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实训报告心得体会(四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医实训报告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天,风湿科。可能是第一天见习,好奇心作怪,我特乖,认真的看书复习,以致能回答老师的提问,不至于很丢人,却被老师问了一句“同学,看来你有志在风湿方面发展……”汗颜,只能沉默以对。风湿,基本上都是自身免疫病,免疫学不好,没基础。这天,我主问诊,结果一塌糊涂,哎……霄霄说要是你第一次问诊就问得很好,那医生要自问那么多年的医生是不是白当了。也对,要自立自勉。看了一个老婆婆,类风湿+痛风,尺侧偏斜,膝关节疼痛,还有糖尿病基础。哎……有些心疼,有些可怜吧。后来看了师姐做了腰穿,师兄做了骨穿。最后问诊了一个sle患者。第一天,结束。总结,以前见习我觉得病人生病很可怜,现在见习我觉得我自己更可怜,知识不够强硬。
内分泌科。邓海鸥老师告诉我们问诊查体要有系统性,症状也要有系统性的分析。恩,获益了。其实老师有点严厉,不过也是为我们好啊。现在主要是糖尿病人。糖尿病足不是很典型。有一女孩是库欣综合症查因,满月脸,多血质,目前为止还不知道病因。幸好师姐在内分泌轮转,我很快就可以知道各项检查的结果。不知道为何,我对这女孩很上心。还见到一个甲状腺肿大的婶婶,她的眼神好忧伤。是我做的触诊,不够好。下午讲了甲亢,可惜唯一的一甲亢病人居然在中午时候出院了,无奈。所以这天破天荒地早下课。
血液科。陆泽生老师很快就出现。接着带我们去看层流病房,看要生活在无菌环境的化疗放疗病人。问诊了一个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因为是女患者,我问诊,我查体,总的来说,是有进步了。然后很悲剧地要写大病历就是加上系统回顾的那种,陆老师一直强调要照着诊断书来写。我一时懒,结果周四那天被狠狠地批了。下午老师就给我们看了鞘内注射和骨穿,哎,都是力气活啊。
消化科。传闻消化科老师不怎么带教的。结果我们很倒霉地遇到老师转性。被带着去问诊了5、6个病人,上下午一样,幸好希大同学对消化科很感兴趣,我没什么兴趣,也只悠哉悠哉地问了一个胰腺炎并发假性囊性积液,触到左下腹月牙形包块。那天中午老师破天荒地要我们做一个病例汇报,恰好轮到我的时候已是十二点多,老师就很抱歉地放了我们,哎……倒霉啊。谁说消化科不拖堂啊!见习完了之后,跟着师姐去测血糖,第一次做还真有些手抖。还看了师姐做心电图,看起来蛮简单的,可是技巧很多,慢慢学。又是写大病历,估计晚上没得看书。哎……(黄疸查因,黑便查因,慢性便秘……)
呼吸科。海伦姐太可爱了。可是他们说十年后我就会像她一样。也好,十年后我也是住院医生咯。上午去看了纤支镜,肺功检测。刚好碰上了一患者做完纤支镜后出现血压低,抽搐。后来老师说是我们一群白大褂吓到他了……也刚好碰上一个貌似闹纠纷的患者,老师真厉害,三言两语就把患者的心理给分析清楚。我望尘莫及。回到病房后,分散去问诊,结果很幸运地问到那患者是我前几天缠着师姐带我去问诊的。o(∩_∩)o哈哈~蛮喜欢呼吸科的。下午老爷爷很好说话,也很逗,我主问诊,进步咯。他是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他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为人类健康而奋斗。我们颔首答应着。老爷爷,我们会尽力学好的。还问诊了一个支气管狭窄复查的。而后我做了病史汇报,组长太强大了,佩服佩服。我的汇报还好,都是出自组长之口,我负责念出来。海伦姐简单点评一下,期间还教我们怎么去问既往史,可是游戏没我份,我们组7个人……暑假可能去呼吸内科见习咯,希望是海伦姐带。
心内科。说到省医,不能不提心研所。今天终于有幸见识。王老师很忙,幸好前天晚上问了慧美一些问题,不然真的会被问得口哑哑,然后挨训。其实去听心音,明显的二窄,二漏,主漏等勉强能听出来。不过我很感兴趣。喜欢去分析血流动力学原理,觉得那样很锻炼思维。下午主要是问诊了一患者,我查的体。何老师的思维方式我喜欢,虽然我不是很有信心,我还是回答了一些老师的提问。跟强者交流感觉就是不一样,带动着自己去思考。那患者是风心,二窄伴反流,其他的彩超检查结果忘记了。我只能听出二窄。哎……喜欢是一回事,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肾内科。可能是没什么兴趣,也没怎么听讲。去看血透中心,阿姨讲了一大堆,其实我们都不是很懂,去看水房也是一样不明白。病理讨论,简直就是不懂。水平啊!
