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十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一
一、把握内涵,体悟“体验学习”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教育行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教育是一个民族得以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民族的文化以及民族艺术传承发扬的主要形式。“体验学习”是指将相关教材书里的音乐相关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抽象化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化的实际行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足够的耐心、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因此,教师们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直观的、全方面的体验教育系统,利用体验式学习方法新颖、与时俱进的特点,吸引小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可以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体验学习”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我国从西方国家的相关教育行业引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在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中,“体验学习”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们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小学生进行各式实践体验活动,利用对小学生进行相应的外界的有效刺激,使得小学生们对于相应的音乐知识产生新层次的.认识以及感悟。
二、科学实践,应用“体验学习”教学模式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作为一门对于艺术性的要求极强的艺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环境。通过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情感的体验、大大的激发学生对于艺术的各方面需求,在新颖的、开放的、以及自由的课堂教育模式中,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提高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以及领悟能力,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一次又一次的“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的引导之下,逐渐的建立独立的审美观,学会自我分析美丽的事物、动听的音乐,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之下,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的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点作用之一。
(二)“体验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根据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教育新理念以及教育新方法,我国的课堂教育已经逐渐的摒弃了传统的、单一的、枯燥的、“被动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以及思路更加宽广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引入多媒体幻灯片技术等,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索学习三者之间产生一个平衡的阶段,使得学生们拜托对于音乐知识、艺术素养的“接受者”的传统角色,而开始逐渐的向着音乐知识以及艺术素养的“学习者”、“创造者”贴近,使得学生们深刻的感受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自由感、轻松感、以及民主感。从根本上改善学生们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方式。与“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具体的教育方式为:第一,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平均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且以保证每个小组中的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大致相同为前提,从而使得每一组的讨论都能够顺利进行,防止对课题无法进行相关讨论或者多次讨论无果的情况发生。之后组织学生们进行若干轮讨论,分别讨论对于当堂所学习的音乐知识的感悟、理解、以及产生的问题。小组内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们需要时刻的关注学生们提高了的讨论情况,对于出现长时间停滞问题的小组,教师需要及时的介入讨论之中,为学生们指点迷津,争取以提供最少的讨论相关提示,帮助学生们找到新出口。第二,多媒体幻灯片技术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为音乐知识进行领会。多媒体幻灯片技术凭借其新颖性高、直观性强等特点,在我国的教育行业已经成为了最受教师欢迎的教学辅助方法之一。将多媒体幻灯片技术与“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体验中加入ppt课件为大家最好准备,在课件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将二者有机的互补到一起,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思考,在课件中学会相关的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二者之间建立一个平衡点,将自己的学习到的知识以及领悟到的音乐内涵与他们学生进行互补,大大提高课堂的创新程度。
综上所述,“体验学习”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来讲,是教学成果极其显著的一种教学模式。众所周知,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正处于改革的新时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体验学习”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公认的最能够帮助提高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重点手段。如何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体验学习”教学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成绩是我国的相关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二
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实践论文
一、什么是音乐教育体验学习
音乐教育体验学习,顾名思义是以“体验”为教育核心,由听觉激发听众的内心感受,并从每个人的不同感受领悟音乐的内涵。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体验学习,即在课堂上的每一曲作品表现出的感觉,都由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不会刻意地要求学生以怎样的情绪去演绎,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自由诠释;教师也不会先教授学生怎样的口腔共鸣、胸腔共鸣,而是让学生先以自己的心去和乐曲从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情感沉淀
情感是音乐创作与表演中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从古至今,无论词牌、曲牌,音乐都将幻化成情感落于人心之上,所以在对音乐的审美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音准、不是气息,而是感觉。也许这是专业研究音乐时才需要达到的层次,但是在小学教育中,以这一观点作为教学出发点,可以让学生不受硬性知识的束缚,而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与体验中来,并更有效地通过音乐旋律活跃学生的心理情愫,以感性的手段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方向成长。
三、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意义
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意义,即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对音乐审美的品位和品味。这种教学下的体验模式,既区别于一般的音乐欣赏又区别于一般的音乐教学;它是在欣赏中教学、在教学中欣赏;或者说其欣赏的目的是为了教学,而其教学的方式又是一种欣赏。它是一种对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的感受与理解、是一种对音乐美感的体悟与领会。音乐教育体验学习,对于音乐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通过使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之中,从而通过实践与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以学生自己的感悟,主动地去体验、理解、感受音乐的.深邃。并通过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丰富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端正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态度,使学生在音乐审美方面有一定的素养。
四、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形式
1.情境重现式。音乐教育体验学习,与其说是学习更不如说是游戏。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形式更是千变万化,很多教师愿意选择“情境重现”的方式将音乐演绎出来,像音乐剧,更像小品。例如:将儿童歌曲《小红帽》编排出一系列的场景,学生亲自充当小红帽、外婆和大灰狼、亲自设计旁白和对白、亲自编排舞蹈,甚至可以将学生分组自行导演,并进行课堂竞演……这样做的效果显而易见,它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融入其中,在玩一样的课堂上轻松地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技巧。这不仅完成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更让学生对音乐课充满了期待。
2.即兴发挥式。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音乐是其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对音乐的即兴发挥,更是锻炼学生反应速度及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最有效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即时的、自由的直觉和感悟,以舞蹈、小品、朗诵、解说等不同的方式将对音乐的理解完整地表达出来。学生在音乐中游戏、在游戏中音乐,结合体验与学习将音乐孕育、创造。这种即兴发挥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使得原本在课上并不十分积极主动去表达自己的学生变得活跃起来,课堂气氛必然顺势被推向高潮,更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这种即兴发挥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正规的或是不正规的风格与形式的音乐,从而培养出学生更加不拘一格的艺术感觉。
3.创作改编式。音乐教育体验学习在教授学生乐理知识的同时,更加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创造能力。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听、学、唱的框架性模式,由学生自身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多元思维进行对音乐的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乐曲填词”“诗歌配乐”“歌曲改编”等不同方式,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例如:不同版本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同版本的《琵琶语》的演唱……在课堂现场的创作改编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挖掘出学生的创作才能、表演才艺,更有利于培养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音乐教育体验学习这一课题自实施以来,音乐课便再不是女孩子的课程,再不是五音不全的学生逃避的课程。它已完全变化为学生们解放心灵的、如体育课一般受欢迎的愉悦时光。音乐课的气氛得以活跃,学生的个性更是通过这样的课堂变得愈发活泼开朗起来,可见,这种体验学习方式势必成为当下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中将被广泛应用的一剂良药。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三
