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十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01 00:00:00    小编:-丨清妍丨-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十篇)

小编:-丨清妍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篇一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是每个地理教师的追求。特别是在现今新课改形势下,强调地理课堂教学“有情”“有趣”,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如何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情”“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建议》中说:“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的燃烧下去。”在新课改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是评价一节课的基本指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其学习地理的持续动力,离不开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情”与“趣”的正确理解和有效投入与创设。

“情”是心理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是教师的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其有利于增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当前,学生所渴望的师生关系是互动的,共生的,亲切的和引导的,而非被动的,权威的,绝对的和对立的。

新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科内容为载体所进行的师生间的行为互动及情感交流。良好的情感需要培养,并通过增加语言、文字及思想上的交往来实现。在教学节奏把握上,可以将其调节为快慢,强弱,轻重,缓急的五步模式,即“吸引注意力 ----高效学习活动 ------ 放松调整 ------强化教学 ------愉快结束”。实验研究表明,在45分钟的课时内,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可以分成五段:0分钟 ----5分钟,由于课间休息及课程内容的转变,注意力比较分散;6分钟---15分钟,注意力集中,教学效率高;16分钟 ---20分钟,疲劳,注意力开始下降;21分钟 ----40分钟,短暂疲劳后,注意力重新集中;41分钟---45分钟,疲劳,盼望下课,注意力分散。合理,科学地随着这条曲线进行,就是有效教学环节处理的高水准目标。

“趣”指乐趣,兴趣和情趣。“趣”之课堂,主要因教师语言的风趣幽默和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而产生,教师的语言功力和教学情趣创设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依靠“趣”之活动,可将教学推向完善的艺术境界。实验研究表明,“有趣”的课堂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潜能发挥至80%---90%。否则,将降低20%--30%。

兴趣教学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开启学生思维,健全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求知欲。课堂教学“有情”“有趣”,才能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篇二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浅谈学科论文

有效教学就是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在有效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选择一种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1、有效游戏教学法

体育游戏,是一个由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一定情节的体育手段。特别是在一年级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孩子能很快适应小学的体育教育,在教学各个环节设计各种有效游戏实现教学目的就成为必然。这时游戏的目的应更加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好。因此在站队时,笔者给每个学生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等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迅速站好队。由于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所以笔者通过“请你像我这样做”“吹泡泡”和“无声操”等小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就不能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只能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模仿人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等游戏。又如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果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加上一些如“邮递员送信”、“小动物赛跑”、“迎面接力”的游戏。孩子们就在笔者的引导下奔跑着,欢笑着,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游戏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

2、有效情境教学法

如何有效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成为有效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一堂课的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也易于接受。如学习立定跳远,笔者就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在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与学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小跳蛙妈妈。于是引出小跳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模仿各种动物、人物形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火车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譬如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笔者就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穿桥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障碍接力游戏”时笔者将它改编为“王小二送情报”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王小二”克服各种困难,依次跳过小河、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在练习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兴致非常高涨,引发出无穷的乐趣.在练习几次之后,还可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各种障碍”的路线,如跳过“小河”、钻过“山洞”、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送到目的地等.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活泼好动,喜欢在一起做游戏,在模仿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游戏就可以通过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让学生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3、有效“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有效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前滚翻时,笔者给每组提供一张大垫子,然后让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如何“滚”才能更好,更快地“滚”过去.在教师的主导下,同学们各抒己见.就这样,在这一问一答的轻松环境下,个个过关,教学质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练习50米加速跑时,笔者先提问什么叫加速跑,请各组带着问题先练一练,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多次实验课表明,灵活运用以上有效教学方法教学,学生们的注意力、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指标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较高,这些有效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满足师生之间的情感需求――“亲其师信其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诱发了体育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使教学体系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使学生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保证体育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篇三

如何安排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学科论文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体育课、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认识

学得愉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愉快的,是充满兴趣的。

我们必须把握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完成体育教育任务。注重学生良好情感体验与获得,艺术的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运动中与老师同伴相处和谐快乐,使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教会学生如何锻炼比带着学生锻炼更为重要。必要的课堂常规是新课标下上好体育课的保证。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使学生生理、心理得到全面发展。音乐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对组织教学、活跃气氛、陶冶性情、放松整理具有良好的作用。比如说一堂课的准备活动有节律的徒手操练习,可以利用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这样学生身心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舒展和释放,整理活动又可以利用音乐在轻松愉快中消除疲劳。体育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的促进和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追求

用“心”去投入,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在有限的条件下上好体育课是我们体育教育者的职责,用“心”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动”起来,让学生在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

体育教学做到三个“追求”:第一,追求真实的课堂;第二,追求有效的课堂;第三,追求理性的课堂。

贴近学生生理实际,要让学生有亲切感,要对学生终身有益,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者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体能条件。要让学生明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和情感目标,强调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安全检查落实到位,用一定量的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各部位得到充分的舒展,避免身体的伤害。

三、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体育课我们尽情的放松,缓解一整天的疲劳、紧张气氛和压抑情绪。球类、竞赛如有趣的接力跑。简单介绍体育的相关规则,使学生在体育课中想学什么,学会了什么,从而使学生的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改变现有的体育课堂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体育课让学生得到享受、得到快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身体技能,享受体育,健康快乐成长。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篇四

一场有趣的辩论会学科论文

只要相信学生,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课堂上的这样一次讨论活动,虽然,似乎很平淡,但我看到了学生跃动的思维。我深刻懂得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们要开始学习声音的传播了,由于课程开始时间不长,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课本上的内容呈现方式略微作了些变动。首先,学生们通过一些游戏活动,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空气中的传播。接着,我向正兴高采烈的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在“没有物质”的空间――真空中声音能不能传播呢?学生们茫然了,有说大概能,有说大概不能,还有干脆说不知道。大家纷纷把眼光投向了我。“今天,我们来过把瘾,当一回科学家,一起来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教室里更加热闹了!学生们奇思妙想不断涌现:

“可以在太空中,发出声音……”

“你能到太空中去吗?”

