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父:有()画,第五画是()。理:有()画,第六画是()。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治水前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治水中 吃尽 走遍 挖通 劈开 引洪入海
十三年 三过家门不入 伟大英雄
治水后 百姓安定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心情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并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走遍”、“察看”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未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做具体的描述,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为了避免个别太过现实的孩子说出“他不爱妻子和孩子”而误导其他孩子。我先出示了三过家门而不过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禹的奉献精神。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心情如何,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师述: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学生接: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学生接:大禹)。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达到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可能会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大禹治水》说课稿(苏教版)【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针对二年级学生特点,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第一课时特点,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说学情】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这是时代的局限。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大禹”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大禹”的名字,并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让大禹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试图使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等等。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陶冶情操。【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禹的图片)这是谁?告诉你们,他是我国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板书“大禹”)通过预习,你知道他做过什么?(板书“治水”)
2、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同桌交流。(相机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意图:用图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自然结题。学会质疑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力争做到:学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师要教授的。
二、初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
要求:认真拼读生字,把课文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意图:学生有疑问后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这时,让他们自己读书,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自渎课文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消灭“拦路虎”
1、看书上的字,一齐拼读。
2、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领读。
3、一口喊出这个字。(齐读、开火车读)意图:学习生字可以灵活机动,有学生齐读,有指名读,有开火车读还有小老师领读,形式丰富,学生感兴趣,学起来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读书比拼
1、师生大擂台(分别读一句。)
2、下面,老师来做裁判,我们来一场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们班的女生读书棒,还是男生读的强。
意图: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试较量中做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四、解决问题 现在,黑板上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课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并用“——”画出相关的句子。意图:学生的质疑不是形式,此环节要学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读了书,又学会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六、做操写字
看着这些字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相机写出这几个字)意图:学生并不喜欢写字,在动笔前让学生动起来,做做写字操,活动了手指也调动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在描红写字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展示学生的作业,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写好字。
大禹治水 教学设计
李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倒
2、扩词。 治久理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父:有()画,第五画是()。理:有()画,第六画是()。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15、《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方式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在这个故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可以感受到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一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形象。
二、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很多同学通过课外书已经读过,对于课文中体现的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学生也比较好理解。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识字写字,理清课文脉络,以及课文通过数量词的运用表现大禹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衣字旁”,读准两个多音字“没、倒”。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并且通过提纲背诵课文。
4、初步了解文中数量词的运用的好处。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伟、制、被、理、形、治、姓、洪,体会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2、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偏旁:衣字旁;区别:制和治,姓和形。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明确自学重点:
1、学习生字:伟、制、被、理、形、治、姓、洪,体会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2、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偏旁:衣字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出示自学要求:
1、读生字,书空笔顺;
2、借助拼音读课文两遍,想想课文围绕治水这件事,哪个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将这3个词语写在段落的旁边。 学生自学(时间:8分钟)
三、交流自学情况
1、小组讨论(时间:10分钟)出示要求:
(1)、同桌互相检查字音朗读、笔顺以及组词情况;(2)、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正音。
2、全班交流(时间:12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带读,齐读。(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相机正音。滔滔
洪水
淹没
冲倒
老百姓 治理
仔细
地形
挖通
劈开 被制服
感激
伟大
英雄
代代相传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3)、指导读好两个多音字:没、倒,组词。(4)、看看上面的四组词语,想想有什么规律。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治水前 治水 治水后
让学生将每一行的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观察第四行两个词语的特点:千()万(),想想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如:千丝万缕、千秋万代、千军万马、千真万确、千言万语、千门万户等等。
2(5)、指名分段读文,相机指导正音。
四、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伟、制、被、理、形、治、姓、洪
1、观察字的结构,说出字的偏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新偏旁。
2、观察都是左右结构,又有什么不同。 制是左宽右窄,形左右大小差不多,区别:(1)、形和姓,一多指形状,一个多指姓氏。
(2)、制和治,联系课文内容,治多指治理,制多指限制。选词填空: 姓
形
(1)、我们班的老师()王。
(2)、秋天到了,菊花的()态各异,美丽极了。制
治
(1)、大禹()理洪水13年。(2)、这个小偷终于被警察()服了。
3、生字描红,临写两个,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治水前 治水 治水后 教学反思:
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2、体会数量词的运用对于表现人物品质的好处
二、教学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从什么地方看出洪水很厉害? 板书: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试着读出洪水的厉害。
指名读,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洪水的凶猛,百姓的可怜。试着背诵。
2、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苦不堪言,这时候大禹挺身而出治理洪水,他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读后有什么想说的?(治理洪水很不容易),从哪些词语看出治理的不易?找找本段中的动词。
相机板书:吃尽、走遍、察看、挖通、劈开、引导 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2)、师范读第3自然段,生说说这一段表现了大禹的什么? 找找这一段中的数量词,体会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相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指名读,同桌读。
(3)找找
2、3自然段中有哪些数量词。 板书:九条、九座、13年、三次、十多岁
师:同学们找得可真是准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想突出什么?(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
3、教学第4自然段。
4 指名朗读,最后结果怎么样? 板书:被制服
安定
4、根据板书试着背诵课文。
5、教学生字:害、通 观帖交流,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生评议交流。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治水前: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治水时:吃尽、走遍、察看、挖通、劈开、引导
三过家门而不入
九条、九座、13年、三次、十多岁
治水后:被制服
安定
一心为公
无私奉献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类别:小学语文 编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的智慧、勇敢、坚强。【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洪水)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洪水?指名说。
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出示课件。
师:农田被淹没了,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房屋被冲倒了,老百姓就没有住的地方了,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啊?出示第一小节 生齐答。
相机板书:无家可归 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
2.过渡:洪水这么无情,老百姓多么可怜,是谁来救老百姓的呀?(大禹)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5、大禹治水 ,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被洪水袭击的悲惨场面,学生受到了视觉冲击,心灵也因此被深深震撼,为后面的学习做了情感的铺垫。
