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1教学论(大全13篇)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应该发扬传统文化。总结的前提是要对自己的所学所得进行充分的回顾和思考。如果你感到写总结困难,可以参考下面这些范文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0281教学论篇一
《看花灯》是一篇描写我国正月十五的传统民俗——看花灯的课文,使学生们从中感受到看花灯的快乐。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花灯多而且漂亮,体会看花灯的快乐。然而由于我班学生大多数没有看过花灯,对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课前,我给学生提供了观赏花灯的地点,鼓励学生前去观看。课上为了能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图片,制作成课件供上课使用,学生们看着花灯,说着自己家乡的趣事,都觉得非常有意思,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朗读课文时更加积极踊跃了。
教学《看花灯》一课时,不仅重视了朗读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教学花灯真漂亮一段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想象,了解了“金鱼”、“蝴蝶”、“玉龙”漂亮的样子后,结合课件图片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学着课文中的句式展开联想说一说。学生们开动脑筋,纷纷发言,有的说:“‘大公鸡’仰着脖子,好像在唱歌。”有的说:“‘天鹅’在水中游来游去,像是在跳舞。”……漂亮的课件图片为学生说话提供了素材,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不仅锻炼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同时也为日后的习作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真是一举数得。
0281教学论篇二
素质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讨论: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
交流。
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开始坚持写日记。
第二课时。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是什么样的学生?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
做书签。
把办公室图书分类整理好。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爱护图书。
使用书签(或丝。
线)。
及时修补。
1走,我们去植树。
0281教学论篇三
这个学期本人就《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上了一节全校的公开课,课后对本次课进行了反思,发现有成功之处,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二、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课件出示)的具体含义,学生通过说与听,调动了多种感官。再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公式,手脑并用,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密切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求出达标率,在理解百分率基础上总结出百分率的计算公式,然后学生列举生活常用的百分率并说出其含义,如“出勤率”“近视率”“优秀率”等等,并当场统计班级的“近视率”等问题,将数学融于解决问题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四、加强了德育教育。
如结合达标率,我拓展今年安徽高考体育合格率不足7%,教育学生从小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由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的作用,教育学生节约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学生计算出“近视率”后,教育学生要保护好视力,科学用眼,常做眼保健操等等。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表扬、激励性的言语不多。
二、整堂课虽然比较流畅,但是学生的练习不够,教学设计中的拓展延伸练习没能完成。
0281教学论篇四
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则是为它而设的,即不但为它营造背景,而且还为突出梅雨潭的绿的令人惊诧提供别致的衬托物。这样,就在教学上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比较的可能。为此,拟以审美比较为教学思路,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为教学方法。通过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并辅之以点拨,让学生在审美比较中,领略自然美、艺术美和语言美。
一课时。
1、1、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2、问:为什么有第一个作用?钥匙。
明确:在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前,写的是揪草攀石的开始追捉,而在这之后,写的则是步步追捉;从整体,而涟漪,而水光,而水色,并进而借助联想和想象,与之款款交谈,拍着她、抚摩她、吻着她,送她一个芳名。
3、问:又为什么有第二个作用?
明确:所谓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搭配上其他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的艺术手法。就本文来说,作者讴歌赞美的绿是梅雨潭,写梅雨瀑是为了用来突出梅雨潭的绿,以更充分地显示绿的令人惊诧。即以美的事物衬托更美的事物。
4、朗读第二段,问: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么引导赏析美地方最美?
明确:美。美在梅雨亭,美在梅雨瀑的水花。
5、问:对于这些美的事物,作者用了哪些美的语言来表现?体会、感受明确:写梅雨亭,用苍鹰这个直接展示景物形态的比喻,作者对美的用踞、展、浮等动词,逼真地刻画了梅雨亭上下悬空表现,学会和亭角翘向空中的动态形象。写水花,不说溅、不说落、不说飘,感受文学作品而说送,说钻,即写出了水花的细、轻、冷、滑的质感,所描绘的美。
又写出了它的活泼可爱,有灵性,突出了作者对祖国山山水水所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6、朗读第三自然段。
7、问:对梅雨潭的绿,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绿。
的哪些特点?
