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摘要:在多年无膜棉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将适宜无膜种植的棉花品种(中棉619)、株行距配置、不同生育期栽培管理等各项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组装,提出了新疆南疆地区中棉619无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无膜)、各生育时期管理、催熟、收获等技术要素。
关键词:新疆;南疆地区;中棉619;无膜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0 引言
新疆自20世紀80年代推广地膜植棉技术以来,已有三十余年历史,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南疆地区棉田地膜人工揭膜成本越来越高,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导致地膜揭净率降低,有些略夺式生产经营者棉田根本不揭膜,地膜残留率更高,对土壤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国最严重地区之一[1]。无膜棉直接省去了地膜、铺膜揭膜和地膜回收投入,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杜绝残膜对原棉的污染,确保原棉品质和价格,保护棉田生态环境,保障棉花稳产高产,是确保中国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
无膜棉种植技术涉及棉花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中核心是无膜机械化种植及促早发技术,需要与之相适宜的棉花品种及相配套的栽培措施[3]。因此,作者在不断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优化、协调、配套各项农艺技术措施,增强个体优势,发挥群体效应,总结集成了新疆南疆地区无膜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用于指导无膜棉的优质高产栽培。
1 高产田的主要指标
1.1 技术指标
采取无膜加深点播、滴灌带浅埋的播种方式,株行距配置为(66+10) cm×9.6 cm,滴灌带放置在窄行中间并浅埋3 cm深。理论密度为27.69万株/hm2,播深3.5 cm,出苗率达到90%以上,保苗率85%以上,收获株数21.0万株/hm2;株高65~70 cm,果枝数8~9 个/株,单株结铃6~8个,单铃重4.2~4.5 g,衣分40%~43%,皮棉产量1800~1950 kg/hm2,霜前花率90%以上。
1.2 生育进程
以适期晚播,促苗早发为目标。要求播种期 在4月15~25日,出苗期为4月25日~5月5日,现蕾期为6月5~10日,开花期为7月10~15日,吐絮期为9月15~20日,生育期130~135天。
1.3 长势长相
要求苗期在40天左右,株高15 cm左右,主茎叶片5~6片;蕾期在30天左右,盛蕾期株高25 cm左右,主茎叶片8~9片;花铃期为50~60天,打顶后株高65~70 cm,主茎叶片12~14片,果枝8~9层[4]。以株高增长速度为主要促控指标,苗期主茎日生长量在0.3~0.5 cm,现蕾期主茎日生长量0.5~0.7 cm,盛蕾到盛花期主茎生长量在1.0~1.5 cm。吐絮期在50~60天,初絮期棉株不衰落,嫩过8月,下部叶脱落不过絮,盛絮期群体颜色逐渐变淡。
2 播前准备
2.1 种子精选及处理
要求特早熟、耐盐碱、耐低温、丰产等多个性状协同改良的适宜新疆无膜种植的棉花品种,种子纯度和净度达95%以上,发芽率85%以上,含水量小于13%,检验合格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并于播种前晒种12小时,以提高出苗率。
2.2 施足基肥
基肥以生物菌肥和无机肥结合施用,施生物菌肥30~45 kg/hm2,无机肥用尿素225 kg/hm2 +磷酸二铵150 kg/hm2 +硫酸钾75 kg/hm2。
2.3 整地保墒
实行春灌,要求灌溉均匀,播种作业前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墒、净、直”七字标准的待播状态,为棉花墒足播种、苗全、苗匀打好基础[5-6]。
2.4 化学除草
