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道教场所(五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01 00:00:00    小编:峰video

最新北京道教场所(五篇)

小编:峰video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北京道教场所篇一

道教在东汉顺帝时,天师张道陵创教之初,奉老子为祖师,称教主。以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为圣经,以老子所说的“道”与“德”为最根本的信仰。道教为什么要以“道”名教呢?就是因为道教徒对老子之道,一要研究、二要信仰、三要继承、四要发扬,所以《典论》中说:道士者,要“以道为事”。

“道”在道教中是唯一的理论基础,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有了“道”方生成宇宙,由“宇宙”中的“元气”构成了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由此而化生万物。《道德经》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平经》中说:“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唐吴筠《玄纲论》中说:“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杳无际。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生者无极,成者有云,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也”。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体,又是指“自然”的规律。

《老子想尔注》进一步把“道”的化身的老子衍化为神明,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身”。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明“宇宙”的根源是“自然”;由自然产生宇宙之后,再由宇宙产生万物。“道”又指太空之“空”而言,缘它是无形无象的,故经书中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清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认为大道无形,不可言说。《太平经》云:“道乃万物之师也,得之者明,失之者迷”。得“道”之人,可以返本还原,和大自然之“道”同一体性,永恒不变。道经中云:“道者,理也”。认为此“至虚之理”变通无碍,化生万法,永恒不灭,修道者若能体悟此“理”,就能忘去一切幻化假相,超凡入圣,修真得道。《消魔经》说:“真道之业,不衰不病,不死长生”。希望能通过修炼而取得和“道”合而为一,永存天地。老君曰: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在守道,则长存不亡也。又说: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常存也。又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身。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德”,道经中说:道之在我者就是“德”,它是从“道”中分化出来的,而万物化生都必须有“德”,因为“道”是总体,“德”是个体,德是指万物所含有的特性而言,“道”和“德”,有着共性与特性的关系。《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贵”的德,都指的是这个“德”。老子在解释“上德”时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解释”玄德”说:“长之畜之,成之熟之,养之复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解释“常德”说:“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总准则,必须做到既要修道,而又要积德。老子说:“上德不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所以“道”和“德”又是道教所说“教理、教义”中的基本原则。唐吴筠《玄纲论》中说:“德者何也?天地所禀,阴阳所资。经以五行,纬以四时。牧之以君,训之以师。幽明动植,咸畅其宜。泽流无穷,群生不知谢其功;惠加无极,百姓不知赖其力,此之谓德也”。《太平经》中认为:“道”与“德”的约制,驾御宇宙的一切,天、地、人三个范畴都离不开“道德”的维系。唐吴筠《玄纲论》总括“道德”的含意说:“道德者天地之祖;天地者万物之父;帝王者三才之主。然则道德、天地、帝王一也”。老子认为:根据“道”的准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帮,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因此,道教主张修道者要“积善阴德”,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不佞谄,如此乃为有德。“道”与“德”在道书中应用很广泛,常因所谈的问题的范畴、性质不同,解释也便有所不同。道经中也有将“德”作为社会伦理规范讲的,如“广修道德”,“积善阴德”,这是继承了《老子》中“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思想。道教主张以“清静”、“无为”、“柔弱”、“不争”、“抱一”、“寡欲”、“自然”、“玄妙”等作为处世与修养之方法,也都是从“道”与“德”的基本原则中而发挥出来的。“清静”是道教教义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道教徒必须遵行的修持方法和处世态度。“清静”和“无为”是两个类似的概念。其含义为清心寡欲、无为和静。道教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清静,“则道自来居”。老子认为是大自然最早的一种形态;又是指修养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一种境界;也是指他所理想的社会与领导者的一种政治风格,即是“道”之“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因而把“清静”作为身心修养和治国安民的基本法则。《清静经》中说的“无形”、“无情”、“无名”,都是指“道”的“清静”现象而言;道教的修养功夫,应效法其“道”的“清静”与“常清静”,能做到“常应清静”,就说明已达到了“清静”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就是“道”的“无为而无不为”。唐代高道司马承祯认为,修道必须收心,而收心的关键在于“守静去欲”。他说:“心为道之器宇,虚静至极,则道君而慧生”;“静则生慧,动则成昏”。道教认为,人修炼精气当效法“道”的清静本性,“清其心源”,“静其气海”,“常清常静不起纤毫尘念”。做到“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于形,形无其形”,最后达到六欲不起,空无了悟的境界,才能修成金丹之道。

