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大全14篇)
撰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知识,巩固学习成果。那么如何写一篇有深度和思考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从整体结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视角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其次,在表达个人感受时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情感,用言简意赅、字正腔圆的语言进行倾述。最后,读后感也可以体现读者独特的品味和理解,所以要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精选读后感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愉悦和启示。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一
鲁迅先生对司马迁的《史记》有着极高的评价,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此看出《史记》是多么的出色。
但是,《史记》是言,像我这样大的孩子,有点看不明白。令人高兴的是,青岛出版社出版了《少年读史记》这一系列书籍,把言翻译成了简明易懂的白话,让我们能够轻松的读懂《史记》。
这一个个小故事,都表明在战国时期,只要有才能的人,都可以被君王重用。为了让我们悟出更多的隐藏含义或道理,《少年读史记》每个节都会有“三分钟读懂历史关键”这一栏。用一些古人对人物的评价,透析人物形象,并且根据各种史料记载,告诉大家关键点,对故事进行解读。最后,还会告诉大家通过这事得到的道理。
每个节还会有史记原典精选,就是用《史记》中这的一些原话,让我们读到原汁原味的古籍,其中较难理解的词语会有注释,后面还有这段话的翻译。每一最后一栏,就是词语收藏夹,有的是中出现的词语,有的是对事例总结的词语,紧随的有这些词语的例句,让我们学习掌握好词好句,希望我们能够用到自己的作中。
介绍完这本书的结构后,我就要说说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节了。前面我说过,这本书有着一个个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小故事就是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了。说白了,这个小故事主要讲的是完璧归赵这一事。
“完璧归赵”这个典故,大家其实并不陌生。主要内容是:秦国想拿十五座城池换取赵王得到的和氏璧。赵王几经犹豫后,派蔺相如送去,蔺相如认为秦国打算耍赖,不换十五座城池,便找借口把和氏璧拿回自己手中,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秦王说:“如果你不给赵国十五座城池,我就连璧带人一起撞在墙上”,并让他五日后举行大典时再取和氏璧,大典上,蔺相如让秦王先给赵国城池之后再拿和氏璧。但是秦国始终没有割城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蔺相如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带回了赵国。
通过蔺相如的做法,我懂得了做凡事都要动脑筋想办法,要有策略。要抓住对方的弱点,与其谈判,才能取得胜利。
《少年读史记》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历史故事,使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从中也学到了各种应对事情的方法及策略,对我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这个暑假,我将继续阅读经典著作。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二
第一次体系化的了解到秦统一六国的全部故事。
全书以上下两篇讲述了秦的崛起兴衰以致灭亡,上篇以秦的崛起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三十五代帝王为秦统一所做出的贡献。下篇则具体讲述了秦王扫六合的故事细节,其中以三家分晋,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讲述了六国的兴亡衰败。最后,又讲述了秦建立后的兴衰。三公九卿制,修筑万里长城,大求仙药,焚书坑儒等,使秦国逐渐丧失民心,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通读上下两本书,知认识人对国家兴亡的作用也是尤为重要的。在秦始皇前的三十五代君主中,能够重用人才,不注重身份,国界的君主往往能在自己的统治时期为秦的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图强,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政治经济也迅速发展。而商鞅本是出自魏国却因魏主不懂识人而丧失强大的机会。秦武王重用甘茂,抓住时机,东进中原,扩大了秦国的疆土。秦昭襄王重用魏冉、白起、范雎,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摧毁六国的生力军。秦庄襄王重用吕不韦,切断六国南北合纵连横通道。秦王嬴政虚怀若谷,知人善用,重用王翦、蒙恬、尉缭、李斯等人,使秦国进入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也正是秦王身边人才的协助,才最终在秦始皇的手中完成了历代君主所期盼的统一。
而秦强大以后,又面临短暂的生命。二世而亡一直是人们所耻笑的事情,而梦想秦国能够世世代代相传下去,自称始皇帝的秦王嬴政,也终没有逃过死亡。求仙药妄求长生不老,以致在临终之时因无太子而导致的一系列闹剧,最终的秦国也没有逃过二世而亡的命定。不立太子,是他惧怕死亡,一味求仙,也显得更为荒诞。
任何英雄都是时势英雄。没有时势,就没有英雄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就没有英雄成为英雄的.平台。所以,仅仅有成为英雄的潜质而没有机遇,永远不会产生英雄,拥有平台后,立即绽放异彩。而人才只有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才能被别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都无法将效益发挥至最大化。韩非有着比商鞅更系统的改革方法,却最终没能成功,也正是缺少一个所谓的平台的出现。