“做一个铁屋子,用机器把空气抽掉,然后在屋子中发出声音……”

“铁屋子不好做,再说,没有空气,你怎么能在里面呢?”

“人在屋子外面,可以在铁屋子上装玻璃窗,里面用机器发出声音”

“怎么知道声音能不能传播呢?”

“里面放一个录音机”

“录音机不一定要在里面!”,“是呀!”

“人站在外面听就行了!”

“那也不一定得用铁房子呀,用一个大玻璃瓶子不就行了吗!”,“真聪明”

“发声的东西放在瓶子上,可瓶子也能传声呀”

“让它浮起来!”,“记住,瓶子里没有空气!”

“用磁悬浮”,“用超导体”,……

“把小收音机吊起来”

大家似乎没有什么意见了。

当时,恰好我们有一个用易拉罐和棉线做成的“土电话”。我将门关起来,让一个学生站在教室门外,用它传话,另一同学收听。当线拉紧时就听清说话声,松开线时就听不到了!

“吊起较重的收音机会把线拉紧,得用轻的声源!”

“用音乐卡片上的芯片!”

我对此设计,表示肯定。再让学生对比课本上的设计图,学生们脸上都露出愉快的表情,感受到了成功的无比快乐。

“可是,我们没有抽气机,怎么办呢?”我说。

“可以用注射器嘛!”,“注射器是不能一次将瓶子中气体抽完的”

一个同学大声说:“我将音乐芯片直截放在大注射器中!”

“真是好注意!”

“在瓶子里装些水”一同学激动地说,

“上次,我们家热水瓶中装过开水后,塞紧了瓶塞,过了几天瓶塞再也打不开了。后来

才知道是水蒸气将空气排开了,水冷了后,水蒸气又变成水,瓶子里形成了真空。”

“绝妙的注意!”

同学们听完了之后,无不露出钦佩的表情。

这节课结束后,我就布置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按照这种设计实际地做一做,并将结果告诉我。

反思心得:我总有一种认识,所有的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故事发生的班级中,学生的程度其实并不高。保持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在本例中,学生不仅通过相互合作、讨论获得了问题的答案,更可喜的是学生竟不自觉地将生活与物理结合起来!这不正是我们所苦苦追求的吗!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并设法使之成燎原之势。是的,教师应该是播火者。这无数星星之火必将汇成中华民族飞腾的强大动力!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篇五

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四段六步”教学流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它能够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合作能力。当然,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学段和学科中还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情况灵活地进行变通。我们期盼着这种教学模式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在推广的过程中使更多的人受益。

[关键词]“四阶段六步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四段六步导学”教学模式的特点与流程

我校是一所拥有六十余年丰富教学经验的传统老校、名校,我们通过对以往教育教学经验的梳理和总结,并结合新形势下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初步形成了以下课堂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课堂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自觉转变角色,变知识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变设计教学为组织学习活动。形成先进的课堂教学策略。“先学后教,分组合作,展示交流,引导点拨,当堂评价”,体现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等优秀教学策略的整合和优化。全面建构“四阶段六步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探究为主翼,以发展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全面实施“四阶段六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训练”四阶段以及“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案导学,自学提问;师导生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基础训练,运用发展;布置作业,拓展提高”六个教学基本环节,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围绕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起新的评价体系,以此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基本课型例析

