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优秀18篇)
计划是为实现某个目标而制定的详细安排,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和生活。在编写计划时,可以采用分阶段或分模块的方式,更容易执行和掌控。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范文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的工具,下面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一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统筹疫情防控阻击和决战脱贫攻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部署,根据《_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工作要点》和民政系统工作实际,现提出今年将按照“一提高四落实”的工作思路推进行业扶贫工作,具体如下。
一、提高各类民政救助对象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
1.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将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85元,达到每人每月47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40元,达到325元。
2.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将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110元,达到每人每月615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110元,达到每人每月510元。将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15元。
3.提高农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将农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10元,达到每人每月60元;将农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20元,达到每人每月70元,实现城乡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统一。
提标提补工作要求5月底之前结束;日常工作中,做到每月及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
二、全面落实低保政策。
4.开展数据比对工作。常态化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对象数据信息比对工作(原则上不少于2次),加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5.推进低保政策精准实施。重点关注失能弱能对象,全面提高大病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孤寡老人、失亲儿童(学生)等深度贫困人口的保障标准。保持低保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对脱贫户中的低保对象,尤其是对脱贫质量不高、无稳定收入来源、有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要给予一定的渐退期;如已取消低保保障的,要结合低保动态调整及时纳入,待其稳定脱贫后再退出。
6.加大未脱贫对象的保障力度。今年初还未脱贫的非特困对象家庭,原则上,至少保证有1人是低保对象。
三、全面落实特困供养政策。
7.落实好五个方面的救助供养政策。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_〕42号)提出的: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提供照料服务、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提供教育(住房)救助等五个方面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条逐项抓好落实。
8.进一步加强农村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工作。定期发放护理补贴,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200元,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300元;落实“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每月不低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的要求。
四、全面落实临时政策。
9.加强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对因子女就学、疾病治疗等造成家庭支出较大,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可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在解决住房问题过程中基本生活遇到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要通过临时救助及时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增强对解决“三保障”问题的支持作用。
10.加强与农村低保、特困政策的衔接。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可以视情先给予临时救助,及时缓解其生活困难,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
五、全面落实农村贫困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要求。
11.组织开展照护和托养工作。为年满16周岁以上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的建档立卡和农村低保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采取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的,按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在残疾人综合托养服务机构托养的,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补助;在农村公办养老院托养的,按每人每月120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补助。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二
20__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统筹疫情防控阻击和决战脱贫攻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部署,根据《_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__年工作要点》和民政系统工作实际,现提出今年将按照“一提高四落实”的工作思路推进行业扶贫工作,具体如下。
一、提高各类民政救助对象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
1.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将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85元,达到每人每月47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40元,达到325元。
2.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将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110元,达到每人每月615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110元,达到每人每月510元。将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15元。
3.提高农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将农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10元,达到每人每月60元;将农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20元,达到每人每月70元,实现城乡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统一。
提标提补工作要求5月底之前结束;日常工作中,做到每月及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
二、全面落实低保政策。
4.开展数据比对工作。常态化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对象数据信息比对工作(原则上不少于2次),加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5.推进低保政策精准实施。重点关注失能弱能对象,全面提高大病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孤寡老人、失亲儿童(学生)等深度贫困人口的保障标准。保持低保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对脱贫户中的低保对象,尤其是对脱贫质量不高、无稳定收入来源、有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要给予一定的渐退期;如已取消低保保障的,要结合低保动态调整及时纳入,待其稳定脱贫后再退出。
6.加大未脱贫对象的保障力度。今年初还未脱贫的非特困对象家庭,原则上,至少保证有1人是低保对象。
三、全面落实特困供养政策。
7.落实好五个方面的救助供养政策。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_〕42号)提出的: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提供照料服务、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提供教育(住房)救助等五个方面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条逐项抓好落实。
8.进一步加强农村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工作。定期发放护理补贴,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200元,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300元;落实“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每月不低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的要求。
四、全面落实临时政策。
9.加强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对因子女就学、疾病治疗等造成家庭支出较大,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可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在解决住房问题过程中基本生活遇到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要通过临时救助及时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增强对解决“三保障”问题的支持作用。
10.加强与农村低保、特困政策的衔接。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可以视情先给予临时救助,及时缓解其生活困难,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
五、全面落实农村贫困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要求。
11.组织开展照护和托养工作。为年满16周岁以上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的建档立卡和农村低保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采取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的,按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在残疾人综合托养服务机构托养的,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补助;在农村公办养老院托养的,按每人每月120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补助。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三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我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具体工作。
1.切实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
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同时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切实做好贫困救助工作。学校政教处要积极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要认真遴选贫困户贫困学生受助对象,积极和公益部门联系落实救助政策。
3.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学习教导处要积极落实政策。狠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要把控辍保学工作上升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教育强县的建设,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大计上面来,要通过定期家访及召开家校联谊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规劝辍学学生重新返校,使我校的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
4.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要抢抓国家、省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政策机遇,根据《xx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x-201x年)》,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扶持资金,该善我校基础设施条件。年内为12个教学班配齐多媒体教学设施,力争实现班班通。总务处要开源节流,制定购物计划,定期修缮办公及教学设施,年内添置200套课桌凳,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督查审核。
6.切实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台账。教导处及政教处要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三、组织保障。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要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因此我校成立了上良中学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分工,全员参与。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实行了全体职工划片包抓负责制,校长为总负责,召开教职工会议,具体分配任务,全体教职工分片进村入户调查问询,摸清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所有贫困户学生,并登记造册,清理建档。
2.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学校政教处安排班主任充分利用手机短。
信、校讯通、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贫困学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教兴学、扶贫助学的传统美德,让重视教育、捐资助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3.相互协助,靠实责任。为了确保我校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分配给各个处室的工作任务要不折不扣的认真完成,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要积极配合县局及上良镇人民政府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惠农工作。
一、目标任务。
从xx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学前教育: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行政村延伸,到xx年,在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使贫困地区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按标准配齐配足幼儿教师,配备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优先实现革命老区、藏区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到xx年,实现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对接受学前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
(二)义务教育: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到xx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室、桌椅、图书、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基本满足生活需要;到xx年,全面完成“改薄”任务,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
