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则(五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01 00:00:00    小编:见不凡公务摄影

最新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则(五篇)

小编:见不凡公务摄影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则篇一

一、学校布局调整主要成效

1、改善了办学设施条件。

通过撤并学校,基本消除了危房, 并逐步配备了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多媒体室、体育室等设施,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仪器等也都更加集中,使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充实和改善。

2、改善了师资队伍状况。

通过学校布局调整, 教师队伍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组合, 中心小学体、音、美等学科配置了一些专职教师, 师资队伍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布局调整, 撤并一些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学校, 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利用,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的师资配置合理、教学设备比较完善、教学管理也比较规范, 因此能够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 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二、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合并后部分小学生上学路程较远(豆坪、产坑等距离中心小学10多里),学生上放学交通工具欠缺,途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子女教育费用增加和生源流失。有些孩子搭乘公共汽车或拼车上学,额外增加了交通费用;有些孩子在学校就近租房寄宿,还有些学生流失到县外和县直学校就读,增加家庭支出和致使生源流失。

3.并校后生源层面多(生活、学习、家庭等习惯差异)使中心小学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

4.布局调整教师相对集中,优秀教师9个流动至县直实验小学,使学科配置难于安排,教师队伍老年化,中心小学221位教师中,女教师50周岁以上达10人,男教师55周岁以上达68人。

5、调整后的中心校学生数相对集中,中心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专职教师配置不齐(只有中心校本部配备各科1-2个,其它完小校几乎没有),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6、校安工程未完成,整合后的学校(坑里644平方米、湖田998平方米)危房未拆,还在其中教室上课,存在安全隐患。

三、部分布局调整失当的原因分析

1.一些地方对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片面,没有按照就近入学、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就学困难。

2.一些地方盲目地追求合并后中心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办“大校”、“花园式学校”等为办学方向,脱离实际。

3.布局调整应坚持因地制宜与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应进行实际深入的调研。

四、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建议

1、应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应该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科学合理地“撤”、“并”,或“调”、“增”农村中小学。

2、应深入调研当地社会、经济、教育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客观实际合理地规划调整工作。

3、因地、因时制宜,逐步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避免过快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使每个适龄入学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

4、优化搭配老、中、青年教师,配齐各校各科专职教师,按各校学生术或班级配备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

5、解决布局调整后出现的交通安全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考虑由地方政府出资,在集中办学后为中心学校配置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往返家校;最后,各地应充分组织、协调当地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加开公共客运班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乘车等多种办法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农村学生的交通困难问题,并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6、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尽快完成各校配套教育教学设施建设。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则篇二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县局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几年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调整结构、资源重组、盘活资产,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一些村小,适当扩大办学规模,打破村村办学的“小而全”办学模式。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数不足15人的一般不再设成小学。可设网点小学;距离中心小学较远的村,可以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网点小学;方便学生就学。

二、学校布局现状

(一)总体情况:我镇中小学布局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小学校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基本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未来几年,我镇经济社会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人口结构和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因此,进一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势在必行。

(二)教育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部分学校教育资源布局已不适应需要,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学生逐年减少,每个年级学生都在8人以下,全校学生也只有二三十人,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孟常小学,长发小学,双福小学德信小学、东北小学。

2.一些学校缺乏再发展的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展。

三、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1.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解决学校布局与城镇建设和城镇整体功能不协调的问题。

2.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四、布局调整方案

(一)农村小学调整方案

1.原则:循序渐进、自然过渡,留足发展空间。

2.工作目标:原则上保留现有中学、完全小学。

3.布局调整重点:将年在校生低于40人的村小学学校逐步取消;重点规划孟常、长发、东北、太河、德信、双福等学校。

(二)村校调整规划

1.原则: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轻重缓急、稳步推进。

2.工作目标:

(1)成立1个农村小学中心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2),建设规范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3.布局调整重点:

(1)组建规范化中学,将二中迁入一中,对双中学进行扩建,规划等。

(2)调整结构,实现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合理使用,发挥效能。

将孟常小学、长发小学,规划到双兴小学,成立农村小学中心点。

将德信小学规划到双阳小学。

将东北小学规划到联发小学。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由中心校长牵头的布局调整规划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二)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发挥其作用。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则篇三

黔西县杜鹃街道办事处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办事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结合我办事处实际,提出我办事处辖区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办标准化、规范化寄宿制学校为途径,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分散、办学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当、资源优化、队伍精干、管理科学、效益明显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基本情况及学校布局现状分析

(一)杜鹃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黔西县杜鹃街道办事处位于黔西县城西部,距县委、县政府驻地4.5公里。全办事处辖8个社区,由原老城关镇的3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加林泉镇的5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总人口28246户,共40650人,其中0-6周岁5874人,学龄人口(7-15周岁)8412人。

(二)学校情况:

全办事处现有公办中学1所(野坝中学),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三所(星星、金阳、自立),在读初中学生1123人。野坝中学现有中学教师27人,校园占地面积533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图书室、仪器室、微机室各一间、实验室两间,每间均为48平方米,微机室共有微机42台,但均不能正常使用。

现有中心小学1所(第十小学),在校学生442人,教师15人,校园占地面积12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68平方米,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各一间,每间48平方米,微机室共有电脑32台。

现有村级小学4所(韦寨小学、野坝小学、海西小学、岔白小学),民办小学2所(新华小学、振兴小学)在校学生2636人,公办教师48人,校园占地面积122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86平方米,各校只有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各一间。

办事处辖区内无一所公办幼儿园。

(三)学校布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对“上好学” 的期盼日益强烈,特别是“城建带县”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村人口向县城及周边聚集,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现有学校布局与新的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

部分学校学生逐年减少。我辖区内距县城较远的海西小学、岔白小学、韦寨小学、野坝中学学生最近几年都在逐年减少,现以上三所小学学生均不足170人。野坝中学学生仅354人。学生减少的原因一是小学分布密集,二是部分学生流向城区。

学科教师不配套。由于点多面广,学校规模小,资源整合不好,导致学校教师存在学科不配套情况,村级学校基本是1个教师就承担一个班的教学,部分课程如音乐、美术等无法很好地开展起来。

各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的占地面积、体育场地面积及体育场地设施、功能教室、图书仪器配置、师资配置等办学条件与标准化建设要求差距较大。不利于均衡发展,更不利于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

三、全办事处人口及中小学生(幼儿)数预测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岔白工业园区和野坝小城镇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办事处总人口将达到120000人,其中,适龄人口初中达4500人,小学9000人,3-6周岁幼儿4500人。根据目前学校的分布情况,7-12周岁儿童只能分布在第十小学、岔白小学、海西小学、野坝小学、韦寨小学及民办学校。3-6周岁儿童只能选择各小学学前班及部分民办幼儿园就读。

四、规划的原则

坚持相对集中,方便入学的原则;坚持合理布局,效益最大的原则;坚持巩固“两基”成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先建后撤,示范引导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长远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利用,资源

盘活的原则。

五、学校布局规划

规划后全办事处2所初中,5所小学,2所幼儿园。具体情况为:

1.保留野坝中学。招收大兴社区、岔白社区及周边适龄少年就读。覆盖人口20000人,预计15班,在校学生750人,学生宿舍预计容纳500人。

2.在杜鹃大道中段新建黔西十五中。招收杜鹃大道沿路及向阳社区等适龄少年就读。覆盖人口达45000人,预计36班,在校学生1800人,学生宿舍预计容纳1000人。

3.拆并现在岔白小学及海西小学,新建岔白小学(村级)。招收岔白社区及工业园区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20000人左右,预计36班,在校学生1600人。

4.保留野坝小学(村级)。招收野坝街及周边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10000人,预计12班,在校学生550人。

5.保留韦寨小学(村级)。招收大兴社区等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6000人,预计6班,在校学生300人左右。

6.扩建第十小学(中心小学)。招收向阳社区及周边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20000人,预计36班,在校学生1600人。