明确:比喻: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她松松引导体会美的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像明油;宛然碧玉。表表现手法。
现了绿的光洁、明净、透明、润泽。
拟人: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写出了绿的迷人可爱。
对比:绿杨太淡了,绿壁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太暗了。写绿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想象和联想:我若能我若能。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有灵性。
8、问:作者笔下的绿和瀑你觉得哪一个更美?为引导讨论,激什么?发审美感受,培。
像蛋清;再从感受的角度,写潭水的洁净像碧玉;然后又多方比美的方法,从而较,广泛联想,经过这样的描摹、渲染,一泓潭水便在作者笔下学会审美。立体化地呈现于人们的眼前。而写梅雨瀑,虽然也十分逼真传神,但都角度较单一,只是从视觉的角度写了亭的姿态,写了瀑布的远景和近景,就是写水花,也仅是写它的色泽、形状和活泼可爱的灵性。所以,在梅雨潭的绿面前,便只能屈居于衬托地位,也就无怪乎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构的精巧:
(1)开头与结尾重章叠唱,强化了感情的力量;
(2)第二段为第三段铺垫和蓄势,强有力地衬托出绿的令人惊诧的美。
明确:绿色是一种象征生命的颜色。本文作于北伐战争的酝酿时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学生再读课文。
1、画出课文所有的比喻句并标上序号,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在充分感受美。
2、仿照第三段的写法,运用比喻、比较、拟人等手法描写你熟的基础上,激悉的一种景色。发创造美。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也有赖于健康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形成,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获取和增强语感的过程。《绿》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美文,从的语言到所描写的景物都具有强烈的审美因素,为此,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具体感受文章精美的语言,进而领略文章的美,引领学生走进审美之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感情,学会感受美,激发创造美的欲望。
在教学思路上,就把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比较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对梅雨瀑和梅雨潭的比较中,充分感受梅雨潭美之所在。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梅雨瀑和梅雨潭之间的过渡句为切入点,有此带入对两者的比较,使教学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一种审美境界,为学生的阅读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依据感觉、感知和感悟逐层递进的过程为教学的程序。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品读,让学生在全文的阅读中获得美的感觉,从对第三段的精读中获得美的感知,通过教师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中,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进而获得美的感悟。
但是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显得过多,而学生的主体活动不足,学生的主动探求研究学习的时空不够。
0281教学论篇五
接力跑是径赛中的一个大项,如果训练好,配合得好,一定能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在这里我对下压接棒在小学训练,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学生在边学边练中不断纠正,取得较好效果。
第一步开场激趣。
组织全班学生分组,速度水平整体上调配尽量相当,在下图场地内进行同向接力比赛,首先使学生明确一下规则与要求:
1、在预跑接棒区内完成接棒;
2、本组深长须轮流持棒跑一圈,比哪一组最快跑完……而对于接棒方法暂不做任何提示,目的是使深长对活动产生兴趣,并且引导深长发现这种接力跑的教学关键及迎面接力的区别。
第二步整体演示留印象。
教师和小助手示范交接棒,比较以下几种情况,思考选择:怎样交接棒才是最合理的?
1、接棒者“等棒”与预跑接棒比较演示;。
2、用同侧手交接棒与异侧手交接棒比较演示。
第三步原地交接棒练习。
各组排成圆,按逆时针方向转向同一方向,前后站立。要求:前开弓步,前后相距两臂距离。
练习接棒手型、手臂内旋,向后反臂伸手抬平掌心向上与地面平行虎口张开向后,成“半包爪”状。
练习交接棒:握棒后端,按本人左(右)手交他人右(左)手的顺序,将棒前端伸压给前成学生。前慢后循环练习,体会保持手型及接棒交棒的体觉。
边练边相互指正。
第四步原地摆臂交接棒练习。
原地弓步站,前后摆臂模拟跑动中交接棒。提示:传棒学生根据自己持棒手,向前面学生发接棒信号,如“左”表示让前面学生出左手预备接棒。要求:
1、接棒学生根据信号,反应快,伸臂手型稳定,另一臂仍须摆动,传棒者须在接棒学生伸手时,看准位置将棒伸出。
2、在练习中发现问题互相交流,指正。
每组之间可进行传棒一周的比赛。
第五步跑动中交接棒。
1、若有足够的器木才(接力棒)可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自由练习慢跑中的交接棒,允许学生接棒时目视后方,此时重点解决预跑中交接棒手型的稳定,出手的时机。
2、逐渐加快速度,在快速跑动中交接棒,注意交接棒时发信号。重点是判断较合理的预跑时刻,同时进一步让学生领会用异侧手接棒的道理。
可让原分组学生回原比赛场地快速跑交接棒试一轮,再找不足。
第六步进行比赛,检验效果。
在原比赛场地上再进行一轮比赛,每组评出最佳交接棒,总结出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一个人的失误可能会影响整体的成败。
0281教学论篇六
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美国挑战者的视频画面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孩子们兴趣不大。集体备课时大家建议这一环节,还是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更加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3瓶钙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却让孩子们先从2个玻璃球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孩子很容易的从2个、3个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4个、8个、9个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
本课我让孩子们从2个、3个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4个、8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在8个、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运用规律探究更大的数,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知识不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学生自身积极地、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发现者、研究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0281教学论篇七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
长江的基本概况。
三、教学难点:
长江的各河段特征。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启发式教学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歌词出自哪首歌吗?“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
——《长江之歌》那它又为什么要赞美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
[板书]长江。
一、长江的基本概况。