高职音乐教育体验学习探究论文
音乐教育是高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艺术欣赏水平,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好音乐教育是培养“一专多能”的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受高职院校专业性、职业性的影响,使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方法禁锢、内容单一、教学评价不科学,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效果。而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心理特征,以学生的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是高职音乐教学的“助推器”。在新时期,如何利用体验式教学提高高职音乐的教学效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职院校对音乐教学目标认识不正确。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将全部力量放在“专业建设”上,而对于音乐学科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音乐课只是国家要求的必开科目,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开设”,不注重音乐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了音乐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非音乐专业与音乐专业学生的“同质化”严重,两者都是对乐理、视唱、欣赏等方面千篇 一律的学习,没有进行差异化的课程设置,背离了高职音乐教育的普适性。二是音乐教育的内容不丰富。由于对音乐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的不重视,加之高职音乐教学的“点多、面广”,使得一些高职在音乐教学内容设置中通常采取“强干削枝”、“课程综合”的方式来解决音乐教学“广度”与“深度”的问题,造成了“广度”与“深度”不够。在音乐教学中“形式大于内容”、“浮于表面”,不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与高职实际结合的不密切。以及对学生全面审美、鉴赏、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音乐专业建设质量。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仅对我国民族音乐进行笼统的简要介绍,没有突出民族音乐的特色进行教学。三是音乐教学方法僵化。音乐教育开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表现出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互动”,“重记忆、轻体验”。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中,仅是为学生播放相应的曲目,教师加以简单的介绍,缺少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仅以完成书本教学内容为主,学生缺少交流、互动的机会。音乐课对学生音乐能力形成的引导作用不明显,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死板,无法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需求。四是学生评价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即以学生期末考试的“及格”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在学生音乐学习成绩评价中,注重学生对音乐理论的考核,而不注重学生利用音乐进行表达、演奏方面的能力评价。对学生的艺术审美、创新、实践综合应用能力考虑的较少。
二、体验学习对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意义
“体验”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头脑印象,是对现实世界一种亲身经历的过程。高职音乐教育“体验学习”是基于心理需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体验学习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音乐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学生从内心出发,油然而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生的审美体验有效的激发,达到有效的“激情”的作用,使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感受音乐、体现音乐,开拓学生的音乐审美视角,拓展学生的审美思维,为表达音乐打下基础。其次,体验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改善。传统的高职音乐教学是一种“学生听、教师讲”的单向式教学传播模式,而体验学习将学生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主观动能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挖掘,真正的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将学生由知识的“被给予者”变成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者”,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自动耳听、动手做、动口唱,在活动中更有效率的建构知识和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第三,体验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体验学习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元认知的培养,使学生在感受到音乐艺术之美,不但懂得欣赏音乐,产生深入探寻的动机,从而形成终身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
三、高职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改进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兴趣体验
高校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体验为中心,摒弃高职非音乐专业与音乐专业的“同质化”。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音乐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要本着“全面性”和“差异性”的原则,真正的实现高职音乐的“普适性”教育。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教育,更要突出高职特色。给予学生音乐学习的“快乐”和“兴趣”,使学生从内心真正的接纳音乐、热爱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现美、感觉美、学习美、创造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水平。推进生活化的高职音乐,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建立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乐队等组织,并配备专职的辅导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音乐水平。
(二)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感体验
全面丰富音乐教育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感体验。一方面,在高职音乐教学内容设置中,要摒弃传统的“强干削枝”和“课程综合”,推进中西方音乐教育的融合,更加注重音乐教学内容的实效性,立足于本土民族音乐,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山东省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吕剧、东北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二人转、内蒙地区的可以开设二人台等传统音乐课程。增强高职音乐教学内容的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索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自主选择。探索“课程超市”模式来进行教学内容安排,在“课程超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心理需求、能力特征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为高职学生设置“音乐学分银行”,学生选择自己喜受的学习内容,并实行“学分互认、资源互换”。加强高职音乐的教材建设。进一步提高高职音乐的教材建设质量,要增加教材的可读性,将其作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引线”,应增强教材的“引导性”,让学生掌握学习音乐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
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体验。首先,大力推进任务驱动、启发、角色、表演、游戏等新型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但能够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的“乐理、欣赏、乐器”等知识,同时能够使学生通过交流与沟通,实现对音乐技能的自我探究。不但要注重音乐课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音乐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例如:在音乐学习中,可以针对目前高职生比较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使流行音乐融入到高职院校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在《黄金甲》中,让学生讨论周杰伦音乐的民歌因素,在《菊花台》中,让学生欣赏古筝和葫芦丝的演奏,让学生仔细体会音乐风格。还可以选用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等内容,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音乐艺术形式中有效的调动思维。其次,要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构建开放的音乐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互联网技术,打造学生的开放音乐学习的平台,打造“自主音乐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音乐学习需求,在互联网上自主学习,通过现代开放远程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上进行资料的查询,交流学习心得、学习方法,提供学生的学习诊断和结果的检验等服务。
(四)完善教学评价,挖掘学生的探究体验
考核与评价是高职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高职音乐教学评价只有向“快乐音乐”、“成功音乐”、的目标发展,才能减少学生的失败体验,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一元化”评价转变为“学生、教师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构建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实现评价更加客观、合理。要要将学生纳入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将学生反馈意见和教师的评价。不再以简单的“考试”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方式,要构建学生音乐学习综合测评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传统音乐教学的“教学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二要进一步推进高职音乐教学评价的差异化,要树立“全纳教育”理念,力争通过差异化的教学评价,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都能够“有所收获”。尊重学生能力、兴趣、心理特征间的差异性,使所有学生均能够获得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要摒弃传统的以学生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音乐能力、特长、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纳入到差异化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中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知识、“建构”能力。三要推进形成型评价。不但注重学生“学的怎样”,更要注重学生是“怎样学的”,实现形成型评价的“柔性化”改造。为学生建立高职音乐学习档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录,为形成型评价提供基础条件。总之,音乐教育是高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艺术欣赏水平,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好音乐教育是培养“一专多能”的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着教学目标认识不正确、音乐教育的内容不丰富、教学方法僵化、学生评价单一等问题。而体验学习的实施,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改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未来的教学中,只有进一步改进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兴趣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体验;完善教学评价,挖掘学生的探究体验;才能够全面提高高职音乐的教学效能。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四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音乐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现在人们对素质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关注度很高,但是有些普通高校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在大学阶段实施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素质;大学阶段;学生