“无为”是道教对待社会人生的处世态度和基本法则。也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认为天道自然无为,人的行事也应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为,讲求清静寡欲,与世无争,慎行远祸。老子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认为“有为”者(强所作为)终必失败,“无为”者(顺应自然而作为)则无败。《老子河上公注》说:“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道德经》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认为“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体,从产生的过程看,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外在强加的力量,所以说“道”是“无为”;但从其产生万物的结果看,一切都由“道”所生,因此又可说“道”是“无不为”。道教强调“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以求全身、去危、离咎。因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要“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口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忘其形骸”。《元气论》云:“无为者、乃心不动也。不动也者,内心不起,处境不入,内处安静,则神定气和”。“柔弱”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认为“柔弱”就是“道”的作用。“柔弱胜刚强,守柔曰强”的主张,成为老子重要的人生观。道教吸取这一思想,衍化为修道长生和应世接物的修行观念及方法。在修养方法上,要做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从物理上来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就人的生理现象而言:“人之生也柔弱,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从而提出“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老子认为:柔能克刚,弱能胜强,是以辩证方法来说明其“柔弱”的功用和“刚强”的弊害之道理。“不争” 是道教教义内容之一,也是道教徒对待社会人生的基本态度。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认为:人的一切作为都应当顺乎自然,要能做到:一要能利万物;二要大公无私;三要甘处卑下;四要不与人争;五要心胸远博;六要言而有信;七要应时而动;八要善于治国;九要有办事之才;这就是老子在处世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准则。认为圣人应效法天道,长育万物,自然无为,而不强求争功夺利,如此才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提倡:“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想尔注》告诫说:“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强调圣人不与俗争。道教讲求的不争并非是束手徒置,万事无所作为;而是不与世人争俗世的功名利禄,贪求财色等,对于合乎天道自然运行法则的事,则要尽力而行。以彰显“天理”。认为天地万物以及为人处世都要顺乎“天理”而不能强求。《云笈七签》中说:“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修道者若能争此不争者,就达到了道教的“不争”的教义要求。“抱一” 是、道教教义的重要概念。“抱一”也称“守一”。《道德经》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又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上贞。“抱一”是道教中基本的修养功夫,简单地说,就是在静坐的时候要做到“神气混然”的境地,所以说“一”就是“混然一气”的意思。《五厨经》云:“一气和太和,得一道皆泰,和乃无一和”。在“一气和太和注中说:“一气者,妙本冲用,所谓元气也。冲用在天为阳和,在地为阴,交合为泰和也,则人之受生皆资一气之和以为泰和”。在“得一道皆泰”注中说:“得一者,言内存一气以养精神,外全形生以为车宅,则一气冲用与身中泰和和也”。《太平经》说:“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认为“一”同“道”一样,是天、地、人的根本。《老子想尔注》说:“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太平经》说:“古今要道,皆言守一,可长存而不老。人知守一,名为无极之道”。又云:“子若守一,无使多知,守一不退,无一不知,所求皆得,端坐致之”。又说:“守一之法,乃万神之根”。葛洪《抱朴子·地真篇》中说:“一能成阴生阳,转步寒暑,春得一以发,夏得一以长,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道教主张,修道者若要长生,必须修“守一”之法。又云:“守一存真,乃得神通,知一不难,难在于终,守之不失,可以无穷”。道教中又将“守一”法分为“守真一”与“守玄一”两种。在修炼方法上特别强调“守一”的重要:“一者,心也、意也、志也、念此一身中之神也。凡天下之事,尽是所成也”;“故守一,然后且具知善恶过失处,再能守道”;“古今要道,皆言守一,可长存而不老”。认为“守一”才能消灾免祸,益寿延年,长生通神。

“寡欲” 道教教义内容之一,是道教徒修行和处世都应严格节制个人的私欲,否则修道无成。《道德经》云:“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提倡“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认为“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过多的物欲只能引起人心志的昏乱。道教制定了一些戒律对俗欲作了若干的限制和规定。如初真十戒中就有“戒淫邪”、“戒嗜欲”、“不得贪求无厌”,中极三百戒中规定“不得杀生食肉,盗窃淫邪,饮酒啖辛”等;天仙大戒中“远身行”,“除恶想”“绝声色”,“俭爱欲”,“不淫想”等修持法。全真道尹志平说:“修行之害,食、睡、色三欲为重,多食即多睡,睡多情欲所由生,人莫不知,少能行之者。必欲制之,先减睡欲”。道教吸取老子寡欲观念与修持实践相结合,认为世俗的美色、厚味、暖衣、妙音等,都是过伤的的物欲,伤气害性,为“凶害之根”,修道者应该断然加以摒弃。“自然” 老子首先提出“自然”的观念来解释“道”和“德”。《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认为道生万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动过程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法,并非“道”之上还有一“自然”实体的存在。道教主伙自然是宇宙万物的本性,万物以道为法,道以自然为法。《道德经》中又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宇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应当顺其本来的自然,不可有意作为。“玄妙” 《道德经》中曾多次使用“玄”,如“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德深矣,远矣”,其意义为“渺冥幽远”,是对“道”和“德”的一种形容。《老子想尔注》说:“玄、天也。古之仙士,能守信微妙,与天相通”。道教认为若主张“无”或主张“有”都是偏执一边,因此要“非有非无”,“合于中道”,这就是“玄”。认为“又玄”就是“重玄”。用重玄思想去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主张从心智认识上取消刚与柔、动与静、有与无、善与恶、是以非的一切对立,以达到“境智双泯”,“能所都忘”的虚无境界是道教教义以哲学思辨的特征。