(一)新授课模式。新授课是以知新、建模和方法探究立意的一种课型。它注重自主性、互动性、互助性,体现过程性,着眼探究性。课程标准提出:新授课教学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为只有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实现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遵循上述理念,参照我校“四阶段六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要求,我们确立了“目标展示与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讲解释疑→课堂检测与总结提升”的新授课教学模式。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课前学生依据教材和教师的提示学案,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并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象等,独立完成学案中自主模块上的题目,并记录好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师上课前要收阅学生的学案,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认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预习,非常有利于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2.新授课课堂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课题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头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在新课程的导入中,要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在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事物。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带着情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2)学案设疑,自主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提出具体明确的预习和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要思考的问题、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等。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要记录好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为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学生自学时,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做到心中有数。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基本上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3)合作探究,质疑解难。合作互动的目的是使不同的思维方法能通过碰撞而相容,促进反思与互评,寻求最佳方案。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或新发现的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在合作小组中进行集体互助攻关。在互助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还要提出质疑甚至相反的观点,促使思维向纵深发展。学生要在质疑问题、辩驳解疑的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形成观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问题所在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4)组际展示,交流提升。经过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和讨论后形成的一致意见,由小组指定发言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展示时要说出本小组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思路以及最终的答案。其他小组的同学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记下疑问。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对展示小组的评价应做到客观,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要求答复,但不能针对展示人本身。没有具体的问题时,也可以适当地从准确性、新颖性、实效性、语言表达等方面指出长处和不足。展示的方式要丰富多样、新颖活泼。展示内容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指定,还可以就复杂问题合作展示,也可轮流展示,也可小组间“找问题”展示,也可师生共同展示……展示交流时要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路,要能够让其他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协调员、导演、听众的角色,在所有展示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在点拨中要做到“三不讲”,即大多数学生都掌握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掌握的不讲,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后能掌握的不讲,对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重点讲评。(5)达标练习,补救强化。达标练习不仅可以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反馈矫正,补救强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达标练习题时要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能力点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深度,选择贴近学生水平、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来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加以运用,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达标练习要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作答,以实现反馈矫正和当堂清的目标。完成任务后,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相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要及时针对易错点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6)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包括复习本节内容,使知识条理化;概括重点,使知识得到升华;揭示方法,形成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的重要一环。常见的课堂结尾方法有下面几种:①小结式:小结式结尾,是对一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进行概括、整理。小结可通过简述、提纲、图表等形式,用来指出重点,使学生对整堂课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②设疑式:在一堂课结束时,提出下节课要进行探讨的问题,供学生课下思考。“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学生碰到新问题,用原有知识不能解决,需要将知识扩展深化,“设疑”建立了“需要”,“需要”催生了“兴趣”,“兴趣”促进了“思考”,“思考”帮助了“理解”。学生通过课后预习,解决了部分问题,产生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③呼应式: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用提问或设疑的方法引入课题,而在该课结束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前教师提出的问题。判断学生对物理知识是否理解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纳入原有的知识框架,并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前呼后应的课堂教学,既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了新知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获得一些“胜利感”,在得到喜悦中受到鼓舞,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复习课模式。根据我校“四段六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要求,结合物理学科的实际,汇总近年来物理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确立了“复习要点展示→基础盘点与自主复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讲解释疑→课堂检测与反馈纠偏”的复习课教学模式。1.复习课的准备。(1)学案制定。通过集体研究确定复习课的重点、难点、基本题型、主要方法,然后由一人主要负责,其他人协助提供材料或其他帮助,制定学案。学案在交付印刷前,教师要先做,做完后交流。由学案制定人讲解学案制定的设想和各部分的使用建议,其他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共识。学案分五部分,即: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练习自测、重点难点讲练、变式对应训练、分类提高练习。前两部分主要用于课前学生自主复习和课堂的协作交流,第三、四两部分是课堂师生共同探究的主体内容,第五部分是选做练习,提供给基础较好的学生。(2)课前自主复习。下发学案,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学案的引导,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进行自主复习,完成学案的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部分。2.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本着促进合作探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的总体原则,我们把课堂教学过程细化为六步。(1)展示复习目标,明确复习目的。介绍所复习内容的重要意义,帮学生明确复习任务,如重要知识点或重要方法、重要模型、重要题型等。在制作学案时,围绕复习内容,从理解、应用、方法、综合几个不同的角度,精选例题,并配以同类练习。课堂上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完成。(2)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分小组交流讨论学案,并把不能解决的疑问记下来,在课堂上交流展示。(3)教师答疑,分类讲练。根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的结果,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本节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点拨,帮学生形成对基础知识的系统认识。(4)达标检测,运用发展。设计针对性强的课堂练习进行达标测试,通过表象不同而实质相似的题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对方法、题型的深入理解。要学生当场限时完成,检测本节复习效果。(5)总结提升。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本节知识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帮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6)布置作业,分类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全体学生都要整理学案,归纳总结所学内容。要求部分学生完成选做练习。(三)讲评课模式。讲评课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物理讲评课可以纠正错误、扬优补缺、丰富体验、巩固双基、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四个阶段: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人纠错)→合作探究(小组研讨,合作纠错)→展示交流(集体研讨,教师点拨)→巩固训练(错题纠正,举一反三)。1.课前准备。(1)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批阅。每次考试后,学生都迫切想知道自己的成绩,想知道自己哪道题为什么会解错,到底错在哪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情会逐渐降低。故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批阅,将试卷返回到学生手中。(2)在试卷上加评语。教师在试卷上写上合适的评语,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通过评语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效果肯定比平时的说教好很多。评语可以是:赞扬式、鼓励式、启发式、提醒式……2.讲评课六个基本教学环节。(1)展示考试目标,明确能力要求。教师要明确试卷的结构、难度设置、能力要求、知识点要求等,学生要对照自己的错误,感悟自己的不足。(2)自查纠错,分析成因。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错误,并不一定是不会。教师应在下发试卷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尽可能地自我纠正。(3)交流误区,合作解疑。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与小组成员紧密合作,共同探讨,直至将一些问题彻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予以整理,提交课堂讨论。课堂上,主要进行整体交流展示。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以使问题水落石出。(4)点拨引导,查缺补漏。对于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通过讲,帮助学生发现思维误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思维碰撞,达成共识;教师要选择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主要讲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讲理论与知识的欠缺、答题的思路;讲评学生出错的原因、命题者的意图;评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情况;从学生思维深处找到病根,真正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5)变式训练,巩固提高。对于在阅卷过程中和学生参与纠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围绕相应的知识点设计变式训练,不能就题论题孤立地讲解,要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的讲解。①对物理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②对物理情景发散———“一题多联”。③对物理问题发散———“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物理问题情境、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进行分析、求解。如,可将静态的物理情境变为动态的物理情境;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此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可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在试卷上订正,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百分卷。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收集到“错题档案”中。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份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帮助学生矫正、巩固的目的。布置作业要恰当,教师不能迫使学生陷入题海,盲目地应付题目,要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

三、应注意的问题

“四段六步导学”教学流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环节,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要求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科、课型特点进行灵活处理。“学案导学”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案导学的落实效果将直接决定“四段六步式”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效果。因此,课前编好学案,课内用好学案是成功实施此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和学情。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漏点摸不清楚,教师的讲解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就难以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篇六

