军。
(2)、加大社会实践力度。缺乏实践能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致命伤”,各高校可以与各用人单位建立长期供需伙伴关系,用人单位为高校在校生提供实习地点,同时也可以解决有些时候各用人单位的“员工荒”的情况。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参考资料:
大学生职业规划字论文篇四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自身职业规划的盲点,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和挫折。调查显示,有近四成的人对自己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还是满意的,但是当把这种规划分解后,他们的选择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16%。专家指出,大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判断上的前后矛盾现象,进一步表明大学生们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只知道概念,缺少实际的实施。
一年级为试探期:要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应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但不要盲目地参加。
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
三年级为冲刺期:临近毕业,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收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要积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积极常识并加入校友网络,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
四年级为分化期: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做出充分准备。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自我进行发展定位,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适合自己的目标,在长短不同时期要有个不同的计划,否则只是空想,不现实的。在设计过程中要以自己为主,不要自以为是,同时要参阅专家的意见,让设计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最好借助正规的专业机构。
总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
步骤1先开始编织美梦,包括你想拥有的,你想做的,你想成为的,你想体验的。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知道不可能失败,你想要得到什么;如果你百分之百相信会成功,你会采取什么行动?"现在,请坐下来,拿一张纸和一支笔,动手写下你的心愿。在你写的时候,不必管那些目标该用什么方式去达成,就是尽量写。
步骤2审视你所写的,预期希望达成的时限。你希望何时达成呢?有实现时限的才可能叫目标,没时限的只能叫梦想。
步骤3选出在这一年里对你最重要的四个目标。从你所列出的目标里选择你最愿意投入的、最令你雀跃欲试的、最能令你满足的四件事,并把他们写下来。现在我建议你明确地、扼要地、肯定地写下你实现它们的真正理由,告诉你自己能实现目标的把握和它们对你的重要性。如果你做事知道如何找出充分的理由,那你就无所不能,因为追求目标的动机比目标本身更能激励我们。
步骤4核对你所列的四个目标,是否与形成结果的五大规则相符。
(1)用肯定的语气来预期你的结果,说出你希望的而非不希望的。
(2)结果要尽可能具体,还要明确订出完成的期限与项目;
(3)事情完成时你要能知道完成了;
(4)要能抓住主动权,而非任人左右;
(5)是否对社会有利。
步骤5列出你已经拥有的各种重要的资源。
当你进行一个计划,就得知道该使用哪些工具。列出一张你所拥有资源的清单,里面包括自己的个性、朋友、财物、教育背景、时限、能力、以及其他。这份清单越详尽越好。
大学生职业规划字论文篇五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扩张,大学生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摆在高校乃至全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实际,认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该文试从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含义和现状出发,重点阐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认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而近年来全球大环境下的经济形势变化,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人才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为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高校需要认真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不仅存于理论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在对大学生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性格特征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的规划,指对一个人的性格、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社会各种职业需求,确定自身的职业分动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安排、规划。职业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家庭和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社会上也应运而生了一些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机构,但是由于创立时间不长,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缺乏经验等各种原因,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从事这类服务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比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服务,主要是依托高校内部的机构和部门展开的。
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我国高校大多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其主要功能都是为大学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临时指导,较难做到“量体裁衣、系统规划”,有些学校缺乏专门的指导老师,通过学校行政人员进行简单粗放式管理。从内容上来看,一些就业指导中心实际上的主要工作就是解答毕业就业合同的相关问题和就业政策咨询,很少会开设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起到就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主,较少指导作用。尽管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但很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各高校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并成为大学生教育的必备内容,而不是仅仅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管理与服务而已。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阶段,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未来从事某种职业打下基础,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在大学期间就制定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大学生对自身情况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高校就业指导出现了一些定位偏颇,没有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的情况,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准备,使得许多大学生没有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面临毕业时,迫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而随大流、听家长或被迫选择了不喜欢或不擅长的工作,这是近年来出现的部分大学生在毕业较短时间内就进行了二次择业现象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来看,大学生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这样不仅造成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也影响了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是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择业是社会普通关注的问题,就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在指导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在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特征、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规划基础上,增强今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能,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是根据各种主客观因素,结合个体差异、爱好、能力等因素,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帮助和服务学生逐步实现。