“我命在我不在天” 是道教教义之一。意思是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故若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道教以生为乐,重生恶死。所以强调“重生贵术”,追求长生久视。《抱朴子*黄白篇》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意即人的生命之存亡,年寿之长短,决定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认为经过修炼可以延寿,如果修炼有恒,日久年深,可以成为神仙。《西升经》推崇“虚无”和“自然”,认为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气,气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从根本上说,天地与人都为气所化生,因此二者是平等的,只要弃智养神,固守本元之气,就能“与道同久”,而这一切都是“自然”所致。认为道生万事万物,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而一,是须臾不离的。道教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的教义是乐生、重生,所以强调“仙道重生”。相信通过人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常规的自然事物和现象。

道教在东汉张道陵天师创教时,奉老子为祖师,以《道德经》为主要理论经典,将“道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那,道教为什么要以“道”命教呢?正是因为所有学道之人对老子之“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要发扬。《典论》云“道士者,以道为事”。“道” 在教中是唯一的理论信仰,“清净为宗 虚无为体 柔弱为用”是“道”的特征,而所谓“道”既是宇宙的本原也是主宰者,它无处不在,不物不包,所以有了“一切有形皆有道性”的说法。它有“道”方生成宇宙,而有了宇宙,中间的“元气”就再生成日月、星辰、四时、五行,由此而生化万物。《道德经》云“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又《太平经》云“夫道者何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玄纲 论》中说“道者何也?虚无之戏,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其大无外,其微内无。浩旷无端,杳杳无际,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依此,道既是宇宙本题 同是自然规律。《老子想尔注》将“道”神话,云“一散形为气,聚气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体”

道又是“空”,《清净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德经》云“道可道 非常道”意思是道是难以言表。

北京道教场所篇二

道教符咒大全

落幡咒

幡悬宝号 普利无边 诸神卫护 天罪消愆经完幡落 云旆回天 各遵法旨 不得稽延急急如玉皇上帝律令

九星神咒

九曜顺行 元始徘徊 华精茔明 元灵散开流盼无穷 降我光辉 上投朱景 解滞豁怀得驻飞霞 腾身紫微 人间万事 令我先知

土地神咒

此间土地 神之最灵 升天达地 出幽入冥为吾关奏 不得留停 有功之日 名书上清

甘露咒

悲夫长夜苦 热恼三涂中 猛火出咽喉常思饥渴念 一洒甘露水 如热得清凉二洒法界水 魂神生大罗 三洒慈悲水润及於一切

斗母玄灵秘咒

玄灵节荣 永保长生 太玄三一 守其真形五脏神君 各保安宁

延内真咒

天地同生 扫秽除愆 炼化九道 还形太真百官纳灵 节节受新 清虚掩映 内外敷阴度命延生 吉日良辰 金童玉女 为我执巾玄台紫盖 冠带其身 使我长生 天地同根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 万气本根 广修亿劫 证吾神通三界内外 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 覆映吾身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 养育群生诵持一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 五帝司迎万神朝礼 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 精怪亡形内有霹雳 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 五气腾腾金光速现 覆护真人 急急如玉皇光降律令敕

破地狱咒

茫茫酆都中 重重金刚山

灵宝无量光 洞照炎池烦

九幽诸罪魂 身随香云旛

定慧青莲花 上生神永安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脏玄冥青龙白虎 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 侍卫我轩破酆都离寒庭咒

功德金色光 微微开幽暗 华池流真香

莲盖随云浮 千灵重元和 常居十二楼

急宣灵宝旨 自在天堂游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 心假香传 香爇玉炉 心存帝前真灵下盼 仙旆临轩 今臣关告 迳达九天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 吐秽除氛 舌神正伦 通命养神罗千齿神 却邪卫真 喉神虎贲 气神引津心神丹元 令我通真 思神鍊液 道常存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 保命护身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 魄无丧倾