播前用33%的施田补2250~2700 g/hm2兑水450 kg/hm2或者菜草通2400~2700 g/hm2兑水450 kg/hm2,在整地前用机械均匀喷施,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做到不重不漏,用药准确。
3 播种
3.1 播种时间
待5 cm地温连续5天在15℃以上即可播种,南疆植棉区的适播期为4月15~25日。
3.2 播种质量要求
每穴下籽1粒,达标率在95%以上,空穴率小于2%;播深4.0~4.5 cm,种子入土3 cm以上,孔眼覆土厚1.5~2.0 cm,覆土均匀,封土严密。
4 苗期管理
以苗齐、苗全、苗壮、促早发和无病虫害为主要目标。
4.1 中耕除草
中棉619无膜种植棉田要加强“促早发”,要求棉苗出土后1片真叶时对棉田进行2~3次中耕,中耕宽30~35 cm,护苗带13~15 cm,深度15~18 cm,做到耕层底部平整,表土松碎、不压苗、不埋苗、不铲苗,并及时拔除杂草。
4.2 促早发
无膜棉田由于地温较低棉花发育较慢,因此在棉花2叶期用赤霉酸75 ml/hm2+芸苔素225 ml/hm2+磷酸二氢钾1500 g/hm2进行第一次化促,同时配合中耕;在4叶期用赤霉酸75 ml/hm2+芸苔素225 ml/hm2+磷酸二氢钾1500 g/hm2+尿素2250 g/hm2进行第二次化促,同时配合中耕。通过合理调节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加快棉花地上部分生长,塑造节间合理的棉花株型。
4.3 病虫害防治
在做好药剂拌种晒种的基础上,及早调查,对中心蚜株、中心螨株进行“围点打圆”,蚜虫蔓延时选择啶虫脒、吡虫啉、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烯啶·吡蚜酮等,红蜘蛛发生時选用阿维菌素、螺螨酯、三氯杀螨醇等,及时轮换喷防2~3次,要求做到“防小、防少、防了”,并加大喷液量,为625~450 kg/hm2,采用高压喷枪防治。苗期蓟马较重地区,在5月上中旬喷施灭扫利或甲维盐+叶面肥(磷酸二氢钾1200 g/hm2+尿素1800 g/hm2+硫酸锌150 g/hm2)。
5 蕾期管理
5.1 灌溉
中棉619无膜种植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强调早灌头水。壤土田5月下旬至6月下旬需滴水3次,每次灌量为375~450 m3/hm2,总量1125~1350 m3/hm2。
5.2 施肥
灌溉田一水一肥,5月下旬第一次滴施黄腐酸钾30~45 kg/hm2,以改善土壤通透性,改善根系生长环境;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施肥,施尿素30~45 kg/hm2+高氮高磷水溶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分别为12%、30%和8%)30 kg/hm2;再间隔10天进行第三次滴水施肥,以确保开花期棉株旺盛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需要,施尿素60 kg/hm2+高氮高磷水溶肥30 kg/hm2。
5.3 中耕除草及病虫防治
中棉619无膜滴灌棉田,蕾期一般进行1~2次中耕,但降大雨造成土壤板结要增加中耕松土次数,穴孔及行间杂草需人工及时拔除。病虫害防治要遵循“综合防治、点片控制”的原则,将病虫控制在局部危害的范围内[7]。
6 花铃期管理
以多结桃、增铃重、防脱落、防烂铃、防早衰为目标。
6.1 灌溉
此期间棉株正处于营养生殖生长旺盛时期,植株蒸腾旺盛,需缩短灌溉周期。灌溉棉田每隔7天滴水1次,共滴水7次,总量为3450 m3/hm2。
6.2 施肥
灌溉田要求做到一水一肥,每次滴施尿素60~90 kg/hm2,第1~4水每次加高氮高磷水溶肥60~75 kg/hm2、第5~7水每次加高氮高钾水溶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分别为10%、8%和30%)60~75 kg/hm2,并结合营养诊断补施微肥,注意打顶后适当加大施肥量。
6.3 适期打顶
打顶要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 的原则。且打顶要彻底,1周后进行复打顶,要求漏打率小于2%。小海子地区一般7月5日开始打顶,在7月15日前打顶结束,单株留果枝7~8个。
6.4 适时化学调控
打顶后4天用缩节胺60~75 g/hm2进行调控,打顶后8~10 天用缩节胺75~90 g/hm2+海藻酸450 g/hm2封住群尖,以控制上部果枝生长过长,减少无效花蕾和赘芽,改善叶功能,促进有效蕾铃生长。
6.5 综合防治病虫害
