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狼》教学反思与评价(模板16篇)
总结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的肯定。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评价,不抄袭他人的观点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每次上课,总感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并不是以学习的诉求来上课。有时心思这是为什么,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得到了一点启示!
教学如带兵,不是自己的兵不好带,每个兵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只有官兵的心理诉求和思维习惯一致了、默契了才能锋芒所指无不披靡。我们这些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才能化腐为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无限美好的愿望化作活生生的现实。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1.1研究对象以评价反思性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为研究对象,以山西师范大学20xx级排球选修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就“评价反思”学习模式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文献,通过教学实践的观摩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
在教学过程中向山西师范大学20xx级排球选修课学生(共100人)发放关于评价反思性教学的调查问卷,征求对于评价反思的看法及其对本人教学能力的影响。问卷共发放100份,实际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1.2.3实验法
在20xx年,对该校20xx级排球选修班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实验前后测,分析“思与评”模式融入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作用。
(1)实验的设计。在16周的排球选修课中,对实验对象进行观察、考查,其中15名男生,5名女生。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选取“学习活动,学习环境,知识传递,师生互动”几项指标,根据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教学能力按优秀、合格、不合格给予打分。
(2)实验的实施。实验前1周,让20名学生都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每位学生都独立完成一次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进行语言性评价。督促学生进行文字性反思与评价,收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统计实验前学生的教学能力情况。课前: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专研课本知识;在认真专研课本知识时,增加课本外的新知识;多次尝试独立完成教案设计,思索其不足之处。课中:通过让学生自己代课的方式,学习组织课堂教学;多让学生自己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身组织教学及课堂评价,学习掌握语言表达能力。课后:学生结合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得失将其记录下来;让学生独立设计教案,研究自身教案操作起来是否可行;8周后,让学生进行总结,研究学生教学能力的变化。实验进入尾声时,同样让20名学生都独立完成一次课堂教学,并进行语言性评价。收集16周学生所有的反思与评价,统计实验后学生的教学能力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收集20xx级排球选修班学生的评价和反思及学生教学能力的得分,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与分析。
2.1实验前后教学评价能力的对比分析据统计,实验前教学评价能力达优秀的学生有5人,合格的学生10人,不合格的学生5人。学生并不太清楚评价的形式以及怎么样正确合理地评价课堂教学。实验后,学生教学评价能力达优秀的学生有16人,合格的学生有4人,不合格的学生0人。通过反思评价性模式的教学,学生懂得了正确的评价方式,并通过反思,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了学生doi:10.3969/.1674-151x.20xx.03.028实验与调查体育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2.1.1注重教学评价中自身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大多数人不能够清楚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也就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在评价反思性教学中,同学、老师等评价可以促进和深化学生个人的自身评价和自我发展,更有效地达到教学要求,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1.2注重教学评价中语言评价和文字评价相结合在课堂活动中,进行语言评价,更直观地找到问题,了解自身的不足。从另一个方面,通过语言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以此让学生不断积累,提高今后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时,可能会想不全面优缺点,这时候就需要文字性评价。学生通过课后回忆课堂教学时所产生的各种情况及教师、学生的心理变化,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看到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
2.2实验前后教学组织能力的对比分析据统计,实验前,学生教学组织能力达优秀的学生有3人,达合格的学生有10人,不合格的学生有7人。以往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堂教学的机会不多,所以很多教学环节学生从未仔细考虑过。实验后,学生教学组织能力达优秀的有17人,合格的有3人,不合格的0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断进步,为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
2.3实验前后教案设计能力的对比分析据统计,实验前,学生教案设计能力达优秀的有9人,达合格的有10人,不合格的1人。学生之前都独立完成过教案,但很少自己思索其可行性,大部分只是模仿教师以往的教案设计。实验后,学生教案设计能力达优秀的有18人,合格的有2人,不合格的0人。学生不再是一味模仿,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以及对教案设计进行创新。
2.4实验前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对比分析据统计,实验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优秀的有5人,达合格的11人,不合格4人。以往学生很少自己独立完成课堂教学,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必然有所欠缺。实验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优秀的学生有16人,合格的学生有4人,不合格的学生0人。经过16周的反思评价性学习,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断学习,慢慢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讲解示范正确的技术动作有很大的帮助。
2.5学生阶段性教学反思能力的对比分析通过评价反思性教学,将本学期课程分为4个阶段,每阶段的评价各有自己的特点:a:自身评价,b:对同学的评价,c:积极性评价,d:反思性评价,e:共性评价,f:教学能力的评价,g:对教师教学评价从收集数据可以看出(表1),第1阶段,更注重的是对教师的评价,并且在该阶段学生都对自己比较满意。第2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开始发现问题,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反思。第3阶段,学生在反思自身不足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应该通过怎样的手段方法,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第4阶段,学生自身不能很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所以需要学生互评,进而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反思评价性学习,让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进步。在长期的积累中,老师和学生相互学习,一起进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教师也直观地看到了教学效果。
2.5.1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学会教”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基本上都把“学生成绩”作为唯一准则。而这种评价方式与当代教育对教师能力、素质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是不适应的。通过评价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成长,并让教师从中积累经验,为完善自身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反思评价性学习的重点是探究和解决课堂上出现的情况,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5.2在教学反思中,学生“学会学”评价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它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手段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自身、同学、老师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其次,反思评价性教学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评价只是单纯的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在反思中进步、在评价中提高的良好习惯。
3.1结论
3.1.1通过反思评价性学习,提升了学生的教学评价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多进行反思和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1.2通过反思评价性学习,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让学生学会处理课堂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更合理的教学模式。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出发,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本课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等已有知识和经验自己探索,从而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是学习的动力、创新的因素。本课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使“130×5”“402×3”“307×8”等有相同点却又相异的问题集中出现。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比较,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寻求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探求算理,学习知识的同时,放飞思维。当然,如果能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积是多少,然后再计算,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检验计算结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本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了自我认识。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在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气氛中展开的,注意了合作的'有效性。
纵观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标准》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在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参与活动、展示自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课一开始就通过“游玩”激发兴趣,“小明乘车”这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激活,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小组合作,求异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保护,时刻把学生作为数学活动的主体。有层次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互说互议的过程中,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适当评价,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使知识的获得与情感的体验同步进行。教师灵活地运用体态、称号等评价方式,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参与热情与灵活的思维进行激励,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树立起良好的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我后来反省了一下,之后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取消了评价“差”的等第。而是用建议性的评语来替代:“如果你能够用二分钟的时间仔细欣赏一下自己的画,再用二十分钟的时间把你不满意的部分修改一下,你的画就会更加的精彩。”“老师给你评的等第,你肯定会不满意,你来找老师谈谈好吗?”这些充满期待和人文关怀的批语,更加体现出美术课评价的发展性和人性化,使成绩评价的根本目的得以体现。
虽然是小小的一个改变,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很多原来总得“差”的小朋友比以前认真了,有信心了。因为正确的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人文关怀。
其实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作为美术教师应该用欣赏者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其实孩子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遗传因素,都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操作中会参差不齐。比如画拔河,学生能正确画出人在拔河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并能扩展成一组人就是很有创造力的作业。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放弃“一刀切”的武断做法,而是进行了人性化的尝试。
对于学生创作的美术作业我们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现的专业性美感,我们应该注重作业深层所蕴含的因素——学生。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用与别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横向的比较来判断,而应看自身的纵向发展,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品时,特别留心几个以往美术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鼓励他们的方式我采取了分层实施:当发现他们进步时,我采取单独与学生谈心的方式表扬他的进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他逐渐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业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时,我就进一步对他所取得的进步采用全班公开化地表扬,对他的努力进行赞赏,为他的进步表示高兴。在另一方面对于美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应该注重他们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鼓励学生不断地探索表现美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避免绘画惰性的产生。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笔者就教学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从教、学、评三方面加以改进,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了解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学,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1.1推动教师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评价结果是必然的,只要依科学、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客观、科学且全面的。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能够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有利于对教学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不断加强教学管理。
1.2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师团队的科学化管理就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标志,教师教学评价就是有效的教师团队管理办法。教师管理科学化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结果分析,逐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科学化的教育决策,及时获取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全面掌握每个教师教学情况,以便于提出更加公正、可靠的教学决策依据;促进教学工作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及整体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评价需要明确教师教学质量重要性和目的,正确认识教学评价意义,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高校声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1评价主体问题。
