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 要:本课题研究从中重度弱智儿童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出发,吸取了多种理论中的合理部分,对培智学校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从制订教学纲要、编写教材资源库、创新教学模式和学生作业、建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中重度弱智学生教育、训练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有效提高了中重度弱智学生的生命质量。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促进教师提升课程素养并加快专业发展,最终获得了研究成果和教师队伍双赢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重度弱智学生 校本课程 教师队伍校本课程研究的缘起
目前,随着教育对象、社会要求的变化和教育评价的需求,培智学校旧的课程体系在完成了其历史作用后,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及教学的需要,急需有新的更为适应学生特点及社会发展的课程取而代之。因此,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所有培智学校不可回避的教育改革重点,研究一个适应于培智学校特点的新课程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了中度弱智学生的教育研究,当前,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开发了以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教育内容的课程系统。我国在1994年也颁布了《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稿,但至今国内尚未公开出版开发成功的系统的、有操作性的相关课程。
我校申报的课题《中重度弱智学生校本课程的研究》于2001年被立项为省级科研课题。本课题研究力求依据世界先进的智力障碍教育理论,结合我国培智教育的特点,旨在对中重度弱智儿童教育中设置校本课程进行探索,同时鉴于研究内容充分地结合了地区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从课题的准备阶段起,课题的研究已经历时两年多,现即将结题,在我校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指导 2.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智力是适应环境的变通能力”——指导我们智力是可以改变的,课程要能够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变通能力;
“智是认知结构对现实的适应”——指导我们课程中认知结构要建立在对现实的适应上; “教学是让学习者处理符合认知适应的材料”——指导我们课程内容要适应学生的能力和需要; “学习是起因于活动而矫正认知结构”——指导我们课程教学形式以活动为主;
“以发展的进程解释学习,而不是以学习解释发展”——指导我们课程评价使学生得到发展。2.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地讲,教育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他坚决反对没有以“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指导我们课程内容要贴近生活,做到实用性、生活化。
2.3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尊重个性,把学习看成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要求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为人的成长服务;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和学习者中心,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指导我们课程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各种差异特点,并且一切都为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做到真正以学生为本。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
我校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形成适合我校中重度弱智学生教育、训练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且通过实践,有效促进中重度弱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同时,通过我校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努力拓展我国弱智教育的新思路和更广阔的空间。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形态
在“一切为了弱智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为主线,设置了实用语文、实用数学、语言训练、生活适应、音乐、美工、劳技、感知、家政、法律、健康教育等课程,并辅以智能训练课程涉及多个领域。
校本课程从呈现方式来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我校不但重视开发显性课程,还十分重视隐性课程的教学,如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校内外各种活动等,树立了“时时是教育”、“事事是教育”的教育观。校本课程研究的实施与管理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建立了一套管理和运行机制,这既是校本课程研究的保障系统,又是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5.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5.1.1以制度促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首先得规范课题管理网络,建立由校长总负责、分管教学副校长具体操作、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课题管理网络,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又相互支撑、相互协作,用制度保证了网络中的每一级人员必须负责完成所规定的科研任务。
其次,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有新理念。为了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并且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要求人人有课题、周周有学习,月月有小结(课题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小结本月的研究情况,及时查缺补漏,调整研究进度)。每学期完成“七个一”(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开一节校本课程研究课、做一份个案研究、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进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论文、完成一本即12篇以上的摘抄量)。
此外,学校还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遗余力地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除了在区、市参加学习外,上海、扬州、重庆、北京、深圳、大连、香港等地都留下了我校教师孜孜学习的身影,并且采取“一人学习,全体受益”的措施,即让学习归来的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再培训,既节约了经费,又达到了资源共享的良好效果。如此一来,使得我校教师能够及时学习新的教育理论,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并且促使教师为教科研蓄积能量,在教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
5.1.2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是基于教学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使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以科研指导教学、在教学中开展科研”,我校在狠抓教科研管理时十分注意将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校除了要求三个重点实验班教师完成规定的研究任务,还指导教师选择、完成主课题下的一系列子课题,参与面广而有层次性,有效地落实了研究目标。同时,教师通过“选编教材——教学实践——修改完善——再教学实践——再修改完善”的过程,大大提高了研究能力。
5.1.3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注意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热爱教科研。李瑞环同志说:做人的工作,一靠真理,二靠人格。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工作作风,不但能及时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提供帮助,还注意从生活上、心理上关心教师,让教师始终在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环境中开展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以多种形式肯定他们的劳动价值,给他们以鼓励。在学校的月考核中设有贡献奖一栏,无论是教师的研究论文获奖或发表,还是教师对外上研究课、示范课,或者是教师其他在教科研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都会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奖励,金额虽少,但明确地体现了学校对教师教科研工作的肯定和引导,激发了教师的研究动力。
5.2校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和情况
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5.2.1制订教学纲要
我校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培养目标和《中度弱智儿童教育训练纲要》,已研究、制订出了实用语文(1—9)、实用数学(1—9)、生活适应(1—9)、感知(1—6)、法律常识五门学科的教学纲要,指导教师以此为依据编写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其中,实用语文教学纲要以生活化为立足点,确立了十八个主题和五十四个课题为学校的单元教学主题,每个主题又根据低、中、高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分出3个课题。十八个主题和五十四个课题几乎涵盖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上社会。实用数学学科纲要以学科体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并且按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进行编写,遵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感知学科纲要是从学生的感知觉训练出发,按视觉、听觉、味觉、触摸觉、嗅觉、空间知觉等方面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作不同要求,具有发展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生活适应学科是中重度弱智儿童最需要的一门学科,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按单元编写而成,从学生的最需要和最可能达到的目标入手,逐步把中重度弱智儿童培养成为一个基本能独立生活的人、一个社会人。法律常识则是专门面向高年级中重度弱智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在他们即将踏上社会之时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不违法、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等,为他们成为社会人全方面夯实根基。(以上五学科纲要都另有详细内容)
