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摘要:
中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人口最多,如果教育方面的投入足够,教育的效率和质量高,那就是人才最多,人力资源包括高素质人力资源最丰富,如果再加上良好的环境,就会是创造财富最多,但纵观当代,中国教育不管是政治体制、教育体制,资金投入问题等都还有太多地方有待改进。
关键词:
中国教育改革应试教育不平等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一种以某些主观意识形态去适当改变另外一些主观意识形态的一种方法。是改变他人观念与思想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教育在曲折前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教育事业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是,轻视教育、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错误思想仍然存在,教育工作方面的“左”的思想影响还没有完全克服,教育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特别是面对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形势,面对着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兴起的形势,我国教育事业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就更加突出了。现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第一,教育措施和制度中存在一系列的不平等问题。
首先,国民受教育权利不平等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公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不同、城乡公民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不同、不同职业公民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不同、不同民族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不同、甚至连同一城市同样职业的公民,只因为其所在企业不同,他们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也不一样。这些不同,几乎无不与不平等有关,而且这些不平等从上学之前的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然后在小学、中学、大学、及更高层次的学习进修等阶段,都公然存在。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中国,更加加剧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向有权者和有钱者倾斜的倾向。普通中国公民上不起学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困扰农村公民的严重社会问题,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城市公民的心病。
如果公民的受教育机会保持平等,将有利于调节和缩小社会贫富的差距。换句话说,就算父辈贫穷,如果我们的社会能保障所有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那么二十年后,也就能保证穷人的孩子可以和别人一样具有平等竞争的机会。那么再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很可能摆脱父辈的贫穷命运。可是如果公民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不但将促使社会的贫富差距成几何级增长,使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而且,将可能使穷人越来越穷,世代受穷。因为他们将永远没有足够的钱来接受必须的教育,将永远没有机会公平的参与社会竞争,也就将永远无法摆脱贫穷。因此保证公民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不但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也是最有价值的长远投资,还是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至关重要的大事。
其次,教育投入资金不平等的问题。以和平崛起的大国自诩的中国,在教育投资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上面远远落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后面,不但政府承诺的投资标准没有达到,甚至连世界平均水平也没有达到。除此之外,教育基金对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投入资金严重不平等。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占整个教育经费的90%,而对中小学的教育投入不到1%,这是极为荒唐的分配方式。为什么中国的官员喜欢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教育,而弃中小学教育于不顾呢?难道他们不懂得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道理吗?我想关键还是虚假的政绩观在起作用,因为政府经常需要通过大学生的比例,来“证明”中国教育的水平之高的虚假繁荣。严格来说,这样不合理的教育资金分配显示了中国教育官员的极度无知和极端不负责,是对健康的中国教育的扼杀。教育的投入应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分担比例,所有投入的经费必须城乡统一公平分配,而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倾斜和不公平。所有的教育经费都应该专款专用,各级人大代表应该建立常设机构,监督所有投入的教育经费的使用,以免增加的教育经费成为个别官员腐败吞噬的目标。所有投入的教育经费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审查、使用、审计、公示”的规定进行监督使用。对于违规使用经费的必须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同一个地区城市和乡村的教师的待遇不允许由于所在学校的不同而有巨大的差距,如果有,只允许农村的待遇比城市里的高,而绝对不允许城市里的教师的待遇好过农村的教师。当贫困地区的地方财政无法负担所规定的教育投入时,必须由中央或其他富裕地区的财政进行教育扶贫支援。也可以接受企业、宗教团体、慈善机构及个人的捐赠。政府应该鼓励富裕地区的学校
接受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以分担他们的教育重负。所有流动人员只要在所在地取得了正式的职业,其子女就应该和所在地公民的子女一样接受同等的义务教育,绝不允许对他们收任何歧视性费用。