教师教学主体评价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被评对象,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管理人员评价是以一种非正式的角度对教师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并听取学生意见,并同教师讨论学生成绩和教学问题。管理人员的正确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学决策的正确性,但其缺点在于管理人员评价受管理人员情感、利益的限制,很容易造成教学评价的偏差。管理与考评一体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启发,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管理人员评价只适合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不适宜作为奖惩依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人,他们对教师教学情况有着切身的体验,学生评价教学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这也让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产生过多的顾忌,学生有时也会怕得罪教师而不能取得好成绩,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学评价的公正性。
2.2评价客体问题。
评价客体指的是教学评价体系和内容,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不是简单的教学者,它是课程的开发和创造者,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必然包括对教学情况、教学研究及教学实验等。但受个人认知上的差异影响,评价客体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2.1量化难度大。
一直以来,我国教师教学评价一直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之间徘徊,教师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专业性、长期性、综合性等特点,同时教育对象又存在着特殊性、多边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因此,教师教学评价不能够单一的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而应该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全面发挥其作用,避免因过多使用定性或定量评价,给教师教学工作添加烦恼和不必要问题,影响教师水平的发挥。
2.2.2评价指标体系庞杂烦琐。
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基础和根本依据,但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时忽略了科学性和适用性,过分强调各项指标的代表性,这是不现实的,任何指标都不可能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完全涵盖其中,指标体系反应仅能够代表评价对象的典型行为,而并不是全部行为。指标体系庞杂,主次不分,进而影响典型行为指标的突出。通过评价学常识,可以了解到评价指标系统由一组相互间关系密切的指标结合构成的,每条指标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因果关系或是重叠关系。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有的学校会忽略不同学科特点,采用统一评价指标一概而论,缺乏可比性,没有从专业课程和教学实际出发,评价指标中很难搜集到有用的学科教学信息。评价者以某些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对象某方面属性价值判断,得出的评价结果就是评价对象属性价值高低。只要这种评价结论与实际相符,我们就说这种评价结论是可靠地、客观的,能够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的结论能够让人心悦诚服,可以用于工作指导和比较、鉴别等,但是若完全以主观经验或是经验得出结论就难免会产生错误。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就应当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根据教学效果差异,得出结论,提高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3.1实现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二者的有机结合。
这两种评价方式各有优劣,我们应当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评价的优势,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奖惩性评价侧重于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甄别,是利用某种外在、统一标准对教师工作绩效进行衡量的一种方式。奖惩性评价方式主要用在高校教师的升级、增薪、聘任、降级等学校管理决策当中,以此增加高校管理者的说服力。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则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的发挥,它要求以每个教师个性多样化和教育价值观为依据,重视对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提升教师工作绩效的合理性,从教师的长期和全面发展入手,积极判断每名教师的强项和弱项,发挥各家所长,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长期和稳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各有所长,想要增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应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评价的优势,提高教师教学的自律性和他律,实现自我评价和他评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教学评价问题,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明确教师教学工作发展方向和内容。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确教师教学发展方向和内容,帮助教师取得教学中的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客观、公正的去认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而不是将其排除在教学评价之外。教师才是最了解教学工作优势和问题、了解工作对象和工作背景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应做好教师沟通工作,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分析教师自身优势和不足,深入分析教学问题,不断提出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实现教师的自我反思,提升教师工作的自律性。
以学评教虽然略有偏颇,但并非是完全不可取的,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受益人,有着较高的发言权,要增强学生对教学管理的主体意识,树立教学管理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评教作用,提升以学评教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一种客观评价方式,它对教学工作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不断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积极发挥教师教学评价作用,推动教师工作发展,更好的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要求。
4结语。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保障。应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问题,不断改进、改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萍.高校效能监察工作相关问题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8):95.
[2]刘华金.基于matlab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设计与仿真[d].浙江工业大学,2011.
[3]梁伟东.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126-127.
[4]李荔.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冲突与消除策略[j].教书育人,2014,(01):86.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五个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处理得当,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灵感和火花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归类整理。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慎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及取舍,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在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能发现教师自我评价难以认识到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他人评价中,学生和同事的评价尤为重要。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有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听取他们的评价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转变某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
例如,课后当学生说某个知识要点不理解或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时,教师就应该反思:在教授这个内容时,是否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否将新授内容与原有知识进行了正确引导;引导的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等。教师沿着这个思路反思,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也为以后再教学中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经验参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
新课改中的教师要想更快地提升自己,寻求同伴的帮助必不可少。由于同校特别是同级教师在教学同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因而对于教学就有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从同伴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既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又可以吸取自己的教训,对于改进教学和发展自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只有理性地对待同伴的评价,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才能避免“孤芳自赏”,才能实现“蒸蒸日上”的进步。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学习行为的分析、学习结果的反思,也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判断,分析自己的有利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反思
(1)课堂观察反思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教师自我评价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因此,在课堂上,应时时观察学生、关注学生,学生所作、所说、所思、所感受都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我们应根据他们外在的显性言行,运用新课程理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及时的信息导向。
(2)分析学习档案袋
学习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效记录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不断提高他们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经常翻阅学生的学习档案袋,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评价,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又有助于教师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身的发展。
2、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反思
学生的学习结果通常通过练习(作业)或考试予以检查,传统的教学在设置练习或考试题时,过多地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查;在评定学习结果时,单纯采用“打分”或划分等级等量化评价方式,而忽视运用定性评价方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必要的关注;在处理评价结果时,一味强调教学评价的附加性功能(选拔功能),而忽视评价的本性功能,即评价为学生本人提供学习情况的信息,使其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为教师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以便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倡导的是动态的、过程的评价,关注被评价者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被评者在达到目的过程中增加了哪些经历和体验,关注被评者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进步。所以,新课程教学评价并不否认考试的作用,而是在于怎么考,怎样处理考试结果。
我们在练习(考试)的设置中,一定要以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在处理练习(考试)结果时,注重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在对此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尽量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用定性分析的形式多进行鼓励性评价。
总之,无论哪种评价,都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反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较为客观的信息。教师应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并将其作为准确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的机会。要分析自己取得进步的多种原因,以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重新制定发展目标,针对不足深入反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行动,促使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创造力。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当前,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正逐步构建和完善,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内各医学院校相继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借中国解剖学会与香港大学交流解剖学课程改革经验之际,收集了各大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学情况。通过总结目前的解剖学教学现状,分析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1改革的主要措施。
1.1缩减学时,减少操作的局部。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这意味着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习更多的课程,使其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捉襟见肘。因此,很多医学院校对解剖学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缩减了学时,以便空出时间供其他新兴学科使用。此外,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对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而减少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剖学的学时被一减再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院的解剖学总学时不足160,而局部解剖学仅在70学时左右。
1.2pbl教学。
目前多数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这种“灌输式”教学严重固化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针对传统授课方式的种种弊端,很多高校都尝试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养成。
1.3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缩短学时、减少操作局部以及pbl教学等措施以外,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
