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还能使历史教学在多媒体这一技术的影响下向学生呈现出一幅幅充满浓郁历史气息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历史图景。基于此,从三个方面对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多媒体;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是一种集悦耳动听的声音、栩栩如生的图片、精彩灵动的视频、五颜六色的色彩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它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设备进行教学,从而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开展“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这一设备向学生展示一幅幅有关青铜器的精美图片,并对学生说:“请同学们仔细地观看大屏幕上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并想一想、说一说你们对青铜的理解。”有的学生说:“从孔雀石这种天然矿石中提炼出铜这种金属物质。”有的学生说:“青铜是红铜与铅、锡等的合金。”接下来,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青铜器的发展历程这一知识。教师让学生观看“青铜刀”“铜镜”等图片,并让他们说一说我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什么地点。再次,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夏朝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情况。有的学生说:“夏朝时就有了鼎、爵等青铜器。在讲授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状况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九鼎八簋的图片。在讲授青铜器的特点以及用途时,教师通过播放乐器、兵器、礼器、农具等类型的青铜器图片使学生明白了青铜器种类繁多的特点以及知道了青铜器可以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广泛用途。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讲授有关青铜器的知识,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设如诗似画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利用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以及工具只能以简单机械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很难创设出如诗似画的教学情境。如果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这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创设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开展《盛唐气象》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如诗似画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盛唐的恢弘气象以及雄伟气势。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盛唐不仅仅是唐朝最为鼎盛的时期,还是整个中国发展史中最为繁荣的时期。下面,让我们先通过倾听《霓裳羽衣曲》这首著名曲子的方式来初步感受一下盛唐的气象与辉煌。”于是,教师通过多媒体这一设备向学生播放了《霓裳羽衣曲》这首曲子。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的渲染下,在飘逸轻盈的舞姿的感染下,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热情被瞬间点燃。当音停、乐止,教师把鼠标轻轻一点,《忆昔》著名的古诗便展现在大屏幕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说一说这首诗歌展现了怎样的图景。当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点击鼠标,下一张写有“学习目标”的幻灯片飞快地映入学生的眼帘。这张幻灯片把本节课的三点学习目标清晰地展示了出来。在讲解盛唐的农业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简车”“曲辕犁”“水利工程”等图片;在向学生讲授唐代手工业时,教师则让学生观看精美的花鸟纹锦、如冰似玉的青瓷、类雪似银的白瓷、绚丽多姿的唐三彩等图片。在向学生介绍盛唐的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成就时,教师则通过多媒体这一技术向学生展示了王孟、李杜等著名诗人的诗篇以及颜体柳体等书法作品。由此可见,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还能创设一种如诗似画的教学
情境。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把烦琐的知识系统化
与其他科目不同,历史这一学科包含了诸如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地点、历史意义许多繁杂的知识点。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繁杂的历史知识做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整理与总结,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个系统的认识,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笔者认为,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集图片、音像、色彩于一体,能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经过以及作用。比如,在开展《盛唐气象》这一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这一技术把课堂小结展示给学生。当教师打开幻灯片的那一刻,盛唐气象的各个知识点便以更加系统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一节知识共有经济繁荣、民族交往、社会风气、文学艺术等四大部分,而每一部分下面又包含了许多个细小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节的知识有了完整的、系统的认识。再比如,为了使学生对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教师就可以在课前通过上网搜索或者查阅资料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图片以及资料,并把搜集的资料制作成课件。等到上课时教师播放给学生:经济上的作用、政治上的作用、军事上的作用等等。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些繁杂的历史知识产生立体的、层次性的理解,使他们理解这些历史知识所包含的历史规律,进而真正地为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注入
力量。
总之,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如诗似画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烦琐的历史知识系统化。如此一?恚?初中历史教学在多媒体这一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卢立新.尊重规律合理定位,走出历史多媒体教学误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5).[2]高桂时.小议多媒体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j].学周刊,2014(5).编辑 段丽君
《应用多媒体与数学概念教学整合》的教学心得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教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化难为易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扩充教学容量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能增强学生的趣味性
兴趣是小学生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更加以他们的兴趣来左右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多媒体能设计以趣味图形、图像、动画、数字、符号等相互配合,辅以精炼的文字说明和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便于学生吸收、转化。因此,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时,就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何谓“轴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 “轴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在引入新课时,首先多媒体出示一组优美的轴对称图案,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在这些作品中还藏着一些数学小秘密,是什么小秘密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这样才能很快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课件动态演示蝴蝶、蜻蜓、枫叶、天平秤等生活中对称的东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发出了一声声的赞叹,那是他们感受到了对称的美。多媒体教学能创造出反映数学本质问题的情境,不仅增强学生的趣味性,还促进学生的探究向深层次推进。