内科见习算是圆满结束。合作还是蛮愉快的。那么接下来的外科见习要加油咯。
外科见习是紧接着内科见习,那就是意味着在这一周啃完可内科,下一周就要一直啃外科书啊!可能是见习的热恋期已过了,外科见习好像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还好,只是见,所以有所选择地听。
心外科。丁以群老师带着我们去看手术。我看的是一个小孩的室缺的封堵,用心包。整个过程啊,只看到老师在打结剪线,打结剪线……体外循环是看到了管子,还很多血……基本原理还是明白的,只是距离太远了,没见到怎么见习通路。师兄最后还不忘给我们讲讲了一些基本知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耗在手术室了吧。
脑外科。其实,外科老师真的好忙。脑外看了那些病人我也不是很记得,总是觉得分析神经系统的东西都很难。十二对脑神经,还是挺简单的,如果记得的话。
胸外科。我终于知道什么是漏斗胸了。
烧伤外科。正压层流病房。注意无菌原则。他们容不得感染。
整形外科。讲了好久的ppt,图片,确实有点像在看恐怖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希大同学的问题啊,真让我们退避三舍。
胃肠外科。跟着林峰主任查房。壮观!虽然被问得不知道怎么回答,还是很有收获的。不喜欢的科室要拼命地学,喜欢的就先放着,反正以后是用一辈子去搞的,其他的可能就这么一次机会了。好的,我谨记!认真对待实习见习。
肝胆胰外科。老师又是在讲ppt.
血管甲状腺疝外科。老师是监考我们临床技能操作的。还跟着去急诊看了一下。静脉曲张的阿婆好可爱。
泌尿外科。查房之后还是讲课……
骨科。大查房!他们都很豪放!再一次见证老师们的忙碌,带教老师便跟我们讲课,边吃早饭。哎……小心胃肠道疾病啊!
乳腺科。查房。主要学会了扣扣子。看了她们的切口,引流等。老师后来让我们自己看视频,结果边聊天边看……十点半就放了……无语……
麻醉科。主要是去手术室。设备好贵。一间配有腔镜的手术室就是几千万,一个喉镜就是几十万,一辆qq。一张手术台就是几百万,一辆宝马啊!小小感慨一下。
好像外科就这么多个科室吧。时间过于久远,不是很记得!o(∩_∩)o哈哈~暑假还是要留在这里学习。小小遗憾一下我的湖北行。
中医实训报告心得体会篇二
我在一个省级中医院实习。虽然时间还不长,但感慨良多。
一、西医排头阵,中医靠边站。
以前看书经常看到有人提过这这种情况,但体会不深,现在深深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
到医院的第一天,老师就问我会不会看化验单,我说不会,他就不太高兴了。他说,现在无论在哪里做医生,你都要懂西医,会开西药,稳住病人,这是最基本的。至于中医该怎样,针灸该怎样,那都是你用西医西药把病人的病情稳定住以后的事。你的中医如何厉害,针术如何了得,那只是提高你的知名度的东西。
我明白他的意思。在他看来,无论大病小病,都必须先上西药,实在不行了,再考虑用中医。换言之,中医就是不行!