[讲解]根据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我们可以知道长江是一条外流河,请同学们看到书上95页的两副彩图和96页的长江流域图,找出长江的源头与注入海洋。
[板书]1、源头,流向,注入海洋。
[板图]长江流域图(下面边讲解边版图)。
[讲解]长江发源于我国最大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随着我国西高东。
低的地势自西向东流,注入我国的东海。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位居世界第三!那么,请同学们看着96页的长江的流域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
[板书]2、流经地(行政区、地形区)。
[讲解]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中国地形图可以知道:长江还流经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的总面积高达18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河流。
[板书]3、主要的支流、湖泊。
[讲解]从96页的长江流域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有众多的支流,我们主要讨论几条较重。
要的支流。主要的支流有:在攀枝花处与长江交汇的雅砻江、流经了天府之国的岷江,在宜宾处与长江交汇、重庆市流入长江的嘉陵江、长的支流汉江在湖北武汉处汇入长江;长江干流南面的支流有:在重庆市涪凌地区汇入长江的乌江、沅江和湘江在先汇入洞庭湖后再汇入长江、赣江则是先流入鄱阳湖后再汇入长江。以,长江干流串联的两大淡水湖泊为:洞庭湖和鄱阳湖。
[承转]这些就是长江的基本概况,那长江的上中下游在哪儿呢?
[板书]二、长江的上中下游。
[板书]1、分界点宜昌湖口。
[板书]2、各河段特征。
[讲解]首先,我们看上游:长江从海拔六千多米的高度流入我国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宜昌,
我们知道第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所以长江上游的第一个特征是落差大;在长江的上游有一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三江并流,这一段主要穿过了沟壑、峡谷众多的横断山区,所以长江上游的第二个特征是峡谷多;在雨季来临时,长江有来自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补给、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降水,而上游本身拥有落差大,峡谷多的优势,所以长江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由于地处我国西南,交通不便,因此还没有大量开发利用出来。但是,随着人们对经济欲望的不断追求,人们在长江的上游进行大量的滥砍滥伐,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得泥土在雨季时随着河水进入长江,使长江的含沙量在逐年递增。
[板书]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能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
[讲解]中游是湖北的宜昌到江西的湖口,我们从长江流域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有四条大型的支流,两个较大的湖泊,实际上长江的支流和其他较小的湖泊主要集中在长江的中游,因长江中游的湖泊支流较多,我们在介绍长江按名称划分长江时讲到荆江,荆江就是位于长江的中游,荆江河段全长287千米,但是荆江河段的起始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是80千米左右,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荆江河段的弯曲程度的吧!在雨季来临时,上游大量河水的涌入,中游的流速由于落差小而缓慢,加上中游支流带来大量的河水,导致长江中游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长江中游的特征是河曲多,支流多,湖泊多,还有水患灾害多。
[板书]中游河曲多,支流多,湖泊多,水患灾害多。
[讲解]下游是江西湖口到入海口,在长江中下游的近海区,海拔在50米以下,河水流。
速缓慢,而中上游带来大量的河水使下游的河道不断变宽,致使下游出现江阔水深的景观,但是中上游带来的泥沙随着流速的减缓逐渐在这里沉积下来造成泥沙淤积,最显著的代表就是上海的崇明岛!所以,下游的特征是江阔水深,泥沙淤积严重。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源头,流向、注入海洋,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主要的支流、湖泊,还学习了长江的上中下游,包括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各河段特征。
[布置作业]针对长江各河段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发利用长江呢?请同学们下来预习,并绘制一幅长江流域图,并结合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
一、长江的基本概况。
1、源头、流向、注入海洋。
2、流经地(行政区、地形区)。
3、主要的支流、湖泊。
二、长江的上中下游。
1、分界点宜昌湖口。
2、各河段特征。
上:落差大,峡谷多,水能丰富。
中:河曲多,湖泊多,支流多。
下:流速缓慢,江阔水深。
第二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体现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优点:
1。用歌曲《长江之歌》引入课题,营造了欢快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开剖面图等到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能够联系已掌握的一形知识,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3。在学习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时,引导学生能够结合中国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人地矛盾,分析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的措施。使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
4。通过对长江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们创造性地劳动成果的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不足:
由于本节课所学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显得急促,如流经地形区和长江的支流名称及位置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巩固,在讨论荆江河段的治理时学生自主时间较短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更好地处理好教学内容多与时间少之间的矛盾,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学,能学会的不讲,提高课堂效率。
0281教学论篇八
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是在20xx年7月,由德国联邦职教院将其引入职业教育当中,并制定了现在在职业教育界备受推崇的“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围绕着各个设计出来的项目组织并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任务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法。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中,学习过程是一个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项目完成的最终结果,而是项目完成的实践过程。高职高专所强调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能为将来服务的职业能力,其中包含接纳新知识的学习、如何自主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进行项目动作的等方面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注重让学生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对项目的参与及完成是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心环节,它并不只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之前或之后所采取的一种辅助或者补充。项目教学法着重“活动与心理发展统一”、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的观点。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高职英语基础模块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必修的基础内容;而职业模块是为适应各专业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需要而要求的限定选修内容,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安排教学。针对此现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优化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果。
