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大全12篇)
一个良好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和挑战。一个好的计划应该具备具体、可行和量化的特点,以避免模糊和笼统。%20一个周密的计划可以让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有序,减少浪费和低效。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随着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要有课时计划(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团队会活动等)。
3、要设有心理咨询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团辅与个辅相结合、面对面辅导与通讯工具辅导相结合)。
4、要以能力建设为导向,通过逐步完善青爱小屋的“十个一”功能,实现青爱教育的总体目标。
5、要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生命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提升生命质量。
6、要有专项经费,要有专人负责,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及德育干部等有系统的培训和进修计划。
7、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考评方法。
三、学校心理健康成长项目的组织领导。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
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成长项目指导组,研讨、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辅导教师。
四、学校心理健康成长项目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成长项目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心理健康成长项目指导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好以下教育重点:
1、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2、人际关系调适。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3、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4、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等。
5、生活和社会适应(包括职业指导)。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常规工作。
组织心理辅导老师认真学习中央和教育部有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积极开展对本校的调查研究,制定计划,重点推进,分层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班团队会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和培养。
(1)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每周上一节。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较为普遍性的问题,增强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共同备课,资源共享,结合学生实际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心理体验。
(2)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班(团队)会活动课进行,做到心理活动与行为指导同步。
4、科学开展咨询和辅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1)根据每一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倾向,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2)建设和完善心理辅导室,心理老师定期值班,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有完整的心理辅导台账记录。
5、努力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沟通的渠道。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利用村、社区资源和家长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普及,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6、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辅导,总结“心情之约”工作,让班主任和认可教师追踪每一位心理特困生的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二
加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当代青少年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的心理问题还比较严重。
随着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计划:
三、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
四、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1、通过校园广播、校园讲座、宣传栏、黑板报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
2、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
2、扩大咨询范围,将问题具体化,一般化。让学生感到心理咨询室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地方,而不是单纯看心理疾病的地方,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3、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志愿者的作用,将有问题或困难的伙伴引领到咨询室,提高咨询室的使用率。
4、咨询教师要做好辅导记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与家长、老师、同学等的沟通,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三
1、根据各班级幼儿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设计心理活动,并按计划分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心理辅导活动,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得到相应的发展,各方面能获得不同的进步,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愉快成长。
2、针对各班特殊幼儿(如:较差的行为习惯、性格孤僻、留守儿童、离异儿童等),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通过多种形式的个别辅导活动,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改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继续以面向全园幼儿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真正进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幼儿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
4、对全园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减轻教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关爱自我,提升教师们的快乐指数!
1、加强团队凝聚力;。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多与各班老师交流,分享;。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幼儿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做好“心联小屋”的工作、幼儿园博客的更新、教师与家长的培训工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1、教师方面:
(1)对教师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培训。
(2)为每个班的幼儿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请各班的老师随堂听课。
2、幼儿方面:
(1)通过心理活动,幼儿掌握寻找快乐的方法,学会自我调适。
(2)让幼儿学会变得坚强,勇敢的面对一切困难。
(3)让幼儿学会感恩,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为他人服务。
3、家长方面:与家长多沟通;为全园家长组织一次培训。(以家长会的形式)。
文档为doc格式。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四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贯彻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总体要求:
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科学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问题导向,完善政策措施,加快补齐短板,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配套改革,做到内容科学、流程规范、队伍专业,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努力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教育新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工作新格局。
三、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四、具体做法:
参考湖南省心理健康建设优秀机构—衡南九中,以“衡南模式”为参照基础,结合道县五中实际情况,拟做以下举措:
1、成立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日益重要,应结合学校发展需要成立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力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壮大。
组长:__x校长。
副组长:__x副校长、__x主任。
主要负责人:__x、__x、__x、
成员:各班主任、兼职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