二、简单回顾课文
1.师: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洪水有没有被制服呢?请小朋友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
2.师:洪水被制服了吗?(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什么样的日子?(安定)
相机板书:安定 【设计意图】:这是对整篇课文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课文。教师设计了相关问题,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过渡:大禹看到这样无情的洪水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课件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2.师:“下决心”说明了什么?指名说并相机板书:下决心 3.学生默读课文第2小节,圈画出反映治水艰难的关键词或者句子。师板书:艰辛
交流:吃尽 走遍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师:这里的九是不是真的就是九呢?(不是,而是很多)4.同桌之间互读体会所划的词语或者句子。
5.课件出示图 师:他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让我们一起看这里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句话。
指名读第二小节 师:同学们,治理洪水多么艰难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早上,月亮还没有回家,大禹和人们在干什么;晚上,星星已经出来了,大禹和人们还在干什么;渐渐的,他们的脸变黑了,身子变得越来越瘦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一起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设计意图】:圈画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深入感悟本文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了治理洪水的艰辛,以及大禹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学习课文第3小节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聪明、坚强、勇敢的大禹和老百姓们一起治水的场景。就在禹治水的年代,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三过家门而不入” 指名读 并相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2.师:课文的第三小节就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
朗读。
3.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 指名读
4.师:从所填的这些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5.师:禹在外治水十三年,十三年,四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一次也没回家看一看。平时,如果父母离家一个月,你心里怎样?在外的父母又会怎么做呢? 指名说
6.课件出示图 师:你们看此时的大禹正从自己的家门口经过,妻子正抱着儿子,他的儿子仿佛在说什么呢? 指名说
师:大禹是不是铁石心肠、太无情了呢?(不是的)他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 指名说
是啊,谁说大禹无情无义,他一心为民的深情厚谊,多么让人感动啊!谁来读这一小节?指名读 齐读
【设计意图】:“生活即教育”。学生与自己父母的感情都是非常深的,也有很多深刻的体验。此环节设计的角色体验,促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妻子和儿子也需要大禹,老百姓安定的日子是大禹牺牲自己的骨肉亲情而换来的,从而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可贵精神。
五、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过渡: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多感人啊!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此时老百姓的心情怎样?指名说
2、师:他们又是怎样感激禹的呢?课件出示第四小节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小节
指名说 质疑:禹的名字前为何要加个大字?指名说
师: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们终于过上了好日子,这全归功于大禹。齐读第四小节
3、师:读到这里,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大禹,我想对您说„„ 指名说 动手写一写 指名读
【设计意图】:此时此刻,学生对大禹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心里一定有许多感受,动手写写,是为了使情感得到升华。
六、听录音,感知全文。
七、课后作业
师:小朋友,今天回家把《大禹治水》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听吧。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在教学中我多次通过创造情境,制造悬念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激起学生思维活力方面,这节课上取得收获很大。
其一:通过想象,感受洪水之猛。
第一自然段,我只要抓住“无家可归”一词。“为什么无家?家呢?”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上浊浪滔天的景象,想象“滔滔”“冲倒”“淹没”的场面。“归不了家生活会怎样?”接着进一步体会老百姓的苦难。不能让洪水再这样肆虐了,必须治理他。在这紧要关头,有一个人临危受命。此时全班学生似乎迫不及待的呼喊出大禹的名字。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先出示一组词语:走遍 挖通 察看 引导 劈开,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大禹创造性的治水而不是防水当然也是突显其功绩的一个方面,但毕竟不是本课首重点,因此我没有在这里过多停留,而是紧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三过家门不入”等重点词语引领学生细细品读从而理解和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他的吃苦精神。因此,其二:从数量词中,由学生质疑生发,结合角色表演想象体会治水之难,付出之多。
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为什么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想见呢?我决定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孩子利用文白指导学生想象的,根据教材有意识地创设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动情,积极地阅读,挖掘课文所蕴涵的情感。紧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大禹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没有回去。“他要治水,很忙,没有时间回来”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感觉多数学生都是泛泛而谈。我就引导学生读第二段,“你从哪看出大禹忙于治水,没有时间回来?”学生细读课文,有学生说“他走遍千山万水,要察看水流地形等,长期在外边走的,自然是没有时间回来了。”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有的学生说“他们要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吃尽千辛万苦,所以没有时间回家。”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明白治水的艰难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道理了。
这一环节我还给孩子们创设了二次想象:
第二自然段写“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里我要学生结合插图和实际经验,想象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第三自然段写“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在教学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禹真的不想见家人吗?孩子就此展开了充分的想象。还和同桌创造出角色,如同事,妻子表演对话。
三次想象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这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比如说 1.读的形式单一,缺少变化。2.老师的话太多。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我还是牵着学生走的。
15、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生存,地球将一片荒芜。(板书:水)
2、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水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所到之处一片汪洋,这就是洪水。洪水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
3、于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治水的古代传说:(板书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小朋友们的脑中出现了哪些小问号呢?
(大禹是谁?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怎么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小朋友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课文的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词
1)检查生字:
yǔ
tāo mò
dǎo wū
zǐ 禹
涛 没
倒
屋
仔
xì
pī dǎo fú
jī xiónɡ 细
劈 导 服
激
雄 zhì
hónɡ
hài
xìnɡ
治
洪
害
姓
lǐ
xínɡ
tōnɡ
bèi
zhì
wěi 理
形
通
被
制
伟
2)检查词语
chōng dǎo
lǐng
hóng
zhìfú
冲
倒
带领
安定
洪水
制服
jué
zhì lǐ
bèi
tāo
yān mò
决心
治理
被子
滔滔
淹没
yǔ
chá
wā tōng
pī 大禹
察看
挖通
劈开
感激
xióng
chuán
céng jīng
hài
xìng 英雄
相传
曾
经
危害
老百姓
guī 无家可归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检查读课文
指名轮渡课文,点拨长句和难句的停顿。
4、刚才咱们认识了大禹,那么大禹这个人小朋友认识他吗?(介绍大禹的资料)
小结:认识了大禹,那么他为什么要什么要治水?又是怎么治水?结果又如何呢?咱们下节课接续学习。
三、教学生字
出示:伟
制
被
理
姓
1、指名读生字
2、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生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左右结构)
3、那么这些生字中,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其中的生字呢?(交流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办法)
4、重点讲解:伟
被
制
5、师范写,生描红
6、扩词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咱们新学了一个神话传说,是什么呢?(齐读课题)
2、在故事中,咱们认识了一位人物,还记得是谁吗?(大禹)
3、这节课,咱们要带着上节课提出的3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4、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语朋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洪水图片,小朋友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说。(这滔滔的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
2、这好似小朋友们观察到的,课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
3、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交流
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洪水,它来到田野,农田被,它来到村庄,房屋被,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5、哪位小朋友能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呢?(是啊,是洪水让老百姓变得这么惨!)还有谁能读得比他更好呢?
6、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插叙:讲述大禹的父亲鲧用筑坝的方法治水的故事。
2、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自由读第二、三句话。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理解“千辛万苦”)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走遍了----------当他遇到高山,不管多高,他--------,他遇到大河,不管多深,他----------,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把许多条大河挖通,许多座大山劈开,是多不容易啊!(朗读第三句)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比较鲧和禹不同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学习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3、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理解。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几个月不见呢?几年不见呢?(体会禹的儿子13年没有看见过爸爸)
5、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和儿子吗?