解冤结咒

众生多结冤 冤深难解结 一世结成冤

三世报不歇 我今传妙法 解除诸冤业

闻诵志心听 冤家自散灭

阎罗真君神咒

神首循黑道 冥冥超至灵 暗明期朔望

阳德晦阴精 高镇黄旛阙 茅戢耀霜铃

至心俟多福 稽首讽真经

三光化食咒

浩精生法 氤氲凝天中 两曜共澄澈

五纬相交通 三光焕已明 宝凝三宫

帝乡会九老 咽服百骸丰 金华照光景

身与日月同 念道上圣前 万劫寿无穷

甘露法食咒

冷冷甘露食 法味食无量 骞和流七珍

冥冥何所碍 受此法饮食 升天登紫微

福德高巍巍 供食令清净 一切有为事

普皆成代命 拔汝三涂苦 施汝九玄庆

临当受食时 诸天皆赞咏 寒庭多悲苦

回首礼元皇 女青灵宝符 中山真帝书

一念升太清 再念皈虚无 功德九幽下

旋旋生紫微

回度往生咒

勤修大道法 精心感太冥 黄华真降

五脏结胎婴 幽魂生天堂 飞升朝上清

福慧无不遍 此食施众生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 土地袛灵

左社右稷 不得妄?#174;@¡』叵蛘馈韧饷各安方位 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 元亨利贞

沐浴度魂咒

巍巍道德尊 功德已圆成 降身来接引

师宝自提携 慈悲洒法水 用已洗沉迷

永度三清岸 常辞五浊泥

荐拔往生神咒

尘秽消除 九孔受灵 使我变易 返魂童形幽魂超度 皆得飞仙

救苦往生神咒

太上敕令 超汝孤魂 鬼魅一切 四生沾恩有头者超 无头者生 鎗殊刀杀 跳水悬绳明死暗死 冤曲屈亡 债主冤家 叨命儿郎跪吾台前 八卦放光 湛汝而去 超生他方为男为女 自身承当 富贵贫贱 由汝自招敕就等众 急急超生 敕就等众 急急超生

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 秽气分散 洞中玄虚 晃朗太元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灵宝符命 普告九天乾罗答那 洞罡太玄 斩妖缚邪 度人万千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诵一遍 却病延年按行五岳 八海知闻 魔王束首 侍卫我轩凶秽消散 道气长存 急急如律令c清

普济法食咒

自然天厨食 吾今与加持 一粒变河沙十方鬼神共 饥渴永消灭 食之宴瑶池今将施幽魂 功德不思议 一切有为鬼普皆成大冥 拔度三途苦 施如九玄亲灵坛受持自 诸天皆赞咏 幽魂升天堂飞升朝上清

开经玄蕴咒

云篆太虚 浩劫之初 乍遐乍迩 五方徘徊 一丈之馀 天真皇人 以演洞章 次书灵符 元始下降 昭昭其有 冥冥其无

沉痾能自痊 尘劳溺可扶

幽冥将有赖 由是升仙都

或沉或浮按笔乃书真文诞敷

北京道教场所篇三

道教ppt演讲稿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开始本节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节的学习目标,我们本节需要: 了解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熟悉道教的基本教义;掌握道教供奉的主要神仙以及护法神将的名称与象征意义;了解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洞天福地,再一个是掌握中国著名的道观和道教四大名山。

本节呢我主要分为六个部分来讲,我们先来看一下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大家应该知道道教为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呢,把老子奉为教主,对老子的《道德经》加以宗教性的阐释并作为主要经典,并且呢,把《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道”作为根本的信仰,因此称道教。

东汉灵帝时,张角在河北创立的太平道被看作早期道教的形成。东汉末年,张陵在蜀中鹤鸣山倡导“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被称为张天师,尊为道教的创始者。所以我们要注意张陵才是道教的创始人而不是老子雀蜂老子为教主。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分化合流,流传至今的全真道和正一道成为道教最主要的两大道派。

我们来了解全真道和正一道:全真道呢是金初创立的道教宗派,创派人是王重阳。全真道以《道德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

修行上重内丹修炼,不尚符录,不事黄白之术,以修身养性为正道。全真道士须出家,不得蓄妻室,并有严格清规戒律,建立有森严制度。元代王重阳七大弟子开创全真七派,尤以长春子丘处机龙门派势力最大。

而正一道是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以江西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录”。正一道,实则江南道教的统一命名,统归龙虎山天师府领导,以次与北方全真道相对。正一道,集符录派之大成,以行符录为主要特征,比如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避灾等,奉持的主要经典为《正一经》。还有一点是正一道士可以有家室、不出家,清规戒律也不如全真道严格。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派,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港台地区。

我们再来看一下道教的基本教义:道教呢宣扬“道”是“万物之母”,是宇宙万物之中最核心的东西。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道教相信人通过修炼可以得道飞升,进入仙境,因此也提出一整套修炼方法。他们让人们相信生活在世上是快乐的事,并让人们相信通过修炼可以长生不死,在现实世界当活神仙。因而道教吸收了古代流行的各种养生术,加以宗教的解释和发挥。

