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优秀10篇)
读书笔记是对所阅读的书籍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的重要方式。高效的团队合作可以创造出卓越的成果。下面是一些写作总结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篇一
《选择编辑器》这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试用)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新课标实施以来,信息技术的教材也发生的非常大的变化,本册关于word软件的学习教材真正的体现了任务驱动学习法及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因为整册教材由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制作电子杂志”。每一课内容之间环环相扣,逐渐深入。
本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几种文字处理软件的比较,选择出编辑器word软件。并初步掌握在word中输入文字,对文字进行格式的设置和保存文档的基本操作方法,其中穿插学习了word帮助的功能。我认为,本课是完成整册教材的基础部分,这节课虽然只是选择编辑器,但是以后所继续完成的每一项任务,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本节课选好的编辑器word软件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是全册教材的重中之重,为以后完成电子杂志的制作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几种文字处理软件的比较,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要领,初步认识另一种文字处理软件word。
技能目标:1、软件的启动。
2、word文档的保存。
3、word中文字格式的设置。
4、word帮助的应用。
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形成文字格式的美学标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几种文字处理软件的比较,掌握在word软件中设置格式的方法,选择出目前使用到的比较好的编辑器word,学会对文字进行格式的设置。
教学难点:熟练的运用设置格式的方法对文字进行修饰。
四、说学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在记事本中对文本进行简单的编辑。部分学生对word软件已有初步了解。对于本课的学习,还存在着一小部分学生认为word软件曾经接触过,已不再是新鲜内容,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对这部分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分层设计要求。(在练习中体现出来)。
五、说教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课程特征及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类比对照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及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所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我的学生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
以上我所列举的教法和学法,都是根据本课的实际需要简要地进行概括的,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会对以上的教法和学法进行说明。
七、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认为,本课时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让学生在类比对照法的学习下,发现新知识,如:1、学生就会对比出记事本与word软件这两个软件窗口的区别。2、在仔细对照下,又发现了分别录入在两个软件中文字的变化,学生直观鲜明地感觉到word软件里文字的美观,并且还有一些图片把整篇内容修饰的大方得体。word软件中的部分功能带来的强大的震撼力。此时强烈的激起学生“我要学”的欲望。
2、引入课题:大屏幕转播课题名称:选择编辑器(word),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体会word文字处理软件带给我们的喜悦。
(二)探索新知(布置任务,逐个突破重难点)我把这一部分分成五大任务来完成。
任务一:如何启动word?
1、动手尝试,如何启动word。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windows中的软件都具有相同的界面风格和操作方法。
2、学生演示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任选一学生演示给其他学生看)。
3、教师小结:
(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边介绍边演示)点出启动word的基本操作步骤。
这一环节直接从提问入手,激发了学生了解新知识的兴趣,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问题,就会迫不及待探询答案,并求证结果。
任务三、如何设置格式。
1、转播大屏幕,请学生仔细对照分别录入在记事本软件和word文档中的编辑部的名称,问:你发现了什么?觉得有哪些不同之处?说一说。
2、教师小结:什么是格式,格式包括哪些主要的项目。
3、探索新知:导出问题、布置任务。
(1)、首先,请同学们将你所在编辑部的名称录入到word文档中。
(2)、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探索如何设置格式,请同学们尝试性的探索设置格式的方法。要求:尝试过后,每组派一位代表演示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一、二编辑部的同学介绍设置字体、字号的方法,三、四编辑部的同学介绍设置字形、颜色的方法,五、六编辑部介绍设置效果和间距的方法。)(给定8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学习法,使学生懂得“集体的智慧无限大”,明白“团结合作”的道理。同时也理解只有动手操作实践才可以得到答案。
4、穿插提出“word帮助功能”,渗透到练习中。
5、学生做新发现的说明。(此环节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的淋漓尽致)。
6、教师小结演示使用“格式”——“字体”设置格式。
由于学生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设置,总结不同的格式设置方法。比较:哪种方法较方便?(学生既熟练的掌握了一种操作方法,也可以对同一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任务四、布置任务,巩固新知。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以前对文字处理不太感兴趣的同学也融入到热烈的课堂设计氛围中来,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并认识在集体中互相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同时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互助学习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1、布置任务:让学生把教师机中的编辑计划书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并对这份计划书进行格式的设置。并要求设置后推荐出各部认为最好的计划书,上传到老师的机器里,进行评比。(给定时间15分钟))。
2、展示分享(展示的成果为各组推荐出认为较优秀作品)。
3、组组互评、教师点评。
这一小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所取得的成就感,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评比最佳作品的热烈气氛中,课堂总结的深入也水到渠成了。
八、课堂小结:
1、我们今天都学会了什么?
