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节日的风俗作文(通用16篇)
每到年末或者一段时间的结束,我们都需要写一份总结来梳理一下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助适当的图表和表格来更直观地呈现数据和结论。感谢小编为我们精心搜集整理的这些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一
刨猪汤,是中国西部及重庆地区农村的传统习俗,其意思就是在年前杀年猪,做成满满一锅菜,通常必须包含一个主菜:把猪肉、酸菜煮成一锅,味道酸辣而不失新鲜。只要有一户人家杀了年猪,就会做顿刨猪汤,邀请邻居及亲戚前来享用,以达到联络友情,增进联系的作用。
不过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而言,联络友情、互通信息可能并不重要,我们对其感兴趣,就是看上了这一桌菜的味道。
首次去到乡下,吃到了这一桌农家饭后,我就喜欢上了乡村。平时很不起眼的小菜,在乡下的柴火的爆炒下都变得鲜美无比,肉类更是色香味佳,令人眼馋,各种菜肴香的香,辣的辣,再配上一杯冰镇后的橙汁或可乐,简直堪称完美。
由于刨猪汤食材都较为新鲜,所以整顿饭在色、香、味各方面上比普通的农家饭更要胜上一筹。
先是菜品:大菜装在一个大盆里,缀着年终出坛的泡菜,较浓的汤水里若隐若现地浮现肥硕白嫩的肉类;小菜则用白净的小碟、盘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上。一桌子美食看上去既丰盛、热闹,又不失古朴、雅致。虽然早春的天气还有些寒冷,但是新鲜的食物曝光在清凉的空气下冒出的徐徐白烟,给周围增添了一份温暖的感觉。
客人们吃饱喝足,提着临走前主人热情硬塞的新鲜猪肉,顺着崎岖的山路往回走,主人家的小院又静下来了,只有墙上挂着的那个猪头,还在暗示着这里刚举办过一场丰盛古老的盛宴。
刨猪汤,一个听起来再朴素不过的名字,其字行间却充盈着每个乡下人家一年的辛苦,这的年前盛宴,就是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二
背起书包上学校的小孩子,匆匆出门上班的的大孩子,白发苍苍喝着茶的老孩子,提到汤圆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将芝麻放入锅中炒熟,碾碎成粉后放入白砂糖搅拌成芝麻馅,再把糯米粉中倒入温水揉成面团醒15分钟,醒好,将包好的汤圆放入锅中煮熟。是不是非常容易呢?煮的过程中闻闻那种香味,就够你咽上几回口水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一个一个地朝嘴里塞灌呢!
住在小平房里的小雨,今天可高兴了。她一个人进进出出厨房,看到汤圆正在沸腾,碗筷都已摆在灶边,但妈妈总说还早。
“妈,妈,我饿了!”
“哦,是吗?”妈妈用温柔的目光望着“小馋猫”。
“是真的。”小雨边说边指着自己圆鼓鼓的肚子,“你看嘛!你看嘛!”