5.2.2编写教材,形成教材资源库
在各学科教学纲要的指导下,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写出具体可感的校本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要求在兼具差异性、生活化的同时还具有弹性以便于调整,充分体现教材资源库的特性。目前,我校主要完成了以下学科教材的编写:实用语文(1—5年级共10册)、实用数学(一年级2册)、生活适应(1—9年级共18册)、感知(一年级2册)、法律常识(九年级2册)。其他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后再编写、开发出来。
作为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的龙头学科——实用语文的研究已近三年,现在基本已形成稳定的模式。三年来,实用语文学科成功地形成了教材资源库,上一个年级的教材稍做调整便可以为下一个年级所用,现在已基本不用再花费过多的心思用于开发上,初步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一套完整的语文课程包括教学纲要、教材、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工作纸、学生作业纸和亲子活动(即家长指引)等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可行性,为中重度弱智学生的语言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另外,因编写教材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我校把所有用于编写教材、制作课件的图片分类保存,从而也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图库资源,为校本课程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5.2.3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学习国内外培智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充分了解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树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的观念,从而对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力求找到最适合弱智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1)教学方法多样性:训练课、实践课、操作课、讲授课、活动课等按课程内容不同安排比例,课型依据目标来定。
(2)教学组织多样性: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每周开设18节)、班级分层教学、领域教学(智能训练课打破班级界限、依据特长或缺陷编组,一周6节课开设19个组别进行)、跨班教学(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状况采取分学科走班学习)等等,充分照顾差异,体现人本思想。
(3)教学活动整合性:教学设计避免切割的、抽离情境的单项训练,概念技能及态度的学习都在一日生活统整的活动中。
5.2.4学生作业的创新
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作业布置在形式上更为直观、具有趣味性和活动性,开放式的学生作业特色鲜明。以语文学科为例,在上“交通”这一主题时,教师根据需要采取了图片认知、配对交通设施、根据图上汽车和行人的状况给信号灯正确涂色、做刷卡乘车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作业,同时,十分注重学生作业时的独立程度和情感态度,在作业纸上都附有专项的评估指标进行评估。另外,引导家长参与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一项作业——“亲子活动”因其独具的指导性、趣味性和情感性特点倍受家长和学生欢迎,这项作业的改革创新不但从某方面解决了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茫然感,以纽带的方式把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亲密联系起来,使得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了有效的延伸,而且以此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让家庭中的亲情之乐在学习游戏中悄然生发,从而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添加了上好的润滑剂。如今,以“亲子活动”为主要特色的学生作业的改革创新,在我校已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我们将进一步在这一方面着力研究,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5.2.5课程评价体系逐步形成
每学期初,教师都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商议,共同制订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由教师按计划实施教学并及时进行记录,期中和期末依照个别教育计划进行评量,检查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分析,修订个别教育计划。在实用语文和语言训练、生活训练、孤独症儿童训练等个别化教学中做得比较好,基本形成了初步的评价体系,其他有待进一步跟进。如语文:每个主题单元教学前都要制订班级教学计划,并且按照听、说、读、写和符号理解五个领域为每个学生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一主题教完后逐
一、逐项进行评估,每次评估的结果都是修订上一个教学目标和制订下一个教学目标的依据,学期结束时再通过评估工具进行综合评估,以便于动态地、系统地、连贯地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效与思考 6.1取得的成效:
6.1.1教师既不是教材的奴隶也不再是教书匠,课程意识、编写教材水平有较大提高,责任感和协作能力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熟练,科研水平提高较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6.1.2校本课程的内容是以适应生活的需要来制订的,最终、最高的目标是促使学生融入生活,课程内容实际,学生不象以往学习了知识不会用。学生从中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高。另外,因学习内容围绕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所提高。
6.1.3形成了教材资源库和教材、教学图片资源库。6.2研究后的思考:
6.2.1在倡导功能性课程和生态化课程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加大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真实训练场景。
6.2.2课程改革需要高素质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教师在不断提高的同时需进一步寻求专家支持。6.2.3教学评价比较难以形成科学、系统的操作体系。
6.2.4家庭、社会在隐性课程的实施中作用极大,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实施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1994年。
2、许家成,《我国智力落后教育对象安置、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发展》,华夏出版社,1994年。
3、张文京、许家成等,《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重庆出版社,2002年。
4、于文,《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1年第3期。
5、徐娥,《弱智儿童素质教育与课程设置的思考》,《现代特殊教育》,2000年11月。
6、赵树铎主编,《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华夏出版社,1994年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研究小结
2016-10-13-李亚军
在相关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全体教师的智慧凝聚下,除了生活适应学科,其他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练习册、感知活动建议、快乐音乐、心育活动建议等百余本校本教材都应运而生。
一、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背景
随着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国内外特殊教育大力提倡“回归主流”“融合教育”,大多数轻度智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使得我们培智学校的生源发生了变化,招收的对象已从过去的轻、中度逐步转向中、重度智障儿童,现行的统编教材对他们明显不合适,原有的以知识为体系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生活的需要,无法促进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智障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也大受局限,若没有系统、科学的安置方法和教育措施,很容易造成环境剥夺等恶性循环性的不良后果。招生对象智残程度的变化和学习需求的实际,促使培智学校必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要更好的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并且最大程度地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以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以保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二、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本着这一原则,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需要遵循智障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智障学生的实际特点,帮助他们掌握生活知识,发展生活技能,生活本身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舞台,教材就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都应为学生现在的、未来的生活服务。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他强调“亲知”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和“说知”都必须立根于亲知里面,方能产生效力,只有自己有所经历、体验的,才能最终内化成自身的真正学问。