另外,存在着极端不合理的城市歧视现象。根据《2004中国教育不平等状况蓝皮书 》的介绍:“在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生产着‘精英中的精英’的北大和清华,更加令人惊叹。以1999年为例,两校招收的5080名本科生中农村学生只有902人,仅为17.8%,与同年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近70%形成鲜明对比。两校在北京招生的情况则显示,在全中国8-9亿农民中,能够进入北大和清华的人数不及一个北京市。比如,在清华大学1990-1992年招收的三届本科生中,来自全国农村的学生为433人、385人和381人,而出自北京市的竟分别达到437人、410人和481人,1992年整个高出100人。” 大家都知道,形成这样的情况,绝对不是公平竞争的结果,而是通过种种不平等入学规定产生的畸形不合理结果。面对如此极端不平等的现状,任何无动于衷的听之任之,或者任何试图维持现状的想法,都是可耻的。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尽快缩短城乡学校教育设施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中央财政应该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
政府还应该鼓励农村的学生就近到城市镇区等条件较好的学校来就学,只要学生自己能在城市或镇区解决食宿问题,学校都不应该拒绝他们的入学要求而应该欢迎。学校的办学经费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人数来发放。换句话说,这也应该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新标准,一个学校接纳的学生越多,说明这个学校越好,政府就应该给他提供越多的教育经费,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当所有的学生都被这些好的学校所吸引,可以关闭那些较差的学校。大学应该取消户口歧视,全国所有的考生都应该具备同样的入学资格,北京人考不进北大清华应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北京人考不取北大清华也可以去当普通工人,不管他的父母是高干还是普通老百姓。教育水平低的城市和地区考取北大清华的人少了,也不会形成任何社会问题,因为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可以分配到全国任何的城市去工作。
第二,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明显。
毋庸置疑,应试教育就是以学生的文化课考试分数为评判标准,不顾及学生
自身的感受对学生实行填鸭式教学的一种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们发出了一个不好的导向信号:只要考试得高分就行。这也无意间暗含了一种不合理的教育观念: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则负责往容器中灌输知识,而国家上层则负责对这一过程进行维护和监管。这样的一种教育制度极大的破坏了学生做为一个自由人的权利,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学生只能成为施教者的奴隶,虽然学生们接受到了知识,提高了自身。但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学习外没有自由活动的权利,没有做其他事情充分发展自己的权利。应为学校的老师不允许,家长不允许,当然老师和家长也是被动的,因为在源头上是这种教育制度不允许。这种教育制度不允许学生自由的发展自己,它已为你设计好了发展途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评判标准单一,违反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糟糕的应试教育?关键在高考,高考是传统科举考试在当代的一个延续。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目的是培养奴才。儒家思想始终是把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放在第一位的,它是从来不鼓励个性发展,也不注重社会进步。几千年来,儒家教育的目的只是‘明人伦’。‘明人伦’的意义就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以这个宗旨培养出来的人,只会有对上司的唯唯诺诺,而不会有对社会进步的追求。今天的高考制度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封建科举制度,但显而易见,它受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很大的影响。它的主旨首先不是求真知,它的主旨首先是要求学生做一个顺从社会的人。这样的教育目标,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难以改变的问题。
应试教育使得我们广大学生脱离现实社会。把学习的目的甚至生活的重心放在通过考试上,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祖国的花朵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学会应试,于是,花朵们都不再关心世界的变化与发展,不再有担当。应试教育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为了考试,我们只能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为了考试,我们只能否定和牺牲自己的想法,形成了狭隘的思维。还有很关键的是,应试教育让学生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一直是教育者们引以为豪的学习精神,在这种强烈的气氛中,想出人头地的学生只有牺牲自己的娱乐和休息时间,甚至为了学习,不吃饭,不睡觉,勤奋程度可见一斑。可是这种废寝忘食的勤奋也只是为了应试而已,何其悲哀。
为了改变这些弊端,我们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我们应该注重因[4]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三是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第三,中国教育改革信访无门。
全国竟然都不受理教改提案。全国政协与各省政协只接受内部成员提案,全国人大与各省人大只接受代表提案:实际上都不接受群众提案。各省政府与各省教育厅,都以教育体制该教育部管为由,都不受理现实教改。教育界保守,只把深化巩固应试当教改。从下到上各级教育领导,一方面,都是靠应试优胜发迹与发展起来的,都只会应试不会其他,都用应试折腾来捞政绩;另一方面,都从不深入教育基层,都从不理会来自下面的一切教育民情民声,都只按照上级指示文件办事来永保乌纱帽不掉。不仅国家机关如此,社会上的人也大多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人人都行动上反对教改。普通教师靠应试吃饭、教师高职靠应试发财、教育领导靠应试升官、全国学生靠应试成绩证明人生经历、全国家长靠孩子拿成绩来往自己脸上贴金,社会人靠应试文凭来证明“学识渊博”„„国家靠应试知识来宣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部靠应试高考与高校督导团应试评估来树立对全国百姓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人人都“誓死”保卫这种表面性虚幻利益不受教改侵犯;都在不牵扯到自己时嘴上高喊教改,而只要一关联到自己时就嘴上不出声手上还会去阻止,其实都从实质上、根本上可持续地害着自己、害着社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为未来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什么各大企业在喊着人才紧缺,而社会上却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找不到相应的工作? 为什么每年都在说给学生减压,而还有好多学生不堪忍受学习的压力,选择自杀? 为什么现在厌学的人越来越多?