历史,只是过去,而我们应从中汲取那些有力要素。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如果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就一定努力增加生命的宽度!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三
1、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2、赞扬本身是一门大学问:赞扬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是胸怀宽广;赞扬不值得赞扬的人,是借力打力;赞扬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是勇敢无畏。
3、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超隐隐于网。
4、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判断,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判断,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5、人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接力赛,有时领先,有时落后,但是你只要在路上,就有机会,及时行乐,就像是一支兴奋剂,它能够点燃幸福的华彩,也能加速生命的衰败,所以人还是要适当的有一些节制。
6、麻雀没有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7、人才只好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度、一个单位的上升期、昌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扬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良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期,都无法将效益发扬至最大。
8、故事的荒谬可以是滑稽,但人生的荒谬往往是残酷。
9、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鼠一样,关键看他在什么平台上。这就是李斯非常有名的“老鼠哲学”。
10、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要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11、人才只有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都无法将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12、一个人能否成气候,不在于表相是否柔弱,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强悍的内心。
13、世上有五种人:一、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这种人为的是事业。二、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人,这种人为当官。三、只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为了发财。四、既琢磨事又琢磨人的人,这种人能成大事。五、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了不得了。
14、中央电视台选“百家讲坛”讲师有两个标准,一是要年纪老,一是要长得丑。像我一张脸惨不忍睹,不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观众)注意的是我讲的内容。
15、人一但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心胸,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的轨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成又相悖,这就是历史的法规。
16、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断定,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断定,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四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我读了很多本书,但最喜欢的还是那套《少年读史记》。
这套书共有五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了一篇又一篇《史记》里所记载的新鲜事,从尧、舜两帝的禅让故事到大汉帝国风云录,我感受到了沙场上战士的勇猛与绝世英才的风范。我最喜欢的是其中一册《少年读史记.辩士纵横天下》,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像以养士而出名的孟尝君,像纵横家张仪,像作法自毙的公孙鞅……但是,我最喜爱的却是孙膑的故事。
孙膑系出名门,是曾写过《孙子兵法》孙武的后代。孙膑和同门师兄弟庞涓一起在鬼谷子那儿学过兵法,也曾帮齐国大将田忌赢得赛马比赛,后来孙膑和庞涓都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但庞涓心生嫉妒,认为孙膑比他更有作为,所以命人挖掉他的膝盖骨,还在他的脸上刻字,目的是想让他一辈子也见不了人。孙膑知道后,在围魏救赵的战争中,用妙计大败魏军,也趁机用万箭射死庞涓,复了大仇。
从这则故事里,我看出了孙膑的机智勇敢,还看出了他对活着的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想正是这样,当司马迁遭受磨难与宫刑,不愿存活于世之时,是孙膑的奋斗故事激励了他,才使得他克服困难,勇敢地活了下来,最后完成《史记》这样的惊人大作。
其实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孙膑”。就像此次疫情中的张定宇院长,知道自己身患绝症,生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生命,依然奔赴在前线,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死神手中夺回更多的病人。”你瞧,多像“孙膑”啊!其实,还有许多成功人士经历了磨难、挫折,但他们抱着满怀希望,最后成功迈过。
这套书让我受益。即使我们不能出门拥抱春天,但我依然能在历史的长河里畅游,看遍春秋战国时期的烽火烟云,去解析前人的智慧,所以,我要谢谢你,《少年读史记》!