2、新课程关于课程开发的理论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因此我们在优化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合理地建构生活适应课程资源的结构,形成了资源开发主体、条件、途径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力求达到体现时代发展的多元化。使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软化学科之间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实现学科课程的终极价值——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三、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技能,认识自己身体和周围的事物,明白个人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掌握自理个人生活的技能,初步掌握处理家庭生活,进入社会生活及从事简单劳动的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步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乐观进取的精神、与人合作的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以适应日常生活和进入社会的需要。
我们将以上目标按照层层递进的主题分年级段设立: 低年级:“生活自理、融入校园”
低年级以生活自理为主,在适应校园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年级:“生活自立、融入社会”
中年级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学习日常生活基本常识,适当地参与公益劳动等,逐步融入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社交能力。
高年级:“生活自强、回报社会”
高年级以学习简单的生产劳动为主,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生活自理方面,主要分为七项: ①、能表达个人的需要
②、认识及善用日常用品来照顾自己
③、培养合作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及基本礼貌 ④、懂得处理和保养用品 ⑤、注意和遵守安全守则
⑥、运用基本的自理技巧和步骤,照顾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⑦、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2、技能学习方面,主要分为四项: ①、学习适当的社交态度和与人相处的规则 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自己的需求
③、能观察事物,运用思考和判断力,解决生活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④、明白个人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尽其所能去参加个体活动,服务社会。
3、生活知识方面,主要有两项:
①、学习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关注自然界事物和社会动态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②、增加有关个人的成长和身体发育方面的基本知识。
4、品德培养方面,主要有四项
①、养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处事态度。②、建立愉快、进取的精神。③、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④、适当地处理个人的情绪困扰,保持情绪稳定。
四、课程结构及模式
我校的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以学校编写的《生活适应》教材为载体。本套教材内容共分五大块,即“自理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劳动生活”和“自然生活”。
课程模式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即课堂教学训练、校内模拟训练和参与社会实践。
五、课程研究促进智障学生发展
我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让中重度智障学生由个体的“人”转变成为社会的“人”,是我们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只有针对他们的实际特点和需要入手,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切实提高中重度弱智儿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1)、丰富课程内容,促进了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内涵丰富,衣、食、住、行、用等等无不涉及,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具有极强的实际针对性,促进了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生活适应课程还打破分科教学之间封闭的界线,通过对各种实用知识的系统化及适当的丰富充实,就从整体上给学生展示乐一张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网,非常符合智障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切实需要,从而有力促进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2)、优化课程结构,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课由于教学时间灵活,教学空间自由开放,学科与活动相结合,课程形态得到了优化。教学时可以把教学地点移到功能室、超市、社区等环境中,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活动,较好的融合了各类课程的特点,使教学从“正式课堂”走向“非正式课堂”。(3)、注重活动训练,促进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主要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的生活用具和实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知觉,学生自由选择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受知识体系框架的限制。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情境活动训练,使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安排中学会感知认识环境,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和技能,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而矫正和补偿其身心缺陷,将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多年的实践研究表明,中、重度智障儿童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培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并习得一些简单的技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建构的研究
时间:2010-12-27 09:32来源:南京市市教研室特教 作者:张慧 点击:274次
【前言】
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有必要先把我校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做一说明,培智学校的校本课程我们理解为:是指以培智学校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其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智障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通过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家庭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的课程。
我校从十五期间就致力于跟校本课程相关的课题研究。在学校十五省级规划课题《培智学校中重度弱智学生生活化校本课程的研究》的带动下,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启动和挖掘。在相关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全体教师的智慧凝聚下,除了生活适应学科,其他如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练习册、感知活动建议、法律、快乐音乐、心育活动建议等百余本校本教材都应运而生,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生活适应》校本教材是全校教师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三次修订的成果。
一、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背景
我校的特殊教育办学经历了27年的发展。随着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国内外特殊教育大力提倡“教育一体化”“回归主流”“融合教育”,大多数轻度智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使得我们培智学校的生源发生了变化,招收的对象已从过去的轻、中度逐步转向中、重度智障儿童,现行的统编教材对他们明显不合适,原有的以知识为体系的课程内容脱离了学生生活的需要,无法促进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智障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机会也大受局限,若没有系统、科学的安置方法和教育措施,很容易造成环境剥夺等恶性循环性的不良后果。招生对象智残程度的变化和学习需求的实际,促使培智学校必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要更好的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并且最大程度地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以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以保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199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训练纲要》和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都明显针对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训练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和要求,为我校开展实施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提供了参考蓝本。
二、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本着这一原则,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需要遵循智障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智障学生的实际特点,帮助他们掌握生活知识,发展生活技能,生活本身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舞台,教材就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都应为学生现在的、未来的生活服务。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他强调“亲知”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和“说知”都必须立根于亲知里面,方能产生效力,只有自己有所经历、体验的,才能最终内化成自身的真正学问。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研究过程中,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深入进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被立项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一五”课题,今年3月我校还被评为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