具体由校长室和学校教务处管理,由专职心理老师担任心理辅导室专职辅导员,另设兼职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这样一个多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兼职心理辅导员由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组成,每班设立一位心理委员,及时联系班主任老师和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有的放矢开展好心理安全工作,力争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健全的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体系,是优化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我校由心理教师具体负责,并扩大到班主任,实行组合多元化,各人员根据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开展工作,通过协同努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
2、全面铺设一张普查网:
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对全校全体学生做好全面心理健康状态普查,采用专业的心理测评电子软件(可在学校机房电脑或者学生家长手机端操作)。每学期至少一次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年级或性别群体可适当增加测评次数。全面普查时间于开学前一个月内完成,阶段性测评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另外,为了有效开展全面心理普查工作,保障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在普查前一周开展校园心理知识宣传,如海报、班级黑板报、校园广播等。针对班主任做一次集中的普查前导工作培训。加强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普查的重视,随之班主任在班上召开全员培训讲解,确保普查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
3、建立一套学生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对学生成长发展的直接记录。对学生心理测评普查的结果进行分班分类归档。另外对学生的其他信息也要集中收纳,如家庭信息,留守儿童信息,方便对今后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特别是性格孤僻学生、攻击性强的学生和早恋学生的登记建档工作。心理辅导室有针对性对这些学生加以关注,加强这些学生的疏导,给他们提供支持系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对主动要求帮助和关心的学生要做好心理个案记录。心理辅导员应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空余时间主动关心学生,经常性的找学生聊天,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变化。积极配合政教处做好各项调查,如早恋学生调查,单亲离异家庭学生调查,危机事件预警和上报工作。
4、制定一套制度。
为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有序、健康发展,必须从以下方面做出要求和制度规定。(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2)学校各功能室使用规则(3)学校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4)学校心理咨询基本原则(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职责(6)学校心理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7)学校心理辅导员工作制度(8)来访者须知。
5、建一个场所:
学校心理咨询功能室最需要的就是营造出一种人性关怀的环境氛围,一种以人为本,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对内心的理解、尊重和关怀的环境氛围。使得每一位做心理咨询的来访者都能有一种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能更好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根据上级精神指示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场地情况,现在学校已经建成相对标准化的心理咨询活动中心,其中包含了咨询接待室、个体辅导室、放松室、宣泄室、团体辅导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提供了非常便捷高效的服务。
6、开设一门课程。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班级,现在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情况如下:初一年级每周一节,高一年级每两周一节,其余年级采用统一视频直播课或者录播课,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心理健康课程,让每个班级都有心理健康课程的渗透。同时对特定年级(初二、高三)开展主题心理活动课程,如《青春期的乐与忧》《高三,如何轻装上阵》。等今后学校师资力量完善后,力求每个年级班级都要有心理老师上台,心理健康活动也要做到月月有举办,人人都参与。当然通过心理普查或者个体咨询,对于共性问题的学生群体,定期开展团辅活动,如心理剧、素质拓展、亲子活动、手工制作等等,力求让学生心理达到一个健康和谐的发展状态。另外对于每年的心理主题活动日,如525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更要大办特办,从学校宣传、班级训导、心理主题活动开展等等,各方面来普及和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7、开展一次家访。
家访,家校共育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活动之一。对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我们会对通过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有明显异常,以及平时在做个体辅导时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较突出的学生,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老师应及时上门做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和家长做好沟通,给家长做好心理疏导,给学生一个充满安全感、幸福感、归属感的家庭氛围。对于在平时生活中学生上,短期内有情绪波动较大、个人行为异常的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应及时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及时干预观察,如有需要可以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来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而对于平时很少和学校、老师联系的家长,班主任应做好日志记录,定期给家长做好线上沟通,力争让每个学生家长都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发展道路之上来。
8、培育一支队伍。
一支专业而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有,心理健康专职老师一名,心理健康兼职老师六名,均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合格证书。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指示,学校将不断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壮大。其一,鼓励未取得心理咨询师的学科老师积极考证,学校予以取证奖励。其二,推动已经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学科老师参与到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来,担任兼职心理辅导员,学校给予加课时的奖励待遇。其三,对于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学校每年都会投入经费支持考试外出专业学习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另外定期邀请业内的专家名师来学校进行讲座培训,提升整体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当然校内培训也要定期进行,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定期向班主任、任课老师、班级心理委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力求提升全校老师整体的心理健康专业水平。做到人人都懂心理健康教育、人人都会做心理健康辅导。
9、建一所家长学校。
贯彻上级文件思想,推动家校合作进程,共同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可以从几点开展工作,第一邀请家长来学校参与日常校园建设如:食堂陪餐、监考、安全文明教育。第二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如家长课堂、讲座、培训、家长会。第三参与学校文体活动、校运会。让家长真正做到和孩子共同进校园,一起参与孩子的成长发展。
以上是道县五中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整体初步方案,后期将会继续不断完善修订。当然也会以此计划方案作为后续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相信结合省办公厅的文件要求,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全面落实,全校师生的积极配合,道县五中一定会开创一个属于道县教育体系的心理健康新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五
一、指导思想:
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育是各育的基础和中介,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预防性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小学生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课本,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小学素质教育目标培养,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安排内容。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学习,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结合本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
自我意识方面: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重点放在小学生自我社会角色认知和借助他人进行自我评价,以及良好自我体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这一社会角色,受到老师或家长表扬和批评时,知道原因何在,学会自我分析,使自身言行向好的方向发展,有较强的自我体验,善于发现自身优点,树立自尊和自信意识。
智力方面: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智力训练重点放在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观察及观察的意义,引起他们对训练观察力活动的重视。教学生会使用常用的观察方法了解注意及注意的作用,重视自身注意力的提高。
情感方面:认识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表现。体验积极情绪,保持心境。