6、朗读这一段。
7、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让学生体会到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五、学习第四段
1、(出示图片)过渡:在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后,结果怎么样了?理解“制服”、“安定”。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得感谢谁呢?(抓住“非常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大禹顽强治水的英雄形象。)
六、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课题中的“大禹”,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七、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治水前--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15、大禹治水 治水中--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造福人类
治水后--百姓安定 代代相传 补充:鲧治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黄河经常发大水,老百姓民不聊生。
鲧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他为大家的家园被冲毁心痛不已。大家都信任他,便让他带领大家治理水患。
快到汛期的时候,鲧一大早便率先跑到河堤上查看水情,一发现哪里
有隐患便指挥大家马上去堵。
河堤太长了,他又派出很多有责任心的人,每隔1000米站一个,发现哪有险情马上报告,他就带领大家马不停蹄的跑过去堵决口。。可是河水太大了,任凭他带领大家累死累活,一会这边要决口,一会那边要漫堤。鲧终于支不住了,累到在河堤上,黄河也就再次淹没了
村庄。
大家都很敬重鲧的这种精神,相信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带领大家保卫家园。今年没保住,主要是第一年没经验,下一年肯定行,于是还推
他做首领,让他带大家治水。鲧感谢大家的信任,责任心更强了,每日每夜都守在河堤上,可是一会这边要决口,一会那边要漫堤,他带领大家还是没有水跑得快,第二年大水仍然淹没了村庄。。
大家都觉得这一年水太大了,有这两年经验,下一年肯定行,于是还
请他当首领。。
鲧实在觉得不带领大家治好水患有负重托,这次就呕心沥血了,老婆孩子全不要,一心扑在河堤上,可是第三年大水仍然淹没了村庄。。重复着这样的故事,终于,鲧累死在河堤上,黄河依然咆哮。。反思:
阅读理解上,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清晰,重点突出,例如: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后,按三个主要的问题:为什么要治水?怎么治水?结果怎样?我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再按这一思路讲解课文。但是,我没有平均使用力气,我把大禹治水的过程作为重点部分,让学生找出治水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大禹治水方法的科学性。其间,在理解大禹“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一句时,引导学生找到大禹“引”的方法最终制服洪水,接着与父亲鲧“堵”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大禹治水方法的科学性体现在“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后“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最终不让“滔滔的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其后,我再让学生对比读课文开头与结尾两段,还运用图片将“洪水来时的灾难”以及“洪水被制服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象、感官上强烈的震撼、对比,感受大禹运用“引导”这个方法治理治水的科学性;接着找到描写大禹治水不辞辛苦的句子,进行句式对比、朗读、体会。应该说:我的课堂操作努力实现课堂预设目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张掖农场学校 韩传芬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禹、垒”等8个生字,会写“洪、荒”等7个生字。2.理解“叮嘱、欣欣向荣、敬仰、爱戴”等词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是一个神话故事,有的同学已经通过课外书阅读过,对于课文中体现大禹一心为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也比较好理解。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理清课文脉络,以及通过学习课文中数量词的运用表现大禹的精神。[教学流程]
一、破题导入
1.师板书甲骨文“”请学生猜是什么字。(水)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当水造成这番情景时,生读【ppt: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3.从这你读出了什么?讲解“荒”字的识记方法。 4.看到这般情景总得做点什么吧?——治水(板书)。5.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与治水有关的神话故事。补充课题(大禹,师板书并提醒孩子们注意“禹”字的书写)
6.齐读课题。
二、了解内容,感知大禹精神 1.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生: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生:鲧——失败 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学习2自然段,总结鲧治水的方法——堵(板书)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问:找出描写大禹治水时动作的词,并谈谈你的看法。(读ppt: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①学生交流找到的动词。
②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③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过度:仅仅因为大禹改变了治水策略,变堵为疏才江水治理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还因为他不怕困难,历经艰险,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读ppt4: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④问:你从这读出了大禹的„„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 想象: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还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觉得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⑤生交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人。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试着读出大禹的这种品质。
三、再次学习大禹的精神
1.问: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3.生汇报(读ppt2: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4.问: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计时5分钟。5.全班汇报,师总结:治水成功;奉献精神。[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治理 察看
洪水 挖通
份
制服
劈开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用甲骨文“水”字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再用拆解题目的方法层层深入。正如我们认识、品悟大禹精神一样层层深入。在教学时我始终围绕着品悟关键字词的方法理解、认识大禹和他的奉献精神,同时我采用点线似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的将文章脉络展现在孩子面前。有助于学生能准确掌握课文信息,长此以往也有助于孩子们分析其它文章。虽在我的引导下能理解并说出单元的主旨,但在朗读上还是很欠缺。读得拖沓,无法展现大禹的精神。另外,孩子们的课堂答问习惯不好,总喜欢齐答的形式,这样不利于差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会在朗读的指导和课堂的管理上再下工夫。
“训练”“情趣”两相和,教学无痕显芳醇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文章共4个自然段,按起因、经过、结果安排故事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文中精准规范的语言,如“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挖通大河”“劈开大山”等动宾搭配的词组值得学生咀嚼品味积累;文中“九条”“九座”“十三年”“三次”“十多岁“等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人物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的重点。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是遥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这些在蜜糖中长大的孩子普遍比较自私,不太会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通过教学本课,可以与现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相联系,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大爱之情。
教学设想:
识字写字,积累规范的语言,培养语感永远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等特点,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有情有趣之中达成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逐层深入中走近大禹,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整个设计从字到词再到句直至文,学生在认、读、说、看、思、议等学习活动中习得语言,培养情趣,提升能力。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伟、雄、治、洪、害、姓、理”等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没、倒”,理解相关词语,如“洪水”“无家可归”等。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感悟洪水的凶猛,走进故事背景,初步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3、用心品读、积累语言,感受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和规范口头语言。 教学重点:字词教学和语言训练,感悟洪水的凶猛,体会老百姓的痛苦。
教学过程:
一、在识记练说中走近大禹。
(一)出示音节,同音字交流引出“禹”:
1、字卡出示音节“yǔ”,学生读。(指名读,齐读)
2、读着这个音节,你想到了哪些汉字呢?(学生自由说)
3、确实,我们中国的汉字奇妙无穷!同样一个读音,可以表示不同的字,不同的意思。像yǔ,可以是自然气象的“雨水的雨”,可以是动物身上的“羽毛的羽”,可以是包罗万象的“宇宙的宇”。而这个“禹”(板贴)又是指的——一(学生答)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为重的低年级,同音字学习是一大难点。导入环节运用“看拼音想汉字”引出课文主人公“禹”,既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掌握yǔ这个读音的相关同音字,积累词汇,同时还能使学生辨析判断能力得到增强,引出课文也显得水到渠成。】
(二)检查预习,一句话介绍初识“禹”
1、禹是谁呢?经过预习,你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禹吗?(学生自由说)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卡“伟大英雄”、“治理洪水”和“很久很久以前”。(预设: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则相机出示词卡“伟大英雄”,指名读准词语,要求学生了解:在名字前加上“大”其实是人们对禹的一种尊称。并相机在“禹”前板书“大”。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治理了洪水,则相机出示词卡“治理洪水”。指名读准字音,尤其注意三个生字“治、理、洪”的读音,并齐读。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的生活年代,则相机出示词卡“很久很久以前”,指名读准。相机了解这里的“很久很久”指的是4000多年前,并指导读好这个短语,读出年代的久远,可和“很久以前”作比较。
2、现在,你会用上这三个词介绍大禹吗?学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渗透规范的句式训练:可以把名字放在前面,比如禹是——;还可以把名字放在后面,比如,什么时候,有一个怎样的人,名叫——)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板书——治水。相机教学生字: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相机板贴关键词组“伟大英雄、治理洪水、很久很久以前”,一方面引导学生读准读懂并读好,一方面又能通过检查预习和鼓励变换语序,引导学生懂得运用这些词语规范地介绍禹,进行浅层次地句式训练,从而做到触类旁通。】
二、在思考质疑中了解故事。
1、齐读课题。读着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为什么治?怎么治?结果怎样?)