为什么有点眼力见的人都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
为什么中国学生考试能力世界公认,但综合能力却那么差呢?
为什么世界名牌大学前十名中没有中国的身影?
为什么-------
这一系列的“为什么”,只说明一点,中国的现形教育有问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虽然说每年都在搞课改什么的,但那也只是小打小闹的。自欺欺人罢了。根本就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来。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追求的目的。现形教育说的也是在培养人才,并每年大批量地产出。这所谓的人才走上社会,非但没能得到更好的效益,却给政府部门带来了就业负担。更多的学校为了利益的追求,已然不把培养适用型人才当做目的了,为了考试而学。为了提高升学率,让学生死做题,做死题。死背书,背死书。全然没有一点社会需求的东西在里面。大学里更在忙着扩招。利益使然!所上的东西尽是些无实用的东西。几年毕业后。再看看教育出来的“人才”。考试能力强,死记硬背能力强。动手能力差。还个比个地清高。所学的东西不是陈旧过时的,就是肤浅的。没有实战经验。回到社会,还得重回炉灶。现形教育真的要从根本改革了,不然毁的不仅是一代代人,更给中国社会的发展拖后腿!
如果要我为未来中国教育体制提出可行性的纲领,我想我会颠覆现形落后的教育!首先,我将教育部门的考试办打回老家。我们不需要这样祸害人的东西。这样做也为中国政府机关精简人员编制做出点贡献。
其次,我们要明白:
我们教育的宗旨是什么?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有用之人!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两点,教育我们的孩子:1.学会做人。2.学会做事。二者相辅相成。二者兼行,人,才走得稳!在世界上更能赢得尊重!
我们教育的要求是什么?我们要的不是全才,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庸才,而是人才。我们教育的原则是什么?量身定制,打造个性人才!(注:依据其兴趣而培养,而不是无情的扼杀。)
[特别说明]:1.考试制度,让它见鬼去吧!我们不为考试而活着。
2.学习时间精减。以前人们普遍显得笨,现在人聪明多了。再说,我们不搞虚的,学点实用东西,无须要花十几年时间。太浪费了我们美好的青春年华。
3.教师整体素质要提高。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是教不出好学生!希望在教育一线的滥竽充数者到时有所心理准备!不要被人辞退了,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退的。更要提醒那些以为拿了铁饭碗就可以养尊处优、不思进取的人,谁要糊弄学生,谁就回家卖红薯去。教育部应把这条列进教育条例里去。
鉴于以上教育宗旨和教育目的。并结合我国现在社会发展的国情。以及全国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拟定了一份教育学习体制的目:(从幼儿阶段开始至大学)
一、幼儿阶段(两年)
教育目标: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将来学业打下好的基础。多给孩子鼓励,并尊重小
孩的人格。
教育课程:1。语言教育:学习汉语字母,简单的会话。会唱儿歌。锻炼口语能力!