文档为doc格式。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五
读完《王立群读史记》后,不禁对汉武帝产生崇敬之感,这种感受是由然而生的,也是发自内心的。试想一下,历朝历代,有几位帝王能够对生前的错误和失策进行反思,临终前为自己在世时的过失进行忏悔而下“罪己诏”呢?又有哪一位帝王能够在“罢除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还能广开言论,接纳四方闲士入朝为官呢?这些,也就是我对这位一代雄主产生崇敬的原因。不过,我对汉武帝的敬佩之情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他力抗外敌、开疆括土的雄才大略方面。
汉武帝一生在位54年,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十的时光是在对外战争中度过的。他南征东越、南越,北击匈奴,一代雄主的武治水平发挥到了极致。于是,在武帝时,便出现了卫青、霍去病、李广这样的军事天才。这三位军事家当年都有感天动地的豪情壮举,让人不由肃然起敬。卫青“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生熬战到白头;霍去病在战场上与匈奴作战深入敌穴,奋勇当先,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李广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至死不向敌军屈服,最后以身殉国。
纵观武帝一朝,除出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家,还有一批出色的外交家,张骞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汉朝自高祖刘邦时代起,中原地区就不断遭到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侵扰与破坏,人畜伤亡损失惨重。自高祖时代起,就被迫答应对方,以和亲与进贡的方式来换取短暂的和平。但是匈奴的胃口越来越大,单靠和亲与进贡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到了文帝时,匈奴依然在边境进行破坏骚扰活动。汉武帝时,对于匈奴的出尔反尔,武帝决定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匈奴的问题。这样,在武帝继位的第二年,朝臣献策选贤,武帝决定在都城长安张榜贴告,进行“选秀”,向全国征集优秀人才,派最有胆识和才华的人去西域月氏进行交涉,说服当地国王,派人配合汉军夹击匈奴。说起来,这可不是一件好差事啊。去西域月氏全程差不多有上万公里,路上若赶上天灾人祸,保不准还要丢掉性命。但是,许多有志之士都把它当成一次为朝庭效力的好机会,奋勇当先赶来报名。经过初赛、复赛、淘汰赛,到这年5月份的全国总决赛,最终张骞和堂邑父顺利胜出,得到了自己心仪的角色出使西域。至此,张骞和堂邑父与100余名随从于公元前139年踏上了西行之路。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途中还被匈奴扣压过十年。但张骞虽历经屈辱,却意志坚定,“持汉节而不失”。直到后来匈奴内乱,张骞和堂邑父侥幸逃出。逃出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名叫“大宛”的国家。大宛国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强大的国家,且对汉主非常崇敬,所以当地国王一听说汉使来了,认为这是个极好的外交机会,便以礼相迎。数月后,大宛王便派使臣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叫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国家呆了一段时间后,便由康居的武士护送他们来到了最终的目的地大月氏。月氏王很有礼貌地接待了他们,但拒绝了他们联手夹击匈奴的要求。尽管如此,张骞仍不愧是一位了不起的出色外交家。后来,他和堂邑父与在匈奴认识的胡人女友一起,在再次绕过匈奴边境时被匈奴扣压,后又因匈奴内部战乱而顺利逃了出来。回到长安后,他们得到了长安市民英雄般的礼遇,汉武帝也大加赞许,张骞一行受命出使,先后历经,最终艰难回朝复命。不久,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与上次不同,这一次他顺利完成了使命。
汉武帝时人才济济,除了外交家和军事家以外,还有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比如编纂了《淮南子》的淮南王刘安,儒学家董仲舒,大文豪司马相如,谋略家东方朔,《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文学艺术家。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六
1、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
2、细节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比对手多走一步。
3、伟人的五个特质:智力、监督力、自信、主动(积极)、果决。
4、帮助你成长的都是你的敌人。
5、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6、一个人能否成气候,不在于表相是否柔弱,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强悍的内心。
7、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8、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就看怎么用。
9、第一次犯错是不知道,第二次是不小心、第三次一定是你故意的!
10、强大的民族和强大的企业都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11、一流企业定规格,二流企业拼品牌,三流企业搞服务,四流企业杀价格!
12、执行力是从上贯彻到下,手不要总往下面指。
13、先管住,再理顺!主要是管人——给人以足够的认可(面子),自主发挥潜力。
14、故事的荒谬可以是滑稽,但人生的荒谬往往是残酷。
15、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16、聪明的人是从人家的眼泪中吸取教训。
17、只注意小事,就会失去创造力。只看问题,不看目标。
18、逆境帮助生存,危机提高警觉,困境刺激思维。
19、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超隐隐于网。
20、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21、凡是你想不到,没有做的事情,你的敌人都告诉你。
22、一个人只会独善其身是不行的,应该把底下的人也搞得很好。
23、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24、中央电视台选“百家讲坛”讲师有两个标准,一是要年纪老,一是要长得丑。像我一张脸惨不忍睹,不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观众)注意的是我讲的内容。
25、一个主管如果只会压制自己,这个叫做怕(怕事);如果只会纠正自己,叫做乱(乱了天下);只会节省自己,叫做贱。伟大的韩非子讲的。
26、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
27、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
28、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判断,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判断,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29、麻雀木油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术的。
30、人生3大悲哀:读一个没有兴趣的科系;做一个没有兴趣的工作;嫁一个没有兴趣的男人。
31、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鼠一样,关键看他在什么平台上。这就是李斯非常有名的“老鼠哲学”。
32、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33、一个人不会听话,通常都不会讲话。一个人只会讲话不会听话,叫做强辩。一个人会听话才会讲话,叫做善于思考。
