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模板10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沉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和挑战。在写心得体会时,应注重思考问题的深层次和本质,不局限于表面现象,挖掘出其中的价值和启示。小编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相信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篇一
我认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
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篇二
一个崭新的.21世纪时代来临,人类的文明也开始向一个新的里程迈进。新世纪社会将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资讯社会,这个资讯社会也必将会广泛地影响和支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教育层面上来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也必将会改变我们今后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课程发展、教育效能等各个领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由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练习,而尝试教学法改变为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讲授。这样一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对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简述如下:
第一,尝试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尝试练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便具有基本训练题、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进行。“温故知新”便是尝试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之一。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活动中,使其认知结构再度获得同化或顺应,也增强儿童的信心。进而利用既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题。基本训练题与准备题的呈现方式,视教材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常用的方法有快问快答法、分组游戏竞赛及小组搜集资料报告等,这些都是学生较乐意进行的活动。
第二,尝试题的设计,决定了整个尝试活动的流畅性,多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且与课本的例题相似,让学生藉以自学课本,操作学具及共同讨论,来尝试解决问题。尝试题的呈现方式可采用多元化,例如角色扮演、模拟问题情境、自由联想、属性列举、分合法、再定义等。选用多样化设计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以准科学家研究过程与原则来进行学习。经由各自独立研究思考之后,再由各组讨论,共同努力从困惑中运用能力所及的科学方法,或从自学课本中得到的信息,来探索问题的解法,并为小组争取荣誉。
第三,使用尝试教学法,会使概念很清晰地深植于学生心中,但“精熟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时,往往可配合课本与习作的题目来进行,或口头问答,或形成性评量等等。应用尝试教学法后,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常能举一反三,不需要教师题题讲解,可节省时间。应多让学生共同订正,因为通过合作学习,大家都能互相帮助,使程度不一的学生能渐趋靠近,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成效。
这就是我对尝试教学法的一些心得体会,盼望诸位朋友不啬指正。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篇三
这学期,我在的教学中运用了尝试教学法,这种方法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收效不错,下面是我的三点心得:
传统的教学学生有预习习惯的很少,都是教师精心设计,学生被动应付。这是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解题方法。当学生有所感悟、跃跃欲试时,再让他们完成模仿题,并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探讨。验证自己的解题方法、学习其他同学的多种方法,既可培养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又可开发他们的思路,加深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最后是师生交流,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抓住学生思路不清晰或问题的关键处进行询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最后是师生小结。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我的信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通过一学期尝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并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但是教无定法,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篇四
尝试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
尝试教学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尝试教学法在结构上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学生自学课本,讨论课本为主。尝试教学法一般结构是: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练习、巩固练习、课堂总结。
教学的五个步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为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程序。在第三步骤的新课教学过程中,更能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教学过程又分为五个环节:在准备题引入的基础上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我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含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学中应用了尝试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准备题的引导作用--准备题与尝试题密切联系。
教学时准备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数学教材是系统的,知识是循序渐进的,每一节新课,每一道例题都是前段知识的发展和延伸,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由于新旧知识的这种联系,教学中的准备题就起到了桥梁了作用,准备题应与尝试题紧密相连。
出示准备题:小明家养鸡27只,养鸭19只,小明家养的鸡和鸭的总数是多少只?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讲解:要求鸡和鸭的总数就要知道鸡和鸭分别是多少只,这两个数量在题里都已经告诉了,那么把鸡和鸭的只数合起来就是所求问题鸡和鸭的总数。算式是:27+19=46(只)。答;(略)。在此基础上出示尝试题;小明家养鸡17只,养鸭19只,养的鹅比鸡和鸭的总数少3只,小明家养鹅多少只?为准确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准备题与尝试题合为一体,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二、课本示范作用--自学课本。
尝试题的出现,立即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起到思维定向作用。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自学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经过准备题的"铺路"能够解答出尝试题。而多数同学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尚需辅助指导,这时教师出示自学内容同时给予点拨。出示自学提纲,附自学例题: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自学提纲为:首先找出题里的已知条件及问题;其次观察线段图思考:做红花的朵数与哪个数量有关系?在尝试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尝试的条件,给学生提出自学提纲,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自学课本,自己探索,从课本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信息反馈,指导判断正误。