(三)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到xx年,加大职业教育免费力度,提高中职助学金标准,每年有约8万名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和约4.6万名贫困家庭高职(专科)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比例大体相当。逐步打通中高职有机衔接的上升通道,面向就读中职的贫困家庭学生加大高职单独招生和注册入学的比例,扩大贫困家庭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覆盖面。到xx年,在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2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1所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优先实现贫困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40%,通过多种途径确保贫困家庭的适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二、主要措施。
(一)扩大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
1.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依据《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依托小学在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满足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无园上”的问题。
2.加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免费力度,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市县财政按6∶4比例分担。
3.加大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的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改善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4.办好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行政村教学点,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就近入学。
5.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到xx年,宽带网络覆盖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班班通”建设覆盖所有班级,让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6.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为重点,所有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按每生每学年20xx元标准发放助学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带动家庭脱贫。实施好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项目。
7.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生源地市县财政按6∶4分担。为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不超过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政府贴息,并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二)精准对接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和贫困地区发展需求开展招生扶贫。
8.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所属高校和外省省属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革命老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精准到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
9.实施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和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扩大高职自主招生院校范围,确保自主招生院校50%的自主招生计划面向省内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实施分县定向单独测试招生,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单独划线、单独录取。实施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时,将高职院校不低于30%的年度招生计划用于推荐直升招生并向贫困家庭子女倾斜。
10.积极支持省属医学院校加大定向培养农村全科医生的力度,每年面向贫困县安排300名招生计划,专门用于贫困地区乡村全科医生定向培养,相关专业招生计划向贫困家庭子女倾斜。依托兰州大学、省中医药大学实施好每年450名的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依托省内外医学院校,每年安排700名计划,组织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乡村医生接受全科医生培训。
(三)强化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的政策支持。
11.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xx年)》有关要求,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乡村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进行倾斜。鼓励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乡村幼儿园、中小学开展支教。逐年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防止新的代课教师群体出现。
12.通过定向培养、精准招录、在职培训、专题研修、对口支援、实习支教等,每年为藏区培养、培训和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每年选派400名省内高校优秀大学生以“顶岗实习”形式赴藏区开展为期半年的双语教学支教活动。
13.向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
14.按照省、市、县3∶3∶3的原则,为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探索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中高职为辅、各学历层次相衔接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省内中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瞄准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短缺现状,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教师。
15.“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每年培训贫困地区600名幼儿园园长和3000名教师。每年组织500名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到贫困地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及教学点巡回支教。加大对革命老区、藏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倾斜支持力度。
16.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城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每年选派200名城市中小学校长,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开展不少于1学期的挂职。每年选派1400名城市优秀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农村学校,开展不少于1年的支教。
17.加大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向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倾斜,每年安排100名涉农专业教师参加和省级培训。每年选派100名省属学校教师到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挂职,1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教师到省属学校挂职;每年对1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校长、3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专职教师开展专项培训,使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的60%以上。
(四)着力推动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劳动力转移。
18.开工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进一步加快进度,建成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专业,建设面向全省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的公共实训基地,范围吸纳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快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和劳动力转移。
19.围绕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藏区“三大片区”,以市(州)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大型开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满足贫困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20.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要求,在贫困地区县级职教中心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全省形成以8所“农”字头职业院校为龙头、80所县级职教中心涉农专业教学点为补充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网络,每年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20万人(次)以上,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21.以5所“农”字头中等职业学校和3所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30个涉农专业点为主体,构建覆盖全省、服务完善的现代职业农民教育网络。依托农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组建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完善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培养多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建10个左右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市、区)。
22.整合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对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xx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23.从xx年起,每年组织6万名以上贫困家庭的“两后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三、责任分工。
(一)省教育厅根据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情况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情况,负责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精准扶贫。
工作方案。
科学制定扶持和资助政策统筹各方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省发改委将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各类政策和资金支持。
省财政厅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协调落实中央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努力加大财政投入。
省编办、省人社厅负责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师资配备工作,力争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师资补充到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落实好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政策。
(二)各市(州)有关部门要按照“省负总责、市级推进、县抓落实、扶持到校、资助到生”的教育扶贫工作要求,切实把精准教育扶贫纳入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建立任务台账,细化工作职责,挂图精准作业,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特点,规划、落实好项目、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各贫困县(市、区)有关部门负责各类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坚持“节俭、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详细清查办学条件现状,核实办学条件缺口,一一列出清单。按照项目规划和政策要求,落实各类教育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主体责任,确保各类教育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资金使用关,避免重复建设、超标准建设。
四、完成时限。
学前教育:xx年至xx年,实现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学前教育覆盖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xx年,实现革命老区和藏区农村幼儿园全覆盖,幼儿保教人员满足基本需求;到xx年,实现贫困地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保教设备、师资配备到位,幼儿园保教活动正常开展。
义务教育:到xx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革命老区、藏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xx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目标。
职业教育:到xx年,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高职(专科)教育全部免费,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规模达到12.6万。到xx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55%的贫困家庭适龄学生都能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职业院校(职教中心)职业技能培训能力适应贫困地区技能型人才培训需求。
五、检查验收。
(一)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省、市(州)定期检查各贫困县(市、区)各类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每半年对各市(州)、贫困县(市、区)教育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是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工程质量等情况。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级政府对教育奖补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重点强化预算管理、审计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骗取或违规使用奖补资金的,一经查实,追回资金,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追究与处理。
(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县级教育部门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教育发展年度资金安排、工作进展等情况。
