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随着拜佛的人越来越多,佛教的礼仪显得至关重要,很多人还不知道进入佛堂或是在礼佛时有什么讲究。下面一起来看看!
1、进入檀城(佛堂),或拜谒仁波切时,应先向上师及诸佛菩萨行三礼拜,要离开时则不宜跪拜,合掌(如扎西底类;吉祥如意)或问讯(如仁波切森加南;仁波切晚安)即可。
2、参加法会或拜谒仁波切,不宜迟到应提前到达。
3、不论何时,弟子的座位不宜高过仁波切,若仁波切席地而坐,为接受加持,或献哈达(放在哈达上的物品如红包等是供养仁波切的,哈达下的物品如念珠天珠等物品是请仁波切加持的),或敬送礼物,应一鞠躬以跪姿趋前,请示时,应保持一定礼仪距离,不宜贴身近前,退后时应面向上师后退,不宜马上转身。
4、仁波切之法像、佛像或法本不可直接置于地面,不可由其上跨越,应置于桌面或高处。
5、在佛堂听法、拜谒仁波切或在圣迹圣物前,不宜伸腿将脚掌朝向之。
6、会或闻法结束时,弟子可将供养金或小礼物奉上,代表感谢。当仁波切下座时,弟子应起立合掌表示欢喜尊敬。
7、供养仁波切喇嘛,或护持道场,是为自已种下福田,功德迥向法界众生,我们自己亦受加被,所获福报不因金钱多少,而是依清净的菩提心而定,然“所谓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若以三轮体空的发心供养更为殊胜。
8、仁波切经过身边时应起身致意,避免路过仁波切的影子,法衣,座位等用具。
9、为上师做事或长期亲近仁波切,不可自恃骄宠,视之为一般朋友应时时检点身口意。
10、法会与修法大体上来讲都会有主法者(如仁波切、堪布或喇嘛)、带头喇嘛、喇嘛及参与者或共修信众。参与者或共修信众切记于共修时修法之音量不可大过仁波切与带头喇嘛的音量。带头喇嘛为声音低沉带头修法之喇嘛。
拓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8岁小沙弥临死前在雨中做了一件事竟延长寿命直至80岁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在城市附近有一片森林,森林里面有五位高僧在修道,其中一位比丘已经获得神通,能看到他人的寿命。
有一个小沙弥,年仅八岁,也在山里同修,大家各坐一方,参究佛理。
这位得到大神通的师父,已经预知沙弥只能再活七天,心想:如果这个小沙弥死在我这里,他父母一定会认为我没有照顾好,导致他们的孩子夭折,必然会产生怨恨心,我应该让他回家去。于是师父对沙弥说:你父母亲在家里非常想你,你今天就起程回家看看,第八天早晨再回来。
沙弥听了非常欢喜,向师父行了礼,马上动身回家。路上遇到大雨,沙弥眼看大水就要淹没路边的蚂蚁洞,无数蚂蚁即将遭遇灭顶之灾。沙弥心想:我现在已皈依佛门,是佛弟子,第一要有慈悲心,第二要救护生命。想到这里,沙弥开始动手搬来泥土,堵住流水,并将积水排走,这样蚂蚁洞也就保全了。
沙弥回到家后,家里并没有什么事,所以第八天早晨他就动身回到了山里。
师父远远地看见小沙弥回来,觉得非常诧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想他七天内应该就去世了,现在还能回来,又是什么原因?该不是已经是鬼神的化身吧?为了察明真相,师父马上入定,这才获悉小沙弥因为拯救了无数蚂蚁的寿命,今生的寿命已经延长了许多。
沙弥回到师父跟前,顶礼后在一边坐下。
师父问他:你做了一件大功德,自己知不知道?
沙弥答道:我这七天一直待在家里,没做什么功德。
师父又说:你的寿命原本已经完了,但前几天因为你拯救了无数的蚂蚁,今生寿命已经延长八十多年。
藏传佛教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人信佛,而烧香拜佛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了。随着拜佛的人越来越多,佛教的礼仪显得至关重要,很多人还不知道进入佛堂或是在礼佛时有什么讲究。
佛家礼仪是佛教弟子信仰生活的重要体现,是它们表达宗教情感的重要手段。佛家礼仪可以分为修持礼节和仪式两大方面:礼节是佛教信众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各种规矩,包括行、住、坐、卧、食、睡等各个方面,有着与一般人生活方式不同的特点;仪式通常则指寺院中举行的各种法事、法会、典礼。佛教仪式通常也叫“做佛事”,广义地说,一个人凡是做与佛教有关的事如求佛、拜佛、诵经等等都叫“做佛事”。狭义的佛事则指佛教寺院中举行的各种法会、仪式。
1、进入檀城(佛堂),或拜谒仁波切时,应先向上师及诸佛菩萨行三礼拜,要离开时则不宜跪拜,合掌(如扎西底类;吉祥如意)或问讯(如仁波切森加南;仁波切晚安)即可。
2、参加法会或拜谒仁波切,不宜迟到应提前到达。
3、不论何时,弟子的座位不宜高过仁波切,若仁波切席地而坐,为接受加持,或献哈达(放在哈达上的物品如红包等是供养仁波切的,哈达下的物品如念珠天珠等物品是请仁波切加持的),或敬送礼物,应一鞠躬以跪姿趋前,请示时,应保持一定礼仪距离,不宜贴身近前,退后时应面向上师后退,不宜马上转身。
4、仁波切之法像、佛像或法本不可直接置于地面,不可由其上跨越,应置于桌面或高处。
5、在佛堂听法、拜谒仁波切或在圣迹圣物前,不宜伸腿将脚掌朝向之。
6、会或闻法结束时,弟子可将供养金或小礼物奉上,代表感谢。当仁波切下座时,弟子应起立合掌表示欢喜尊敬。
7、供养仁波切喇嘛,或护持道场,是为自已种下福田,功德迥向法界众生,我们自己亦受加被,所获福报不因金钱多少,而是依清净的菩提心而定,然“所谓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若以三轮体空的发心供养更为殊胜。
8、仁波切经过身边时应起身致意,避免路过仁波切的影子,法衣,座位等用具。
9、为上师做事或长期亲近仁波切,不可自恃骄宠,视之为一般朋友应时时检点身口意。
10、法会与修法大体上来讲都会有主法者(如仁波切、堪布或喇嘛)、带头喇嘛、喇嘛及参与者或共修信众。参与者或共修信众切记于共修时修法之音量不可大过仁波切与带头喇嘛的音量。带头喇嘛为声音低沉带头修法之喇嘛。
1、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4、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5、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6、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7、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8、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9、拥有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切。
10、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1、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2、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种很大的损失。
14、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5、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16、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17、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18、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个人。
20、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1、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22、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23、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4、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25、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6、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27、说句谎话,要编造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9、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0、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3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种无形的布施。
32、白白的过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样。
33、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34、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5、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36、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7、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38、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39、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40、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1、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42、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43、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4、永远不要浪费你的分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5、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46、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7、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48、多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49、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50、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点。
51、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2、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3、毁灭人只要句话,培植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54、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55、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