当然,事实并非中医不行,而是他的中医不行——他压根就没学好中医,甚至还没入中医的门。我没有轻视老师的意思,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因为有一次查完房,开好了医嘱,医生们都没事了,就坐在办公室里边看报纸边闲聊。不知是谁首先问了一句我们实习生说:“你们现在医学课程都是怎么安排呀?我们当年中西医的比例是7:3。”我们的组长说大概是五五吧。我说:“哪里,几乎已经是4:6了!”我的口气有点重,本来是想发发牢骚的——我们现在中医四大经典都已经沦为选修课了,因为选的人少,有些课甚至开不起来。孰料某老师接口道:“这还差不多!应该多学点西医,才能跟临床相衔接。我们当年就是学的西医太少了,中医也没学懂。”又有老师道:“中医就是有点玄,不好懂。”主任说:“学中医啊,讲究悟性。像咱都不是那个料。”
主任平时好开玩笑,但说这话的时候不像是开玩笑。他平时就是以开西药为主。一科之主任尚且如此,其他人还用说吗?<莲山课~件 >
二、西医抓襟见肘,中医束之高阁
不可否认,许多方面西医有其长处,西药对不少疾病确有良效。可是同样不容否认的是,西医的发展有限,极多西药在愈病的同时其副作用亦“蔚为壮观”。比如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常可以导致头晕、视力模糊;镇静药艾司唑仑常让病人口干、嗜睡、乏力;脑血管扩张药长春西汀也可见头痛、头重、眩晕和困倦感。在我所在的神经内科病区里,因为都是西药治疗为主,中风(脑梗死、脑出血)病人因为用阿托伐他汀、长春西汀等药,腰腿乏力会长期无法好转,经常可见头晕等;如果病人合并焦虑症的,便用艾司唑仑和(或)阿普唑仑,随即又产生嗜睡或者睡眠紊乱,甚至抑郁症;帕金森病人因为长期使用盐酸苯海索而产生严重幻觉的亦大有人在。
每个病治到一定阶段,症状已经很难再有改善,西医西药没有办法了,这时“中医师”们才会想起可以用汤药。可是因为本来就学的不怎么透彻,又极少运用,临时开中药也就成了瞎胡闹——一点都不讲究辨证论治,又不识变方加减,只是套用成方。像脑病科,凡是中风病人一律是气虚血瘀证的,方子几乎永远是补阳还五汤。当然,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又得出结论——中医就是不行。于是更加不用中医中药了!
三、摆脱恶性循环,扬我中医
我们是中医院,就应该以中医中药为主。当然这就要求我们中医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极强的临证能力,要求我们中医师有敢于面对和解决急症、重症的自信和胆量。
这又要溯源于中医的教育现状了。教育是人才的基石。中医教育如果出了问题,人才培养或者说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必然会有问题。教育的话题历来就是比较大的话题,不好讨论。但有一点是谁都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如果中医教育的主修课程不是中医而是西医,那培养出来的人才还能叫中医么?许多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中西医比例是5:5,甚至是4:6的,也就是说大学四年(除去一年的实习时间)的理论学习有至少一半的时间是学西医的。这样的后果是,少数只钟情于中医的人因为排斥心理,西医课程都学的不好;有一半的人偏向于转学西医(既“科学”,又赚钱);剩下的一大批人便成了“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了点皮毛,西医也懂那么一点点。我曾n次听到有同学抱怨说,都快五年了,他却感觉自己中医还没入门!这样的教育现状,实在令人忧心,别说培养什么中医大师、一代大家,只怕中医将后继无人矣!中医的教育有其自身规律要求,需要重视经典,重视对前人的继承,重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诚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所言:“只有继承好了,才能谈创新和发展。抛开前人的理论、经验而一味求新,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还好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注重经典,并做了一些教育改革。作为一个中医者,我希望中医教育改革往更有利于中医的发展的方向前进!
