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优势怎么描述(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区位优势怎么描述篇一
一、北部湾简要
北部湾(旧称东京湾),英文名称:beebe gulf。
1、范围:中国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及越南之间的海湾,全部在大陆棚上。大陆棚宽约260里,水深由岸边向中央部分逐渐加深,最深处达80公尺。有南流江、红河等注入,由于沿岸河流不多,带入海湾中的泥沙较少。冬季及夏季表层水温相差10℃以上。鱼类以暖水性种类为主,是捕捞绯鲤、红笛鲷、金线鱼、蓝圆鰺等鱼类的优良渔场。主要港口有中国的北海市和湛江市以及越南的边水、海防。
2、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海的西北部,是一个半封闭的大海湾。东临我国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临我国广西自治区,西临越南,南与南海相连。
3、气候类型:北部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冬季受大陆冷空气的影响,多东北风,海面气温约20℃;夏季,风从热带海洋上来,多西南风,海面气温高达30℃,时常受到台风的袭击,一般每年约有5次台风经过这里。
4、地质地貌:北部湾三面为陆地环抱,水深在10-60米,海底比较单纯,从湾顶向湾口逐渐下降,海底较平坦,从陆地带来的泥沙沉积在上面。属于新生代的大型沉积盆地,沉积层厚达数千米,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5、沿岸河流:有南流江、红河等注入。
6、洋流水温:北部湾的海流,在冬季沿反时针方向转,外海的水沿湾的东侧北上,湾内的水顺着湾的西边南下,形成一个环流;夏季,因西南季风的推动,海流形成一个方向相反的环流。这里一天内只有一次潮水涨落,叫全日潮。涨落的潮差,从湾口向湾顶逐步增大,在北海附近海域,最大潮差可达7米。潮流大体上沿着海岸方向,一来一去地流淌,这叫往复流。年平均水温高达24.5℃。
7、自然资源:北部湾的资源丰富,因饵料丰富,盛产鲷鱼、金线鱼、沙丁鱼、竹英鱼、蓝圆鲹、金枪鱼、比目鱼、鲳鱼、鲭鱼等50余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及虾、蟹、贝类等,是我国优良的渔场之一。沿岸浅海和滩涂广阔,是发展海水养殖的优良场所,贝类有牡蛎、珍珠贝、日月贝、泥蚶、文蛤等,驰名中外的合浦珍珠(又称南珠)就产在这里。涠洲岛、莺歌海等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也很可观。沿岸河口地区有许多红树林。
8、重要数据:面积接近13万平方公里,比渤海面积略大。平均水深42米,最深达100米。
9、战略地位:北部湾是我国大西南地区出海口最近的通路。重要港口有北海、防城港、钦州和洋浦等。
二、变化历程
位于北部湾畔的我国港口城市广西的北海、钦州、防城港,广东的湛江等,都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合浦县,现在属北海市,早在2000年前。就以采珠业闻名。到明朝洪武年间,在合浦西南的营盘乡,专门有“白龙”珍珠城。合浦珍珠品质优良,远近闻名。
北部湾,特别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广西提出的泛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更是激起了千重浪,引起了国家乃至世界的注意。北部湾,未来中国—东盟经贸一体化的前沿阵地,必将让北部湾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北部湾经济区岸线、土地、淡水、海洋、农林、旅游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密度较低,发展潜力较大,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0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家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为北部湾经济区营造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鼓励东部产业和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重大项目布局将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加大力度扶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支持西南地区经济协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国内其他区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深化了中国-东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发挥面向东盟合作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奠定了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大工业少,高技术产业薄弱,经济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带动;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集疏运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不活跃,创业氛围不浓;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修复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开发、引进和储备不足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系更加紧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北部湾有望成为中国的第二香港。
三、亚欧投资的热点
2008年初,中国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目前,这一享受中国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正在吸引亚欧投资者的目光。
在南宁举行的亚欧会议投资促进机构圆桌会议23日通过了《亚欧会议投资促进机构圆桌会议关于成立亚欧投资促进中心的倡议书(南宁倡议)》,提出在南宁设立“亚欧投资促进中心”,进一步推动亚欧在投资领域的沟通与对话,为亚欧投资领域的深入合作发挥持续而重要的作用。这意味着南宁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今后亚欧投资促进机构关注的热点区域。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新一轮的国际投资增长。亚欧投资促进机构的统计资料显示,从中国吸引外资的情况来看,2008年1到9月份,欧美27国对华投资38.6亿美元,东盟十国对华投资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3%和12.4%。
广西是中国经济发展富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广西北部湾沿海就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为亚欧交流与合作作出了贡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在亚欧会议投资促进机构圆桌会议的专题演讲中说,近年来,广西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经济已经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目前广西已经与192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贸往来,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来自亚欧的法国、俄罗斯、瑞典、日本和韩国等5个东盟外的代表团参会,阿联酋阿布扎比工商会也组织采购团到会采购。
