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案例学习指导法
答:所谓案例学习是一种通过具体的描述引入情境,呈现问题和疑难,进而引起分析、演绎、推断、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办法。
2、美术的教育价值
答:美术的教育价值,是指人们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格式塔理论
答:格式塔理论诞生于1912年。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4、鸿都门学
答:鸿都门学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二月。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
5、教学活动
答: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二、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50分)
1、兴趣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
答:正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让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因此,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成了当今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
2、教师务必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将评价变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答:正确。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他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对他人评价也是学习、交流和提高的过程,有助于他更清楚全面地认识自我,取长补短,培养独立自主和自我发展、与合作的能力。学生间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不应是旁观者,而应是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整个评价开展中要起主导作用,这是教学评价有效性的保证。
3、课堂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答:正确。课堂评价是最直接最直观的一种评价,给师生间印象最为深刻的评价。
4、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思路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和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答:正确。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美术让生活更加精彩,美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阅读“生活的教科书”。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由此我们看到,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可以跳出课本之外,使美术从生活和学生的感受出发,把体现美术本来的价值取向落实到学生自己的身上——这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和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
5、美术文化的学习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答:正确。通过美术文化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学评价在国际上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答:进入二十一世纪前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此次课程改革的主旨,教育学者对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各国评价改革呈现的趋势是:①、从过分强调学业成绩,转向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②、从注重评价的量化转向强调质的变化的描述。③、评价的目标从鉴定、选拔,转向导向、激励与调控。④.评价的主体从单向性转向多向性和交互性。⑤.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和发展性。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哪些要求? 答:第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第二、加强师德建设。第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第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第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四、论述题(共10分)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理解。
答:从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感受最大的是美育课改中的两大变革。一 从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到美术的人文教育。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
教育论文
论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麻石中学:杜敏
摘 要: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优化了美术课堂教学,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也在不断地改善,多媒体、校园网、互联网等正成为普通中小学的基本设施,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视觉显示、信息收集、资源获取、改善学习手段等方面。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现实的、探索性的美术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信息素养和美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整合
the theory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of fine arts design
mashi middle school:dumin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art teaching,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eaching of fine arts, optimize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fine arts, to improve the 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ach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s in constant improvement, such as multimedia, network, the internet is becoming the basic facilities of ordinar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basic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fine arts teaching in the visual display, information collection, resource acquisition, improve learning methods, 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s committed to improving the student's study way, let the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realistic, exploratory art activities, make the student through independent learning, active exploratio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to gain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improve,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terest, emotion, etc,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art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fine arts teaching;integration
i
教育论文
ii
教育论文
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使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一、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定位
1、整合要突出美术的学科特点
整合必须与美术的学科特点相结合。根据美术教学中所选课题分析知识结构和学生特征,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美术是一种用视觉的方式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特殊语言,美术教育是感性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信息技术正好可以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等多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整合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要服务于美术学习,要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学生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这种工具,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和能力。信息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利用网络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整合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整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所以整合不是每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主导教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学生的活动也不是自由活动。对于一些课程用传统方式来教,效果一样或更好的,教师一定用传统方式来教。教师不仅要考虑知识表现和媒体运行,还要顾及学生的感受,要用富有情趣的讲解来感染学生,切忌机械、单纯地操纵机器。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可越多越好,也不可拒之课外“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总之,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个性鲜明、富有创意。
[2]
二、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教育论文
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喜闻乐见,激起其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教学活动形象具体、充满活力。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的情趣。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个性心理、爱好特长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影响,也可以有机地、巧妙地纳入课堂,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或者材料。
2、突出重点,分化难点
美术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为丰富、具体、形象,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的《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分析图片,引导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进行分析,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的分类。很多农村学校的学生从未见过这些美术作品,更不用说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了。在教学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图片,可以快速地让学生了解各种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特点,而且清楚、准确。通过欣赏美术作品的制作过程视频,让学生在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掌握教学重难点。
3、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对于同一美术教学任务,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这种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既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又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