愉悦。认识并分析消极情绪(烦恼)产生的原因,并学会用简单方法驱除烦恼。抑制不合理需要,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意志方面:提高他们对意志的认识。由于年龄尚小,理解力相对较差,故借助于日常生活现象和故事进行。用外力或自己制订规矩来约束自己,提高自制力。借助于情境表演启发学生勇于战胜挫折和困难。
个性方面: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培养与大自然和谐和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学会谦让和合作。
学习方面:从最基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着手,培养学习兴趣,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姿势,保证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交往方面:激发交往欲望,训练言语表达能力,为交往创造条件,懂得基本的交往礼仪。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五、质量达成目标。
二年级学生具有独有的特点:擅长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特征的思维特点。二年级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语言表达特点,这是在心理课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二年级学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响,一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友爱同学,热心帮助别人,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六、教学进度表。
镜子中的我第一周。
学习真快乐第二周。
学会礼貌待人第三周。
猜猜它在哪第四周。
为红领巾添光彩第五周。
大家一起做第六周。
学优点共进步第七周。
老师,您辛苦了第八周。
“常有理的”东东第九周。
电子游戏虽好我少玩第十周。
多彩的情绪第十一周。
欣欣变诚实了第十二周。
巧妙观察的学问第十三周。
让想象飞翔第十四周。
跌倒了爬起来第十五周。
多姿多彩的作业第十六周。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六
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具体目标:
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间怎样进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的感情联系,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格,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请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辅导。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升学考试前夕。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1、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
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其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居高临下训斥学生,也不讽刺羞辱学生,做到"蹲下来与学生谈话"。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合理的需要。
2、面向全体学生。
在确定心理教育的内容时,在设计心理辅导活动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特别要给那些内向、害羞、表达能力差、不被人注目的学生提供教育与表现的机会。
3、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客体,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成长与发展,如果学生缺乏主动性与接受教育的动机,我们强行实施的教育必定由于学生的抗拒与冷漠而没有效果。同时,心理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助人自助",只有让学生成为这一教育过程的主体是,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工作中,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唱主角"。
4、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
针对少数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和极个别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由老师提供咨询,回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与问题行为的矫正。
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协调发展。树立学生全人发展的观念,强调多种智力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一生。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七
为加快教育强市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_—2022年)》、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_年修订)》《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
树立“治未病”理念和“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观念,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坚持家、校、社、网协同育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健全完善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培育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争当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排头兵。
二、发展目标。
教育教学、咨询服务、综合保障、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发展格局构建和疫后综合征应对取得实效;师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行政主导、专业指导、家校社网一体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逐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基本原则。
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解决思想问题、实际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把育德与育心统一起来。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教师、班主任(年段长)、辅导员、家长等育人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心理教师引领与全体教师渗透相结合,高度重视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能力。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理念、方式、方法创新,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满足师生、家长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传播,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理性平和的阳光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同发展。实施积极主动、及时有效的危机预防干预,最大限度减少心理极端个案发生。
四、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自然灾害、重大疫情、暴恐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心理支持等。
主要分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1、发展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教育为主,重点放在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幼儿、小学生侧重环境适应、认知生命、交往心理、爱校乐学等教育内容;初中生侧重青春期心理、珍爱生命、自知自律、有效沟通等教育内容;中职生、高中生侧重生涯规划、敬畏生命、开发潜能、意志历练等教育内容;大学生侧重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等教育内容。
2、补救性教育。补救性教育主要面对少数出现情绪障碍、自我意识偏差、人格偏差、人际关系不良、异性交往与恋爱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学习与考试焦虑、学校适应障碍、性心理障碍、网络沉迷、突发事件调节障碍等各种问题行为的学生,以心理危机干预为手段,应对、排除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和极端行为,并在必要时实行医疗转介。
学校及心理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应积极配合心理(精神)卫生机构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康复工作。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以心理教师为主,班主任(年段长)、辅导员共同实施,学科老师结合课程教学贯穿渗透、生活老师积极协同配合,德育、团队、学工、安全等干部具体指导参与,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各地各校要制定学段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或行动计划,具体设置教育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式,包括集中授课、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避免将其简单作为心理学科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灌输,应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切实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心理委员、学生心理社团等作用,积极开展朋辈教育,强化朋辈支持;注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抗压抗挫折能力;实施“倾听一刻钟”行动,鼓励学生每天至少与家人或同学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
五、主要任务。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配齐配强心理教师。至2023年年底,在核定的教师编制总量内,高校按不低于1:4000的师生比配齐配强专职心理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按不低于1:1000的师生比配齐配强专职心理教师;学生数不足1000的中小学、幼儿园至少配备1名有资质的兼职心理教师。