妈妈“扑哧”一声,摇了摇头,笑着说:
“好,好,妈妈相信小雨饿了,但汤圆还没有煮熟,等汤圆煮熟了再吃好不好?”妈妈边说还边摸小雨的脑袋。
“不嘛,不嘛,我现在就要吃,我饿了!”其实小雨所说的饿了并不可靠,她只是急于想知道汤圆是什么味的罢了。
“小雨,你这样可不乖。”说完妈妈故意装出不高兴的样子。小雨发现妈妈脸色不对,也就不敢再多说什么,只好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等待汤圆煮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转眼间汤圆就煮熟了,只见妈妈一大勺一大勺地往碗里装,当然,小雨也没闲着,她则是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
饭桌旁,小雨刚坐上凳子,就舀了一颗热气腾腾的汤圆放到嘴里,又急得吐回,吐着舌头不好意思地笑着嚷道“呀!好烫好烫!”一家人看着她,笑声又起来了。汤圆的味道,的确很美味,吃起来甜甜的腻腻的甚至还有点滑滑的,而芝麻馅更是香香的!味道就如同蛋糕一样美味!不!甚至比蛋糕还美味!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三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春节习俗也各不相同。我们这个小村庄也有特有的春节习俗。
每逢大年初一的清早,村里的中年男人们有的聚在一起,有的单独行动,去给各家的老人拜年。听我爸爸说,超出约定的时间可还要“罚款”呢!各家的老人也都早早的起了床,准备好瓜子和烟。来迎接“客人”。到了邻居的家里,拜完年,会互相说祝福语,然后把烟和瓜子推来推去,再放几个炮。这画面谈不上壮观,但是春意盎然,其乐融融还是谈得上的。至少在城市里是绝对见不到这种场景的。这真是应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
初一初二满街走,但初三走亲戚的都不会很多,因为这一天都会给死去的亲人烧纸,好让他们也感受到过年的滋味。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四
大家一定知道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人民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赛龙舟,挂艾草、菖蒲,吃粽子等等。其中我最喜欢吃粽子。
今天,我就来讲讲端午节包粽子的故事。端午节到了,我和爷爷一起包粽子。这天大早爷爷就喊到:“快点起来包粽子了。”一听到包粽子三个字,我便来了劲,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顾不上洗涮就随爷爷来到菜市场买好食材。回到家后,一切准备就绪,洗好的粽叶,线,糯米和切好的牛肉。首先我们把粽叶的下半部分转成斗状型,再把糯米放进去,接着夹一块肉放进去最后把粽叶折好再用绳子捆得紧紧的。我的包的又小又松,爷爷说不过关,原来粽子如果包不紧,煮的时候里面的糯米就会跑出来的。在爷爷的传授下,我很快就学会了包粽子的技巧。粽子包好后就开始煮粽子了,我守在锅旁等了约莫一个小时,终于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我迫不及待的夹了一个,顾不上烫,解开线一股浓浓的粽香味扑鼻而来,咬一口,有糯米的香味还有牛肉的香味,那美味简直无词来形容。
当然,在吃粽子的快乐中不要忘了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同样也希望我们的生活如粽子般香甜。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五
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萨东南地上空,新出现一颗十分明亮的星星。这时,藏族人民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节。
传说那颗星星只出现七个晚上。为什么人们把星星出现的七个夜晚定为沐浴节呢?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医生,他的名字叫宇托。云旦贡布。他的医术十分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因此藏王赤松德赞请他去做御医,专管给藏王和妃子们治病。但是,宇托进宫以后,心中仍旧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
他经常借外出采药的功夫,给百姓治病。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许多牧民卧床不起,有的被夺去了生命。这时,宇托奔跑在辽阔的草原上,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他从雪山和老林里采来各种药物,谁吃了病就会好起来。不知有多少濒临死亡的病人,恢复了健康。草原上到处传诵着宇托医生的名字,人们称他为药王。不幸的是宇托医生去世了。
他去世以后,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一次更严重,许多人死了。生命垂危地牧民只好跪在地上,向苍天祈祷,希望天国保佑。说来也巧,一天,一个被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的妇女,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宇托医生对她说:“明天晚上,当东南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的时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里去洗澡,洗澡以后病就会好起来。”果然,这个妇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后,疾病立刻消除了。一个又黄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后变成了一个红光满面的健康人。
这件新鲜事传开以后,所有的病人都来到河中洗澡。凡是洗澡的病人,都消除了疾病,恢复了健康。人们说,这颗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医生变的。宇托医生在天国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袭击,他又不能来到人间来给人民治病,于是把自己化作一颗星星,借星光把河水变成药水,让人们在河水中洗澡以去处疾病。因为天帝只给宇托七天时间,这颗星星也就只出现七天。
从此,藏族人民就把这七天定为沐浴节,各地的牧民们,每年这个时间,都到附近的河水里洗澡。据说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六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迎来了,我最喜欢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重午节,我记得妈妈说是为纪念屈原所设。这一天主要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妈妈会很忙,因为我们要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绿豆洗干净,糯米调好味,把它切成一块块。妈妈做好以上工作,便对我说:儿子,咱们一起包粽子吧!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棕叶,在想粽子那金字塔的外表,像三角形而又有一点不像三角形,一下子发起呆来,问妈妈怎样包啊?妈妈见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来,首先把两快粽子叶叠成一类似圆锥的物体,然后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再用一块粽子叶封好底面,用草绳把它扎紧,不把它绑紧煮熟了就不好吃。妈妈是示范后,我就尝试着包了起来。一开始不太顺利,不是漏了东西没放进去,就是没捆扎紧。经过一次次失败,终于成功了。
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看着这些刚下锅的粽子,我以为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些粽子起码也要四五多个小时后才能吃。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失望。等呀等,突然妈妈到厨房翻动一下粽子。我连忙跑了上去,看着这又大又饱满的粽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几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朝嘴里塞灌呢!