34、麻雀没有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35、赞扬本身是一门大学问:赞扬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是胸怀宽广;赞扬不值得赞扬的人,是借力打力;赞扬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是勇敢无畏。
36、我把老年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年不如一年;第二个阶段:一月不如一月;第三个阶段:一天不如一天。
37、世上有5种人: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这种人为的是事业。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人,这种人为当官。只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为了发财。既琢磨事又琢磨人的人,这种人能成大事。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了不得了。
38、人一但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气量,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的轨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成又相悖,这就是历史的规律。
39、人才只有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都无法将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41、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要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42、其实人啊,是一个既健忘又善记的,人是这样一种动物。有的时候非常健忘,什么时候健忘呢?有恩于己健忘。什么时候记得可清啊?有恩于人记得可清。这是人的天性。其实人要做好一个社会的人恰恰应该颠倒过来,有恩于人忘记他,有恩于己一辈子记住它。这是违背人性的,但是恰恰这样做了你就能够把人际关系处理好了。
【人物经历】。
1965年,王立群参加高考,感觉考得很好,报的志愿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但由于政审的原因,他没等发榜就到开封市一家小学当起了代课教师。在小学教书的7年时光中,他教过语文、数学、书法、美术,甚至还教过音乐。为了教音乐,他用一星期时间学会了脚踏风琴。此后,他又在中学教了7年书。
1977年恢复高考时,王立群已经32岁。按当时的规定,超过30岁的考生必须是1966、1967、1968三届的高中生,因为这三届没有参加过高考。王立群是1965年毕业的高中生,参加过高考,不符合报考条件,错失了高考机会。1978恢复招收研究生,王立群当即下了考研的决心,并决定就近报考河南师范大学(今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高中生直考研究生困难很多,一是没有教材,二是没学过大学课程,三是工作繁忙。“当时最头疼的是外语,我高中时代学的是俄语,丢了,重新捡起来非常不易。”王立群说,他向单位同事借了一套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俄语》教材,啃了大半年,竟然考过关了。提起当年的政治考试,王立群有点兴奋:“当时没有政治经济学教材,刚好开封市委组织部发了3本政治经济学宣传小册子,很薄,我一天啃一本。第四天,我看了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课一共复习了四天,考了91.5分,是我考得分数最高的一门课。”
顺利考上研究生和后来进入《百家讲坛》一样,都是王立群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七
1、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2、一个人不会听话,通常都不会讲话。一个人只会讲话不会听话,叫做强辩。一个人会听话才会讲话,叫做善于思考。
3、强大的民族和强大的企业都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4、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鼠一样,关键看他在什么平台上。这就是李斯非常有名的“老鼠哲学”。
5、我把老年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年不如一年;第二个阶段:一月不如一月;第三个阶段:一天不如一天。
6、第一次犯错是不知道,第二次是不小心、第三次一定是你故意的!
7、赞扬本身是一门大学问:赞扬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是胸怀宽广;赞扬不值得赞扬的人,是借力打力;赞扬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是勇敢无畏。
8、先管住,再理顺!主要是管人——给人以足够的认可(面子),自主发挥潜力。
9、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10、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要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11、中央电视台选“百家讲坛”讲师有两个标准,一是要年纪老,一是要长得丑。像我一张脸惨不忍睹,不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观众)注意的是我讲的内容。
12、逆境帮助生存,危机提高警觉,困境刺激思维。
13、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
14、人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接力赛,有时领先,有时落后,但是你只要在路上,就有机会,及时行乐,就像是一支xx剂,它能够点燃幸福的华彩,也能加速生命的衰败,所以人还是要适当的有一些节制。
15、伟人的五个特质:智力、监督力、自信、主动(积极)、果决。
16、自强,不仅仅是超越别人,更应是超越自己;不息,不仅仅是指在逆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漫长的人生中坚持不变的信念。
17、人一但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气量,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的轨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成又相悖,这就是历史的.规律。
18、一个人只会独善其身是不行的,应该把底下的人也搞得很好。
19、人生3大悲哀:读一个没有兴趣的科系;做一个没有兴趣的工作;嫁一个没有兴趣的男人。
20、一个人能否成气候,不在于表相是否柔弱,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强悍的内心。
21、细节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比对手多走一步。
22、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23、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24、只注意小事,就会失去创造力。只看问题,不看目标。
25、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判断,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判断,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26、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
27、人才只有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都无法将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28、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29、一流企业定规格,二流企业拼品牌,三流企业搞服务,四流企业杀价格!