许多亚欧国家早已经将投资目光锁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印尼金光集团从2004年开始就在钦州投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计划总投资400多亿元人民币。22日,美中商贸总会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 钦州市 又签下了合作项目,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在钦州打造一个具有北美特色的商贸城。
前来广西举办马来西亚中国商机推介会的马来西亚外贸促进中心东亚事务负责人莫德说:“北部湾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将促进马来西亚和这一地区开展合作。这次举办马来西亚中国商机推介会就是前来寻找投资合作机会。”
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
打开亚洲地图,我国沿海宛如一张“弓”:渤海湾、广西北部湾是弓的两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弓臂,由东北向西南的广大内陆地区是一根弦,由西向东的交通路网、珠江、长江水系犹如箭身。从这张“弓”看,北部湾经济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位。8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在位于北部湾经济区的钦州建设中国“南方第二大港”。在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热潮中,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推动下,如今的钦州已经离孙中山先生的构想越来越近:7万吨级的码头泊位已经启用,10万吨级的进港航道 工程正在奋力推进……如今的广西,正抓住和用好面临的历史性机遇,不断发挥和创造区位优势,在多区域合作中扩大开放,加快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交汇点,东临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沿海、沿边、沿江,是中国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是最便捷的西南出海大通道,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区协作等国内外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四、新战略,新起点
北部湾经济区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它的区位优势和在多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对自身的加快发展意味着什么?如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肯定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想和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开发的举措,认为推进泛北部湾合作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这件事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把这篇文章做好。要努力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带动广西以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极。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必定成为国家的战略,将给广西提供更大的机遇。相对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首都来说,广西是边远省区;但是对于东南亚来说,广西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对于正在形成的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和交通枢纽来说,广西又成了中心。广西从此不再封闭,不再偏僻。
五、发挥优势,建设合作基地
包括南北钦防沿海城市群在内的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区域内集中了广西主要的优势资源和生产力,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运输优势突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广西发展的龙头地带,也是大力推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点。区位优势奠定了我区在多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有“地位”还必须有“作为”。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站在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成立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吹响了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号角。
广西自治区领导强调指出,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全方位对接、开放与合作需要有新的基地。我区沿海地区地处环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对内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对外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迅猛。加快该区域全面开放开发,将极大地推进广西的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极大地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使环北部湾经济圈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加速发展新的一极。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推进,广西沿海开始进入各方视野,“广西沿海港口”第一次进入了国家规划。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印发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在《规划》的描述中,防城港是西南沿海地区的3个全国主要港口之一,是全国沿海24个主要港口之一;北海港、钦州港被列入全国25个地区性重要港 口行列。广西,这个昔日封闭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由大西南出海大通道成为连结中国与东盟的国际性主通道。
六、抓住机遇 夯实基点