人才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石。有一大批志于中医事业的人才,中医才能发展。<莲山课~件 >
一旦有了人才,我们就要让其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中医,我们就要运用中医。所以无论是中医诊所还是中医院,中药要随时可以配备,随时可以急煎,有医院制剂,成药等等,以应付急危重症。这不是说要抵制西医,更不是无视现代科技成果,而是寻求中医的进步,让中医在当代环境下遵从自身发展规律来发展自己。
不过光有人才还不够,还要有让人才施展才华的环境和条件。为什么许多学中医的会转西医?为什么许多中医师不愿用中医中药而喜欢用西药?因为用西药获利大,经济效益好。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没有人不想多挣点钱,没有医院不想获取更大利润。而西医西药正是这种大环境下的产物。西医讲究精细,用某个药必须有哪几个指标都很明确,每个病人必须做这个那个检查,必须什么都查个清楚才能用药,好像这样就能保证药到病除。可惜经常事与愿违,有些病根本就查不出来什么;查清楚的,很多又没有办法;有办法的,不是开刀切这割那就是用价格昂贵的西药——而且这些药往往有许多相当明显的毒副作用。看看这个过程,我们就会发现,首先各项检查就是一宗大生意了;然后动手术的话——手术费有多高大家都知道的;再就是上西药了,西药再便宜,也要比中草药贵的。反观中医,中医历来以“验、便、廉”著称,本来就没有注重经济效益的传统——她更注重的是疗效!中医也没有强调借助器械做什么检查的传统,望闻问切四诊都主要依靠医生对病人面对面、手把手的操作,所以没有什么检查费收入;中医不主张轻易动刀,崇尚内治法,加之大多数中草药价格便宜,经济收入自然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今年两会有代表指出:“……医生劳务技术价值长期偏低,医生不能通过“阳光收入”实现自我价值。由于劳务技术定价远远低于成本,违背了价值规律,导致很多医生开“大处方”,从药品回扣中进行补偿。”西医尚且如此,中医更不待言。中医师的劳务、技术价值一直严重偏低,不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基本工资收入偏低,也与西医师的基本收入偏低。西医还可以从处方用药上刮油水,真正的中医却无法这样也不忍心这样做!许多学中医的人会被告诫“中医不赚钱,西医赚钱——还是转西医吧”!就是在这种一切都追求经济增长的大浪潮下,西医正在以强大的攻势同化中医。
因为不赚钱,很多疗效极佳的简易方药都在慢慢被人遗弃;因为不赚钱,中医会慢慢没有人愿意使用;因为不赚钱,中医会慢慢没有人愿意学……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摆脱这个恶性循环,政府、医院、教育机构和中医师个人都要努力。政府应该发挥导向作用,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生尤其是中医师的经济待遇,不能一切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让医院成为只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试问健康和生命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吗?医院和教育机构是改革和发展中医的切入点,中医现代化不应该是一个口号,更不应该是偷天换日以中医西化取代中医的现代化,需要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广大中医师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主体,要勇于承担责任,自强不息。
附:
中医在20世纪已经走了许多的弯路,最初是政府的作为对中医不利,中医处于从属地位。自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之后,这个从属转到中医本身对中医自己不相信,没有信心。为什么没信心呢?因为他没有掌握真本事,没有学到真本事。感觉自己对病人没有把握。所以就只有追求西医的东西,搞内科的,就打开《实用内科学》去对吧,他也能找到一点路。而对中医,他心中没底。但,他如果跟到一些老师,看过老师用一些中医中药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个信心就会生起来。树立信心之后,他自己再读书,再临证,就上路了。他不一定都要带。带入门很重要,入门就是相信中医,知道中医能够解决问题。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来培养中医的信心,这一点很重要。要培养中医的信心,<莲山课~件 >首先你的学术水平要提高,过去这个水平所以下降,就是把四大经典作为选修课,这是个最大的错误!以为用一千七百年前的《伤寒》、《金匮》来做课本,这在全世界都是没有的。但是,他们不知道美国的西点军校还要读《孙子兵法》。