3.1教师设定项目任务。
设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高职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当前学期的教学计划及教学任务、实践项目的内容、条件等实际情况,以及该专业学生以后可能从事的岗位群等具体情况设计出合理的项目。因此,教师确保设计出与职业相关的,需要运用理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任务,并定义学习结果。同时,设计的任务应与实践相关;三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并保证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场地、技术、时间、分组等情况。
3.2学生制定项目计划。
向学生交代清楚项目任务,如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制作名片、海报、招聘广告、邀请函、求职信、电子信函和说明书等等。学生获取信息后再经由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并最终确定。项目任务明确以后,由学生分组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各组学生自行建立项目工作小组,明确小组内各成员的职责,合理安排完成项目任务的时间,初步确定各个工作步骤的总览等。
3.3学生进行项目实施。
学生开始以大组或者小组的形式着手工作,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本着对该小组负责的原则独自解决问题。此阶段应以之前所制定的任务计划为核心,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调查、实验和研究,对项目任务的执行做出实施决策。在做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同步对实施目标与即时所得结果持续的进行比对、探讨并做出相应的调整,经过讨论得出最后的实施方案并最终实施。由于高职学生基础不同,所收集材料内容不同,学生们在这一环节中互相帮忙互相学习,动手的同时也充分开动脑筋,不但学到了教学计划安排中知识内容,而且本身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4项目评估。
(1)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是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各项目小组的成果由小组的一个或多个代表进行英文演讲展示,演讲展示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辅以表演,角色扮演或成果展示等共同完成。展示的场合也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可以在本班级成员中展示,在某次庆祝活动上展示,也可以是在父母到场时做汇报展示或者在企业代表面前展现。
(2)检查、评价与讨论。在项目教学法中我们不仅可以检验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还可以检测他们的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决策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等。评价可以有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评价应按照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项目任务的过程、经历、结果和经验进行讨论评估。讨论其他可能采取的行动、出现的错误和成果等,培养学生对工作方式、结果和经验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3.5迁移。
迁移是指将项目结果运用到新的或类似的项目任务中,是项目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可以作为一个额外的阶段或紧接项目评估阶段后的一个阶段来实施。学生的迁移能力的成果通常不直接评定,而是到执行新任务时才予以测定。
4.1对学生来说。
在项目教学中,项目任务实践的过程是每一个学生自主参与与自我学习创造的实践过程,高职学生在项目任务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更充分地理解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把握课程要求掌握的技能,体验自主学习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和锻炼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当本团队所创造出来的作品被展示或表演后,高职学生的表现潜能和表现欲望就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
通过项目任务实践过程的实际操作,不但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同学间的沟通协调能力,还可以充分激活高职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和表演欲望,并促使学生在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表达自己等方面而继续努力。
4.2对教师来说。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施项目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的备课工作:了解所教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了解企业条件、选定任务、先行实验等,而这些是以前仅凭一本教材和几本教学参考书就能完成备课任务的前期准备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为此,教师得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分析与本次项目教学任务相关的各项条件与问题。
简言之,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创新,调整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当前高职高专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提高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能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人才。
0281教学论篇九
辛勤的耕耘总能得到收获。一个星期的设计、修改以及经历磨课的“痛苦”,今天在课堂上精彩的呈现让我收获自信,收获欣喜,也品尝到“语文”的原汁原味。
听课领导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心设计,并且做到一环扣一环。对于和田维吾尔人的几个特点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环境和独特的言语形式中领略这个民族的魅力。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让学生在最自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个性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尽情的张扬。
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这是一节非常有“语文味”却又不乏精彩的语文课,朴实、自然。学生很开心,有所学,也有悟。
我要感谢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并以此激励自己,坚持语文的本质,坚持自己的风格,真正把课堂还给“语文”。我更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让我能在课堂中和他们一起享受“语文”的快乐!