家乡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无论什么节日,我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开开心心地做。
你们吃过自己做的粽子吗?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七
在不同的家庭中,总是会有一两个重要的节日。
在我家中,它就是春节。
每到春节,我们总是非常累,但也很快乐。
春节早晨,屋外的大公鸡亮的声音把我从床上揪起。天边的稀稀疏疏的星也隐去。
清晨的雾总是最提神的。一家人都乘看这时候起来做该做的事。
爷爷把一只公鸡和母鸡提出来。用绳子捆绑着脚。先把公鸡的脖子一揪,用刀一划,然后就放在是先准备的笼子里。那鸡只是翻几个滚,再扑腾几下,便死了。母鸡也是如此。爷爷娴熟的技艺总让我记忆犹新。
我爸则去市买年货。总是带着我和我妹妹,东看看西望望,北走走南游游。什么酒肉米醋、菜酱鱼油。般般配好。我们俩,也会饱饱口福。
回去后,就张罗着杀鱼。扁头鱼、鲤鱼、带鱼。一个个都清除内脏,或腌或晒。
到了吃中饭,虽只是草草地吃完,但也是如此美好。
到了下午,奶奶就开始剁肉馅。几声粗暴的菜刀声,就开始了。奶奶所做的肉馅,滑嫩鲜美。再配上韭菜或是白菜,更是一般滋味。
再往后,就是备菜了。爸妈都去切什么香肠、木耳、辣椒…。
爷爷就去砍木头,那砍木头。也是有讲究:必须是要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宽不窄。每年做饭,几乎都来烧木头。做出来的饭,很有一番滋味。
天边渐渐织上黑色的布,一颗颗星星也把这块布给挤满了,月亮也偷偷地溜了出来。
到了晚上,先去请过世的亲人,再烧“元宝"给,灶王,财神,玉皇大帝。
再晚一些,星星也就越来越美丽,天边,也织上了烟花。一朵朵的烟花,让着一年更加美丽,更加美好。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八
想必大家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把大家知道二月二是什么日子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二月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人们通过种种形式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种种习俗在这一天成为符号,彰显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庄河县志》载,农历二月初二,传说为土地爷的生日,又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些老艺人说,庄河二月二的种种习俗是从唐朝薛礼征东时传下来的,老一辈一代一代传到现在,已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那你知道二月二的习俗有哪些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二月二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灰囤”,清晨将自家锅台里的草木灰掏净,放到盆里,将盆里的灰洒在院子里、大门口和场园,打一个圆圆的大大的草木灰粮仓,并在粮仓前再打一个梯子。农户们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满囤、米满仓,生活美好,喜气洋洋。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九
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十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有春节、重阳节、元宵节、端午节……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六。一儿童节”因为这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星期六下午,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照耀着大地。我和弟弟、妈妈、爸爸在酒店吃过饭后,因为爸爸要回乡下,所以只有我和妈妈。弟弟到七彩明珠去过六。一了,我们坐了一辆大巴车到七彩明珠,不一会儿就到了。
走进七彩明珠乐园的大门,只见里面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买票处,给了钱之后,我们三个人手上都带着一个红色的手环。
我们首先玩的项目是“飞车”。我们来到“飞车”的门口,只见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龙,我们只好在那里排着队伍。“还有多久啊?”我叫到。弟弟也快不耐烦了。妈妈说:“快到我们了。”我们等啊等,终于轮到我们了。我和妈妈。弟弟一上车就做好了准备,开始了,车子在滑道上不停地转圈,弟弟在上面非常开心,而我刚开始上车非常害怕,生怕把我摔下去。我心里紧张极了,过了一会儿,我已经慢慢适应了“飞车”的速度,看到身边的人都镇定自若我也不怕了,和弟弟一起转动方向盘。妈妈看着我和弟弟是多么的开心,她也笑了起来。