在尝试练习中,应用反馈原理,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并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掌握了解答尝试题的方法,几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师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感到自学新知识并不困难。这样就可以加快教学速度。由学生独立解答下面的题:把前面三个已知条件分别改为:(1)养鹅的只数比鸡和鸭的总数多3只。(2)养的鹅的只数是鸡和鸭总数的3倍。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篇五
尝试教学法主要就是要课上的内容讲的要少,真正上新课的时间也就是二十分钟左右,它的结构大致是:
1、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2、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3、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4、试探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5、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在讲新课时是先让学生自己先试,再进行讲解,也就是尝试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先练后讲。发现这样的课堂以下几个好处:
一、上课的时间几乎都集中在学生注意力能集中的这一段时间,因为时间短,学生不易产生疲劳感。
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其中,如果学生做对了就能从中得到成功感,如果做的不对,也会很请注意的听,(但我也在想这样学生失败可能会更多,那会不会让学生感到有挫折感呢?这是我在想的一个问题)。
三、课堂上提供了做作业的时间,这样既减少了学生作业的负担,同时学生在安静地课堂里完成作业,错误率定比回家去做的要低很多;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当堂能发现自己身上还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利用最后的小结时间对作业中学生普遍的困难进行讲解,避免了学生把问题带回家。
但是我觉得英语这门学科如果要尝试教学,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莲音标和单词都不认识,怎么样才能算是尝试教学呢!语文和数学还是可以的,如果可以,学生学习能事半功倍。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篇六
尝试教学法简单来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具体来说,可分为五步进行,所以尝试教学法也可以叫"五步教学法"。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出现的。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课本例题:"一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是12个,每个热水瓶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尝试题:"商店有20盒乒乓球,每盒有6个,每个乒乓球卖2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课本例题:"2+3"。
尝试题:"3+2"。
新课开始,教师在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提出,这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要求的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试着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一番,这时就转入了第二步。
由于尝试题与课本例题相仿,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是能够看懂的。学生可通过看例题举一反三,学会解答尝试题的方法。这样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因为自学课本后,必须解决黑板上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当时就能看到,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第三步。
一般让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在草稿本上练习,教师要巡回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学生练习时,还可以继续看书上的例题,一边看一边做。尝试练习结束后,就转入了第四步。
尝试练习后,可能一部分学生作对了,一部分学生做错了。教师根据三类学生板演的情况,引导学生评讲讨论。在评讲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已在尝试讲算理了。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学生尝试算、尝试讲以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讲得对不对。这时听教师讲解又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火候已到,就转入第五步。
学生会做题目,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还必须懂得算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要进行系统讲解。这里教师的讲解同过去的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从头讲起。现在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课本,亲自尝试做了练习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教师的讲解,可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在教师指导下,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这五步并不是一堂数学课的全过程,而是"进行新课"这一环节中的五个步骤。一堂完整的数学课,与进行新课"前后,还有其他环节。因此,应用尝试教学法,也是一堂课的一部分,还必须由其他教学方法配合,有机结合在一起应用。
尝试教学法有一个基本的教学程序,但是,这个程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怎样灵活地运用这五步呢?根据我们的实践,学生熟悉尝试教学法以后,这五步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例如,出示尝试题后,学生可一边自学课本,一边就动手做尝试题了,第二、第三步就一气呵成。第四、第五步,也不要截然分开,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可以结合进行,教师参加学生一起讨论。在讨论中把需要讲解的内容讲出来。这样做,比较自然,又节约时间。
尝试教学法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引起数学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化:
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先练,教师再讲。
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从被动听讲,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从技巧性教育为主转变为思考性教育为主。