2、整理归纳列出要点。
3、“合作”的重要性。
九、教学反思。
在信息化社会中,教会学生学会知识,不如教会学生会学知识。我觉得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所谓“活”,即知识“活”,教会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灵活的操作。我设计时,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整篇教学设计肯定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信息技术篇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制作“童眼看家乡”为主题的文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在word中插入文件图片2、改变图片的位置和大小。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与媒体]网络教室,畅通的局域网环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插入图片。
建议:如果有个别学生已经掌握插入外部文件图片的方法,则请生上台演示。如果没有学生掌握这一操作,则可以由教师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广播教学方式进行操作讲解。再由学生练习插入外部图片的操作。
2、移动图片位置、改变图片大小、调整图片效果。
师:你对插入的图片满意吗?
生发表意见:“太大/小了!”、“我想调整图片和文字的位置”
由于此部分操作与剪贴画的操作方法一致,因此,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此次探究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巡视、指导。
2、给图片加边框展示一份配有边框的图片的word文档。
3、生观察、比较后发现图片加上了边框。
师提出探究任务:为图片添加边框。
生看书78页第三部分内容,尝试使用图片工具栏中线形按钮为图片添加边框。
三、主题拓展、巩固练习。
提出主题:童眼看家乡。
子题目:家乡的美景、家乡的小吃、家乡的人、50年后的家乡……。
要求:
1、以“童眼看家乡”为主题,选择一个子题目(也可以自定其他题目),制作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
2、所需文字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素材库中文字材料。
3、所需图片既可以从老师提供的素材库中选取,也可以是利用画图工具制作的插图。
4、填写《“童眼看家乡”电子文档制作过程自评表》。
信息技术篇三
张海燕【。
教学。
目标】。
1.熟练地选取不同风格的背景图片;
2.学会根据提示对图片角色和动画角色进行缩放、旋转等调整;
3.理解画面的层次,能由远到近地调用角色,并合理调整角色间远小近大的关系;
4.通过用金山画王“画”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动物,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画面需要,恰当地调整图片角色或动画角色大小、位置等属性。
教学难点:有层次地摆放角色,并合理调整角色间远小近大的关系。
【教学过程】。
】
课前3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孩子们,请齐读课题:第11课龟兔赛跑。一看图片就知道骄傲的兔子比赛时在树下呼呼睡大觉,结果输给了乌龟。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后来呀,兔子回家作了一次深深的自我检讨,然后再次找到了小乌龟,请孩子们欣赏动画:(播放动画片)。
2、回顾打开金山画王的方法:(学生回答)。
(1)双击桌面上“金山画王”的图标。
(2)“开始”菜单选择“所有程序”中的“金山画王2006”,打开“金山画王”。
(3)右击金山画王图标,选择“打开”。
二、新课教学任务一:准备场地请孩子们大声的把步骤读出来,并教师讲解。
1、点击“图库”按钮2、选择“背景”3、选择“漫画风格背景”4、选择背景图片(可用箭头翻下页背景图片)。
孩子们,是不是很简单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任务二:主角登场1、聪明的小乌龟请孩子们为小乌龟的出场铺路吧!请大声朗读!