美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主要部分的音乐教育,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现在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推广,不仅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普及,而且人民群众的音乐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小学在音乐教育上出现了蓬勃向上的可喜局面。目前,不仅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音乐素质教育概念的产生对学校音乐教育有着影响,而且社会音乐环境对学校音乐教育也是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在高速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从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来看,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缺少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指导,现在有些普通高校在课程内容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对音乐教育课程和音乐素质课程一些功能的发挥存在着一定的制约。甚至有些高校在非音乐专业系里从不开设音乐选修课,音乐活动的机会也很少。笔者认为,如何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修养,是我们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中小学阶段,正是音乐教育并不十分普及的时候,音乐课和美术课一样,作为可有可无的副课,学生没有升学的负担,教师没有严格的教学任务,所以没有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没有给学生实施系统的音乐知识的教育。尤其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那里的音乐教育更是落后,有些地区甚至干脆取消了音乐课,笔者做过调查,的确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上过一堂音乐课,这些现状又怎能不令人堪忧?针对目前大学生的这种音乐教育状况,在大学阶段实施音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全民音乐素质修养的提高来说,也是十分必须的。高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和校园文化环境都对高校的音乐教育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集体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优秀的艺术形式中,音乐艺术是最具有情感色彩和鲜明意向的,它能够准确、快速地激发人内在的情感。音乐美感有着很高级的情感在里面,其中它的内涵也是很丰富的。因此,对培养学生审美观念、能力;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音乐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充分体现人的审美观,还能展现出它巨大的能动作用,同时也能够显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如:冼星海的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是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把黄河比作伟大的祖国;把黄河船夫的形象比作战斗中的中华民族;把滔天恶浪比作了侵略者。这首合唱歌曲的作品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团结、英勇的战斗以及保卫祖国独立的精神。所以歌唱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要去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其要表达的感情,而且还要自己不断地去感受、理解和有感情的去演唱。这样歌唱者就能潜移默化的感受到歌曲的音乐形象和其感染力。《黄河大合唱》这首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观,还可以使学生在情感和品格上受到很大的鼓舞。并且,从美好的演唱中也获得了无限乐趣。当然,这样的作品数不胜数。
二、音乐艺术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且能开拓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音乐艺术是一门多功能的学科,它最重要的本质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这种功能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经过实践证明,音乐活动能够促进人左右脑更好的平衡与协调,是突破单项思维的最佳途径。而健康的审美感受,能够开发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并且在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中,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对智力的全面开发是有很大帮助的。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才能构建起准确、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以创造力为终极目标的价值追求。所有的创造力都是来源于人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来自人的形象思维。因此,音乐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想象力,还能发展其丰富的思维能力和科学创造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启发而来的。”
三、音乐教育不仅能够让大学生体验健康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能够塑造其健全完善的人格。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且人才成长的“黄金期”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期”也是在大学生阶段。实践证明,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学习音乐,培养其优秀道德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音乐是指在有组织的“音”里面,所产生的艺术形象。而且音乐不仅能表达出人们丰富的情感,还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不但能够使大学生紧张的学习得到有效的放松,而且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音乐是一种人生哲学,所有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和思想感情创作出来的,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反映了作曲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体验,展示着作曲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样的作品,欣赏者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进行相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净化心灵世界的目的。并且,音乐以其最直观的听觉感受,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通过各种美妙的音色和节奏来感染学生,从优美的旋律中得到美的享受。教育家指出,人格的创造与产生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美育中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它能够使人格的形成和塑造得到升华。尤其在大学阶段,这个时期正是学生人格塑造与形成的重要阶段,由此可见,大学生开设音乐课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我们在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时,应该让学生提前了解作曲家的写作背景和意图。这首作品是两位年轻的作曲家为了研究交响音乐的民族化,所选出一个民间传说体裁,经过不断的创作与艺术加工,写成了这部家喻户晓的不朽之作。其次,在向学生详细讲述每一部分音乐所描绘的主题,这样,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去欣赏音乐,欣赏音乐的同时,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并且要鼓励他们学习作曲家的这种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精神,激励学生在以后各自不同的领域内,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样,就达到了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音乐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知识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长,比较完整的音乐体系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中国民间音乐从民歌、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艺术形式的数量来看,也是很庞大、复杂的。我们从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国粹”京剧艺术来说,京剧在世界文化艺术中就享有很高的荣誉。我国京剧艺术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内涵美的特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当代青年却对此了解、熟悉的却很少,有的青少年甚至不喜欢这些东西。面对这种状况,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授学生正确的观念,使学生对音乐教育进行了解和熟悉。由此可见,一些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并不都是有着精英教育的经验。在普通高校中要想让每个学生的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广泛地普及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当然,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的情况、特点,了解后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教育的任务。不是要系统和完整地强调音乐知识,我们不是要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要从审美的专业角度出发,教会学生怎样用欣赏、鉴别的方法去研究音乐的美,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以及全面提高普通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
[1]杨力.学校艺术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131.
