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精选16篇)
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见证,让我们更明确前行的方向。总结需要有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总结的对象和范围,避免泛泛而谈或内容杂乱。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经验和教训。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一
今天是每年的端午节。早上一起床,就看见奶奶把香喷喷的粽子和鸭蛋放在了桌子上。我赶紧刷牙洗脸,准备吃粽子,奶奶包了白米粽、肉粽、豆粽,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白米粽。我剥开墨绿的粽叶,把筷子插在粽子中间,蘸了点白糖,我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粽子甜甜的,很好吃。
我家楼道里面,每家每户门口都放了一株艾草,奶奶说,艾草可以驱除蚊子等害虫,还有避邪的功效呢。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二
五月二十八日,星期四,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端午节的早餐一改往常的`内容,不是包子、豆浆,不是汤粉,而是我最喜欢吃的粽子。
一大早,妈妈就热好了粽子,我还没走到餐桌,粽子的香味就已经窜进我的鼻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嚷起来:“妈妈,我要吃粽子。”“来啦,来啦!”只见妈妈用碟子装着一只热气腾腾的粽子,拿到餐桌上,然后熟练地将裹着粽子的“腰带”一道道地解开,再把粽子的“外衣”一层一层地剥开。
端午节的粽子就是诱人,回味无穷。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三
大家是不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诉大家吧!
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我过端午节那天,南方会举行赛龙舟吃粽子比赛。北方则会去踏青。
请大家记住这个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先辈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努力。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四
6.1+6.2儿童节加生日,妈妈带我今天去这儿,明天去那儿,我肆无忌惮的玩儿,一切烦恼都消失了。我忘记了作业,两天的时间连一下书包都没有动。开学时我好笑地问妈妈:“妈妈,我的书包怎么不见了?”
6月3日上学了,每一节课我都在发呆。上课时我东瞅瞅,西望望。我的脑中回放的都是六一儿童节去九华山室外游乐场的情景,在生日宴会中不亦乐乎的情景……根本就听不见老师在讲什么。听老师说话,就像听唐僧念经一样。
在一次数学小考中,我只考了55分,这使我深受打击。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我上课“梦游”的状态。接连几次小考,我考得都不是太好。于是我只好求助我的管家——老妈。妈妈帮我分析了原因,我们一致认为,我小考的坏成绩跟六一儿童节后的学习状态有关。我们俩一致决定端午节在家收心,还设计了一张计划表。
在三天的时间里,我补上了落下的功课,还复习了学过的知识点,做了练习册,我相信在开学后我一定会调整好状态。
这就是我不一样的端午节。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五
“起床啦。起床啦。”听到这声音,你一定想这是爸爸、妈妈在叫我起床。那你就一错特错了,这是我在叫爸爸的声音,这时你会说,你怎么会叫你爸爸呢?因为今天是端午节,我和爸爸要去桥头的大林河放小船。一出家门口,一阵凉风向我袭来,我打了个颤,说了一声:“天真冷呀。”一路上,人来人往,有的人已经回来了、有的人刚去,我说:“爸爸快点”,于是,我们加快了速度。
到了大河边那里人真多。,有老人、有大人、有学生、有小孩……我们找了一个好位置放小船,先放帆船,它代表一帆风顺。接着我们又放了许愿船,它们载着我的愿望漂向远方。我和爸爸低下头洗脸,忽然发现,河里有小鱼在游来游去,好像在欢庆端午节的到来。小鱼只有一厘米长,十分可爱。我用手抓了很长时间,也没抓着。我只好和爸爸捡几块石头,离开了河边。
到了桥上我极目远眺,大河里的水升起了白蒙蒙的雾气,大雾笼罩着大河,远处的景物都看不清楚,我有种站在云中的感觉。我们随手往河下投了几粒石头,只听“通、通”的声音,河水泛起了一道道波纹,随着河里的小船漂向远方。
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河,也送走了今年的端午节。明年的端午节我们还要来放小船。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六
屈原——一代爱国词人,中华历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为文坛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知识渊博,深受重用,但只因楚怀王听从了上官大夫和子兰的.一面之词,而错过了这个人才,最后也导致国家的衰败。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屈原创作了《离骚》、《国殇》、《九章》、《九歌》、《天问》等大作。抒发了自己的一番爱国情怀,与一番对国君无能的悲叹。终,他看见国家日益的衰败,国君的无能,自己的一番爱国情怀无法抒发等等原因,最后导致他无奈,投江自杀。
这样一个爱国,杰出,深受人民喜爱的大词人,人们怎能忘记他呢?因此设立了端午节。
如果你真的忘了端午节的真正意义,请赶快觉醒,你说是么?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七
在这个学期,我们学校举办了许多的活动,让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
下午一点,广播拨了通知:请各班级打开电视。我激动极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粽子。
五方斋的阿姨教好了我们怎么包粽子,我就开始行动了。
起初,我以为很简单,就拿了两片特别大而且绿油油的粽叶,把它握成一个空心三角形,再将金灿灿的糯米倒入三角形中,放一块五芳斋那油而不腻的肉,三角形的肚子就填满了,骄傲的想:这怎么能难得到我呢?可当捆绳时,可一个大意,三角形立刻变了,他肚子了的没事就瞬间全漏了。我扫兴极了,抬头看看别的同学,他们许多也是包好了又松了,可他们并没有放弃,仍然是一遍一遍的包,我看了我的同学,也有了兴心,又包了起来。这次,我不会再大意了,我小心翼翼的包,认认真真的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我终于自己亲手包好了一个粽子。
