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陵春教案(通用8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而编写的,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我们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其次,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还要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优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记住,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准备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个环节,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祝愿大家教案编写顺利,教学工作顺利!
武陵春教案篇一
师:我们古人写“愁”,可以说是穷形尽相,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让我们回忆一下,从你所知道的诗词当中搜寻,总结一下,古人通常是通过哪些物象来写愁的?用诗词来证明。
生:用月亮来表现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生: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生: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生:用水来表现愁。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胭脂泪,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生:用酒来表现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生: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生:用梧桐来表现愁。李后主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生:用山来表现愁。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生:李白、杜甫用头发来表现愁。李白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师:这样看来。只要诗人词人的心境是郁愁的,天地万物都会被感染上愁绪,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这个道理。诗人们愁肠百结,所以百般写愁。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具体抒发愁绪的。
师:诗人们抒发自己的愁绪。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触景生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一是直抒胸臆。老师说诗词句,大家说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师:“巴山夜雨涨秋池。”
生:触景生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直抒胸臆。
师:“杨花落尽子规啼”、“东风无力百花残”。
生:触景生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师:“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直抒胸臆。
……。
师:通过具体物象来写愁,或触景生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让澎湃的情潮溢出心堤。我们今天再学一首婉约词《武陵春》,看看李清照又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愁苦的。
二、背景介绍。
绍兴五年,李清照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武陵春》这首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凉,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感情。
三、朗读指导。(示范朗读)。
四、研读。
师: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生:愁。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作者是怎样写愁的。
生:从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来写愁。
生:扣住细节来写愁。
生:运用新奇的比喻来写愁。
生: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师板书。
描摹动作神态。
扣住细节愁新奇比喻。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五、欣赏。
师:“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儿停了,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阑珊(将尽)的季节。
师:是人怜花乎?还是花怜人?
生:众说不一。
师:你们说的都说得通。但老师认为是人花相惜,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这种理解更生动些。注意赏析的时候要融情于景。
师:“日晚倦梳头”,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这句话采用含蓄手法,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节——倦于晨妆,反映了词人的满怀愁绪。为什么词人倦于梳头呢?用对称句来赏析。
师:红颜已老。
生:韵华已逝。
师:丈夫不在。
生:知己难觅。
师:对生活失去信心,
生:对现实充满失望。
师:所以词人懒于晨妆。
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请美好的回忆来反衬现实的孤苦。要求句式对称。
师:以前:夫唱妇随,郎才女貌。朝看日出。
生:晚数星星。
师:短锄栽花。
生:长诗佐酒。
师:以前夫妇俩携手游天下名山,
生:并肩读千古奇文。
……。
师:说不尽的美好,道不完的甜蜜,然而,这一切都不在了,只有山川依旧。请用晏殊的词句来表达这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觉。
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师:“欲语泪先流”,欲说无语,欲诉无人,唯有借两行热泪倾泻心中的无限哀愁。那夺眶而出的眼泪,是内心万重忧愁的外在表露。
生:“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六、师总结、生朗读品味。
七、拓展延伸。
想一想还有哪些写愁的诗句,请找出来背一背,并说明其特点。
武陵春教案篇二
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放松一下,猜个谜语。请看这副对联:“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猜一人名。“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感受她的芬芳。
作者介绍:
二:初读愁词。
1.教师范读。
2.请大家带着对这首词的初步体会,吟诵这首诗,体会作者情感。
5.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请你再次动情朗读读这首词。
三:品悟愁情。
这几位同学动情的朗读,一下拉近了我们和李清照的距离,仿佛悲伤感怀,愁怨深重的词人就在我们面前。
2.通过现代散文的描述,我们更了解了这首词。如果让你提炼一个关键字,你会提炼哪个字?这个字就是——愁。请细读该词,哪些词句细致传达出旷世才女如泣如诉的愁情。
小结: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直接抒情,细节传愁,比喻摩愁等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心中愁云笼罩,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5.我们仔细品读这首词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我相信你们在朗读上会处理得比刚才更好,请各位同学深深沉浸在一代才女的文字中,用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朗读。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如:~~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
四:闲话愁思。
1.用了比喻手法的名句:
愁是,诗云:
愁是,诗云:
1.我的比喻句:
五:剖析愁怀。
李清照一生写了大量的愁词,留下了很多经典名句。她就如一眼愁泉,愁思愁语愁绪汩汩向外冒。难道她天生就是愁种吗?我这里有李清照早期的诗词三首。
屏显: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一生读。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3.师总结:”
是啊,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多舛的命运,世人的冷眼嘲讽。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满腹愁怨。
不由让我们想起江河的诗歌中的: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李清照似的得旷世才女,而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每个人能远离痛苦哀愁,快乐幸福一生。
推荐篇目:《一剪梅》,《声声慢》........