教师指着板书小结:这是一篇故事性的课文,这样的课文一般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
2、带着自己的思考再读一读课题。齐读。追问: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水?(洪水)
3、教学生字“洪”:齐读。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三、在情境交流中认识洪水
1、联系字义,理解“洪水”:在文中,“洪”是“大”的意思,那么洪水就是指——(很大很大的水)。
2、视频引入,认识“洪水”:洪水大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洪水视频)
2、交流发言,感受“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指导朗读,感悟“洪水”:像这样水势大而凶猛又对人类有灾害的洪水我们称为——“滔滔的洪水”(出示板贴)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评价,读出洪水的大,洪水的猛)
4、小结过渡,引出文本:是啊,这滔滔的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传说,在4000多年以前,也就是禹生活的时代,就发生过这样的大洪灾。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这次洪水灾害的。
【设计意图:理解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是本课时的难点,对洪水危害的认识越清晰,大禹的形象就越高大。学生也许会在课文的叙述中找到描写洪水的语言,但是他们感受不到洪水的凶猛。通过形象而富有感染力的视频带来的冲击,以及师生彼此的交流碰撞,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洪水泛滥的灾害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在滔滔的洪水声中,学生也更容易朗读出洪水的来势汹汹】
四、在文本语言中感悟洪灾
●教学第一自然段,屏显第一自然段文字
1、读通文本,纠正字音。
(1)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文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多字。
(2)指名读。重点指导多音字“倒”和“没”,后鼻音“姓”。
2、读懂文本,感受洪灾。
(1)这里的洪水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呢?指名说。交流并出示词卡: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2)教师引读:你看,这滔滔的洪水一路咆哮而来,淹没了(),农田被(),冲倒了(),房屋被(),真是太——可怕了。
(3)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评价侧重于读出洪水的可怕)(4)理解“无家可归”
大水淹没了农田,就是说——(人们没有粮食吃)大水冲倒了房屋,这又是说——(没地方住)人们没有家住,这就叫——无家可归。
指导朗读——无家可归(指名读,齐读。读出可怜、悲惨的语气)
3、读好文本,升华情感。 一读:可怕的洪水,令人们的生活痛苦不堪,就是因为——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二读:这样可怕的洪水,来了一次又一次,看,它又来了——男生读第一自然段 三读:洪水退了,老百姓刚开始种上庄稼,准备重建家园时,它却再次咆哮而来——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7、过渡:面对洪水带来的深重灾难,老百姓多么渴望有一位大英雄拯救他们啊,这时,谁出现了?他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变换次序引读“淹没农田”和“冲倒房屋”,旨在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感知动宾搭配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到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进一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最后在一次次的朗读训练中洪灾的危害震撼人心,大禹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跃跃欲试中走进了文本。】
四、在图文趣读中走进文本
1、初读课文,扫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不漏字。(2)指名分自然段读,相机出示重点词语正音(2—4自然段)。
【设计意图:扎实过好字词关,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引导学生读重点词语来检出预习效果,又借分自然段朗读感知课文大意,达到以课文为依托赋予词语生命活力的目的。】
2、图文联系,明内容。
(1)观察课文的四幅插图,思考分别对应的是哪一自然段。(以找朋友的游戏方式进行)
(2)指名回答,并能结合文字内容简单说说图意。
【设计意图: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篇课文有四幅插图,正好和四个自然段相对应。让学生凭借插图找文本,这种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结合文字解说图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从而训练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进一步发展。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插图的独到作用,让它为理解文本内容而服务,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四、在观察比较中练写生字
1、出示要学的生字:治 洪 害 姓 指名读一读并找朋友(扩词)
2、记住字形。
3、学写字:先出示 “治 洪 姓 ”,仔细观察字形,发现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高)观察“害”,说说怎么把它写漂亮。
4、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难写的笔画。
5、学生读帖,自己书写,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时,摒弃了对每个字字形结构的繁琐分析,采用观察比较三个结构相同的生字,来掌握这一类左窄右宽的生字在书写中的重点和难点,省时高效。在示范指导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帖,训练学生自己学写字的能力,有效地落实了低年级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治、洪”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
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揭示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五课《大禹治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有的躲到山上,住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生活着,有的住在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没有食物,只能吃树皮,吃草根!
二、细细品味,感悟大禹的英雄品质。
◎过渡:这洪水的危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
▲学习第二自然段
所以--出示齐读: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治理洪水,小朋友们,根据你
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你认为治理洪水该怎么治呢?
2、说得不错,看来,小朋友对治理洪水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呀!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那么禹是怎么做的呢!轻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
3、交流
生回答相机出示第二句: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a、看图理解“水流和地形”。如果禹要仔细地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上高山,还得要趟过大河,你从哪个词看出禹爬的山多,过的河多呢?
这么多座山,这么多条河,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评价:①太少了,还不够多。
②很多了
b、每座大山禹都要爬,每条大河
禹都要趟,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
尽了千辛万苦!
c、小朋友看,老师这有两组句子:
①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
②他吃了千辛万苦,走了千山万水。
⑴仔细地读一读,第一句和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
⑵你观察地真仔细,那少了这个字和加了这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
⑶小朋友说得真好,读书真会想!确实象书上这样用了这两个词
⑷来,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特别注意要把划线上和加点的词读好了,读出我们对禹的敬佩、赞叹之情!谁来试一试!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
d、小朋友们看,这是黄河流域水图,黄河的上
游在这儿,下游在这儿,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就是当时禹治理洪水时
走过的地方。
①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离今天4000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交通工具
和劳动工具都是非常落后的,那么你能从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
万水,还要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些词想一想,禹在治理洪水时会
遇到哪些困难?又吃了哪些苦呢?指名说。
②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
有危险。②他的拐杖也有可能被
洪水冲走。③有的时候没饭吃。④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有可能被蛇咬。
⑤有可能吃不好,睡不好。⑥有可能陷进河里。⑦有可能走路不小心摔
倒了。⑧有可能陷进淤泥里。⑨他的脚跟烂了,泡在水里,有可能溃疡。)
③老师一直在用心地听!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课文内容来讲的,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来说。这都是很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
说得真不错!
④为了让小朋友说的更好,老师还为小朋友设计了四种情境,你能选择
其中的一种来练习说一说吗?
冬天,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禹。
夏天,烈日炎炎,禹。
清晨,人们还在熟睡中,禹。
深夜,人们已进入梦乡,禹。
⑤自己先在底下轻声地来练练!
⑥是啊,为了治理洪水,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由于长年泡在泥水中,他的脚跟都烂了,脚指甲也脱落了,大腿的皮在劳动时都磨破了。艰苦的劳动,使他的手起了水泡,长满了老茧。为了治水,大禹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小朋友想想,他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呀?生:为了大家!
⑦对!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的苦太多太多了,数也数不清,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⑧让我们完整地有感情读读这句
话,老师相信你一定读得比刚才还要好!
◎过渡: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还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
苦在后面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河流入了大海
a、这里的两个“九”是不是只有九条大河,九座大山呢?
b、那通过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些词你都想了什么,眼前又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
c、为什么要把这些河挖通,把这些山劈开呢?
① 师板画两条大河,我们在两条河流之间挖一条大河。
② 当河水涨起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挖的河流到这条大河,这条大河满
了,还要挖通别的大河,这样一直挖下去,直到引导洪水全部流入大
海。
③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
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
过大山吗?劈开大山容易吗?那可不像我们看电视里沉香拿的神斧,一
劈就好了,看图,完全是用这一类的简单工具把山挖开,再用车子把石
头、泥土运走。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山终于被挖开了,远远看去,大
山就像是被劈开的一样。)
d、挖通一条大河,劈开一座大山已经够辛苦的了,挖通很多条大河,劈
开很多座大山,那该是多么的辛苦啊!真是吃尽了——
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要读得比前面还要辛苦。
这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来说的,第二句是写治水
前的准备工作,第三句话是写治理洪水具体是怎么做的,这样写,多有
顺序!多清楚呀!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读这段话,读出禹的辛苦和他
那顽强的毅力。
◎过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还有
个感人的小故事,▲学习第三自然段
现在想不想听老师讲个故事呢?想!
1、好!故事的名字就叫《三过家门而不入》。听完后,老师还有
问题问问大家呢!看看谁最善于倾听,善于思考了。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入看一看。禹第一次
路过家门的时候,他的妻子正生了他们的儿子,禹在门口听见婴儿哇哇的哭声,他多么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小宝贝啊!可是,治水的工程非常紧
张。禹想了想,还是狠狠心,走了……过了几年,当禹第二次路过家门
时候,他的孩子已经会叫爸爸了。
这一天,他的妻子抱着他们的孩子,站在家门口。孩子挥着小手叫:“爸
爸,爸爸。”禹的眼眶红了,他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对她的妻子说:
“好好照顾好孩子,告诉他,等洪
水治理好后,我一定回来!”说完,又
走了……这一走又是几年过去了。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他的儿子
已经长大了。儿子想爸爸啊,看到禹回来了,高兴极了!他扑过去,紧
紧抓住爸爸的手……
2、小朋友,你想一想,这时,禹的儿子会对禹说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禹的心里又会是怎么想,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哪位小朋友能把这
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呢?先和同学讲一讲。
3、好,现在看哪位小朋友最会讲故事了。好,你来!
4、这时,大禹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5、小朋友们真会讲故事!真感人啊!你们说,难道大禹不想念自己的妻
子,自己的孩子吗?