30、故事的荒谬可以是滑稽,但人生的荒谬往往是残酷。
31、帮助你成长的都是你的敌人。
32、凡是你想不到,没有做的事情,你的敌人都告诉你。
33、一个主管如果只会压制自己,这个叫做怕(怕事);如果只会纠正自己,叫做乱(乱了天下);只会节省自己,叫做贱。伟大的韩非子讲的。
34、聪明的人是从人家的眼泪中吸取教训。
35、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36、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超隐隐于网。
37、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就看怎么用。
38、执行力是从上贯彻到下,手不要总往下面指。
39、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
40、麻雀没有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41、强势人格是内在的傲骨,而不是外在的傲气。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八
窦婴实际上是在元光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元光四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被处死的。那么窦婴之死,是武帝初年非常重大的一个事件。因为汉武帝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宰相就是窦婴。到底他的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这一集做一点分析。
先讲第一个原因,窦婴之死的原因非常多。第一个原因,是窦婴自身的原因,窦婴自身的因素呢,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条,就是受灌夫的拖累。因为在田蚡婚宴上,灌夫借酒劲指桑骂槐骂田蚡,结果导致自己被抓。这件事情发生以后,灌夫可以说是危在旦夕,窦婴就挺身而出去营救,所以被灌夫拖累,这是窦婴之死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遗诏事件。在东朝廷辩后,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但王太后用绝食要挟汉武帝把窦婴下狱,窦婴为了救自己,这才拿出了景帝遗诏,但皇宫中却没有副本,这样,窦婴就因为景帝遗诏罪被杀。
那么,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窦婴最终被杀呢?首先,田蚡有责任,窦婴最后被杀跟田蚡的关系很大,东朝廷辩的时候,他公开地说窦婴谋反,这是很恶毒的。
其次,大臣们有没有责任呢?大臣们的“失语”,是慑于太后的威势,大臣们不敢说话,也有责任,但是大臣们很无奈。再次,王太后在窦婴之死的问题上有很大的责任,在东朝廷辩的时候,大臣们为什么“失语”呢?是因为太后的权势啊,而最后她又拒绝吃饭,用绝食,要挟、威胁汉武帝,所以她有很大的责任。最后一个人,汉武帝。在窦婴之死中间,汉武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汉武帝是同情窦婴的,但是他最后处死了窦婴,汉武帝是恨他的舅舅田蚡的,但是他却重用了田蚡,所以汉武帝,他的冷酷跟自私,也是导致窦婴最终被杀的重要原因。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九
1、人生3大悲哀:读一个没有兴趣的科系;做一个没有兴趣的工作;嫁一个没有兴趣的男人。
2、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3、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4、只注意小事,就会失去创造力。只看问题,不看目标。
5、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
6、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就看怎么用。
7、伟人的五个特质:智力、监督力、自信、主动(积极)、果决。
8、聪明的人是从人家的眼泪中吸取教训。
9、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
10、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11、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
12、一个主管如果只会压制自己,这个叫做怕(怕事);如果只会纠正自己,叫做乱(乱了天下);只会节省自己,叫做贱。伟大的韩非子讲的。
13、一个人只会独善其身是不行的,应该把底下的人也搞得很好。
14、凡是你想不到,没有做的事情,你的'敌人都告诉你。
15、强大的民族和强大的企业都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16、一流企业定规格,二流企业拼品牌,三流企业搞服务,四流企业杀价格!
17、一个人不会听话,通常都不会讲话。一个人只会讲话不会听话,叫做强辩。一个人会听话才会讲话,叫做善于思考。
18、先管住,再理顺!主要是管人——给人以足够的认可(面子),自主发挥潜力。
19、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20、帮助你成长的都是你的敌人。
21、执行力是从上贯彻到下,手不要总往下面指。
22、逆境帮助生存,危机提高警觉,困境刺激思维。
23、细节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比对手多走一步。
24、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25、第一次犯错是不知道,第二次是不小心、第三次一定是你故意的!