2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医学院校就已经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其措施也包括缩短教学时间、减少操作局部、应用pbl以及实施多媒体教学[1]。目前国内进行的改革与美国的.做法大同小异,基本上照搬了美国模式。然而,cahill于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对美国过去30年的解剖学教学状况进行了评价。文中指出美国立法委、大众媒体对这一时期培养的学生质量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这一阶段培养的医生,大多因为基础知识缺乏而不称职。美国已经对先前的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值得引起广大解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认真思考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学时减少,无法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得不删减教学内容,并相应减少操作的局部,有些甚至是很重要的内容。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局部解剖学学时数在70左右,但解剖完一具尸体,这点时间显然不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解剖学的唯一方法就是“解剖”,学生只有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及近距离观察,才能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减学时、去局部这样的做法,将使学生不能完整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无法全面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制约其今后在临床上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调整课程学时的时候,应该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简单的“一刀切”式做法值得商榷。其次,目前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主要有pbl教学的运用。pbl的优势在于:首先,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的正确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第三,它可以锻炼学生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为其今后开展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pbl教学法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然而国内做法是,仅在解剖学课程中设置几次病例讨论,并未以问题为导向对该课程乃至跨学科进行讲解。因此,大多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cahill在其论文中,对pbl进行了评价[1]。文中指出pbl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全面了解,是一种顾此失彼的教学方法。而且pbl还受到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pbl教学模式可谓有利有弊,在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时候不能盲目照搬,对于解剖学课程而言,应从该课程整体教学架构与计划等方面深入思考,根据自身条件及办学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3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的医学院已经意识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结合解剖学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以协和医科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为代表的高校,秉承“小系解、大局解”的优良传统,从解剖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并未对学时进行大量缩减。具体做法是将少量的学时用于讲授系统解剖学,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体概念,然后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通过实地解剖的方式来学习解剖学,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这种方式具有学时设置合理、且内容详尽丰富、涵盖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也是笔者最推荐的一种方法。
3.2拓展性学习和继续教育为了弥补课时不足。
带来的影响,以第四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以及重庆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将学习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计划以外的局部解剖学实验。通过拓展性学习,既保障学生能完整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我校,课题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lcd教学模式[2,3]。其包括三个环节:l指学习(learning),即在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学习、课余的拓展性学习以及基于专题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4]。c和d(com-munication&discussion)指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不同的专题,阅读临床相关教科书/专著、浏览视频、上网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数年的教学实践表明[3],这一模式能较好地解决教材内容相对于学科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学相长。lcd教学对于那些招生数量多而师资力量却相对不足的学校,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因而具有推广价值。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也在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数量众多,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受到局限,实验室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思维固化,参与拓展性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因此,lcd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办学规模等自身条件,灵活运用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如今,生命科学已从分子、基因水平认识人体,但迄今为止,大体解剖仍不能少。解剖属于大体形态学的范畴,有着自身的特点,虽然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但是传统的实地解剖操作仍不可取代。如今由于微创和介入等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对解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着力探索,摸索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解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八
摘要: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经验表明,教学绩效评价应成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旨在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体应以教学相关者为主,尤其应加强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增强针对性,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职业生涯和发展阶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制度支持和条件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教学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属于综合性评价,更多从宏观层面关注高校作为一种组织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效益,为高校从整体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1]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这种宏观的、整体的高校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微观层面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是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并改进教学的关键措施。[2]然而,针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历来是个难题。构建有效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在这方面,以卓越教学著称的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教师评价制度值得借鉴。本文结合在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college)的实地调研结果,尝试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本文从政策导向、基本定位、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方面讨论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一)政策导向:教学为中心。
通常,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师德和社会服务四大方面,其中,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是体现高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应成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还远远不够。在高校层面,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被严重淡化和简化,具体表现就是教师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教学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学课时数的考核。在教师个人层面,由于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并且在决定教师的课题申请、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各种奖励等工作中占有更大权重,教师自身也难免重视科研甚于重视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有必要从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一些政策,不断明确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要求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强调要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4]要求高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遵循“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5]进而要求高校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考核机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投入本科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形态的积极性。[6]这都为高校构建全面、系统、有效的学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定位:发展性评价。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可用于教师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奖励等多个方面,但是,评价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更不是为了“管理”教师而评价,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这是基本定位。作为一种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应依据教师的专业背景、所处职业生涯阶段、实际工作表现和发展潜力,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促进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并针对教学评价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7]这一定位,决定了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标准的针对性、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性等特征。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任何评价都包括“谁来评”的问题。谁最有资格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回答却很难操作的问题。理论上,鉴于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滞后性,高校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涉及面应尽可能广泛,应包括领导、同行、学生以及教师本人。但实际上,国内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同行评价缺乏,教师本人参与不够,学生评教较少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美国文理学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评价主体主要都是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具体包括评审委员会、系主任、教务长、校内外同行、在读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等,学校认为他们能够从教学工作量、专业程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一,增加学生评教的分量。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最应该参与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但采纳学生评教并使其发挥实质性作用,确实有难度,尚需假以时日。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很多院校的教师都不愿意把学生评教意见放进自己的档案袋,他们非常厌恶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指指点点,这些都增加了学生评教的难度。但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学生评教最终还是在美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得到普遍应用。截至1973年,29%的院校使用了学生评教。到1983年,53%的院校在使用。到1997年,几乎所有院校都普遍使用学生评教。很多大学还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记录在教师档案中。[8]如今,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的做法是,由教师提供所教过的学生的名单,由学校教务处、评审委员会出面,邀请10-20名该教师以前教过的学生和当前的学生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发表匿名评价。在文理学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甚至直接决定教师的晋升。[9]第二,增加同行评价。大学教师的教学绩效也要有同行评价,因为学生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并不足以对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资料、课程作业、考试内容、课堂教学组织情况、项目指导质量、论文指导质量、项目开发能力等做出专业性的评价,而教师同行则能够对此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价。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进行评价时,通常会邀请本校或其他文理学院的一些相关教师参与,如与被评审者有合作教学经验的教师、客座过其课堂教学的教师、参加或旁听过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或者所教授的某门课程是以候选人所教的某门课程为基础的教师,学校认为这样的同行评价更有意义。[10]第三,加大教师本人的参与度。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既是评价客体更是参与评价的主体,理由在于:其一,这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发展性评价面向教师,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奖惩或考核而评价。加大教师在绩效评价中的参与程度,有助于消除教师对以管理为目的评价的抵触心理,亦可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其二,教师最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可以对各方评价有所回应。其三,教师参与教学绩效评价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麦卡莱斯特学院在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时,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学生和同行可能无法提供的证据来表明自己的教学效能,或提供一项个人陈述,说明自己的教学理念、备课情况、教学策略、教学成果等。教师还可列出自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结果,也需要教师本人在上面签字认可方可生效,教师可对评价结果进行申诉,学校则会依据相关程序进行重新评审。