中国的文化跟外国的不一样,你不知道读了四大经典之后,中医的辨证思维才能树立起来。中医跟西医不一样,像心脏的病名中医都没有,所以一来就不相信中医。像失音这个病,我们没有讲它是脑血管的病,可是治疗后能使他讲话,后来脑ct一做,说它是脑中风,其实中医就是治疗脑中风,可他们认为是我们误诊了。其实病人在好,能讲话了。所以,有些人拿西医的病名来做标尺,你都没诊断出这个病,你怎么会治这个病呢?现在的人就很容易这样来理解。他不知道去罗马是有好多条道可走的,可以从法国去,可以从德国去,也可以从土耳其去,是吗?我们中医有我们自己的路,现在我们忽视了自己的路,而去搬别人的路,所以,水平就会下降。只要我们的辨证论治,中医的系统理论你能够熟练掌握了,任何新的疾病谱,只要我们用我们这一套去进行研究,慢慢就会摸索出对付的方法,而且把它根治。
中医实训报告心得体会篇三
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上临床,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离开了枯糙的书本,面对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当了一回冒牌的实习医生。 在我们下科之前经过简单的培训,可是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我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适应和学习很多东西。我把在中医内科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1、继承创新文明务实 校训短短的八个字,就是出入校门前永远的记忆,所需继承的太多太多,前辈们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后才是思维方式,最后才是药房等等,创新,思维方式与药剂的创新,文明,谦而有理,务实,踏踏实实,无论做哪一行,哪一业,做好脚下,我觉得这八个字不光是运用在学习医学,在各行各业中,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前辈们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们应该走的更加辉煌。如此一来,这大学,也算得上并未白上了。
2、医人医心 现如今太多病从心起,我们只能医人的躯壳,医人心,却是另一项浩瀚渺茫的工程,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不断的在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医人心?以佛心观人,人人为佛,以魔心观人,人人为魔,花开生两面,佛魔一念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终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个榜样,不是时代,历史的榜样,而是自己的榜样,做好自己,自然会有人来拜访你,你由着他拜访,给他提点,解惑,自然能够医人心结,路还很长,无论是否从医,应有一颗医者之心。
3、目标 在医院实习的同学很多,有很多同学都有考研的打算,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把实习放在首位的,毕竟只有那么一次,时间是那么的珍贵,岂能浪费,正因为这样我下定决心一定在实习期间好好锻炼自己,无论自己今后是否从医,都要在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应对日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实习期间订个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进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标是: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己临床思维、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掌握各项急诊的处理,能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些杂病。定下目标之后,就向着目标努力,有目标的做事情比毫无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适应 医院的学习和课堂学习不同,刚刚实习的同学可能很深有体会,没有课室,没有教材,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我刚开始也晕了,感觉自己太多东西不会了,又有太多的活儿等着我们去做了。我认为:边干边学,干就是学。