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思考和感悟,通过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记述与回顾。那么如何能够写出一篇独特而有深度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他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些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当然,读后感是一种个人体验和思考,所以每个人的写作风格和观点都会有所不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读后感,激发我们对作品的思考和感悟。
在读《平凡的世界》之前,我读过路遥的《人生》,二者同样是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感情与生活的冲突。《人生》以感情为主线支撑全书,而《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长篇小说,资料则更加广博,家庭、劳动、梦想……《平凡的世界》所展现的是一个更为丰富的世界。
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所代表的是两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相对立又相交织。孙少安作为长子,天资聪颖却迫于家境辍学回家当一个生产队长。他的身上有梦想有尊严,但同时也有职责。职责使他不敢追逐梦想,甚至于放弃了梦想,也是这种职责使他拒绝了深爱着自我的女孩。他的家庭决定了他的职责,他的善良决定了他的选择。而少平,成绩优异,也同样有尊严和梦想。同样应对艰难的生活,少平没有选择放弃梦想而是不断地追逐梦想。无论生活有多么困顿,他都不放弃任何能够读书的机会,他能够花一整天的时间不劳作,看一本被润叶妈用来夹鞋样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是他的梦想,是建立在大哥放弃自我梦想的基础上的,没有少安在辍学劳动,就没有少平的上学读书。同时少安少平都一样的因家庭环境而有些自卑。这种自卑令少安忍痛拒绝了润叶,也使少平“仇视”家境富裕的顾养民。他们既是两个独立的人物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再说说双水村这个地方。它贫穷落后,让少平不停的想要逃离。他觉得前方有什么东西在呼唤着他,吸引他离开,可是他最终又回到了煤矿。这让人想到《前方》中曹文轩所写的那样:人的杯具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少平在双水村时,有些东西呼唤他向前方,在他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之后,又有些东西呼唤着他回到家乡。《平凡的世界》讲述的就是一个追求梦想又眷恋家园的过程。这是一个矛盾又痛苦的过程,他先是历尽艰难挣脱这桎梏,而后又不顾一切地回到了以往束缚他的桎梏。他以往的囚笼,成了他此刻的信仰。这很可悲,也很真实。那些以往在城市乡村之间苦苦挣扎,心中迷茫追求又反复的人们,是否也像孙少平一样?这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
小说的结局似乎是杯具主义。一开始读者所期待的有情人都没能终成眷属。润叶另嫁他人,丈夫残疾;少安妻子因病去世;晓霞被洪水冲走,少平毁容;金波再也没找到他心爱的藏族姑娘。晓霞死了,秀莲也死了,少安少平的感情不得善终。全书都属于现实主义,仅有结局路遥安排成了他个人的梦想化。看起来孙家兄弟很可怜,可是他们仅有感情不够美满。如果说悲惨,《活着》中福贵比他们更为悲惨,他不仅仅失去了感情,还有财富,家庭,亲情……所有人都死了只剩他一个。少安砖厂办的风生水起,立刻奔小康;少平回归煤矿,等待升职。福贵已经成了行尸走肉了,而少安少平只失去了感情,他们还有生活的期望,所以这是最好的结局。
郁达夫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路遥生于陕北贫困之家,因为贫穷被父亲过继到大伯门下,历尽沧桑坎坷,感情不幸。他的出身决定了他写不出那种烈火烹油鲜花灼锦的富贵气象。同样,曹雪芹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所以他能写出“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黻黼焕烟霞”的《红楼梦》,家庭的巨变又让他切身感受到了社会底层的艰辛。路遥的作品中,都有他自我的影子。少平想要进入城市逃离农村一如他想摆脱农民身份;高加林被黄亚萍抛弃一如他被初恋林红抛弃。这些都是烙印在他灵魂深处的片段,忘不掉,还时不时地痛。所以路遥在创作时这些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跳出来提醒他所受过的伤痛,所以他的作品中主人公结局并不是和美圆满的。可是正因如此,才显得更加真实,因为生活不是童话故事,不可能都尽如人意。
《平凡的世界》中也蕴含着路遥对人生的思考。“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正因为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物,故事才会不平凡。孙少平无法选择他出生的环境,就只能靠努力来改变命运。纵使生于平凡,生来平庸,那又如何?我命由我不由天。正如《悟空传》中所说的那样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大约是人生于世,为自我的命运作斗争吧。即便不知结局如何,你也曾抗争过,证明了自我有一个不屈的灵魂,百年之后,能无愧的说自我“曾是世间一条命”。《平凡的世界》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平凡人对命运的抗争。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变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因为主宰你生活的,是你自我。被欺骗又怎样?你能够东山再起。