体育课堂教学激趣点滴谈学科论文

在以“健康第一”为基本理念的新课程标指导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四列横队站队方式以及讲解、示范、练习的机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定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有个更为自由的发展时空,必须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一、运用情感效应 引起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对以后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是后继教学的突破口。因此教师必须着装得体整洁,精神饱满,思路开阔敏捷,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确,语言简炼且富有情感,动作正确优美,指导学生时有爱心、能做到关心“体育差生”,对于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同时对那些“体育优生”也要做到及时发现和培养,充分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发挥其“光环”作用。通过情感的投入,可以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不仅能增加教师的凝聚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大有益处。

二、创设适宜情境 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在一定情境下开展的交往活动。创设适宜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自觉地投身于教学环境,通过扮演恰当的角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其中。创设情境教学包括:问题、场地、器材等条件,要注意教学时序、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使学生处于问题的情境中,同时注意引导要有启发性、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生做滚翻类技术动作时,不妨提出假设我们在登山或打球不慎摔跤时,我们应如才能减小损伤程度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其探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又如:在教学生快速跑技术时,为了让学生明确用脚前掌着地,不妨让学生想象马跑时的“蹄声”,与此同时,播放马蹄声的相关音乐节奏,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那种身临其境之感所激发的兴趣,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可以想象的。又如在教学生进行篮球小场比赛时,通过让部分有能力的学生担任裁判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组织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对学生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大有益处。

三、优化教学方法 保护兴趣

要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必须要选择一些趣味性强、有创新的教法和学法。如果教师仍然只采用传统的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老三步”来进行,势必让人觉得乏味,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兴趣,从而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时、因地、因教育对象的不同,使教学风趣化,学习气氛轻松化。在情绪、意志、焦虑水平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沉稳心理。通过合理的保护兴趣,满足其不同程度的需要,提高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好胜心;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辅导,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学习的不同水平和相应的领域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法与学法。比如:在教授“篮球的运球”这一技术动作时,不妨先让学生自己组织,尝试性地拍击球或进行小型的教学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懂得运球这一技术动作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当学生有了这种需要和认识时,他们的兴趣就被大大的激发和提高。反之,若仅仅是教师的讲解、做几次示范,接着让学生被动地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甚至出现“应付”的`尴尬局面。这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还会造成不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严重错误,从而违背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四、巧用游戏、开展竞赛 提高兴趣

游戏和竞赛的趣味性、竞争性对青少年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运用得好,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更能增加学生的体能和基本活动能力,而且能将人文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大有益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特点以及基本活动能力等综合情况,合理地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游戏内容。游戏的内容应大致合乎全班学生的基础和需要,游戏的方法及规则的制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力争做到尽可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活动方式灵活多变,让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需要的学生都能乐于其中,给最大多数的学生展示自我,提供平台。这不仅不利于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兴趣更为重要。比如:在课的导入部分,选择一些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兴奋性的游戏内容,象“听数字抱团”、“反口令练习”,运球的“一人多球运球”练习等等,不仅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教师要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适当地控制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可控性,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五、引导互评 强化兴趣

教学评价的功能是多元化的,但从根本上说只有两大功能: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管理功能是指通过评价鉴定教学质量、区别优劣、选拔淘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强调管理功能,评价的目的主要用于鉴定、区分、选拔人才的。现代教学评价越来越重视评价的教育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和激励功能,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的管理功能今天依然是不可缺少的,评价的教育功能是根本,评价的管理功能应建立在教育功能基础上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新大纲在教学评价的功能方面有较大的改变。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的进步幅度,改变过去只重视技术考评的传统办法。这种改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技术水平一般,但学习态度又很刻苦的学生是一种激励。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弱化评价的鉴别、筛选和选拔功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开展自我评价,还评价于学生,这对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具有关键性作用。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只有学生的亲身体验,才有正确的评价,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外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实践中学生可以成立评价小组,对每名学生的成绩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及体育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实践证明,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只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合理的激发、保护、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热情,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形成健康的人格打好坚实的体能基础。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篇七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临界生的施教策略思考学科论文

一、临界生的范围界定

所谓临界生,从当前的学业成绩评价标准来看,主要是指这两类学生:一类是临近及格线(60分)的准及格生,一类是临近优秀线(80分)的准优秀生。而且这两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在多次的测试中处于这样的临界状态,偶然出现临界情况的不应在临界生之列。

这些学生通过努力,可以突破“界限”,更上一层楼。做好这两类临界生的提高和转化工作,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确实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东莞市教育局政治教研室陈礼兴老师用最简洁也最中肯的一句话:“得临界生者得天下”,概括出了提升和转化“临界生”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二、造成临界状态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处于临界状态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层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层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和学力因素两大方面。

1、心理原因

主要是指由于心理因素制约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导致处于临界状态,包括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思品课兴趣不浓、学习信心不足、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难集中等。

2、学力原因

主要是指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原因,导致经过努力成绩还不理想或无法提高,包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强、思维分析能力较差、知识运用能力较弱、解题技巧不高等。

三、课堂教学中有效施教策略思考

根据临界生的情况和造成临界状态的原因,在这里主要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施教。

(一)针对心理因素采取的施教策略

1、端正学习态度,奠定学习基础

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学好思想品德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处于临界状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

教师要以严格要求,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持之以恒地进行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如制定规范的课堂常规,并严格检查落实学生执行的情况,及时加以总结和表扬;也可以通过开展诸如“课堂之星”之类活动的评比,向学生进行有关的正面宣传和鼓励;同时,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规范的语言表达、严谨的`课堂板书、饱满的教学热情,感染和教育学生。