(四)评价指标:全面可操作。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够全面,即不能全面反映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以及教师为教学创新付出的努力(包括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情况),仅能判断教师是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判断教授是否给本科生授课。二是针对性不强,即对于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区分度不够。三是可操作性不强,即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较为宽泛,表述较为模糊,不够具体,除了工作量可以量化以外,其他方面既难以量化,也难以做定性评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工作本身的局限,也有学校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高校可从制度设计上尽可能减少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先天不足。高校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指导毕业生设计等不同形式,教学绩效表现涉及多个因素,如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工作量、专业水平、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等。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尽可能客观、全面的评价。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考察,就包括学科要求、交流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等。评价委员会根据教师本人提交的个人陈述、同行推荐信、学生评价信、教学大纲、教学材料、系里平时的听课记录等信息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综合评定。
(五)评价标准:增强针对性。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定位,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背景、专业特点、年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阶段,尽可能增强教学绩效评价标准的针对性,才能切实促进教师的发展。美国文理学院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的评价,就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方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处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的要求是“必须表现出有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并且能够投入到学生的学习经历中,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建议,并及时回应”,对终身职副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必须被学生及同事认可为优秀的教师和导师”,对终身职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须是深受学生尊重和喜爱的、富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领域中体现出领导力,例如,作为教材编著者、新课程材料的制作者、新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教育界的领军人物”。[12]可以看到,文理学院在将教学作为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对处于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评价标准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保障条件。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学校的定位、办学理念、教师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要素紧密相关。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教师管理制度的导向,影响着学校资源配置方式。同样,通过学校的教师选聘标准、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教师支持政策等教师管理制度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效的高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
(一)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
在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学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学校要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理清教学、科研、服务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三者在教师绩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都应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学和科研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研要为教学服务,教学要体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即便是专攻本科教育、以教学为中心的美国文理学院,也对教师的科研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这是保持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理学院更强调的是科研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会要求教师提供证据,表明自己的科研如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麦卡莱斯特学院对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候选人、教授候选人进行评价时,都是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放在第一位的。[13]这是文理学院坚守自己办学定位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校开展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适合学校定位的教师选聘标准。
文理学院的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虽然程序繁琐,所需材料繁杂,但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并且切实引导了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从一开始就招到了“正确的人选”,即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教师。[14]因为教师只有从内心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才可能更加主动、持续地提高教学水平,外部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美国文理学院在招聘教师时,就特别重视考察候选人的教学能力,要求候选人阐明自己的教学理念、表明自己如何能够胜任文理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交以前的学生评教材料、试讲一节课、让本系所有教师与候选人面谈、请学生陪同教师参观校园、共进午餐,等;[15]而教师候选人通过参加学校的招聘面试,基本上也能够感受到文理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对于教师考核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文理学院的招聘标准,对教师已经起到了一个“筛选”的作用,加入文理学院的教师对文理学院已经有了基本的文化认同,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而这也是此类学校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赖以生存的土壤。[16]一般来说,我国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更加注重候选人的科研水平,对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设计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相当于给学校设置了一个门槛,有什么样的招聘标准,就会招到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可以说,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与教学绩效评价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三)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在开展教学绩效评价前应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培训和支持,以帮助教师通过各种考核评价;在教学绩效评价后则要围绕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如果绩效评价的结果不及时反馈给教师,一是会导致教学绩效评价缺乏激励作用;二是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只评不改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且劳民伤财。美国文理学院普遍都设有类似“教学与学习中心”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并将其定位于提供服务的支持性机构,此类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支持,如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与学生学习指导,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包括课程评价服务、教学咨询服务、基金申报服务以及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服务,设立并提供资助,包括科研发展资助、课程改革与开发资助,等。[17]此外,学校还会通过其他层面的支持确保教师能够达到文理学院的要求。例如,麦卡莱斯特学院为帮助新教师通过终身职评审,特意减少其服务方面的工作量,以保证他们能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改进。该校还出资鼓励资深教师邀请新教师一起共进午餐交流工作经验。
(四)完善资源配置方式。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如不能对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资奖励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必然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自然也难以发挥其预期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使其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一是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这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基本要求;二是要与资源配置建立联系,这是确保绩效评价效果的一种途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针对高校教师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教育部已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18]这就为高校加强教学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实施有效的教学绩效评价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高校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结语。
本文基于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经验构建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如评价指标较多,涉及人员众多,所需材料繁琐,管理成本较高等,许多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其效果也还需要实践检验。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目标不同,办学定位有差异,用统一的评价体系评价不同类型、层次学校的教师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因此,我国各高校在构建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学科、不同阶段教师的具体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男星,王春春,姜朝晖.高校绩效评价: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15,(6).
[2][7]李楠.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以教学绩效评价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10,42.
文档为doc格式。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九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却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文中不点明“ 我” 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教师抓住了“ 落、打、飘” 三个词感受雨、雹子、雪的不同特点, 让学生加动作把动词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这三个动词的含义, 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男生来朗读描写雹子的句子,请女生朗读描写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和雪花的轻盈。
一、对结尾一段的处理不够好
结尾一段是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性格,即它温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尤其是它有危害人类的一面,应该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认识,突破他们因年龄局限的生活环境所无法看到的实景,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现洪水泛滥,江河污染的一些录象资料。再让学生根据这些画面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二、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时,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写作的技巧
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水。他们可以说出很多:宁静、美丽、平静、清澈见底,活泼、调皮、活跃,奔腾不息、川流不息、汹涌澎湃…… 然后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来描写这样的水呢,出示课文描写水不同形态的这一小节,让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生动活泼,让学生明白写相同的事物有着许多不同的写法。然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写一写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形态。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
教学评价是我们综合组研究课题,在美术教学中更要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和活化性。《海洋世界》是一堂校本教研成果展示课,正是要突出教学评价,也出表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试教实践,我发现并总结了如下优点和不足:
4、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采取的方式巧妙,“五色池”、“七彩池”等名字形象而富有诗意。
1、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主要表现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侧重于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评价。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老师通过游戏“对与错”来解决手摆鱼的轮廓大小问题,这种运用观察来掌握制作难点的方式效果不好,不少教学中体现评价学生画小了。
1、体现评价的多样性:
1)首先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在活动中体现(将学生评价、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渗透于各个环节,让学生自由表现审美观,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
2)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把老师评价和学生的自评、互评随时体现,如:对学生思维的评价、对学生表述的评价、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作品的评价、学生对同伴的评价。
3)最后一环节,加入“通行证”这一道具,把互评(每组选出一条做得最好的鱼,最先拿到通行证,进入海洋世界,自由快乐地游戏)、师评、自评(全体学生陆续拿到通行证进入海洋世界游戏),结合起来。
2、体现评价的全面性:不仅仅对作品结果进行评价,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随时进行评价。
3、在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加入学生动手试戴手摆鱼、试画轮廓这一环节,让他们通过亲身感受来掌握难点。