我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我不会满足。我也会继续努力,继续我对“语文”的思考。
有句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而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精炼,但不够精彩。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
十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爱上语文教学。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要和我的学生一起和语文“回家”。
0281教学论篇十
这是一节突如其来的课,但也是一节带给我突如其来惊喜的课。好长时间,当我沉静于对这一节课的课堂情境一点一滴的回味之中时,也同时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造就这一节在我眼中如美丽桃园般的课堂?我当然归究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条件上,这就是“商量”。于是我又进一步想:为什么因为课堂上大面积使用了“商量”这一催化因素,课堂就会呈现出如此生机盎然的景象呢?我最终为自己找出了一个受益无穷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两个字:自主。
:那天是星期三,我一整天只有上午最后一节语文课,这节课打算让孩子们写写生字,我照例拿着作业本往教室走去,刚进门,孩子们告诉我,咱们班里来了一位阿姨,我一看原来是刚分配来的小廖老师,她是来听课的,怎么办呢?让小廖老师再走,那多不好啊!怎么办?情急之中,我便又用起了老办法。我同这群六七岁的娃娃们商量说:“这节课我打算给你们写字的,可廖老师是来听课的,怎么办呢?”“那就学课吧。”虽然我一点也没准备,也只好如此了。“那么学第几课呢?”学生看目录,已经上到了15课,后面一课是孩子们喜欢的课文《风娃娃》,孩子们说:“老师,我们喜欢《风娃娃》这课,咱们上这一课吧。”于是我们便选定了16课《风娃娃》。
我觉得学生提的这些任务,体现了本文的学习目标,开始进行第一项任务:本课共11个字,大家认为必须掌握的有几个呢?同学们找出了“表示、号子、吸气、伤心”这四个词,我又补充了一个“高兴极了”,共5个,其他的只要会认就可以了。“那么,这五个词,我们几分钟能准确地读和写呢?”同学们有的认为十分钟,有的说十五分钟,有的说二十分钟,紧接着,我说:“开始比赛,看看谁掌握五个词用的时间短。”孩子们分头行动了,有借助拼音去认读的,有向同学请教的,有用熟字加偏旁来认的,有用减一减的办法来学习的,结果不到二十分钟全班同学都会了,其余的任务我们也这样边商量边学习,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任务完成得很顺利。
临下课,我又加了一项任务:“风妈妈会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呢?发挥自己的想象,下节课再说一说。”孩子们一个劲地抢着要回答,尽管第四节课已经下了,孩子们肚子已经饿了,可他们还是抢着告诉我,生怕自己说不上。班上的金点子大王邹杭成说:“孩子,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咱们这个家族里的人可不能随便帮忙啊,要不然可就帮倒忙了。”爱发言的苏立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了:“小宝贝,别伤心了,你也帮助人们做了许多好事,他们知道你不懂事,不会怪你的。”小调皮陈正宇说:“你以后帮助人们做事,还要看看对别人有没有用,要多动动脑子啊!”