2、创设鲜活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喜爱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可见,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知识的巨大推动力。而学习思想品德兴趣不浓是学生处于临界状态的重要原因。

因此,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情景的创设,将课堂知识情景化,以情景贯穿课堂、呈现教学内容。这主要涉及材料的收集和运用问题,我们可以借用时政、典故、图片、音像等资源,加以综合运用,创设鲜活情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当然,一切以有效教学为前提,而不是堆积资源、走过场。

例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引用“吃蛋原理”这个哲理故事,将其以漫画的形式生动的呈现给学生: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种消费方案: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把鸡也杀了吃掉;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一段日子,一天可以吃4个鸡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公鸡来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越来越容易。吃蛋原理中的三种消费方案,第一种虽能保持收支平衡,但生活质量不会有大的提高;第二种把鸡也杀掉,虽可供一饭之需,但只能改善一顿,此后便只能安守清贫了;惟有第三种方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才会有大量的改善和提高。在上述三个消费方案中,选择后者,符合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在引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就顺理成章、简单易懂。如此教学,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符合学生“胃口”,学生们均感觉新奇有趣、乐于参与和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3、排除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

临界生在学业上总是上不去、下不来,一直徘徊在及格或优秀的边缘,容易导致临界生产生“学不好思想品德”的心理障碍,从而缺乏学习思想品德的信心,对待课堂学习自暴自弃。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善于排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克服妨碍学习思想品德的不良心理,增强他们学思想品德的信心。

教师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尽力学习,只要自己尽了力,以后回想起来也不觉得虚度时光;另一方面对他们在课堂学习上可能遇到的困难,要给予充分考虑,精心设计学习的内容,甚至特意准备他们能够“吃得下”的内容,使他们相信“我还行,我能学好思想品德”,从而慢慢恢复他们的学习信心。

4、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竞争能给学生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学生压力和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和动力。临界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无法将课堂进行到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用心设计出恰当的竞争环节,让竞争的氛围弥漫整个学习过程始终,有利于吸引两种临界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效率提高。

例如,在学习“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这一内容时,我不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而是设计了“以大岭山中学法制副校长为采访对象,结合本课的有关内容,思考你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采访提纲,看那个小组设计的提纲最科学、最可行”的环节。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讲解,只要告诉学生,表现最优秀的小组可以在课后随教师去采访当事人。这样,通过小组形式进行竞争,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学们都能够运用课堂知识,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了确实可行的采访提纲,收到了较好的课堂实效。

5、倾注情感因素、给予“特别照顾”

情感关注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两种临界生,在情感上给予特别关注,效果是明显的。首先要对班中的两种临界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精心设计问题,让不同层次的临界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问时,对于“心中有数”的临界生,要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要大力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有充足的耐心,对于答错或答不完整的地方,要多鼓励,而不是轻易放弃。

除了老师的“特别照顾”,还可以引导学生间的“互相照顾”,发动合作学习。适当的时机,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对于临界及格同学提出的问题,抛给临界优秀的同学去解答;对于临界优秀同学提出的问题,抛给成绩突出的同学去回答;还可以在小组讨论、题目互改中巧妙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学习,“互相照顾”。

(二)针对学力因素采取的施教策略

1、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临界生易学一点

根据临界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呈现要注意适当降低起点,让临界生感到能学、想学;对于课堂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要通过多个层次呈现,适当分散,让临界生感到易学、愿学。

如对于“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课中的“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这一知识点,我分“为什么能涌流”、“如何涌流”两个层次呈现,让学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逐层理解、接受。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可以在练习中补充一些综合性题让他们吃“饱”,而对临界生不做统一要求;对特别难以一下子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放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加深和拓展。也就是说,先考虑让学生都有得吃,再考虑让层次较高的学生吃饱。

2、精心设计问题,形成难度阶梯

“提问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问是很大学问。为了兼顾两种临界生,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要坚持两个原则:难易结合、各有所得;深入浅出、回归课本。

如在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课题时,我设计了“小严一家的收入—小严爸爸支援边区—小严家的幸福生活—小严的个人创业”的连贯情景,结合情景提出的问题主要围绕“为什么”、“体现什么”两个方面,适当降低难度,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有话可说,主要面向临界及格的同学;而在最后的课堂练习中所选择的“存在收入差距就不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不能存在收入差距”这一辨析题,主要针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拔高,主要面向成绩较好的临界优秀的同学。值得强调的是,不管什么材料的运用或问题的设置,都必须回归课本,落实到知识点上。

3、优化练习、注重方法,提高能力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课堂实效是第一位的,因此适量的当堂练习必不可少。针对临界生思维分析能力较差、知识运用能力较弱、解题技巧不高等情况,在课堂过程中必须用心选择、精心设计、优化练习,同时注重解题方法训练,提高他们的能力。

练习的选择和设置,不能是枯燥的、机械的,可以在每个知识点之后,或在整节新课之后,形式可以多样化、活动化。在练习中,既注意知识点的难易结合,让两种临界生都各有所得,又注重渗透解题技巧,将目标面向中考,提高能力。具体要做到:第一、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乡土材料为载体,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引导学生读懂材料和设问,学会收集和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注意图表的教学、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第三、训练学生掌握良好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本学科书面表达的规律和要求;第四、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不注重给出答案,注重对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尤其是临界生总结出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的实际,做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篇八