大学生刚从中学期间进入大学校园,对社会充满好奇,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对今后职业方向还不明确,但大学时期是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都会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然而,由于大学生职业意识观念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其就业指导的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帮助大学生做好职前准备工作,使其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前,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因此,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必须结合社会职业需求实际和学生自身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判定自己的职业就业方向。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主要有系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大学生就业规划指导是一个系统性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不仅是要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也是一个整体性规划,不是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时的临时指导,而是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大学教育体系规划中,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比如,针对大一新生,可结合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或大学生涯规划等课程,先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试探性的职业规划;针对二年级学生,可以重视拓宽专业学习领域,试探性确认职业目标;针对三年级学生,可以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和性格、能力等因素,通过就业能力、求职技巧提升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就业优势及就业的社会适应性;针对四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政策讲解、就业技巧训练、实习调查等方式加强学生择业指导等。
3、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水平的策略。
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3.1开展终身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本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时,需要结合社会主客观因素,职业需求,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基础上,帮助学生指导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大学生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高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利用大学课堂、专题讲座、调查实习等方式开展个性化指导。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变化,就业压力愈发增大,因而高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职业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3.2加强职业测评,提高职业规划的科学化水平。
大学生是职业规划的主体也是职业发展的实践者,然而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有所不同,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每个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充分掌握各种职业评估方式和测评工具,借助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各种特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增强高校职业指导的科学化水平。
3.3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提高职业规划的社会化程度。
近几十年的教育发展,我国高校已初步形成以政策指导、就业咨询服务为主要形式,校园招聘、个别就业指导为主要方式的职业就业指导模式,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已不再适应高校教育的发展。部分大学生已对传统就业指导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有所下滑。目前高校在就业指导机构和指导人才方面的专业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进一步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来,而非零星地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形成更加系统科学的指导模式,针对性就业指导不够。因此,高校应结合社会职业供需实际,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在了解学生特征、职业意愿和能力等基础上,辅以科学的测评技术和测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和规划,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特点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需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信息库,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在信息库内容结构上,还需包含对就业市场进行正确的预判,畅通就业信息渠道,与就业市场和各类企业建立相互衔接的就业服务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为大学生择业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1]胡雪飞.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设计[j].社科纵横,(4):120.
[2]罗双平.积极行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8):43.
[3]苟萍,丁伟.高等院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增):23.
[4]刘更生.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5]罗双平.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j].中国青年研究,(8):25.
大学生职业规划字论文篇六
摘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探索构建“全面、全程、全体”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能。
关键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职业生涯理论推出全新的理念,认为职业生涯不只是拥有一份职业,更是贯穿人生决定如何生活的过程。到底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呢?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和人生环境相结合,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进行测量、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个体的兴趣、性格、能力和社会的实际情况等综合分析,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此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等行之有效的计划,进而采取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根据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在人的成长发展初期进行必要的职业意识引导,对将来的职业成长乃至整个人生的成长都是重要的。
1953年美国耶鲁大学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项有关目标的调查,被调查的学生中10%的学生确认有目标,只有4%的学生清楚地把目标写下来。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结果显示,当年写下目标的那些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那些没有写下目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一个人职业战略规划,它不仅是一个职业选择问题,而且对大学生整个人生成功与否有着深远的影响。鉴于我国大学生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既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发掘潜能,提高竞争能力,又可以有效控制大学生在人才市场的无序性高流动状况。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知识欠缺,主观不重视。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这无疑是对的,但很少关注职业生涯辅导,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很少,导致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理论的途径有限。另外,由于学生生活范围窄,社会经验少,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要求了解不够深刻,他们当中不少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件费力而无用的工作,甚至错误地认为职业规划就是类似中小学生所写的新学期的打算,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给老师看的,没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根本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自己未来人生和就业的意义。