6、是啊,他也是有感情的人啊,他也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
但是为了治水,为了百姓的幸福,他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他治水十年,三次路过家门,却一次都没进过家门,他把自己的心都扑在了百姓的身
上。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特别要读好这些数字。
三、总结拓展,让英雄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师引述:,经过大禹十三年的千辛万苦,现在,你们看到了什么?河水静静地流着,再也不能危害老百姓了,我们就说:洪水被……,老百姓有田种了,有房住了,再也不用在树上生活,再也不用在山洞躲藏,我们就说:老百姓过上……。”这幸福美满的生活是谁带来的呢?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
2、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想对禹说些什么吗?
生:大禹叔叔,我要向你学习。
生:大禹叔叔,你真是个英雄!
生:大禹叔叔,你真伟大!
生:我要对大禹说,您千万不能累坏了身子,累坏了身子后谁帮我们治水
呢?
生:大禹叔叔,我要学习您奉献的精神。
3、总结:
是呀,所以,后人尊称禹为“大禹”,完整出示第四段最后一句,齐读“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让我们连起来把第四段读一读,记住大禹的名字!
四、学习生字:治洪、1、◎通过课文的学习,大家都牢牢记住了大禹的名字!接下来,我们学习两个生字:
2、出示:生字“治、洪”
3、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评价:你真会学习,观察的真仔细!
4、你准备怎么记住他呢。
5、怎么在田字格中写好它呢?
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先看
再描
临写--临第二个时与前面的比较
比较,哪儿写的好,哪儿写的不好,再写第二个时改过来)
6、视频反馈:拿学生的作业本进行指导
7、好,象老师这样同桌的小朋友把习字册互相交换,也来评评,写得好的给他画个圈,写得不好帮他改一改!
板书设计: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伟大英雄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治理 挖通 千辛万苦 制服 英雄 代代相传
5、你能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大禹决心治理洪水,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
过渡:说得多有条理!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滔滔 淹没 冲倒)(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这滔滔的洪水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淹没了农田,人们将——冲到了房屋,人们将——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谁读读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同学们,禹先要要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2.看图。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词就是—“千辛万苦”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投影出示情境)
5.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6.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7.仅仅查看水流和地形就如此艰辛,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谁来读读禹又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
随学生读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1.这里有有两个带数字的词,分别是——(齐答)九条、九座 老师告诉你们,这里的“九”并不是刚好九个,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那么挖通九条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就是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 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4.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5.是呀,那咱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13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 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 3.出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2)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如果你是七周岁的禹的儿子,那意味着你还有六年看不到爸爸!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5.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6……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华中小学 林晓鑫
教学目标:
1.会认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八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治水的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记字词,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难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治水的原因。教学流程:
一、导入:神话故事导入
1.老师听说周水子小学二年一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咦,你们读过神话故事吗? 预设
一、精卫填海 、牛郎织女、天仙配、嫦娥奔月、八仙过海、大闹天宫、女娲补天
同学们知道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叫做《大禹治水》,齐读课题《大禹治水》 预设
二、都没读过呀,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预设
三、嗯,你说的是童话故事。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才是神话故事,齐读《大禹治水》。除了大禹治水之外,我们的神话故事还有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
2.今天我们来学习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你们了解大禹吗?谁来说说。 他是一个治水英雄,他还是我们一个部落的首领,关心百姓的生活。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学习《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吧。
二、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进入正课后,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关注我们圈画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带拼音出示本课词语,自己练习读。分行挑战读。老师把词语请到黑板上了,你来读读。(自己练习)
第一行哪个小朋友能来挑战?你真勇敢,其他小朋友听听他读得对不对。第二行?第三行? 预设
一、随机指导错误。
预设
二、你们可真棒,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你们读得很准。 难,谁能来说说? 难有两种读音,查字典是这样解释的。难(二声)第一种解释是不容易,感到困难,还有不好;难(四声)当灾祸来讲时候读四声。根据字典的解释,咱们来判断一下读音。出示:困难、难题、难听、灾难、苦难、难民
[ nán ]1.不容易,感到困难:~处。~关。~题。困~。
2.不好:~听。~看。
[ nàn ]灾祸:~民。灾~。遇~。逃~。
仍,二声。和我之前学过的一个字非常像,老师做动作提示。扔。比较读,扔,扔掉;仍,仍然。其他的都会了吗? 3.去拼音读
老师去掉拼音了,我们一起读读。
4.现在生字宝宝单独出现了,你能读准吗?现在我们老对俩查读,不会的你教教他。 5.有没有不会的?谁有好办法帮他记住?
兽,象形字;灾,房子着火;恢,形声字;继续,扩词,相继,连续。我们读完一本书,继续读第二本;训:言字旁,教训别人时候,眉头成了“川”字 6.齐读生字,一个大声,一个小声来读。
7.生字宝宝又和别的字组成新的朋友了,我们再来读读。先自己读,然后开火车读。认读生字我们就学到这里了,下面我们走进课文吧。
三、品读课文
(一).老师找小朋友读课文,咱们看看他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同学们,我们刚才读完一遍课文,那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自己小声试着填填看?
谁来说说?我们一起来说说。
(三).说到这里,老师有疑问了,鲧和禹他们为什么要治理洪水?读读第一自然段,试着找找原因。
(四).交流汇报。
1.因为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2.这里有一个词,叫做泛滥,同学们,你们理解这个词语吗? 预设1:泛滥就是谁很多的意思?
追问:你怎么知道的?看偏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生活,洪水泛滥就是发大水。
观察这个词的偏旁,水多,发大水。老师很佩服你,会学习。
其实呀,在文中我们也能找到答案,你再读读看?能不能从第一段找到什么叫做洪水泛滥。
预设2: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和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你找的可真准确,我一起读读这句话。
所以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可以读读下文的办法来理解它。来,你像老师一样,把句子用横线画下来。画完,你读读它。3.洪水会给人们带来无数的伤害,通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房屋被冲垮了,庄稼被冲没了,人民失去了他们的家园。洪水之后,还会瘟疫蔓延。看图片
5.用一句话来概括人们的生活,就是痛苦极了!
带着你的表情再来读一下“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老师从你们的声音里,听出了悲痛!6.来,我们完整读读这一段。谁来试试。7.齐读
8.洪水这样可怕,所以大禹父子要来治水。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写字环节(剩下的十分钟来进行)
写字环节,根据字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类。对四个左右结构的字进行指导。
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写的字,老师把这几个圈出来了,你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左右进行宽窄比较
重点指导 “难”字,左窄右宽,横撇,捺变点;单人在竖中线上,竖长且直;四个横匀称,注意笔顺,横、横、横、竖、横,最后一横稍长。请同学们先描红再写,写一个,比一比,再写一个。
我们在写字时候先看结构,再观察主要的笔画。仿照我们刚才的样子,观察书写洪字。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毒、蛇”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中的《大禹治水》,这位英雄他的名字叫“禹”,我们又称他为大禹。(板书:大禹。)
2、教师继续引导:大禹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位英雄,他的伟大功绩主要是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15、大禹治水)
3、理解词语“治水”。
“治”是“治理”的意思,“水”指的是“洪水”,“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就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记住。(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出示本课的15个生字,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指生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3、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读一读,相机正音。
4、同桌互相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听录音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一开始是谁治理洪水的?他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洪水的?成功了没有?禹采用什么办法去治理洪水的?成功了没有?
7、引导学生在理清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大概内容。
三、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洪水泛滥”的意思。
2、洪水泛滥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书上是怎么描述的呢?