7.杜鹃大道中段新建黔西二十小。招收育才社区及杜鹃大道沿路等适龄儿童入学。覆盖人口30000人,预计42班,在校学生2220人。

8.办事处辖区内现有的黔西六中、黔西二小分别能解决我办事处辖区内适龄少年1800人,适龄儿童2700人入学。

9.新建黔西第四幼儿园位于毛藤坡地块,规模为12班360人,占地6500平方米,招收向阳、育才社区及周边儿童入园。

10.新建杜鹃办事处中心幼儿园于五里牌,规模为24班720人。占地11000平方米,招收大兴、岔白社区及周边儿童入园。

11.鼓励和支持有资质及资格的个人或企业在办事处辖区内投资修建民办幼儿园,以满足3-6周岁儿童的入园需要。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杜鹃街道办事处成立以潘波主任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徐彬主任为副组长,教管中心主任及教管中心工作人员为成员的中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管理中心,由教育管理中心主任龙胜勇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二)机制保障

1.强化领导。杜鹃街道办事处成立中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全面规划、领导和组织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工作。

2.多方筹措。积极争取教育局校园标准化建设等资金,积极协调街道和各社区、村委会的关系,争取资金投入学校建设。

3.政策保障。积极宣传、合理利用国家颁行的《义务教育法》、《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黔西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促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赢得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

界热心支持和各级组织、各级部门大力支持、社会群众大力拥护,形成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局面,确保布局调整工作又快又好的向前推进。

杜鹃街道办事处 2013年11月27日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则篇四

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初探

摘 要:中小学的布局调整,是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农村各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基础教育努力实现的目标。近几年,贵阳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的提升,乌当区面临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城区范围不断扩大,现有学校的规模和等级不能适应今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这对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关键词: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均衡发展;贵阳市乌当区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城区人口的增加,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区转移的趋势下,城市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中小学也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区转移的同时不断萎缩,而城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则面临严重负荷。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会上,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由此可见,城镇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已经越发突出。因此应使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和等级与今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与区域间差距,实现社会、经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学的布局调整现状分析

2.1 盲目规划学校布局

近年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适当撤并了一些规模过小的学校,同时新建了一批标准化学校,在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同时,在学校布局过程中也显现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城镇学校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建设进程,造成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学生就学机会和条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城镇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出现学校建设缺位或重复的现象。

2.2 农村学校萎缩,城镇学校班额过大

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在布局调整中的不确定性,很多地方不愿改善其办学条件,忽视小规模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师配置,使得一些家长担心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不能保障教学质量而陆续将孩子转出,加速了这些学校“自然”消亡。很少有县、市、区提出适当保留教学点的措施。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优化策略

在满足本区域生均指标的前提下,片区内的规划教育资源在总量上应满足适龄人口与用地的平衡;通过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以及每千人学生数等技术指标确定区域办学规模。其次,要逐步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学校等措施,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招生压力较大的学校,要通过实施学区管理、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等措施,合理分流学生,按省定标准确定班额。乌当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

4.1 乌当区教育现状

4.1.1 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乌当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大,表现在城区中小学空间布局较为密集,而乡镇之间的中小学布局则相对稀疏。区域内校际之间发展部均衡,表现在中心镇的中学、中心小学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吸引的农村生源多,大量适龄儿童和少年不能就近就地入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其次,表现为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矛盾过于集中。

4.1.2 学校布局及规模存在不合理

随着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学校的用地和规模将随之调整才能满足城镇化进程的需求,尤其是水田、下坝等地区。2013年,乌当区新天一小学生达1749人,乌当二中2211人,乌当小学602人,乌当区实验小学1512人,这四所学校平均班额达50人,其中乌当区实验小学最高班额达60人。而地处城区及乡镇边缘地带的一些村小因生源稀缺造成不少校产闲置。如培鹅小学全校仅为14人。

4.1.3 办学条件与学校发展的不协调

在乌当区今后一个时期,人口的机械增长较快,使乌当部分地区的学校将面临紧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一些学校用地进行整合调整才能满足学校建设的需要,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需随着学校发展规模的增长来配置;另一方面,在是农村地区,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村小适龄儿童减少,导致一部分学校生源变少,而另一部分中心镇学校生源覆盖半径变大,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办学条件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适应。