改进后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积极性更高,学生的自主性进一步提高了。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直接体现语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评价是作文教学重要的环节,应该要引起教师们重视。它不单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评价,还应该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讲究艺术性,注重实效。力求做到具体而不笼统,确切而不含糊,审慎而不草率,简洁而不琐碎,鼓励启发而不滥褒恶贬。下面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价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所谓“正面引导式”就是通过正面的引导,把学生指引上写作的坦途。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正面引导,这个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写作水平也慢慢提高了体现了正面教育的力量。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作文会让人感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害处,公式化的写作模式、老得掉牙的故事,千篇一律。如记事写人都是妈妈半夜背我去看病、谁冒雨送伞、拾金不昧、扶老奶奶过马路……结构呢,三段式……看起来就像封建社会的八股文,让老师无从改起,说它不好吧,还太不容易挑出毛病来,说它好吧,不帮他们改掉这样的习惯,永远也写不出好作文来。如果单单是在评价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作文缺乏新意,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学会写自己的东西……”我想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学生的作文中总有一些新的东西,我们如果能充分利用它,达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新意,什么是创新,以点带面,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发现一篇好作文,老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利用教育心理学中的“皮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其内在潜能,让其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助其成才,同学在的赏识效应下,不断进步,最终得到很好的发展。
作文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但要做到教书,还要做到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良情绪等,教师可以利用评语作出恰当的引导,可以避免生硬的说教和直截了当的批评指责,利用作文这个平台,本着真诚的心、平等待人的态度,以委婉亲切的口吻,促膝谈心式的方法和学生在“纸上谈心”。也可以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二
: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经验表明,教学绩效评价应成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旨在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体应以教学相关者为主,尤其应加强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增强针对性,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职业生涯和发展阶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制度支持和条件保障。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教学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属于综合性评价,更多从宏观层面关注高校作为一种组织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效益,为高校从整体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1]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这种宏观的、整体的高校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微观层面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是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并改进教学的关键措施。[2]然而,针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历来是个难题。构建有效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在这方面,以卓越教学著称的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教师评价制度值得借鉴。本文结合在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college)的实地调研结果,尝试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从政策导向、基本定位、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方面讨论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一)政策导向:教学为中心
通常,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师德和社会服务四大方面,其中,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是体现高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应成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还远远不够。在高校层面,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被严重淡化和简化,具体表现就是教师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教学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学课时数的考核。在教师个人层面,由于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并且在决定教师的课题申请、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各种奖励等工作中占有更大权重,教师自身也难免重视科研甚于重视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有必要从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一些政策,不断明确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要求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强调要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4]要求高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遵循“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5]进而要求高校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考核机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投入本科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形态的积极性。[6]这都为高校构建全面、系统、有效的学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定位:发展性评价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可用于教师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奖励等多个方面,但是,评价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更不是为了“管理”教师而评价,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这是基本定位。作为一种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应依据教师的专业背景、所处职业生涯阶段、实际工作表现和发展潜力,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促进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并针对教学评价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7]这一定位,决定了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标准的针对性、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性等特征。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任何评价都包括“谁来评”的问题。谁最有资格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回答却很难操作的问题。理论上,鉴于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滞后性,高校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涉及面应尽可能广泛,应包括领导、同行、学生以及教师本人。但实际上,国内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同行评价缺乏,教师本人参与不够,学生评教较少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美国文理学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评价主体主要都是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具体包括评审委员会、系主任、教务长、校内外同行、在读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等,学校认为他们能够从教学工作量、专业程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一,增加学生评教的分量。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最应该参与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但采纳学生评教并使其发挥实质性作用,确实有难度,尚需假以时日。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很多院校的教师都不愿意把学生评教意见放进自己的档案袋,他们非常厌恶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指指点点,这些都增加了学生评教的难度。但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学生评教最终还是在美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得到普遍应用。截至1973年,29%的院校使用了学生评教。到1983年,53%的院校在使用。到1997年,几乎所有院校都普遍使用学生评教。很多大学还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记录在教师档案中。[8]如今,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的做法是,由教师提供所教过的学生的名单,由学校教务处、评审委员会出面,邀请10-20名该教师以前教过的学生和当前的学生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发表匿名评价。在文理学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甚至直接决定教师的晋升。[9]第二,增加同行评价。大学教师的教学绩效也要有同行评价,因为学生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并不足以对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资料、课程作业、考试内容、课堂教学组织情况、项目指导质量、论文指导质量、项目开发能力等做出专业性的评价,而教师同行则能够对此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价。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进行评价时,通常会邀请本校或其他文理学院的一些相关教师参与,如与被评审者有合作教学经验的教师、客座过其课堂教学的教师、参加或旁听过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或者所教授的某门课程是以候选人所教的某门课程为基础的教师,学校认为这样的同行评价更有意义。[10]第三,加大教师本人的参与度。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既是评价客体更是参与评价的主体,理由在于:其一,这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发展性评价面向教师,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奖惩或考核而评价。加大教师在绩效评价中的参与程度,有助于消除教师对以管理为目的评价的抵触心理,亦可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其二,教师最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可以对各方评价有所回应。其三,教师参与教学绩效评价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麦卡莱斯特学院在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时,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学生和同行可能无法提供的证据来表明自己的教学效能,或提供一项个人陈述,说明自己的教学理念、备课情况、教学策略、教学成果等。教师还可列出自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结果,也需要教师本人在上面签字认可方可生效,教师可对评价结果进行申诉,学校则会依据相关程序进行重新评审。
(四)评价指标:全面可操作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够全面,即不能全面反映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以及教师为教学创新付出的努力(包括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情况),仅能判断教师是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判断教授是否给本科生授课。二是针对性不强,即对于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区分度不够。三是可操作性不强,即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较为宽泛,表述较为模糊,不够具体,除了工作量可以量化以外,其他方面既难以量化,也难以做定性评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工作本身的局限,也有学校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高校可从制度设计上尽可能减少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先天不足。高校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指导毕业生设计等不同形式,教学绩效表现涉及多个因素,如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工作量、专业水平、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等。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尽可能客观、全面的评价。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考察,就包括学科要求、交流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等。评价委员会根据教师本人提交的个人陈述、同行推荐信、学生评价信、教学大纲、教学材料、系里平时的听课记录等信息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综合评定。
(五)评价标准:增强针对性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定位,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背景、专业特点、年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阶段,尽可能增强教学绩效评价标准的针对性,才能切实促进教师的发展。美国文理学院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的评价,就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方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处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的要求是“必须表现出有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并且能够投入到学生的学习经历中,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建议,并及时回应”,对终身职副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必须被学生及同事认可为优秀的教师和导师”,对终身职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须是深受学生尊重和喜爱的、富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领域中体现出领导力,例如,作为教材编著者、新课程材料的制作者、新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教育界的领军人物”。[12]可以看到,文理学院在将教学作为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对处于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评价标准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学校的定位、办学理念、教师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要素紧密相关。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教师管理制度的导向,影响着学校资源配置方式。同样,通过学校的教师选聘标准、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教师支持政策等教师管理制度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效的高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
(一)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
在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学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学校要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理清教学、科研、服务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三者在教师绩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都应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学和科研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研要为教学服务,教学要体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即便是专攻本科教育、以教学为中心的美国文理学院,也对教师的科研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这是保持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理学院更强调的是科研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会要求教师提供证据,表明自己的科研如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麦卡莱斯特学院对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候选人、教授候选人进行评价时,都是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放在第一位的。[13]这是文理学院坚守自己办学定位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校开展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适合学校定位的教师选聘标准
