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前30回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30回读后感50字(七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三国演义前30回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30回读后感50字篇一
寒假里 ,争当新时代好队员”的口号,我读了的《三国演义》这本书。通过百度我知道了《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本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这本书里塑造了好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重情重义的关羽;有奸诈狡猾的曹操;还有求贤若渴的刘备。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诸葛亮了。他不但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而且还料事如神,有胆有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空城计‘’真让人拍案叫绝。当我读到”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孔明独坐城楼,焚香操琴,他知道孔明生平谨慎,怕中计,便领兵自退“时,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我真佩服诸葛亮啊!
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场面描写的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让人心惊胆战,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在这本书里,我不但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如"三顾茅庐“,“大意失荆州”,“七擒孟获”等,还学会了很多知识,如成语“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一些歇后语,“刘备借荆州——借无回头”,“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有一些计策,如美人计,反间计,连环计等。这本书真是太精彩了,有空我一定要仔细地再读一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是个动荡的年代,战争犹如家常便饭,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于百姓而言,颠沛流离民不聊生;于幼帝而言,孰忠孰奸尚未分明;而对英雄们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也许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最深入人心的角色无非就那么几个——义薄云天的关羽,百战百胜的赵云,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霸道多疑的曹操……
这些人物我自然很是喜欢,但我寻思良久,最终写下的名字却是“貂蝉”。
是的,这是一个女子的名字,有诗云“星掩愁云夜露寒,敛容拜月玉香残”说的就是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
在一个几乎是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她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她周旋在众人之中,又能进退自如。她游走在财富和权势里,又不深陷其中。她没有孙尚香的贞烈英武,也没有张春华的腹黑铁腕,她只是一个弱女子。
可正是这个弱女子,不惜牺牲自己倾国之色,游离与董卓与吕布之间,巧妙的施下离间计。
她表面上娇媚无比,娇媚到为人所不齿。可在她的温柔乡里,深藏着那一颗为国忍辱负重的心,我似乎能够看到她眼中含着的泪与她足以让人迷恋到疯狂的浅笑一起融入黑夜,一点一点地被吞噬,再不复存。她只是一个弱女子。
月夜,她立于冷风中,静候她的命运。红颜消逝在刀下,可她不后悔,她就是一个这样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人。可她,只是一个弱女子。
和她相比,我不禁脸红了。
不可否认,我的生活环境比她好得多,几乎可以说是在蜜罐里泡大的。也正是这样,我的锐利和坚毅渐渐地被磨钝了。体育课上,每次老师要跑步,我总会找尽各种理由来推脱,即使跑了,也没有坚持到最后;平时,要是遇到了困难,我总想着逃避,而不是去解决它,直到有一天,压在我身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压得我快喘不过气来,我才想起来振作起来,把困难击垮。
明明可以做到,却不敢去尝试,比起貂蝉,我少了的是那一份坚持和勇敢,多了的是那一份懒惰和怯懦。
我该怎么办?与其放任自我,不如咬紧牙关,和生活战个痛快,赢个青春无悔!
我虽然学不到她的大智大勇,但我至少能在学习上,在生活中,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可以流泪,但不可以放弃。一旦认定方向,跪着也要走完!
放寒假了,我又把妈妈给我买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书中有许多英雄人物是我喜欢的。
诸葛亮,字孔明,干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真是足智多谋,他用过好多计策,比如:空城计,疑兵计,火攻之计,激将法……
关羽,字云长,武功绝顶,义气深重,也深有谋略。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辉煌事迹。
刘备,字玄德,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英雄都投到他的旗下。他三顾茅庐,使诸葛亮出山,定三分天下之计。
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三国演义》真乃一部大气磅礴的好书!