“尝试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增加了练习时间。这样能保证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消化巩固,当堂解决问题,为我们学校提出的“节节清、课课清”的辅优补差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尝试教学法的五步程序和课堂教学的六个阶段融汇一体,形成一个以“解决尝试题”为核心的教学系统。尝试教学法注重学生先练教师后讲,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充分的时间能独立思考问题、探求解法,再加上教师注意情感教育,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组织教学活动上,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援助,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自学课本思想集中,探求解法态度认真。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篇七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如何在目前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学会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此,在近几年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着应用激励教学法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对中学生进行远大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把学习生物学知识与祖国建设的需要、人类生存的需要联系起来,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上好绪论课是激发兴趣的关键步骤。绪论课上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以新颖、生动、活泼的例子导入绪论课。导入的方法有多种,如提问、讨论、设疑质问、选讲故事等。例如,在讲初中植物学绪论课时提问学生:自然界的植物为什么这么多?人怕太阳晒而植物为什么不怕?通过讲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细胞是怎样发现的,对细胞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讲述孟德尔种豌豆,摩尔根养果蝇发现遗传三大规律的故事,激起学生急于了解三大规律的欲望,激起他们对生物世界的极大兴趣,自然会把注意力集中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往往对问题的实质和更深的理论感兴趣。例如,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一片小小的绿叶为什么能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是什么?……在上课时,经常介绍一些生命科学与解决人类及全球性问题密切相关的事例给学生,如介绍生物学在攻克癌症、艾滋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体器官的修补、移植与人类健康等研究进展,通过这些事实使学生放眼未来,感到任重道远,立志努力学习和深入探索,兴趣由此而生,学习才有动力。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生动地说明了直观的价值,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幻灯、投影、录像和电影等。通过直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第一手材料,大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快理性认识的飞跃。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各种实物、标本、模型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脊椎动物各纲时,就可先准备好鲫鱼、青蛙、家鸽、家兔这些代表动物,在课堂上边讲边解剖,边让学生观察,学生都能很快地掌握有关的形态结构和内部生理的特点,且印象深刻。又如,学习脊髓一节,用脊髓的模型讲解,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横切面上的结构以及脊髓灰质发出的前根(运动神经)和后根(感觉神经)是如何在椎间孔处汇合成一条脊神经的,也使学生容易理解为什么脊神经属于混合神经等有关知识。实践还证明,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喜欢做实验,特别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例如,学习显微镜使用时,让学生自己安装、对光、观察切片,此时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就会迁移到有关的知识上,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有关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在教学中,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生理卫生课所讲述的内容都是有关学生自己身体的知识,包括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卫生保健等,课前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当讲到人体骨骼的组成、骨骼肌群、甲状软骨、瞳孔、耳、口腔、牙齿等内容时,可让学生摸一摸,互相看一看。对于生理功能的知识,亦可以联系学生的正常生理或病理现象,如我们的手指被划破后为什么容易感染?汗是什么味道?出汗说明皮肤具有什么功能?如何预防冻疮?感冒时鼻腔为什么不通气?肝炎病人为什么厌吃油腻食物?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听课的效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还经常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讲珍珠的形成原因时,介绍珍珠的人工养殖技术;学习水分代谢时,联系移栽幼苗时要带土的道理;讲光合作用时,让学生分析森林对环境的影响;讲食物的成分和作用时,联系膳食营养科学;讲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时,联系早恋的危害……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4.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同一年级的2年教学中,发现自己曾担任过班主任的班,由于和学生接触多,关系融洽,所以给他们上课时得心应手,师生感情很容易产生共鸣,课堂上轻松愉快,虽然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与其它几个班完全一样,但这个班考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其它班。在上学期的市里统考中,该班平均分达89.59,及格率达100%。由此可以看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教学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由激励产生的效应也是明显的。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篇八
“尝试教学”听起来非常熟悉的教学方法,可是一旦运用起来才知道要准备的内容有多少。本学期,我校积极推广尝试教学,全体教师都行动起来尝试着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中尝试题的设计,决定了整个尝试活动的流畅性,多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让学生以自学课本,操作学具及共同讨论,来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学,我惊喜的感觉到虽然课前查阅的资料比以前多,但心里更有底了。上课轻松了,学生活跃了。老师说的少了,学生说的多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多了,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少了。老师也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习兴趣。
不过,在尝试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
1、对后进生关注多的话,时间不够。如何做才能顾及到所有学生。
2、教学内容多,如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有限的时间里完不成教学任务。
信心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心中充满信心,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试教学的道路上一定会硕果累累。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篇九
尝试教学法主要就是要课上的内容讲的要少,真正上新课的时间也就是二十分钟左右,它的结构大致是:
1.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2.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3.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4.试探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5.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在讲新课时是先让学生自己先试,再进行讲解,也就是尝试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先练后讲。
发现这样的课堂以下几个好处:
一、上课的时间几乎都集中在学生注意力能集中的这一段时间,因为时间短,学生不易产生疲劳感。
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其中,如果学生做对了就能从中得到成功感,如果做的不对,也会很请注意的听,(但我也在想这样学生失败可能会更多,那会不会让学生感到有挫折感呢?这是我在想的一个问题)。
三、课堂上提供了做作业的时间,这样既减少了学生作业的负担,同时学生在安静地课堂里完成作业,错误率定比回家去做的要低很多;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当堂能发现自己身上还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利用最后的小结时间对作业中学生普遍的困难进行讲解,避免了学生把问题带回家。