(四)建立绩效评价制度。聘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组织对项目开工完工率、项目管理水平、资金落实情况、资金支出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等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教育扶贫工作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扶贫帮困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的意见》(广委办发〔20xx〕12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xx大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为根本,扎实开展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确保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学院的精准帮扶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精准原则。广泛排查摸底,严格标准和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情况,精准确定帮扶对象,结亲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扶真贫”。
(二)坚持帮户原则。以贫困户为单元,对每个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开展结亲结对帮扶,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包括项目、资金、物资和技术等,实行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不走人,确保“真扶贫”。
(三)坚持发展原则。坚持扶志扶根扶本,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坚定发展定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落实改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致富项目,发展增收产业、寻找增收门路、提升增收能力,通过发展加快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三、帮扶内容。
(一)改善生存条件。参与结亲结对帮扶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出行、吃饭、穿衣、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问题,帮助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
(二)发展增收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努力探索构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三)增强致富本领。加大贫困群众教育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将帮扶对象纳入各项惠民政策保障范围,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四)提高幸福指数。坚持物的扶贫与人的扶贫有机结合,将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与开展“洁净水”行动、依法治村、文明创建、文化进村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把改善贫困村贫困户人居环境与提振精气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贫困地区“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神气”,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四、帮扶方式。
(一)参与帮扶人员。学院所有在编人员(近三年即将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除外)。
(二)结对帮扶对象。武胜县石盘乡边岩村76户贫困户,武胜县鸣钟乡小寨村56户贫困户,武胜县万隆镇跃进村81户贫困户,武胜县鼓匠乡东原村54户贫困户,武胜县永胜乡平桥村79户贫困户,武胜县真静乡真静村66户贫困户,共412户贫困户。
(三)结对帮扶时间。201x年至201x年,一定三年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
(四)结对帮扶方式。院级领导定点联系1个贫困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每人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其余在职人员(近三年即将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除外)每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详见附表)。
(五)30岁以下青年教师(干部)定期下派帮扶行动计划(方案另行印发)。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学院成立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平任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院纪委办公室,沈邦兵兼任办公室主任,刘春红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纪委办公室其余人员为成员,负责该项活动的日常工作。
(二)整合扶贫力量。各系、各部门要按照“城乡统筹、全面帮扶”的要求,实行“一对一”参与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统一整合“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和“走基层”、“三联五帮”“双联”、定点扶贫、民政救助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扶贫帮扶工作。
(三)落实帮扶责任。牵头贫困村的院级领导和各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此次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负领导责任,学院所有在编人员(近三年即将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除外)为定点联系贫困村和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责任主体。各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在学院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按照。
活动方案。
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每位结亲结对帮扶人员的帮扶资金投入不低于每户20xx元/年,帮扶人员每年到村到户时间不低于15天,达到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资金和增收产业,实现见项目、见产业、见增收、见成效。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四
_镇位于_西南部,隔淮河、淠河分别与阜阳市颍上县和六安市霍邱县为邻,镇域国土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10个农业村(街道)和2个城市社区,现有人口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万,耕地面积9.3万亩。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19户512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811户2720人,低保贫困户613户1818人,五保贫困户97户155人。因病致贫975户2813人,因残致贫368户1121人,分别占贫困户的56.7%、21.4%。
二、指导_。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贫困县摘帽”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帮扶意识和帮扶水平,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着力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凝聚力量,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小额信贷等系列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__年全镇预计脱贫150户,422人,全年产业资金预计投入892万,基础设施投入1504万,通过扶贫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使农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四、主要工作。
1、根据对口帮扶任务分配表及帮扶队员名单,计划安排走访对口帮扶贫困户,及时与帮扶单位、各村沟通联系,制定扶贫工作计划,掌握贫困户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帮扶工作责任制,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实际情况提供保障。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坚持因地制宜、补缺补差,通过实施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能力等方式,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3、开展扶贫教育,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确保贫困户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按照“雨露计划”的要求,对贫困户子女实施资金补贴,进一步营造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帮助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的良好氛围。
4、开展技能培训,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鼓励贫困户家中的劳动力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实际需求,我镇将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各村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增强创业意识及能力,切实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
5、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充分发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以扶贫车间建设为抓手,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6、积极开展危房改造工作,解决贫困群众基本住宿问题。坚持对贫困户及边缘户房屋新建及修缮工作。
7、加强扶贫项目建设,明确党政主抓主管,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8、加强小额信贷工作,严格按照精准脱贫要求,推进小额信贷工作开展,确保全镇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的上”,扎实推动脱贫致富步伐。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及扶贫工作站站长任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组,负责日常工作,监督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2、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镇扶贫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督查指导,镇党委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严格奖惩机制,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干部积极性,镇纪委不定期对扶贫工作开展进行督查,同时设立监督举报箱,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公开、公平、公证。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五
为坚决打赢扶贫工作攻坚战,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20_年度包村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______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坚持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解决村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推进贫困村加快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好扶贫攻坚战。
二、基本情况。
我局负责包保帮扶上庄镇瑞川村,该村位于我县西部,距县城38公里,是上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辖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共580余户,农业人口1700人。村内山多地少,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7700亩,可耕地1680亩,经济林2000亩,笋竹两用林2170亩,茶园480余亩,桑园600余亩。与省道217相邻,具有交通便捷的地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理优势。
三、帮扶举措。
(一)帮助巩固基层组织。按照建设“五好”村党支部要求,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全面规范地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协助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确保全村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扎实开展扶贫爱心活动。利用春节、扶贫日等重大节日,开展扶贫济困和慰问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战胜困难早日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三)深入宣传党的政策。召开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县扶贫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宣传好发展形势。
(四)助推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帮助加强村党员队伍建设,对现有党员队伍现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等措施,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建立民情台账,认真走访,掌握实情,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局党支部全年与瑞川村党总支组织结对共建,开展不少于2次活动。
(五)加强资金保障落实。按要求落实资助贫困村帮扶专项资金,继续帮助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根据今年脱贫户的实际情况,积极帮助争取项目资金。
(六)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协助村“两委”落实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帮助协调各部门,加快实施。
(七)帮助做好基础工作。协助瑞川村完善好脱贫帮扶资料,力所能及做好扶贫帮扶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职责范围,确立帮扶工作重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确定帮扶联络员并协助配合开展帮扶工资。全年要召开帮扶工作专题会议,及时开展帮扶工作情况汇报、总结。
(二)注重帮扶实效,制定帮扶措施。结合村情,以稳定增加经济收入为目标,找准脱贫致富突破点,帮助村理清发展思路,建立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生产能力的长效机制,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措施,按要求落实资助贫困村帮扶资金,为包保帮扶贫困村争取项目资金。
(三)加强信息沟通,明确帮扶对象。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同干部群众联系,深入村、组、户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各帮扶责任人要细化帮扶责任,制定精准帮扶措施。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六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要求,结合我委及帮扶村实际,特制定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保持脱贫攻坚定力,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化“部门主帮”的攻坚责任,落实攻坚政策细化帮扶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
二、目标任务。
坚持做到帮扶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散;破除村级产业发展瓶颈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力争让群众精神“富起来”;加大对帮扶户帮扶力度当贫困户家里人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决预防返贫现象出现确保高质量迎接国家抽查和全面普查。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脱贫攻坚指导协调。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1次专题研究帮扶工作,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月到村具体指导扶贫工作至少1次,每半年带队到村走访民情民意1次,明确工作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帮扶措施;领导班子要指导完成帮扶工作年度计划,协同村两委班子帮助贫困户制定好脱贫规划、落实脱贫措施、指导发展增收项目,同时要加大跟踪督办力度,按计划推进各项帮扶工作任务。