出示句子: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体会洪水泛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
3、学生自由读第2、4自然段,分别找出鲧和禹治水的方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4、了解禹治水的时间之久及过程艰难,师相机介绍“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
5、学生找出洪水被治理前后的句子读一读,对比一下人们过的生活。
6、教师小结:洪水泛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洪水给治理好,这样人们才能安居乐业。下一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节课要书写的两个生字“洪”、“灾”。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2个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这两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得漂亮。
3、教师示范书写“洪、灾”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和仿写。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相机评价。
五、课后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2、把本节课教写的2个生字每个加上拼音抄写在作业本上并组词。
板书:
15、大禹治水
一心为民
疏导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公无私
《大禹治水》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
(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
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
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
治()()()久()(理()()()伟()(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
(2)注意“入”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农:有()画,第五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房: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给父母讲一讲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板书:
30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翁昌容
一、教材阐述
《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个单元讲的都是名人故事,通过对故事学习,去剖析故事主人翁的性格品质,继而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需要传达给祖国下一代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而本文通过写大禹治水过程中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及治水前后人们的生活状况的对比,让学生们看到了一个具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伟人,同时也通过他的事迹感染同学们来学习他,并在生活当中去实践。
本文的知识点学习为之后两篇叙事性文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能够简单复述本文的内容,并初步掌握运用主线索来复述文章的方法,能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的要求和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1:掌握本文会认的字15个,会写的字8个,初步学着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目标2:能够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能够复述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目标3:抓住并掌握重点词句,体会情感,感受大禹的造福于民的牺牲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从现实经验和体验出发。
城乡结合带的学生基础普遍不是很好,而且学习习惯不是特别好,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掌握生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具体有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等。力求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三、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教师:同学们好,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啦有一位牧羊人养了许多的羊,但他家周围狼特别的 多,当狼和羊都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些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学生正兴奋的时候适时抛出课题)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亡羊补牢》看一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一体机出示《亡羊补牢》的课题)接着老师板书课题,书写的时候请学生观察“亡”“牢”的字形,说说需要注意的书写要点是什么?教师范写,请同学们跟着书空课题,请一位同学起来教读课题两遍。
(二)检查预习,请学生介绍一下关于大禹的资料教师相机出示关于大禹的图片,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做简单的点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以故事的形式开头营造氛围,进而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提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先要来看一下这节课我们的教学,教师适时在一体机上出示教学目标。(出示: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读通顺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学生其读一遍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处理障碍:
1.教师:进入课文内容之前呢老师想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课文,那怎么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老师交给同学们三个读课文的方法请同学们看屏幕,请同学们全班一起小声把这三个方法读一遍。
出示:
(1).边读课文边勾画出自己觉得认读有困难的字词。
(2)不会读的地方同桌之间互相帮助之后反复多读几遍。
(3)边读边标出段落。好的,同学们开始吧,读完之后请以坐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并适时指导,对读得好的,同桌之间合作交流得好的进行全班表扬。
3.教师:好的老师看同学们都坐端正了,说明都读得差不多了,那老师就要考一考同学们了,这些字你们都认识吗?(出示:生字洪、毒、蛇、兽、伤、灾、难。)
4.随机抽几个同学读生字,有误的地方其他学生纠正。 5.教师出示生字的拼音,之后请刚才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每个生字教读两边。读的过程之中有误的地方请其他同学及时纠正和补充。
6.请同学们给这几个生字找朋友。引导有困难的同学去找课文中的词语。(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
7.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同桌之间每个读两遍之后想一下你看到了这些词语之后会想象到一些什么画面呢?(引导同学通过这几个词语来连接起自己在预习的时候和刚才读课文的时候的记忆,串联起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之后请同学来说一下,先由待进生进行汇报之后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这样通过词语的形式串联课文有助于突出重点,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8.教师引导“洪”的书写,“三点水”位置成一条弧线,字与水有关,请同学们再例举出一些与水有关的字,引导“三点水”的字大多与水有关。
9.引导就这样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灾难,这个“灾”是象形字。像是房子着火了一样,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上下结构的上面部分短一些和它的第三画的书写。
10.教师范写“洪”“灾”,学生书空,描红并书写两个。(学生在书写的时候教师巡视并且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展示评价。
11.教师出示生字“仍”“退”“继”“续”“认”“训”“被”“恢”。
请同桌之间每个词语互相读两遍,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的。(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鼓励全班同学动起来。)
12.请同学来说一下自己是如何给这些生词找朋友的,并说一说自己的记忆方法。(引导同学在课文之中找到相应的词语,鼓励同学运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之类的。)
13.学生汇报的时候适时出示词语:“仍然”“继续”“认为”“教训”“恢复”。请学生前后每个词语自己默读两遍想一下,读了课文之后看到这些词语,你又想到些什呢?(同学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汇报,不需要和课文内容一模一样,只需要为之后的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打下一点儿基础就可以了。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
14.出示全部生字和词语请学生开火车读一遍,之后分小组比赛读。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教师:生词和词语我们都学习了,那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语带入课文之中默读课文,希望同学们能够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读的时候勾画出关键字词。(默读有助于思考课文)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口头填空。
出示:课文讲了()为了治水()让人们脱离了()的生活,过上了()的生活。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请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思考你从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3.出示:请同学们勾画出治水前百姓的生活是如何的?联系上下文理解“泛滥”的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4.请同学们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做简单的点评。 5.教师总结。环节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课文两遍。
第二课时:
环节一:研读赏析,升华品质:
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多读,边读边思考,在读中体会感情,升华情感。
(一)复习检查(抽读生字卡片)。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看到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谁开始行动了?结果怎样?用笔勾画出关键词句进行汇报,思考勾画完了之后以坐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2.学生进行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鲧治水九年不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3.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理解“仍然”的意思。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请全班同学自由地读一遍第三自然段,并思考讲了大禹的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总结里面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3.请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勾画出相应的字词。
4.请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设法引导同学去勾画出“十三年”“三次”“一次”等去体会大禹的牺牲奉献精神。)
5.难道大禹是不想回家吗?为什么有没有回去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悟出发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大禹治水用了什么办法?结果怎么样?请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勾画出关键词句。
2.请同学汇报,先由待进生汇报再由中等生补充接着优等生总结,老师做简单的点评并出示:“疏导”“安居乐业”。
3前后对比百姓们治水前后的生活,再次给同学们以震撼,体会大禹做这件事情的影响,以便于去引导同学们对大禹的认识。
4.请同学们说一下几人大禹让百姓的生活有如此大的改变,百姓会如何感谢他呢?
环节二:情感渗透:
语文不只是要在课堂当中学习,还要学会运用,通过课文的学习去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说一说觉得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请同学们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内安排人进行记录并推举人汇报。)
2.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提示: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环节三: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检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标准。布置作业如下:
1.复述课文给同桌听。
板书设计
设计体现的就是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知识点和上课流程的体现。
15.大禹治水
洪水肆虐 痛苦极了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 三过家门而不入
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安居乐业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相信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当中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期于达到教与学的双边良好互动。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民间传说,比如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除了老师说的这两个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民间传说呢?
有这样一位英雄,他为了带领百姓们治理洪水,十三年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禹治水,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板书并书空课题)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读一遍课题。
二、复习字词
首先,让我们和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每个词语读两遍你们的声音可真洪亮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摘苹果吧。看来词语你们的确是认识了,如果老师把二类字单独拿出来呢,让我们把小火车开起来吧,这些同学读得真好,一起给他们鼓励鼓励。
三、课文学习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请你轻轻打开语文书111页,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听读课文
大家读得可真积极啊,现在请你竖起小耳朵,听一听小小朗诵家是怎么读得吧。(3)了解治水原因
孩子们,他读得这么好,那现在请你学着小小朗诵家的语气来读一读吧,读得时候找一找大禹治水前洪水是什么样子的?