26、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要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27、人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接力赛,有时领先,有时落后,但是你只要在路上,就有机会,及时行乐,就像是一支兴奋,它能够点燃幸福的华彩,也能加速生命的衰败,所以人还是要适当的有一些节制。
28、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像老鼠一样,关键看他在什么平台上。这就是李斯非常有名的“老鼠哲学”。
29、赞扬本身是一门大学问:赞扬与自己实力相当的人,是胸怀宽广;赞扬不值得赞扬的人,是借力打力;赞扬比自己更强大的人,(独木舟)是勇敢无畏。
30、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让人生有些光彩,必须具备四个行,第一自己要行,第二要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第四你的身体得行。
31、故事的荒谬可以是滑稽,但人生的荒谬往往是残酷。
32、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判断,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判断,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33、小人和君子,只是对人才的一种道德的断定,并非是对人才能力的一种断定,小人不一定无才,君子不一定有才,而且一人之身,既有小人的基因,也有君子的基因。
34、人一但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气量,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的轨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成又相悖,这就是历史的规律。
35、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超隐隐于网。
36、人一但飞黄腾达,你是睚眦必报,还是既往不咎,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心胸,但是在冥冥之中,似乎也牵引着个体的轨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命运之环,总是如此,相成又相悖,这就是历史的法规。
37、中央电视台选“百家讲坛”讲师有两个标准,一是要年纪老,一是要长得丑。像我一张脸惨不忍睹,不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观众)注意的是我讲的内容。
38、世上有5种人:1、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这种人为的是事业。2、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人,这种人为当官。3、只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为了发财。4、既琢磨事又琢磨人的人,这种人能成大事。5、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的人,这种人了不得了。
39、我把老年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年不如一年;第二个阶段:一月不如一月;第三个阶段:一天不如一天。
40、人才只有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上升期、鼎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秀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都无法将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41、人才只好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度、一个单位的上升期、昌盛期得到重用,才能发扬出最大效益,才能被时人与后人牢牢记住。再优良的人才,如果出现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期,都无法将效益发扬至最大化。
42、麻雀没有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43、一个人能否成气候,不在于表相是否柔弱,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强悍的内心。
44、麻雀木油变成凤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人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悬在别人头上的利剑,也许有一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术的。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了王立群教授的《王立群读史记》。看了第一讲后,就深深地被王立群教授诙谐幽默的语言、博大精深的知识、深入浅出的演绎吸引住了,为附庸风雅,我匆匆地买来了一套精装版《史记》。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五史”之首,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约30间的历史,它的叙事简明生动,非常得吸引人。我敬佩司马迁能把《史记》写得那么深动,敬佩《史记》当中的每一个英雄人物,敬佩中国拥有那么丰厚悠久的历史。直到今天,我虽然因各种原因还没有把《史记》读完,但收获还是不小的。
《史记》是历史的“实录”,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它的文学价值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并且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真正做到了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看完了每一篇故事,好像每个人物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他还非常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在《史记》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历史故事是:《五张羊皮的故事》。这则故事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候,爱惜人才的秦穆公为了赎回具有聪明才干的百里奚,用五张羊皮去跟楚人交换他,最后,秦穆公赎回了自己最喜欢的大臣百里奚。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像文中的秦穆公一样,他如果用重金去赎回百里奚的话,楚人觉得秦穆公很看重他,一定不会轻易交换。但是如果用五张羊皮去交换的话,楚人必定会很轻视百里奚而同意交换。聪明的秦穆公就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最终如愿以偿。我觉得我们应该向秦穆公学习,为达目的而采取迂回的策略。
总而言之,在《史记》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中国伟大的五千年的历史,同时,我还懂得了不少的知识,收获了不少。我认为,《史记》这本书真是值得一看。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一
