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在对待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大部分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很少,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生灌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现在部分小学生厌学思想非常重,真是困惑,真不知怎样帮助他们摆正学习态度?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确实有很多小学生厌学,我感觉原因应该主要有以下几点:(1)没有学习兴趣,被动学习;(2)家长管的太多,过分絮叨,孩子逆反心理过重;(3)学校教师教学、管理方法问题。
4、学业压力仍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主要表现在:①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②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③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5、在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目中,幸福还表现为一种自由。说白了,就是获得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的权利。他们在家庭和学校里受到纪律的约束,无法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使他们产生不幸福感。对于高中学生,则更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来自父母方面的。
党员思想状况分析报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在全党要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机关和各社区成为学习型党组织。针对党员近期的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特作如下报告:
一、党员干部与党员学习型氛围还不够浓厚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作了重要的决定,在新形势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显的尤为重要。我办事处党工委按照上级市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向各科室和社区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活动的文件,并组织我办事处全体全体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各位党员在这次学习活动中积极性很高,认真的完成了我办事处交付的各项任务,虽然在工作上取的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各位党员还要经常不断的深入学习党的有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主型学习的动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纪律性还不够强,集体组织观念淡薄
具体表现在少数党员干部与党员在领导组织开会时,一些人到场后没有很好的遵守纪律,交头接耳,这样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给集体组织生活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深入实践调研次数少,使现实问题的解决度不高 一些党员干部与党员虽然经常深入辖区进行走访,但是,缺少对下街走访的问题进行汇总和调研,这样最终导致没有对问题的很好解决,以导致以后发生同样的问题没有做出很好的解决措施,这样使问题进一步深化。
面对当前我办事处党员干部与党员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办事处全体党员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找准自身发展的突出矛盾,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紧跟党的发展路线,团结带领广大党员与群众,形成自学、主动学与带头学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加强求真务实之风,使旧城区办事处形成一个学习氛围好、组织纪律强、团结互助度高的优秀集体。
一年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乔世菊
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自理能力差、无责任感
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霸王”。来到了小学,许多孩子还是会有这样的情况:早上迟到了,是因为妈妈起得晚了;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是因为爸爸昨晚不在家;自己的东西弄丢了,是因为小弟弟把东西拿去玩了;打伤了某某同学,是因为他让其他同学不跟自己玩„反正从来都不会是自己的错,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
2、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表现在一节课的前几分钟,孩子还是个个精神抖擞、踊跃发言,慢慢地,有的同学开始玩起了尺子、橡皮擦,有的同学利用别人回答问题的空档交头接耳,还有的同学坐不住了,干脆下巴抵在桌面上。于是,教师要频频组织教学,可是效果可想而知。
3、做事丢三落四
一年级小学生丢三落四的不良行为表现在每天放学值日生总能从抽屉里找到一些学习用品,甚至是语文、数学课本;半学期下来,讲台桌上已经有多支无人问津的铅笔了;有些孩子经常到检查作业时,才发现昨晚没把作业收到书包里;大部分同学还没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结果考试时总是东丢一题,西落一题,成绩总不能让自己满意。
二、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一方面是班级养成教育落实得还不到位。老师们总希望有“一劳永逸”的办法,教育几次,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记住并做到,其实是我们太高估孩子了。没有长期、反复的行为训练,只靠语言来教育,是行不通的。因为即使在当下,学生按我们的要求去做了,那也只是行为,不是习惯。因为只要我们一疏忽,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像弹簧一样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想把孩子教育好,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懂得怎样去教育孩子。现在班上的学生的家长面对孩子教育有两种极端:第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孩子过于保护,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得好好的。恨不得把饭嚼碎了,再喂到孩子嘴里。于是这类孩子无论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非常依赖别人,自理能力很差,也不敢承担自己该负的责任。另一种情况是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幼小衔接班、心算、乐器、舞蹈、美术、棋类、口才„„大大小小的兴趣班、提高班占满了孩子的周末,家长也为此忙得不易乐乎,但他们却从不关心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他们也没询问过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得是否融洽?可能,这类孩子在技能方面更胜同班同学一筹,但是很踞的是他们丢失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不懂得礼让,常常和同学争个面红耳赤;不懂得交往的,下课总是自己一个人。班上甚至有孩子告诉我,爸爸告诉他,如果有同学打自己,就要用牙去咬那位同学。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不是蛮横、计较的孩子还能是什么?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定生活在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不与人交往。家长们不知道“生存之道正是做人之道,学会做人是生存之本。”教孩子怎样成为一个幸福、友善、自信的社会人比任何事情更重要。
三、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
1、坚持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是强调持之以恒。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不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事,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地抓。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求要明确、具体。我们将上学、上课、课间、放学以及班级卫生等常规都编成儿歌,让同学们天天读,时时想。例如上课歌:“铃声响,进教室。书放好,坐端正。老师讲,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同学讲,仔细听。有问题,要补充。”写字歌: “头正、肩平、脚稍开。一尺、一寸、一拳头!”孩子们既明确自己应该怎样做,又懂得学校是个大家庭,班级是个小家庭,每一位同学都要遵守纪律、养成好习惯为学校、为班级争光。