[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0.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五
探讨苏教版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发挥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兴趣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动力所在,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调研,在初步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音乐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例如,小学音乐曲目《螃蟹歌》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做游戏、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螃蟹这一动物,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意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螃蟹歌》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音乐演唱的过程中可以融入更多活泼、健康的演唱技巧。
二、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点燃课堂教学氛围
由于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小学生的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模仿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授方式上要多变灵活,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提问、讨论、思考、表演、分组竞赛等方式,调动课堂氛围,加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音乐教学内容,要学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例如,对于节奏方面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三连音、休止符,从而提高学生对音符的鉴别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图、讲、演”三位一体教学的优势
教学方法的优化、改进和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固定化,教师的侧重点为音乐作品的演唱能力的提高,忽视了演唱前期情境导入的推动作用。音乐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驾驭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还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培养和道德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构建“图、讲、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所谓“图、讲、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指在小学音乐作品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欣赏歌曲插图,从而在视觉上建立审美意识,其次让学生熟读歌词,理解歌词所塑造的意境,鼓励学生发表对歌词理解的感受,然后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综合运动听觉和视觉来同步感知、欣赏音乐作品,最后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驾驭水平,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表演,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塑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音乐作品画面、文字、图片和声音的立体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教学作用,一方面可以快速地实现教学情景的导入,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小雨沙沙》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配备教学画面,从而使学生在一边演唱一边想象的过程中,体验着春天细雨绵绵的清新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热情。
五、加强小学生音乐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有效融合
随着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发挥音乐教学与德育教学的合二为一作用,一方面可以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好音乐课的信心,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乐观生活态度、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关键步骤。
六、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
加强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能够展示学生的个人艺术魅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舞台控制力和爆发力。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自我检验的重要平台,是教师教学成果评定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鼓励全员参与,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的长期性发展既要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质量,又要在完善教学体系的要求下,重视教学实践,从而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之中,完成教学目标,促进音乐教学的稳步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六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对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艺术修养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那么我们音乐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呢?如何让别人了解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三点来谈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以追求考分为主要目的,是“死读书”的典型,这样的小学生不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提高小学音乐教师能力构建水平,才能使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的形式,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意识;才能使小学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二)、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小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二、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在新课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课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改变了陈旧的音乐教学方法,更新了陈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真切、音乐兴趣更浓厚,审美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下面就是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在新课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具有的重要作用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情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过去上每堂课,总是习惯性地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导入,让学生感到千篇 一律,索然无味。不能调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利用课件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当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感人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活动,我在保留了整体欣赏、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欣赏、品味歌曲,对比欣赏、体验歌曲两个听的环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同时去体验情感之美,充分发挥音乐听这一重点。
(三)、唱演歌曲,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的演唱歌曲,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环节,调动情绪发挥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唱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我们来开音乐会》这首歌时,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结已自己的生活进行创作,并在创作出歌词的基础上改一改旋律,让他们自己去表现创新后歌曲的效果,听着自己的歌曲,学生们激动了,创新的意识也就高涨起来了。
(四)、表演歌曲,给学生美的教育 体验了歌曲情感,创新了歌曲内容,可以说是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已经有一了个总体细致的认识,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认识通过配舞蹈,拓展情节等形式表现出来,与同学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内容美,情感美。
三、音乐教育在小学生音乐审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分别从以下几点表现出来: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神经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例如: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抒情优美,描写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睡觉时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强烈的依赖之情,营造了一个温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围。这首我就让学生来表现,“假如你是爸爸(妈妈),你会怎样红你的小宝宝睡觉?”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组成临时家庭,用歌声、表情、动作、造型来表现这首歌曲。学生的表现没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声。最后我还让学生思考:妈妈对你是这样的关心,那么你该怎样回报妈妈呢?学生是很聪明的,马上都能回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表达了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妈妈的感谢,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4、培养学生的审美合作能力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独舞等个人的表现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体舞等集体表演形式。学生集体参与合作是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例如:在如二年级唱游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学习一点儿也没有兴趣而且根本听不懂,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于是我运用“搭节奏”的游戏,让学生自行组成活动小组,在搭搭拆拆的游戏中学习掌握到新知识。在他们的游戏过程中不单单解决了怎样搭节奏这个知识点,而且继续在研究搭完了节奏之后,怎样拆了节奏再搭新的节奏我们还进行了比赛,看哪一小组节奏搭得又快又好。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小组合作的能力,因为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例如:在欣赏《快速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让10—12名学生为一组,通过表演性的动作来表现可取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来丰富乐曲的时间、场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励学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于是,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组在表演中创作了一首诗;有一小组还创设了多个场景:火车站、大草原、田野、农庄、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学生自由地、大胆地表现出了对乐曲的独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不得不赞叹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创作能力。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教师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赵颖;《自主?愉快?创造性地学――创新教育丛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4]李妲娜。世界音乐教育集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
[5]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科学普及出版社;;
[6] 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
[7]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月;
[8]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科学普及出版社;月;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七
摘要:人类社会不知何时就已经出现了音乐,在人类还没有出现语言时就用声音的高低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乐器的出现,音乐开始慢慢进入人类的生活,俗话说,音乐反映了人类的生活。音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人们的智力发展,当我们还在摇篮之中的时候,就常常听一些摇篮曲和其他节奏欢快的优美音乐,收音乐的熏陶,孩子上学以后,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音乐,课间活动伴随着音乐,音乐课上有美妙的歌声,吃饭睡觉都在音乐的萦绕中,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化成了小学教师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重要性
音乐反映了人类的生活。音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当我们还在摇篮之中的时候,就常常听一些摇篮曲和其他节奏欢快的优美音乐,收音乐的熏陶,孩子上了学以后,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音乐,课间活动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人的幼年时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增加音乐教育,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日常活动,还增加了孩子们对美的认知,增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所以音乐在学生的小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循序诱导,抓住学生学习兴趣
艺术活动可以加强人与人的交流,包括学生,可以让我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由于音乐的节奏和律动以及舞蹈动作的安排会使人类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能使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可以激起学生的的创造性和了解这个世界的兴趣,学习和他人之间的交流,首先我们要采取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比如讲故事、绘画、语言、动作、舞蹈、语言、选取对于合适的教材,在低年级的音乐教育中可以采取愉快的游戏活动,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记忆音乐的旋律,让他们体验音乐的内容,学生在在听音乐的过程之中培养音乐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
二、选择内容的多样化
我们老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之中要选取不同的音乐素材来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教学,同时注重学生的可接受性,当然,音乐选材中生活性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学生。光听音乐并不感兴趣,因此只忙着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活动中加上故事、模仿、游戏、乐器模仿等形式后,孩子们都兴趣高涨,立刻参与活动中。因此,音乐的选材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选一些小学生理解不了的音乐,那么他们自然提不起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老师选择的音乐要贴近学生的世界,让还是有了解和学习的欲望。
三、音乐欣赏———幼儿美育的关键途径
音乐鉴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学生们走进音乐的世界,就必须让他们了解音乐。在学生小学阶段,对音乐还没有完全的认知,所以老师们的责任就是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来认识音乐。老师将适合小学生欣赏的音乐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放出来,让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世界,让学生们全身心得到放松。让学生们慢慢的去了解,认识音乐的美妙,知道音乐能够使人愉悦,因为学生们只有自己沉浸在这个音乐世界的时候,才能用心体会音乐。实践远远比说教让人学到的东西多。
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能力
音乐欣赏是一门艺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如果选取一些单调乏味的歌曲就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小学的音乐活动中,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难以表现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歌曲,教师在乐曲的选材上受到了局限。音乐欣赏往往可以弥补其他音乐活动所选曲目在风格、体裁及艺术手法上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大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品味,开阔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充实他们的音乐生活。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品味和鉴赏能力,增强孩子综合能力。
五、结语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这件事上,所以这就给老师带来了严峻地考验,老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游戏中让小学生来学习音乐,也可以举办小型的歌唱比赛,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音乐。小学生在听唱看的实践中体验音乐,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的全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结合图片的展示,语言的讲解,以及动作的表演等等一系列形式帮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从而领略体验到音乐的精髓。充分发挥故事在学生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让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总的来说,在学生的小学阶段,音乐的教育能够给学生的带来很大的益处,让学生们增强了对这个世界的美的认知,对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大有好处,能够从小提升学生们的气质,甚至有可能挖掘某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音乐最重要的是能给学生们带来快乐,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享受音乐热爱音乐,最后让音乐真正服务于我们。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教师丛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2]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m].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
[3]翟晓江.小学音乐教育新视野[m].科学普及出版社,20xx.