二、运用多媒体能化难为易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单调、枯燥,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射线具有可以无限延伸这一特点时,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物体,所以,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的理解似懂非懂。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无限延伸”一词的意思,我在设计多媒体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亮线越来越长,越来越长,逐渐延伸出了屏幕。我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延伸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出现了“无限长”的情景,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有了真正的认识,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用多媒体时既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又要注意服从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只有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师“教”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加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成为评价一节课质量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才能达到预期或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那么什么是最优化?讲的通俗一些也就是在同样的条件下,同样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扎实。最优化的标准有两个:最大效果和最少时间。
一、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有生动、丰富、即时反馈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按照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知识内容,举例说明,进行演示、反复学习,这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授课内容以大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以便有更多时间进行讲解、与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和支配更多的信息资源,增大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控制范围,并且为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2、清晰呈现教学内容
教师通常有这样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讲解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及人类肉眼不能接触的微观世界等,过去教师在讲解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今天多媒体课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3、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大量的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广泛的学习。真正的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多媒体课件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随之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发人深省。怎样才能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它真正的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成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认识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关系,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使多媒体真正的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
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
阿舍中学
梁龙凤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多媒体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大量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在教育行业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应。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当中的运用,一改往日教学中的枯燥乏味,极大地增强了课堂中的直观性,使学生产生共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多媒体网络可以集中优秀师资力量,大范围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多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也相应的存在一些弊端。本人就平时教学一点体会,探讨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以期与大家探讨。
一、多媒体可以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并使之形成持久的饱满的学习热情,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创造的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乐,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兴奋,形成深刻的记忆。这种注意力的集中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中讲述甲午海战时,我播放了从电影《甲午风云》中剪接的“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全舰官兵在黄海海战中与敌军英勇斗争的场面(用时 1
四分钟)”。学生在观看时犹如身临其境,纷纷被邓世昌及全舰官兵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为了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此时,我不失时机的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群情激奋,踊跃发言。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这比教师口授或学生讲述邓世昌事迹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二、多媒体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大脑左半球来进行,右半球经常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其结果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却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全方位刺激,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只能利用书中简表和挂图,很抽象,而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把表变成图,同时又把每一个国家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制成动画,学生讲一个国家,它占领的势力范围就飞入图中相应的位置,这样就使学生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范围之广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使学生先形成形象思维,进而使形象思维抽象化,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从而使知识的获取由难变易。
三、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提高记忆效率,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知识记忆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这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寻求加强记忆的方法。心理学工作者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进行识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声、光、电技术同时传播各种信号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进而加深记忆。这对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所学知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四次海战时,我将《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做成动画,如讲威海卫战役时,威海卫海域附近就出现动画效果,同时播放隆隆的炮声。讲到威海卫战役中主要人物丁汝昌时,立即将丁汝昌人头像出现在威海卫附近,这样就可以把战争中的事件和人物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获取同一事件的相关信息,学生就会在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板书提纲多,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往往使师生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而多媒体手段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讲《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上述这种难题。在学生回答内容时,将其一一展示出来(竖排),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分析一条展示一条。如下所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危害⑤丧失更多领土⑥加重人民负担⑦侵略范围扩大⑧阻挠民族工业发展注:①~⑧表示出现的先后顺序这种作法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有限的时间内显现大量的信息,增加了课堂密度又节省了时间。在讲述英国如何一步步侵占香港时,由于涉及到以前所学的内容,于是我把书中1898年英国租界“新界”示意图展示出来,并将香港被英国侵占的三部分分别制成动画,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内容来回答,在回答的同时操作演示,这样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既感兴趣又加强了记忆效果。