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孙权、刘备。
《三国演义》中给曹操的评价着实不高,他不是“英雄”是“奸雄”;不仅仅是“贼”,并且是“国贼”;诸如此类。但我不这么认为。
在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他说袁术是“冢中枯骨”,袁绍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说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说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碌碌小人”。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种蔑视、一种霸气,但读到后面,这些话全部应验,由此可见,曹操看人的眼光实在很准。他的武将“李典、乐进、典韦、于禁、许褚”等个个是猛将,全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出生入死,为曹操打了无数的胜仗,成为曹军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等人则几乎全是北方最优秀的文臣、军师,这些人中许多是从曹操的敌人那里过来的,由此可见曹操求贤若渴的程度无人能及,单从这方面说,他比刘备更占据“人和”。
小时候听别人说曹操占尽了“天时”,看过书之后才懂,因为曹操在消灭袁绍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北方(其他军阀往往自相残杀、两败俱伤),这样他就有机会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并且北方人口众多,所以曹操的军队也得以迅速扩充至五十多万,真是占尽了天时。
再说孙权,孙权相比于曹操、刘备,优势在于他拥有父亲、哥哥留给他的富饶的江南大地和众多的贤臣良将。这使得他成为一个“继承者”而非“创业者”,但继承者绝不可无能,孙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独具慧眼,提拔了“吕蒙、陆逊”等一大批智勇双全的将军,不但夺回了荆州、还让蜀国元气大伤,成功坐稳了第二把交椅。我觉得孙权长人之处还在于他的韬光隐晦,他主动受魏文帝册封为“吴王”,避免了与魏的再次战争,得以壮大实力。孙权占据地利又认真经营,使得吴国稳稳地成为三国之中最长寿的国家。
最终说说刘备,刘备起初就不断遭遇战争,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兵将都少得可怜,占领益州后又丢了荆州,总之十分艰难,但刘备打着汉代宗室的旗号,依仗着诸葛亮、五虎上将等的鞠躬尽瘁,在纷乱的东汉也为自我谋得的一席之地。创立了蜀国,建国之后,蜀魏还是打个不停,他们拼的是消耗,但刘备忘了蜀国的经济、军事力量跟魏国差得太远了,拼消耗怎能抵得过魏国?这就导致诸葛亮、姜维为此奋斗一生、无所进展。再加上个孬种皇帝刘禅,蜀国就这么完了!成为三国中最短命的皇帝。其实刘备能够让关羽先撤出荆州修养生息、积累实力,巩固孙刘联盟,那样历史也许就要重写了。
《三国演义》里蕴涵的东西太多了,这只是我对这三个人物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三国演义》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且被世界上很多国家作为军事教材,我以后还要不断翻看、不断发现他的价值。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尺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非浅,本书以蜀汉为中心,以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斗争为重点,形象地演绎了封建军阀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斗争,比较重要的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个,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广泛深刻,矛盾错综复杂。讲述了从东及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每个人都有独特鲜明的性格,仁义之君刘备,奸雄小人曹操,高傲又重义的关羽……但最今我钦佩的还是那机智过人的——诸葛孔明先生。
遥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方才请得这位卧龙先生,那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纶巾,何等意气风发。火烧博望,白河用水,新野用火,以数千仁义之师杀得曹军数十万残暴之众闻风丧胆。后又说动孙权共对抗曹操,舌战群儒,令江东才俊为之变色,出山仅两三年,诸葛亮三字已名满天下了。
年届中年的诸葛亮,更是收得虎将马超,助刘备取得西川,汉中两地。
老年的他,不如年轻时风华绝代,单据风发,却更加成熟凝重,还有“明知不可为,可还是要为之”的迎难而上的精神。七擒孟获,安定了后方;六出祁山,想征服曹氏,功未成而身先死。正如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成说道:“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啊”!
不知什么时候,我喜欢上看《三 国演义》的动画片了。这几天的夜晚我看了《火烧赤壁》。曹操的部队在海上行使,黄盖的部队把一把火放到没人的小船上,小船很快地向曹军的船开去。过了一会儿,曹军的船烧着了,船上的人慌张地跳下去。曹操被他的一个兵救了,他们走了一会儿就遇到黄盖的埋伏。第一关是最厉害的,一万的军就把十万的军打败,第二关是和张飞打,他的锤很厉害,但也被他们打败,最后一关是和关羽打。
战斗很激烈,最后,还是关羽放走了曹操,不然曹操就没命了。
《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
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读完厚厚的《三国演义》,心潮澎湃、意犹未尽。《三国演义》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书中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势确实如此。而在分合和合分之际,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战争。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就是彻彻底底的乱世,因而英雄辈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策、孙权、周瑜……等等,这些人都称得上盖世英雄。书中最突出的英雄就是诸葛亮,他不仅足智多谋、处事果断,而且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诸葛亮的事迹不胜枚举,耳熟能详的有:隆中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无不体现诸葛亮过人的智慧。更为难得的是他的忠义,他忠心耿耿辅佐后主刘禅,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真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一代贤相。一篇《出师表》,读之令人涕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个完美的人。事实上,他也有缺点,譬如他过于谨小慎微。“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句诗就是对他的优点和缺点的概括。我认为英雄是需要一颗“野心”来支配的,《三国演义》中真正的英雄非曹操莫属。曹操拥有无与伦比的领袖气质,他的谋略不比诸葛亮差,甚至隐隐有超越之势。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扮演反面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多疑”便成了他的标签。而《三国志》中则说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我更偏向于后者。