强化心理教师队伍全员培训、梯级培养,开展专职心理教师岗位大练兵、研学实践以及技能竞赛、个案团体辅导素养比赛、送教送培等活动。每年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接触病(案)例实操训练不少于2小时,接受专业督导分别不少于8小时、4小时。
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专职心理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其它类别学校参考执行。兼职心理教师待遇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可从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中统筹保障。
突出抓好队伍专业化发展。班主任(年段长)、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直接责任人。在各地各校组织岗位练兵、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市、县(市)区、高校每年分别举办中小学班主任(年段长)、高校辅导员骨干提高培训,时间不少于8课时。班主任、辅导员每学期应开展不少于1次的主题心理班会或心理教育活动,同时要落实家访工作,推进家庭教育,注重在教育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善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
实施全员育心计划。福州教育研究院、各县(市)区教师进修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心理工作联席会,分析研究部署工作,其中教职工全员培训教育活动不少于2课时。
全体学科教师应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课程育人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做到学科知识传播与心理品质培养有机融合。各地各校每年要组织德育、团队、学工、安全等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或以会代训,帮助干部教职工了解掌握心理咨询辅导和危机干预的基本常识和技能。
卫健系统以及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心理健康工作优势。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市级依托市教育研究院所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组建;县级依托所属教师进修学校组建,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力量。
设立市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工作。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由市未成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作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牵头负责,20_年完成。
小学三至六年级、初高中起始年级每两周1课时,其他学段、年段每月1课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同时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学校要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思政课、卫生健康课、班会课和校本课程等时间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开齐开足。
3、提升场所建设水平。
坚持高起点高质量。按照配置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的标准,新(扩)建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各级各类学校应选择相对独立、安全、静谧、便于学生进出的场所建好心理辅导室(中心),可选择并冠以贴近学生心理、易于学生接受的场所称谓。
实现功能配套齐全。普通中小学心理辅导室须具备教师办公、档案管理、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测评、宣泄放松等功能;中职校、中学一类校、小学中心校在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提升建设标准,拓展场所服务功能;小规模中小学校、幼儿园应保证心理辅导室具备教师办公、档案管理、心理测评、个体咨询等功能。
开展心理辅导应恪守职业伦理规范。实施特色培育工程。出台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考评体系。每年遴选一批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特色校、示范校,支持评选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和名师工作室。
4、健全危机干预体系。
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学生每学年心理健康普查、每学期关注人群心理筛查、重要节点心理问题零报告等制度,加强早期预警工作,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拓展危机干预途径。会同卫健部门探索医教融合,加强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专业合作。
20_年前,各地各校建立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学生转介的“绿色通道”。改造升级24小时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融合式发展体系,面向全体师生、家长和有需求的社会人士开展免费咨询、辅导、转介导引等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全员提升干预能力素质。统一编写心理危机干预教材,每年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培训,提升各级干部、全体教师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意识。
5、家校社网协同育人一体化。
狠抓家庭教育。学校应通过入户家访、校园来访、网络访谈、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持续加强家校沟通交流,育德与育心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每学年学校至少组织1次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心理专题家长会。
实现“一生一档e心健”。支持建立全市中小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及心理大数据分析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从小学到中学(中职)毕业的心理健康数字化、档案化系统跟踪服务;支持市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作中心推进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促进各高校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利用福州市数字青少年宫“心灵家园”专栏、福州市网络家长学校、省市心理名师工作室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载体,向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积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了解掌握孩子成长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优化教育生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依据评价学校、教师,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各级要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良好环境,切实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帮助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适,防止教师将个人不良情绪带入学校和课堂。探索在教师招聘时进行心理测试。
群策群力群防。建立教育、编办、人社、财政、卫健、文明办、团委、妇联、关工委、大数据委、乡镇(村居)、街道(社区)等有关单位部门密切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机制,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稳妥应对突发事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注学困生、辍控生、留守学生、特异体质学生,以及家庭情况特殊、早恋、沉迷网络、亲子矛盾突出等群体学生,帮助解决思想、心理和实际问题,为学生家庭纾困,为学校安全托底,不断增强工作合力。
六、保障措施。
1、突出组织保障。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党委、政府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领导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管理责任,学校承担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体责任,校(园)长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学生工作部门具体负责。编制部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教研机构编制工作;人社部门配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录选配、继续教育和职称评聘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心理教师激励性政策预算安排等工作;卫健部门配合教育部门探索医教融合,推动精神性疾病学生转介诊治“绿色通道”建构等工作。其它有关部门单位应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严格督导问责。各级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和随机检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建设整体规划,纳入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考评,纳入校长(教师)绩效考核,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引入问责追责机制。
3、加强投入扶持。不断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重点扶持建好心理辅导站、所、室(中心)。及时解决基层急难愁盼事项,合理分配心理健康教育硬软件资源,在师资培训、教龄认定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心理教师倾斜。