北海,这个位于北部湾经济区的美丽海滨城市,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力推进,正在充分发挥地处北部湾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和“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优势,摆脱以前“泡沫经济”的阴影,以开阔的视野、宏大的气魄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与质量,经济社会快速稳健发展:成功处置了制约北海发展、影响北海形象的停缓建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园区经济从小到大,迅速崛起;大学园区从无到有,梦想成真;银滩中区改造成功,引人瞩目;北海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态势喜人。如今的北海已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
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战略,给了钦州一个巨大的发展舞台。钦州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目前已建设10万吨级的进港航道,配套建设一批路网工程,引进印尼金光集团投资的金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国投公司投资的钦州火电厂、中国石油公司投资的1000 万吨级炼油项目、新加坡来宝集团投资的粮油加工项目等。防城港抓好铁矿石、有色金属、煤炭、粮食、农林产品等大宗货物疏运,同时加快集装箱发展,开辟日本、韩国、越南等对开集装箱航线,防城港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最大港口,正成为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力量。摘自《广西日报》
胡锦涛主席2008年春节在南宁期间提出了,北部湾特区发展要五年赶深圳,十年超香港。北部湾现在是第四个极。在新世纪,中国的经济起飞从哪里开始?就从北部湾开始。因为这是一个起飞点,这是一个策源地。因为前三个极都是国内的事情,但是这个极,这个地方,涉及到东盟,涉及这么多的国家,任何事情都要坐下来通过外交途径来协商,而且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不一样,因此这里要比前三个极更复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东盟走向世界,可以得到很多经验。
北部湾今天的形势,为什么总书记、总理,为什么党的规划都如此强调这个地方的重要性,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把广西打造成连接多渠道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话,为什么会说文章做的很大?为什么会说是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这样的问题说明了国家政策的前瞻性,方向性,长远性,抗争性。不具备这四个性就不能说是一个战略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因为有这么一个背景,北部湾开发的形势越来越好。现在热气腾腾,吸引了祖国各地的成千上万有识之士来北海开发,来发展。无论你是什么背景,来北海都可以对号入座,找到你自己的位置。大家在这里可以大有所为。所以在这个地方存在的是一个机遇群。你搞房地产,餐饮,搞文化娱乐都可以,三万五万可以干,十万几十万也可以干,百万千万还可以干,不同身份,不同背景,不同经济条件的人到这里一般来说都能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正是因为有这个特殊性,所以在这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一群特殊的人群进行一个特殊的运作,达到一种特殊的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很多人看过一本书,叫《风生水起北部湾》,它是由中央21家新闻媒体联合采编的,而且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叫风生水起北部湾,风是什么风,是中华民族之风,水是什么水? 中华民族之水,风跟水加在一起叫风水,这个风水宝地在哪里?策源地在哪里?就在北部湾。
前些日子在南宁召开的东盟十加一会议,广西自治区的领导直接接见前来参会的东盟各国首脑,你说,没有这个形势,没有这个特权,那自治区的领导有什么资格去跟各国首脑相见?
区位优势怎么描述篇二
汕头地理区位优势
● 内容提要:
首先,本次课题研究旨在使同学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汕头的环境,体会汕头的地理特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然后,我们的课题小组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采取注重实事求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有:上网,上书店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分析。
其次,经过我们课题小组的努力,克服了种种阻碍,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成功。
最后,通过我们课题小组的讨论分析我们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汕头地处潮汕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其悠久的历史、优越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广大的侨乡心系潮汕心系祖国,相信在全汕头人民的努力下,汕头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汕头 地理 人文 侨乡 发展
● 序言:
或许大家不知道,汕头在历史上享有3个“唯一”之称:一是北回归线与中国海岸线唯一相交的城市,二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中心城区拥有内海的城市,曾被恩格斯誉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汕头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其他几个分别是厦门、深圳、珠海),拥有大批侨乡资源,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经济。然而近几年,汕头的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落后于其他的经济特区,被周边其他城市赶上甚至超越,所以作为汕头的本土青年,心系家乡,决定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汕头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可行的意见。
本次研究性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汕头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更好的发展。
● 正文:
1.汕头的地理位置:
汕头地理位置为东经116°14'40''至117°19'35'',北纬23°02'33''至23°38'50''。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8公里;汕头位于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普宁,西南接揭阳惠来,东南濒临南海。汕头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厦漳泉三角区(注:即厦门、漳州、泉州沿海经济开放区[3])、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汕头市区面积310平方公里。紧靠香港、澳门、台湾,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汕头位于广东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史称“粤东门户,华南要冲”,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也是全国著名侨乡。