人们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是属于中国的黄金时代。可是这一切,真如人们所描绘的那样完美么?如果仅有物质缺乏信仰,又比《平凡的世界》中物质匮乏却信仰坚定强出多少呢?那个时代,农民的信仰是土地,青年的信仰是知识;那个时代,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却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而此刻,人们告别贫困日渐富足却日渐迷茫精神空虚。应当感激路遥,他燃烧了自我的生命,为自我的故乡黄土地写下一部著作,也为后人留下了时代的见证。即使遥远,也有文字忠实的记录下来,人们才能时刻警醒反思,才能创造出真正的“黄金时代”。
在读《平凡的世界》小说之前,我看过剧版。普通话方言夹杂,服饰土里土气,还原度很高。可是不明白是否因为时代差距太大,总给我一种距离感。而当我阅读原著时,那种距离感没有了,只剩下震撼与冲击。他们的形象,以往无比模糊,如今甚为清晰;他们的感情,以往困惑不解,如今甚为明了。《平凡的世界》让我直接清晰地窥见了七八十年代的陕北风貌。它是一面镜子,时代的镜子。没有比文字更直击人心、更有力度和深度的记录方式了。所有文艺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很少有高于原著的评价。小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平凡的世界并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没有写完他们的一生,我不明白他们今后的生活如何。但我猜,必须有苦有乐,有笑有泪,被击垮了也不放弃期望。正如欧·亨利说的那样:人生是个含泪的微笑。
谱写了一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充满着活力的生命赞歌假期里又一次翻阅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书,书籍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同时刻看同样的书,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戏台上的人生是浓缩的',才会有那么紧凑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但生活毕竟是生活,那种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是电视剧中才有的。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但普通人遇到的几率又有多大呢现实中,纵然是强者,也难免在痛苦中挣扎,难免会有失意的时候。
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苦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有的人坚强的斗争,有的人屈服于命运,有的人在斗争与屈服中摇摆不定。孙家兄弟就属于第一类的人,面对苦难,积极面对,与命运作斗争。
《平凡的世界》让我明白了脚踏实地的可贵,一切空想和憧幻都是不切实际的,让我知道了平凡的伟大。当代年轻人,遇到任何挫折,都应向少平那样,奋发向上,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奋斗的真正含义不仅要能吃苦,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执着,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不懈的坚持。
生活像一个巨轮,碾压在每个人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又像一位严厉的考官,不断给我们这些可怜的人儿出难题。
孙少安明明和润叶真心相爱,却因为各自背景和命运的隔阂而不能在一起。孙少安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比润叶早了快十年拿到生活的答案,而润叶在自己的丈夫失去双腿后才明白生活意味着什么。
少平啊,你那么心爱的晓霞,终究没来赴你们两年之约,两年之后的杜梨树下只有痛苦不堪的你一个人。你以为生活会像对少安那样给你一样的考验,而你没有想到的是生活这位老师给你出题的方法太多了。你心爱的人儿被洪水吞没,你敬仰的师傅为救别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你又终归不能跟秀在一起,你明白,你并不能给秀一个完美的答案,起码不能让她生活的像你这样清苦。
生活没有固定的道路,没有百分之百的幸福。而你必须选择失去什么才能得到更重要的东西。
读完《平凡的世界》,第一个感受是,经历过怎样苦难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第二个感受就是苦难里蕴藏着人性美。因此我觉得在整部作品中路遥表达的不是苦难,而是在苦难中每个人物散发出的人性光芒。
《平凡的世界》的目的就在于表现社会生活中一些最普通、最平凡人的日常生活。这些人物及其生活因为其平凡和大众化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一群人在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地创造着历史,推动着时代的进步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最朴实的友爱关怀,可以看到最融洽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本文就以孙少平为例,谈一谈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美。
路遥在自己的作品中选择在苦难中展现人性的光辉,在生活的困顿和人性的纠葛中拷问着人性,展现他的人文情怀。比如孙少平在班长顾养民点名时故意没有吭声,顾养民瞪了他一眼,又喊了他的名字,他还是不吭声,这显然是孙少平故意报复富人家孩子的一种行为。作者的这种描写无疑十分的真实、生活化,是人的真正本能,但是当孙少平的朋友打了顾养民的时候,他以为对方会一怒之下向老师告状,但是顾养民却没有这样做,在老师追问时也并未透漏分毫,这种大度的行为使得孙少平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拷问自己的人性。正是在这种拷问和反省中,孙少平完成了一种思想上的成熟与转变,他性格中的私欲逐渐被淡化消减,善良的人性开始复苏。在后来,红梅出于女孩子爱美的心理而发生了盗窃小事件之后,他也并未一味地选择揭发批评,而是通过保护红梅女孩子的心理和人格的角度教育她走向正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平息事态。这种经历人性的拷问而不断使自己的心灵获得洗涤与新生的成长模式让孙少平获得了成熟,在苦难中,这种仁爱精神的光芒越发闪耀。