病虫防治花铃期重点防治二代棉铃虫、棉盲蝽和棉叶螨。在防治策略上,一是科学合理用药,做到适期、适时;二是注意农药品种的选用、轮用和混用;三是要及时点防、片防,防止蔓延成灾。根据二代棉铃虫卵孵化高峰期,用丁硫克百威、赛丹等喷雾,对棉铃虫、棉盲蝽和长管蚜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6.6 叶面施肥
为提高棉花花粉活力及光合作用、增强抗逆性,保铃增重及改善棉花品质, 见花至初铃期叶面喷施硼肥3次,每次用量为450~750 g/hm2。后期(8月中下旬)有脱肥现象的棉田,喷施叶面肥1~2次,每次用尿素2250 g/hm2+磷酸二氢钾1800 g/hm2+芸苔素300 ml/hm2兑水450 kg/hm2。
7 吐絮期管理
促早熟、防早衰或贪青晚熟,提高纤维品质为目标。
7.1 灌溉
中棉619无膜滴灌棉花根系分布浅、耐旱能力差,且无膜覆盖会造成耕层土壤含水量较少,对棉花供水持续的时间较短,因此,停水时间不宜过早,一般要延续到9月初。吐絮期滴水量不要过多,以225 m3/hm2左右合适,避免因田间湿度过大引起棉铃霉烂。
7.2 通风透光
为促进棉花早熟,需对密度大的棉田在吐絮前将窄行相邻两棉株向两边推,并轻踩棉株茎秆基部使成“八”字形,以改善棉花群体的小气候条件增温降湿,增加棉株下部光照,防止烂铃,促进棉铃吐絮成熟。
7.3 催熟
对于贪青晚熟棉田,在初霜前20~30天,选择连续几天最高气温20℃以上时于中午喷施40%乙烯利1800~3000 g/hm2,气温偏低时药量加大,可提早7~10天吐絮。
7.4 及时采摘
棉田大部分棉株有2~3个铃吐絮即开始采摘,以后每隔10~15天采收1次。收获时做到“五分、四净”,即分摘、分晒、分轧、分存、分售,棉株上拾净、铃壳内掏净、棉叶碎片去净、地上花捡净。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美海棠嫁接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于武汉地区及气候相近区域的北美海棠标准化、规模化栽培。
2 品种
采用适宜本地栽培的良种(火之舞、凯尔斯、高原之火、红丽、钻石、王族等),建议使用经本地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其它优良品种(品系)。具体品种介绍见表1。
3 嫁接育苗
3.1 苗圃的建立
(1)[jp3]苗圃区划。
苗圃由采穗圃(或母本园)与繁殖区两部分组成。规模按每年嫁接苗出圃数量设计。
采穗圃(或母本园)供采穗繁殖用。采穗圃与嫁接苗圃面积配置比例大致为1∶10~30(采穗圃栽植密度6 660株·hm-2),也可与生产园相结合建立采穗圃。繁殖区分砧木圃、嫁接苗培育圃。
(2)苗圃地选择。
苗圃应建在栽培区中心或运输方便之地,按下列条件择址。①有灌溉水源,土地较平整。②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土壤为肥沃。
(3)整地。
圃地提前耕犁暴晒风化,三次犁耙,做到畦平整,土壤松细。畦与沟共宽70~100 cm,畦高22~25 cm。
3.2 砧木培育
(1)砧木品种,以湖北海棠为宜,亦可采用八棱海棠。
(2)种子采集与处理,种子采集在10月进行。10月采种,种子剥出后加少量水放置发酵,洗去胶质后沙藏。
(3)播种。①时间:沙藏种子3~4月播种。②方法:采用撒播,播种量每平方米0.25 kg。播前种子用15%高锰酸钾消毒,用清水洗净,再用草木灰拌种。播种后盖细土,然后盖草浇水,发芽后分次揭去盖草。苗茎基部木质化后开始施肥。
(4)移栽。①移栽时间:播种后1个月左右移栽。②栽植密度:株行距25 cm×15 cm,亦可用其它栽种方式,每公顷苗数15 ~18万株。③栽植方法:条栽,苗木按大小分级栽种。起苗后注意保护根系,用湿物盖裹根部,定植时苗身挺直,深浅适度。
(5)砧木管理,苗木成活后,即施稀粪水,以后每15 d追肥一次,嫁接前半月停止施肥,苗高40 cm以上时摘心,抹除主干20 cm以下的全部萌芽。
3.3 嫁接
(1)嫁接部位,在主干离地5~10 cm处。
(2)嫁接时期,砧木处于生长活跃期间嫁接,最佳时期为8月下旬~9月下旬。
(3)接穗选择,从健壮母树上采穗,选取成熟适度而未萌芽的当年生末端梢,去叶后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洗刷枝上害虫及卵块。随采随接,或临时贮藏于含水25%的河沙中。
(4)嫁接方法,采用芽接,用刀在砧木光滑面上先横切一刀,深度达木质部,再于横切口中间向下竖切一刀,长1.0~1.5 cm。从接穗芽下部削取1 cm左右芽片,插入切口后用薄膜条绑扎。
3.4 嫁接苗管理
(1)剪砧:秋接苗在次年春季接芽萌动时,在嫁接芽上方0.5 cm处剪砧,解除薄膜。春接苗在芽萌发后,在芽上方0.5 cm处剪砧。
(2)施肥:剪砧前在行间施腐熟饼肥或厩肥,以后每次抽梢前根际施肥一次,梢将老熟时,叶面喷0.3%~0.5%磷酸二氢钾一次,施肥至早秋梢萌发后停止。