教师出示步骤:(1)单击“角色”按钮。
(2)。
选择“陆生动物角色”
(3)选择乌龟图片拖到画纸上。
请孩子们按步骤操作把小乌龟请到我们的画面上。
学生自主探索,掌握缩放、平移、确定及撤销工具的应用。
2、兔子请孩子们仿照刚刚的操作步骤,自己操作。
任务三:拉拉队登场强调近大远小,学生操作。
任务四:图片的保存(单击“档案管理”,在弹出的窗口选择“输出档案”,选择保存图片的地址(提醒一般不能保存在c盘),输入文件名,保存)。
三、
训练:
1、大家来闯关2、下面请孩子们开始你们的创作吧!
3、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听呢?(指名说)。
四、课堂小结。
同事推荐的,蛮实用的!
简案模版。
《秋天》简案。
《快乐是什么》简案。
简案岗位职责。
信息技术篇四
领导同事大家好,新年马上要来到,我们先来拜个年,新年好!(说完不后退,齐声说后半句) 今天说段三句半,说得不好多包涵,不管说得好不好,都别跑!
我们几个话挺多,大家不要嫌罗嗦,希望能够捧捧场,鼓掌!
保险公司千万家,又能理财又保家,太保人寿怎么样? 顶呱呱。(说完不后退,齐声说后半句) 爱护员工重福利,以人为本是根基,不裁员来不降薪,了不起!
科学管理求精髓,追求卓越讲第一,坚定目标不放弃,没问题!
保险前辈高手多,值得新人记心得,敬请老师多教导,拜托。
不论业务和后缓,年度考评记心间,各项工作不怠慢,勇夺冠
业务人员技能高,创新意识也不少,团结拼搏又一年,猛收钱!
工会活动特别好,爬山骑游做体操,强身健体展才艺,挺好。
说完同事说领导,领导慰问少不了,大家还有啥需要,红包!(说完不后退,齐声说后半句) 今年工作干得好,咱们千万别骄傲,领导开会搞总结,步步高!
地震已过换新天,日新月异转眼间,今年准备怎么办,细打算
新年要定新目标,任务再翻也不高,只要大家齐努力,一定超。
相处关系很重要,微笑服务效果好,组织文化好不好,好共好。(说完不后退,齐声说后半句) 今晚大家来聚会, 喝酒千杯不怕醉, 管他明年累不累, 喝完就睡! (说完不后退,齐声下一句) 欢欢喜喜大拜年,牛气冲天春满园,精彩节目在后边,我们闪!
信息技术篇五
《小学信息技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课“美丽的海底世界”。
【学生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是四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掌握了powerpoint制作的一些技巧,所以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设计思路】。
动员—明确任务—一起分析具体制作方法,教授新知识—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品—作品展示(互相评点)。
【教学目标】。
1.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超级链接。(新授内容)。
2.实践应用插入图片、背景、设计版式、艺术字、(已有知识),制作声形并茂的美丽的海底世界演示幻灯片(意义构建)。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进行一次对抗赛,行不行?
生:行。
师:比什么呢?比谁知道的海洋动物多和它们发出的声音!谁愿意接受我的挑战?(请两位同学来举例。)。
生:老师的好,因为老师的有音乐、有图片。(可能有的同学会指出比赛不公平,如果他们也有这样的作品来配合,他们就可以超过老师。)。
生:想!
师:好,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制作。
师: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的作品,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选好图片;理解意境;配好画面;选好音乐;分工合作等。
生:好!
师:同学们这部分知识想怎么学呢?是想自己学还是由我来教?
生:自己学。
师:你们想怎么学呢?
生:我们小组研究学习;我们看书来学习;我们使用一些共享资源……。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快地掌握这些知识,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图片素材”栏目,有信心的同学可以下载网上的实例分析来学习,也可以看电子图书来学习。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吧。别忘了老师也是你们的好帮手。开始学习吧。
(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学习。)。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能说说怎么学的吗?