(二)强化单位集体帮扶工作。每季度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到村开展1次集体帮扶活动。一是共破返贫风险。针对“监测户”“边缘户”“老人户”“重病重残户”“重大变故户”等因户制宜落实帮扶措施,解决返贫致贫风险,防止产生新的贫困人口;二是共带经济发展。开展消费扶贫活动,鼓励和引导单位职工购买和代销帮扶村农副产品,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稳固脱贫攻坚成效;三是共商发展对策。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难题,破除村级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帮助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三)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优势。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限度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开展青年志愿扶贫行动。通过与义工协会、徒步协会等联系,提供志愿扶贫等服务,鼓舞困难群众生活信心。深入贫困户帮助帮扶他们整治环境卫生,培养他们的良好生活习惯;深入田间地头帮助他们清除杂草、备耕育苗、收割作物,抢抓农时稳定生产。二是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采取捐资助学、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健康成长。
(四)做好贫困户帮扶工作。各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4次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帮扶工作,落实好各项帮扶工作任务,同时完善好帮扶工作轨迹。一是做好帮扶规划。各帮扶责任人要紧紧围绕“三个一”要求,做好符合贫困户发展愿望的规划,并及时将规划内容完善到帮扶手册上;二是开展政策宣传。坚持对贫困户宣传扶贫惠农政策,帮助贫困户继续争取各项政策支持;三是加强感恩励志教育。广泛宣传勤劳致富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激励贫困户自力更生;要给群众讲清楚党的政策,让群众感激党的恩情,增强对党的感情,提高对党的依赖程度、信任程度,进而坚定信心跟党走。
四、相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及时安排部署、研判分析、制定对策,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的合力攻坚局面,确保各项帮扶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二)提高思想意识。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要切实担负起脱贫攻坚这一重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全县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投身脱贫攻坚实践,确保各项帮扶目标顺利完成。
(三)严肃工作纪律。纪检小组持续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监督。把人员到位到岗情况、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依据,凡帮扶天数少于规定要求的每少1次扣减年终目标奖200元。情形严重的,影响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的,从严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七
按照《绍兴镇扶贫开发规划》、《绍兴镇2018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xx村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xx村位于镇驻地北15公里,地处六背山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亩,其中稻田面积436亩,旱地面积60亩。苗族聚居,村驻地xx寨,海拔910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5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207户,922人。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2013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2013年全村粮食产量261吨,人均占有粮食283公斤。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贫困人口419人,贫困户107户。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xx村属全省苗系贫困村之一,是黎平县二类贫困村。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处于全镇倒数。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按照国家贫困标准,全还有贫困人口419人(含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口),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之深,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贫困发生率31%),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52亩,且大部分为25度以上坡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传统的“水稻、薯+养猪”模式是xx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由于交通条件差,造成经济发展缓慢。
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xx村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二是种植业2018年新建中药材(桔梗)基地200亩(每亩补助670元,合计13.4万元)。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15万元,培训400余人次,让闲臵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2018年实施修建人饮工程1处,管道长4公里,新建蓄水池800立方米(投资合计60万元)。
2、通村公路:2018年修通xx至高亚6公里水泥路,每公里40元,计240万元。
3、硬化道路:2018年硬化村寨道路7千米,每千米4万元,计28万元。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该计划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
1、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村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村干带头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八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区精准扶贫工作,确保“三年为期、三级努力、整体脱贫、率先小康”目标顺利实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实现20__年整体脱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总要求,突出西部减村、东部减户两个重点,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区域开发与村户脱贫、扶贫与扶智三个结合,推进农旅结合、农企对接、互助合作社、“两减一扶”四种模式,细化“五个一批”(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培训扶智一批),推动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区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村、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做到对象、项目、资金、措施、选人、成效“六个精准”,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党政主导,合力攻坚。积极发挥区乡村三级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第一书记)、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要求,分类分级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到村、到组、到户、到人。
(三)强基固本,自力更生。建优建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带领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贫困群众投身扶贫攻坚行动,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全力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建立健全金融扶贫信贷机制、政策性保险机制、“大扶贫”助力机制、资产收益扶贫等机制,增强扶贫开发活力与内生致富能力,确保能脱贫、不返贫。
三、目标任务。
以国家确认的我区20__年底贫困人口35100人、贫困户15412户为基数,分年度、分层次加快推进减贫进度,确保20__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稳定脱贫,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60%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面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目标。
20__年减少贫困人口2500户、6000人;出列5个村:蛟龙寺村、背马山村、黄金河村、常家垭村、黄家冲村。
20__年减少贫困人口5700户、120__人;出列7个村:龚家河村、观音堂村、黄马河村、金竹村、张家口村、杨家河村、古村坪村。
20__年减少贫困人口7200户、17000人;出列14个村:马卧泥村、三隅口村、磨坪村、天鹅池村、中洲山村、界岭村、中岭村、柏果淌村、头顶石村、暮阳村、务河村、莲沱村、唐家坝村、孙家河村。
四、主要措施。
全区按照“十个一”扶贫工作机制(制定一个脱贫总体方案、拟定一个村级分年度实施计划、一个区直单位联系、一个工作队进驻、一个互助合作社、一户一名包保责任人、一本建档手册,对26个贫困村还需做到一村一名区级领导、一名“第一书记”、一家企业帮扶),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整体脱贫。
1.实施产业扶贫带动工程。按照“一村一品”思路,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消除产业空白村、空白户。设立产业扶贫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发展柑桔、茶叶、蔬菜、畜牧、水产、小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扶持通过流转等方式在村建立与农民利益连接紧密的企业发展壮大,改造和新建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农旅结合扶贫示范村。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
2.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重点解决贫困群众出行、用水、用电、通信、住房等难题。到20__年,实现组组通晴雨路,常住人口50户1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和群聚村落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保障生产灌溉用水,实现生产生活用电户户通,移动通讯网络全覆盖。
3.实施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对3万多户农村土坯房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彻底改变农村居住环境和面貌;将居住于高山等偏僻地区贫困户、危旧房户迁移到资源、基础设施等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确保应搬尽搬,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4.实施保障救助兜底工程。对低保、五保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实行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确保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床睡、有电用、有安全水喝、有安全房住、有法定监护人”的基本目标。设立大病关爱基金,提高贫困户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标准,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
五、方法步骤。
精准扶贫工作从20__年8月底启动,至20__年12月底结束,分六个阶段开展。
1.前期准备阶段(20__年9月底前)。
(1)调查摸底,锁定贫困对象。
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方法,以乡镇(街道、开发区、试验区)为责任主体,按照户自主申请、村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区确认备案等程序,摸清全区农村现有贫困人口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建立区农村贫困人口信息系统,确保“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区有档”。
(2)组建队伍,入户核查结对。
由区委组织部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审定”的方式,选派26个省级贫困村“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兼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其余各村由联系的区直单位选派班子成员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并组建2人以上的驻村工作队。区乡两级干部职工每人对口帮扶一个贫困户;若联系村贫困户数大于区乡联村单位干部职工人数,剩下贫困户则由村支部、村委会安排村组干部、党员、致富能人结对帮扶;对于低保户、五保户,村由支部书记联系;乡镇由乡镇长负责,民政办主任联系;区由分管副区长负责,区民政局局长联系,落实兜底保障机制,并逐步提高保障能力,确保“一村一队、一户一人”。各包户党员干部要按照(营销方案策划书)贫困户界定标准及程序,迅速进村入户开展核查工作,进行有效识别,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九
20_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统筹疫情防控阻击和决战脱贫攻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部署,根据《_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_年工作要点》和民政系统工作实际,现提出今年将按照“一提高四落实”的工作思路推进行业扶贫工作,具体如下。
一、提高各类民政救助对象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
1.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将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85元,达到每人每月47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40元,达到325元。
2.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将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110元,达到每人每月615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110元,达到每人每月510元。将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915元。
3.提高农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将农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10元,达到每人每月60元;将农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20元,达到每人每月70元,实现城乡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统一。
提标提补工作要求5月底之前结束;日常工作中,做到每月及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
二、全面落实低保政策。
4.开展数据比对工作。常态化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对象数据信息比对工作(原则上不少于2次),加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5.推进低保政策精准实施。重点关注失能弱能对象,全面提高大病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孤寡老人、失亲儿童(学生)等深度贫困人口的保障标准。保持低保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对脱贫户中的低保对象,尤其是对脱贫质量不高、无稳定收入来源、有返贫风险的脱贫人口,要给予一定的渐退期;如已取消低保保障的,要结合低保动态调整及时纳入,待其稳定脱贫后再退出。
6.加大未脱贫对象的保障力度。今年初还未脱贫的非特困对象家庭,原则上,至少保证有1人是低保对象。