(3)整形:接芽萌发后,随时抹除砧芽及多余萌芽,培养一条直立生长的健壮枝梢作为主干,除去其它芽枝。
3.5 苗木分级
一级苗:侧根数6条以上,侧根长15 cm,径粗度0.8 cm以上,苗高120 cm以上。
二级苗:侧根数4条以上,侧根长10 cm,径粗度0.6 cm以上,苗高80 cm以上。
3.6 苗木检测
枝条粗壮、组织充实、芽眼饱满,无检疫病虫害。
4 建园
4.1 园地选择
选择有大水体近周,排灌、交通便利、肥力较好的地方,避开易发生积水的低洼地带。
4.2 建园规划
按基地建设要求,集中连片规划,规划规模要在20 hm2以上。规划小区道路、集装场地、灌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
4.3 整地
(1)土地平整,平地整齐分区划片,坡地开成水平梯田,并全园翻耕。
(2)抽槽改土,沿种植行抽深宽各100 cm的长槽,槽与排水沟相连通,槽底铺放树枝、秸杆等粗有机物,每米槽内投放10 kg左右,复土占槽深的1/3,再在其上填施垃圾肥与土混合,填至沟沿,在定植处施基肥(石灰0.5 kg,腐熟厩肥10 kg,饼肥0.5 kg,磷肥0.5 kg)与土混合,最后回填余土呈“龟背”形。
4.3 栽植密度
采用1.5 m×2.0 m的株行距,亩栽植222株,原则上南北成行。
4.4 定植
(1)苗木选择,采用1级苗木。
(2)定植时间,春栽:2月中下旬~3月上旬;秋栽:12月上中旬。
(3)定植方法:经两次降雨,土壤下沉后定植。新回填地抬高20~30 cm栽种。根系自然舒张,接近而不接触基肥,浇足定根水,嫁接口露出地面,保湿至苗成活。
(4)定干:在植株根颈部以上90~110 cm处,选留5~8个饱满芽短截定干,有条件的用伤口保护剂涂封伤口。秋栽苗于次年放苗后定干,春栽苗于栽植后立即定干。
(5)抹芽:要及時抹除整形带(定干剪口下35 cm以内)以下的萌芽,以集中营养供给。
(6)防治病虫和叶面喷肥,生长季节重点预防金龟子、蚜虫对新幼叶为害。结合喷药进行叶面喷肥,6月底以前以0.3%尿素为主,生长后期以0.5%磷酸二氢钾促进枝叶成熟充实,每7~10 d喷一次。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1)间作:在栽植后的前3年,留宽1.5 m以上的营养带,在行间间种花生、豆类、蔬菜、瓜果等低杆作物,4~5年后种植绿肥或生草。
(2)深翻改土:幼树每年从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进行深翻改土,绕栽植坑四周向外扩翻宽50 cm,深40~60 cm,3~4年全园深翻一遍。
5.2 肥料管理
(1)施肥原则,提倡配方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2)施肥时期、方法:①基肥: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结合深翻改土施入。以有机肥为主,适量加入速效化肥。②追肥:在萌芽前、春梢旺长期和秋梢旺长期各追一次肥,追肥深度以20~30 cm为宜,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生长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③根外追肥:根据树体生长情况,6月底前喷施0.5%的尿素溶液,7月份后喷施0.5%磷酸二氢钾溶液。
(3)施肥量及配方比例:①幼树:基肥有机肥按25 kg/株计算,每亩混施尿素5~10 kg,磷酸二铵10~20 kg,氮磷钾配比为1∶1∶1。追肥3次,按每次每株50 g计算,前期施尿素,后期施磷酸二铵。②大树:每亩施基肥3 000 kg,基肥应占全年施肥总量的80%以上。生长后期结合追肥需适当追施钙、镁、锌、铁、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5.3 水分管理
春季降雨基本上能满足水分需求,武汉进入夏秋季干旱季,应及时浇水。大面积推广全园覆盖技术,每年在夏秋季覆盖稻草秸秆、杂草等,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6 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化学方法防治结合,适时治疗,控制危害,减轻损失。
(2)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见表2。
7 整形修剪
(1)单干圆头形整形修剪,在苗期整形修剪方法:主要是培育主干。对一、二年生苗,将直立枝留作主干,将分枝和侧枝留作辅养枝。