道教有一整套修炼的办法,主要有内丹修养和外丹修养。道教的外丹呢就是指像上图一样炼制丹药,主要原理呢就是将丹炉内加入重金属矿石加以炼制,希望能炼制出所谓的长生不老之药。而实际上这些“灵丹妙药”丹药不仅不会使人延年益寿,反而对人体是有害的,像唐太宗就是因为吃了进贡的长生药而死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道教的经典和标志,像《道德经》《道藏》,以及太极图。也就是说当我没看到他们就应该立马联想到道教。

我们再来看一下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道教供奉的对象是一个庞杂的神仙系统,包括天神,地祗,人鬼。神有尊神俗神之分,具有权威和超凡的能力,享受祭祀;仙由人修炼而成,散淡闲适,法力无边,但不一定要祭祀。整个道教的崇拜对象等级分明,各有所职。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道教的尊神,三清。三清是玉清,上清,太清的合称。玉清元始天尊(又称元始天尊,玉清大帝)通常玉清戴芙蓉冠,披云霞紫袍,坐三清殿中央

上清灵宝天尊(又称灵宝天尊,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皓发白首在道观中通常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坐在玉清的左侧

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是道教供奉的最高尊神。右侧为太清其形象常为皓首白发,慈颜微笑,手执太极神扇。

三清各为教主,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三清之中对道德天尊的信仰最为普遍。道德天尊也可以称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

我们前面说过三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而这四御是统帅天地的万神者 玉皇大帝:他总执天道诸神,玉皇大帝在《西游记》中被称为是万神之王 而这位北极大帝呢他协助玉帝执掌寿天祸福,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间兵戈之事。

提起南极大帝大家可能觉得挺陌生,但他还有另外的名字(放图)“南极仙翁”和“寿星”相信应该亲切的多了。

后土皇地,她是一位女神,协助玉帝执掌阴阳生育,万物生长,与山河之秀。了解过三清四御我们再来看一下三官,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是早期道教的显要神灵,自明代起便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说法。而关于三官通常的说法是,三官即尧(天官)、舜(地官)、禹(水官),也就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三位部落首领。传说三官本是元始天尊的三个儿子,天尊将始阳九气、清虚七气、晨浩五气吸入口中,经九九之期,融会贯通,结成灵胎圣体,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从口中突出三个婴儿,这就是尧、舜、禹。其实三官大帝在道教中级别不是太高,但由于三官职能与民众利害密切相关,故而知名度很高。

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日,月,五星。日为大明之神,作男像,以金色太阳为饰。

月则为夜明之神,作女像,以白色月光为饰。五星古为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

五星又称五曜,和日月合称七曜,道教经典中常赞颂这些神明。二十八宿诸星和北斗,也是道教崇拜的星神。

道教把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称为四方神又叫四灵。先来看一下青龙:古代神话谓东方之神为青龙,因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组成龙形,位于东方,属木,其色青,故称青龙,亦作苍龙;

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朱雀: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玄武: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在后面呢我还会提到它。了解过三清,四御,三官日月五星,四方之神这些道教尊神后我们再来学习一下道教的神仙。

老而不死曰仙”,仙又有人仙、地仙、天仙和神仙之分。道教神仙的队伍十分庞大。最常见的神仙有:真武大帝、文昌帝君、魁星、八仙、天妃娘娘(妈祖)、财神等等。可以说道教崇奉的仙十分庞大先从真武大帝说起:

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的 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传真武为净乐国太子,后在武当山修炼,得道飞升,威镇北方。真武原指黄道圈上二十八宿中的北方七宿玄武,呈龟蛇形象,为星宿神。宋代玄武被人格化,成为道教大神,龟蛇亦变成真武手下两员大将。为避赵宋始祖赵玄朗之讳,改称真武。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与南宋对抗时,传北京西直门外有龟蛇显现,真武被尊为北方最高神,世祖下诏建庙祀真武。

文昌帝君

文昌原是星官名(民间俗称文曲星)。宋元间道士称,天上文曲星曾于西晋末降生四川梓潼七曲山为张亚子,以后历代转世,玉皇大帝命他掌管人世功名利禄,遂成为道教大神文昌帝君,备受读书人的崇拜。

魁星:魁星指北斗七星中组成斗形的前四颗星。道教称其主文运(“魁”有“首”之意),故与文昌帝君一样,备受读书人崇拜。

天妃娘娘:妈祖为妙行玉女降世,因得玄通道法,驱邪济世,云游海上,专为渔民,航海之人解救危难而被尊为航海保护神。

八仙:民间有关“八仙”的故事流传最广,即铁拐李、吕洞宾、张国老、汉钟离、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