武陵春教案篇三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意思是;。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这词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加在心爱的丈夫已病故,所以词情极为悲戚。整首词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境界极高,通过暮春景物描写,勾画出词人内心的无限悲苦。“载不动,许多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的愁绪。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词的上阙先写景,由“风住尘香花已尽”引入,我们要通过想像来理解“风住尘香”,“风住”的时间回流是风狂或风刮,到底是什么风?肯定不会是“伫倚危楼风细细”,也不会是“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的风。词人已非常疲“倦”,我们可以想像词人已“人比黄花瘦”,不堪入目。一个女人到其境地,悲无莫过已死。“物是人非”,看着眼前的旧物,回忆少女的种种欢喜,想念夫妻的美好生活,能不悲伤吗?“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快日子已不复存在。除着没心情“梳头”外,种种事事都无法做好,只能“事事休”,真是祸不单行。向谁诉说呢?可要说出,却“泪先流”,说不出无限的苦。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看到词人如些悲伤,亲近的人也深感忧虑,总想让她高兴。一“闻说双溪春尚好”,马上告诉词人。曾经“风住尘香花已尽”失望,现在双溪的春景不知可好,可词人心中的悲愁挥之不去,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与李后主《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载不动,许多愁”,愁本是无形之物,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词人把它写活了,可以用“舴艋”来载,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再联系前句的“轻”字,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让读者读了不为之担心。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武陵春》亦有境界,有真景物,情融于景,情景交融。词中主要表现愁苦,这愁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绝唱。词人的愁苦是时代的反映。金宋的战争使全姓流离失所,宋王朝的无能都能从作品中一一品味出来。一千多年过去,我们通过词人的作品,情不自禁地被词人的巨大笔力所震憾,这就是词人的伟大之处!
武陵春教案篇四
生:泪先流,这里没有读好,“泪”应该重读。
师:你点评得很好,你能再读一遍吗?
读完后,再请该生推荐别人来读,并问学生推荐理由——读的很有感情。
师:读得好,高境界,入情入境。
本词中的情感是什么?哦“愁”,带着淡淡地哀愁我们读一遍。
接下来,我们去品读一下词的上半阕。
幻灯:你从哪些地方读到了作者的内心的哀愁?
生:物是人非,这里——作者睹物思人,……在丧夫之痛后——。
生:日晚倦梳头,内心的哀愁使她无心去梳妆,倦,说明内心有愁不在乎外在的打扮……。
生:想到自己人老珠黄,无人欣赏。
生:风停了,花已经凋谢了……所以风住尘香这里也寄托了哀愁,作者是用景物来代替。
生:话还没有说出口,就已经流泪了,因为内心的愁太多太重,只能化作内心的眼泪。
生:很多事情都不想做,事事休。
师:我们读到生活的态度是消极的,绝望的。
生:因为悲痛所以写这样的景色。
师:上阕未着一愁字而写尽愁绪,你们知道他的丈夫吗?谁介绍一下。
生:四个太学士,赵明诚……。
生:是一位金石考据家。
师:介绍一下她们的婚姻美满的生活……而如今……。
下面请女生读,传达一下那种悲痛,请男生点评……。
生,读得很好,十分的哀愁。
师:这么重的愁绪有没有去排遣一下。
幻灯:品下阕,圈划体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词,并且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人的心理活动。
生:闻说,也拟,只恐。
可见诗人的心中有重量极大的哀愁。
师:有没有成行?