然后我一个人去玩了大摆锤。妈妈和弟弟在下面看着我,开始的时候我有点儿害怕,慢慢地大摆锤甩了起来,我更害怕了,“啊啊啊——救命呀,救命呀!”我叫喊到。这时候的我已经随着大摆锤一起甩在了天空中。我就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有点害怕,有点兴奋……终于大摆锤停下来了,刚下来站在地面时,我的腿脚还在发抖呢。
我们还玩了许多项目,有海盗船。摩天轮。小火车……。
这次六。一是多么的快乐,开心呀!真是个愉快的儿童节!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十一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十二
万圣节前一天夜里是一年中最“闹鬼”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在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末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鬼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基督教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活动,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孩子们带着开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种服饰和面具参加万圣夜舞会,这些舞会四周的墙上往往悬挂着用纸糊的巫婆、黑猫、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门口则吊着龇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灯笼。
万圣节前夕,孩子们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说:“trickortreat."(意思是:‘给不给,不给就捣蛋’)要是你不肯给糖果的话,孩子们就会很生气,用各种方法去惩罚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里等等的方法去惩罚你,直到你肯给他们糖果为止。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十三
从小就喜欢夕阳。蓝天反射着红光,让我有无限遐想。在太阳即将落山的傍晚,天空是最五彩缤纷的,蓝天白云,加上暖红的夕阳,看起来像一幅美丽的画。
奶奶是最爱我的人。每当看到她慈祥的面容,我就暗暗发誓,我奶奶现在给我的,等我长大了,我会给她两倍的。她老了,鬓角的白发是她岁月的写照,但她是一个很有活力,很乐观,很善良的人。有一次,我和她去海边散步,我不听话地一直跑。夕阳的傍晚,我看到了夕阳。夕阳五彩缤纷,孤傲可爱,一直吸引着我。
我放开外婆,紧紧的牵着我的手去赶夕阳。我朝它跑去,但没抓住它。奶奶不知道过了多久,气喘吁吁地跑到我身后。但我没理她,继续追上这个有趣的夕阳。过了很久,我跑累了,坐在沙滩上。过了很久,我没有看到我的祖母。我很着急。我跑回我刚来的地方。我看见她在沙滩上挣扎。她看见我站起来拍着沙子,一瘸一拐的。我问她怎么了。她只是说她老了,走不了那么多次路。我没有注意她说的话。我只是帮她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拿起她的裤子。我突然发现她的脚踝肿了。她迅速放下裤子,什么也没说。还忙着让我追夕阳不转移话题,我没说话,却被说不出的话噎着了。
我慢慢抱起奶奶。夕阳下,她慈祥的面庞像夕阳一样可爱。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走得很慢,深红色的夕阳变得温柔,在我们回家的小路之间一直闪闪发光。在我眼里,奶奶就像夕阳,是最美的夕阳。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十四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它又被称“岁除”,意思是除旧迎新。它是我们中国老百姓最重视的节日之一了,家家户户都会为这个日子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家的除夕从早上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天一亮,所有人就起身下床,各自忙碌起来。爸爸和外公把一只只肥肥的鸡给处理掉,用菜刀把它们切成一块块的,装在篮子里;我和侄子侄女们在大门的两边贴春联,先用米饭给春联做个按摩,再把春联贴在墙上,用手把它们给按紧,以防会被哪阵顽皮的风给吹下来;家庭妇女们更是手忙脚乱了,虽然那一桌子的菜需要花费许多精力,但是,精明的她们还是能在晚饭前准备好这一切。
当大家草草吃过早饭后,就拿上祭品出门拜神了。一般的祭品会准备瓜果饼干、大米和酒,这几种常见的食物。拜完神后,除夕晚上的前餐饭就开始了,虽说这菜比不上晚餐的丰盛,但在一上午的劳动后,大家也都饿了,刚上餐桌的菜很快就一扫而光。
