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学内容
《平抛运动》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的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第三节。
纵览整个教材结构,我们不难发现:在前几章中,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直线运动,在本章之后,安排的是曲线运动。显然,本章在整个教材结构中承担了由“直线”向“曲线”过渡的任务,同时呢,作为本章最主要的一节,《平抛运动》所介绍的知识也是相当重要!“平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实际应用,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章内容中有两条涉及到本节内容。其中的第1条:“会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第4条:“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两个条目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节后能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会对其进行分析,掌握它的规律,并能联系生产与生活。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知道可以用它对曲线运动进行研究。而且,我的学生只是高中一年级,单纯的概念在他们看来很是枯燥,而游戏和实验却能引发他们极大的兴趣。所以本节课就是要用游戏—实验—探究—游戏的方法来分析平抛运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乐趣,真正理解合成与分解的意义,切实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通过以上对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总结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准确说出平抛运动的定义
(2)能够用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并总结规律。
(3)能够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熟练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研究精神。
(2)增强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
4、重点:
如何利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并认识其规律。
5、难点:
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解决本节的重点、难点,我计划在本节课使用如下教学方法:
在介绍概念时,采取从实例到抽象的方法。在教授平抛运动的规律时,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分析实验。因为本节课面向高一学生,他们对于实验还是很有兴趣的,用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探究过程中,我还会向学生渗透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亲身研究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发现规律。从而使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有效教育是通过老师组织和学生参与来实现的,物理教育更是如此,所以根据本课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我将学生分为四大组,十二个小组,将本节课中的三大环节、问题的归纳与总结及涉及到的两次游戏都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
以三维目标为方向,解决重点难点为核心,教学方法为基础,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环节:复习—提问,投弹游戏。
这一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
在本环节,我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两个知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以及物体作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复习,让学生回忆本节课所需的基础知识,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
接着要求三个同学代表来玩飞机投弹游戏,通过此游戏,一方面激发的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把学生的注意力会迅速的集中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上来,同时由于学生还没有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命中率比较低,因此学生会带着强列的求知渴望来学习本节内容。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大约需要30分钟。
第一部分,讲解平抛运动的概念。
我会引入以下事例:网球被水平拍出后在空中的运动,弹弓水平发射弹丸,弹丸在空中的运动等。并且提问: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
我会引导学生从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得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特点、条件和运动性质,培养学生从实例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总结平抛运动的规律。
在这一部分,我会用平抛运动演示器做演示实验,同时,用数码相机对实验过程进行连拍。实验结束后,用photoshop将得到的数码相片合成,马上就能得到频闪照片,可以用投影仪投到屏幕上,展现给学生。这就是全部演示过程。
在演示之前,我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和频闪照片,演示之后,我会进一步指出,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就是要确定该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提问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问题1:怎样研究平抛运动?
预测的答案: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
问题2:为什么要分解?
估计学生的回答会有以下几种:
回答1、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
(只是照搬了我的说法,没有回答分解的原因)
回答2、书上就是这么分解的。
(机械地照搬课本,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仍不知其所以然)
回答3、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是正交分解,有利于计算。
(正交分解确实有利于计算,但分解的意义不止于此)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急于解答,而是接着提出问题3.
问题3:分解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我会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还能用一维坐标描述平抛物体的运动吗?②平抛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如何?③分解后分运动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④分解是否让研究变得简单?
经过上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一般会得到他们自己的结论,我再进行总结:
把平抛运动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分运动,相当于采用二维坐标来描述平抛运动;根据受力特点,分解后两个分运动都是直线运动,很容易进行分析。先通过分解将复杂的运动变为简单的运动,再通过合成解决未知的问题,这种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讲到这儿,再引入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公式,那就是水到渠成,易如反掌!
通过实验与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在接受重点难点时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思考与讨论,将新知识带来的困难化为无形,相反,使知识本身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学以致用
本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
为了解决前面飞机投弹问题,我将用幻灯片展示例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加深对平抛运动规律的理解,并规范解题格式。通过理论计算后再让学生玩游戏,学生就会做到百发百中,通过游戏,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接下来,说一下板书设计。(见幻灯片)
最后,再说一下我在准备这堂课时的一些感想。本节课主要是围绕平抛运动的概念和规律展开的,而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让学生不是机械化的记住,而是真正理解其实质所在,所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由现象到本质的`理解过程,突破本节的重点难点,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完成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目标。
正如陶行之所说: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物理活动成为学生想象探究的蓝天,成为学生培养创造能力的晴空,只要实现这一点,还愁创造不出美丽的彩虹吗?我的说课完毕,恳请各位专家对其中的不足之处予以指正。谢谢!
《平抛运动》是高一新课程必修2第一章《抛体运动》的第3节。本节课是曲线运动的一个实例,《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平抛运动》这一节课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和延续;同时也为研究斜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等奠定基础。
教材对《平抛运动》的处理分为三个层次:
(1)通过对生活实际现象的分析,建立平抛运动模型;
(2)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动力学)探究找到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法——分解为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化繁为简);
(3)通过数学和物理已学知识(直线运动规律、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找到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该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这样安排,强调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突出了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让学生明白,物理规律不仅可以直接由实验得到,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在必修一课本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而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曲线运动,在第二节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道什么叫合运动,什么叫分运动,合运动与分运动是什么关系,同时也知道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建立起“分曲为直”、“化繁为简”的具体概念。
本节教学要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主题,注重从问题、情景出发,在质疑中引发思考,提出概念 ;在讨论中激烈碰撞,找到规律。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说出平抛运动的定义
(2)知道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以及为什么可以这样分解
(3)掌握平抛运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的研究方法——化繁为简、实验探究、理论探究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教材上所附彩图“平抛物体的闪光照片”的分析以及平抛运动录像的慢放分析,启发学生:处理物理问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弥补我们感官功能上的不足,鼓励创造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创造新的测量仪器。
(1)教学重点:
平抛运动分解方法的探究过程;
平抛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分解方法的探究和规律的得出过程教师引领的问题设计。
教学环节一设计:
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提出概念
创设情境:
纸片、相同纸片叠成的飞机、相同纸片揉成的纸团分别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抛出。请学生观察运动情况。
问题引领:
问题一:物体的运动形式决定于哪两个因素?
答:初速度、受力
问题二:纸片、纸飞机、纸团的质量相 同、初速度相同,为什么运动情况各异?
答:空气阻力
问题三:有什么办法让三者运动趋同?
答:减小空气阻力(减小体积)
抽成真空
概念提出:
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以相同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其运动轨迹相同,称为抛物线。物体的运动称为平抛运动。
定义:
平抛运动:以一定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作平抛运动。
教学环节二设计:实验探究、自主探究、找到分解方法
讨论的问题:
1、在演示实验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1、你从照片上得到什么信息?
2、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水平方向做什么运动?为什么?
3、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做什么运动?为什么?
问题1:如果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后,不受力的作用,物体将做什么运动?
问题2:如果物体没有初速度,只受重力,将做什么运动?
教学环节三设计:平抛运动规律
(一)教材简介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作如下的xx。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织活动
设计意图
㈠
情景创设
引入课题
创设情景: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空投物资;(视频)
引问:请同学描述上述物体运动的轨迹和运动性质
(演示i)用力弹一下放在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让同学观察小球离开桌面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重复两次让同学们能够清楚地观察。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球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呢?
情景创设教学法:
从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
㈡
交流与讨论及猜想
接着说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在观察小球做平抛运动时,发现小球在水平向前动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有下落的运动,那么,这两个方向上运动只具有什么特点呢?
猜想: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