生:我是通过看书学会的;我是看电子图书学会的……。
师:既然你们都学会了,我想检验一下你们是不是真地学会了。出一个小实例考考你们。老师在制作这个作品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几个问题,如:声音不能背景播放;幻灯片不能顺序出现等。谁愿意帮我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印象。)。
(学生解决教师准备的一个个小难题。)。
师:看来同学们是真地学会了。刚才你们说要“分工合作”来制作,现在就分分工吧。
(学生积极讨论如何分工。)。
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监制:;音响:;素材整理:;制作:。
师:你们分工的方法不错,其他组也可以借鉴。同学们制作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呀?
生:没有了,老师,我们想开始制作了。
(学生开始以小组的方式分工合作,老师深入到各小组中协助学习完成作品。)。
师:下面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好吗?哪个小组先来?(一共找四组进行展示。)。
师:哪个小组来评一下这组同学的作品?
生:首先,这组同学的几个难点都解决得比较好,如声音一直播放,其他的对象是自动播放的。音乐配得也很好,体现欣赏海底世界的意境。
(学生述说本课感受。)。
师:大家讲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下课。
信息技术篇六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误区一技术学习是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在这方面有一些反例,如社会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盗窃网上银行、制造病毒、成为黑客攻击网站等,这些现象如果没有引起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对学生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新的计算机犯罪。例如:有的老师在讲穷举法时,提到可用此算法编写破解密码的程序,立刻有学生问能不能编出破解取款机上密码的程序。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
误区二计算机是门独立学科。
由于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及应付会考等原因,部分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意识,这也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大误区。信息技术课应融会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时时考虑到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师的这种意识甚至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最近,我听了几节信息技术评优课,同是讲word中的自选图形,一位老师只是把课本内容讲完了事,另一位老师则是用自选图形绘制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各种图形,如物体受力图形等,显然,后一位老师深刻领会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将这门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这节课不但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也能联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如果计算机老师都能像这位老师这样,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如vb程序课,一位老师只讲了课本上的几个例子,另一位老师则讲了如何用vb编写一个打印数学上的正弦和余弦函数图形。从课堂气氛和课后效果看,后者明显好于前者。
其实,很多老师也知道计算机不过是一种工具,学习它的目的是希望能利用它更好地获取信息,掌握更高效的手段,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各学科知识。
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素养,不断接受新知识,深化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尤为重要。同时,教师应加深对信息技术教育根本目的的认识,信息技术应该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能仅以技能培训为目标。
信息技术篇七
知识目标:知道“写字板”可以进行文字处理,认识“写字板”的基本界面,了解启动和退出方法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写字板”启动和退出的方法,学会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
能力目标:能明确观察比较的对象,灵活选择观察的方法,并及时做出口头的概括。
情感目标:对学习活动表现出稳定的兴趣,有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
:学生掌握启动、退出的几种方法。
:学生独立认识和理解“写字板”的基本界面。
:1课时
1、温故知新,复习windows操作系统中软件的启动、退出方法和窗口结构,为后续的学习作铺垫。并直接引题: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最基本的字处理软件:写字板。使用写字板,我们可以输入、处理中文。
2、让学生在桌面上寻找写字板图标,并思考讨论启动写字板的方法。由于有复习作铺垫,学生能自己归纳出两种方法。方法一是从开始菜单启动。通过“开始——程序——附件——写字板”进入写字板。在这里可向学生提问:还从这里启动过哪些程序?从而使学生明确“开始菜单”是windows中启动程序的主要方法。方法二是通过快捷方式启动。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体会快捷方式的便捷特点。
3、写字板窗口可以通过和文件夹窗口的比较,围绕写字板窗口和文件夹窗口有什么异同展开课堂讨论,来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各部分的作用。教师适时点拨:文件菜单中的命令都与文档的操作有关,如打开、保存、打印、页面设置等。默认时,文件菜单中会列出最近打开的4个文件,可以直接单击文件名打开相应的文件。进入写字板后,不同的机器其默认状态可能不同,可以让学生了解菜单栏中的“查看”菜单可以调用各种工具栏。
lock;在输入的过程中,每输入完一个英文单词后要敲一下空格键。第一句输入完毕后要敲一下回车键。
5、当学生输入文字完成后,可要求其尝试体验退出写字板的方法。由于有前期知识的迁移,学生一定会注意到写字板右上角的关闭按钮。然而在文档未保存的情况下关闭文档,会弹出“是否保存对文档的修改”对话框,教师应讲清“否”“是”“取消”按钮的区别:如果选择“否”按钮,练习的内容不保存并且退出写字板的操作;如果选择“是”按钮,则保存输入的文档后再退出写字板;如果选择“取消”按钮,表示你不想退出写字板,取消了关闭、退出的命令,回到文档中继续工作。
6、利用写字板的文件菜单找到最近保存的文件并输入一段英文,如:
iamastudent.