既然在临床学习就是应该是“实践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干有关诊断、抢救、观察、治疗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里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干活,而不是在看书,这就需要我们去适应在临床上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像有些同学说的一样,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学不到,其实这是方法不得当。我的适应方法是,看书结合临床,上班看病,下班看书;比如来了一个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我会先把类风湿关节炎这章看一遍,掌握其诊疗规范标准,然后再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情况,对照书本,书本-实践-书本-再实践。事先看书可以指导你的临床实践,事后看书可以对你的临床实践予以校正、补充和深化。对于我们这些初出校门的实习生,在学校里看书是为了学习,而在临床工作中看
5、注重细节 在病房里工作,不但要记住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而且要记住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全部细节:药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注重细节。我们得经常去查房,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等。给血压高的患者量血压,给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方案,给有损伤的患者包扎换药等等。
6、培养思维 在临床工作,我觉得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这点也是我有所欠缺的,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接触病人后形成初步临床诊断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就要求实习医生详细正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尽量掌握病人所有疾病的相关信息是进行正确临床思维的关键,尽管现在先进检查设备很多,但是辅助检查只能取到辅助诊断,印证结果的作用,只有详细的病史和可靠的体征才是对疾病推理性分析的客观依据。此外,还要建立严密的逻辑思考,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生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辨,但切忌不科学,不严谨的“联想”,应对病人信息进行选择性编码,结合病人主要表现及其相关的背景因素,将各个方面的“症状”整合起来思考,抓住问题的实质,有限度地寻找相关理论来解释,而最终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7、悟 其实个人觉得,这一点在于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悟。 其实在中医科实习的体会远远不止上述几点,心之所向,即为天堂,我们心中充满世界,充满爱,自然你便能给你的身边带来爱,你的身边都满满的是爱,那你的世界,不就是一个爱的世界吗?
世人多疾苦,在医院实习的时间,自己看到了许多病人背后的事,家境,付出,责任,承担,辛勤,汗水,泪水,荣耀,使命。哎,以善人心观世人,世人皆善!以魔人心观世人,世人皆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之所向,即为天堂。
本学期前,我曾上过武当山·太子洞拜访过洞中唯一的道人,贾爷爷,那双澄澈的眼神,放佛洞穿了我的灵魂,发自肺腑的言论,讲述着我们身上的责任,我心之所向,我心之所念,是为世界,人类,动物,植物,大的阴阳。历史留下精华,遗毒,责任,都将一代代传下,由我们承担!
壮哉我大中医!以蓬勃的文化,思维,带这个世界走向光明。
中医实训报告心得体会篇四
我在一个省级中医院实习。虽然时间还不长,但感慨良多。
一、西医排头阵,中医靠边站。
以前看书经常看到有人提过这这种情况,但体会不深,现在深深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
到医院的第一天,老师就问我会不会看化验单,我说不会,他就不太高兴了。他说,现在无论在哪里做医生,你都要懂西医,会开西药,稳住病人,这是最基本的。至于中医该怎样,针灸该怎样,那都是你用西医西药把病人的病情稳定住以后的事。你的中医如何厉害,针术如何了得,那只是提高你的知名度的东西。
我明白他的意思。在他看来,无论大病小病,都必须先上西药,实在不行了,再考虑用中医。换言之,中医就是不行!