4、不断改革创新。在队伍建设、特殊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关护等方面设立市级试点项目,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积极谋划试点项目,锐意改革创新。支持各地各校主动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研究,大力促进创新型成果转化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八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和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2、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3、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4.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
5.重视教师的心理辅导,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心理辅导水平。
三、具体做法:
进一步完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认真开展校内外教研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
(1)团体辅导:本学期将邀请校外心理专家来校为高年级的学生做青春期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能在青春期到来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平稳地过渡。
(2)个别辅导:继续完善与维护心理咨询室“阳光屋”。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的12:00——13:00为“阳光屋”开放时间,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作好情况记载并作资料保存。心理辅导员每月定期进行心理辅导的交流与分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宣传:充分利用班团活动,板报,宣传栏,红领巾电视台的“知心姐姐面对面”栏目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继续完善学校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充分利用班主任对学生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帮助学生家长掌握正确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及时的保护和干预。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或者学习写日记,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学生要学会坦然地面对。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九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当代青少年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同时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的心理问题还比较严重。
随着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要有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要有课时计划(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班、团队会活动等)。
4、设有心理咨询室及相关设施,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6、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考评方法。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突破口。
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研讨、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分管领导,有专兼职辅导教师。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了解心理异常现象,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初步掌握一些心理保健常识和心理调节技巧等。根据学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学校应结合学生实际确立好以下教育重点。
(一)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三)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包括职业指导)。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除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
2、现实性原则。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都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因此,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教育的实际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不仅是针对个别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矫治,更是面向广大健康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促进每个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的教育。对于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帮助他们积极治疗。
4、差异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个性教育,要在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从他们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生理发育等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通过个别咨询与辅导提高教育效果。
5、主动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把它做为一种预防性教育,而不是一种补救式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气质,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困惑,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6、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意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辨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7、全程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成为教书育人、育人健心的榜样,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随时随地、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同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有机结合,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十
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两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三、内容要求:
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
(5)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升学考试前夕。
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
(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4、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5、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1)心理课辅导。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师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
(2)心理咨询室。逐步开放“心灵家园”,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逐步做到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
(3)办好“心灵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一般的问题由心理老师转交班主任回复,特殊的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个别咨询。
(4)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
“各班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在红领巾广播站、多媒体教室进行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b、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五、每月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2、开放心灵家园,心理老师开始正常值班。
3、开放“心灵信箱”。
1、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打开心灵的快乐频道,对学生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测查。
1、利用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十一
根据民办教育的特点和高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小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教学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生活。
2、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现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自我接纳、自信心等。
3、引导学生了解沟通的技巧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与竞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至日期、教学内容、教时
1
9月1日—8日。
适应高中----引导学生顺利地从初过渡到高中,较快适应高中生活。
1
2
9月9日—14日。
认识自己----认识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能悦纳自己。
1
4
9月27日—29日。
5
9月30日—10月7日。
中秋、国庆放假。
6
10月8日—13日。
相信自己----认识自信的重要性,能运用心理暗示技巧提高自信水平。
1
8
10月14日—27日。