文理学院的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虽然程序繁琐,所需材料繁杂,但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并且切实引导了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从一开始就招到了“正确的人选”,即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教师。[14]因为教师只有从内心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才可能更加主动、持续地提高教学水平,外部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美国文理学院在招聘教师时,就特别重视考察候选人的教学能力,要求候选人阐明自己的教学理念、表明自己如何能够胜任文理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交以前的学生评教材料、试讲一节课、让本系所有教师与候选人面谈、请学生陪同教师参观校园、共进午餐,等;[15]而教师候选人通过参加学校的招聘面试,基本上也能够感受到文理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对于教师考核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文理学院的招聘标准,对教师已经起到了一个“筛选”的作用,加入文理学院的教师对文理学院已经有了基本的文化认同,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而这也是此类学校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赖以生存的土壤。[16]一般来说,我国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更加注重候选人的科研水平,对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设计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相当于给学校设置了一个门槛,有什么样的招聘标准,就会招到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可以说,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与教学绩效评价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三)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在开展教学绩效评价前应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培训和支持,以帮助教师通过各种考核评价;在教学绩效评价后则要围绕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如果绩效评价的结果不及时反馈给教师,一是会导致教学绩效评价缺乏激励作用;二是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只评不改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且劳民伤财。美国文理学院普遍都设有类似“教学与学习中心”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并将其定位于提供服务的支持性机构,此类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支持,如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与学生学习指导,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包括课程评价服务、教学咨询服务、基金申报服务以及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服务,设立并提供资助,包括科研发展资助、课程改革与开发资助,等。[17]此外,学校还会通过其他层面的支持确保教师能够达到文理学院的要求。例如,麦卡莱斯特学院为帮助新教师通过终身职评审,特意减少其服务方面的工作量,以保证他们能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改进。该校还出资鼓励资深教师邀请新教师一起共进午餐交流工作经验。
(四)完善资源配置方式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如不能对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资奖励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必然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自然也难以发挥其预期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使其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一是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这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基本要求;二是要与资源配置建立联系,这是确保绩效评价效果的一种途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针对高校教师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教育部已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18]这就为高校加强教学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实施有效的教学绩效评价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高校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本文基于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经验构建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如评价指标较多,涉及人员众多,所需材料繁琐,管理成本较高等,许多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其效果也还需要实践检验。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目标不同,办学定位有差异,用统一的评价体系评价不同类型、层次学校的教师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因此,我国各高校在构建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学科、不同阶段教师的具体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
[1]张男星,王春春,姜朝晖.高校绩效评价: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xx,(6).
[2][7]李楠.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以教学绩效评价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xx.10,42.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三
摘要: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经验表明,教学绩效评价应成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旨在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体应以教学相关者为主,尤其应加强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增强针对性,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职业生涯和发展阶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制度支持和条件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教学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属于综合性评价,更多从宏观层面关注高校作为一种组织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效益,为高校从整体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1]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这种宏观的、整体的高校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微观层面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是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并改进教学的关键措施。[2]然而,针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历来是个难题。构建有效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在这方面,以卓越教学著称的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教师评价制度值得借鉴。本文结合在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college)的实地调研结果,尝试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本文从政策导向、基本定位、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方面讨论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一)政策导向:教学为中心。
通常,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师德和社会服务四大方面,其中,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是体现高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应成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还远远不够。在高校层面,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被严重淡化和简化,具体表现就是教师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教学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学课时数的考核。在教师个人层面,由于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并且在决定教师的课题申请、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各种奖励等工作中占有更大权重,教师自身也难免重视科研甚于重视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有必要从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一些政策,不断明确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要求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强调要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4]要求高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遵循“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5]进而要求高校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考核机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投入本科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形态的积极性。[6]这都为高校构建全面、系统、有效的学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定位:发展性评价。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可用于教师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奖励等多个方面,但是,评价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更不是为了“管理”教师而评价,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这是基本定位。作为一种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应依据教师的专业背景、所处职业生涯阶段、实际工作表现和发展潜力,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促进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并针对教学评价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7]这一定位,决定了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标准的针对性、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性等特征。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任何评价都包括“谁来评”的问题。谁最有资格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回答却很难操作的问题。理论上,鉴于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滞后性,高校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涉及面应尽可能广泛,应包括领导、同行、学生以及教师本人。但实际上,国内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同行评价缺乏,教师本人参与不够,学生评教较少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美国文理学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评价主体主要都是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具体包括评审委员会、系主任、教务长、校内外同行、在读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等,学校认为他们能够从教学工作量、专业程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一,增加学生评教的分量。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最应该参与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但采纳学生评教并使其发挥实质性作用,确实有难度,尚需假以时日。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很多院校的教师都不愿意把学生评教意见放进自己的档案袋,他们非常厌恶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指指点点,这些都增加了学生评教的难度。但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学生评教最终还是在美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得到普遍应用。截至1973年,29%的院校使用了学生评教。到1983年,53%的院校在使用。到,几乎所有院校都普遍使用学生评教。很多大学还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记录在教师档案中。[8]如今,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的做法是,由教师提供所教过的学生的名单,由学校教务处、评审委员会出面,邀请10-20名该教师以前教过的学生和当前的学生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发表匿名评价。在文理学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甚至直接决定教师的晋升。[9]第二,增加同行评价。大学教师的教学绩效也要有同行评价,因为学生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并不足以对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资料、课程作业、考试内容、课堂教学组织情况、项目指导质量、论文指导质量、项目开发能力等做出专业性的评价,而教师同行则能够对此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价。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进行评价时,通常会邀请本校或其他文理学院的一些相关教师参与,如与被评审者有合作教学经验的教师、客座过其课堂教学的教师、参加或旁听过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或者所教授的某门课程是以候选人所教的某门课程为基础的教师,学校认为这样的同行评价更有意义。[10]第三,加大教师本人的参与度。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既是评价客体更是参与评价的主体,理由在于:其一,这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发展性评价面向教师,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奖惩或考核而评价。加大教师在绩效评价中的参与程度,有助于消除教师对以管理为目的评价的抵触心理,亦可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其二,教师最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可以对各方评价有所回应。其三,教师参与教学绩效评价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麦卡莱斯特学院在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时,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学生和同行可能无法提供的证据来表明自己的教学效能,或提供一项个人陈述,说明自己的教学理念、备课情况、教学策略、教学成果等。教师还可列出自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结果,也需要教师本人在上面签字认可方可生效,教师可对评价结果进行申诉,学校则会依据相关程序进行重新评审。