2.礼仪教育: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感恩。学会爱爸爸妈妈及亲人。学会爱护东西(公共财物,花花草草,小动物等)。认识自私自利是可耻的。学会有爱心。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不乱拿人家东西,不偷人家东西等。
3.劳技教育:培养小孩子独立动手能力。如穿衣服,吃饭。简单的生活打理。不挑食,不偏食。学会节约。认识浪费是可耻的。(中国不需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娃娃。太过于依赖不是在帮他/她,是在害他/她。)
4.体育教育:多做运动和益智游戏以及课间体操。强健身体,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要让补脑液企业倒闭,要让医院数量锐减。)
注: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希望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不要见孩子在学校受点苦就心痛不已。少(shao第四声)不吃苦不成器!惯出来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为了孩子的美好明天,为了祖国的未来栋梁。狠狠心吧!同时,家长也要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加以辅导。并以身作则。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如此!
二、小学阶段(四年)
教育目标: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相应知识的提高。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多鼓励孩子!
教育课程:1。语言方面:能够写简单的小文章,能够写日常应用文。不作语法训练。不作背诵要求。学会理解。学会简单推理。(死记硬背,只能让思
维呆板,要不就是在写文章时就知道剽窃人家的东西。现在不少人好干这事,背人家的东西,然后堆砌到自己的文章里,结果弄得狗屁不是。)
2.数学方面:①会加减乘除,简单的四则混算(其实也没必要哟)知道就行。复杂的交给计算器,或是电脑。②单位换算,知道人民币换算外币就行了。③计量,买房子时,会丈量房屋面积,别让开发商赖你尺寸就行了。这玩意真是寸土寸金。不带含糊的。④重量,现在东西涨价涨得利害,再加上商贩们不规矩,会点重量知识,可以当场揭穿,让他们受良心谴责吧!⑤简单几何。⑥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注:希望编教课书的人,以后不要再编什么神经病的题目。如:甲乙两辆车相向而行,甲先开,乙后开,然后又返过来开,相遇了,问各自速度。要不就是两个水笼头,一个进一个放,进行比赛。问什么时候灌满,要不就是向酒精里加水,再倒出一半,再加水,再倒水一半。如此反复,最后求浓度。都不切合实际的东西。不如到菜场走一趟,编几个卖菜的应用题不是挺好的嘛。要不就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编几个换算应用题。这以后还能用上。比那强多了。
3.思想教育:娃娃的思想教育得抓。①要热爱祖国。心里要有强烈的意识。没有祖国,就没有家。更没有自己的尊严。②要学会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尊重他人。要知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③爱护公共设施。不要动不动,就像傻b似的刻个xx到此一游!不雅观!④心中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成吉思汗般的雄心壮志。到时,我看小日本可还拿钓鱼岛来叫嚣!打出中国爷们的霸气来。⑤学会鄙视偷盗者。⑥学会强烈鄙视贪官污吏!⑦学会分清是非。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注:李白的“铁杵磨针”,孔融的让梨,司马光的砸缸什么的,以后就不要提了。这太久远的事了。孩子们感觉不到的。再说了,这些东西还有好多是人为杜撰的。跟孩子说假话,有点侮辱他们的人格。只要大人做好榜样就行了。这比拿什么说理都强。
4.劳技教育: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可以制作一些课件。可以做些实验。可以教孩子养
些动植物,种些花草或是蔬菜。要让孩子深刻意识到:劳动光荣!不劳而获者可耻!适当劳动,有益健康!(尤其是女孩子,更要劳动。现在的女孩子,懒的太多了。连洗衣服,刷锅碗都要男朋友,老公干。还标榜什么只吃饭不洗碗。人家那是爱你,对你客气,你真当福气了。)
5.常识教育:简单的地理、自然、物理、化学、人文常识。
6.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要学会珍视生命,注意安全。防水防火防电。以及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在这里特别说明:交通安全。孩子中,不少人以后要开车的,要教他们,虽然撞死人不判死刑的。三五个都没事,南京那有先例了。但毕竟让人家妻离子散的,在仁义道德上过不去。所以开渣土车的,要慢点了。醉驾的,要是你爸不是李刚的,也要慢点。珍爱他人生命,是你我的责任!)
7.计算机教育:一定要掌握。不然就out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软件。
8.体育教育:简单了解、学会常用运动项目。最主要的是要会踢足球。再不抓,中国足球真的就没出头之日了。
9.艺术教育:作为选学科目。修身养性的可以学学。想从事此行业者可作专业课学。(现在选秀活动多。保不准就出名了。但要懂得潜规则。以免贻误终生!)