现在呢我来看一下我们的财神:财神掌管人间财帛,人世爵位,人们奉祀财神以求五谷丰登,财源亨通。

道教的护法神将也有很多,多属流传于民间再为道教所供奉的俗神护法神将常见有关帝、门神、土地、城隍等

我们先来看一下护法神将关圣帝君—关羽,关羽在宋代以后才名声大震,因其为“忠、孝、义、节”的楷模而屡受皇帝褒封。儒家尊其为“武圣人”;佛家尊其为伽蓝神;道教则尊其为关圣帝君。关公遂成为惟一受到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偶像。

道教称,关圣帝君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辟恶,乃至招财进宝,庇佑商贾等等“全能”法力。旧时关帝庙数量之多,居全国诸庙宇之首。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最为壮观、保存最完好之关帝庙。河南洛阳的关林,传为埋葬关羽头颅之处,也是著名的关帝庙。

这里有一个问题道教为什么供奉关羽? 因为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把教化为神,道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那么神也就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天上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地上的山河湖海,人间的圣贤豪杰,都能化为神。从这个意义上讲,道教是多神论。关羽是一代豪杰,封其为神,取其忠和义。

道教把《道德经》作为神圣的经典,崇尚忠义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供奉关公也是顺理成章的。

护法神将

王灵官:王灵官名王善,是宋朝萨真人(萨守坚)的弟子。后成为道教重要护法神将,专门镇守道观山门,镇妖压魔。从明代起王灵官地位开始显赫,许多地方建灵官庙。

绝大部分宫观的第一座殿堂都是灵官殿,灵官是道教的护法神,和佛教寺庙里的护法神韦驮的地位相当。

灵官的像都是威武而凶恶,红脸膛,三只眼,三目怒视,虬髯四张,披甲戴盔,手执钢鞭火轮。

门神:门神是道教因袭民俗所奉的司门之神。最早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神能是“指鬼”;唐代出现钟馗捉鬼的故事后,钟馗亦被作为门神以驱鬼魅;元代以后又有曾以唐秦叔宝和胡敬德为门神。

灶君:也称灶王爷,东厨司命等,为司饮食神,晋代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灶君上天,报告人间功过,定人祸福。所以我们一般见到的灶神像呢两边都会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是希望灶君在上天时多说点人间好事,为人间赐福。

城隍神: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这两位呢就是我们可爱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奶奶。人们认为土地承载万物,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因此祭祀土地以保证农业收成;又称土地为地方行政神,可以保佑乡里平安宁静。

好了道教的神仙体系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再来看一下中国著名的道观及道教名山。

中国著名的道观及道教名山:全真天下第一丛林---白云观:白云观位于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白云路东侧,是明代以来道教全真教派的第一丛林,北京最大的道观建筑。这张是白云观的平面图大家看白云观全部建筑分为东中西三路后面为花园。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路,以此为牌楼,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丘祖殿,四御殿,戒台与云集山房等大大小小共50多座建筑,共2万平方千米。其中这个丘祖殿是主要殿堂,内有丘处机的泥塑像,塑像下埋葬丘处机的遗骨。

道教全真派有三大祖庭,北京白云观主要供奉丘处机,另外两个是陕西户县重阳宫和陕西芮城永乐宫,分别主要供奉王重阳和吕洞宾。

道教四大名山 四川青城山 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安徽齐云山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

湖北武当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方圆400千米,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日,9台等胜景。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武当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千米处桂溪县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中国道教发祥地。主要景区及景点有正一观景区,仙水岩景区(仙女岩,飞云阁,象鼻山,民俗村,无蚊村,升棺表演),上清宫景区(大上清宫,上清古镇,天师府)。

齐云山位于湖南省桂东县普乐乡和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上犹县五指峰乡交界处。

齐云山是江西诸广山脉的主峰,海拔2061.3米,赣南第一高峰。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

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为三十六小洞天,除了将宇宙整体分为三十六层天以及无尽宇宙空间之外,道家还详细描述了和宇宙空间相连的各个空间这就是福地洞天。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西济源市,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相传为轩辕氏黄帝祈天之所,名曰“天坛”。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故事因而家喻户晓。同时,王屋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

委羽山位于浙江省黄岩区,千年委羽,道家圣地。引得众多的古今名流探奇览胜,题诗作对,名留千古。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它们是----我们只需要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道教的礼仪 1.道教的称谓

2、道教的主要法事

先来看一下道教主要称谓

1.男教徒称道士,又称道士先生,可称方 士、道人,又可称天师、炼师等;

2.女教徒称道姑,也可称女冠。

3.道观的负责人可称为监院或住持,俗称 当家的。4.教外人对道士、道姑一般都可统称为道长。

2、道教的主要法事

斋蘸即供斋醮神,是道教常见的一种法事,有日常的持诵和忏法。斋醮常配有烛灯和音乐吹打,颇具民族特色。

建斋,即作道场。

持诵,即受持而咏读之,俗称念经。

忏法,即拜忏的方法与仪式,用以忏悔。好了这节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北京道教场所篇四

原文出自求真斋论坛,由<道学经典>板块的版主pwatx xevil所撰。特此感谢!