我很激动,也很兴奋,感到无比的快乐!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八
今天是端午节,我可高兴了!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当时,他向楚王进谏,楚王很生气,就把屈原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屈原在那里写出了优美的诗句,如:《离骚》,《天问》,《九歌》等。
一天,秦兵突然攻打楚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国家就要灭亡了,就跳进汨罗江自杀了。
江边的人为了不让鱼龙虾蟹吃掉屈原的尸体,就把糯米团“扑嗵,扑嗵”地丢进江里,一位医生把黄酒倒进江里,说要用药晕昏鱼龙虾蟹。人们想:江里的所有动物都是龙王管理,如果把船做成龙的形状,那么,鱼就不会吃屈原了。于是,就有了吃粽子,喝黄酒,赛龙舟的历史。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九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到奶奶家吃粽子。妈妈给我讲了端午节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屈原,他很热爱自己的国家,不想做亡国奴,他受到坏人的陷害而被流放。他创立了“楚辞体”,还写了忧国忧民的诗《离骚》,后来屈原就投江而死了。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端午的时候包粽子、赛龙舟。
听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我长大以后也要像屈原一样热爱国家,多学本领,为国家做贡献!
早上我起床了,看见锅里有鸭蛋和粽子,我问妈妈今天怎么吃粽子呀?妈妈说:“因为今天是端午节呀!”
吃早餐时,我和爸爸碰鸭蛋,我和爸爸各拿一个蛋,轻轻一碰,爸爸手里的鸭蛋就被磕出一个坑。哈哈,我赢了。妈妈给我剥了一个粽子,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津津有味的。
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可惜,今天没有看到划龙舟。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十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学校放三天假,是双休日和端午节加在一起的。说到端午节,也就想到了屈原,据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头自投旧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屈原被鱼儿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进旧罗江中。
妈妈和爸爸带我一起去外婆家过,这时,外婆正在煮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外婆说:"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这时,外公要跟我讲讲端午节的习俗,听说在江南地区:他们为了驱邪,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鬼,还有一种重要的驱鬼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这时,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刚煮好的粽子热气腾腾的,我第一个坐在位子上,说:"外婆,我来帮您尝尝粽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说:"看你这只小馋猫,好!外婆给你先来一个。"我把粽叶拨开,看到了糯米粽子,闻一闻,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外婆说:"现在的粽子品种可多啦!有豆沙粽,水晶粽,肉粽,咸肉粽……"听着听着,口水都要流了下来。
去了外婆家,我了解了不少知识,不过端午节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陶然亭端午节纪念屈原活动。”
我们首先来到了“华夏明亭园”。这里的景色十分优美,园中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香气扑鼻的花朵,一座屈原塑像巍然耸立其中,还有仿造的汨罗江,江中的龙船栩栩如生。这一切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同学们在此纷纷朗诵童谣,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园中的游人也不禁被我们感染,停下脚步聚拢过来。
我也上台激情饱满地朗诵了我编写的童谣《五月五》:
楚国屈原大诗人,
忠诚报国反被谗。
秦灭楚后投汨罗,
后人纷纷把他赞。
五月初五端午到,
洒扫庭院挂香艾。
吃过粽子龙舟赛,
雄黄酒饮除病害。
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陶然亭公园,但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禁感叹:今年的端午节过得可是分外有意义啊!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十一
端午节来啦!今天的`我终于等到了端午节,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吃端午节的粽子了。
因为今天端午节,所以一早我就起了床,然后帮着母亲一起做包粽子前的准备。一家人吃过早饭之后,接着就开始包粽子了!每年的端午节,我家都会自己包粽子,不过今天大家包粽子的时候可还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
首先就要来说一说我调皮捣蛋的弟弟了,妈妈说要来包粽子的时候,弟弟是最高兴的那个人,不过等到真的包粽子时,弟弟又是那个最早放弃的人。每年的端午节弟弟都会沮丧的说上的一句,“看来我只适合吃粽子,不适合包粽子。”弟弟这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用弟弟的双手包出来的粽子简直不忍直视,就好似弟弟怎么都学不会包粽子一般。
