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复苏药物最主要的给药途径(4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复苏药物最主要的给药途径篇一
(一)抗肿瘤药物应用的临床护理特点
1.局部刺激大
抗肿瘤药物一般对正常组织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如氮芥类药物外渗时,可引起局部皮肤、组织坏死。一旦发生外渗需适当应用对抗药物,如氮芥外渗用硫代硫酸钠、长春新碱类用碳酸氢钠用局部护理。
2.全身毒性反应大
大多数病人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给药多数出现消化道、骨髓抑制及免疫抑制等系统症状,程度比较严重,甚至会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要求时间性强 应用抗肿瘤药物要求的技术条件较高。如阿糖胞苷静脉推注必须在3~5秒内注完,氮芥性能不稳定,必须在10秒内注射完。
4.抗肿瘤药物保存条件要求严格 如环磷酰胺宜避光、在室温32℃以下保存,噻替哌宜避光,在干燥、室温12℃以下保存。
5.每种药物的用法比较局限 长春新碱类药物只能静脉给药,不能肌内、皮下或鞘内注射。
6.联合用药配伍禁忌较多 抗生素类药物不能与青霉素g盐合用。
7.过敏副作用 有些药物需做皮试阴性者才可应用或者试验性注射后才可大剂量应用。应用抗癌药物大多数患者可出现口腔炎或溃疡。
(二)化学抗癌药物的给药途径与护理
1.口服药物 需装入胶囊内或制成肠溶性制剂,以避免对胃粘膜的刺激,防止药物被胃破坏。
2.肌内注射 为了避免对血管的破坏及一些不适合口服的药物,常采用肌内注射,选择长针头深部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避免产生硬结。
3.静脉给药
(1)静脉注射:是临床应用很广泛的方法。药物直接进入血管,剂量准确。由于肿瘤患者用药时间长,护士在使用血管时应注意要从远端开始左右上下肢交替使用。必须掌握熟练的技术方法,谨防某些药物漏、渗至血管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甚至肢体残废。
(2)静脉冲入:使用某些化疗药物常要求在2~3分钟迅速到达体内。用药前先输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待通后,将化疗药物由滴管内注入,2~3分钟后,再恢复原滴速。如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药物常采此法。
4.动脉注射
适用于某些晚期不宜手术或复发而局限的肿瘤。直接将药物注入供肿瘤血液的动脉,可提高抗肿瘤药物局部浓度和减轻全身毒性反应。动脉内给药要求保持导管通畅,预防气栓、血栓、缺血性坏死或感染。
5.腔内注射 适用于癌性腹水和心包积液。注射后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根据病变位置的需要及时更换病人的体位,使药液充分扩散在病变部位。
6.肿瘤内注射 如膀胱癌病人,临床上常采用喜树碱在膀胱镜下作膀胱肿瘤内注射,疗效较其他方法为佳。
(三)化疗药物反应的观察与预防
1.预防反应
许多抗肿瘤药物如氮芥、更生霉素、长春新碱等均有较强的局部刺激,若由于操作不慎注入皮下,可引起组织坏死甚至经久不愈,注射不当可引起静脉炎。在使用过程中,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并介绍药物性质、毒副反应,使病人事先心中有数,防止因病人耐受力强或勉强忍受疼痛,不向医护人员报告而造成不良后果。应边注射边询问,观察自觉症状及毒性反应。如不慎注入皮下,局部需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并同时用相应的解毒剂或拮抗剂,局部涂以金黄如意散或用50%硫酸镁湿敷6~12小时,也可涂氢化可的松,冰敷24小时。大部分抗肿瘤药物对消化道粘膜有损害作用,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如氟尿嘧啶和甲氨蝶呤可引起频繁的腹泻,甚至便血。多数病人第一次用药反应比较重,以后逐渐减轻。应用抗癌药物过程中,要关心病人的进食情况,给予易消化少油脂的清淡饮食。对药物反应较重者宜安排在睡前或饭后用药,以免影响进食。呕吐严重者应少食多餐,必要时补液。同时辅以针刺治疗,取足三里、合谷、曲池等穴对减轻胃肠道反应有一定作用。密切观察呕吐物、腹痛的性质及排便情况,必要时留大便镜检,以便及时处理。
2.骨髓抑制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副作用,如马利兰、环磷酰胺等均可致白细胞下降,而自力霉素和塞替哌等易导致血小板下降,并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可使全血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对肿瘤病人进行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病人体温变化,预防继发感染,每周查血象1~2次,当白细胞低于3.0×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时需暂停给药,给予补血药,并加强营养。白细胞低于1.0×109/l时,需进行保护性隔离。对血小板严重抑制者不宜注射。注意防止皮肤破损,观察皮肤不无瘀斑、出血点,有无牙龈出血、鼻衄、血尿及便血等症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倾听病人的主诉,并尽力去除可能导致内出血的诱因。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注意观察呕吐物与大便的性质,对咯血及咳血病人要记录血量及颜色。
3.皮肤粘膜的损害
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力比正常人低下,化疗病人常易出现带状疱疹,一般为单侧,沿神经分布,伴有低热、局部皮肤灼热感、阵发性神经剧烈疼痛等症状。凡应用可引起皮炎的抗肿瘤药物时,应预先告诉病人,并嘱咐病人发现皮肤异常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搔抓,以免继发感染。局部可用炉甘石洗剂或请皮肤科医生协助诊断处理。有些药物如甲氨蝶呤、白消安(马利兰)等可引起色素沉着。脱发在应用烷化剂时甚为普遍。脱发为病人最为苦恼的副反应之一,脱发秃顶时可配制假发。抗代谢药物特别是大剂量应用时常引起口腔粘膜反应,表现为充血、水肿、炎症及溃疡形成,可用适量的叶酸片剂或静脉注射叶酸控制,轻者只用1:200叶酸溶液漱口即可。用阿霉素或博莱霉素所致的口腔炎应停药,如合并霉菌感染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并用制霉菌素10万u/ml含漱。对重度口腔炎患者,应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对症下药。溃疡面涂锡类散或冰硼散。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