从孙少平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美不仅体现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更体现在对家人的关怀上。孙少平对待亲人更是无微不至。比如说,他爱祖母,用润叶姐给他的钱给祖母买眼药水和止痛片,到野地里把带露水的青草叶子回来把露珠淋在祖母的'眼睛上。渴望80岁的祖母能活到自己挣钱的那一天;他爱父母,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负担,在父母碰到大事,六神无主时,半大小子的他挺身而出,充当主心骨,让父母倍感欣慰。他爱自己的姊妹,当他得知自己的二流子姐夫被送去了劳教或又去流浪时,他担心姐姐的日子太苦,时不时去帮她,把自己仅剩的一点钱全部给姐姐;为了让哥哥安心,哥嫂和睦,他尽力打消哥哥分家的顾虑,并主动提出由自己来承担父母以后的建房和养老费用;妹妹考上大学后,为了不让妹妹经历自己经历过的屈辱和自卑,他给妹妹买时髦的衣服和漂亮的大箱子,还按城里人的标准置办了日常生活用品,甚至连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其次,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经过的日子,农民的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而间接知识能够带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能让我们深刻的理解我们那些可敬可爱的农民的平凡与伟大。
我们生存的现实年代,每一时刻都在告别贫困的困扰,可生存环境的改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面对不段涌现的新课题,在普通人的视线里,生活似乎也不是那么平坦得一马平川。面对新的困难,一样会有新的无奈;面对新的理想,一定会新的彷徨;面对新的世界,也一样会有新的自卑心理在作怪,人类的懦弱是本性,任何人都不能逃避。
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旅途中,只有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积极的去面对,才会有发展,才会有未来。困境里的自卑,无奈中的反抗,积极中的进取都是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激励因素。
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那么人性里的自卑并不可怕,为理想而拼搏的路上,有这样的自卑陪伴,我们并不会失落,只要正确的面对它,转为坚强的动力,那么,自卑中的所得都是胜利和拥有的感觉,自卑里的坚强都是催人奋进的凯歌,战胜自我,自卑也坚强!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在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平凡的世界》叙述了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交织在一起,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市社会生活。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最身有体会、最佩服的是孙少平,高中时代的孙少平求学之路相当的不容易!吃得差、少,穿着也不能像大多数学生那样基本满足保暖,更不用说体面了!在那个敏感而又脆弱的年纪里,孙少平以逃避众人一起吃饭的方式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强忍住现实生活带来的无奈,并在书海中寻救自己的快乐!他那自强不息、不畏生活打压的精神令我敬佩!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心痛父母,竭力要经过本身的努力改变命运,少平就是这样,一方面敏感自卑,另一方面又朦朦胧胧不承受命运的布置而奋起搏击。所以在金钱上没有优势,就要努力获得自尊。这个过程,在家境不好的乡村孩子身上特别明显。
出身无法选择,对生活的态度却可以调整。由于家境,自卑乃至自傲是能够了解的。只是,这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想明白了,你会明白每个人有机缘。
《平凡的世界》它让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激励人奋发向上。
文档为doc格式。
《平凡的世界》是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故事中以黄土高原孙家、田家、金家三个家族的发展为主线,而每一个平凡的家族、平凡的人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孙家主要讲述的是父亲孙玉厚、大儿子孙少安、二儿子孙少平。孙玉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家族的崛起,他倾尽全力供弟弟孙玉亭读书,无奈孙玉亭烂泥扶不上墙,回到双水村在哥哥的帮助下娶妻生子,成为村里一个小小的干部。在光景贫瘠并欠债累累的情况下,孙玉厚依然坚持让孩子们读书,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文化、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振兴孙家。孙玉厚在这片黄土地上算是觉悟比较高的“农民”,他从不抱怨贫寒的家境,坚强的扛起一家老小生活的重担,虽然默默无闻,但却平凡的伟大。