下午放学,我让孩子们通过上网、查资料,把风对人类的好处、坏处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风的相关知识,孩子们一听,欢呼学生雀跃。
课后,小廖老师问我:“这节课,学生也没准备,学生的兴趣为什么这么高?”我说:“主要原因在于’商量’,教学中经常和学生商量,学生才会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才会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学习兴趣就象火一样燃烧起来了,’商量’能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
“清晨一失后难摹”。为了珍惜这一节“清景”,冷静之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收获还作了几点深思。
“清景”之一,因为有了“商量”,这节课极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热情。
“兴趣是最好地老师”,有兴趣,学生才愿意学,才乐意学。这种兴趣从哪里来?我想就是“商量”,是商量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之火。这节课,是以商量贯穿了始终,从开始和学生商量上什么课,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和课后的拓展,都是在一种民主的商量氛围中进行的,作为教师,只有拎着课堂教学的线索,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学生都是怀着巨大的热情去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再现了师生互动的喜人局面。
“清景”之二,因为有了“商量”,这节课极好地铺就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温床。
这节课,我认为,成功的另一个前提,就是合作氛围成功的营造了,靠的是什么?是“商量”。可以说,“商量”让这节课出现了极为融洽的师生“双边”合作,更出现了极为合理的生生“多边”合作的局面。
“清景”之三,因为有了“商量”,这节课极好地启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火车。
课堂要热闹,课堂要艺术,但是课堂毕竟不是演戏,真正的课堂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培养能力的场合。这节课,我认为也达到目的,这几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操作都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而展开教学活动的,而且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几个环节的探究情况都比较到位,而为什么会如此到位?究其原因,还是“商量”二字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0281教学论篇十一
:看看我们的社区(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居住的社区)。
1、介绍自己的居住地,了解什么是社区。
2、通过调查交流活动,使学生知道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设施、机构、标志。
3、通过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感受社区里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机构给居民带来方便、美好的生活。
4、通过制定“我是社区小主人”倡议书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社区、保护社区环境、爱护社区设施的情感。
:使学生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有哪些设施机构,给居民带来什么方便。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社区的设施机构给居民生活带来的方便。
一、介绍自己居住地,理解什么是社区(6分钟)。
1、介绍自己居住地。
师: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住在一定的地区内,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住处结成小组,现在请组长介绍自己的组是哪个社区的。
(生:组长介绍,组员起立。)。
2、感受生活在同一社区内的人们之间的联系,了解什么是社区。
师:(请一个组起立,做采访)看到有这么多同学和你居住在同一小区,高兴吗?平时你们有什么联系?现在互相打个招呼、握握手吧。
师小结:不论你居住在城市的小区、街道,还是农村的村子中,大家共同生活、彼此联系,这就形成了“社区”(板书:社区)。
一起读读社区的定义。(投影出示社区概念)问:你是哪个社区的?
3、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师生共同汇报调查结果,了解社区环境、设施、机构、标志(14分钟)。
1、师介绍自己社区情况:
师:同学们都介绍自己住在哪里,你们知道老师住在哪个社区吗?
师:我居住在新兴社区,想看看曹老师居住的社区什么样子吗?我特地在星。
播放课件(允许学生边看边轻轻读出来)。
提问:觉得曹老师居住的社区怎么样?
2、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1)师:前几天曹老师也给同学们发了调查表,布置同学观察自己居。
住社区的情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你的调查结果,然后。
组长组织大家填写汇报单。
(2)(投影出示汇报单)要求:自己社区有什么,打勾,表上没有的,
自己补充。常见的标志,能画的要画出来。
(3)生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师鼓励,发“社区小主人”奖。
(5)小结:听了同学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大多数社区里环境优美,有。
许多的设施、机构、标志。(板书)这些设施机构有什么作用呢?
三、感受社区环境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13分钟)。
1、(投影出示故事)让生自由读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3、小组里说一说。
4、集体交流。
5、师:我们每个社区几乎都有超市,说说你或你的家人在那里买过什么?平均一周去几次?一周去几次“人民商场”?为什么经常去社区超市,不常去大商场?(方便)。
6、考一考:(投影出示考题)让生先自由读读填填,再选一人订正。
四、共同承诺,激发学生热爱保护社区的情感(7分钟)。
爱护环境、保护设施呢?(追问:你见到过不爱护环境、破坏设施的现象吗?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方便?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小结:你们说的太好了,老师觉得你们真是讲道德、有责任心的社区小主人。如果社区居民都能像我们这样想、这样做,我觉得我们的社区家园一定会美丽、舒适。
3、我们这些社区小主人都做了承诺,要爱护我们的社区家园。现在我们一起来制定倡议书,让全社区的人都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吧。
4、(出示投影)能做到的、愿意做的请站起来,大声向别人倡议吧。
0281教学论篇十二