(四)评价指标:全面可操作。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够全面,即不能全面反映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以及教师为教学创新付出的努力(包括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情况),仅能判断教师是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判断教授是否给本科生授课。二是针对性不强,即对于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区分度不够。三是可操作性不强,即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较为宽泛,表述较为模糊,不够具体,除了工作量可以量化以外,其他方面既难以量化,也难以做定性评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工作本身的局限,也有学校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高校可从制度设计上尽可能减少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先天不足。高校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指导毕业生设计等不同形式,教学绩效表现涉及多个因素,如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工作量、专业水平、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等。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尽可能客观、全面的评价。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考察,就包括学科要求、交流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等。评价委员会根据教师本人提交的个人陈述、同行推荐信、学生评价信、教学大纲、教学材料、系里平时的听课记录等信息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综合评定。
(五)评价标准:增强针对性。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定位,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背景、专业特点、年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阶段,尽可能增强教学绩效评价标准的针对性,才能切实促进教师的发展。美国文理学院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的评价,就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方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处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的要求是“必须表现出有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并且能够投入到学生的学习经历中,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建议,并及时回应”,对终身职副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必须被学生及同事认可为优秀的教师和导师”,对终身职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须是深受学生尊重和喜爱的、富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领域中体现出领导力,例如,作为教材编著者、新课程材料的制作者、新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教育界的领军人物”。[12]可以看到,文理学院在将教学作为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对处于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评价标准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保障条件。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学校的定位、办学理念、教师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要素紧密相关。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教师管理制度的导向,影响着学校资源配置方式。同样,通过学校的教师选聘标准、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教师支持政策等教师管理制度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效的高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
(一)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
在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学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学校要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理清教学、科研、服务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三者在教师绩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都应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学和科研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研要为教学服务,教学要体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即便是专攻本科教育、以教学为中心的美国文理学院,也对教师的科研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这是保持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理学院更强调的是科研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会要求教师提供证据,表明自己的科研如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麦卡莱斯特学院对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候选人、教授候选人进行评价时,都是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放在第一位的。[13]这是文理学院坚守自己办学定位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校开展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适合学校定位的教师选聘标准。
文理学院的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虽然程序繁琐,所需材料繁杂,但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并且切实引导了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从一开始就招到了“正确的人选”,即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教师。[14]因为教师只有从内心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才可能更加主动、持续地提高教学水平,外部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美国文理学院在招聘教师时,就特别重视考察候选人的教学能力,要求候选人阐明自己的教学理念、表明自己如何能够胜任文理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交以前的学生评教材料、试讲一节课、让本系所有教师与候选人面谈、请学生陪同教师参观校园、共进午餐,等;[15]而教师候选人通过参加学校的招聘面试,基本上也能够感受到文理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对于教师考核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文理学院的招聘标准,对教师已经起到了一个“筛选”的作用,加入文理学院的教师对文理学院已经有了基本的文化认同,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而这也是此类学校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赖以生存的土壤。[16]一般来说,我国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更加注重候选人的科研水平,对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设计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相当于给学校设置了一个门槛,有什么样的招聘标准,就会招到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可以说,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与教学绩效评价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三)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在开展教学绩效评价前应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培训和支持,以帮助教师通过各种考核评价;在教学绩效评价后则要围绕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如果绩效评价的结果不及时反馈给教师,一是会导致教学绩效评价缺乏激励作用;二是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只评不改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且劳民伤财。美国文理学院普遍都设有类似“教学与学习中心”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并将其定位于提供服务的支持性机构,此类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支持,如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与学生学习指导,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包括课程评价服务、教学咨询服务、基金申报服务以及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服务,设立并提供资助,包括科研发展资助、课程改革与开发资助,等。[17]此外,学校还会通过其他层面的支持确保教师能够达到文理学院的要求。例如,麦卡莱斯特学院为帮助新教师通过终身职评审,特意减少其服务方面的工作量,以保证他们能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改进。该校还出资鼓励资深教师邀请新教师一起共进午餐交流工作经验。
(四)完善资源配置方式。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如不能对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资奖励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必然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自然也难以发挥其预期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使其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一是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这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基本要求;二是要与资源配置建立联系,这是确保绩效评价效果的一种途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针对高校教师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教育部已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18]这就为高校加强教学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实施有效的教学绩效评价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高校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结语。
本文基于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经验构建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如评价指标较多,涉及人员众多,所需材料繁琐,管理成本较高等,许多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其效果也还需要实践检验。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目标不同,办学定位有差异,用统一的评价体系评价不同类型、层次学校的教师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因此,我国各高校在构建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学科、不同阶段教师的具体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男星,王春春,姜朝晖.高校绩效评价: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15,(6).
[2][7]李楠.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以教学绩效评价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10,42.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四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突显学生的自主性,要做到师生关系由权威、依存到平等、对话的评价;教材观从“圣经”到学生自主解读的评价;教学方式由教师灌输到学生自主探究的评价;教师评价从“一刀切”到激励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 。
教学评价 自主性 激励 平等 探究
传统教育长期以来是“听话”教育,学生在惟书、惟上、迷信权威、盲目服从的思维定势中生活,自主思考的能力、创造的愿望日渐丧失。而时代的发展呼唤着人的自主性,迫切要求我们的教育转向,让学生回归自我,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空间,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并逐步形成一套与教学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下面是我对自主性教学评价的几点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下,形成的是“师道尊严”传统。教师充当的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学生在教师面前“只不过是未成熟而有待于成熟的人;是知识浅薄而有待于加深的人;他的经验狭隘而有待于扩大。他的本分是被动的容纳和接受。当他驯良和服从的时候,他的职责便完成了。”这样的师生关系相当于“学生是储蓄所,教师是储蓄者”。课程运行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在学生那里储蓄的知识量,而学生则在不断接受所谓的“博学者的知识赠品”的过程中,其客体地位及依附于权威的心理便变得根深蒂固,批判意识及能力也就会随之丧失。
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就必须转变这种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破除学生“无知者”的人学假设,不再把学生看作是不成熟的、不能承担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重托的个体,而应该认为学生是具有批判力、创造力的个体,他们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视界,有着自己个体的独特性。
为此,教师不要轻易用自己或教材的观点、看法统一所有人的思维,不要轻易根据自己的思路将学生进行“格式化”,而要允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拥有多个“版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看法,允许白菜地里长花生、高粱地里长萝卜,使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精神相遇而与知识对话,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建构知识、生成知识,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最终成为自己的主人。
否则,学生以后就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脱离了书本和教材就不会有自己的声音和言语,就只能像“录音机”一样说话。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育中作用的消解,而是要求教师设身处地使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处于学生的地位,表现出对学生在情感上的充分理解,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以外在于学生情境转为与这情境共存,成为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课堂情境之外的控制者、知识的“权威者”。
传统课堂将教材当成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对教参的依赖程度极高,我们经常可以在课堂上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教师被教材牢牢地栓住,他们没有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扼杀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自主性的教学不是再把教材当成“法定知识”的“圣经”去复制。
去“小心翼翼地保存”,而是慷慨地赋予学生建构课程内容意义的权利,课程内容也只有当学生赋予其意义时,其“潜在的意义”才能凸显出来,它好比“罗夏墨迹测验”的测验纸,需要通过自由联想才能生成其意义。因此,发展学生自主性的教材不是强制学生接受的“圣经”,而是师生共同解读、共同建构的文本材料,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只是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同观点的融合提供一个平台,从而展开学生精神自由的翅膀,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通过与教师、教材的相互作用而自主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
但“教材无论编制得多么出色,它依然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被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作为教材与学生的中介,教师处理教材的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同样,一个缺乏自主性的教师也不可能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从“教教材”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不断地学会“用教材教”,做有自主性的教师,由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积极建设者和创造者。