[4]李妲娜.世界音乐教育集萃[m].漓江出版社,1991.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八
一、对南阳市几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的调查情况
笔者于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间分别对南阳市下属的南召县皇路店镇广庄小学、尹店小学;镇平县石佛寺镇党庄村小学、老毕庄小学;内乡县赤眉镇齐营小学、马营小学;方城县拐河镇姚店、史家庄小学;社旗县桥头镇史庄、陶庄小学进行了实地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音乐课开设情况
这些学校大部分都开设有音乐课,但有3所学校没有开设,这说明当下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课开设情况并不普及。这其中的原因首先是没有师资,没有音乐老师也就谈不上去开设音乐课了。还有就是压根就没打算开这门课程,这就是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还有就是以前开过,后来给停了,主要是觉得没用,也属于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
(二)学校对音乐课的认识问题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没有开设音乐课的三所学校虽然都是源于师资问题,但他们学校的领导层都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没有音乐课也没什么大不了。而其他开设有音乐课的七所学校的领导层对于音乐课的认识也很不积极,对音乐课漠不关心,认为就是哄孩子们玩玩闹闹。这样的认识很是令人无奈,但又普遍存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也难怪存在音乐课教师应付、学生觉得无趣的现象。
(三)学生对音乐课的喜欢情况
通过对开设有音乐课学校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喜欢音乐课的比例则是百分之六十一,这个比例较为意外。而对于不喜欢的原因,大部分学生都说教的歌不好听,也有的则认为老师教得不好。而在询问他们对音乐课有何建议时,他们的回答绝大部分是多教点流行的。以上这些情况首先说明流行音乐在城乡的传播已相当普遍,农村孩子也非常喜欢。另外就是农村小学音乐课教学不太令孩子们满意。
(四)硬件设备
调查的几所学校在音乐的硬件设备上非常差,大部分用的琴是电子琴,仍有部分在用老式脚踏风琴,只有一所学校有钢琴。更别提正规的音乐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这样的情况使得教学进行很受影响。而由于乡村小学的教育经费极其有限,音乐又不是一门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很重要的学科,所以在农村小学这样的情况很难得到相当的改善。
(五)师资问题
师资缺乏一直是困扰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大因素。在笔者所调查的几所学校这样的情况也较为凸显。在开设有音乐课的七所学校,只有一所学校有两名音乐教师,其余学校都是一名。而总共的八名教师,只有两名是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还有三名是大专音乐专业毕业,另外的三名根本就不是学音乐的,是其他学科的老师懂一点音乐就附带着代一下音乐课。这样的师资情况当然不尽理想。因为农村小学教师待遇较低,有很多音乐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宁愿选择在城市漂着,也不愿到农村教学。所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是最为关键的。
(六)深入课堂听课情况
1.课堂教学方法
在开设有音乐课的七所学校,笔者都深入课堂进行了观摩听课。通过听课可以看出,在教学方法上有一些问题。首先是过于死板,不够接地气,有点大而空。其次对学习的歌曲过于理性分析,缺乏让学生的感性体验。还有就是课堂缺乏互动性。
2.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笔者发现,在老师讲解分析音乐作品时,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听进去。而在教唱歌曲时,一些理性有余、欢快不足的歌曲学生极其不爱唱,一些流行歌曲,学生反映极其积极。总体来说,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不强、参与性不强。而这与老师的教学方法及歌曲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3.教师素质
听几位老师的讲课,总体感觉音乐素养有待提高。他们弹唱能力基本还算可以,但理论层面的知识稍显欠缺,尤其是文化知识层面存在相当不足。这也是当前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普遍问题。因为他们考大学时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加之“重技轻艺”思想的存在,文化底蕴相对不足。而音乐说到底是一种文化形态,他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所以,我们的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素养上下点功夫。
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
(一)学校在思想认识层面的缺失
可以看出,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在思想层面存在这样的情况:领导认为一切以升学率为中心,音乐可有可无,忽略音乐的作用。而这就使得教师觉得所教的课不受重视,自身也缺乏教学热情。我们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使其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我们通常所说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其中的“美”说到底就是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而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提升学生音乐审美价值观,学会感悟音乐美、发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也就是说,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实际上处于很重要、很有效用的一个位置。而在农村小学存在这样对音乐作用漠视的情况,不是说学校领导对这些道理一定都不懂,从深层来说其实就是中国应试教育弊端的显现。一味的比文化课成绩、比升学率、比竞赛名次等等。如此环境下领导自然有压力,自然会对本应在教育体系中起相当作用的音乐课较为漠视。
(二)教师素养及认识层面
不难发现,在这些开设有音乐课的小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大都拘泥于形式。照本宣科,说教过多。而笔者也与这些教师进行了沟通。实际上尽管待遇并不好,所教的课也不受重视,但他们还是很想把课教好,使学生满意。但对于那些非音乐专业出身的老师,其音乐素养实在有限。而对于科班出身的老师,虽然专业上基本能够胜任,但对音乐文化的认识还有很大局限。在和他们的交谈中,他们大都认为音乐就是唱唱歌、弹弹琴,上音乐课就是哄小孩玩玩。实际上,音乐说到底是一种文化,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情感、审美的支撑。小学生学音乐,首先要培养兴趣,在此基础上去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这就需要一定的音乐文化知识的合理渗透,而非简单的说教。
(三)教学方法层面
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尚未成型,对于他们的音乐教育首先是要培养兴趣,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的培养更需要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是说理式背景下进行。他们需要更多的直接感受式的聆听。通过自己的直觉去感受音乐中最能感染他们的那一部分。而很显然,音乐中最能激起小孩子兴致的就是动感、欢快。这与他们所处年龄的感知力有很大关系。相反,如若我们一味地教他们一些较为深沉大型的音乐,在课堂上总去通过音乐来灌输给他们较为深刻的道理,这对于他们并不大合适。教师音乐价值观也极为重要。因为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很多教师在学校时候由于在“重技轻艺”思想的影响下,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技术上虽然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音乐语言表达贫乏,文化底蕴缺乏。而实际上小学音乐教学对技术层面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更多的是教师如何去设计课堂教学,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进行合理音乐理念的传播。这都是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
(四)师资力量问题
教师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体,师资力量如何直接决定着音乐教学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调查,发现南阳市农村小学的音乐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真正专科以上音乐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仅有39%,本科更是寥寥无几。有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压根就没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仅仅是业余学过一点。这样的状况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较有效果的音乐教学。通过实际调查,我们也发现在课堂上一些老师明显是源于自身能力有限而使得课堂教学较为粗糙。关于师资缺乏且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不能过于漠视。当下的大学毕业生很少愿意到农村去教学,虽然工作很难找,但他们很多宁愿在大城市没有合适工作的状态下漂着也不愿意到农村。这其中工资待遇问题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当前的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很是可怜。通过交谈,我们知道他们很多人一个月两千元钱都拿不到。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对南阳师范学院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他们坦言,这样的工资待遇实在太低,如果在待遇上能够有所提升,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他们很多是愿意到农村小学工作的。