10.英语教育:作为选修科目。鉴于我们绝大部分人现在学了英语没有多大用处,故作简单了解。对以下几类人可作专业课去学:①准备长大后更换国籍的人。②准备找外国老公/老婆的人。③准备在国外开公司赚外汇的人。④准备去外国留学的人。⑤准备想当翻译的人。(未来中国市场会在国际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外国人想做生意,他就得学汉语!)
注:小学阶段教育,用四年时间有点长,但是考虑到孩子小。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同时,在劳动教育方面也不要含糊。不能敷衍了事。加强劳动锻炼,必须的!同时,做为家长。更要支持学校教育。
三、初中阶段(两年)
教育目标:培养开发孩子兴趣,引领孩子朝“真、善、美”方向前进!
教育课程:1。语言教育:能写多体裁的文章。能熟练写日常应用文。在口语上有所训练。(搞些演讲与辩论。情景会话模拟。大众场合下口语展现。语言思维条理性训练!)
2.数学教育:稍为复杂的计算,方程,以及几何的面积、体积运算等。
3.法制教育:以案说法。就以现形案件为内容,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如偷盗抢劫,如卖淫嫖娼,如贪赃枉法,如包养二奶,如倒卖走私,如偷税漏费。如造假产品等。我们可以分类编写。要让学生时刻意识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4.青春期教育:对孩子的心理,生理成长,我们要加以正确指导,而不是不管不问。对孩子的性问题,我们不是一味地堵。而是理论引导。不希望再听到有人说:我们的性教育是来自于看a片获得的。那真是可悲呀!对孩子早恋问题,我们也要加以正确地引导。不是棒吓,或者任之而行。
5.历史教育:古代史作为选修课。但近现代中国屈辱史是必修的。我们要牢记欺负过我们国家的人。虽说,现在是和平年代。但要居安思危!某些国家对中国一直是虎视眈眈的!(古代史可以不学。要是靠死人吃饭的,或是拍些戏说皇帝的风流史的可学些。至于学它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是扯淡的事。现代比古代要文明,要先进。所以没必要再搞那倒退之事了。人家外国没有中国历史经历,照样搞得比中国强!!!)
6.体育教育:加强体能训练,野外拉练,各项运动的培养,尤其是足球运动!
7.劳技教育:可设置兴趣小组。学生根据兴趣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项目。可搞些小发明创造。启发他们的智力和动手能力。
8.常识教育:深入学习些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知识。可作为选修。
9.艺术教育:可作为选修。有此兴趣爱好的,可作必修。
10.计算机教育:能处理一些软件。有此兴趣爱好的,可作必修。
11.经济学教育:简单了解经营之道以及道德规范。不要造假。不要不求质量地谋取暴利。不要偷税漏税等。
12.英语教育:作为选修!
注:初中阶段,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阶段。它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黄金阶段。在动手能力方面加强。家长,学校两方面要加以正确的辅导。帮助好孩子找好基点。使之更好地发挥所长!
[特别说明]:小学,初中两个阶段是基础学习。属义务教育范畴。初中毕业后。孩子们的去向是多方面的。①步入社会。②根据兴趣选择去喜爱的技能学校。③科研学校挑选优秀学生,深入学习科研知识。④根据兴趣上艺术学校。
[建议]:小学到初中可采用军事化管理。培养其独立意识和过质的心理素质。
四、技能学习阶段(3—5年)
注:将我们现在存的高中和大学合并,缩短学习时间。这类学校根据社会行业需求,开设课程,可以自主招生。采用宽进严出的学习机制。学校就某一领域强化学生的技能。让学生走上社会就能驾驭某一领域。
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行业需求,打造适用人才。
教育课程:1。专业课程:根据行业要求,学习其基本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可以去教育基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并进行严格的考核。
3.思想教育:步入社会,该怎样与人处事。讲究哪些礼仪道德。不能到时技不如人,连做人也不如人。
4.心理教育:社会工作压力大,要学会自我心理调整。
5.计算机教育:二十一世纪最基础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掌握!