三、全面落实特困供养政策。
7.落实好五个方面的救助供养政策。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_〕42号)提出的: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提供照料服务、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提供教育(住房)救助等五个方面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条逐项抓好落实。
8.进一步加强农村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工作。定期发放护理补贴,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200元,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300元;落实“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每月不低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的要求。
四、全面落实临时政策。
9.加强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对因子女就学、疾病治疗等造成家庭支出较大,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可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在解决住房问题过程中基本生活遇到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要通过临时救助及时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增强对解决“三保障”问题的支持作用。
10.加强与农村低保、特困政策的衔接。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可以视情先给予临时救助,及时缓解其生活困难,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审批,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
五、全面落实农村贫困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要求。
11.组织开展照护和托养工作。为年满16周岁以上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的建档立卡和农村低保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采取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的,按每人每月6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在残疾人综合托养服务机构托养的,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补助;在农村公办养老院托养的,按每人每月120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补助。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十
按照《绍兴镇扶贫开发规划》、《绍兴镇201x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xx村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镇驻地北15公里,地处六背山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亩,其中稻田面积436亩,旱地面积60亩。苗族聚居,村驻地寨,海拔910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5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207户,922人。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201x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201x年全村粮食产量261吨,人均占有粮食283公斤。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贫困人口419人,贫困户107户。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二、致贫原因分析。
xx村属全省苗系贫困村之一,是黎平县二类贫困村。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处于全镇倒数。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按照国家贫困标准,全还有贫困人口419人(含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口),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之深,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贫困发生率31%),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52亩,且大部分为25度以上坡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传统的“水稻、薯+养猪”模式是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由于交通条件差,造成经济发展缓慢。
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xx村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三、帮扶计划。
二是种植业201x年新建中药材(桔梗)基地200亩(每亩补助670元,合计13.4万元)。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15万元,培训400余人次,让闲臵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201x年实施修建人饮工程1处,管道长4公里,新建蓄水池800立方米(投资合计60万元)。
2、通村公路:201x年修通至高亚6公里水泥路,每公里40元,计240万元。
3、硬化道路:201x年硬化村寨道路7千米,每千米4万元,计28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该计划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
1、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村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村干带头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十一
为坚决打赢扶贫工作攻坚战,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包村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坚持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解决村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推进贫困村加快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好扶贫攻坚战。
二、基本情况。
我局负责包保帮扶上庄镇瑞川村,该村位于我县西部,距县城38公里,是上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辖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共580余户,农业人口1700人。村内山多地少,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7700亩,可耕地1680亩,经济林亩,笋竹两用林2170亩,茶园480余亩,桑园600余亩。与省道217相邻,具有交通便捷的地理优势。
三、帮扶举措。
(一)帮助巩固基层组织。按照建设“五好”村党支部要求,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全面规范地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协助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确保全村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扎实开展扶贫爱心活动。利用春节、扶贫日等重大节日,开展扶贫济困和慰问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战胜困难早日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三)深入宣传党的政策。召开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县扶贫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宣传好发展形势。
(四)助推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帮助加强村党员队伍建设,对现有党员队伍现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等措施,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建立民情台账,认真走访,掌握实情,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局党支部全年与瑞川村党总支组织结对共建,开展不少于2次活动。
(五)加强资金保障落实。按要求落实资助贫困村帮扶专项资金,继续帮助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根据今年脱贫户的实际情况,积极帮助争取项目资金。
(六)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协助村“两委”落实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帮助协调各部门,加快实施。
(七)帮助做好基础工作。协助瑞川村完善好脱贫帮扶资料,力所能及做好扶贫帮扶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职责范围,确立帮扶工作重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确定帮扶联络员并协助配合开展帮扶工资。全年要召开帮扶工作专题会议,及时开展帮扶工作情况汇报、总结。
(二)注重帮扶实效,制定帮扶措施。结合村情,以稳定增加经济收入为目标,找准脱贫致富突破点,帮助村理清发展思路,建立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生产能力的长效机制,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措施,按要求落实资助贫困村帮扶资金,为包保帮扶贫困村争取项目资金。
(三)加强信息沟通,明确帮扶对象。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同干部群众联系,深入村、组、户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各帮扶责任人要细化帮扶责任,制定精准帮扶措施。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十二
一、聚焦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20,我乡依然存在18户82人的贫困户脱贫任务。脱贫攻坚工作越到最后难度越大,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我们将紧盯贫困户脱贫“一低、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对标补齐各项“短板”
确保任务完成。因户因人量体裁衣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帮扶力量。针对自身能力发展不足贫困程度深的对象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模式整合一切帮扶力量和资源强化责任落实增添工作举措务必保证脱贫任务完成。
二、聚焦基础设施,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全力协调配合业主和施工方,加快建设巴桃园—新房子窄路拓宽工程并投入使用;整治修复桥坝咀村山河店通往巴山大峡谷损毁便道,打通蜂桶到百里峡旅游便道;加强与堰塘乡的对接,协调解决占山占地问题,建成高家河至鲤鱼室索桥社道公路1.2km;积极对接交通局,协调启动高家河平板桥建设项目。二是巩固集中供工程,争取建成后槽子、深洞沟2处集中供水项目,解决敬老院、蜂桶乡场镇和后槽子(乡村旅游示范点)水源不足及冬季饮水难问题。三是与通信部门对接,争取解决以巴桃园村高家河、巴桃园等地为代表的通信问题。
三、聚焦产业发展,强化致富增收。脱贫致富的关键在增收,增收的重点在于发展产业。蜂桶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高山土特产、道地中药材、传统种养殖,乡村旅游业等资源较为丰富。我们将立足资源优势,在持续巩固传统种养殖规模,引导发展中药材、土特产的同时,大力探索扶持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民新办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深化与四川金鑫达公司的合作,通过引进龙头,示范引领,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加强同达州通州商场等商家合作,维持长期向好的产品销售关系。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公司(企业),探索“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山马铃薯、蜂桶岩豆。
四、聚焦返贫致贫,强化成果巩固。“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何保证稳定脱贫、让退出贫困户不反弹,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注重预脱贫户减贫任务落实的同时,还要继续深入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随时关注因学致贫返贫、因灾致贫返贫、因病致贫返贫等动态。针对可能出现新的贫困户和已脱贫贫困户返贫现象,要细化工作措施,制定工作方案,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原则,做到未贫困户与已脱贫户同等对待,帮扶力度不减、帮扶措施不减、帮扶政策不减的“三不”原则,持续跟进,强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五、聚焦社会风气,强化形象提升。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强化精神扶贫和智力扶贫,坚决扼制“等、靠、要”等歪风邪气,宣传正能量,鼓励通过勤劳致富奔康。围绕“四个好”标准,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同时,继续强化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严禁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搞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截留挪用、“庸、懒、散、浮、拖”、向扶贫项目伸手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惩治发生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基层“微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正风肃纪,为脱贫攻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十三
为坚决打赢扶贫工作攻坚战,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20包村帮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坚持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解决村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推进贫困村加快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打好扶贫攻坚战。
二、基本情况。
我局负责包保帮扶上庄镇瑞川村,该村位于我县西部,距县城38公里,是上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辖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共580余户,农业人口1700人。村内山多地少,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7700亩,可耕地1680亩,经济林亩,笋竹两用林2170亩,茶园480余亩,桑园600余亩。与省道217相邻,具有交通便捷的地理优势。
三、帮扶举措。
(一)帮助巩固基层组织。按照建设“五好”村党支部要求,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四项”工作。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全面规范地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协助抓好农村社会治安,确保全村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扎实开展扶贫爱心活动。利用春节、扶贫日等重大节日,开展扶贫济困和慰问活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战胜困难早日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三)深入宣传党的政策。召开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县扶贫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宣传好发展形势。
(四)助推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帮助加强村党员队伍建设,对现有党员队伍现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等措施,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建立民情台账,认真走访,掌握实情,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局党支部全年与瑞川村党总支组织结对共建,开展不少于2次活动。