(五)学生层面
当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在课堂上所教习的音乐如果按照教材来进行,流行音乐占的比例相当有限。其实流行音乐由于其自身活泼易懂、易学易唱、自然接地气等特点在当下大众文化日趋占主流的态势下,深受受众之喜爱。而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城乡差别日趋缩小。农村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外界很多流行、新鲜的东西不大了解。通过和这些孩子的接触,发现他们对于先前流行的东西都十分了解和感兴趣,他们基本上都有智能手机,都喜欢上网聊天。对于流行音乐自然是极其追捧。而在课堂上,在老师教习其他类型歌曲时,学生们则基本热情不高。我们很多时候总觉得流行音乐过于俗,不能登大雅之堂,实际上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所需,有选择地合理渗透流行音乐。
三、结语
音乐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均匀,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存在着思想上不重视,师资、硬件设备缺乏,教学理念、方法存在不足等问题。当然,出现这些情况有思想、方针、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这是音乐教育发展道路上我们必须正视的。我们需要通过调查进行不断地总结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之策。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九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伴随科技的进步,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各方面均有了明显改变。在中小学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如何如今也是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新课程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
新课改在我国经过多年发展不仅拥有了多种教学形式,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社会更加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等,而音乐教育正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也能够使当代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教育改革后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教育要求,而我国教育界也在为此不断做着努力,如今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虽然较为乐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
1.1重视程度不够:如今我国虽然已经开展了多年教育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在校园教育中,校方、家长以及学生三方面均未能够完全适应新课改理念、要求以及模式,不论对于任何阶段的学生而言,成绩依然是最重要的。不难发现,如今中小学校虽然已经开展适当的教学活动,但往往过于流于形式,学校依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主要学科的教学中。音乐课时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处于严重的劣势下,很多学校的音乐课时一周内不会超过两节课,有些初中学校周课时仅仅只有一节或者甚根本没有开设,加之其他学科老师对音乐课时的占用,使原本就有限的音乐课时又面临着减少的局面[1]。
1.2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及能力有待提升:我国师资力量匮乏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通过引进特岗充实了部分师资,但依然没有真正解决此问题,同时由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降低教师准入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教师总体质量。尤其在音乐教育方面,鉴于该学科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其在选择教师时也不会做过多考量,导致许多音乐教师或是缺少相关经验,或是教学方式老旧,难以符合新课程背景要求,而在民族音乐教学方面所显示的不足会更加明显,很多教师自身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传授能力有限,这也成为了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一大阻碍。
1.3教学技术方法陈旧:音乐教学中若能够使用正确的教学技巧,恰当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既可以充分引发学生兴趣,也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其传播方式难比当代流行音乐,但其别具特色的感觉更能带给学生异样的感受。然而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的形式一直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陈旧,一般是教师领唱学生跟唱抑或仅仅是听听录音的形式。学生在不了解民族音乐的情况下,很难被民族音乐吸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直观的了解。在教学方式上应摒弃“填鸭式”教学,在教学中积极使用新型教学方式,并教会学生发声技巧、演奏技巧等[2]。
1.4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随着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中小学生所接触流行音乐机会增多,而流行音乐其独有的特质与中学生特性极为相符,能够轻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反观民族音乐,其形式较为普通,且长期未做出任何变化,使得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使往往难以提起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民族音乐很土、不够潮,民族音乐不应该被放入现代音乐教学中等诸多现象。此种心态既与学生年龄、青春期心理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又与民族音乐自身特质有关,同时也与教师的教学有一定关系。
2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农村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
2.1拓展民族音乐课外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各个学校均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并且近年来很多学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在重大节庆节日里均开展文艺演出,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等,歌曲演唱是必备节目之一,但民族音乐类节目却很少有人表演。鉴于此,学校可以鼓励有相关特长的老师带动学生参与到民族音乐的表演中去,节目编排指导时可以对学生说“此种形式可以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等,以此来激励学生;另外,学校也可以积极邀请本地民族民间音乐方面造诣较高的专业人士来学校开展音乐讲座,并现场为学生做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校也可以在校内开展民族音乐比赛,此种形式不仅会丰富校园生活,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时更加认真[3]。
2.2优化教师队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自不必说,然而我国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还需要提升,今后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了解新课改要求,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使民族音乐课堂不再单调、枯燥。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外,也要通过实践课堂来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演唱技能的掌握。另外要实现多元化评价,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要随便下结论,更不要在评价学生时使用不恰当词汇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反而应使用带有激励性作用的话语,此种评价方式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评价方式中的弊端。
3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农村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我国整体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民族音乐的传承,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当代学生每天处于繁重的学业中,导致其对于主要学科外的课程很少会产生兴趣,这也使得民族音乐教育效果长期难以得到提升,为了缓解此种现象,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完善了音乐课教学模式,但即使如此该方面也依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胡振邦,张晓华,郭志山.新课程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大舞台,2011,(11)10:154-156.