其实词人最喜欢游山玩水,泛舟河上。
生:可以从如梦令中得到印证,(并且背诵一遍)。
师:你素养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少年时代的词,你读到了什么?
生:表现夏日郊外游玩时的欢乐和喜悦。
师: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对吧。
生读一遍。
生:感受到了淡淡地哀愁,相思之愁。
是一种少妇的情怀(全场笑)。
师;痛苦吗?
生:不痛苦,因为等待丈夫归来,始终有个相爱的人在一起。
师:哪里看出的?
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师:无论在少女时期还是在新婚不久,她都在登船游玩,但是现在怎么不去呢?
幻灯:内容是李清照悲惨的流浪事迹的介绍。
教师范读,配乐,学生思考。
曾经那么幸福有限的女子,如今为何愁肠百结了呢?
学生沉浸在教师的朗读中。教师。
幻灯“试用‘你若问我愁几许,只因——————’”的句式写词人内心的独白。
几分钟后。
生:……只因家国破。
生:只因后生命悲矣。
生:……只因夫亡……。
……。
师:家国之痛,孀居之悲,将词人的愁凝成1重,别说是词人,就是我们也难以承受。
齐读一遍——。
用一段话来印证词人九百年前高贵的灵魂。
屏幕上一段,抒情很浓的文字,教师个人的创作。
再一次朗读全词。全场沉寂。
武陵春教案篇五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放松一下,猜个谜语。请看这副对联:“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猜一人名。“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感受她的芬芳。
作者介绍:
二:初读愁词。
1.教师范读。
2.请大家带着对这首词的初步体会,吟诵这首诗,体会作者情感。
5.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请你再次动情朗读读这首词。
三:品悟愁情。
这几位同学动情的朗读,一下拉近了我们和李清照的距离,仿佛悲伤感怀,愁怨深重的词人就在我们面前。
2.通过现代散文的描述,我们更了解了这首词。如果让你提炼一个关键字,你会提炼哪个字?这个字就是——愁。请细读该词,哪些词句细致传达出旷世才女如泣如诉的愁情。
小结: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直接抒情,细节传愁,比喻摩愁等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心中愁云笼罩,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5.我们仔细品读这首词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我相信你们在朗读上会处理得比刚才更好,请各位同学深深沉浸在一代才女的文字中,用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朗读。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如:~~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
四:闲话愁思。
1.用了比喻手法的名句:
愁是,诗云:
愁是,诗云:
1.我的比喻句:
五:剖析愁怀。
李清照一生写了大量的愁词,留下了很多经典名句。她就如一眼愁泉,愁思愁语愁绪汩汩向外冒。难道她天生就是愁种吗?我这里有李清照早期的诗词三首。
屏显: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一生读。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3.师总结:”
是啊,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多舛的命运,世人的冷眼嘲讽。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着这份旷世的孤独。满腹愁怨。
不由让我们想起江河的诗歌中的: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李清照似的得旷世才女,而更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每个人能远离痛苦哀愁,快乐幸福一生。
推荐篇目:《一剪梅》,《声声慢》........
武陵春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教学新课:
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4)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重点解读:
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三、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武陵春教案篇七
词《武陵春》是选自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当中的第四首。代表了南宋时期的其中流派之一——婉约派。《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水平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思想感情。词人通过描摹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本单元以史传文学为主,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呈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另外,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统一编排。单元中五首词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词的能力,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词中蕴含的情感;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武陵春教案篇八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