(五)加强资金保障落实。按要求落实资助贫困村帮扶专项资金,继续帮助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根据今年脱贫户的实际情况,积极帮助争取项目资金。
(六)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协助村“两委”落实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帮助协调各部门,加快实施。
(七)帮助做好基础工作。协助瑞川村完善好脱贫帮扶资料,力所能及做好扶贫帮扶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职责范围,确立帮扶工作重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确定帮扶联络员并协助配合开展帮扶工资。全年要召开帮扶工作专题会议,及时开展帮扶工作情况汇报、总结。
(二)注重帮扶实效,制定帮扶措施。结合村情,以稳定增加经济收入为目标,找准脱贫致富突破点,帮助村理清发展思路,建立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生产能力的长效机制,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措施,按要求落实资助贫困村帮扶资金,为包保帮扶贫困村争取项目资金。
(三)加强信息沟通,明确帮扶对象。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同干部群众联系,深入村、组、户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各帮扶责任人要细化帮扶责任,制定精准帮扶措施。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十四
为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相关文件精神,落实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根据本校教育精准扶贫长远规划,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xx小学教育扶贫20xx——20xx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常规工作,抓好重点工作,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二、工作措施。
1.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及时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动态,知道党和国家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知道xx区以及xx乡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安排和推进情况。
2.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信、校讯通、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
3.做好信息台账管理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建立的信息台账,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管理,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4.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把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5.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确保xx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1.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政策,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保证上级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贫困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落实好教科书一科一辅的免费发放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坚决杜绝违规补课行为。
2.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做好适龄儿童入园,入学工作,抓好义务教育阶段防流控辍工作。
3.进一步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创建工作。抓住机遇,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设备设施,确保创建工作基本达标,为20xx年xx区创建工作顺利迎检做好准备。
4.争取教师周转房立项并完成招标,力争在20xx年能开始实施。
三、保障机制。
(一)组织领导不放松,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经费保障。
1.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对于上级财政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三儿”资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
2.多方筹措资金,对贫困儿童予以补助,确保贫困家庭儿童能顺利入学,正常就读。
3.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制度保障。
工作落实,责任到人,依据学校相关考核制度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评估,奖惩到位,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十五
大元村位于乐安县鳌溪镇南西方,大元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
大元村是鳌溪镇十八个村之一,共有人口1387人,耕地面积1420亩,现有干部4人,其中农村干部3人,共有1个党支部,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大元组是大元村政治、文化中心,山下组、排下组、小代坊组以发展蚕桑为主,种植大户刘秋华、平中华等,大元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大元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8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陂下、竹员、新树岭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20xx年,期末农村人口1387人。调查扶贫对象为79户278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0%。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大元村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设施落后。大元村无村级卫生室,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小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大元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大元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大元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278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大元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大元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大元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古罗江组实施桑叶种植100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蚕桑等种植技术培训。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在大元组新建一座现代化桥梁,需投入资金82万元,同时硬化小代坊至塔元路1.5公里水泥路,硬化陂下至芦元路1公里水泥路,需投入资金75万元,可解决涉及8个组465户1378人的出行问题,同时可解决涉及四个组258户682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三)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镇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户“三有”、贫困村“五有”和“四好目标”的总体要求,扎实抓好“六个精准”工作和“五个一批”政策落实,全力协助指导xx镇及xx村组织实施好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37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贫困线3300元以上,全面完成所帮扶的xx镇xx村、xx村、xx村共计20户67人年内脱贫,xx村20xx年整村“摘帽”脱贫。
二、工作重点。
xx村位于镇驻地北15公里,地处六背山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亩,其中稻田面积436亩,旱地面积60亩。苗族聚居,村驻地寨,海拔910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5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207户,922人。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20xx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20xx年全村粮食产量261吨,人均占有粮食283公斤。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贫困人口419人,贫困户107户。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二、致贫原因分析。
xx村属全省苗系贫困村之一,是黎平县二类贫困村。从人均收入指标看,与全镇总体水平相比,差距也是很明显的,处于全镇倒数。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至目前,尚有村组步道没有完全硬化。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人畜饮水困难率居高不下,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按照国家贫困标准,全还有贫困人口419人(含农村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残疾人口),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之深,自我发展能力低,返贫率高(贫困发生率31%),返贫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扶贫的压力,要稳定地摆脱贫困,任务十分艰巨。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52亩,且大部分为25度以上坡耕地,土层薄,土壤质量差,旱涝不保收,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脱贫致富难。传统的“水稻、薯+养猪”模式是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由于交通条件差,造成经济发展缓慢。
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xx村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三、帮扶计划。
二是种植业20xx年新建中药材(桔梗)基地200亩(每亩补助670元,合计13.4万元)。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15万元,培训400余人次,让闲臵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20xx年实施修建人饮工程1处,管道长4公里,新建蓄水池800立方米(投资合计60万元)。
2、通村公路:20xx年修通至高亚6公里水泥路,每公里40元,计240万元。
3、硬化道路:20xx年硬化村寨道路7千米,每千米4万元,计28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该计划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由村两委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
1、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村。
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村干带头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十六
》由小编为您整理,仅供参考!
摆泥村位于兴仁镇政府驻地北部,根据上级要求,现摆泥村由原来的摆泥村、杉堡村、窑货村三个村组成。全村辖摆泥大寨、羊党寨、摆劳、金竹坪、杉木冲、花地、水落洞、窑货大寨、窑货下寨、三边、火烧寨、濑岩、仰天窝13个自然寨,17个村民小组,824户,3372人。其中,享受低保134户456人,五保户2户2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精准扶贫户218户945人,贫困发生率为26.93%;劳动力人数1652人,其中外出务工458人;摆泥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摆泥、杉堡、窑货三个支部,10个党小组,2个寨管委,有正式党员92人,其中妇女党员11人,预备党员11人。气候属于*带季风性温湿气候,年均日照1281.4小时,uai.2摄氏度,无霜期252-283天,常年降雨量1250mm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700-800米,地势相对平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主要居住有苗、汉、水、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80%。村内地势相对平缓,海拔800-850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森林覆盖率40%以上。201x年人均纯收入2712元。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县委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结合摆泥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精品水果有中药材种植和黑毛猪、蛋鸡、林下养鸡养殖。现有蓝莓20xx亩、金银花250亩、太子参220亩烤烟、220亩、枣子180亩;蛋鸡20xx0余只,林下养鸡120xx余只。建立种植养殖农村合作社2个。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二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三是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老百姓等、靠、要现象严重。
摆泥村两委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大力发展农户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该村村情制定《发展规划》,围绕十大小康工程和五户联保、精准扶贫、一村一品等工作重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1、立足根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三实三同为总载体,以村两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为突破口,提高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水平,提高村干部亲民办事能力。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州委十二项规定和县委十四项规定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照理念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按照五户联保模式,真正实现党群连心、干群贴心、小康齐心、幸福同心、对党忠心、事业诚心的六心目标,加快摆泥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在摆泥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争先锋、打头阵、走前列、作表率。
2、夯实基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办公设施和条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想法解决摆泥村各个自然寨的庭院硬化、通组公路、联户步道、小水利建设、垃圾池建设等项目,完善村级办公场所,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建好计划生育、便民服务等活动阵地。开展党员群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增比进位、赶超跨越。组织开展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开展精准扶贫、手挽手一帮一活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