“不行,我要吃粽子。”弟弟鼓起了嘴巴,让原本就圆圆的脸蛋看起来更圆了,我的弟弟还真可爱呢。“那行,坐下来,我教你包粽子。”我的语气很坚定,让弟弟不能反驳。最终弟弟还是坐下来,继续与大家一起包粽子了。
一直坐在一旁的爸爸妈妈看着这一幕,都偷偷的笑了。今年的端午节还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呢。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十二
一年之中节日多: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要说我最喜欢的节日,那非端午节了。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关于她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有一次楚怀王被抓了,囚禁在秦国,后来他逃出去了,可是却在路上病死了。楚国人民恨极了秦国,尤其是一位叫屈原的大夫,他对新任国君提出建议:操兵练马,为怀王雪恨。可令尹子兰却说屈原坏话,屈原被革了职,由于心情低落在五月初五投江自杀。后来人们在五月初五这天用赛龙舟等方法纪念他。
我的家乡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老一辈们用五彩线编成跟彩波一样的美丽的小绳,在端午节早上给我们戴上,象征着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还要去逛端午,其实说白了就是野餐,早上我们把好吃好喝的都装在包里,让大人们带我们去野外吃。
记得去年,我和爷爷去了牛头山,我还捡了一块高20厘米像猪似的石块呢。回到家里奶奶说:“去山上可以冲去一年以来的霉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病无灾。”我问奶奶那你为什么不去呢?可她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后来奶奶还告诉我,端午节是个古老的节日,她小时候也喜欢过端午节。下周就是端午节了,我希望端午节快点儿到来!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十三
在这一天,有许多的习俗,其中,就有端午节系五色绳。
端午节早上,我吃过早饭后,妈妈就给我系五色绳,五色绳就是五种颜色的绳子编在一起的绳子,在端午节系五色绳,听妈妈说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习俗,五彩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相传民间喜欢用五彩线系在儿童手腕上(男左女右),俗称“长命线”,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可以保佑孩子们平安健康。嘿嘿,妈妈连我的脚上都给系上了五色绳啦。等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后,剪下来扔到河里去,可以带走所有的`霉运及烦恼,这样一年都会开开心心的啦。
端午节系五色绳真的非常有趣,不仅好看,而且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和含义,我喜欢端午节系五色绳。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十四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它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这样一个传说。在楚秦争夺天下的时候,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很能干的大臣。有些将军和大臣都非常嫉妒他,便对楚王说屈原的坏话。楚王听了以后,免掉了屈原的官职,并把他流放到汨罗江。屈原很悲愤,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一天,屈原来到汨罗江边,他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投江,都纷纷赶来打捞屈原的尸体。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便拿来了包好的粽子投进汨罗江。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人们都到江上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这样来纪念屈原。
今天,因为天公不作美,倾盆大雨下个不停。我没法去现场看赛龙舟,所以我便在电视上看了一场在江苏省江阴市举行的激烈的赛龙舟—中华龙舟大赛。枪声一响所有的龙舟犹如一支支离弦的箭一样,争先恐后的向前划去。划桨的队员用足了浑身的力气,摇着桨,动作整齐划一。击鼓的人抡圆臂膀,双槌齐下,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龙舟勇往直前,你追我赶。岸上观众们欢呼声、呐喊声,响彻天空。这场龙舟赛真是激烈,真是精彩!
午饭的时候,妈妈端上了粽子,有烧肉的、有豆沙的、还有传统枧粽。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过端午。
xxx。
x年x月x日。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十五
早上下楼吃早饭的时候,看见餐桌上放着好几个粽子。虽然有绿绿的粽叶包裹着,可是粽子的清香缕缕传来,馋得我口水直冒,喉咙咕噜咕噜作响。
一坐下来,我便迫不及待地拆开粽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边吃边问:“爸爸,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爸爸想了想说:“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习俗呀!”我又刨根问底,“那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爸爸得意地说:“想知道来历吗?听你来吧道来。”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哦,小小的粽子也藏着这么大的故事。看来一个人为国为民着想,死后他会流芳百世。”我感慨道。
有关端午节日记100字篇十六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那关于端午节日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日,供大家阅读!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1、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