探究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与课堂教学创新原则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体育的投资与需求日趋增多,体育市场的年产值也日益增加,成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经济学的人才需求也日益迫切。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由国家科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将体育经济学列入体育科学所属的十二个子学科之一。体育经济学被国家列为一门正式学科以来,细数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已取得了诸多成绩,其理论基础逐渐建立,学科视野逐渐宽广,但是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平台课堂,所给予的研究远远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学需求,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展开研究显得尤为必需。本文以分析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入手,结合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创新原则的指引下,提出了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形式,拟丰富课堂教学授课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简化学生对学科抽象理论的认识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逐渐形成科学的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

1.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1.1复杂性

体育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体育领域经济现象、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学科。它是由体育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作为一门交叉或边缘学科,体育经济学既具有经济科学的属性,属于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又具有体育科学的属性,属于体育社会学科群。体育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基础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对体育经济学颇具影响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主要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体育营销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经济统计学)、体育政治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人类学、比较体育、奥林匹克运动等等学科,因此,体育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复杂性。

1.2抽象性

抽象性则是体育经济学的另一显著特点。不论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还是产业经济学,都是以解释原理为主要任务,而理论本身的任务就是抽象。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例如苹果、香蕉、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抽象就是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或本质特征,舍弃不同特征。正是这种抽象化能提供帮助人们掌握体育经济规律和把握体育经济关系的线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得好“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化学试剂,也不能用显微镜,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1.3基础性

对于体育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学习该领域所需的背景知识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通过体育经济学的学习就是要建立起基本的学科背景知识,为后续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一个知识平台和基础。比如,通过学习消费者行为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消费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学习生产行为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厂商决策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市场结构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市场竞争和垄断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微观和宏观经济原理,为进一步学习体育管理原理和解决体育管理实务而奠定基础等等。

2.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的原则

2.1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准确理解教材知识内涵的基础上,能够加以变通,灵活运用,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让学生切实感到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譬如引入案例教学,用“上大学值吗?”学生自身涉及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试着分析上大学的成本与收益,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以增强他们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意识。体育经济学的教学通过强调学以致用,来提高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对体育经济学的学习实现知识向认知上的飞跃。

2.2兴趣为先导,将快乐元素融入课堂

兴趣是学习的无形动力,会对未来的活动起准备作用,并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因此,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兴趣为先导,将快乐元素融入课堂的原则,一定要大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实现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堂辩论、游戏比赛、角色扮演、故事讲述、商战模拟等多种方式,将枯燥的理论内容用各种有趣的.形式进行转化或诠释,让学生感到体育经济学的新奇与乐趣,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好地投入体育经济学的学习之中。

2.3严谨治学,将课前、课中、课后高效整合

恐怕许多中国人都会熟知马克思的这段故事。马克思当年在大英图书馆里写作《资本论》,固定坐在一个座位上,数年下来,桌子下面竟然留下了磨出的脚印。这段故事正如他所指出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所以,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中,必须贯彻严谨治学的学风,教师以身作则精心备课、不断建设并创新课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即时复习和完成作业,将有限的时间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勤学苦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3.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形式

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可以从开场白的主题引入、难点讲解创新、理论解析创新、知识巩固创新等几方面进行,合理运用名家经典、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3.1通过熟悉的故事、文艺作品或茶余饭后的热点问题,引出课堂需讨论的理论要点

每堂课的教学作为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课堂的开场白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点,成功的开场白能促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注意力迅速集中,使师生互动进入良性循环,因此,精彩的开场白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之一。经过课堂实验,发现通过熟悉的故事、文艺作品或茶余饭后的热点问题,来引出课堂需讨论的理论要点,往往能缩短学生对课堂的陌生感,能迅速融入课堂的教学之中。例如从黄宏、巩汉林买钉子的小品引出供给的概念、从排队买奥运门票现象引出弹性问题、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从折扣和优惠券引出价格歧视问题等方法。

3.2运用名家经典,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核心原理

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习经济和体育相结合的科学的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掌握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框架,并能运用弹性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及最优化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分析和解释现实体育经济问题,并为后继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的阐述是个难点,可以运用名家经典,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例如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来形象解释价格理论;萨缪尔森的名言“你可以将一只鹦鹉训练成为经济学家,因为它所要学习的只有两个词:供给与需求。”从而提出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性‘深奥无比”的科斯定理,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牛群到舭邻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来完成的等等。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一些经济学大家的经典故事和名言使经济学原理理解起来更为透彻,也使经济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

3.3借助案例分析,讲解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善等理论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也就是一种“双赢”的理念;帕雷托改善是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可以用排队打水的案例来予以解释。几个人拎着水桶在一个水龙头前面排队打水,水桶有大有小。他们应该怎样排队,才能使得总的排队时间最短,达到最优。最优化方案是打水的人,按照他们水桶的大小,从小到大排队。这样安排,花在排队上面的总的时间最短。这一案例涉及到了帕累托改善,让大桶者换到后面去,虽然许多人改善了,但是大桶者本人却受损了,所以这并不是帕累托改善。通过此番理解,能使学生更好地加强对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善等理论的认识。

3.4利用角色扮演,加深对效率工资和博弈论等理论的理解

效率工资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厂商主动地把雇员工资提高到市场均衡水平之上的一种理论。效率工资虽然提高了工资,但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反而使生产成本降低。可以通过“周扒皮”与“王善人”的角色扮演来讲解效率工资原理“周扒皮”这一角色是来自于高玉宝《半夜鸡叫》中的一个财主,其特点是对长工刻薄,每天半夜学鸡叫骗长工多干活,食宿条件差,工资很低;而“王善人”这一角色则是另一个虚构的财主,其特点是对长工非常友善,给较好的食宿条件,给较高的工资,让长工按正常的作息时间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王善人”比“周扒皮”付出了较高的生产成本,但实际上由于长工的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更高,所以真正的赢家还是“王善人”。通过让学生进行两种角色的扮演,加深了对效率工资理论的理解。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是指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意义。可以用囚徒困境中民警和小偷的角色扮演来加深对博弈论的理解。