曹操作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稳定局面。他尚礼重法,唯才是举。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官渡之战”中,以超常的作战手法,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从而逆转了整个局势,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曹操还是一位文学家,从他的文字中我们也可窥见他的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人无完人,生性多疑,是他的缺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三国英雄都早已随着滚滚浪花远去,但历史的长河淹没不了英雄的风采。这些英雄人物让人心驰神往,也引发我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连战几十员曹将,救出糜竺等将。他武艺高强,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势不可挡。张飞一喊,声如巨雷,曹军吓得个个两腿发软,又一喊,吓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又大喝一声,竟把曹将夏侯杰吓得胆肝破碎,一头栽到在马下。
而袁绍却没有一点主见,在官渡之战中,竟然会听郭图的建议,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大败而归。从此一病不起。
在《三国演义》中,使我领悟到战士并非要在战场上厮杀,要以德服人。刘备的仁慈厚道、曹操的胸怀大志、关羽的智勇双全、赵云的重情重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学习。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着,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传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
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奸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
而三国演义一书,由宋朝开始有书艺人用之作题材,只不过都总是没有连贯性,不过何以我会言及书艺人?其实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宽大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
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前30回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30回读后感50字篇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是个动荡的年代,战争犹如家常便饭,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于百姓而言,颠沛流离民不聊生;于幼帝而言,孰忠孰奸尚未分明;而对英雄们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也许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最深入人心的角色无非就那么几个——义薄云天的关羽,百战百胜的赵云,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霸道多疑的曹操……
这些人物我自然很是喜欢,但我寻思良久,最终写下的名字却是“貂蝉”。
是的,这是一个女子的名字,有诗云“星掩愁云夜露寒,敛容拜月玉香残”说的就是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
在一个几乎是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她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她周旋在众人之中,又能进退自如。她游走在财富和权势里,又不深陷其中。她没有孙尚香的贞烈英武,也没有张春华的腹黑铁腕,她只是一个弱女子。
可正是这个弱女子,不惜牺牲自己倾国之色,游离与董卓与吕布之间,巧妙的施下离间计。
她表面上娇媚无比,娇媚到为人所不齿。可在她的温柔乡里,深藏着那一颗为国忍辱负重的心,我似乎能够看到她眼中含着的泪与她足以让人迷恋到疯狂的浅笑一起融入黑夜,一点一点地被吞噬,再不复存。她只是一个弱女子。
月夜,她立于冷风中,静候她的命运。红颜消逝在刀下,可她不后悔,她就是一个这样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人。可她,只是一个弱女子。
和她相比,我不禁脸红了。
不可否认,我的生活环境比她好得多,几乎可以说是在蜜罐里泡大的。也正是这样,我的锐利和坚毅渐渐地被磨钝了。体育课上,每次老师要跑步,我总会找尽各种理由来推脱,即使跑了,也没有坚持到最后;平时,要是遇到了困难,我总想着逃避,而不是去解决它,直到有一天,压在我身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压得我快喘不过气来,我才想起来振作起来,把困难击垮。
明明可以做到,却不敢去尝试,比起貂蝉,我少了的是那一份坚持和勇敢,多了的是那一份懒惰和怯懦。
我该怎么办?与其放任自我,不如咬紧牙关,和生活战个痛快,赢个青春无悔!
我虽然学不到她的大智大勇,但我至少能在学习上,在生活中,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可以流泪,但不可以放弃。一旦认定方向,跪着也要走完!
三国演义前30回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30回读后感50字篇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尺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非浅,本书以蜀汉为中心,以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矛盾斗争为重点,形象地演绎了封建军阀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斗争,比较重要的出场人物有四百多个,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广泛深刻,矛盾错综复杂。讲述了从东及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每个人都有独特鲜明的性格,仁义之君刘备,奸雄小人曹操,高傲又重义的关羽……但最今我钦佩的还是那机智过人的——诸葛孔明先生。
遥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方才请得这位卧龙先生,那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羽扇纶巾,何等意气风发。火烧博望,白河用水,新野用火,以数千仁义之师杀得曹军数十万残暴之众闻风丧胆。后又说动孙权共对抗曹操,舌战群儒,令江东才俊为之变色,出山仅两三年,诸葛亮三字已名满天下了。
年届中年的诸葛亮,更是收得虎将马超,助刘备取得西川,汉中两地。
老年的他,不如年轻时风华绝代,单据风发,却更加成熟凝重,还有“明知不可为,可还是要为之”的迎难而上的精神。七擒孟获,安定了后方;六出祁山,想征服曹氏,功未成而身先死。正如诸葛亮出山时,水镜先生成说道:“孔明虽得其主,但不得其时啊”!
三国演义前30回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30回读后感50字篇四
放寒假了,我又把妈妈给我买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书中有许多英雄人物是我喜欢的。
诸葛亮,字孔明,干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真是足智多谋,他用过好多计策,比如:空城计,疑兵计,火攻之计,激将法……
关羽,字云长,武功绝顶,义气深重,也深有谋略。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辉煌事迹。
刘备,字玄德,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英雄都投到他的旗下。他三顾茅庐,使诸葛亮出山,定三分天下之计。
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三国演义前30回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30回读后感50字篇五
《三国演义》真乃一部大气磅礴的好书!