iwillgotoschoolat7o’clocktomorrowmorning.
退出时,在退出对话框中选择“保存”文件。
信息技术篇八
摘要:当前,我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越来越多,但各个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不尽相同,由此造成对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参差不齐,存在着种种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评价的原则和方向、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内容的确定、评价方式的构建、评价量规的制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研究,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特长的余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潜能被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校本评价 研究报告。
这几年,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考试评价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目前还不是一门主课,也没有具体的考试模式,随便考,给个分就行。而对信息技术考试的评价,也存在着种种问题。许多学校都沿用了传统课程的考查方式,即期末出一份考卷,有填空、选择、问答几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笔答(或在计算机上答题),教师评分。这种考查方式在考查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特别是在创造能力上,是不够客观和全面的。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所以现行的很多考试中又增加了上机操作部分。一些主管考试的人员,将计算机考试向着标准化考试的方向靠近,编制一个大的试题库,每次考试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按要求操作,教师按操作正确与否评分(或者是由计算机自动出题、自动判卷的方式)。这种方式比前一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考试方式仍没有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统一的考题、唯一的标准答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妨碍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特别是中考制度改革后,信息技术从原来的加分项目变为评价学生五方面能力中的一项,这更要求学校要抓紧制定出与之相符的信息技术考核标准。因此,信息技术考试评价制度与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更有效地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笔者试图在信息技术考试评价制度及方法上作些尝试与改革,以推动评价工作向前发展。在对挑选的几所学校进行一年多的试验后,笔者在此方面有了一些心得,特撰文与大家交流经验。
一、评价的原则与方向。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评价制度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全面、科学、发展的原则建立评价方法多样、评价多元的校本评价体系:不但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使其逐步获得独立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生学习创造条件;不但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信息技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评价方向上,一要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教师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时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慎用定量评价,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二要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并组织家长、学校、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并尽快反馈给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三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二、校本评价方案的构建。
(一)评价目标的制定。
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从学生、教师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这三方面出发,通过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目标。
通过新的评价体系,不仅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巩固原有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所提高,使其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完成考试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协作,克服困难,来磨练意志,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周期性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引进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形成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机制。
(二)评价内容的确定。
把评价内容分为认知、操作两方面进行。在认知方面,以填空、选择为主;操作方面,总体上采取任务驱动式,每次评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考核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没有具体题目和统一的答案,学生无论用何种软件,只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并达到了考核的基本要求,即考核合格。完成考核过程中可以看书、看笔记、求助帮助系统,甚至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但必须自己完成,不能由别人代替。
(三)评价方式的构建。
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其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评价和考试也体现了这一理念,将考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信息技术课的过程性评价中,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用于过程性评价的作业、项目或任务应指向具有普遍意义的目标,任务是多层次的,可考察学生综合的信息素养,任务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避免设置脱离学生生活或学习经验的任务情境;任务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不偏难或过于偏向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