当然,事实并非中医不行,而是他的中医不行——他压根就没学好中医,甚至还没入中医的门。我没有轻视老师的意思,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因为有一次查完房,开好了医嘱,医生们都没事了,就坐在办公室里边看报纸边闲聊。不知是谁首先问了一句我们实习生说:“你们现在医学课程都是怎么安排呀?我们当年中西医的比例是7:3。”我们的组长说大概是五五吧。我说:“哪里,几乎已经是4:6了!”我的口气有点重,本来是想发发牢骚的——我们现在中医四大经典都已经沦为选修课了,因为选的人少,有些课甚至开不起来。孰料某老师接口道:“这还差不多!应该多学点西医,才能跟临床相衔接。我们当年就是学的西医太少了,中医也没学懂。”又有老师道:“中医就是有点玄,不好懂。”主任说:“学中医啊,讲究悟性。像咱都不是那个料。”
主任平时好开玩笑,但说这话的时候不像是开玩笑。他平时就是以开西药为主。一科之主任尚且如此,其他人还用说吗?<莲山课~件 >
二、西医抓襟见肘,中医束之高阁
不可否认,许多方面西医有其长处,西药对不少疾病确有良效。可是同样不容否认的是,西医的发展有限,极多西药在愈病的同时其副作用亦“蔚为壮观”。比如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常可以导致头晕、视力模糊;镇静药艾司唑仑常让病人口干、嗜睡、乏力;脑血管扩张药长春西汀也可见头痛、头重、眩晕和困倦感。在我所在的神经内科病区里,因为都是西药治疗为主,中风(脑梗死、脑出血)病人因为用阿托伐他汀、长春西汀等药,腰腿乏力会长期无法好转,经常可见头晕等;如果病人合并焦虑症的,便用艾司唑仑和(或)阿普唑仑,随即又产生嗜睡或者睡眠紊乱,甚至抑郁症;帕金森病人因为长期使用盐酸苯海索而产生严重幻觉的亦大有人在。
每个病治到一定阶段,症状已经很难再有改善,西医西药没有办法了,这时“中医师”们才会想起可以用汤药。可是因为本来就学的不怎么透彻,又极少运用,临时开中药也就成了瞎胡闹——一点都不讲究辨证论治,又不识变方加减,只是套用成方。像脑病科,凡是中风病人一律是气虚血瘀证的,方子几乎永远是补阳还五汤。当然,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又得出结论——中医就是不行。于是更加不用中医中药了!
三、摆脱恶性循环,扬我中医
我们是中医院,就应该以中医中药为主。当然这就要求我们中医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极强的临证能力,要求我们中医师有敢于面对和解决急症、重症的自信和胆量。
这又要溯源于中医的教育现状了。教育是人才的基石。中医教育如果出了问题,人才培养或者说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必然会有问题。教育的话题历来就是比较大的话题,不好讨论。但有一点是谁都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如果中医教育的主修课程不是中医而是西医,那培养出来的人才还能叫中医么?许多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中西医比例是5:5,甚至是4:6的,也就是说大学四年(除去一年的实习时间)的理论学习有至少一半的时间是学西医的。这样的后果是,少数只钟情于中医的人因为排斥心理,西医课程都学的不好;有一半的人偏向于转学西医(既“科学”,又赚钱);剩下的一大批人便成了“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了点皮毛,西医也懂那么一点点。我曾n次听到有同学抱怨说,都快五年了,他却感觉自己中医还没入门!这样的教育现状,实在令人忧心,别说培养什么中医大师、一代大家,只怕中医将后继无人矣!中医的教育有其自身规律要求,需要重视经典,重视对前人的继承,重视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诚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所言:“只有继承好了,才能谈创新和发展。抛开前人的理论、经验而一味求新,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还好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注重经典,并做了一些教育改革。作为一个中医者,我希望中医教育改革往更有利于中医的发展的方向前进!
人才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石。有一大批志于中医事业的人才,中医才能发展。<莲山课~件 >
一旦有了人才,我们就要让其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中医,我们就要运用中医。所以无论是中医诊所还是中医院,中药要随时可以配备,随时可以急煎,有医院制剂,成药等等,以应付急危重症。这不是说要抵制西医,更不是无视现代科技成果,而是寻求中医的进步,让中医在当代环境下遵从自身发展规律来发展自己。