6.体育:以中国预备役要求,加强体能和技能训练。
7.常识教育:企业法律,劳动法,纳税,识别工作环境带来的职业病,保护环境,地质灾害自救,举报时怎样自我防范等。
注:我们将全面教育改为专业教育。强化技能学习。为学生步入社会,增添一技之长。达到谋生。
[特别注明]:①未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模式:基础教育+技能教育为主线,选修教育+社会培训
为辅线。
基础教育:幼儿学习阶段—初中学习阶段,一般为9年。
技能教育:视专业情况而定年限。
选修教育:根据个人需要而定。
社会教育:根据个人需要而定。
②所有涉及到的招生,考核等为学校自主进行。作为教育部,教育局只是对学校进行监管和提供国内,国际行业就业信息,为各大学校作参考。
姓名:莫小龙学号:20105021211
中国教育体制
一、什么是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
二、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中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现阶段的教育体制已无法与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进行改革。
三、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
1、奴化。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存在不同的思想。即使偶尔允许有不同的思想,那也是在若干原则的规范之下的。
2、捷径。为了考试,所以有了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后果还不是学不到知识,而是学生们在思想中建立了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只要通过了考试,就是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所以,这些学生无论到了哪里,都想找到类似的方式。在他们眼中,无论在哪里,都不过是考试,只要是考试,就有通过考试的捷径。
3、残忍。也就是没有人性,当我们去赞扬一个小孩子杀死了所谓敌人的行为的时候,也就证明了,只要面对那些敌对的人,我们有权,而且必须采取一切手段去消灭他们的肉体和灵魂。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教育也是利用的教育,怪不得国人对于吃狗虐猫没什么感觉呢,我们教育不就在培养这样的暴民吗?
4、钻空子。从捷径观念出发,一部分人进化为抛弃一切信义,特别是公共领域的信义,去钻一切可以钻的空子。考试的捷径之一就是作弊。既然只要通过了就没有人追究,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不要作弊,除非你不被人发现!那么,聪明的学生就开始琢磨着如何才能不被发现。
四、中国教育体制的出路何在?
中国教育要与中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适应,必须进行改革。
五、中国教育体制如何改革?
1、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的教育制度
(1)建立健全宏观教育管理体系
(2)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办学制度
(3)建立健全学校基本管理体制
2、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1)教育(宏观)管理部门的改革
(2)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
(3)学校基本管理体制改革
3、教育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建立教改的组织机构
(2)时间安排和步骤
(3)试点内容及办法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严跃森下载整理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试点地区。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3.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
4.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
1.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
4.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5.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
三、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试点地区。
1.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
3.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4.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
5.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
四、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地区。
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
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2.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3.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4.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
5.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6.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
3.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4.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
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
5.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
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6.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六、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2.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3.建立健全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
及其运行机制。
4.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
5.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
6.构建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健全高等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探索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
2.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
3.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4.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
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5.加强内地高校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探索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
八、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
2.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3.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具体政策,支持民
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4.改革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
资产管理制度。
九、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制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的具体办法,探索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
系,创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2.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扩大实施范围。
3.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探索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新模式,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建设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
4.完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5.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
度和办法,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6.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
2.探索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机制。
3.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
十一、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1.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明确政府责任,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系统改革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强化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推进城乡、区域、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完善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2.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严跃森 下载整理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试点地区。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3.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4.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的试点地区。
1.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
4.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5.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
三、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试点地区。
1.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
3.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4.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
5.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
四、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地区。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2.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3.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4.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
5.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6.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2.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3.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4.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
5.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6.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六、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2.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3.建立健全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
4.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
5.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6.构建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健全高等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探索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2.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3.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
4.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5.加强内地高校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探索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
八、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
2.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3.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具体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4.改革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
九、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制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的具体办法,探索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创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2.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扩大实施范围。
3.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探索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新模式,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建设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4.完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5.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办法,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6.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十、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的试点地区和学校。
1.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2.探索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机制。3.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
十一、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1.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明确政府责任,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系统改革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强化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推进城乡、区域、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完善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2.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地区。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