4、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美术课程要求学生更多的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将深奥的原理、现象进行模拟再现,可以把抽象变得具体,复杂变得简单,帮助学生对教学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掌握,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颠倒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美术教学的辅助手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应用过程中,不少多媒体课件却成了课堂教学“主角”,“丰富”和“美观”成为美术课件制作的首选标准。有的老师将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尽数罗列,反客为主,错把“点缀”当作主流,完全颠倒了教学内容与形式
[4]
[3]
教育论文 的关系。
2、大容量导致教学重难点模糊不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看重信息的容量、密度,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不到位,难以分清主次,违背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定量信息的认知规律,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盲目利用,浪费教学可用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我们创造教学条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有的人便认为有了信息技术,其他诸如黑板、粉笔都可以不要了。或者说,很多人觉得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都可用信息技术来代替。其实,只有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用具相结合才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如果只是看中形式而忽略内容,使许多本来就很好的设备被闲置起来,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是不好的。
4、不顾实际,强求使用信息技术
在美术教学“造型表现”领域中,很多课程是不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但是有的教师为了让课件更“丰富”更“漂亮”,不顾实际,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结果适得其反。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学科老师很少有人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帮助其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又大多对教学内容不熟悉,很难达到内容与效果的最佳结合。
总之,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能够利用其可听、可视、可操作,形象、直观、生动、大容量等优点,为教学服务,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美术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运用到学习之中,从而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尝试、积极探索,并从实践经验上升到美术教育教学的理论高度去提炼、去反思,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整合之路。
[5]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13.[2] 王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电化教育,2003,(8):25-28.[3] 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31.[4] 常锐伦.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4-7.[5] 朱晓飞.学科专业知识‧中学美术[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15.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四、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必要的教学课件,开展形式灵活,多元化的美术教学。学生则可以引导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设计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如练习绘儿歌、童话、神话、日记等配画、插图。另外也可以用综合材料制作面具、头饰,并投入表演等。对设计简易的布景、海报、课外或校园的情报专栏等专题性的手抄报以及校内或户外的文娱、体育、少先队等项活动的设计制作、展示。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主动请教他人,并积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合作设计制作。还注意学会在网上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资料库,不断进行参考、比较,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学习。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概念: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教学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由信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边缘科学。
开此门课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初步训练、为将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研究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
研究意义:1.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是信息技术科学迅猛发展的需要; 2.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学是把所学到的一切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it教学的需要;3.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学是本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 信息技术的目的和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1基础性 综合性:其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 人文性:课程为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
高中信息课程的主要目的: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解决问题,倡导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课程的任务: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信息的基本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2.过程与方法。
1> 能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的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管理。
4> 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5>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地,合理地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完成信息作品等。
6>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维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能力。
2>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3>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教材编选原则: 1.教材编写建议: 1> 要强调适应性;
2> 要体现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3> 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突出特色,强调创新,渗透人文精神,贯彻社会责任感的培养。2.编排教材内容是应遵循的原则: 1> 有利用学生尽早上机操作实习;
2> 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编写教材内容,使知识与心理相结合; 3>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4> 根据现有的师资条件来编排教材; 5> 根据目前的教学形式编排教材; 6> 参考计算机科学的体系编排教材。
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道德素质: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
科学文化素质: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身体心理素质:心理、感知能力、情商;
劳动技能素质:1.劳动观点: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果实、尊重劳动人民;2。劳动习惯;3.劳动知识;
4、劳动专长;
教学过程:教师依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共产主义品质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性质: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教学过程的特点:1.学生认识活动是在有计划、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2.学生学习的知识是间接知识3.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是教育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1.应以实践为基础;2形成概念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信息
3.必须与数学、物理和相关学科相结合;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阶段:
1、感知教材;
2、理解教材;
3、巩固教材;
4、应用教材;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怎样激发学习兴趣:利用社会舆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给予学生好的期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发挥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作用;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提供的基本材料;组织实际观察;
3.理解教材,形成知识;4.巩固教材,形成技能;
5、应用知识,形成能力;
6、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信息教学的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目的及教学规律性儿制定的指导学生学习工作的基本要求。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想统一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以准确无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同时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注意问题: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必须阐明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必须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密切结合实际,江青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世界问题的基本技能、达到有知能用。
注意问题:必须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进行教学;要明确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重视必要的实践活动。3.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引导学生对所学教材充分感知,比较对照,判断推理、为掌握科学概念打好基础。
注意问题:要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知识;要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知识;要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哲学工具的作用。
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辩证地统一起来。
注意问题:要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5.理解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注意问题:教授知识要清晰而深刻;引导学生坚持连词和复习;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6.统一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内容:是指教师在在教学中腰面向全体学生及时抓好两头,承认差别,区别
信息
对待,使各类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共同提高。
注意问题:要把集中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正确对待个别差异。7.启发性原则
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注意问题:培养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习惯。
怎样综合运用各项教学原则?