谁可以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小孩子)
洪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郝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孩子们,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洪水非常的凶猛,冲毁了房屋,人类就失去了生存的家园,很多人甚至会丢掉性命。你想一想,假如现在邯郸就有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爸爸妈妈不在你的身边,你没有了家,除此之外,你没有食物吃,没有水喝,甚至生命都有危险,你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那个时候人们的心情和你现在是一样的,所以,大禹才会治理洪水。
现在,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先听老师来读一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语速要慢一点,现在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哪位同学想要试着来读一读,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得时候小手指,伸出来指着字,认真读。(4)了解治水过程
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禹是怎样治水的?禹的父亲作为部落首领多次带领百姓修筑大坝堵截洪水,可是都失败了。这个时候禹又是怎么想的呢?请女生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我们在文章中找一找答案,女生读得时候左手压书,右手指字,小腰挺直。
现在谁来说一说大禹心中是怎么想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个一直,大禹一直在想就是说大禹总是在想,整天都在想,大禹总是在想怎样才能治服洪水呢,这就说明大禹看到洪水的灾害后,心里时时刻刻牵挂着百姓。
孩子们,假如现在你就是大禹,试着来读一读这句话。可以给老师个机会让老师先来读一读吗?最后的标点符号是一个问号,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语气要上扬。现在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现在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大禹就这么想啊想,想啊想,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孩子们玩一个游戏,他们用泥沙把水围住,然后又从旁边挖了个洞,水就流出来了。这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想到了什么办法呢?男生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在第三段里找一找。读的时候(小手指,伸出来,指着字,认真读)(男生的声音很洪亮)谁找到了?同学们,禹想了这么长时间,他终于想出了办法,这个时候,他的心情应该是怎么样的?现在带着高兴、欣喜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先听老师读一读,最后一个标点符号还是问号,所以我们最后的语气也要上扬。
现在谁来试着读一读?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大家的感情都很到位)治理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情。禹想到办法后,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读得时候左手压书,右手指字,小腰挺直,你们读得非常整齐。那禹做了什么?孩子们,禹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会去察看地形和水势,为此,他翻过了很多座山,趟过了很多条河。用课文中得话说就是走遍千山万水,这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啊。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你用当什么时,禹会怎么样来说一句话。老师给大家举了个例子,比如说,当天气变冷时,禹会被冻伤,现在请你想一想,和同桌讨论讨论,用“当„„时,禹会„„”说一句话。那现在老师把禹去掉,变成,当什么时,谁会怎么样,你还能再说一句话吗?禹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用课文中中的话说就是千辛万苦。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得出大禹真是勇敢啊。
在这句话里有两个四字词语需要我们掌握,请你拿起小铅笔,画出千辛万苦和千山万水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都是千和万,我们先来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每个两遍。除了这两个词语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词语的第一个字是千,第三个字是万的吗?郝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四个这样的词语,下面请你跟我一起来读一读。孩子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禹又做了什么呢?孩子们,在这里有两个带数字的词,分别是九条和九座,老师告诉你,这里的九并不是真的九条、九座,而是指很多条,很多座。那么,挖通九条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就是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孩子们,那个时候并没有先进的机械,完全是靠人力在挖土,劈山,这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啊,而且就是这样的工作,大禹带着百姓们干了十三年,4700多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禹非常勇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这十三年中,发生了很多故事,今天郝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其中一个,禹在外治水十三年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甚至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谁能不想念自己的家人,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但是禹为了带领百姓们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我们可以看出禹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正是因为禹的这种精神,最后他终于带领百姓治理好了洪水,治水成功后,百姓们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孩子们,学完这段后,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带着你对大禹的谢意,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完成练习。
今天的大禹治水我们已经学完了,那现在以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和同桌讨论讨论,完成屏幕上的填空。
五、作业布置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治理洪水的伟大英雄,在我们中国的民间传说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物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课下就希望大家找时间来读一读类似的民间传说。另外,回家之后,和爸爸妈妈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治水前:
冲倒
淹没
治水中: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治水后:
百姓安定
《15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治、洪、理、通、被、制” 6个字。其中字音指导重点“雄、洪、通”和两个多音字,字形指导重点“制、治”同音字区分,“制”的笔顺,“被”的衣字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3、指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借助图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2、抓住关键词句、数量词等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故事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个故事里的吗?(出示图片)这些都是一些神话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话故事。板书:15 大禹治水
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治”是一个生字,左边是——,右边是——。
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轻轻地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两遍。学生自读。读完后对照课后生字表同桌检查认读生字。
2、区分“治”“制”。
这些生字中有两个字读音完全相同,你知道是哪两个吗?出示:“治”“制”分别组词。同音字可以用组词的办法区分开。
板书:治理、制服。“理”用什么办法记住它?指导理制的笔顺。齐读词语。大禹治理,制服的是谁呢?板书:洪水。“洪”也是生字。你记住它了吗?指名读,提醒ong。出示句子: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指导读好长句子,引导停顿。
三、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1自然段。
1、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洪水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大禹生活的年代。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出示:滔滔的洪水 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听了你们的读,老师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这洪水袭来,会怎么样?(出示:淹没农田,冲倒房屋)提醒两个多音字,口头组词。齐读三组词语。
这场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请同学们看录像。播放录像资料。
3、洪水害得百姓没有田种,没有家回,过着到处流浪的日子,这就叫----“无家可归”,太痛苦了。再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把悲伤都读到了脸上。)让我们一起读。生集体读。
(二)精读第2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的日子。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谁来读一读: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指名读,齐读。读出决心。
2、治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啊。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几件事?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交流: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出示词语“仔细”“地形”指名读,齐读。
2、“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中的“千万”是正好“一千一万”吗?
对了,是指很多很多的山,很多很多的水,很多很多的辛苦,谁再来读读这两个词?
3、禹在查看水流和地形的过程中吃尽了——走遍了——。小朋友们想一想,他会吃那些苦呢?出示图片说。
师提示: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当他渴了----------,当他饿了--------,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走遍了——。来,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注意边读边想象。谁来试一试!(指名,你读得真好,老师听出来了,你确实被禹感动了!还有谁想读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还只是治理洪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入了大海。a、这里的两个“九”是不是只有九条大河,九座大山呢?(这儿的九并不是九,而是指很多。就是挖通了许多许多的——,劈开了许多许多的——)b、出示图片,那时候,人们没有先进的劳动工具,就是用最简单的工具挖通大河,劈开大山。出示词语“挖通”“劈开”,指名读,请小朋友们做一个“劈”的动作,用力太轻,山没劈开,再用力劈,还要再用力!再读词语“劈开”。挖通一条大河,劈开一座大山已经够辛苦的了,挖通很多条大河,劈开很多座大山,那该是多么的辛苦啊!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b、禹的父亲也曾经治理洪水,哪里发洪水就在哪里修大坝,把洪水堵住,可是更大的洪水来了,就冲塌了堤坝,水灾闹得更凶了。而禹则是挖通大河,遇到大山阻碍就劈开大山,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小朋友看谁的方法更好呢?为什么?
看来治水不只需要吃苦,还需要智慧呢。谁来读一读这个好方法。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读这段话,记住禹治水的过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禹就是这样一心扑在治水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十三年。引读第三自然段。
文中有一些数字,你能填上吗?齐读。从这些数字中你明白了什么? 师述:他也是有感情的人啊,他也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治水,为了百姓的幸福,他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三过家门——而不入。谁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走遍了——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出示最后一段)引读。孩子们,现在你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老百姓过上了怎样的日子?原来过的是什么日子?这些安定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所以啊,大家都很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感激”你能换个词语吗?再读这个词。感激谁?读“伟大英雄”。“伟”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指导理解读好。
3、老师现在有个问题,为什么文中前面都说“禹 禹”,最后却说“大禹”呢?我们崇敬地称呼他——大禹
让我们连起来把第四段读一读,记住大禹的名字,记住大禹治水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你们书读得越来越好了,相信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已经牢牢记住了。 出示:滔滔
洪水
淹没
冲倒
房屋
百姓
劈开
感激 仔细
地形
挖通
治理
害
被制服
伟大英雄 齐读。
2、小朋友,我们认了字,读了词,下面我们开始写字。一定要把字写认真,写规范。这课我们要写这些字,读一读。治
洪
制
理
被
伟
形
姓 害
通 这节课我们先来写这两个:“被、伟”。仔细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指名说)评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你真会学习,观察的真仔细!