2.汕头的地形地貌: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
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区)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工作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3.汕头的沿海环境:
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南澳23个、潮阳1个、汕头12个、澄海2个、牛田洋2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天然良港众多。汕头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区县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
4.汕头的发展历史:
汕头市区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的出海口,汕头湾把市区分成南北两片。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揭阳县。南片濠江古为潮阳县建制的招收都,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
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失败,汕头被开埠,成为了通商口岸。自此许多国家都在汕头设立驻华大使馆,大量外商来汕贸易,其中掠夺大量劳动力、贩卖人口等恶性,但间接促进了汕头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迅速加快。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指出,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汕头的广大侨乡同胞: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目前在海外的乡亲有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1981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6.汕头的气候条件:
汕头境内大部分属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全市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5℃~38℃,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 综上:
汕头的区位优势有以下几种: 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二是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
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先后与日本岸和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韩国平泽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三是百载商埠,经济外向。
汕头于1861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目前,汕头与1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48个港口及国内各大港口有货运往来,53家跨国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在汕投资兴业。四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
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80人,人均耕地面积0.16亩,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素以精耕细作闻名遐迩。汕头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汕头民众更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而著称于世。
● 总结与反思:
汕头独特的区位优势,由韩江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是建立港口独特的先天条件;有大量的海外侨胞,有利于大量侨胞会汕投资,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汕头是改革开放早期的经济特区、对外开放,肩负着领头羊的作用,便于对外贸易、对外交流。
下面是我对汕头发展的一些见解:
一是汕头可以利用大量华侨同胞的优势。汕头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有广大的人脉,著名的侨商有李嘉诚、林百欣。在这方面我觉得政府应该大力鼓励海外同胞来华投资,实行一些有利于海外侨商的政策,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样会有利于侨商来汕头投资,促进汕头经济发展。
二是汕头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其中汕头著名的景点有汕头石炮台、青云岩、巨峰寺、天坛花园、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龙泉岩寺庙群、白花尖大庙、妈屿岛、礐石风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塔、中信度假村等。对此,政府可以重视发展旅游业,吸引外地游客来汕头旅游,而且我们汕头本土人民应该发挥高素质迎接外地游客,给外地游客一个好的印象,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三是靠自身的努力!这是最关键的。汕头应该坚持自力更生的宗旨,靠自身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其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府应该重视科学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汕头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做到统筹兼顾。不要做先污染和治理的老路。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汕头一定会更加美好的!
●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汕头、潮汕地区 百度文库——《潮汕文化》、《潮汕地域类型》、《汕头乡土文化》 地方史料—— 《潮州志》、《潮安志》
区位优势怎么描述篇三
区位优势,让项目志在必得
怡天物流商贸港地处“南京都市圈”和“苏北都市圈”交界地带的盱眙县,虎踞中心,撼动天下。
地理上,盱眙位于江苏省西部,淮安市南端,东与金湖县、安徽省天长市相邻,南、西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和明光市交界,北与洪泽县、泗洪县接壤,具有先天的商圈优势。
行政上,盱眙归属淮安市,淮安作为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战略规划下的苏北中心城市,未来将享尽天时、地利、人和资源。区域优势将促使“苏北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商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未来苏北商品流通业这个产业链的绝对优势,而盱眙处在连接南北节点上,发展机遇不言而喻。