[2]余复生.新课程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艺术教育,2014,(02)05:74-75.
[3]米庆华,米丽娜.藏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以四川省阿坝州为例[j].大舞台,2013,(06)08:223-224.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十
论文摘要:教师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走上了尊重教师教学个性发展,强调转变和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为主的培训之路。本文试图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强调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的“参与性”“体验性”,注重教师个性特征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师继续教育;参与性;创造性;体验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受20世纪初欧洲兴起的“回归自然”艺术思想影响创立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奥尔夫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灵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相互融为一体,每一个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德国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影响下借鉴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他本人曾经说过:“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把古老的精华继续传递下去的火炬传递者。而后继者要想把这个观念继续传递下去的话就注定需要不断地演变。”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场革命,他提倡不断演变和提升观念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以他独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全世界教育中风靡。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
(一)教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同时它并不单独存在于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单纯的用耳朵进行音乐的欣赏是不够的,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亲自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给教师创造审美体验的机会。同时,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推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教师自己体验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教学深层次的体验与理解。例如,在引导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会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让教师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教师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更能体验教学中学习者的感受。
(二)教师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强调回归人本,激发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注重以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会根据教师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重视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始终把教师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培训的首位。让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比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又一特点,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更加强调教师教学中的即兴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如果教师继续教育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体验创新的过程,要想造就创新型教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知道奥尔夫不提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上课也没有具体的“教参”可参考,教学的一切素材需要教师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培训讲师除了为教师展示经典课例外,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同时教学中不会对教师作硬性教学模式或是方法的规定,教师在感到没有框架束缚的同时,也会感到压力和拓展教学的自我需求。让教师体验在即兴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创造,来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创造力。
中国人几千年来中庸的、内敛的人物性格,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多的崇尚了一种为师而尊的束缚,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表现为缺乏对教师个性张扬、创造力、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体验、参与、互动方面有很大不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也在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师通过体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这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如出一辙。因此,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师资培训,不仅对我国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方法的转变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转变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积极体验,培养教师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运用
(一)借鉴案例教学与案例研讨
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但在继续教育中面对教师到底要教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教这些知识,是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获得方式。有些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和其他各种信息渠道获得,还有一些知识必须在他人的指导下,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而这类知识才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因为它强调的是具体情境中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更应强调“意会”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的停留在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强调实践教学经验的获得。我国传统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从理论层面向教师“灌输”专业知识,造成教师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性,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理念,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以案例为载体,在教学的互动中从行为层面,操作层面不知不觉的传递教育思想及方法。同时在培训中我们鼓励所有参培教师都参与到具体课例教学互动中来,再通过教师交流与探究—培训讲师讲解—教师即兴创编等环节,让教师在亲身体验课例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二)借鉴“参与体验式”培训形式
传统教师继续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师“灌输”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导致教师们只能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作用及方法,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不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应引导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互动,亲身体验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及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参与、探索和体验音乐,只有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亲自去探索、领悟音乐的美。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提倡的“全员参与”的形式,把音乐技能、音乐教学方法以及音乐教育理念融合在各种有趣的培训活动中,使整个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充满亲身体验的过程,强调在培训中丰富教师情感体验,从而建立起教师对学生、对学科、对学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强调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下,激发和培养教师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四、借鉴奥尔夫师资培训模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通常采用“做—学—研—练—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体验观摩课例、聆听讲师分析课例、参培教师交流课例、现场创编课例延伸、分析评价课例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在参与体验中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与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既不是以培训讲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既发挥培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教师的认知、体验主体作用。具体操作如下:
(一)“做”
培训讲师现场带领参培教师进行课例体验,让参培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教”与“学”。
(二)“学”
教师对演示的示范课例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方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课例分析,使教师了解和掌握完整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三)“研”
通过观摩、和聆听老师的分析。根据个人的理解参培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
(四)“练”
在体验、理解课例的基础上参培教师对教学各别环节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即兴教学延伸。
(五)“评”
针对参培教师即兴教学延伸,进行现场点评。及时发现参培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及时指导。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一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音乐素质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力提倡民族音乐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目前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
一、引言
民族音乐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是我国艺术的一块瑰宝,在提倡“走出去”的今天,民族音乐更是要大放异彩,小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更是要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反映出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音乐课程设置首先凸显不出民族音乐,很多的教材中对于民族音乐的介绍只占据一小部分比例,并且一小部分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都是歌曲演唱和舞蹈,对于其余部分介绍较少,其实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十分深厚的底蕴,是可以仔细研究和学习的一个部分。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受到西方国家的音乐潮以及日韩等国的文化冲击,导致音乐教学的注意力被大大分散,使整个课程的设置在民族音乐上显得不合理。而且,很多民族音乐教学也不成体系化,现在的授课让歌曲和器乐分家,在很多的授课中割断了这其中的联系,导致民族音乐的授课不成体系化。