孙少安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的'不错,但是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在初中上完之后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承担家庭责任,和父亲一起供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读书,这让本来可以有“大前途”的能人,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孙少安并不安于现状,带领队里成员冲成绩,是双水村第一个质疑集体所有制的人,提出包产到户,虽然受到打击,但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很有远见的青年人。孙少安虽然只是个农民,可他却是双水村数一数二的人物,这也让孙玉厚感到很欣慰,让孙家的地位显得没有那么卑微。再说说孙少安的爱情,他和润叶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润叶家境比较优越顺利上了高中,而他中途辍学,残酷的现实注定他们两要走的路截然不同。润叶高中毕业之后再成立任教,二爸二妈撮合她和李向前警醒她已经到了一个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这时候她想到和和他一起长大的孙少安,她觉得如果她要结婚,这辈子只嫁给少安哥。在传统观念还比较严重的60年代,润叶鼓足勇气向少安表白,说出自己的爱意,为了少安她可以放下城里的所有和少安到农村务农,承担起孙家的重担,可即使她愿意,孙少安也没有给她这个机会。他们两并不是彼此不爱对方,只是现实让他们踏上了不同的路,所以在爱情面前也只能“向左走,向右走”。很快的,孙少安从山西找来一个不要彩礼的媳妇秀莲,秀莲对孙少安一见钟情,她不嫌弃孙少安的家境,在年底的时候就从山西嫁到了双水村,当然孙少安也对自己的这个媳妇相当满意。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孙少安到底有没有喜欢过润叶,或者说他爱不爱现在的秀莲,难道只是因为现实的残酷,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结婚成家。后来润叶由于种种外在的压力和李向前结婚,可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不幸福,很快润叶就后悔了,在朋友的帮助下调离工作岗位,“新婚”的小两口从此就分居异地。
孙少平,文章一开头就用学校饭堂的景象引出这位主人公,穿着破烂,只能在学生都散场之后来取他的两个黑面馒头,甚至连一份丙菜对他来说也非常奢侈,和他有同样境遇的是他们的同班同学郝红梅,贫寒的家境让他感觉非常的自卑,也非常的少言寡语。可能是因为和郝红梅的境遇一样,他们的交往慢慢变得频繁,他认为他们已经成为班里工人交往的一对了,这给他在懵懂的青春期增添了不少自信。可郝红梅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女孩,她自身家境差,不会和一个和自己一样家境的穷小子在一起,很快便和班里家境比较好的顾养民交往,这也给孙少平带来很大的痛苦。经历了“失恋”之后孙少平变得更加成熟,慢慢广读诗书,见多识广,敢爱敢恨的田晓霞也渐渐的走进了他的世界,他的视野不断开阔,想法也越来越多。随着高中毕业,他面临着回家种田务农的现状,不是他讨厌劳动,而是他觉得他的思想呗禁锢,所幸村里扩建中学,他和田润生一起被推荐去当老师,这让他也好受了很多。我以为他和田晓霞是相爱的,但他们也只是思想上的交流和学术上的沟通,看来是我自己的想法太肤浅。
田家主要讲的就是田福堂和田福军,田家是双水村家境比较好的家族,田福堂是是双水村的领导,田福军是市里的领导。田福堂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而田福军是一个比较正直、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的人。与田家相对应的就是金家,这一族人成分不好,在村里一直抬不起头,做事必须小心翼翼,就这样还是遭来了被迫搬迁的横祸。
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可以让两个本来相爱的人成为陌路,可以让两个同样有才能的人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可以让让一个人的成熟超越了他的年龄。其实每一个平凡的人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甚至轰轰烈烈的故事,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在路遥的笔下,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敢于奋进,勇于进取的年轻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声音。书里是对于新农村的全景式的描写,突出了从以前的农业模式向新的经济形式的转变,是改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孙少平,孙少安,金波,田润生,田晓霞等许许多多各具特点的青年人,他们是整个时代的代表,是整个时代的主人公。
《平凡的世界》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是一个极富正义感的青年。在和包工头胡永州的斗争过程中,他表现的是一种正义,不畏邪恶的正义。他帮助了小翠,可是小翠已经堕落了,因为她的家里,也因为她的自身原因,她已经深陷而不能自拔。即使孙少平一次两次可以帮助他,可是如果一个人不能自救,那么别人给予他的再大帮助也是徒然。作者路遥对于小翠也许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任何人都要树立一个自尊自强的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失掉人的最宝贵的品格。即使是出淤泥也要不染。心中一定要有一个声音,不断提醒自己,要自强,不要破罐破摔。
书中的孙少安也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从十三岁起挑起了全家的重担,他又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在改革了之后,他首先建了一个砖窑厂,用自己勤劳的双水打下了一片事业,他身上的许多优点和少平很相像。