3.5通过课堂辩论,更好地认识成本与收益等原理

成本也称生产费用,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即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与其价格之乘积的总和。经济学所说的成本简言之分为两种,一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即会计成本,另一个是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机会成本是指厂商将既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品时,所放弃的使用同量资源在其他生产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厂商的收益可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从纯经济学角度看,收益大于成本的预期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因而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理性原则。通过课堂辩论,围绕“上体育类本科值与不值”的主题,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与观众三个部分,正方观点“上体育类本科值”,反方观点“上体育类本科不值”,正反双方展开辩论,最后由观众投票决定胜者。通过这样的课堂辩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了成本与收益等原理,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经济学的积极性。

3.6通过例题分析与计算,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习体育经济学的过程中,分析与计算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通过原理讲解之后,可辅之完成一些选择或计算题,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准确把握,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学习需求和供给的原理之后,可以练习一些选择题加深印象,如题一,教练员工资提高将使俱乐部产品?答案为a.需求增多b.需求减少c.供给减少d.供给增多;题二,假设用于生产运动鞋的皮革价格上涨,结果,运动鞋的供给(),供给曲线向()平移?答案为a.增加,右b.增加,左c.减少,右d.减少,左。另外,学习了效用理论,可以完成如下计算题,假设消费者小王用80元人民币全部购买x和y体育商品,x和y体育商品的价格分别为100元和200元。①请写出小王的预算方程并画出预算线。②当效用最大时,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多少?③为获得最大效用,他会购买多少单位x和y商品?如此通过大量例题的分析与计算,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强化。

3.6结束语

在我国,体育经济学虽然是新兴学科,但是随着社会体育的高速发展和高级体育人力资源需求的日益迫切,体育经济学的供给必定得到更多的关注。由于学生求学的时间和精力本身是稀缺性资源,那么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产出,则应当成为体育经济学学科培养首当其冲需考虑的问题。因此,积极探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开拓学生思维模式的课堂教学创新形式,才能夯实其体育经济学知识背景,增强学生相对专业化的实用技能,为其良好就业或继续深造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真正洞悉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促进学科建设持续、有效地推进。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篇九

试论英语学科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论文

关键词:学科文化 教材 教法 有效结合

摘要:英语有其自身的学科文化特点,如何将其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将教材和教法有效结合起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将教材与教法有效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英语学科文化的几点尝试。

一、什么是英语学科文化?

根据新课标,英语学科文化可理解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如何将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二、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教材与教法有效结合,在教学中体现英语学科文化。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英语(新目标),如果完全按照教材设计的方案实施课堂教学,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稍低,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求过高,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体现英语学科文化,落实新课标的建议和要求,将教材与教法有效结合,成为一线教师不断反思和研究的问题。笔者以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的教学内容为例,浅谈自己对教学与教法有效结合的尝试。

(一)优化教材资源,使其符合学生需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必须工具。而正确的教材观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调整教学顺序。

在八年级下册unit8的reading部分教学中,按照教材设计,在section1:beforeyouread的环节中,是利用一个pairwork让学生讨论几个看似很平常的问题,但就是这看似平常的问题,对于笔者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来说却有一定难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民工家庭,英语基础较差也很少能有条件保持听英语歌,看英语电影这样的习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中,能保持这两个习惯的学生很少,因此在本堂课的引入环节中,将section1活动进行调整,先给学生欣赏了几首经典且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英语歌曲,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去体会阅读文章中所提到的英语歌曲对英语学习的帮助,再引入pairwork的问题,既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枯燥的阅读课变得贴近生活又快乐有趣。课后,笔者又让学生欣赏了许多英文歌曲,并承诺在教学生一首英文歌,学生积极性很高,基础较好的学生甚至自觉背下了这一篇较长的文章。

因此,以贴近学生实际为原则优化教材,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和实践平台。

(二)把握英语学科文化特点,用实践教学内化教材知识

1、根据英语学科文化特点,树立实践教学的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要树立课堂实践教学理念,开展课堂实践教学[2],为学生将教材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技能和素质提供实践的平台和环境。

2、根据英语学科文化特点,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

实践是学习语言最主要的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根据英语学科文化特点,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以教学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真正的学有所获。 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8第一课时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向别人寻求建议(whatshouldi…?),给别人建议(whydon’tyou…?howabout…?whatabout…?whynot…?和对别人的建议进行回应(that’stoo…)的句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太简单,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即使能死背下来这些句型,也不会懂得如何使用,更重要的是,对于基础较差在八年级因为教材难度加大又开始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来说,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话,再简单的内容也不愿意去学习。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刚巧遇上母亲节,便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设计了母亲节的场景,让学生讨论母亲节给妈妈送什么礼物,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知目标语言,体会其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从模仿再到熟练运用。在整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始终很高,很愿意谈论给妈妈送什么礼物,在一种很自然的氛围中掌握了句型,也懂得了应该回报母亲对我们的爱。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学中用。

3.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应以言语为主,教学需用教材培养言语能力。

语言是从言语材料和言语规则中总结、抽象出来的知识系统,言语是语言的运用过程及成果。”[3]《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若教师只注重教,学生可以“懂得”知识,但不一定会用,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才可能实现知识从“懂得“到”运用“,在前面所提到的unit8的句型操练之后,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中:

第一步:复习句型。

第二步:让学生分组自行操练,自己设计场景,并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我们的句型。

第三步:完成2a,2b的听力练习。

……

三、小结。

英语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文化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其体现,需要教师将教材与教法有效结合,而教材与教法的结合取决于教师对于教材和教法的认识,作为英语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英语学科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高效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12):186―187、

[3]徐建成、论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6):43―47、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篇十

立足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初探网络教研论文

8月开始担任我区中学地理学科教研工作,经历了课程改革下的课标改版,教材几次变换。经历了从常规教研到学科教研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着,成长着。

21世纪,是高科技世纪,是信息世纪。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 = 人脑 + 电脑 + 网络。网上共享资源、研修又是教师专业成长关键、有效的途径。可见网络教研对广大教师来说更具有普适性。同时网络教研也是常规化教研的一种补充,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自我校在开展网络教研以来,作为教研员,首先自己提升了理念,掌握了一种新的教育教研的手段,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从而指导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对网络教研的感悟认识――开展网络教研的背景

1、网络时代对教研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学交流范围;为教育提供了个性化的教学环境;网络将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的方式我们必须也只能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对教研的新的要求。

2、国内外网络教研现状

从国际视野看,许多国家投巨资推进网络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美国、巴西、法国、瑞典亦拨款用于全国小学配备电脑,为网络学习创造条件。我国各地以后相继建立教育教学类网站,我省对教研工作也提出“天网、地网、人网”的工作方式。吉林市也相继开展了网络教研的培训及相应的教研活动。

3、从我区教研现状看网络教研的必要性

我区有中学13 所,其中有7所乡镇中学,各中学都实现了校校通,建立了校园网。我校利用寒暑假开设网络教研培训班,学员为教研员及一线教师。

虽然参见工作近20 年,但在网络教研上还是个新生。可以说到进修学校工作以后,才真正接触的计算机,熟悉了网络。通过通识培训,学习了网页的制作、博客的建立。从中理解了网络教研的意义:当今信息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超越时空界限的交流、探讨、对话和互动的条件。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探索出了我们的网络教研模式。

二、开展途径

立足课堂教学,推进网络教研。网络教研对教师备课、讲课具有很大的提高。备课是每位教师讲课的前提和基础,而每位教师由于教学经验,自身素质,讲课的侧重点不同等等,所做的教学设计也会有所不同,再优秀的教师也会有他的疏漏之处。而网络教研正好给我们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置疑,甚至互相批评,从而共同提高的平台。可以把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向大家请教,就有很多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回帖,并提出建议,通过和他们的进一步讨论交流,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通过网络教研,备课、讲课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而且还结交了几个教育第一线的朋友,他们经常推荐好的文章,传授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获益匪浅。网络教研已成为我们教学生活的良师益友,通过它,我们的视野开阔了,自身素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为了拓展教学研究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了网络教学研究活动。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创建了个人的博客,继而又创建了昌邑区中学地理教师博客群。加入到市初中地理教师qq群和高中地理教师qq群中。

1、基层学校地理教师创建博客情况:博达中学、汇文中学、凇城中学、桦皮厂中学、逸文中学等学校的地教师已经加入到了“昌邑区中学地理教师博客群”中。

2、利用博客群开展了主题研讨。本学期在博客群上发起了两次主题教研:一是,在地理教材中“活动”部分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活动”的内容,说出你的设计意图和选择的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同分享。二是,板图板画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谈谈怎样利用板图板画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的?有点击,但没有回帖。反思:题目也许太大,教师用文字回复的内容要多,会增加教师的负担。下次研讨题目在细化一些,以便教师接受。

3、利用博客群发表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汇文中学的地理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件、地理常识发表在博客中,使同行分享。做到了网络教研的资源共享。

4、在博客中发表日志,发挥教研员的引领作用。创建了个人的博客后,发表了论文、教学反思、教学难点部分的解决方法。还把好的文章推荐给大家。通过观看同行的博客,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要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的作用。

三、开展网络教研的困惑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师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一些教师对网络教研意义认识不足,将它当作额外负担,缺乏主动的投入和思考。

2、点击率和回帖少。

3、拓展教研视野仍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来调动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的研讨中来。

4、增加自己博客的灵活性、增强知识性。加强专业引领,鼓励骨干教师先参与到教研中,进而再带动一大批。

四、愿景展望

1拓展课程资源。网络课程以网络为载体,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视频观摩能够整合现场观察、录像分析与案例研究,有利于教师视野的开阔和创造性的激发,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定格、回放视频的精彩片段,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可以通过校校通对全区 12 所中学相连,这些学校都可以通过无线上网登陆网站,共享教育资源。可以从基层学校选拔优质课,以视频形式放在网站上,供广大教师观摩学习。

2网上研修学习。开辟教师论坛,每个教师都可以注册登陆,发贴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提出教学中的问题和疑惑,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还可以进入播种者园区等教学网站,学习异地先进教学经验。网上研修的交互性、时效性和共享性,打破了学校范围的局限,使教师的研修空间扩展,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缩短了教师成熟的时间,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反思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3网络适时交流。时下利用 qq 、 e―mail 、 bbs 、 blog、uc等等进行网上交流成了人们向往的时尚。我们把它们引入教学教研,教师可以通过 e―mail 传递教研信息和学习资料,利用 qq 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在 bbs 上发表帖子,就某一专题展开讨论。尤其是鼓励教师申请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以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故事。教师通过登陆浏览博客,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从而实现了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总之,创新是我们的追求,发展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会更好地利用网上资源,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研形式的多姿多彩,还有待于今后的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