2.教学形式单一
民族音乐的课堂中更多的还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形式虽然会让学生们学习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对音乐有一定了解,但是这种学习并不高效。这种僵硬的教学形式还会让学生们丧失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认为民族音乐是一种无聊的音乐。
3.学生对民族音乐不重视
很多学生对于民族音乐不是很重视的原因在于还没有将观念转变过来,有的学生甚至在不知道民族音乐包含哪些内容。这样错误的观念很大程度上还是源自对民族音乐的不了解。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是很感兴趣的有一部分的原因来自老师,部分老师对于民族音乐也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老师自己对于民族音乐的一些乐理知识、乐器知识也没有十分了解,这就会让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民族音乐的知识点,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让学生越来越不重视民族音乐。
三、针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建议
1.调整课程设置
首先要加大课程中民族音乐所占的比例,并且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可以从民族音乐的历史讲起。民族音乐的历史是十分久远的,并且民族音乐经历了几次很大的融合和变迁,这些大的变化都是与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事件相关联的,这些历史如果可以放到音乐课堂中去,那么对于整个课堂的气氛是十分有帮助的。其次要让整个民族音乐的教学形成体系化,切忌把歌曲、器乐、舞蹈分开来教学,这些内容都是一首成熟民族歌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放在一起才可以形成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民族音乐体系。
2.采取多元化教学形式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比如说这两年最近新火起来的《中国有嘻哈》和《中国新说唱》这两个节目,这两个节目引起了说唱音乐的流行,但其实民族音乐当中也是有说唱的表演形式——民间说唱。所以在介绍民族音乐种类时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这两个综艺节目的片段,然后再引出民间说唱的教育,这样可以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好地开展后面的课程。
3.在音乐教育中因材施教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要注意兴趣的培养。当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乐器比较感兴趣时,就可以相应地多给他们讲解一些关于乐器方面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听了《二泉映月》之后,开始对于二胡这类乐器感兴趣时,老师就可以下意识地多教他一些关于二胡的知识;有些同学对于戏曲更感兴趣的话,可以更多地给他普及一些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相应地扩大教学范围,比如这位同学喜欢京剧,那么老师可以在讲解京剧知识的基础上再给这位同学普及一些关于黄梅戏的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学生接受得会更快,而且对于戏曲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四、结语
中华民族音乐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的瑰宝,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使这一环更好地落实,每个人、每个部门都需要发挥作用,让中华民族音乐的精神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二
一、改變以学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兴趣而学习
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千方百计的使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在一味地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音乐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育是孩子兴趣启蒙的第一步,也具有了初步的欣赏与交流能力,但是由于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且音乐是一门兴趣课程,不适合过于严苛的教学方案,充满活力的教学理念更能促进学生们接受乐理知识,才能够将一群玩心很重的学生们集结在一起,发挥奇思妙想,解决学习问题,培养他们运用独立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好让学生更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例如,我在给孩子们上欣赏课《小燕子》的时候,先是简单介绍了这首歌的起源,地位,让学生们知道其普及程度,由于之前或多或少接触过这一类歌曲,学生们在听讲时并不能专心致志,所以我就把这首曲子放出来,让孩子们在课堂动起来,载歌载舞,边唱边跳,用自己清纯稚嫩的嗓音,高歌出对春天、对小燕子的喜欢,使得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起伏产生了共鸣,并从中获得了心里上的艺术满足。由于艺术都有互通性,除了载歌载舞之外,绘画也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我引导他们通过这首歌曲的歌词画出一幅《春日美景图》,告诉他们会以比赛的形式,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这样就把所有孩子的兴趣全部牵引了起来,一节课上下来,孩子们已经对音乐课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完成了。
二、根据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帮助学生进行合作
不同地域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不一,在农村音乐教学里,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针对各个学生的能力限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或增添,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对音乐的接纳程度,若学生的兴趣不是很强,那就从浅入深实行渐进式教学模式,否则学生们一时之间消化不了易产生自暴自弃等想法。任何调整过后的课程都应先投入使用一段时间,看看成效如何,不应将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变成“板上钉转”的固态形式。而是要随机应变。争取做到不同时期、不同方法、不同策略。
三、课本本身的使用价值需进行全面提高
课本学习是基础乐理知识的根本,倘若课本出了问题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对课本进行合理的编写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在音乐教育不受重视的农村。其次要合理划分重难点,我们要知道,难点不一定就是重点,在篇幅方面应倾向于基础的乐理知识和音乐赏析,只有基本的概念掌握了才能把握更深一层的知识,重难点的划分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孰轻孰重有一个心理规划,在乐理学习起来会更加有针对性。最后也是主要的一点,课本内容应有意识的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潜力及能力,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本源才能对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
四、增加音乐教学投人,改善音乐设施
由于乡村音乐教学条件艰苦,导致在日常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器材短缺等事件发生,要想提高乡村音乐教学水平,必须从根源上满足学生需求,增加音乐教学教育投资,以保证小学音乐课堂的正常运转。对于音乐器材,必须加大投入使用量配备良好的教学乐器和教具,在学校图书馆内增加乐理方面的书籍,方便学生在课后阅读、了解。通过创办音乐活动,增加学生乐趣,让学生在玩耍中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为今后良好的音乐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比如在教习《让我们荡起双浆》时,可以带领孩子们到户外,一遍感受野炊的乐趣,一边教授这首歌曲的旋律,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有条件的学校,一定要带领学生们去划船,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树立孩子自己的音乐梦想。
五、总结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音乐教育任重道远。其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而这在教育改革中势必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要找出问题,对症下药,那么在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下,终会找到其科学的发展轨迹。用充满活力的教学理念更能促进孩子们接受知识,熟练应用素质教育理念,增加学生学习效率,改变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模式,脚踏实地的为学生的未来考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z],.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马达.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4]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20xx,(4).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三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以国外的经典音乐为例进行教育,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音乐水平,并引导学生挖掘其蕴含的意象。利用国外的经典音乐进行教育,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育素材,也降低了我们教育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在具体的实施中,可首先介绍一下音乐的创作背景,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演奏教育,并在演奏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曲调、节奏来挖掘音乐所要表达的意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鼓励学生独自进行音乐的演奏练习,然后学生在演奏中自己总结音乐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意象,继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学生的理解力上升了,对音乐的感情脉络将把握得更加准确,其演奏的音乐也就越容易感染他人。不过,最开始的曲目不应过难,因为过难的曲子既谈不好,也没有精力展开联想,要采用循环渐进的教育手段。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吸纳式学习向主动学习、探索式学习转变。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制力、认识水平有限,如果在音乐教育中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很快散失,而课堂的设置是音乐教育的重点,所以课堂的设置要注重趣味性的提升。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轻松愉快、互动性强的音乐进行教育,吸引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师可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即兴改编,把学生熟悉、感兴趣动作和音乐融入到音乐教育中,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育活动的热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避免单纯经典教育案例带来的枯燥感。
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音乐是一门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情感意识浓厚是音乐的特点。尽管戏剧、舞蹈、绘画、诗歌、雕塑、文学等同样能表达和激发情感,但音乐更加的直接、纯粹。当我们欣赏一首乐曲时,我们的视觉一接收到音乐信号,我们几乎能立刻产生感情的认同,这个过程没有思考、没有观察也几乎不要任何的知识,我们的感情跟着音乐的节奏、音色、旋律、和声不断地发展和互动。也就是说,我们对音乐情感化的欣赏方式是无需分析、讨论、理解,感情的获得是直接体验而不是客观的理解。比如,在不知道作曲家的名字、作品的创作背景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贝多芬《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如火上爆发而迸发出的“热情”,因为钢琴短促果断的节奏、快速流动的音型把这种“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与绘画艺术相比,音乐不能直接描绘现实生活的对象;与文学作品相比,音乐不能准确地表述概念,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音乐艺术的魅力是无可替代的,因为音乐在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感情体验激发得更加直接,也更加鲜明生动。本文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希望能为大家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启发,使得不同文化下的音乐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小学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