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孙权、刘备。
《三国演义》中给曹操的评价着实不高,他不是“英雄”是“奸雄”;不仅仅是“贼”,并且是“国贼”;诸如此类。但我不这么认为。
在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他说袁术是“冢中枯骨”,袁绍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说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说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碌碌小人”。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种蔑视、一种霸气,但读到后面,这些话全部应验,由此可见,曹操看人的眼光实在很准。他的武将“李典、乐进、典韦、于禁、许褚”等个个是猛将,全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出生入死,为曹操打了无数的胜仗,成为曹军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等人则几乎全是北方最优秀的文臣、军师,这些人中许多是从曹操的敌人那里过来的,由此可见曹操求贤若渴的程度无人能及,单从这方面说,他比刘备更占据“人和”。
小时候听别人说曹操占尽了“天时”,看过书之后才懂,因为曹操在消灭袁绍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北方(其他军阀往往自相残杀、两败俱伤),这样他就有机会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并且北方人口众多,所以曹操的军队也得以迅速扩充至五十多万,真是占尽了天时。
再说孙权,孙权相比于曹操、刘备,优势在于他拥有父亲、哥哥留给他的富饶的江南大地和众多的贤臣良将。这使得他成为一个“继承者”而非“创业者”,但继承者绝不可无能,孙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独具慧眼,提拔了“吕蒙、陆逊”等一大批智勇双全的将军,不但夺回了荆州、还让蜀国元气大伤,成功坐稳了第二把交椅。我觉得孙权长人之处还在于他的韬光隐晦,他主动受魏文帝册封为“吴王”,避免了与魏的再次战争,得以壮大实力。孙权占据地利又认真经营,使得吴国稳稳地成为三国之中最长寿的国家。
最终说说刘备,刘备起初就不断遭遇战争,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兵将都少得可怜,占领益州后又丢了荆州,总之十分艰难,但刘备打着汉代宗室的旗号,依仗着诸葛亮、五虎上将等的鞠躬尽瘁,在纷乱的东汉也为自我谋得的一席之地。创立了蜀国,建国之后,蜀魏还是打个不停,他们拼的是消耗,但刘备忘了蜀国的经济、军事力量跟魏国差得太远了,拼消耗怎能抵得过魏国?这就导致诸葛亮、姜维为此奋斗一生、无所进展。再加上个孬种皇帝刘禅,蜀国就这么完了!成为三国中最短命的皇帝。其实刘备能够让关羽先撤出荆州修养生息、积累实力,巩固孙刘联盟,那样历史也许就要重写了。
《三国演义》里蕴涵的东西太多了,这只是我对这三个人物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三国演义》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且被世界上很多国家作为军事教材,我以后还要不断翻看、不断发现他的价值。
三国演义前30回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30回读后感50字篇六
读完厚厚的《三国演义》,心潮澎湃、意犹未尽。《三国演义》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书中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势确实如此。而在分合和合分之际,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战争。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就是彻彻底底的乱世,因而英雄辈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策、孙权、周瑜……等等,这些人都称得上盖世英雄。书中最突出的英雄就是诸葛亮,他不仅足智多谋、处事果断,而且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诸葛亮的事迹不胜枚举,耳熟能详的有:隆中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无不体现诸葛亮过人的智慧。更为难得的是他的忠义,他忠心耿耿辅佐后主刘禅,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真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一代贤相。一篇《出师表》,读之令人涕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个完美的人。事实上,他也有缺点,譬如他过于谨小慎微。“诸葛一生唯谨慎。”这句诗就是对他的优点和缺点的概括。我认为英雄是需要一颗“野心”来支配的,《三国演义》中真正的英雄非曹操莫属。曹操拥有无与伦比的领袖气质,他的谋略不比诸葛亮差,甚至隐隐有超越之势。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扮演反面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多疑”便成了他的标签。而《三国志》中则说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我更偏向于后者。
曹操作为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恢复经济,稳定局面。他尚礼重法,唯才是举。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官渡之战”中,以超常的作战手法,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从而逆转了整个局势,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曹操还是一位文学家,从他的文字中我们也可窥见他的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人无完人,生性多疑,是他的缺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三国英雄都早已随着滚滚浪花远去,但历史的长河淹没不了英雄的风采。这些英雄人物让人心驰神往,也引发我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三国演义前30回读后感800字 三国演义30回读后感50字篇七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着,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传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
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奸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
而三国演义一书,由宋朝开始有书艺人用之作题材,只不过都总是没有连贯性,不过何以我会言及书艺人?其实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宽大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
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