不过光有人才还不够,还要有让人才施展才华的环境和条件。为什么许多学中医的会转西医?为什么许多中医师不愿用中医中药而喜欢用西药?因为用西药获利大,经济效益好。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没有人不想多挣点钱,没有医院不想获取更大利润。而西医西药正是这种大环境下的产物。西医讲究精细,用某个药必须有哪几个指标都很明确,每个病人必须做这个那个检查,必须什么都查个清楚才能用药,好像这样就能保证药到病除。可惜经常事与愿违,有些病根本就查不出来什么;查清楚的,很多又没有办法;有办法的,不是开刀切这割那就是用价格昂贵的西药——而且这些药往往有许多相当明显的毒副作用。看看这个过程,我们就会发现,首先各项检查就是一宗大生意了;然后动手术的话——手术费有多高大家都知道的;再就是上西药了,西药再便宜,也要比中草药贵的。反观中医,中医历来以“验、便、廉”著称,本来就没有注重经济效益的传统——她更注重的是疗效!中医也没有强调借助器械做什么检查的传统,望闻问切四诊都主要依靠医生对病人面对面、手把手的操作,所以没有什么检查费收入;中医不主张轻易动刀,崇尚内治法,加之大多数中草药价格便宜,经济收入自然无法与西医相提并论。今年两会有代表指出:“……医生劳务技术价值长期偏低,医生不能通过“阳光收入”实现自我价值。由于劳务技术定价远远低于成本,违背了价值规律,导致很多医生开“大处方”,从药品回扣中进行补偿。”西医尚且如此,中医更不待言。中医师的劳务、技术价值一直严重偏低,不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基本工资收入偏低,也与西医师的基本收入偏低。西医还可以从处方用药上刮油水,真正的中医却无法这样也不忍心这样做!许多学中医的人会被告诫“中医不赚钱,西医赚钱——还是转西医吧”!就是在这种一切都追求经济增长的大浪潮下,西医正在以强大的攻势同化中医。
因为不赚钱,很多疗效极佳的简易方药都在慢慢被人遗弃;因为不赚钱,中医会慢慢没有人愿意使用;因为不赚钱,中医会慢慢没有人愿意学……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摆脱这个恶性循环,政府、医院、教育机构和中医师个人都要努力。政府应该发挥导向作用,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生尤其是中医师的经济待遇,不能一切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让医院成为只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试问健康和生命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吗?医院和教育机构是改革和发展中医的切入点,中医现代化不应该是一个口号,更不应该是偷天换日以中医西化取代中医的现代化,需要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广大中医师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主体,要勇于承担责任,自强不息。
附:
中医在20世纪已经走了许多的弯路,最初是政府的作为对中医不利,中医处于从属地位。自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之后,这个从属转到中医本身对中医自己不相信,没有信心。为什么没信心呢?因为他没有掌握真本事,没有学到真本事。感觉自己对病人没有把握。所以就只有追求西医的东西,搞内科的,就打开《实用内科学》去对吧,他也能找到一点路。而对中医,他心中没底。但,他如果跟到一些老师,看过老师用一些中医中药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个信心就会生起来。树立信心之后,他自己再读书,再临证,就上路了。他不一定都要带。带入门很重要,入门就是相信中医,知道中医能够解决问题。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来培养中医的信心,这一点很重要。要培养中医的信心,<莲山课~件 >首先你的学术水平要提高,过去这个水平所以下降,就是把四大经典作为选修课,这是个最大的错误!以为用一千七百年前的《伤寒》、《金匮》来做课本,这在全世界都是没有的。但是,他们不知道美国的西点军校还要读《孙子兵法》。
中国的文化跟外国的不一样,你不知道读了四大经典之后,中医的辨证思维才能树立起来。中医跟西医不一样,像心脏的病名中医都没有,所以一来就不相信中医。像失音这个病,我们没有讲它是脑血管的病,可是治疗后能使他讲话,后来脑ct一做,说它是脑中风,其实中医就是治疗脑中风,可他们认为是我们误诊了。其实病人在好,能讲话了。所以,有些人拿西医的病名来做标尺,你都没诊断出这个病,你怎么会治这个病呢?现在的人就很容易这样来理解。他不知道去罗马是有好多条道可走的,可以从法国去,可以从德国去,也可以从土耳其去,是吗?我们中医有我们自己的路,现在我们忽视了自己的路,而去搬别人的路,所以,水平就会下降。只要我们的辨证论治,中医的系统理论你能够熟练掌握了,任何新的疾病谱,只要我们用我们这一套去进行研究,慢慢就会摸索出对付的方法,而且把它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