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既可 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搜集、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也可在测验、考试时设计特定的典型作品设计任务,评价时不仅评价作品的优劣,而且重视学生作品设计的思路和过程。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则可对学生活动过程、设计过程、思维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考查。我们可围绕以下方面制定评价指标:学生能否结合任务或问题情境的要求确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学生能否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收集计划;学生能否根据问题要求采集和评价信息、管理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清楚地表达观点、思想,呈现问题解决的答案;能否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评价各种可用的信息技术设备、工具和资源的潜在优势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设备、工具和资源解决问题;能否体会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能利用合适的信息技术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合作;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相关能力。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时把握、及时引导。向学生呈现蕴含人文、道德、社会冲突的案例或问题情境,如“信息技术的使用与知识产权”专题,让学生对这些案例或情境进行讨论、分析,或撰写短文,再根据学生表达的观点把握他们的情感、态度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注意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将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指导自己的实践。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最终落实为教师对学生的适时预防、关怀或引导,避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简单量化或脱离实际单纯打分。
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考察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诊断本学期教学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随后的教与学。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具体考试内容选择合适的题型和考试方式,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创造条件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视知识记忆和计算机操作,忽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倾向。纸笔测验的效率较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不适于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的纸笔测验,要控制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型的比例,适度设置和增加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和探究来解决的开放性题目,如问题解决分析、作品设计、短文写作等,以拓展纸笔测验在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等方面的广度。上机测验是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一定要安排上机测验,设计一定比例的联系实际的设计、制作或其他类型的信息处理任务,以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能力。教师和有关机构要针对具体评价目的,灵活选用上机测验的题型和考试方式,不能单纯依赖题型单一、只考察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的机考系统,否则容易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误导。
在总评中,阶段性评价、创新能力测试、期末考核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做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考核成绩时,只要学生觉得考试结果不理想,就可以申请重考,把考试作为查缺补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四)评价量规的制定。
对于信息技术的评定,最关键的还是关于各个等级标准的制定。如果要求太高,学生难以达到,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要求太低,很容易达优,就既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水平的提高。所以在等级标准制定前,要对学生整体水平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确定一个较为科学的方案,制定出来的等级标准能使一部分同学经过努力能达到优,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良,最差的学生通过努力也能达标。
在制定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时,首先是根据评价目的划分出能客观反映有关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维度或重要方面,然后为每个方面制定不同水平的评价等级。必要时,可以为不同的指标制定不同的权重。对于比较重要的评价,在正式评价之前挑选部分学生进行预试或预测验,考察评价指标是否合适,并进行调整和修改。评价量规的指标要全面、精练、可行。可组织学生参与制定量规,或者在评价前向学生说明量规和评价标准,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评价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级。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首先关注的是有没有达到规定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合格还是不合格。为了鼓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上进,不设“不合格”等级。对未合格的学生暂不评定,由任课教师找这位学生谈话,鼓励他下次继续努力,达到合格。
三、研究成效分析。
信息技术校本评价方案的探索进行了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的学生和老师都给予了肯定,这种评价具有很大的优势,效果也是明显的。
(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的教师说“提起考试,学生们都很讨厌”。实行校本评价后,学生从考前一周就开始收集材料,有的同学自己编写文章,绘制图片,有的同学到图书馆查找,从报纸上剪辑,有的同学光资料就准备了两三套,可见兴趣之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特长的余地。
学生把考试内容当成自己的作品,觉得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能把美术课学到的知识用于绘画与美编,语文课学到的知识用于书写文章、组织整理材料,这些都成了学生信息技术考试的素材。
(三)学生的创造潜能被充分地展示出来。
这种评价没有统一命题,只有范围与操作评定标准,由此放开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有些不但完成了考试内容,而且含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思想内涵,画面中有飘扬的五星红旗、宇宙中的地球、雄伟的高山、腾空而起的火箭、可爱的猫咪、觅食的小鸡等。
(四)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这种评价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放弃面面俱到的传统做法,只告诉学生最关键的问题,然后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同学们在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许多是课本中不曾涉及的,要求教师能及时有效地给予指导和解答。这些实际问题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方面的,还包括同学们选题中涉及的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所了解。