3、围绕发展,抓住重点,确保群众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围绕精准扶贫和一村一品工程,结合摆泥村实际,制定《摆泥村发展规划》、依托农业园区引进企业,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中药材种植、养殖等产业,确保群众增收致富。抓好常规农作物生产,搞好科技培训,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新品种,提高单产。大力推广科技农业,重点鼓励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山地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抓好劳动力再培训工作,增加劳务输出,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家庭非营业性收入。整合资源,极力打造甲娘冲休闲农庄项目,落实好各项涉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举全村之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早日建成小康。
三、工作要求。
一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街道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立足一个中心。
以扶贫对象稳定脱贫为中心。威宁把六个到村到户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立足于扶贫对象稳定脱贫这个中心,积极创新扶贫方式,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精准化扶持,摒弃了穿开发新衣,走救济老路,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突出两个重点。
以对象识别为重点。根据贵州省、毕节市的安排部署,威宁立足五个结合(即结合规划、结合前期调研情况、结合扶贫工作实际情况、结合乡镇具体情况、结合威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启动了全县141个类别村和30.53万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在识别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市明确的识别贫困户九个步骤和识别贫困村一高一低一无(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于27%,行政村201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4819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要求进行识别。
以建立帮扶台账为重点。通过详细记载扶贫对象的姓名、家庭人口、所在乡镇(村)、收入情况、收入来源、帮扶责任人、帮扶内容、帮扶目标、帮扶措施、帮扶进展等情况,建立统一标准的帮扶工作台帐,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帮扶措施的制定、帮扶目标任务的设计、帮扶成效的实现等情况。帮扶台帐的建立有利于准确了解帮扶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把握三个结合。
与威宁试点工作有机结合。把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工作和威宁试点工作结合起来,在全面推进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实践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先行先试,创造和积累新的经验,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工作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最实在、体、最直接的行动和内容之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沉下去、接地气,洗心灵、提境界、锤炼自我,真心实意为贫困对象查实情、办实事。
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工作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的建设资源,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建立四个机制。
建立健全帮扶机制。以今年全县6万人脱贫为首要目标任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充分进行资源整合,以六个到村到户为主抓手,制定了相关帮扶计划,建立了帮扶台帐,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扶贫措施全覆盖。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扶贫项目监管,积极落实省财政厅和省扶贫办将目标、任务、资金、审批权下放到县的四个到县政策,确保所有扶贫项目覆盖到户。强化扶贫资金监管,严格执行《贵州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及时更新贵州省涉农资金监管系统数据。
建立健全进退机制。通过民主评退、返贫核查、落实政策三个步骤来建立扶贫对象进退机制。对识别出来的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帮扶范围,落实帮扶责任人并按规定落实扶贫政策;属于民政救济范围的,及时给予救助;已脱贫的扶贫对象,取消其享受的扶贫政策。
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将部门和乡镇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动态跟踪督查考核体系,分时间分阶段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考核结果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并作为干部工作业绩和提拔使用的依据,对扶贫开发工作不力、工作滞后的单位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实行问责。
做到六个精准。
结对帮扶精准。采取百个单位扶村、百家企业帮村、百所学校助村的方式,按4321开展干部接对工作,确保全县干部职工和贫困户真正结成帮扶对子,做到一村一同步小康工作队、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目前,已将8227名干部职工与14523贫困户60001名农村贫困人口结成帮扶对子。
产业扶持精准。紧紧瞄贫困村、贫困户,根据产业分布特点,按照凉山类型区、半凉山类型区、河谷类型区三个地型类别,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对每户贫困户实施1-2个优势产业,确保其增收脱贫。
教育培训精准。紧紧围绕贫困乡村一户三人培训计划(即1户1人接受中职以上学历教育或者1户1人接受培训后转移就业或者1户1人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坚持四个需求培训原则(即按照项目需求情况进行培训,按照乡镇需求进行培训,按照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培训,按照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进行培训),确保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农村危房改造精准。对今年贵州省下达的11828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结合201x年度减贫任务,按照四早(即早宣传、早发动、早实施、早竣工)和六公开(即改造政策、改造对象、贫困类别、补助资金、建房标准、改造时限)的工作要求,及时开展分解指标和工程建设工作。
扶贫生态移民精准。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结合201x年度减贫任务,精心实施今年下达全县的723户3163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任务,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精准。以贫困村、贫困户为主要目标,以村镇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设施为抓手,打造农村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一、基本情况。
中坝村位于楠杆乡政府16公里,平均海拨735米。中坝村与丰乐河与务川县丰乐镇隔河相望,国土面积7.8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052.46亩,其中稻田295.2亩,森林面积为8647亩。辖刘家组,石门组,下坝组,中坝组,上坝组,水潮头6个村民小组,有268户1006人,其中,享受低保89户293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合率达100%;精准扶贫户75户280人,贫困发生率为37.8%;劳动力人数752人,其中外出务工420人;有正式党员12人;60岁以上老人123人,其中80岁以上16人;有学生95人,其中大学生5人、高中生15人、初中25人,小学生50人。201x年人均收入3850元。是楠杆乡辖区内三类贫困村。近年来,在省、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按照县委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和楠杆乡加快建设二园三广场八通道的发展构想,结合中坝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烤烟种植生产。201x年,争取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完善了四个组通组公路、串户路硬化85户改厨改厕和环境整治1处。完成通村、通组水泥路硬化6千米。外出务工和烤烟种植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发展烤烟500多亩。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三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中坝村两委、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制定以下帮扶计划。一是烤烟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产业,计划在刘家组,石门组,中坝组,水潮头等组轮作种植烤烟烤烟种植500多亩,切实帮助9座烟农落实烤房、供电设施维修、烟区道路建设整等资金紧缺的问题,概算共需资金35万元;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植种植户种植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烤烟种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10万元,培训300余人次,让闲置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管护不便的难题,完成通村、通组水泥路硬化6千米,同时可解决刘家组,石门组,中坝组,水潮头等4个组310户620人出行问题。四是县直部门帮扶慰问。县总工会帮扶解决村自来水管护4000元、电脑4000元,计8000元;5张办公桌2200元;慰问留守儿童10人200元=20xx元,慰问老党员3人300元=900元,慰问民选干部11人500元=5500元;慰问计生户6户共6000元;共计18600元。
四、工作要求。
(一)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三)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乡政府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十七
从xx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教育强民、技能富民的精准扶贫举措,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学前教育: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行政村延伸,到xx年,在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使贫困地区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按标准配齐配足幼儿教师,配备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优先实现革命老区、藏区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到xx年,实现全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对接受学前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保教费。
(二)义务教育: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到xx年,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室、桌椅、图书、运动场地等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宿舍、床位、厕所、食堂、饮水等基本满足生活需要;到xx年,全面完成“改薄”任务,使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
(三)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到xx年,加大职业教育免费力度,提高中职助学金标准,每年有约8万名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和约4.6万名贫困家庭高职(专科)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比例大体相当。逐步打通中高职有机衔接的上升通道,面向就读中职的贫困家庭学生加大高职单独招生和注册入学的比例,扩大贫困家庭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覆盖面。到xx年,在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2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1所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优先实现贫困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毕业生接受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40%,通过多种途径确保贫困家庭的适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二、主要措施。
(一)扩大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
1.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乡镇分级管理、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依据《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依托小学在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满足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无园上”的问题。
2.加大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免费力度,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免除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的保教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市县财政按6∶4比例分担。
3.加大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的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改善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4.办好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行政村教学点,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就近入学。
5.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到xx年,宽带网络覆盖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班班通”建设覆盖所有班级,让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6.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为重点,所有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按每生每学年20xx元标准发放助学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带动家庭脱贫。实施好藏区“93”中职免费教育项目。
7.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书本费,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生源地市县财政按6∶4分担。为贫困家庭考入高职(专科)、本科院校的学生每生每学年解决不超过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政府贴息,并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二)精准对接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和贫困地区发展需求开展招生扶贫。
8.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所属高校和外省省属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革命老区专项招生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精准到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
9.实施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和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扩大高职自主招生院校范围,确保自主招生院校50%的自主招生计划面向省内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实施分县定向单独测试招生,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单独划线、单独录取。实施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时,将高职院校不低于30%的年度招生计划用于推荐直升招生并向贫困家庭子女倾斜。