幼树期整形修剪方法:对三年生苗,主干中下部分的分枝和侧枝一律剪除,主干中上部分的分枝和侧枝是按主干需留的高度进行修剪。幼树期的整形修剪主要是培养主干、扩大树冠,对妨碍主枝生长的竞争枝,及时控制和疏除,对扰乱树形和树冠外围的徒长枝、竞争枝,及时回缩或疏除;对树冠内的交叉枝、重叠枝和内堂枝,以及枯枝和病虫枝,及时疏除,以利用通风透光。当年抽发的春梢为开花结果枝,夏梢用于扩冠,大部分保留。
成年树整形修剪方法:整形基本完成,可结合苗木移栽,处理好生长和开花结果的关系,继续完善树形。在修剪上,对过密的外围枝要树疏剪,对徒长枝进行回缩,对重叠枝、交叉枝和纤细枝回缩或疏除,对干枯枝和病虫枝一律剪除,这样才能形成通风透光的树冠结构和优美树形。
(2)丛生形整形修剪,小苗定植后,第一年任其自然生长。第二年视生长情況旋流3~5个粗壮枝条作为骨干枝培养,过密枝疏除。第三、四年主要培养各骨干枝间的均衡,树冠内部枝条适当疏剪,不要过密,有碍树形的徒长枝可短截或疏除,基部萌蘖及时疏除。植株高达1.2 m以上,树冠1 m左右可出圃。
8 出圃
北美海棠海棠培育5年后即可出圃。一般培养成单干圆头形或丛生形,要求枝叶繁茂。
单干圆头形:要求树高在2.5 m以上,分支点在1.6 m以上,地径6 cm以上,冠幅达到1.5 m以上。
丛生形:要求树高在1.2 m以上,树冠达到1 m以上。
培育大规格苗木或用作绿篱:当苗高达到1 m以上,分支点在0.5 m左右时,可直接出圃定植培养大规格苗木或用作绿篱。
(责任编辑:夏剑萍)
相关热词搜索:;摘 要:本文在总结近几年夏玉米高产创建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培肥地力、品种选择、播前准备、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夏玉米在一定栽培条件下合理密植创高产的栽培技术,从而建立了一套夏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模式,为鲁西南地区夏玉米创高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夏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夏玉米密植栽培技术是根据山东省现有环境因素、农机配套、育种进程、化控水平等生产能力条件,对玉米整个生育期的各个关键环节采用的综合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单垄单行,在原垄宽度不变的基础上,采用垄上双行(倍增)、種两垄空一垄、垧保苗由原来的4.5~5万株增加到7~10万株(倍增)、施肥量加倍(倍增)的模式。同时采用种、肥、密、管、控五项措施,给玉米增产提供了保障,效益增加一倍(倍增)。
一、选茬、整地
(一)选茬
选择耕层深厚、质地适中、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未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大豆、马铃薯、白菜、经济作物等茬口,也可以选择肥沃的玉米茬,因为玉米较耐连种。
(二)整地
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翻后耙耢,按种植要求起垄镇压。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一)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种植的优质、丰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子。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栽培,杜绝盲目乱引,严防越区种植。
(二)种子处理
1.晒种:播前5~7天,要进行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种皮透性,并灭菌。
2.选种。经过晾晒的种子要进行精选,去掉秕粒、残粒、杂质等,如种子籽粒大小不均匀,应用筛子筛选后分别播种,去掉太小的粒,以避免出现苗大小不一致。
3.药剂拌种:没有包衣的种子可用20%的呋福玉米种衣剂10.5kg+0.1%天然芸苔素20ml拌种25kg。如已经包衣好的种子将20ml的0.1%的天然芸苔素兑水0.3kg,均匀喷洒到25kg种子上,抖匀阴干。天然芸苔素能显著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提早出苗2~3天,抢回有效积温30~60℃,出苗后苗齐苗壮。并能缓解前茬和当茬的药害,防治玉米的各种病害,缓解低温、干旱等不良气候条件对种子和幼苗的伤害。可以使陈年种子发芽率从30%~85%。
三、播种