2、新课程关于课程开发的理论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因此我们在优化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合理地建构生活适应课程资源的结构,形成了资源开发主体、条件、途径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力求达到体现时代发展的多元化。使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软化学科之间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实现学科课程的终极价值——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三、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和初步掌握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技能,认识自己身体和周围的事物,明白个人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掌握自理个人生活的技能,初步掌握处理家庭生活,进入社会生活及从事简单劳动的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步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乐观进取的精神、与人合作的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以适应日常生活和进入社会的需要。
我们将以上目标按照层层递进的主题分年级段设立: 低年级:“生活自理、融入校园”
低年级以生活自理为主,在适应校园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年级:“生活自立、融入社会”
中年级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学习日常生活基本常识,适当地参与公益劳动等,逐步融入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社交能力。
高年级:“生活自强、回报社会”
高年级以学习简单的生产劳动为主,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生活自理方面,主要分为七项: ①、能表达个人的需要
②、认识及善用日常用品来照顾自己
③、培养合作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及基本礼貌 ④、懂得处理和保养用品 ⑤、注意和遵守安全守则
⑥、运用基本的自理技巧和步骤,照顾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⑦、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2、技能学习方面,主要分为四项: ①、学习适当的社交态度和与人相处的规则 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自己的需求
③、能观察事物,运用思考和判断力,解决生活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④、明白个人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尽其所能去参加个体活动,服务社会。
3、生活知识方面,主要有两项:
①、学习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关注自然界事物和社会动态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②、增加有关个人的成长和身体发育方面的基本知识。
4、品德培养方面,主要有四项
①、养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处事态度。②、建立愉快、进取的精神。③、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④、适当地处理个人的情绪困扰,保持情绪稳定。
四、课程结构及模式 我校的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以学校编写的《生活适应》教材为载体。本套教材内容共分五大块,即“自理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劳动生活”和“自然生活”。
课程模式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即课堂教学训练、校内模拟训练和参与社会实践。
五、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开发实施,我校还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落实专人负责,职责分明,确保优质、高效的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认识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我校非常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的课改文件和课程理论、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理论等,并邀请专家到校指导教研。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开发小组的成员基本理解了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并掌握了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3、建立良好的课程开发网络结构
(1)确定目标,制订纲要
根据生活适应课程开发的需要,我们首先确立了课程的目标,然后在全员积极参与、智慧碰撞的氛围中,制订出该课程的实施纲要。纲要的制定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我们会随着实践的积累及时发现不足,进行相应的修订。
(2)共享资源,开发教材
依据制订的纲要,教师在原有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搜集资料,无论是利用网络搜集,还是利用实景拍摄,全校形成了资源共享的局面。在生活适应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照片、家庭装饰等都成为了学生课本中的图片,只要是实用的、针对性强的教材资源,教师都会仔细筛选、调整、使用。
(3)使用修订,完善教材
随着生活适应(1-18册)校本教材的开发,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求任教教师及时记录使用时的不足之处,在每学期末汇总使用意见,集中进行教材的修订与完善,提高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4)深入课堂,实施管理 在使用校本教材的课堂上,我们每个上课的老师都能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反思。做到了有计划、有教案、有检查、有记录、有评价、有总结。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和个别化教学这两种形式,倡导因材施教,鼓励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学习方式,达到促使智障学生快乐发展的目的。
4、以研促编、以研促教、以研促学
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研讨活动,通过公开课、示范课、学习交流等活动,更好地探索校本实施的有效途径和实施方法,总结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本着“边实施边建设”的原则,努力完善这门校本课程。
5、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该是包含教与学的评价,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除了注重教师的基本功外,更为注重的是所教知识的渗透性和学生的掌握性如何,也就是学生的生活与实践能力提高了没有,提高了多少,有没有达到本年级段或学生个人的能力范围,以此来实施评价。
五、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效
1、课程研究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我校是江苏省第一批开办的培智学校之一,地处秦淮风光带,有着深厚的办学和文化底蕴。近年来通过开拓奋进,学校又获得了“秦淮区师德先进集体”、“秦淮区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秦淮区教育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秦淮区优秀家长学校”“南京市合格心理咨询室”、“南京市百家优美校园”、“南京市绿色学校”、“南京市示范心理咨询室”、“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和“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2、课程研究扩大学校知名度
近几年来,学校结合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展了许多向省、市教育界公开展示的活动。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现场会、研讨会、展示会等,都先后被《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等各大报纸以及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过。来校参观、考察、交流和研讨的兄弟单位越来越多。
3、课程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我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带动和培养了一批教科研骨干,课题组教师1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1人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教师申报立项的市区级个人课题共22项,已有20项顺利结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有关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有10余篇,在全国、省、市、区获奖的已达百余篇。
4、课程研究促进智障学生发展
我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让中重度智障学生由个体的“人”转变成为社会的“人”,是我们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只有针对他们的实际特点和需要入手,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切实提高中重度弱智儿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1)、丰富课程内容,促进了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内涵丰富,衣、食、住、行、用等等无不涉及,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具有极强的实际针对性,促进了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生活适应课程还打破分科教学之间封闭的界线,通过对各种实用知识的系统化及适当的丰富充实,就从整体上给学生展示乐一张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网,非常符合智障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切实需要,从而有力促进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2)、优化课程结构,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课由于教学时间灵活,教学空间自由开放,学科与活动相结合,课程形态得到了优化。教学时可以把教学地点移到功能室、超市、社区等环境中,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活动,较好的融合了各类课程的特点,使教学从“正式课堂”走向“非正式课堂”。如我校近年来和南京近十所中小幼及大学开展手拉手融合教育活动,让智障孩子生活的视野更加宽广,展示能力的舞台更为开放,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注重活动训练,促进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生活适应主要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的生活用具和实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知觉,学生自由选择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受知识体系框架的限制。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情境活动训练,使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安排中学会感知认识环境,懂得生活的基本常识和技能,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而矫正和补偿其身心缺陷,将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六、我们的思考