(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方面:目标过高,不符合实际。
调查发现,80%以上学生职业目标定位在“三大”和“三高”上,“三大”即大城市、大公司、大机关;“三高”即高收入、高福利、高职位。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到条件艰苦的地区、乡镇锻炼,也不愿到新兴行业、服务业、基层单位去工作。求职时,最关注的是眼前的薪金和福利待遇,而没有把发展空间或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放在第一位来思考,甚至还有一些学生为了留在大城市,不惜牺牲摆在面前的大好发展机遇,许多学生盲目地以考取许多没有职业相关性、目的性的职业证书作为未来发展的路径,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或者有多个毫无内在联系的职业路径。职业发展路径的模糊必然导致择业过程中的彷徨和无助,这直接影响到职业目标的实现。
(三)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方面:脱离专业,目标不清晰。
值得肯定的是,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学生在校期间选择了兼职和假期打工。但90%以上的学生所从事的兼职工作都跟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相关联,大多数是做家教、业务员、促销员等;还有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其目的只是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多才多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职业规划性,漫无目的,随意而为,只注重量的积累,却无视质的提高。
(四)职业规划认识方面:自我定位模糊,专业认识不清。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自己今后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以及适合怎样的岗位等问题,在认识上显得比较模糊。只有20%的学生能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现在具备的条件与理想工作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甚至还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对此毫无意识,根本没有进行自我了解。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客观而理性的认识。接近75%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没有很清晰的概念,甚至对本专业的未来发展领域也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职业选择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
目前,所有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仍存在着教育内容不全面、教师队伍不健全、教育过程不连贯等问题,针对目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可构建“全面、全体、全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学校在思想和政策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应加强理论学习,使学生和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讲授面试技巧、找工作的途径等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很广泛,不仅要进行观念层面的教育,而且要进行技术操作层面的教育,不仅要进行技巧方面的教育,而且要进行理念层面的教育。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应该自始至终地贯彻在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列入教育计划之中,并严格执行。目前所有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都存在“就业指导课就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等同于面试技巧、就业信息等教育”这样一些错误的理念,存在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将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传导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甚至受益终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系统工程,是一项科学、系统、全面、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地、有计划地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第一,在新生刚入学,就要渗透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进行职业规划理念和意识的教育。如请高年级的学生代表讲述自身的规划和实施状况,请校企合作的企业专家来学校讲授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状况等,请教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性质、就业领域等进行教育,使学生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接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第二,在整个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技巧、专业认知等教育。如加大投入引进合适的测评体系,尽早最大范围的让学生接受职业测评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还可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安排,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结合专业理论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就业去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其次通过完成专业课的理论作业、专业实训、专业见习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明确学生的职业志向。
第三,大学最后一年,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进行面试技巧、制作简历、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教育和服务。就业指导课教师讲授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就业技巧方面的内容,除招生就业部门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服务外,全校教职员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市场就业信息,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并为实施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努力。
第四,大学生毕业后,学校还应该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做好跟踪服务,以便总结教育经验,提升职业规划教育水平,为后来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积累经验,同时还能更好地掌握市场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体教育的理念,建设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其他成员为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工作,从事规划教育的指导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水平,这就需要通过脱产学习和在职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以此为依托,在全校制度化、常规化地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同时,我们也要摈弃狭隘的观念,不能错误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就业指导老师的职责,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每位员工除身教之外,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岗位和学科特点,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关于职业道德、人生观等内容,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专业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就业去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方向,通过完成专业课的理论作业、专业实训、专业见习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明确学生的职业志向。
总之,通过构建“全面、全程、全体”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各高校就能克服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
大学生职业规划字论文篇七
人力资源的竞争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各个领域最直接、最严酷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要素。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当代知识青年就业争夺战中的一把重要利器。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若是一脸茫然两手空空的踏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怎能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有目标才有动力和方向。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认清自己的现状的基础上,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