1、上述教学原则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运用各项教学原则有助于我们自觉地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意各项原则之间是互相渗透、相互制约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各项原则相互作用和统一实施的结果。其中某个原则起主要作用、其他原则起辅助作用。
3、教学原则必须贯彻于全部教学活动中,即贯彻于确定课程标准,边学教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及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
4、必须全部地、辩证地贯彻各项原则、防止绝对化和片面化。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组织形式
什么叫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组织联系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常用的三种基本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就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表、对固定的班级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
2.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个别学生或活动小组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现场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的任务,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如机房、计算机中心等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师在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要担当起领导的工作,组织和管理小组事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制定活动工作计划,活动工作计划要包括小组的组织形式、活动的时间安排及活动的内容安排。
小组的组织:首先要做好动员工作,要向学生讲清小组成立的目的、意义及活动的大致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报名,最后由自己和班主任共同确定小组成员。
确定小组活动成员的原则:1.确定小组成员对活动小组有浓厚的兴趣2.智力较好,其它课程成绩优异
3、小组人数的问题4.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1.搞专题讲座2.软件制作
3、定期对出编程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去做,出有兴趣、有意义、有难度的题4.适当的开展游戏比赛
信息
信息技术课的类型:
按照教学任务划分:1.传授知识课(新课)2.复习巩固知识课(复习课)3.培养技能技巧课(习题课)4.测验课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先后顺序和实践的大致分配。
课的基本部分(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教学2.复习提问引出课题3.讲授新课4.巩固5.联系7.总结(小结)7.布置作业。
第五章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步骤,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有序的多种活动方式,是教师完成多种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讲授法:
内容: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适当利用实物、挂图、演示、试验。等直观手段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分类: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讲述:偏重于叙述事实和描绘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解: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 讲读:讲与读交叉进行,有时还要加入练习活动;
讲演:对一个完整的题目连贯的进行分析、论证、和说明、并给出科学的结论的一种方法;
运用讲授法注意的问题:
1.要事先准备好讲授提纲,按照讲授提纲系统地叙述教材,做到以事叙述、所
举例证都要紧紧导向结论,切忌离开主题,任意发挥。
2.要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做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3.教师说话要通俗、要明白、要有趣味、要以姿势助说话,要善于举例子、作比喻、使讲授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重点适当重复、难点反复解释。
4.教师讲授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的速度相适应。
5.讲授时仍需恰当的利用板书、挂图、演示、试验等直观手段嘉庆教学的直观性。
谈话法(问答法)
内容: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分类:启发性谈话,检查和复习型谈话,指导性和总结性谈话
启发性谈话:主要用来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通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类引出新的知识、内容。
注意问题:
1、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切忌二义性。
信息
2、教师必须考虑对全部统一要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鼓励学生学习上先进的学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又要鼓励后进生树立学习信心。
3、课堂提问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思考片刻。
4、与一个学生的谈话兑换也要兼顾全班、用眼神、手势、旁边等将全班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人的对话中,形成全体师生共同活动,切忌进行将大多数学生冷落在一边的谈话方式教育。
讨论法
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值得一种教学方法。注意问题:
1.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的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参考资料或进行调查访问,认真准备讨论意见,确定恰当的讨论时间。
2.讨论中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因向深入。
3.讨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进行辨证地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
读书指导法
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参考书来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注意问题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水平,把握教材,特别使其难点,以便有效地指导。2.教师要提出阅读的课题和要求,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3.教材不能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则不可采用这种方法。
演示法
内容:直观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将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是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向学生做示范性表演,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理解教材,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注意问题:
1.演示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明确的目的,不能用演示法取代学生的具体操作实习。
2.演示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清晰地看到演示的对象和内容。