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是一个改进的过程。由于事物的不断变化发展带来的滞后性和不定型性,因此校本课程只有开发,没有结果,我们永远都在追求一个最新的更新。通过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这样的思考:
1、校本教材的地域性强,适应学生的客观需要,但并不宜大范围推广和使用,以借鉴为主。
2、在倡导功能性课程和生态化课程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加大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零假设的真实训练场景。
3、如何改革评估、考核方法,形成比较科学系统的教师和学生评价操作体系?我们认为应做到评估内容全面、评估方式灵活,但评估项目、内容繁多,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实施。
4、生活适应课程如今实现了与传统的常识学科的结合,那么如何找准其与劳动技能课程的联系也应当是思考的方面之一。
【结束语】:
多年的实践研究表明,中、重度智障儿童个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培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并习得一些简单的技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为此,我校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课程进行了以上探讨,由于我们的经验和水平有限,恳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提出宝贵建议。谢谢!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
摘要:本文从目标定位、内容设计、评价建议三个维度明确我校《自主生活》校本教材开发思路,结合具体教学介绍课程的常用教学法,提出了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的关系。关键词:培智学校
生活适应
开发
教学
近年来,培智学校的服务对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智力障碍学生,越来越多的自闭症、脑瘫儿童及其他发展性障碍儿童进入了培智学校。2016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无论学生起点如何低、个性特征差异如何大、课程标准都要与他的实际发展水平相连接,降低课程门槛,实现“零拒绝”,让课程去适应学生[1]。作为培智三大生活课程之一的生活适应,是标准规定的一般性课程。为了实施这一课程,我校以前使用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活》教材作为教科书,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在吸收、借鉴和扬弃的基础上,着手开发了一套生活适应校本教材,命名为《自主生活》(寓意是“我的生活我做主”、“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每学年一册,一共9册。如今已在全校一——九年级实践了三个学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发思路
(一)目标定位:以生为本,着眼未来、可接受
生活适应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特别强调设置的课程之一,也是教育部《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我校自主编写的《自主生活》校本课程,是帮助学生补偿缺陷,使其掌握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形成基本的实用能力和必要的良好习惯的重要的生活适应课程。课程针对学生运动技能、精细动作能力,言语和语言、注意力和情绪、生活自理和沟通交往等各方面的障碍特点,吸收了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多方面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交往等各方面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课程本着一切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从智障学生的生存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智障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可接受性出发,以智障学生适应个人生活、适应家庭生活、适应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生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补偿学生缺陷,挖掘其潜能,加强学生生活自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生活。
(二)内容设计:主题安排,划分阶段、重实用
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要为考量,划分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年级段,按照主题教学思路,每段分为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就业劳动技能和乡土特色文化六大领域。以第一至三年级段为例:
1、个人生活适应
(1)刷牙、洗脸、梳头、漱口、饭前便后洗手等(2)穿衣裤、换衣裤、换鞋袜、晒鞋子、扣扣子等(3)穿鞋、洗手帕、习惯使用餐巾纸,洗袜子等
(4)晾晒衣服、收衣服、整理橱柜、整理床铺、整理房间等
2、学校生活适应(1)认识校园(2)认识自己(3)认识老师和同学(4)打扫教室(5)校园文明
3、家庭生活适应(1)我家的亲戚和朋友(2)家用电器的使用(3)基本劳动工具的使用(4)尝一尝、闻一闻
4、社会生活适应(1)认识社会公共场所
(2)认识四季、认识蝴蝶、蜻蜓、毛毛虫、蚂蚁、金鱼、蜗牛、青蛙、蛇、蚯蚓、蚊子、苍蝇等昆虫
(3)认识社会主要生活功能场所(4)认识社会主要娱乐功能场所
5、就业劳动技能
简单的养花技能:给花浇水、让花晒太阳
6、乡土特色文化
(1)了解江都有多少乡镇(2)知道自己在哪个乡镇
(三)评价建议:主体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 本课程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坚持多元、开放、整体的评价观,旨在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其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质性评价为主。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访谈、调查、测验、成长资料袋评价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既可以是教师、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也可以是学生。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学生上课出勤率与实践操作次数评价,要占本课程学业总成绩的20%。
(2)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先自主进行星级评价(最多三颗星),分为“加油” “不错”、“真棒”三个等级。
(3)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我校学生成长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并对课堂教学情况采用研讨课学习观摩、随堂听课、博客、教学视频、教学微视频等形式进行评价。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尤其是学生外出实践、参观以及与社区融合学习的视频资料可按照等级进行评价。
3、家长评价。
为促进智障学生生活技能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采取定期组织家长观摩、考验、现场操作和成果展示等方法促进课程有效实施。通过组织阶段性成果展示,让家长根据现场进行评比。
二、常用教学法
(一)真实情境教学法
当儿童的学习与真实的或类似真实的情境联系时,他们就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真实情境教学是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儿童常规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真实情境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他们的记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2]。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创设真实或类似真实的情境。如:《自主生活》第二册第7课 认识水果,教师准备了若干水果实物、切好的果盘、神秘袋两个、牙签等。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神秘袋里,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认识各种水果,并看一看、说一说每种水果的名称、形状、颜色、味道。
(二)操作练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中有很多的操作技能,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来训练就比较有效。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自主生活》第七册第8课《晾晒衣服》,在教师通过视频教学和动作示范以后,在巩固时安排了四个递进的练习:
1、让学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操作,教师做一步,学生学做一步。
2、指导学生逐步操作,教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教师给予帮助。
3、a类一个学生上台来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说过程。有什么地方不对的,老师随时纠正。
4、a类 学生 来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说过程。有什么地方不对的,老师巡视指导,b类学生看。
5、b类一个学生上台来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说过程。有什么地方不对的,老师随时纠正。
6、b类学生操作,一边操作,一边说过程。有什么地方不对的,老师巡视指导。
7、小组比赛
(三)讨论法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记忆表象,对于学生有基础的知识或有记忆的事物,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比较有效。如:《自主生活》第三册第11课《菜市场》,在通过图片和视频教学认识菜市场和一些蔬菜之后,可以引导同学们交流讨论,引导语:小朋友爱吃什么菜?(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喜欢的菜)。再如:《自主生活》第五册第11课《仙女公园》教学中,就可以用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仙女公园在哪里?