但是他却收获了爱情,他和润叶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总之,少安是一个勤劳,敢于前进,勇于挑战的青年,和他弟少平一样都是好男儿。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堪称是一段美好并且经典的爱情,相信感动了阅读的每一个人。他们相互之间有太多的共同点,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充满了知识分子心心相吸的感觉。他们是思想领域的好伴侣,现实生活中也相互体贴。田晓霞欣赏孙少平的上进和好学,还有思想上的独具想法,不盲从,有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执着的精神,不屈的意志。而孙少平喜欢田晓霞的真,既是真实的真,也是真诚的真,在那个年代,一颗温暖的心温暖了另外的一颗心。田晓霞对于少平的帮助很大,借给了少平很多的书,可以说,在思想的世界里,他们都是彼此的支柱。田晓霞从来没有嫌弃过少平的揽工汉身份,相反,她和少平的感情在一步步加深。后来到了煤矿,田晓霞去看望少平一段。将他们之间的爱情写得很细致。在麻雀山上,那个夕阳的傍晚,一切的记忆仿佛都在提醒读者,这是一段最美的回忆。后来田晓霞因公殉职,少平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这段感情的结局是所有人不愿看到的,那就让我们将它深深的留在心底吧。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田晓霞,只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擦身而过,把握现在,珍惜现在。
孙少平是一个责任心很重的青年。他对惠英和明明是一种责任,所以后来他回到了煤矿。至于金秀对于他的爱情,他心里清楚,这只是一种由类似兄妹感情过渡来的爱情,所以他选择拒绝。我觉得这是少平的原则,也是他的责任,他不会去接受这一段感情,正如他不会忘记田晓霞一样,这都是一种责任,做人的责任。
我们生存的现实年代,每一时刻都在告别贫困的困扰,可生存环境的改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面对不段涌现的新课题,在普通人的视线里,生活似乎也不是那么平坦得一马平川。面对新的困难,一样会有新的无奈;面对新的理想,一定会新的彷徨;面对新的世界,也一样会有新的自卑心理在作怪,人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旅途中,只有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积极的去面对,才会有发展,才会有未来。困境里的自卑,无奈中的反抗,积极中的进取都是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激励因素。
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那么人性里的自卑并不可怕,为理想而拼搏的路上,有这样的自卑陪伴,我们并不会失落,只要正确的面对它,转为坚强的动力,那么,自卑中的所得都是胜利和拥有的感觉,自卑里的坚强都是催人奋进的凯歌,战胜自我,自卑也坚强!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在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不同的人拥有着不同的世界,享受着不同的人生。人们或许会对平凡的人生感觉枯燥无味。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会倏然地发现,那些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看似平凡,实则却在演绎着这世上最不平凡的事迹。20xx年寒假,我阅读了路遥经典著作《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我开始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
我最敬佩的人是少安,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他尽忠尽孝去抚养老人,他是家中的顶梁柱,考虑到家里的经济,他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当起了农民,为整个家庭出力挣钱。少安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因为自己的家境问题不能给润叶生活保证和他们家境之间的悬殊,因此他不敢谈爱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他几经坎坷,几度起伏,最后发家致富。再一次说明了,付出才会收获。
从每天两个黑面馍如饥似渴的读书到离开家不辞辛苦的搬砖,晚上用微弱的烛光看着书,少平给我最大的力量就是他对知识的渴望和他不畏艰辛的男子汉气概。少平最成功之处是突破了时代局限性,他的思想更加开放。他和晓霞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我最喜欢晓霞在日记里写的一句话“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与爱的人一起奋斗并不断更新的过程。”晓霞与少平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和价值观,这使他们渐渐走在了一起。少平身上的男子汉气概也是那些官员子弟所没有的。
我最喜欢的是少平与晓霞的纯真的爱情,当我看到晓霞的死亡时,眼眶不禁湿润了。“在那洪水之中,慢慢消失的你,本来模糊的脸,竟然渐渐清晰。”我能感受失去爱人的痛苦,但我无法想象他那绝望的悲鸣。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都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认为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因为无论你在干什么,她的脸庞和身影都会萦绕在你的脑海,挥之不去,越演越烈。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书,因为他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作者文笔自然平实,让人读起来很地舒服,发人深省。作者在全书的描写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书。让我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的精神!
路遥先生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平凡的世界》,它决不。
会因时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为它所凝练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给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