实践证明,电教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形象直观、突破时空限制、增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果等诸多优点,但在实践中多媒体也有着自身的缺陷以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譬如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使用电教媒体时应注意的“度”,过滥或过乱地运用电教媒体。这不但不能使电教的优点得到发挥,再如多媒体的幻灯片是一张一张组成的,复习巩固时,对于刚上过的内容就很难形成像黑板板书那样留下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老师的板书过程,所以很多同学会忽视记笔记等等。
为此,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教师的主导性与电教媒体的辅助性要处理好。有的教师在使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时,一堂课从头到尾手按鼠标,这种使“执教者手忙脚乱,学习者眼花缭乱,听课者心烦意乱”的做法,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手段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
2、授课的演示与学生的学习要交互。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从教师到学生是单向传递的。而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知识是双向传递的。使用现代媒体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演示和交互。这就要求教师用电教手段进行分步提示演讲,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个性化的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条件。
3、电教的程序化与学生的创造性要结合。由于电教媒体所控制的教学流程过于严密和紧凑,势必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造成了课堂氛围拘谨而不灵活。鉴此,在实践中应注意处理好电教的程序化与学生个性思维的创造性的关系,做到两者之间的合拍与整合。
4、多媒体的运用和书本要结合。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意到花大部分的精力去制作漂亮的幻灯,但忽视钻研教材,运用教材,让学生在获得很好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忽视了记笔记,对书本非常生疏,做起题目时,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熟悉课本。
新时代的到来为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每一位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是一个由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的三维立体画卷。多媒体教学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由于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明朗直观、人机交互等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主动地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掌握历史、运用历史,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历史这个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学科萌发生机勃勃的春天。
刍议多媒体教学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它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处理内容全面,展示效果丰富,人机交互能力较强等优点。利用它辅助教学,可以达到意尽而言无穷的效果,本文就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作用作阐释。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教学资源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00-02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辅助历史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的优势。它突破师生之间仅凭语言、地图传递信息的成功之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知识量猛增,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量也明显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一个办法: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扩大学习容量。而多媒体的一大优点就是存储信息大,它可以将大量的必需的文字、图像资料等带进课堂教学之中,而且计算机调用资料的速度快、随意强,满足了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这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历史学科的另一特点就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均为过去的“时”与“空”。从“时”而讲,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易理解与掌握的状况;从“空”而言,即地理“空间”,也就是历史地理,而学生又往往缺乏空间概念,因此很难向学生表述清楚。另外还有抽象的概念也难以解释。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强调直观教学,视演示法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可见直观性教学的重要性。而多媒体软件则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不足,它的另一优点,就是能简便、快捷地制作二维、三维动画、或模拟某些场景,并可将多种媒体组合在一起,做到图、文、声并茂,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将难以表述的“时”、“空”与抽象的概念解释清楚,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能够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对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中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青年过渡,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师不仅应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孕含的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多媒体技术还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三、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吸引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从增强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产生最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历史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提供信息,设置情境来展现生动、直观、真实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运用文字、图像和音响来展示历史那风云变幻、突飞猛进的精彩斑斓,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从而对历史爱读、爱看也爱听。如在上中国近现代史《国统区危机四伏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这一节时,由于教材内容比较枯燥无味,传统教学往往不能把课堂活跃起来。我就制作了一个课件,如介绍国统区物价暴涨的情况,讲到“1936年100元法币可买一头牛,而1947年连一盒火柴都买不到”时,用牛慢慢变成火柴的动画效果,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感觉到国统区经济崩溃的现状。还在其中插入两段影片进行对比,一段是国统区人民生活困苦、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一段是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人民敲锣打鼓踊跃参军的片断,让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形成反差,对课文知识掌握也更加深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能够设置情境增强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古人早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所讲的历史,老师和学生都是“置身事外”,学生听老师客观地简要地叙述历史过程,然后去记忆所谓的历史结论。学生不但缺乏参与和体验,对历史结论也往往没有认同感,无论是课堂效果还是学生的记忆效果都不甚理想。日常的教学不可能让同学们通过事事“躬行”来加深理解和记忆,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师生创设特定的历史情景,达到同样的效果。历史情景不用都要贯穿整堂课,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就某个知识环节来进行情景设置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参与课堂。比如关于“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笔者通过网络课件设置了“如果你是当时驻欧洲、亚洲、美洲的记者,你会在当地看到哪些变化?请你写一篇新闻报道。”这样一个情景,让同学们通过“石中论坛”来发表发表见解。学生得出的结论有理有据,远远超出课本和老师的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无疑改变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帮助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教师也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钻研教学、设计教学,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可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时,一定要从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遵循辅助的原则,更好地配合历史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