4、怎么在田字格中写好它呢?先来看“被”,这里有个新偏旁,衣字旁,与示字旁比较。师范写。再范写“伟”。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注意写字姿势。
5、视频反馈:拿学生的作业本进行指导。
五、布置作业:
(1)将今天学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2)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像《愚公移山》,《夸父逐日》------,课后可以找相关的故事来读读.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城南实验小学 黄丽玲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体悟、对比迁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走进大禹这位我国古代传说中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读中感悟,读议结合,体会文章大意。
难点: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触发质疑,英雄引路 1.质疑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是——(禹)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他治水的故事.2.英雄引路
出示句子: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二、想象体悟,读写迁移,感受英雄 1.触摸文本:
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圈画出重点词:“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2.形成比较:
师:禹和鲧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能不能从这句话中也找出一个字来概括?
小结:这一“引”,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禹。
1 3想象: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的时候容易吗?可能会遇上哪些困难?
4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5生交流
6体验:抓住“常常、长年”体验朗读.7你读出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禹。8品读禹之“大”,感受无私忘我(1)启发读:(指读)
(2)口语交际:(三过家门而不入)
(3)引导比校:课件出示两段话比较:你们发现这段话和书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迁移读:
谁能用上“才、仅仅、就、却”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词来说一句话呢?(5)抓住句子中的几个数字体会禹的无私忘我.三、总结延伸,读写结合,感受“奉献”主题
1.课件出示洪水退后的美丽景色理解“欣欣向荣” 2.总结提升:
四处逃荒的百姓: 禹的妻子: 禹的儿子: 禹的父亲: 和禹一起治水的人: 和禹同朝为官的官员: 师:如果你是:四处逃荒的百姓,看到这欣欣向荣的景象想对禹说些什么,请小朋友联系课文里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一句话写完整。
生写 交流 3.凸显主题:
2 ①课件出示:抗洪、风雪、地震图片
②出示有关奉献的名言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才能出众 引
不辞艰险 无私忘我常常 长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3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案
执教:金洁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大禹治水”,这儿的水指的是什么水?见过洪水吗?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一段录象。
看到这洪水,给你什么感受?(让人心惊胆战 使你觉得不寒而栗 洪水像猛兽一样可怕)
这有几个词,请你们来读一读 出示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指名读
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洪水带来的灾难吗?能把这三个词放到一句话中吗? 谁来读读第一小节,让我们感受洪水的可怕(洪水的凶猛已经从你的声音中体现出来,还有谁也能读出洪水的凶猛。洪水毁灭一切的力量你读得还不够,谁再试一试)
没有了田地,没有了房屋,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吗?(他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住的又是什么?)
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悲惨。禹见到这样的情景,心里会怎么想呢?(你们都说出了禹当时的心情)
是啊,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读: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谁能读出禹治水的决心?(很好,你一下子就读出了禹的决心。这是坚定的决心。多么坚定的信念啊。让我们一起下定决心,读)
治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来看看禹先做的事情。出示禹吃尽了……水流和地形 请男生一齐读这句话。
有一个词讲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也特别多,是哪个词?“千山万水”
认真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图片。禹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趟过一条又一条河,仔细察看水流的方向和地势的高低,最终确定了治理洪水的路线和方法。
读读这个词(很多山很多河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看见禹坚定地行走在荒山野岭。那么多山,那么多河,什么时候才走得完啊。)
把这个词放进句子里读一读。请作好准备,我们一起读
这其中的每一座山,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禹都趟过,用文中的一个词讲就叫“走遍”。走遍千山万水,禹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猜一猜:
同学们说得真好,传说禹爬的山太多了,腿上的毛都脱落了,小腿被划出一道道血痕,加上趟的水太多了,得了严重的腿病。更严重的是由于他长时间泡在水中,脚趾甲都被泡掉了,露出了血红血红的肉,即使这样,他还是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走过了千山万水。
禹吃了这么多苦,受了这么多累,这就叫“千辛万苦”
谁愿意读这个词?(这不是一般人承受的辛苦。同学们,这可是千辛万苦啊)把千辛万苦放进句子,谁能读出禹所受的千般苦万般累?(多少次,禹跌倒在崎岖的山路。多少次禹饿晕在无人的江边。多少次,禹面临饥饿的野兽的侵袭)
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每一种累他都尝过,再用文中的一个词说就叫“吃尽”
这些红色的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自己先练习一下
指名读
这才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出示他带领……流入了大海 把这句话读给自己听 有两个词带有同一个数字,找一找是哪两个?
这儿的9就正好是9座山,9条河吗?那是多少?你们说得很正确
谁有本事读出数量多,数也数不清?(数量不少,有更多的吗?山很多,河也很多。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读)
为了疏通洪水,就必须把两条河挖通,使洪水流入大海。画图 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据史料记载,就算最近的两条河也要相距90公里,相当于从我们这到掘港得走6次。他们要一锹一锹地挖,辛苦吗?
确实是千辛万苦,你来读这句话(你关注了这两个数字,所以读得这么好!)
还有比这更辛苦的呢,如果遇到大山,就要劈开大山。画图 这就是当年禹带领老百姓挖山的情景.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他们不仅要挖开一块块坚硬的岩石,挖下的石头还要一筐一筐地运走。劈开一座山已经很辛苦了,要劈开那么多座山,那就更辛苦了,一般人能承受吗?
这种苦就叫“千辛万苦” 板书 谁再来读这个词,要读得比刚才更好。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这句话(他带领„„)捧起书,摆好姿势,我们把第2小节连起来读,别忘了要读出禹治水时受到的千辛万苦。
读到这,你想对禹说些什么呢?
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听老师讲一段,注意里面的数字。
13年,四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让你感受到什么?你能读出这种长吗?四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只有三次路过家门,可他为什么一次也不回家看看呢?(你真会思考,思考得也很有深度。这就叫“舍小家为大家”,禹舍弃了家人,一心只为受灾的老百姓。)
13年啊,谁能忍受13年的骨肉分离?谁又能忍受13年的相思之苦?禹做到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以至于,读下去 “禹的儿子„„”
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就理解了,看谁能把数字读好。先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有谁愿意把你的理解读给大家听 我们一齐来读好这个故事。
经过这13年的千辛万苦,禹终于制服了洪水,这多么让人高兴啊!洪水退了,想想看,人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此时,人们还用在树上生活,在山洞里躲藏吗?他们有家可回了,有田可种了,这样的日子叫什么日子?(安定)
禹用自己的千辛万苦换来了老百姓的安定幸福。如果你就是这些百姓中的一位,你会怎么感谢他?
孔子说:如果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是的,禹的丰功伟绩我们不能忘记,后人为他建了一座像,并尊称他为大禹,改课题 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赞颂。
站在这大禹像前,同学们,你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让我们心怀感激和敬佩之情,把课文最后一节齐声朗读。
板书
千辛万苦
大禹治水
伟大英雄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一时
教学内容:初读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理解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文,了解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文,思考讨论:这篇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什么事?
4、口头填空。
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文。
第二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
教学目标:理解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什么事?
2、自由读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文。
第三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堂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帝、炎帝的主要事迹。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难点: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黄帝和炎帝的事迹:
(1)教师讲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然后提问:祖国境内原始社会的遗址主要有哪几个?为什么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2)师生归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
(1)教师让学生观看课中大禹像,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后提问: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
(2)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3)请学生观察大禹治水插图,教师简介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反映了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灾害的聪明才智和人定胜天的气概。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桌同学讲)
3、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1)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2)教师讲解夏朝是怎样建立的。
(三)知识反馈
1、课后填空题。
2、请几个学生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四)全课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