3.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的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学生应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4.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观察被演示对象的变化,使学生获得深刻完整的印象。5.演示过程要适时,为了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比较新颖的教具或者是设备应在使用才展示,用完后要及时地收起来。6.演示之后,要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的结论。
参观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计算中心。软件公司和应用计算机的其他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信息
注意问题
1.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3.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
练习法:是指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或元器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或研究或独立操作中获取知识,形象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实习法: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到机房上机,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验证信息技术某些功能和结论,调试程序,培养信息技术技能技巧,发展学生能力。注意问题:
1.制定好实习计划。
2.充分做好实习准备(实习内容,设备、材料的准备)。3.激发学生对实习的兴趣。
4.精心辅导实习(入门、总结、巡回辅导)。
5.要教育学生爱护设备,强调操作使用时注意的事项。
发现法(探索或研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使用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
2学生利用有关的材料对提出的问题给出可能的假设和答案 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查假设,如果学生中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争辩 4 对结论进行补充,修改和总结 注意问题:
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题和过程。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环境。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要依据全部教学原则综合,以保证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符合教学中的基本要素。2.要深刻而全面地认识每种教学方法的性能,要充分考虑教学得以进行的条件,防止选择过程中的片面性。3.必须考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4.必须考虑教学的内容。5.必须考虑课型。
6.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7.必须考虑教师的自身情况。
信息
第六章
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用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即指教师用以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切材料、器具和设备。
一、教学语言:语言是有语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即建立在基本符号集上的 语法规则的集合。教学语言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教学语言的作用: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传递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工具。组织教学语言的原则和要求: 1.教学语言要有目的性。2.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3.教学语言要有直观性。4.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标:是以纲要形式编订,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包含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及案例等教学上的基本要求。
课标的作用:
1.体现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针。2.提供编写教材的依据。
3.指明教学的方向和途径是教师教学的法规。注意问题:
1.应全面透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体系,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保证学生牢固地掌握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准。2.为了保证各学科间的密切联系,和学生学习的前后衔接,教师还应了解相邻学科的课程标准。
3.学生掌握知识的范围可不限于课程标准的规定,但全面实现课程标准则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任务。
三.信息技术教材:是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编写的学生上课和复习用的书。
教材的作用:
1.是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根本凭借。2.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3.是学生获得细心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来源。使用教材注意点:
1.以任务驱动突出信息技术的信息性。
2.以信息处理为主线,强调信心技术的实践性。3.与其它学科整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4.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板书: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出来的文字或者是画出来的画或表格。
作用:板书不仅可以概括教师上课进行讲解或讲述的教学内容,补充教师上课时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板书要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同时,教师还可以用正确、美观、整洁、规范的板书陶冶学生爱美、欣赏美得情操、培养学生良
信息
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实现学生信息技术书写的规范化要求。
注意问题:
1.板书要有计划性。板书设计包括整体设计、局部设计和技术设计。整体设计是指板面使用分块的设计,一般应包括整个板面分成几块,使用每一具体板块些那一部分内容,各板块之间什么关系;局部设计是指每一板块具体写什么东西,哪些内容必须写,哪些内容详细写,哪些内容概要地写;技术设计是指板书内容怎样写,是用自然语言,还是数学语言、逻辑语言或用图形说明。
2.板书要有直观性,板书的字迹要端正,工整、大小紧密得当,做到横成行 3.板书要有示范性。4.板书要有启发性。
5.板书要与教授、演示、操作相配合。
五.挂图:具有直观性,比板书、版画更有真实感,它可以表明机器设备和器件的外貌和内部结构,可以描述内部装置,结构原理,可以描述设备的工作过程。
适合使用的情况:
1.某些小实物。
2.某些内部结构复杂的事物。
3.某些设备、器件无法参观或参观时无法一目了然。
第七章
信息技术教学日常工作
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方法:
1、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入手;
2、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
3、把知识分析及能力分析结合起来;
4、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教育因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备课:备课时教师在上课前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日历)
1、学年或学期的教学目的;