以下是原文:

发到烦了,索性,发个道家经典的电子书。大家自各看好了。

另外,写一个看书指导,免得新来的小白不知道看什么。俗话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先把道理搞清楚是最重要的。现代人多幸福,什么资料网上都有,要是古代,光是这一步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功夫。

一、先看看中国道家学说如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大学、中庸、抱朴子(内外篇),这些主要是阐述哲理的。看这些东西是为了改造人生观世界观的,只有先把思想扭转过来,才能谈得上修道,也是炼性的一部分。

开始看不懂很正常(看懂了才是不正常),找一本现代白话注解本看吧,主要是领会哲学思想,能看懂多少看懂多少。最好不要看于丹之类的,扯蛋不说,别人嚼过的总归是变了味道,找一本象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之类的纯翻译版本好了,体会原汁原味的道家思想。另外,看看南怀瑾等高人的解释也可以,但是最好不要因此形成定见。

二、看书的时候不要闲着,知行合一嘛,顺带着练习练习真气运行法和玄意决也不错。等到你的思想转变的差不多了,不会懂不懂就和方舟子那群sb一样的瞎扯时,你可以更进一步了。丹经道书有个大障碍就是各种术语,所以要先把这一关攻下来。现代很多人比如田诚阳、曾庆余、胡海牙、陈樱宁等人都有论述,去看看他们的书,主要是把那些丹经术语攻下来,别陷在那些书里面了。时刻记住,别人的书只是参考,自己的脑袋才是基础和根本。另外明清的丹经也可以看看,比那些远古丹经易懂多了。清静丹法主要看黄元吉,要看大杂烩就看闵一得的《古书隐楼藏书》。

三、好了,你已经基本上登堂入室了,现在可以看些古人的东西了。《大丹直指》《小周天歌诀》这是入门级的,钟吕派的《钟吕传道集》《破迷正道歌》《灵宝毕法》主要是谈理法,《吕祖百字碑》《敲爻歌》《指玄篇》这是必看无疑。还有早期的《胎息经》.《入药镜》。然后是南宗一条线下来,张伯端的经典巨著《悟真篇》一定要看(板块里有一个薛道光注解版),和他的《金丹四百字》《青华秘文》。南宗一传石杏林,著《还源篇》;二传薛道光,著《复命篇》;三传陈泥丸著《翠虚篇》。还有张三丰的《无根树词》、《大道论》、《玄机直讲》。

妈的一大堆,看上去就麻。不过别怕,大多数都很短,而且这些人没什么文采,写得也不是很难懂。不过虽然文字不难懂但是你多半还是看得糊里糊涂,似懂非懂,这是正常的,我也是这样,这就是没有师父没有真传的人的悲哀,忍忍吧。先把功夫练着再说。等到你连《黄庭经》和《周易参同契》这样的天书也看得津津有味时,我估计没有师父也不要紧了。

四、看完上面一大堆的劳什子,估计也要用几个月,只要你不是和我一样的废柴,基本上就应该把真气运行法练到通督的境地了。以后的路子就是自己走了,抱歉,我都没那个水平,所以教不了你。但是我可以给你指上一条路,后面可以和丹法链接上了。如果你达到胎息的水平而是稳定下来,那就恭喜你,继续努力,等待老天爷派个老师来教你。如果你左等右等怎么等也等不来,那也不要紧,你可以转到佛家的禅修,也是有前途的。真法是个牛掰的东西,我看它除了不能和密宗链接起来,和其他的都可以链接,甚至硬气功也可以„„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让你去练大杂烩,是让你真法练好了在转方向。另外,记得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没错的。最后送大家两句话:读书不可无定见,无定见则被书所转,脑子里任别人跑马;也不可有成见,有成见则先入为主,视域狭隘,虽贤者不免有误。

北京道教场所篇五

道教常识问答

(七)——道教场所及其活动

1.道教场所有哪些称呼?为什么?

答:道教场所称呼有宫、观、庙、院、楼、府、祠、阁八大类。小庙则如殿、台、洞、堂等称呼不一,道教对这些称号没有强求统一。历史上称“宫”的道教场所,都必须有皇帝的敕封。因为,古时的宫,是皇帝居所的名称。擅自称宫,恐遭杀身之祸。观,观星望气之所,是道士进行修炼的重要地方。其它均为道士修持和居住的场所,所供奉的神,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其称呼因地、因所供神圣不同而有所不同。

2.道教场所通常怎样设置?