2、你可以怎样到仙女公园?
3、在仙女公园里,你看到那些景色?教师还可以介绍仙女公园的有关人文历史知识。
三、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训练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会倾听,积极思考,有效表达。
(二)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出真知。智障学生的知觉恒常性差,在课堂上学会的知识技能,向实际生活中迁移困难,容易产生学、用脱节现象。所以在《自主生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或类似真实的情境中练习,从而降低过渡的坡度,实现学有用的知识的目的。
(三)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关系
培智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凸显了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班级教学条件下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能够满足具有显著个性差异学生的教育需求[3]。实施个别化教学关键有三点:一是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把握。教师要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起点、学习训练需求、家庭期盼等;二是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从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和个别学生的分层目标来考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三是争取家长的配合。《自主生活》教材中包含大量生活技能训练的内容,智障学生掌握这些生活技能,要比正常学生付出更多的训练,仅仅靠课堂练习难以达到掌握的程度,这就要求我们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把技能训练的任务传达给家长,让家长直接在生活中训练自己的孩子。
[1] 许家成.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j].现代特殊教育,2017(1):8.[2] 刘春玲 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9 [3] 许家成.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j].现代特殊教育,2017(1):9.
实
用
生
活
教
案
第一单元:我会整理仪表 第1课 梳头——梳头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2.知道人为什么要梳头。
二、教学重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养成每天梳头的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梳子。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同学们,每天气床后要做哪些事情呢?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2.人为什么要梳头呢? 讲一讲
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 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3.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
二、做一做:
梳头比赛
1.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梳头比赛;
2.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看谁梳头的方法有正确,梳头又好。
3.进行点评和奖励。
三、总结:
(1)梳头是一种卫生习惯;
(2)梳头能使人看起来整洁、有精神;(3)还能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
所以在今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每天养成梳头的习惯。
第2课 洗发与理发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保持头发的清洁; 2.学会怎样洗发; 3.男同学知道经常理发。
二、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脸盆、洗发水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你大约多长时间洗一次头?男同学多长时间理一次发? 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2.怎样洗头发呢? 讲一讲 将头发浸湿 涂上洗头液 揉搓头发,按摩头皮 用清水洗净后擦干
3.男女同学,每天都要养成早晨起床后梳头的习惯。做一做:
学着用正确的方法洗头: 1.老师进行指导、师范;
2.让学生自己进行模拟练习;
3.实践进行操作练习,让学生一对一进行洗发。4.进行点评和奖励。总结:
正确的洗发方法要经过基本的四个步骤:(1)将头发浸湿;
(2)涂上洗头液;
(3)揉搓头发,按摩头皮;
(4)用清水洗净后擦干。
所以在今后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用正确的方法为自己洗发。
第二单元 职业服饰 第3课 一般职业服饰
活动目标
1、引导认识、了解警服、医生等工作服。
2、了解职业服装的特点、用途,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职业和物品的连接游戏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话题
教师:今天你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感受怎么样?(请学生互相交流。)
2、为什么要穿衣服?
教师小结:衣服不仅可以保暖,穿了漂亮,它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衣服会“说话”,你看见有人穿了一件衣服,就知道他是做什么工作。
3、观察、了解不同职业服装。
(1)观察警察叔叔的服装,看看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2)观察、发现医生工作服的特点。
4、通过图片观察周围人们的工作服装。
厨师,教师,警察,军人,消防员,运动员,飞行员等。
5、趣味练习
看一看这些职业并把和职业相关的物品连接起来。
第4课 特殊职业服饰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特殊的服饰。
2.记忆步感受颜色在生活中的作用。3.体验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
各种特殊服饰的图片(军装、警服等)活动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服饰导入。
出示:军装、警服等各种特殊服饰,提问:这些是谁穿的服饰? 小结:有些行业需要特殊的服饰。
二、指导完成操作材料。
引导观看操作材料《他们是谁?》中的图片,提问:他们是谁?穿制服的是谁?分别做什么工作?
请根据要求,找出穿制服的人,并与小组说一说,穿制服的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三、欣赏特殊服饰。
欣赏穿特殊服饰的图片。
提问:这些人为什么要穿这种衣服?