10.积极支持省属医学院校加大定向培养农村全科医生的力度,每年面向贫困县安排300名招生计划,专门用于贫困地区乡村全科医生定向培养,相关专业招生计划向贫困家庭子女倾斜。依托兰州大学、省中医药大学实施好每年450名的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依托省内外医学院校,每年安排700名计划,组织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乡村医生接受全科医生培训。
(三)强化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的政策支持。
11.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xx年)》有关要求,对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的乡村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进行倾斜。鼓励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乡村幼儿园、中小学开展支教。逐年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防止新的代课教师群体出现。
12.通过定向培养、精准招录、在职培训、专题研修、对口支援、实习支教等,每年为藏区培养、培训和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每年选派400名省内高校优秀大学生以“顶岗实习”形式赴藏区开展为期半年的双语教学支教活动。
13.向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
14.按照省、市、县3∶3∶3的原则,为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探索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中高职为辅、各学历层次相衔接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省内中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瞄准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短缺现状,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教师。
15.“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每年培训贫困地区600名幼儿园园长和3000名教师。每年组织500名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到贫困地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及教学点巡回支教。加大对革命老区、藏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倾斜支持力度。
16.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城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每年选派200名城市中小学校长,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开展不少于1学期的挂职。每年选派1400名城市优秀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农村学校,开展不少于1年的支教。
17.加大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向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倾斜,每年安排100名涉农专业教师参加和省级培训。每年选派100名省属学校教师到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挂职,1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教师到省属学校挂职;每年对1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校长、300名贫困地区职业学校专职教师开展专项培训,使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的60%以上。
(四)着力推动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劳动力转移。
18.开工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进一步加快进度,建成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专业,建设面向全省特别是贫困地区学生的公共实训基地,范围吸纳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快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和劳动力转移。
19.围绕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藏区“三大片区”,以市(州)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大型开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满足贫困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20.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要求,在贫困地区县级职教中心开办涉农专业教学点,全省形成以8所“农”字头职业院校为龙头、80所县级职教中心涉农专业教学点为补充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网络,每年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20万人(次)以上,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21.以5所“农”字头中等职业学校和3所农林类高等职业院校、30个涉农专业点为主体,构建覆盖全省、服务完善的现代职业农民教育网络。依托农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组建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完善中高职贯通培养方案,培养多层次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建10个左右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市、区)。
22.整合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对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xx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23.从xx年起,每年组织6万名以上贫困家庭的“两后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万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三、责任分工。
(一)省教育厅根据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情况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情况,负责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科学制定扶持和资助政策,统筹各方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省发改委将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各类政策和资金支持。
省财政厅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协调落实中央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努力加大财政投入。
省编办、省人社厅负责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师资配备工作,力争将“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师资补充到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落实好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政策。
(二)各市(州)有关部门要按照“省负总责、市级推进、县抓落实、扶持到校、资助到生”的教育扶贫工作要求,切实把精准教育扶贫纳入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建立任务台账,细化工作职责,挂图精准作业,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特点,规划、落实好项目、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各贫困县(市、区)有关部门负责各类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坚持“节俭、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详细清查办学条件现状,核实办学条件缺口,一一列出清单。按照项目规划和政策要求,落实各类教育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主体责任,确保各类教育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资金使用关,避免重复建设、超标准建设。
四、完成时限。
学前教育:xx年至xx年,实现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学前教育覆盖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xx年,实现革命老区和藏区农村幼儿园全覆盖,幼儿保教人员满足基本需求;到xx年,实现贫困地区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保教设备、师资配备到位,幼儿园保教活动正常开展。
义务教育:到xx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贫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革命老区、藏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xx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目标。
职业教育:到xx年,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高职(专科)教育全部免费,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规模达到12.6万。到xx年,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55%的贫困家庭适龄学生都能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职业院校(职教中心)职业技能培训能力适应贫困地区技能型人才培训需求。
五、检查验收。
(一)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省、市(州)定期检查各贫困县(市、区)各类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部门每半年对各市(州)、贫困县(市、区)教育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是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工程质量等情况。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级政府对教育奖补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重点强化预算管理、审计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骗取或违规使用奖补资金的,一经查实,追回资金,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追究与处理。
(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各级政府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县级教育部门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教育发展年度资金安排、工作进展等情况。
(四)建立绩效评价制度。聘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组织对项目开工完工率、项目管理水平、资金落实情况、资金支出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等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教育扶贫工作成效。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个人篇十八
_镇位于_西南部,隔淮河、淠河分别与阜阳市颍上县和六安市霍邱县为邻,镇域国土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10个农业村(街道)和2个城市社区,现有人口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万,耕地面积9.3万亩。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19户5120人,其中一般贫困户811户2720人,低保贫困户613户1818人,五保贫困户97户155人。因病致贫975户2813人,因残致贫368户1121人,分别占贫困户的56.7%、21.4%。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贫困县摘帽”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帮扶意识和帮扶水平,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着力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凝聚力量,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小额信贷等系列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镇预计脱贫150户,422人,全年产业资金预计投入892万,基础设施投入1504万,通过扶贫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使农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四、主要工作。
1、根据对口帮扶任务分配表及帮扶队员名单,计划安排走访对口帮扶贫困户,及时与帮扶单位、各村沟通联系,制定扶贫工作计划,掌握贫困户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帮扶工作责任制,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实际情况提供保障。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坚持因地制宜、补缺补差,通过实施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能力等方式,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3、开展扶贫教育,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确保贫困户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按照“雨露计划”的要求,对贫困户子女实施资金补贴,进一步营造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帮助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的良好氛围。
4、开展技能培训,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鼓励贫困户家中的劳动力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实际需求,我镇将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各村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增强创业意识及能力,切实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
5、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充分发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以扶贫车间建设为抓手,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6、积极开展危房改造工作,解决贫困群众基本住宿问题。坚持对贫困户及边缘户房屋新建及修缮工作。
7、加强扶贫项目建设,明确党政主抓主管,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8、加强小额信贷工作,严格按照精准脱贫要求,推进小额信贷工作开展,确保全镇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的上”,扎实推动脱贫致富步伐。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及扶贫工作站站长任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组,负责日常工作,监督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2、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镇扶贫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督查指导,镇党委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严格奖惩机制,通过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干部积极性,镇纪委不定期对扶贫工作开展进行督查,同时设立监督举报箱,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公开、公平、公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