今天开始休假,在开车回老家的路上听《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其中我觉得很值得思考和学习的观点有以下几个。
栗姬无疑曾经是个好运的女人,年轻貌美的时候就交给汉景帝,深得宠爱,又在薄皇后无子无宠的情况下,生下的黄长子被立为太子。看起来她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她的心里也一定是这样想的,再加上她单纯,幼稚,没有什么心机和政治头脑,于是为了吃醋而对常给老公进献美女的长公主冷漠,为了吃醋在皇帝病重托付的时候出言不逊。
运气好的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以为自己会一直幸运,因为自己的幸运不会被别人抢走。而运气不好的人往往从更卑微的处境起步,但是更懂得筹划与经营;运气不好的人也更懂得舍弃可以不计较的,专注努力抓住最关键的。王娡就是很会经营,她是在生下一个孩子之后离婚改嫁,嫁给了汉景帝,生活的阅历一定已经给了她超过栗姬的成熟和智慧,有着一种与单薄的年轻貌美不同的成熟魅力。王美人的孩子是汉景帝的第10个儿子,但是她步步为营最后让自己的儿子成了太子,并且汉景帝晚年能够为了让她的儿子做一个平安太子而花费那么多心思。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儿子pk赢比他年长的9个皇子,又要防止新得到皇帝宠爱的美女和皇子不会取代他们母子。
能笑到最后的人也必须是个不与命运里改变不了的部分做无谓斗争,懂得抓住重点去改变你自己能够改变的方面的人。栗姬纠结得是和皇上之间的所谓专一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爱情,她用无用的怨恨去与改变不了的命运做无畏的斗争,怨恨咒骂汉景帝,长公主,汉景帝宠爱的其他美人,汉景帝的儿子们。与栗姬犯了同样错误的就是同样结局悲惨的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而王娡是更看得清自己的处境,她不纠结于争风吃醋,步步为营地争取能够支持自己的人,把处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薄太后和吕太后都曾经面对被丈夫冷落的艰难处境,但是她们都懂得适时忍耐,适当谋划自己的人生。
蒙曼对武则天的一句评价就是,“一般人是有好机会也不一定能抓得住;能人是有机会就能抓得住;而强人是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的人”。
他要面对的是后宫里机关算尽的几代人,包括窦太后,他的姐姐长公主,他宠爱的美人们,他的儿子们;还有前朝有着各自价值观和打算的大臣们。他默默地看着后宫,朝臣等一切的明争暗斗,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打算随机应变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所有的这些人都成为他手里这盘大棋局的棋子,可见他是个深谙权术的人。
不是每件事你都要各自折腾,四处亲历亲为的,你要学会用脑子,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懂得如何经营,比使蛮力要重要的多。不是你越辛苦,做的越多,就能得到的越多,离你的目标就越近。选择,方向,或者叫策略比你的努力要重要的多。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二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这本书是根据王立群在“百家论坛”讲述《项羽》时的文案整理而成的。作者说项羽失败的故事不是九集电视讲座所能讲清楚的,因此,又把自己多年对项羽失败的思考作为《附录》收在这本书的后面,便于读者深入了解历史真相。
本书用故事演义的形式,分九个部分讲述了项羽的一生。在叙述方式上,作者恰当地把《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历史记载插入其中;并对一些文言词语作了解释;同时对故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用黑体字做出提示或评价,从而为读者阅读本书,甚至进一步阅读《史记?项羽本纪》提供了方便。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解释和评价文言古籍的方法和故事演义衔接的很自然,整篇文字阅读起来流畅无碍,丝毫不因文白夹杂,字体不一使读者产生厌烦。由此可见作者文学教授的文字功力,像这样的著作,深入不易,浅出也难,作者却使二者得到相得益彰的协调。一方面把历史真相用故事演义方式讲述给大家;另一方面又为人们的深入阅读提供了方法。
本书的主人公项羽是一位理想性的历史英雄;也是唯一的一位因事业失败,身首异处后,倍受后人称赞的历史英雄;更是的一位红颜知己为其献身的历史英雄。在这位历史英雄无奈离世后,一代奇才司马迁为之树立本纪,更有无数的文人骚客为之挥洒笔墨。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一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文化氛围中,战胜他的人——刘邦、韩信、张良等人在人格方面说却没有他有英雄的光彩。对这样一位的历史人物,要做出公允的评价是有难度的。本书的作者却在演义故事的过程中,结合历史事件的发展,从政治表现、人物性格、军事策略上对项羽做了分析后评价道:“项羽是人臣之才,却错居人主之位。是可用之才,而不是用人之人。”这是他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项羽失败的主要责任是自己,作为项羽团队中的其他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呢?在本书的《附录一谁还该为项羽的败亡负责》中,作者分析了作为项羽谋士的范增;作为项羽集团重要将领的龙且;作为项羽骨鲠之臣的周殷等人在关键时刻没有尽到个人应负的责任,致使项羽的事业处于被动。特别是周殷在垓下之战的紧要关头,举兵投降刘邦,使项羽的陷入重围之中,以致兵败丧身。同时作者也指出了,作为刘邦阵营中的韩信的态度,也是项羽败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历史真相,在本书的《附录二影响项羽败亡的因素还有那些》中,作者指出,历史上的偶然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也提出了政治幼稚、军事被动使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本书的《附录三咏项羽》中,作者指出项羽作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传统诗歌、绘画、戏剧、散文等领域中,这位失败的英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是一段激荡人心的历史,这是一个令人回味的时代,这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英雄。作者成功的把枯燥地历史演绎成通俗易懂得故事,使人们了解这段历史,认识了项羽这位历史英雄;并且从文化角度阐述了项羽留下的历史影响。为人们继承和发展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借鉴。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三