职业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具备的与职业有关的性格、知识、能力、品质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职业目标、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品质、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等。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由内隐的和外显的要素组成,表象的外显的是专业知识、技能,潜在看不见的职业动机、个性、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等要素。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职业选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何科学的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当下各高等院校不断探索的新课题。传统的经营模式下,制造大国的根基在短时期内将不会改变。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9年达610万人,2010年达630余万人,2011年达640万人,预计2012年将超过650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2.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制约,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尚有一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十二五”期间计划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0万人,每年需要转移就业900万人。
3.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
从总量看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即人才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稳定性减弱。
4.劳动力市场失灵。
由于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形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场“失灵”。
职业能力是知识青年为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所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而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追求理想人生的核心素质,也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根本要素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专业型“准人才”,其职业规划能力以及潜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前途,与培养质量的好坏息息相关,也对高校办学以及国家未来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受到国家政策影响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52.5%的同学仍在考虑具体的职业规划,30%的同学已经有了具体的职业规划,17.5%的同学完全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仍在迷茫中,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方向的努力是白费功夫,而且没有目标也会导致在学习、生活中缺乏方向而得过且过,会对未来发展造成滞后影响。
2.大学生选择就业地区局限,增大就业压力。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48.6%的同学倾向于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35.9%倾向于回到家乡,剩下的少数同学倾向于北上广、中部和西部大中城市、支援中西部落后地区。大部分同学的就业地域选择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自己的家乡,这种选择比较现实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恋乡情结。但去西部的人太少,不利于西部的发展,同时择业集中也会使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3.考研、考事业编占比重大,存在盲目跟风现象。
我们调查的同学中60.6%的同学选择考研、考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招考,32.7%的同学倾向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4.9%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还有1.6%的同学选择出国深造。很多同学都未曾考虑就业问题,他们的方向是考研或考公务员,这其中不免有跟风者,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为逃避就业压力。选择方向集中也会增加大学生的压力,出现万人挤独木舟的现象,增加大学生考研和考公务员的难度,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4.大部分同学选择工作主要受当前需求影响,不利于长远发展。
调查同学中20%选择就业主要考虑工资待遇因素,19%主要考虑工作环境,17%考虑个人兴趣,17%考虑职业发展潜力,另外还有少数同学考虑是否稳定有保障、社会认可度是否较高、时间是否自由以及家庭需求。在调查同学中,57%能接受毕业后工资范围在2000―2500之间,27%能接受的范围在2500―3000之间,另外还有8%能接受的范围在3000以上,8%能接受1500―2000。在选择工作时将工作待遇、工作环境当做首要条件可以满足当前需求,这种现实的选择很不利于长远发展。
5.对找工作认识不够,影响找工作的成功率。
36%的同学认为知识丰富最重要,28%的同学认为丰富的阅历最重要,接下来是好口才、高学历和勤劳踏实。很多同学忽略了勤劳踏实的中华传统美德,知识业务水平、阅历、口才、学历等因素对找工作的确很重要,但没有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做保障,个人的能力很难发挥到极致,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方针,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敏锐洞察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和未来理想,创新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导航的新方法、新渠道。不断完善和丰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科学内涵,从制度保障、创新形式、增加实践、提供培训等各个方面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计划,将对高校毕业生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学校加大在就业方面的指导,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方向和就业观。职业规划应从大一入学就开始抓起,越早进行越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可以减轻大学生没有目标方向的迷茫状态,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
2.学校进行系列座谈,使大学生意识到当今就业现状。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在考研、考公务员、就业中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让大学生避免跟风的思想,给自己确定合适的位置,避免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地区过于集中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3.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理论知识是不足以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增强实践能力才能在进入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并施展自身才能,让大学生们在就业前做好自身能力的充分准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4.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培训的机会,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求职技巧。通过讲座、培训、实习等多种方式给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的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训中增加求职技巧的掌握,为日后应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继续实施本科生职业导师配备制度,根据各高校学科特色,积极开展职业导师制度,选派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导师,辅助大学生完成职业评估、定位和规划,拓展就业思路和视野,为大学生职业规划保驾护航。另外,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的诸如经济纠纷、心理落差以及情绪偏执等特殊情况,也应该在学校、导师、大学生这一体系中得到更多的关怀和解决。
总之,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权衡,结合自己的专业与专长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1]罗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点及实现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2]贾强,张建英,向颖博.心理和谐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3]郑颖.关于增强高校职业导航功能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1(1).
[4]叶广锋,梁敏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点及实现途径――论全面价值观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4).