学会感恩----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无私,能宽容和理解身边的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
1
10。
10月28日—11月10日。
异性交往----认识青春期身心特点,了解心理健康,把我异性交往的标准。
1
12。
11月11日—24日。
换位思考----认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如何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和自我反思。
1
14。
11月25日—12月8日。
合理归因----学会分析事件,探寻解决的方法,形成良好心态。
1
16。
12月9日—22日。
情绪调节----认识情绪重要性,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能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
1
18。
12月23日—1月5日。
考试心理辅导----正确认识考试,了解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1
20。
1月6日—8日。
合作与竞争----认识合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中的乐趣。
1
22。
1月9日—15日。
期末考试。
三、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体验感受式为主,鼓励学生分享。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导入—启承—转换—小结。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游戏活动。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本堂课的主题。
2、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扮演相应的角色,促使学生产生与角色的心理共鸣,进而对自己进行思考。
3、讨论式。根据活动要求,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看法,集思广益,相互学习。
4、实践操作。结合活动内容,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5、自我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的故事,与大家共同分享,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周次、主题、目标。
1
课程小探秘。
1.认识心理健康手册;
2.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3.学生能对生涯有个初步的认识。
2
我的困惑。
1.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
2.宣泄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
3.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
4.学习如何处理这种困惑。
3
校园寻宝。
1.学生能了解心理辅导的对象、内容和重要性;
2.学生能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的帮助的资源和途径;
3.学生能学会写心理。
日记。
4
人生依然有梦。
1.通过辅导使学生体验内心真实的需求,重新点燃追求理想和愿望的热情和活力。
2.理解实现梦想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5
许我一个未来。
1.使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梦想转变为现实;
2.帮助学生掌握制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办法,通过具体的练习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
6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即学习是为了什么;
2.协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学习,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7
学习策略指导。
1.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8
考试心理辅导。
1.辅导学生掌握降低考试焦虑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技巧;
3.指导学生掌握放松训练的方法。
9
我是谁-自我探索。
1.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知道“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
3.从别人的反馈中,使自知的我和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10。
特质大搜索。
1.了解性格的特征,并知道性格的两面性;
2.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的倾向性;
3.认识到自己的特质与自己兴趣、职业选择之间存在关联。
11。
特质大拼盘。
1.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类型;
2.协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特质与自己兴趣、职业选择之间的关联。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十二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总体目标。
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学生中开展“认识自我”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帮助小学生具有乐观开朗的心态、勇敢自信的品质和关心他人的亲社会态度,培养他们活泼、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
三、工作要求。
(一)以人为本、关注差异,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人格健全。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无疑给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帮助教师应对社会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排除消极心理,优化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常识,指导教师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与学会调适良好的心态,并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心灵世界,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为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支持性的心理环境。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立足实际、创造条件,努力开展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们应充分认识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立足学校实际,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发挥学校优势,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求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如举办专题心理辅导讲座、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优化班级心理环境、活动课,并利用学科教学、班队会、家长会等途径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宣传。
(三)加强学习、借鉴经验,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工作。
我们应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专题师资培训、活动课观摩、案例论文评选、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学校也应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中心,以新课程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为主要内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大实验与研究的力度,积极探索切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如心理咨询、开展个案追踪研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应逐渐创造条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四、具体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
组长:____。
副组长:____(分部负责)。
组员:____。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集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机专题教育,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
4、整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教师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可以通过召开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自学材料、外出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5、建立校园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专栏,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6、设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性功能;专人辅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做好心理咨询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7、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8、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小报等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2、学校心理健康知识板报宣传。
3、班级团体心理教育主题——自我认识。
4、四---六年级出一期“自我认识”的心理健康主题小报。
5、各班建立特殊儿童心理档案。
1、班级团体心理教育主题——学习心理。
2、教研活动之理论学习,主题——关注小学生心理。
3、四——六年级出一期学习方面心理健康主题小报。
4、班级团体心理教育主题——交往。
1、班级团体心理教育主题——休闲。
2、四——六年级出一期“休闲”的心理健康主题小报。
3、教研活动之上课、评课。
1、班级团体心理教育(各班根据本班实际确定教育主题)。
2、教研活动之组织典型个案研讨会。
3、本学期心理健康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