《史记》这本书振奋了我们的精神,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启发了我们的人生,还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们的心灵,看完史记,是时候写一篇史记读后感了。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1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荣幸的,这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神秘国度,这是一个物华天宝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礼貌古国。先贤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在茫茫书海中寻觅古贤人的踪迹,感慨以往的惊心动魄,思量以往的纷纷扰扰,而作为华夏儿女的我在品读《史记》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历史中充塞的豪迈、悲壮与辛酸。可是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同时更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持天下秩序,国家需要周武王这样一位领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刘长醉心权势,不满已有的封地,引发战乱,最终也可是是不成气候的过江龙。
历史风云,世间百态,一次次迷离了我的双眼;百转千回,人情冷暖,一点点冰封我的思绪。可我从不曾怀疑这个缤纷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载,却终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报了灭国之仇;孙膑膑足,撰述了《孙膑兵法》;吕不韦流放蜀地,留下了《吕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战争亦有和平,事物总有两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读了《史记》,我最深的感触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这些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有几个。
一个是暴君商纣王,他虽然拥有好的口才,但他把这个才能用于拒绝大臣的进谏,他有强壮的身体,但他把这些力量都用于狩猎、玩乐之中,读到这,我的心隐隐刺痛,为商朝感到悲哀,明明商纣王有这么好的资本,完全可以好好地治理国家,让国力越来越强大。最令我吃惊的是,当忠臣比干劝说他的时候,他却“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主意,他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难道你是圣人么?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几个孔!”说着,他就拔出剑,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把比干的心脏当着众臣的面挖了出来!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对商纣王如此暴虐的行为深恶痛绝,可以想象,当时的百姓多么痛恨这个商纣王。当周国的首领—周武王和纣王交战时,纣王的百姓、奴隶们竟然发过来攻打商纣王。结果当然不用说了,周武王赢得了民心,大胜而归。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
《史记》的第四十二章也讲述了类似的道理,郑国的国君与妻子姜氏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姜氏偏爱二儿子,厌恶大儿子,因为她生大儿子时难产。当长子生继太子位时,姜氏就不高兴,她想让二儿子段继位,于是在生登基时强迫生把京邑封给段,然后,让段在京邑暗中操练兵马,然而这一切长子生都看在眼中,但他不动声色。段听说他没反应,便进一步与母亲商量他篡位的奸计,准备内外呼应。读到这,我的心不由紧缩,生怕二儿子段会得逞。结果并非如此,生在段攻打京城时,拿出最精锐的兵马和段决一死战,结果生大胜。段的荒淫无度使百姓非常厌恶他,所以最终生保住了王位!
《史记》中类似的历史事件很多,他们都让我领悟到一个真理:正义永远能战胜邪恶,得民心者得天下!
司马迁的《史记》,贯通祖国三千余年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经典之作。
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年璀璨的礼貌,生动的描述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读过这本书,让我深深得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伟大,令我心存敬意。史记的生动描述一向鼓励我们的写作,以及我们祖国的发展,史记一出来,可谓是洛阳纸贵啊。
一部伟大的作品,总会有辉煌的成就。《史记》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境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简便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史记》,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本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细细阅读的经典!是一本既生动趣味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王立群读史记读后感篇十四
1、人生3大悲哀:读一个没有兴趣的科系;做一个没有兴趣的工作;嫁一个没有兴趣的男人。
2、真正厉害的人不是自己累死,而是要让手下做事情累死,这个才叫本事。
3、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4、只注意小事,就会失去创造力。只看问题,不看目标。
5、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
6、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就看怎么用。
7、伟人的五个特质:智力、监督力、自信、主动(积极)、果决。
8、聪明的人是从人家的眼泪中吸取教训。
9、做人就不要做事,做事就不要做人!
10、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11、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
12、一个主管如果只会压制自己,这个叫做怕(怕事);如果只会纠正自己,叫做乱(乱了天下);只会节省自己,叫做贱。伟大的韩非子讲的。
13、一个人只会独善其身是不行的,应该把底下的人也搞得很好。
14、凡是你想不到,没有做的事情,你的敌人都告诉你。
15、强大的民族和强大的企业都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16、一流企业定规格,二流企业拼品牌,三流企业搞服务,四流企业杀价格!
17、一个人不会听话,通常都不会讲话。一个人只会讲话不会听话,叫做强辩。一个人会听话才会讲话,叫做善于思考。
18、先管住,再理顺!主要是管人——给人以足够的`认可(面子),自主发挥潜力。
19、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20、帮助你成长的都是你的敌人。
21、执行力是从上贯彻到下,手不要总往下面指。
22、逆境帮助生存,危机提高警觉,困境刺激思维。
23、细节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比对手多走一步。
24、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25、第一次犯错是不知道,第二次是不小心、第三次一定是你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