[5]苏俊枝.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大学生职业规划字论文篇八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书帮助我客观认识自我、准确进行职业定位,确定前进的方向,制定奋斗的策略,将目标分解,从而激励我坚持走下去。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规划无疑是有益而有必要的。
二、自我分析。
性格:为人随和,极富同情心和正义感,有亲和力。善于表达,偶尔有点极端因子出现,做事比较理性,不轻易随波逐流,自我控制力极好。有明显的双重性格:
兴趣特长:羽毛球,篮球,桌球,看书,听音乐,骑自行车,黄昏时分吹风散步。
个人特质:洞察力强,我这个人有很强的责任心,因而对工作比较热情,能吃苦耐劳,并且秉着一旦开始,我就要努力做到最好的理念做任何事;总是试图用理论分析各种问题。
三、职业环境分析。
前景分析:管理类专业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不管是在外企还是国企,高层管理人员价值越来越高。而人力资源管理又是管理类专业中兴起的一阙。在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人才十分稀缺。总的来说前景不错。但,这个专业的工作和财务、营销相比,还是有差距,而且发展也会比较慢,所以一定要有耐性。懂得用时间换空间。
企业分析:在这个人才是一切的新时代,许多企业将会以前所未有的努力去寻求人才和留住人才。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客观上要求各个企业必须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但企业最重视的还是实践经验,因而,我可以选择在一个相对规范的企业从基层做开始,一步步慢慢积累经验。在校期间多考证件,拓宽就业领域。
薪金分析:人力资源行业新进人员的平均薪金水平在1500~2500之间,薪酬主体集中在3000~3999之间,4000~6000区间也占重要部分,做到经理总监级别可拿到10000元以上,工资不菲。
专业分析: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总结:人力资源岗位的发展前景不错――一需求量越来越大,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二薪资越来越好;三在企业位置越来越重要。
四、职业定位。
综合前面的自我分析和职业环境分析两部分内容,我得出本人的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如下:
内部潜在优势(strengths)。
1.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都符合此职业。
2.性格开朗,为人随和,有亲和力。
3.有好的洞察力,良好的团队意识,做事认真有条理,责任心强。
4.沟通能力好,善于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内部潜在劣势(weaknesses)。
1.语言能力的掌握程度不够,当众发言时会紧张。
2.明显的双重性格,火和水的矛盾体。
3.性格有点散漫,偶尔优柔寡断。
4.对某些事和行为会持有极端看法。
外部潜在机会(opporunities)。
1.为曙光行业,发展前景很广阔。
2.正在被重视和关注中成长。
外部潜在威胁(threats)。
1.专业性不像技术型工作那样强,可能被别的人员替代。
2.有可能被重视程度还是不够。
1、201x年~201x年。
成果目标:进入某目标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助理工作。
学历目标:高校研究生毕业。
能力目标:了解公司,将所学知识一定的用于实践。
经济目标:2000~3500左右的月收入。
2、2017年~2020年成果目标:人力资源专员。
能力目标:熟悉部门运作,能为公司提出有效的建议,能熟练的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经济目标:5000~7000左右的月收入、
3、2021年~。
成果目标: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能力目标:熟悉公司运作,具有远见,能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使部门发展与公司发展保持一致,能够与员工实现无障碍沟通。
经济目标:8000~12000左右的月收入。
六、计划实施方案。
1.大学期间:2012~201x。
1)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掌握经管行业的基本知识。
2)努力学习英语,争取过六级。
3)假期实习(与本人专业相符合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4)与同学交流,从同学那里学到对自己有益的知识。
2.大学毕业后五年:201x年~201x年。
继续努力学习,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利用空闲时间继续积累工作经验。
3.长期计划:
1)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2)参加一些活动,与人多沟通,学会人际交流。建立良好的交流网。
3)努力工作,积极博得提升的机会。
4)多看书,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5)坚持锻炼身体,以保证自己能以最佳状态来面对任何事。
结束语。
一个人要想获得人生的成功,没有规划是不行的,没有目标比死还可怕。就像推磨的驴一样,忙碌一生却只是在原地转圈圈。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重要。这次的职业规划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开始踏上了通往辉煌的道路。当然,仅仅有规划是不够的,日后的付出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我以后的位置。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此后我还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评估和反馈,坚持不懈,从而保证计划得以实施。换言之,成功需要五大步:
(1)明确的目标;。
(2)详细计划;。
(3)立刻行动;。
(4)修正行动;。
(5)坚持到底。
大学生职业规划字论文篇九
1、社会一般环境分析。
中国政治环境稳定,经济环境优越,外企增多,国企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管理人才市场广阔,迫切需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适应中国国情,外企进入中国必须本土化,因此既要了解西方管理理论,更要了解中国国情。
3、行业和企业分析。
要通过实践工作学习,总结出适应当代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理论,由于中国加入wto,商务运作逐渐全球化,国内企业经营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分析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和公司的价值观正确与否,熟练处理职务工作,熟悉外资企业运作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差距:1、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2、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
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
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
5、社交圈太小。
缩小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法。
(1)充分利用毕业前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团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
(2)踏上工作岗位后,要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学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们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
(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2)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
(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同学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规划不只是写出来,更要实际去做、去实现,也要在实践与思考中去不断完善。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加油吧,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