4.2 乌当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策略

4.2.1 需求分析

乌当区2013年全区总人口数376920人,年平均递增1.66%。随着全区总人口的增长,适龄儿童人数也会随之增长,全区中小学校办学规模也相应变大。要适应这种必然发展,便要使办学条件随着人口增长趋势有所改善。

4.2.2 学校办学规模确定

全区现在校学生人数约18122人。预计到2018年,全区总人口为40.60万人,在校学生总人数约为29571人,根据小学、初中生均占地面积分别不低于20?o、25?o,结合增加学生人数,进行学校总用 地面积估算,确定新增用地面积。根据规划新增在校学生人数,结合中小学班额配置标准(其中,中学每班班额约为50人,小学每班班额约为45人),确定学校班级规模。

4.2.3 规划技术标准

关于学生千人指标的设置,主要参考《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乌当城区小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70人/千人,中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45人/千人;高中入学率按85%计;乌当乡镇小学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55人/千人,初中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30人/千人;高中入学的千人指标按照20人/千人。

独立设置的小学最小规模12个班,规模不小于600人,地区年招生不足50人,原则上不再设置小学;城区或县政府所在地原则上不再设立12班独立小学,新建小学至少18班以上;独立设置的初中学校一般应达到18个班,规模不小于9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达到18个班,规模不小于900人;完中一般应达到24个班,规模不小于1200人。老城区近期小学不超过50人/班,中学不超过55人/班。结语

总体来说,本文主要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目的,通过对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分析以及乌当区农村中小学存在问题分析,并进行布局调整的策略说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乌当区中小学建设规划,2014-2018.[2] 赵素文.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思考[j].发展与研究,2009(12).[3] 教育部.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05.

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则篇五

***布局调整情况的汇报材料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对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我校高度重视布局调整工作,现将我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汇报如下。

一、校目前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成效:

由于学生就近入学,学生去离家较近的**读书,***教学点生源减少,导致学校资源严重浪费,农村学校教育水平低下,导致教师比学生多的现象。所以在2003年我校规定村教学点三年级以上学生都在中心小学就读的规定后,决定撤并***教学点,***

一、二年级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就读或在凤山就读),***只保留一所幼儿园。

自我校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基本解决了小学教学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教育资源配置更合理、规范、优化,极大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村校点也十分重视教育的投入,各个自然村已经完成教学点的修葺、重建工作,薄弱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优质教育的资源的覆盖面在逐渐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布局调整后,我校成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它解决了许多人民群众,适龄儿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寄宿制学校首先解决了每天学生来回走十几里路上学的困难,给农村学生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通过学校里的集体生活,农村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学生的交往能力明显增强。通过集体就餐,农村学生的饮食得到有力的保障,一日三餐,合理科学的营养搭配,均衡的饮食,使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更能推动现代社会文明生活习惯的形成,学校高质量的后勤服务,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广泛支持。

二、布局调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我校布局调整实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调整学校布局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撤点并校方面,撤并学校是符合调整学校的需要,但是,学校并校后,服务范围较大,学生上学路途较远,需要家长接送,增加了家长负担。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撤并后距离乡路途较远的村子,给学生的上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寄宿制学校建设及管理方面。我校缺乏专职生活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如,校医等}相关配套设备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经验不足。

3、合班并校后,学校出现了闲置校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个别学校村子不重视。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建议上级部门应重视幼儿教育的开设,这样不但解决了偏远山区幼儿上学难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当地校舍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教师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学生安全责任压抑着教师的心理,使广大农村教师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生怕学生出事,心理包袱越来越沉重,加上农村学校编制紧张,一个教师白天要上课,早晨、晚上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及安全。用教师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支撑着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边缘。

三、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

1、学习先进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

2、筹措资金,合理利用资金,补充设施的不足,逐步将学校办成群众满意的寄宿制学校。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最新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则(五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