但是我觉得英语这门学科如果要尝试教学,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莲音标和单词都不认识,怎么样才能算是尝试教学呢!语文和数学还是可以的,如果可以,学生学习能事半功倍。
尝试教学法心得体会篇十
尝试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建立了适应各种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体系,包括基本模式、灵活模式与整合模式三类。根据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和“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实践中邱学华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模式。但由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复杂多变,生搬硬套一种模式是不科学的,邱学华在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可以从基本模式中派生出许多变式,称为灵活模式,如调换式,即把基本式中的某几步调换一下;增添式,即在基本式上再增添一步或几步,如在出示尝试题以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结合式,即当学生比较熟悉和适应尝试教学以后,基本式七步就不必分得过于清楚,而是可以有机结合地进行;超前式,即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将基本式的前几步提前到课前作为预习进行。
尝试教学模式可以同其他教学模式整合,因而产生了第三类整合模式。邱学华认为,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理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中在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运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它在小学低年级应用范围较小;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也不适合于应用该操作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也不完全适于应用该操作模式。此外,尝试教学还存在理论基础有待加强、在小学数学以外的学科运用模式还存在各种困难、理论实验不够科学、一些具体做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等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酝酿思考,到80年代正式启动教学实验,邱学华对“尝试教学”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学生能够在尝试中学习”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观点的提出,尝试教学从无到有,从实验到理论,在中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尝试教学法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近年来,尝试教学法已深入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纷纷“尝试”。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运用尝试教学时的一些做法。
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导学案”好比学生的指路灯,引领着学生不断的前行。在我们农村学校,大部分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生活上的照顾都不完善,更谈不上学习上的辅导。学生多数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作业只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这种前提下,教师的教学如被束缚,生怕学生不懂,反而让学生失去兴趣。受尝试教学法的影响,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尝试。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前,我经过反复思考,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学环节:
(一)基本练习……。
(二)平行四边形面积研究,我来试一试。
1、我用的是剪拼法。把平行四边形延高剪成一个()形和()形,在把它们拼成一个()形。原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拼出的`长方形的(),原平行四边形的高是长方形的(),因为长方形面积=()×(),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我还有其他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
我提前把导学案作为家庭作业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到上课时在进行交流。汇报的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的多,学生们完全能理解学案上的分析,顺利完成。最为精彩的还是汇报自己的方法时,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两边剪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来拼: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面积来算。整堂课在学生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从孩子们脸上,我看到学习了成功的喜悦。邱老先生提出的“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话:给我一个舞台,我将还你精彩。尝到运用导学案的甜头,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内容的需要,设计适用的学案,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养成了提前预习习惯,学会了预习的方法。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的条件”。学生的尝试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领。试想,教学时,教师只抛出:“你们自学”,学生就会自学了吗?因此,在让学生尝试学习之前,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巧妙设计自学提示,让围绕它进行自学,避免自学时毫无目的,盲目学习。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什么叫做比?
2、通过预习,你会读比、写比吗?
3、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的?
这样的几个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展开,但第2个问题却容易让学生的回答只停留在“会”与“不会”的层面上,指向性不强。于是,经过仔细推敲,我把“通过预习,你会读比、写比吗?”改为:“怎样读比、写比?完成教材上的试一试。”这样,用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自学,目的性更强。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进行5分钟左右的自学后,在根据自学提示一一交流,并结合问题出示相应的练习,讲练结合,效果显著。教师在设计自学提示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自学提示要结合教学的目标,自学的重、难点展开设计,目的在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学习更有目地性。
2、自学提示的问题方式是赋有启发性的问题,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问题的内容要具有层次性,一般2—3个大部分通过自学能完成的问题,1—2个有挑战性的问题。
3、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作出适当调节。对于学生都不会的问题,要降低难度,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尝试教学的特点是“先练后讲”、“当堂训练”。因此,尝试练习的设计内容要精,题量要适当。学生通过自学究竟有没有达到学习目标,达到程度如何,都可以在尝试练习中得以反馈。教师设计尝试提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初次尝试题,1—2道。内容可以和学生学习的例题相似,通过尝试了解学生初次学习的情况反馈。
2、再次尝试题3—5道,题要紧扣学习目标。运用于自学交流,教师讲解之后,主要检查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3、发展练习1—2道。前两种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尽量当堂订正,后一种练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我来试一试”、“我敢尝试”、“尝试小先锋”等,激发学生想试、敢试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