答:道教场所建筑物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设置牌楼、山门、主殿、前后殿及后院。东西两厢分设配殿或住房,前面设置风火墙,有条件的地方设置金水桥,形成整个宫观的基本格局。3.道教场所分几类?有哪些讲究?

答:道教场所分为十方常住,子孙常住和子孙庙。十方常住,属全体道教徒共同所有的,亦属社会所有(即国家所有),实行集体民主管理。各地的道教徒,只要具备相应的手续,恪守教规,即可长住宫观中,即常人所知的四海为家。子孙常 2

住,属地方道教名士筹建,其主要管理形式依照道教常规,为师徒相传,有限接待各地云游参访道士。子孙庙,一般为小庙,属道教徒个人所建,师徒相传,一般不接待云游道士,自食其力,大多为私有财产。4.道教十方丛林的标准设置有哪些?

答:道教十方丛林的标准设置有:方丈、住持、监院、堂主、殿主、厨主、经主、三都、五主、十八头、寮房、库房、帐房、法师、高功、经师、书记。

5.道教场所与道教协会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道教场所与道教协会是教务被指导和指导关系。因为,道教协会是道教场所与场所、场所与政府、政府与道教信徒之间的协商调解组织,没有行政职能。道教场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场所的行政主管部门。道教协会,是由同级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负责行政管理,并接受民政部门的指导。

6.道教场所与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道教场所与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行政被领导与领导关系。因为宗教事务部门是政府设置的宗教工作专管机构。代表政府对宗教事务实行管理。道教场所既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个基本社会单位,必须接受政府及其主管机关——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与管理。7.道教活动日主要有哪些?

答:道教活动日主要有:正月初一天腊,正月初九玉皇大帝圣涎,正月十五上元节,上元天官圣诞,六神户尉圣诞,正月十九龙门派丘长春祖师圣诞。

二月初一太阳星君圣诞,二月初三文昌梓潼帝君圣诞,二月十五太上老君圣诞,二月十九观音娘娘圣诞。

三月初三真武祖师圣诞,三月二十子孙娘娘圣诞,三月十三天妃娘娘圣诞。

四月—卜四纯阳祖师圣诞,四月十。八紫微大帝圣诞,四月二十八药王祖师圣诞。

五月初一南极长生大帝圣诞,五月十—城隍圣诞,五月十三关圣帝君降神,五月十八张天师圣诞。

六月十九观音娘娘成道,六月二十三关圣帝君圣诞,六月二十四雷祖圣诞。

七月七道德腊,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元地官圣诞,七月十八王母娘娘圣诞。

八月初一南岳圣帝得道封神,许真君圣诞,八月初三灶君圣诞。八月十五太阴星君圣诞,朝元之辰。

九月初一南斗注生星君下降之辰,九月九北斗,九皇降世之辰,斗姥元君圣诞,重阳帝君圣诞。

十月初一民岁腊,十月十五下元节,下元水官圣诞,十月二十七北极紫微大帝圣诞。

十一月初四孔圣人圣诞,十一月十一救苦天尊圣诞。

十二月初八王候腊,十二月十六南岳大帝圣诞,十二月二十鲁班圣诞,十二月二十四司命灶君上天朝帝,十二月三十灶君下降,守岁驱魔。

8.为什么要举行超度亡魂的活动?

答:超度亡:魂,是为了寄托哀思。人之—生,几十年光景。对于相处几十年的亲友,一朝离去,人们在感情上一时无法接受。通过超度活动。亲友期望亡者能够脱离苦难,进入一个理想的世界,逐步降低对亡者的牵念。超度亡魂,俗称做道场,人死了之后,举行一定形式的道场,是为了加强亲友之间的感情交流。平常时候,人们操劳奔忙,各自不暇,交往亦淡。遇上长者亡故,即使再忙,也愿意抽出一定时间,与老亲老戚谈谈心,与平常交往少的亲戚朋友见见面,聚一聚,相互之间拉拉家常,获得相互的感情、亲情交流,增加人在社会生活之中的活动空间。如果抱着谁也不理谁,生就生,死就死,六亲不认,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人则会退化成一种没有感情的普通动物,更难以言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9.巫婆、神汉的活动是道教活动吗?

答:巫婆、神汉的活动不是道教活动。因为道教活动是一种公开公认的、有组织、有仪规、有相对规范化的活动,道教徒亦是有正确目标、有追求、有信仰、有传承的,其活动是为社会服务。而巫婆、神汉是无组织、无仪规、没有精神追 5

求,没有正规信仰的,是个人假借神灵附身或自称与神灵某种关系而神化自己,进行招摇撞骗。巫婆、神汉多以敛取钱财为目的,盅惑人心,为已所用,对社会有危害。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最新北京道教场所(五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