2、学习自我教育
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自我教育。教育首先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教育学生之前,我们要先剖析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再现自己的过程,是教育自己和检验自己人格的过程。孩子不仅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当我们将孩子作为监督者时,孩子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他们那种无私的忘我精神,对这个世界彻底的信任主义态度,能让我们有机会用孩子的观点去看待今天的世界。这学期,我们班就在部分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了学《弟子规》的诵读活动。在班里组织学习之前,我就有点心虚了。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之前,我没有仔细地读过《弟子规》。面对不会诵读的老师,学生怎能相信“诵读”有多大意义呢。于是,我非常坦白地告诉孩子,我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孩子们感受到了我的真诚和学习的热情。于是,几位孩子轮流当了我和全班同学的小老师。不仅孩子诵读的积极性提高了,我也跟着孩子一起积累。还有一项值得高兴的是,以前开班会时,孩子们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反应都没有。慢慢地,我们班班会成了大家开展自我表扬、自我批评的盛会。我非常欣赏这些孩子的自我表扬时的自信和自我批评时的勇气。
3、给予犯错的学生更多的宽容和赞美
学生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同时也影响着其人格的发展。
例如班上的李胜帮同学遇到事情很容易激动,不懂得怎样与同学交往,经常对同学动手、动脚表示友好,同学们都深受其害,不喜欢和他一起玩。虽然他多次表明态度要改正,但打人、缠着人家不放的事还是时有发生。对于这样的孩子,当再一次面对他们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如果少了刚开始教育时的耐心,多了怒气和失望的情绪的话,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给了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老师对我失望了,反正我成不了好孩子。”如果再加上一顿公开批评,那就完全失去了孩子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因为在他们心里,他们已经接受了惩罚。倒不如站在他的角度上,容忍他的过错,正面地赞美他。表扬他愿意和老师说明情况,而且这个月让同学打三次小报告,比上个月少了三次,这说明,他能慢慢地处理和同学的关系,这是一大进步。最后和他商量,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可以怎么处理。于是,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下一堂语文课,他上得特别有精神。很高兴的是,这学期两个月来,还没有同学打过他的小报告。教师的宽容和赞美这种正面教育,是可以给了孩子以无限的信心和力量的。
四、家校配合、家家联系
做好家校配合,通过网络宣传一些正确的育儿理论和育儿实践,鼓励家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因为只有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成人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他人,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有了坏习惯才有利于改正。只有做好家、校联系,老师、家长统一步调,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上苏林同学个头比较高,坐在最后一桌。无论是什么课,他都没办法静下心来上课,老师眼睛盯着他,他就很着急地把手放桌上,可是老师一眨眼,他就把椅背往后面的墙壁一靠,翘起椅子,玩弄起他书包里的学习用品了;每天回家做作业,都得大人拿着棍子才会做。我和他妈妈沟通了很多次,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后来,我建议让孩子每天挺直腰杆静坐十分钟,先养成正确坐姿。虽是有体罚的味道,但是妈妈是和他商量“正确坐姿”重要性,孩子认为有必要“练习”才做的。孩子慢慢地适应了,在期末那阶段,课堂参与就非常频繁了。刚开始,他举手后常常回答不上来。但我仍不断地鼓励他,先思考后举手,没想到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把知识缺漏补得差不多。妈妈喜欢和孩子一起定规矩。如果不能做到约定的事情,就减少出门游玩的时间。这不仅告诉孩子,说到一定要做到,更告诉她做错事情,就要自己承担一定的后果。不用惩罚的方式,却可以让孩子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班上还有几位家长教育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们经常鼓励家长们多联系,取经送宝,资源共享,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民警思想状况分析
今年,中队队伍整体上来说,保持了稳定的发展。针对队伍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大队迅速深挖根源,并果断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并且坚持了定期开展民警思想状况调查,各中队都坚持了谈心制度,开展了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总体来说,民警的思想状况较为稳定。下面就今年二中队民警队伍思想状况分析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民警大多数能适应工作需要,2009年新招录用的民警已全部进入状态,但业务上还有个传、帮、带、学的过程。从工作情况来看,招录用的民警不管精通与否都学习了基本的业务技能知识,学习的方式基本都是通过大队组织的集中学习和在自己的岗位工作实践中学习的。民警都希望通过学习使自己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能力,综合能力和一些设备的使用技能有所提高,总的来看,民警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很乐观的,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还是主要来自于刚参加公安工作不适应的心理因素。
(二)少数民警工作积极性滑坡,士气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对自己工作标准要求低;工作效率低下,得过且过;工作缺乏热情,懒于思考,忙于应付,不思上进;政治业务素质、群众工作水平毫无长进。
(三)个别民警组织纪律涣散,组织观念淡薄,纪律作风松驰,把组织纪律、规章制度当作束缚个人的条条框框,上岗执勤流于形式,工作时间无精打彩。
二、对策及措施
(一)狠抓思想工作,解决思想包袱。
一是抓好民警思想苗头的掌握。要坚持民警思想状况分析汇报制
度,及时发现、了解、掌握民警队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各种问题发生,努力把广大民警的思想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坚持谈心制度。充分发挥这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优势,及时解决民警思想包袱。同时健全和落实谈心制度,定期进行谈心活动,帮助分析原因,促进思想转化。
(二)构建和谐内部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单一的思想工作不能解决民警的思想问题,而应该切切实实解决民警工作生活困难。一是要多关心民警在住宿、就餐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二是争取能要做民警贴心人,使民警有困难、有问题,愿意向自己反映,有想法,愿意与自己沟通。
(三)加强民警的政治业务培训,提高民警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对民警进行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二是鼓励民警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高文化水平和法律素质。三是坚持“三个必训”,积极组织民警参加实战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各项业务技能及身体素质。
(四)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监督实效。
要定期不定期督查、检查民警上岗执勤,遵章守纪情况,防止违反“五条禁令”等违法违纪事件发生。同时完善激励竞争机制,严格执行奖惩,激发民警工作热情。
特警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2009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