交通上,宁淮、宁宿徐两条高速过境穿越盱眙三分之二的乡镇,盱眙到南京只需45分钟,已融入南京一小时经济圈,距省内其他大中城市都在2小时左右,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盱眙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转和枢纽。
怡天物流商贸港,先谋而后动,取势于未来,决胜千里。
政企联动,让项目横空出世
作为盱眙县委、县政府“四都、三园、两基地、一港”战略规划中的一港——怡天物流商贸港,在城市发展的大战略下进行规划设计,让项目跟上城市一起发展,成为盱眙城市北扩东移的助推器。
按照政府规划和要求,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的建成,必将带动盱眙的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在盱眙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在提升盱眙城市化建设水平、改善城市商贸、优化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加速推进盱眙的城市化进程、做强苏北的商贸物流产业提供强有力支持。当地党委、政府专门为本项目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重要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成员,并专为本项目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为项目带来强大支持。
规模优势,让项目无与争锋
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规划总占地1488亩,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为新一代的专业市场集群,立志打造中国县域城市标杆项目。由温州立人集团和淮安国康公司投资30亿元兴建,为铁佛镇、县委办和盱城镇共同引进的三产服务业重点项目。
在城市发展大战略规划下,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项目将分期滚动建成。本项目拟建“家居建材市场、水产品市场、农机农资市场、灯具市场、木制品市场、精品家具市场”等六大专业市场;三大区:物流仓储区;商务办公中心区;物流装卸区;一平台:国际贸易网上交易平台;一车站:公交首末站。为华东地区最具规模的一级综合商贸市场集群。
专业优势,让项目自然天成
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由浙商企业——温州立人教育集团投资建设,作为专业市场的资深开发商——温州立人教育集团,近年来发展迅猛,在开发或运营的专业市场项目有:上海意邦国际建材品牌中心、淮安国际商城、盱眙怡天物流商贸港等,在开发的住宅项目有:盱眙小太湖•国际新城、宝应尚东理想城等。怡天物流商贸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盱眙乃至苏北地区三产服务业龙头项目之一;将成为长三角北部地区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生产要素供给中心;将直接辐射周边县市和盱眙各乡镇乃至整个苏北。辐射消费人群将达1000万人。项目直接带动就业岗位达15000余人,间接为项目服务就业岗位将达40000余人。建设期间可累计实现税收2亿元,全面投入运营年可实现税收8000万元以上并逐年递增,用工和营业户可达1.5万人以上。
区位优势怎么描述篇四
发挥区位优势、突出蔬菜产业
加快农民全部增收步伐
中共大桥社区党支部在全区蔬菜产业发展大会上
交流材料
我村位于钟山区西北部,距离市中心区15公里,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九个村民小组,1040户、4013人(男2118人,女1895人),劳动力2240人,海拔1500——1800米之间,年降水量1100——1200毫米,无霜期228——242天。全村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200亩发展到今2000亩。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蔬菜种植及畜牧养殖,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村,九个村民小组均通公路,八个组以实施了连户通路硬化,节水灌溉工程覆盖1500亩。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为5600元,2011年为5750元。
我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怎样正确引导村民、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引种试验为准绳,依靠城区优势,积极调整蔬菜产业结构,进行品种换代更新,带动养殖业发展,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围绕城乡餐桌计划,狠抓蔬菜产业发展,为推进农民增收打牢经济基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蔬菜产业发展打牢物质基础。狠抓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为农民提高科技含量。狠抓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为农民提高市场商品蔬菜竞争力。狠抓养殖业发展,为蔬菜产业提供肥源保障。狠抓蔬菜协会组织建设,保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搭建产业平台。
通过几年学习培训的工作努力,在区委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村蔬菜产业呈现了突飞猛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200亩扩展到2000亩。每年向城区市场提供商品菜1.2万吨,创产值1200万元。畜牧产业向前发展。全村建成三元杂交仔猪基地,现养殖能繁殖母猪800余头,年存栏仔猪1.6万头,商品猪养殖存栏0.6万头,出栏0.5万头。蛋鸡养殖发展到6万羽,畜牧产值创收1139万元。实现了全村两大产业总产值23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1500元增加到2011年的5750元。蔬菜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取得新突破,基本农田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加强。广大村民科技种植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畜牧产业迈向新机制,我们的主要体现是在六个方面。
一、发挥区位优势,围绕城市消费培育主导产业,为全面推进农民增收及新农村建设壮大经济支柱。我在实现中深深体会到,我村是一个纯农业村,辖区内无任何矿产资源,要正确引导广大村民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带动养殖业才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实力支撑。离开了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改革开放前,我村虽然地处城郊厂矿,但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村民吃不饱、穿不暖、有怨气,改革开放后,我村就有了很大发展,但和先进发达村比,差距越拉越大,干部群众也十分着急,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始终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充分利用土壤肥、水源好、交通便利的优势,围绕城市和矿区对农产品的需求,实施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