小学体育投掷类项目教学改革,意义在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学生技术动作的规范性,避免学生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以及学生运动创伤情况的出现。通过合作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变教师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满足小学生在投掷类项目教学中的心理需求,带动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传统学投掷类项目教学的主要特点。
1.“灌输式”、硬性强化教学形式明显。小学体育投掷类项目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老套”,难以适应学生心理所需的现状,过分要求学生成绩而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出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以"灌输式”教学为模式,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和需要掌握的动作要领,并且通过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达到学生提高成绩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下,导致学生过于注重投掷的距离,而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学生上肢力量较强但髋关节和下肢力量存在明显的不足,会造成学生运动伤病的现象。
2.教学示范与训练指导机械化特征突出。体育教师在投掷类项目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动作示范"草草了事”,动作缺乏标准性,过于注重学生课上练习和机械化的动作指导,目的是为了尽快让学生形成动作定型。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了解标准的技术动作不够直观,蹬地、转体、挺髋等动作要领的不能直观看到,在练习过程中难免会忽略这些技术动作,在练习过程中片面追求上肢力量的发展。教师在动作指导方面还存在机械化的特征,以强制性的手段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而不是引导在学生体会技术动作基础上开展技术动作的练习过程。这样导致学生髋关节扭伤、上肢拉伤的现象时常出现,学生参与投掷类项目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三、当代、学体育投掷类项目教学革新的路径。
1.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式”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投掷类项目教学消除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特征,核心在于将教学方法加以改变,从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的角度入手,构建学生与教师相互合作的教学氛围。其中"合作式"教学方法的较为理想,合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之间,而是要延展到学生与教师之间,打造学生与教师课堂教学双边互动环节。教师在基本的技术动作讲解中,通过以完整的技术动作示范为“开场白”,并将每一个技术动作进行分解,例如垒球掷球动作中,教师将引球、蹬地、脚步移动、转髋、挺胸、改变重心、鞭打、出球等一系列技术环节进行分解示范。让学生思考这些技术动作都是什么,教师以"再学习”的心态与学生之间保持相互交流,实现以技术动作示范过程引导学生技术分析、技术理解。教师则是以参与到学生学习之中的心态与学生开展交流,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完善技术动作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投掷类项目教学教师与学生保持双边合作,营造"教"与"学”的理想环境。
2.尝试研制投掷类项目辅助型教学器具及应用。辅助型教学器具的研制和应用,有利于教师技术动作分解示范和指导学生各个技术动作的定性。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减少不必要的运动伤病的出现。笔者在开展小学实心球教学活动中,开发并应用了相应的辅助型教学器具。将空心球固定于滑行索道上,用力度适中的弹簧作为牵引,索道两端设有可升降标杆。在学生技术动作练习中,通过弹簧的牵引让学生感受到“引弓”和“满弓”的幅度究竟应该怎样,在持球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两拇指是否成"一字”相对,是否是指根部触球,在掷球的一瞬间是手指手腕发力能否让球体发上旋转等等。在这样的辅助教学器具的应用中,学生能够正确领会技术动作,同时有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定性,避免教学事故和学生运动损伤状况的出现,还能起到带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作用。
四、结论。
投掷类项目是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主要运动项目,教学活动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为此应把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前提条件。在教学革新路径的探索中,强调教师融入到学生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动作示范和技术引导,将辅助教学器具进行研制和应用,避免课堂教学事故以及学生运动伤病的产生,满足小学体育《新课标》所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其兵.小学快乐体育教学初探[j].教育前沿.2010(06).。
[2]秦兴海.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j.体育博览.2011(10).。
0281教学论篇十三
1.学会9个生字,掌握“早上、叫声、扒开、路边、迟到、身上、教室”等词语。认识“道、丛、钻、追”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一定要遵守纪律。
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讲了小学生生活中的一件事:明明在上学路上捉蛐蛐,在小文的提醒下,明明很快放弃了捉蛐蛐,及时赶到学校上课,没有迟到。明明从心里感谢小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几个重点句(详见词句教学)的理解,明白要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忽然: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草丛:聚生在一起的很多草。
扒开:用手或工具分开。
捂:盖住。
仔细:细心,不马虎。
一同:一块儿,一起。
迟到:到得比规定的时间晚。
近义词:忽然——突然仔细——过细一同——一起。
反义词:早上——晚上仔细——马虎好——坏快——慢。
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明明捉蛐蛐的时候,是小文及时提醒了明明,他才没有因为捉蛐蛐而迟到了。“笑了”含蓄地写出了明明此时的心态:庆幸自己没有迟到,同时又感谢小文刚才的提醒,心里十分高兴。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明明在上学的路上听见蛐蛐的叫声。
第二段:讲明明扒开草丛找蛐蛐。
第三段:讲小文喊明明赶快去上学。
第四段:讲明明和小文一同向学校跑去。
第五段:讲明明和小文按时赶到学校,没有迟到。