到了下午,奶奶就开始做糍粑,小孩子们就会马上搬起小板凳来围观。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已步入社会闯荡多年的大孩子,两鬓斑白的老孩子,提起糍粑,谁不是嘴里就立马生出一种软糯香甜的感觉呢?只见奶奶熟练地揪起一坨面团,搓成一个小圆球,再把它给压平了,用勺子弄上一点糖馅放在皮中间,再把它搓圆起来,一个糍粑就像是变魔术一样地做好了。经过火的助攻,蒸出来的糍粑一口咬下去软软的,糖馅会自己流出来,吃得你满嘴都是。香气四溢,空气中充满了糯米的香味和我们的赞叹声。奶奶一见我们吃得这么开心,笑得比糍粑还甜呢。
在一天漫长等待后,我终于等到了年夜饭。所有人都陆续就座了,伴随着饭菜的香味,每个人都吃得很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嘭嘭”,不知是谁家的烟花放了起来,这个夜晚比往常更热闹了。小孩子们嘴巴还没擦完就立马奔下餐桌,拿出珍藏已久的爆竹出来放,大人们也去到客厅,边看着春晚边聊天,所有人都沉浸在守岁的快乐中。
这一年,就在热闹的气氛中渐渐退场了……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十五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什么中秋元宵清明除夕端午,数不胜数。但拥有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为点缀的,便是乞巧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夕节。
传说织女在人间遇见了牛郎,便留在人间和他生儿育女,幸福生活。但织女是玉帝的女儿,被玉帝发觉私下人间后,不得不告别牛郎,回到天庭受罚。牛郎带着两个孩子追至南天门,却被王母划下的天河所阻。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王母娘娘见他们的感情如此真挚,便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而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上搭起鹊桥,帮助牛郎织女相会。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以人们也往往在相聚一起,期待能观此盛况。并以各种方式向织女乞求智巧。
古时候,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朝,七夕之时,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明清后,又有七夕中午,把针放进水里,借日影而验工拙,成花鸟云兽的影子,则乞得巧。
但现代,乞巧的女子越来越少,但在这一天期待和爱人相互厮守的情侣越老越多,所以七夕节已成了情侣们互述衷肠的节日。对于情侣来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收到对方的一份礼物,感受情人的一颗真诚的心,似乎便代表他们之间的情感就像牛郎织女那样,银河也阻隔不开。
节日的风俗作文篇十六
春节,传统名称有新年、大年、新岁等。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开始,一般要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会进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的活动。
关于春节的由来,其实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古时候,有年兽,名为年,每到腊月三十,便挨村挨户残害生灵,晚上人们也不敢睡觉,只得聊天壮胆(后来形成了守岁)。有一年的腊月三十,恰逢两牧童在赛牛鞭子,“年”忽闻空中有“啪啪”的鞭子,吓得赶紧跑到另一个村子,抬头却又看见一家门口晾着件红大衣,“年”不知道是什么,掉头就跑到了另一家,这家屋里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逃跑。于是,人们总结出了“年”怕响、怕红色、怕光的特点,因此延伸出了放鞭炮,贴春联等活动,并在每年腊月三十通过这些活动驱赶年兽。
随着历史的演变,春节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并一一传承了下来,而且到后来还增加了压岁钱、扫尘、贴年画等好玩儿有趣的习俗。
除此之外,除夕宴上还有很多特别的食物,比如说年夜饭上通常会有年糕,寓意年年高升;还会端上一尾鱼,寓意来年年年有余,至于那盘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包住福运和富裕……中华人民就是通过这些食物的名字,来表达自己对新春的一个美好的祝愿。
到了今天,春节已经变成了全国人民最喜欢最重要的节日,是国家假日中最长的一个节日,而且充满了喜庆。全家都会团聚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这种新年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