务必狠抓整地和播种质量,必须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齐苗。全苗是高度密植的基础,齐苗是高产的关键。
当地下5cm处地温连续5天稳定在16℃以上时,即可开犁播种干种子或不同催芽程度的种子。玉米2叶期为冻害临界期。低洼、冷浆地一般比平岗地晚播1周左右。播种量按计划留苗密度的3倍掌握,即以3粒种子保1棵壮苗为佳。整地质量差、土壤墒情差、盐碱地以及鼠害、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加大播种量。每667㎡撒4~8kg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大风干旱地区及沙土地宜深播,重镇压;土壤黏重及冷浆地应浅播。播种后防范老鼠咬食地下种子,包衣种子也不例外。
四、肥水管理
采用玉米专用肥作为底肥,用量为350kg/hm2,采取苗侧分层深施技术随播种一同施入,玉米拔节期随中耕封垄作业追尿素120kg/hm2。进行叶面追肥作业,要做到与防治病、虫、草害相结合。玉米5~6叶期进行第1次叶面追肥,用锌肥3kg/hm2+磷酸二氢钾3kg/hm2叶面喷施,玉米喇叭口期至抽雄初期进行第2次叶面追肥,用尿素7.5kg/hm2+磷酸二氢钾3kg/hm2+杀虫剂功夫300g/hm2喷施。根际追肥结合最后一遍中耕追尿素120kg/hm2,培土封垄追肥,为作物后期生长发育奠定基础。根据具体条件,适时进行喷灌,可有效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五、田间管理
(一)查田补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准备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3~4片叶时,要将病苗、弱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二)铲前深松,及时铲趟
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d铲趟1次。做到三铲三趟。
(三)虫害防治及化学除草
因地制宜搞好黏虫、玉米螟等害虫的防治及田间主要杂草的化学防除。
(四)其他管理
1.打丫子:及时掰掉丫子,避免损伤主茎。
2.追肥:玉米7~9叶期或拔节前进行,每公顷追施纯氮量的70%,追肥部位离植株10~12株,深度10~15cm。
3.放秋垄:8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1~2次。
4.站秆扒皮晾晒:玉米蜡熟末期扒开玉米果穗苞叶晾晒。
(五)化学除草
1.播后苗前除草。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选用播后苗前除草:①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50%乙草胺每公顷2250~3000ml或90%禾耐斯1400~1900ml或72%异丙草胺(72%都尔乳油、50%乐丰宝)2250~3750ml或75%百农思每公顷120~150g。②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50%甲草嗪每公顷用900~1050g或75%宝收干悬乳剂每公顷15~25g。
2.对于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地块可选用:72%都尔每公顷1500~2000ml加50%甲草嗪每公顷400~500g或50%安威乳油在玉米播后3~5天,杂草未出土时,每公顷3750~4500ml或75%百农思每公顷120~150g加50%乙草胺每公顷1950ml。以上措施中每公顷用药量均兑水400~600kg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
(六)苗后除草
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每公顷用4%玉农乐悬乳剂1000~1500ml兑水450~750kg茎叶喷雾。追肥玉米7~9叶期每公顷追施纯氮总量的70%,追肥部位于玉米小行距中间,深度10~15cm。放秋垄8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1~2次。晾晒玉米蜡熟末期扒开玉米果穗苞叶晾晒。
六、收获
完熟后收获。收获后的玉米要进行晾晒,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烘干。籽粒含水量达到20%时脱粒,高于20%的上冻后脱粒。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