1、邓立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之我见·教育研究·.10。
2、游铭均·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浙江教育出版社·.2。
3、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研究与实验·课程·教材·教法·1999.2。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5、任学宾·浅论我国21世纪的中小学信息教育·广西教育学报·.5。
作者:叶静飞。
单位:温岭市教育局教研室。
邮编:317500。
e—mail:。
信息技术篇九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快速输入网址的方法浏览网页、学会设置默认主页、学会使用ie中的收藏夹、学会使用历史记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在ie中如何应用浏览技巧。是本节课重点,这是因为能否遨游信息的海洋与浏览的技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使用浏览技巧的目的和意义。之所以把这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因为浏览技巧灵活多样,在地址栏快速输入网址、设置默认主页、使用收藏夹、使用历史记录这些都是浏览网页的常用技巧,最容易迷惑学生,另外再结合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所以我把这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来实现的,另外我还将会采用情境启发法、分层教学法、赏识教学法、发展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等等。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本节课一共包括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用歌唱的方法复习旧课,用引导的方法提出新课,用任务驱动法探究新知,成果展示,课后延伸。
首先进入我们第一个环节复习旧课。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将会把前一课中大部分学生容易迷惑容易遗忘的知识点,编成歌曲录制下来,放给学生听,并且用大屏幕展示出歌词,让学生一边拍手边跟着唱。这种方法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具体的演示课程请看大屏幕。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是的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电子邮件、信息查询、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网上聊天。
在这样一个非常热烈的环境当中不仅仅复习了旧课,而且烘托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二个环节,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用什么工具登陆网站?打开ie浏览器以后怎么登陆到一个自己要想去的网站呢?(输入网址)如果不输入网址你还能登陆上节课登陆过的网站吗?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启发学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网络的知识,板书课题《遨游信息海洋》。
第三个环节,探究新知,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了四个大的任务,学生可以继续前一节浏览网页,尝试不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的字母也登陆到去过的那个网站。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我将会采用自主探索,出现问题适时指导的方针。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的四个任务分别是快速输入网址、设置默认主页、使用收藏夹、使用历史记录。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我将会适时的为学生展示操作过程。由于这几个任务比较简单,所以,我将会采用学生动手制作在前,出现问题,老师再个别指导的方针。使用收藏夹这一任务,我会提出具体的要求,我会这样来突破,首先鼓励学生按照大屏幕显示的步骤,自己来进行制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当大部分学生出现难题时,我就会给学生演示我事先录制好的制作过程,采用这种方法好处有两个。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能够节约重复操作的时间,为教师节约出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注课堂的效果,这种方法也体现了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具体的演示过程请看大屏幕。任务完成后,我将会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任务,使用历史记录,同样,我会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在前三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这个任务就变得非常简单,我也将会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练,然后找同学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的方法。这样就能够给更多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关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网页设置为主页,在把主页重新设置成5566的网站,我会采用分层教学教学法,让操作准确熟练地同学指导其他的同学,这样就能够使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最后一个小练习输入下面的网址,在其中查找自己喜欢的文章,我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并且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评出优胜组,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接着进入第四个环节,成果展示,我会采用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适时的参与讨论,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要及时的予以鼓励和表扬。
最后一个环节,课后延伸,为了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做到学以致用,我让学生在回去后在家长的陪同指导下搜索自己喜爱的学习网站,把它们添加到自己的收藏夹中。以下是我给学生提供的资料网站。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教学中我在前提测评的基础上,及时演示快速输入网址的方法,使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学浏览课本,提出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在充分引导学生利用"读一读""你知道吗?""试一试""练一练"中的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以问题为引导,抓住课本中重点内容,既培养了学生向课本"请教"的良好自学习惯,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3、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以自学、实践操作为主要手段,并处处提醒学生,"每当有困难时,别忘了左邻右舍",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质疑,灵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信息技术篇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误区一技术学习是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