本文通过写明明在上学的路上发现一只小蛐蛐,但他最终放弃捉蛐蛐,按时到校上课的事,说明明明没有因为贪玩而影响学习,是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录有蟋蟀叫声、生活习性的录像带或课件,生字词卡片。
1.识字教学。
让学生在第一遍朗读课文后把生字在文中标出来,并反复读准字音。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大面积指名学生读生字(词)或相应的课文,对读得不正确的音进行纠正。
“迟、室、追”三个字都是翘舌音,“丛、钻”两个字都是平舌音。“刚”字是后鼻音。要提醒学生读准确。
“扒、拍、课”可启发学生与学过的熟字进行比较识记。
在理解课文内容中了解字的意思。还可以采取扩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教学。
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进行书写指导。可由易到难,分别处理。
(1)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找出左右结构的字中,“扒、拍、课”是左窄右宽,“刚”是左宽右窄,“教”是左右相当。
(2)重点指导几个不易写好的字。
“室”:上半部的“宀”,要盖住下面的“至”,上下要紧凑,不要写得太长。
“教”:左边部分笔画要紧凑,不要太散。
“迟”:提醒学生笔顺规则是先内后外。“辶”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长一点,能托起里面的“”。
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
1.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这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喜欢蛐蛐,对玩蛐蛐很有经验。怎样才能让学生领会到呢?可以用“关键字切入理解的方法”,即先由教师读这句话,故意漏掉“好”字,然后让学生讨论:有“好”与没有“好”字的句意相同不相同?为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如果学生说出“这句话写明明太了解蛐蛐了”、“明明十分熟悉蛐蛐,他们是朋友”、“明明对蛐蛐很有研究”等都应肯定和鼓励。
2.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明再晚一步就迟到了,好险啊!理解这句话,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假设:如果小文不叫明明,或者小文叫了明明,明明还坚持要捉一会儿蛐蛐,不及时赶往学校,那结果会怎样呢?肯定迟到。
3.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明很感激小文的提醒。有前一句话的基础,理解这句话不困难。而这句话要联系全文落脚到其含义上:读到这里我们懂得了什么?或者说明明有什么收获?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去悟去想,可以用“假如我是明明,我会对小文说些什么?我懂得了什么?”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课内容生动具体,语言浅显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教学中可以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段,第二、三两句,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语气,表达出明明喜爱蛐蛐的心情。
第二段中描写明明动作的词语要读重音,“怎么也找不着”要读出着急惋惜的语气。
第三段要指导学生读出喊的语调,表达出小文急切的心情。
第四段要读得稍快,表达出明明毫不犹豫的态度。
第五段,最后一句要读出轻松、愉快的语气,表达明明对小文感激的心情和庆幸两人都没迟到的心情。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早上、叫声、扒开、路边、迟到、身上、教室”等词语。认识“道、丛、钻、追”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懂图意,激发学生想像力。运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一定要遵守纪律。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本课教学可先从课题质疑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认识生字,读准生字字音。再围绕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可以用“关键字切入理解的方法”,即先由教师读这句话,故意漏掉“好”字,然后让学生讨论:有“好”与没有“好”字的句意相同不相同?为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使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明明不同时候的不同心情。最后运用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几个重点句“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的理解,明白要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课时。
1、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投影片两幅。
2、写有本课生字新词的幻灯片。
3、录有蟋蟀叫声、生活习性的录像带或课件。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故事,题目是《明明上学》。板书课题:明明上学。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看出明明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课文讲的是明明听从同学们的提醒,放弃了捉自己喜爱的蛐蛐,按时到校上课的事。看出明明是个遵守纪律的学生。)。
2、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讲哪幅图的?
1、认读生字新词。(打出幻灯片)。
2、指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自己学文。提示:
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喜欢蛐蛐?第三句:明明知道这是一只好蛐蛐。从“—……就……”可以看出,明明喜欢蛐蛐,玩蛐蛐也很有经验。他从蛐蛐的叫声就能分辨出是不是好蛐蛐。这是他停下来捉蛐蛐的原因。
2、指导朗读。
早上,明明去上学。他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蛐蛐的叫声。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忽然”要读出迅速而出乎意料的语气,后半句要读出肯定而喜悦的语气。“一听,就知道”要读得稍快稍重,用肯定语气。两个“一”是读四声“”,“走着走着”“着”读轻音。
第二自然段。
1、看图。提示:
从图上看出明明在干什么?明明的动作神态怎样?(明明在捉蛐蛐,他很紧张很仔细。)。
2、学文。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作者用哪些词语来讲明明捉蛐蛐的动作?(板书:扒、捂、追、找)。
(2)这些词语说明明明对这支蛐蛐是什么态度?(非常喜欢。)。
(3)理解“仔细”的含义。课文里哪些词语是讲明明仔细找蛐蛐的?(细心、扒来扒去。)。
3、看图。按板书词语复述这一自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