小结:不同职业的人穿的衣服是不同的,他们穿的衣服一是职业的象征;是为了更方便地为 人民服务。解放军叔叔穿绿色的军装或迷彩服,是为了跟树林的颜色接近,在战斗的时候更好的隐蔽自已。医院需要洁净的坏境,医生穿大白褂、浅蓝色或浅粉的服装,是为了 及时发现污染物,使行医的环境更整洁。交通警察叔叔穿上黄白相间的反光背心,是为了让司机能看得到他,以免被车撞到。
四、扮演游戏。
鼓励学生穿上特殊服饰扮演角色或进行模特儿表演。
第三单元:家用电器 第5课 电冰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冰箱的种类和用途。2.知道电冰箱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育学生安全用电。
二、教学重点:正确使用电冰箱
三、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电冰箱
四、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实物观察电冰箱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你了解电冰箱吗?怎样正确使用电冰箱?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2.教师介绍电冰箱:
(1)种类:电冰箱有许多种,当门冰箱、双门冰箱等等。
(2)作用:储存食物和保鲜的作用。
(3)使用:摆放东西有条理、摆放整齐,取用食物要及时关门,注意安全。
二、做一做:
3.实际操作:在冰箱里摆放食物。(1)老师进行指导、示范;
(2)让学生自己进行模拟练习;
(3)实践进行操作练习,让学生一个一个进行实践操作练习。(4)进行点评和奖励。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认识了电冰箱,知道了电冰箱有很多种类和作用,下面我们进行本节课的总结:
(1)种类:电冰箱有许多种,当门冰箱、双门冰箱等等。(2)作用:储存食物和保鲜的作用。
(3)使用:摆放东西有条理、摆放整齐,取用食物要及时关门,注意安全。
第6课洗衣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洗衣机的种类、用途。2.知道洗衣机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理自立。
二、教学重点:学习洗衣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洗衣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洗衣机、洗衣粉、脏的衣物。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认识与讲述
1.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图上是什么?你知道怎么样使用洗衣机吗?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注意语句的连贯性)2.教师讲解洗衣机的使用:
洗衣机的安放:放在干燥安放通风处,放置平稳,电源插座不要靠近水源,以免发生危险,排水管放在下水道口。
4.全自动洗衣机的操作过程:
(1)仔细检查待洗衣的口袋,取出金属等坚硬物体。(2)将衣服放入洗衣桶,加入适量洗衣粉。(3)设置洗涤方式,开始洗涤。
(4)听到蜂鸣器叫声,将衣服取出晾晒好收拾起来放好。做一做:
3.实际操作:
(1)老师进行指导、示范;
(2)指导学生按步骤正确使用洗衣机;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理自立,注意安全防止触电及受伤。(4)进行点评。总结: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学习了解了洗衣机的各种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正确安全的使用洗衣机,为自己、为家人洗一些衣物。
第四单元:饭前餐后 第7课 布置餐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吃饭前要做哪些? 2.学习正确布置餐桌。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帮助家长做家务。
二、教学重点:正确布置餐桌。
三、教学难点:正确布置餐桌。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桌椅、碗筷。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教师提问,引出课题: 每天吃饭前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 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父母是怎样做的?你又是怎样做的?)2.吃饭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1)教师讲解: 擦桌子、摆椅子 洗手、放碗筷 端菜、盛饭 做一做:
教师指导学生做一做 1.实际操作:
(2)老师进行指导、示范;
(2)指导学生按步骤正确操作摆放碗筷;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理自立,帮助父母多做一些家务。(4)进行点评。总结: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学习了正确摆放碗筷的方法及步骤,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家里或在外面吃饭时,注意这些细节,帮助朋友或家人提前摆放好碗筷。
第8课 收拾碗筷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饭后收拾碗筷。2.知道收拾碗筷注意什么?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做事有顺序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知道饭后如何收拾碗筷。
三、教学难点:知道饭后如何收拾碗筷。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桌椅、碗筷。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这是一种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你在家里做这些事情吗?)2.怎样收拾碗筷呢?(1)教师讲解: 把空碗摞起来 将筷子归拢在一起 小心地将碗筷拿到厨房去 将盛菜放入冰箱
清理餐桌,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做一做:
教师指导学生做一做 1.实际操作:
(3)老师进行指导、示范;(2)指导学生收拾饭后餐桌碗筷;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理自立,帮助父母多做一些家务。(4)进行点评。总结: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学习了收拾碗筷的方法及步骤,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家里或在亲戚家吃饭时,注意这些细节,吃完饭后帮助朋友或家人将碗筷收拾到厨房。
第9课 清洁餐具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吃饭后要收拾碗筷; 2.了解洗碗筷的正确方法与步骤; 3.教育学生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
二、教学重点:知道洗碗筷的正确方法与步骤。
三、教学难点:知道洗碗筷的正确方法与步骤。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碗筷若干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知道饭后要收拾餐桌,并且小心的把碗筷送到厨房,这时候要做什么呢?为什么吃饭后要清洗碗筷?
说一说
2.怎样清洁餐具呢?
学生说一说,教师小结:
(1)在盆里盛上温水,放好洗洁精;
(2)把碗筷放入盆里,用洗碗布清洗筷子和碗的内外;(3)用清水将碗筷冲洗干净;(4)消毒。做一做:
1.教师讲解并示范:(1)老师进行指导、示范;
(2)指导学生按步骤正确洗碗筷;
(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理自立,主动帮助父母多做一些家务。
(4)进行点评。
2.学着按步骤,用正确方法洗碗筷。总结: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和训练,我们学习了洗碗筷的方法及步骤,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家里能够主动帮助父母洗碗筷。
第五单元:邮政局、医院
第10课 邮政局
活动目标
1、体验收信、寄信的快乐。
2、知道邮局工作人员的辛苦。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写好收信地址的信封、一张邮票、水彩笔、纸、胶水。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来信,全都是寄给你们的,你们猜一猜是谁寄来的?(好朋友、叔叔、阿姨、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基本部分:
1、教师帮助幼儿阅读爸爸妈妈的来信,体验收信的快乐。
(1)教师帮助幼儿阅读爸爸妈妈的来信,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和希望。(2)请幼儿说一说听完来信的感受,并谈一谈自己今 后应该怎样关心、报答自己的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给爸爸妈妈写信。
(1)请幼儿相互交流信的内容,如: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自己的愿望、对爸爸妈妈的关心等。(2)鼓励幼儿将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用绘画或者符号等形式记录下来。(3)教师教幼儿简单认 识信封和邮票,引导幼儿自己装信、封信、填写邮政编码。
3、准备参观邮局,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寄信的过程。(1)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办法能够让父母收到自己的信,激发幼 儿参观邮局的兴趣。
(2)让幼儿相互讨论到邮局会看见什么,想问什么问题等。(3)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路上的安全(在老师带领下排好队、一个跟 着一个走、走路时不需打闹、见到车辆要避让等)。
(4)提醒幼儿参观时要有礼貌(见到工作人员要问好、不能在邮局 里乱跑乱闹、不许随便乱动邮局里的东西等)。
4、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1)介绍他们的日常工作。
(2)请邮局工作人员带领幼儿参观邮局里的邮筒、邮包、邮车、自 动取款机等用品。
(3)请幼儿将自己的信寄出。
5、请幼儿回顾参观邮局的过程,说一说参观邮局的感受和快乐。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和同伴相互说一说自己写信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对爸 爸妈妈的爱。
2、引导幼儿画一画“我看到的邮局”。
联系家长在一周前给孩子写一封信记到幼儿园里,这样一来,即让幼儿体验到了收信的快乐、又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同时 又激发了幼儿対写信寄信的兴趣以及参观邮局的愿望。
第11课 医院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去医院的就诊过程; 2.知道有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3.教育学生努力锻炼身体,积极防病治病。
二、教学重点:了解去医院的就诊过程。
三、教学难点:了解去医院的就诊过程。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情境创设(医院)。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出示图片,提问,引出课题
小女孩怎了?出现这种情况要怎样做?到了医院应如何抗病呢?厨房,这时候要做什么呢?为什么吃饭后要清洗碗筷?