确立课程的主体地位,具备课程意识和批判意识,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与知识牵手,利用教材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给予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从而现实地赋予学生决定课程内容意义的权利。同样,学生也应联系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主动寻求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判断和思考,不迷信书本知识,使自己成为体验者,成为自我知识的建构者,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主人。
长期以来教师遵循的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课堂成了教师的“讲堂”,学生成了“沉默的他者”。这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于是,教育活动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
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是乐于接受现成结论,而不是质疑,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批判、创新能力日渐削弱,而思维定势和对权威的服从却日益增强。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手段,并且在考试形式上以“标准化测试”最盛行,认为任何问题只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测试中,凡是与标准答案不一致的看法,皆为错误,学生不得不掩盖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一味追寻所谓的“正确答案”。学生逐渐形成了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的习惯,其思维桎梏在别人设置的范围之内。
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必须改变以教师为绝对主体的“一刀切”标准化测试,完善教学评价。首先要加强考试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使学生摆脱书本知识的束缚和已有答案的限制,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和余地,养成学生放弃对书本的依赖和开动脑筋自主思维的习惯。其次应该摒弃等级评价,选择非等级评价,从目标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从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从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不是为了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旨在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
尊重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存在体验和自我价值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不断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期望和自主发展的动力,而不是依赖强制的外部力量和标准。再次要赋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权利,使学生从被评价的对象转变为评价的主体,赋予学生自主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的权力,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评价的责任感与能力,这样有利于学习者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改进,使学生从消极被动的、任务完成式学习转变为积极自主的发展性学习。
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师在实施中应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并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
评价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就是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充满获得成功的信心。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想法,是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需要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考,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探索中逐步改进。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五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笔者就教学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从教、学、评三方面加以改进,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了解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学,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育目标;信息反馈。
1.1推动教师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评价结果是必然的,只要依科学、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客观、科学且全面的。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能够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有利于对教学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不断加强教学管理。
1.2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师团队的科学化管理就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标志,教师教学评价就是有效的教师团队管理办法。教师管理科学化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结果分析,逐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科学化的教育决策,及时获取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全面掌握每个教师教学情况,以便于提出更加公正、可靠的教学决策依据;促进教学工作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及整体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评价需要明确教师教学质量重要性和目的,正确认识教学评价意义,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高校声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1评价主体问题。
教师教学主体评价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被评对象,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管理人员评价是以一种非正式的角度对教师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并听取学生意见,并同教师讨论学生成绩和教学问题。管理人员的正确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学决策的正确性,但其缺点在于管理人员评价受管理人员情感、利益的限制,很容易造成教学评价的偏差。管理与考评一体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启发,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管理人员评价只适合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不适宜作为奖惩依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人,他们对教师教学情况有着切身的体验,学生评价教学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这也让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产生过多的顾忌,学生有时也会怕得罪教师而不能取得好成绩,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学评价的公正性。
2.2评价客体问题。
评价客体指的是教学评价体系和内容,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不是简单的教学者,它是课程的开发和创造者,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必然包括对教学情况、教学研究及教学实验等。但受个人认知上的差异影响,评价客体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2.1量化难度大。
一直以来,我国教师教学评价一直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之间徘徊,教师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专业性、长期性、综合性等特点,同时教育对象又存在着特殊性、多边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因此,教师教学评价不能够单一的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而应该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全面发挥其作用,避免因过多使用定性或定量评价,给教师教学工作添加烦恼和不必要问题,影响教师水平的发挥。
2.2.2评价指标体系庞杂烦琐。
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基础和根本依据,但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时忽略了科学性和适用性,过分强调各项指标的代表性,这是不现实的,任何指标都不可能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完全涵盖其中,指标体系反应仅能够代表评价对象的典型行为,而并不是全部行为。指标体系庞杂,主次不分,进而影响典型行为指标的突出。通过评价学常识,可以了解到评价指标系统由一组相互间关系密切的指标结合构成的,每条指标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因果关系或是重叠关系。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有的学校会忽略不同学科特点,采用统一评价指标一概而论,缺乏可比性,没有从专业课程和教学实际出发,评价指标中很难搜集到有用的学科教学信息。评价者以某些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对象某方面属性价值判断,得出的评价结果就是评价对象属性价值高低。只要这种评价结论与实际相符,我们就说这种评价结论是可靠地、客观的,能够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的结论能够让人心悦诚服,可以用于工作指导和比较、鉴别等,但是若完全以主观经验或是经验得出结论就难免会产生错误。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就应当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根据教学效果差异,得出结论,提高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3.1实现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二者的有机结合。
这两种评价方式各有优劣,我们应当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评价的优势,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奖惩性评价侧重于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甄别,是利用某种外在、统一标准对教师工作绩效进行衡量的一种方式。奖惩性评价方式主要用在高校教师的升级、增薪、聘任、降级等学校管理决策当中,以此增加高校管理者的说服力。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则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的发挥,它要求以每个教师个性多样化和教育价值观为依据,重视对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提升教师工作绩效的合理性,从教师的长期和全面发展入手,积极判断每名教师的强项和弱项,发挥各家所长,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长期和稳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各有所长,想要增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应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评价的优势,提高教师教学的自律性和他律,实现自我评价和他评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教学评价问题,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明确教师教学工作发展方向和内容。
3.2强调教师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确教师教学发展方向和内容,帮助教师取得教学中的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客观、公正的去认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而不是将其排除在教学评价之外。教师才是最了解教学工作优势和问题、了解工作对象和工作背景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应做好教师沟通工作,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分析教师自身优势和不足,深入分析教学问题,不断提出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实现教师的自我反思,提升教师工作的自律性。
3.3以学评教。
以学评教虽然略有偏颇,但并非是完全不可取的,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受益人,有着较高的发言权,要增强学生对教学管理的主体意识,树立教学管理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评教作用,提升以学评教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一种客观评价方式,它对教学工作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不断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积极发挥教师教学评价作用,推动教师工作发展,更好的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要求。
4结语。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保障。应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问题,不断改进、改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萍.高校效能监察工作相关问题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8):95.
[2]刘华金.基于matlab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设计与仿真[d].浙江工业大学,2011.
[3]梁伟东.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126-127.
[4]李荔.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冲突与消除策略[j].教书育人,2014,(01):86.
《狼》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六
1、将漫画放在本节课的最前面,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效果良好。
2、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用测试评价表这种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来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在测试完成之后,继续组织学生一起来利用测试评价表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改善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更多更深入地关注和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使测试题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本节课更加实用。
3、采用将健康的定义在课堂最开始就呈现出来的方式,让学生印象深刻,且后面的测试内容分析部分又一次地联系了健康定义中的三个内容,一方面让学生认同这次测试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健康的三部分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4、本节课的后面的情景展示,大量地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例子,学生反应非常好,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这些同学的回答中一一被提出来,使学生真正地感到这一节课的实用性,学习越贴近生活就越容易被学生接受。
5、在分析测试题时,学生有时会选错,对于选错的题目要再提一下,消除学生的疑问。每类测试题后的评分,有些学生并不知道具体应该怎样来进行分析,及时地给予引导,例如,请大家算出这位同学每一类型的题目的总得分,再和本类型题目的满分去进行比较针对自己较弱的一方面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6、规定小组讨论的时间,在小组讨论中多在小组间走动,了解他们的进度,及时把握课堂的时间,不浪费任何一分钟。
7、本节课只任选了小组中一名学生的'测评表进行分析,应在展示了两位学生的分析结果之后,提醒学生课后可将自己的那一份测试表用本堂课上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导自己,改善自身健康状况。
8、在展示之前要征得被展示同学的同意,并在展示时对这位同学进行赞扬,如很有勇气,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是改正的前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