2、教学进度;
3、需要的教具;
4、安排好复习、考试的次数和时间。
信息技术课时计划(教案):
1.教学题目:如第几章第几节….2.教学目的:就是我们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教学目的包括教学的基本目的,教育目的,和发展目的。三维度(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培养)
3.教学重点:就是通过本节教学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 4.难点:就是教学中应该达到但是有一定困难的目的 5.课型
6.教学方法:主要用何种方法:如讲授法与直观法相结合 7.教学手段(教具)8.教学过程 9.板书设计 10.教学后记
信息
课前准备:1.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
2、精心备课;3.教具(多媒体课件); 尽量想办法打包,网络存贮、刻光盘
4、精神;5.仪表(整洁、朴素、大方、仪表朴实、自然)6.课前侯课(提醒学生上课,起到调节教师情绪,会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上课
1.尽快的进入正常的教学状态;2.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打比方;3.讲授知识要循序渐进;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要渗透思想教育;6.体现教师的主导性;7.执行教案要灵活;8.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9.要处理偶发事件
教学过程最优化:用尽可能短的时间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
第八章
教学测量评价
教学测量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给出量上的反映;
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测量的结果(数量或程度)做出价值判断;
常用的测量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某种行为表现如实的作好记录,由此判断学生某种等级水平的方法;
2.问卷法:通过书面提出问题,调查所要了解的情况,从而取得资料和数据,判断某种行为、登记水平的方法。
3.测验法: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组试题,对学生施测,根据解答或操作结果评定分数,并确定等级水平的方法;
标准化测验:由专门的测验机构编制,主要用于测验能力。成就水平。或诊断。预测监控标准;
教师自编测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自行设计和编制的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来说明某一学生在这一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等级排队。标准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是以具体体现教学的标准作业为准,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标准及达标的程度如何,而不比较学生之间的差异。
第三节
测验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1.效度:指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量了预定要测量的内容。
提高效度的方法:测验的内容和范围要包含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测验试题中要尽量把跟测试无关的成分去掉;测验试题的难度要适当;评定和计分的标准要客观统一。
2.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提高信度的方法:测验的方法和时间必须严格统一,测验的评定和计分必须有客观统一的标准;测验的试题的覆盖面宽;测验试题的难度要适当,指导法要明确,信息
清晰;消除受试者的紧张心理,增强他们对考试的环境的适应性。
3.难度:是测试题目的难以程度,是测试工具对受试者知识与能力水平适合程度的指标;
4.区分度:表示测验项目对受试者的水平的鉴别能力的指标。
第四节 编制试卷
一、命题原则
编制测验的核心是命题。概括起来,不论哪种题型,均应遵循以下原则。(1)试题要符合测验目的,不可随意提高或降低水准;(2)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测试点分布要合理;
(3)试题的文字表述应浅显简洁,但不可遗漏必要的条件;
(4)各个试题应严格彼此独立,不得含有暗示本题或其它试题的线索;(5)试题的正确答案应是没有争议的;(6)便于施测和评定,节约经费、省时高效。
期末作业考核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50分)
1、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动力的基本标志。
2、美术教学评价的内涵提到,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教师和学生要相互欣赏。
3、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三个特征 :变通性 流畅性 独特性。
4、美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美术作品只能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被正确的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教师如何开发利用网上课程资源?
2、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意义是什么?
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开展心理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心理档案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出鉴定和评价的记录,建立心理档案是系统地收集资料与证据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描述、分类的过程.心理档案像“学籍档案”和“身体健康检查档案”一样,打破了以往老师、家长仅凭主观意识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心理档案不仅为开发学生潜能提供了帮助,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培养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提供了保证。
三、论述题(共20分)
1、“人贵有自知之明”,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呢?
答:“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很可贵的,这里的正确认识自己是指实事求是、全面客观,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大学新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心。
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
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确定奋斗的目标。
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原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
对女大学生来说,她们在自我评价的问题上常常会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好幻想,把个人的境遇、发展、前途勾画得绚烂多彩;另一方面又常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常常是过谦的甚至是比较自卑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却有高超的组织才能;有的人也许不解数字之谜,但却心灵手巧,长于工艺;有的人可能不会琴棋书画,但酷爱大自然,精于园艺;有的人或许记不住许多外语单词,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擅长文艺。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在实践的鉴别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要使思维方法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灵活些。
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试,将为你作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