(请学生说一说)2.教师讲解:怎样就诊
(1)先挂号,在就诊,最后交费、取药。学生说一说,教师小结:
(2)就诊时主动说明病情,如实回答医生提问。(3)看病后要遵照医生要求,按时服药。做一做:情景表演:看病
4、教育学生努力锻炼身体,积极防病治病。作业:请家长在周末带学生到医院参观。
第六单元: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牌 第12课 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 2.知道标志的作用;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秩序,多留意生活中的标志。
二、教学重点: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标志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同学们认识这些图片吗?你在哪里见过呢?为什么要设置标志呢?
(请学生说一说)
2.教师讲解:标志牌,特别是安全标志牌提醒、告知我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知道指向的作用。
3.这些标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请勿吸烟 无障碍通道 安全出口 有电危险......4.说一说生活中的标志。5.教育学生遵守社会秩序。
活动天地:
请学生介绍下面标志的含义:
禁止吸烟 无障碍通道 垃圾扔进废物箱 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牌,希望同学们今后在生活中能够多留心,能够主动遵守社会秩序。
第13课 安全标志
活动目标:
1、鼓励学生探索学习,使学生认清安全标志,教育学生不要玩火、电等危险物品,遵守交通规则。
2、引导学生发现尝试,让学生知道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活动准备:
1、事先让幼儿收集有关的安全标志。
2、一套安全标志七种:注意安全、人行横道、步行、禁止通行、严禁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活动过程:
一、找安全标志: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励幼儿探索根据什么标志过马路?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⑴为什么要有这些安全标志,这些安全标志有什么用?
⑵除了马路上的安全标志,你还见过什么安全标志,在什么地方见过的,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⑶请学生继续观看多媒体演示,寻找有关的安全标志。
二、议安全标志:
1、学生尝试从布袋中找出安全标志,并介绍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
2、讨论安全标志的用途:我们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安全标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用途?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行不行?为什么?
3、议一议没有安全标志的危害:
(1)想一想、说一说,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的危害。
(2)总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作为社会中的人,一定要按安全标志上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如果不这样,会出现很多问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不能正常进行。
5、游戏:看谁找的准
教师说出一种安全标志名称,请学生迅速找出相应的安全标志卡片。活动延伸:
幼儿找需要安全标志的地方悬挂上自己制作的安全标志,并继续探索相关的安全标志,尝试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
第七单元:学会与人相处 第14课 邻里之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与邻居友好相处;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3.教育学生遵老爱幼,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知道怎样与邻居友好相处。
三、教学难点: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学一学
(一)引导与讲述:
1.指导看图
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
说一说
(1)小明帮助邻居张奶奶干活。(2)邻居黄大妈生病,小红去看望她。
2.邻里之间应该怎样相处,你家喝邻里是如何相处的呢?(先请说生说一说)
教师小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尊老爱幼。
判断对错:
3.判断:这些行为是对还是错?
(教师举例学生判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与邻里之间相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尊老爱幼与人和谐相处。
第15课 同学之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3.教育学生团结同学,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知道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三、教学难点:知道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看一看,想一想
(一)引导与讲述: 1.指导看图
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1)小明帮助小同学打水。
(2)课余时间同学们一起做航空模型。学一学
2.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先请说生说一说)
教师小结: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团结友爱。
说一说
3.判断:这些行为是对还是错?
(教师举例学生判断)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与邻里之间相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团结友爱。
第八单元:下课了 第16课 课间体育活动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知道下课后应该做哪些活动?
3.教育学生团结同学,课间做有意义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知道下课后应该做哪些活动?
三、教学难点:知道下课后应该做哪些活动?
四、教学用具准备: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看一看,说一说
(一)引导与讲述:
1.指导看图
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1)小红在跳绳。(2)小明在拍皮球。2.下课后应该做哪些活动?
(先请说生说一说)
教师小结:下课以后要先去厕所解手,然后在操场玩玩游戏,打球、跳绳。这样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身体。
3.判断:这些行为是对还是错?
(教师举例学生判断)
活动天地:
教师带领学生在操场活动
同学们进行一次“我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的表演和比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间体育活动应该怎样做,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在课间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