4.肝、肾与心肺损害
由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从尿中和胆汁中排泄,未与白蛋白结合的药物均由肾小球过滤。因此应防止毒性反应。丙卡巴肼(甲苄肼)可引起中毒性肝炎。阿霉素等抗生素及金属药物可引起心电图的异常。博莱霉素可引起“化学性肺”及纤维肺。所以化疗期间特别是用环磷酰胺时,嘱病人多饮水,使尿液稀释。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可因其代谢产物可溶性差,在酸性环境中易形成黄色沉淀物,应适量地服用碳酸氢钠以保持尿液的碱性。要记录24小时尿量,若入量正常而尿少者,可考虑使用利尿剂,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应用博莱霉素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肺功能,定期作x线检查,该药的用药量与副反应常成正比,因此护士必须了解病人的疗程及用药积累量,提高警惕,观察有无肺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出现。
5.免疫抑抑制
多数抗肿瘤药物对机体的免疫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使用期间由于免疫功能的下降,常会使病人并发感染、出血或出现皮疹。要注意观察病情演变,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注意预防和观察了解会阴部和阴道及其他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临床上常选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来治疗和预防。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感染
患者在化疗过程由于骨髓及免疫抑制,发生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现感染征象,应立即作血、尿、痰及体液检查并进行细菌培养,并迅速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培养结果随时调整使用。当白细胞下降明显时应注意对皮肤、口腔、胃肠道和会阴等处采取预防措施。注意食物消毒,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补充血液成份,必要时输入新鲜血。口服一些扶正的中药以提高细胞免疫能力及保持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2.出血
由于抗瘤药物对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素的影响,病人可有出血倾向。有时需输入血小板以控制出血。对恶性肿瘤侵犯骨髓必须治疗。泼尼松(强的松)可能对缓解血小板减少有效。及时停止任何诱发出的药物,同时必须采取各种止血措施,包括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和血浆扩容以维持生命。
3.血栓形成
文献认为肿瘤患者的血液有高凝现象,具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为各种凝血异常,因此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同时嘱患者注意休息,抬高下肢,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应及时应用肝素、抗血小板和溶解血栓的药物,如潘生丁、尿激酶、丹参等。对严重的大栓子还需行栓子切除术。
4.穿孔与梗阻
位于或侵犯空腔脏器的肿瘤,如小肠恶性淋巴瘤等,在化疗过程中可出现穿孔、出血。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和发现穿孔出血迹象及处理,其预防措施是适当地减慢给药。特别是1~2次联合化疗后即出现明显效果者,更应注意。同时应采取积极的对症处理措施.
复苏药物最主要的给药途径篇二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在动物实验中,为了观察药物对机体功能、代谢及形态的变化,常需将药物注入动物体内。由于实验目的、动物种类、药物剂型不同,给药途径和方法也多种多样。一 经口给药法(一)灌胃法
此法给药剂量准确,是借灌胃器将药物直接灌到动物胃内的一种常用给药方法。
1、白鼠灌胃法:抓起小鼠,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头部,小指、无名指和掌心夹注尾巴,使腹部朝上,颈部拉直,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角插入口腔,从舌背沿上腭插入食道。灌胃量0.2~0.5ml/10g。
胃管可用适宜口径的硬质塑料管或磨去针头的8号注射针头弯成适当的弧度制成。注意,操作时不要用力猛插,以免插破食道或误插入器官造成动物死亡。
2、白鼠灌胃法:左手戴上棉手套,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大鼠头部固定,将大鼠
灌胃器沿腭后壁慢慢插入食道。灌胃针插入时应无阻力,如有阻力或动物挣扎则应退针或将针拔出,重新再插。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特殊的灌胃针构成。灌胃量10~20ml/kg 3 兔、犬等:灌胃一般要借助于开口器、灌胃管进行。先将动物固定,再将开口器固定于上下门齿之间,然后将灌胃管(常用导尿管代替)从开口器的小孔插入动物口中,沿咽后壁而进入食道。插入后应检查灌胃管是否确实插入食道。可将灌胃管外开口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若无气泡产生,表明灌胃管被正确插入胃中,未误入气管。此时将注射器与灌胃管相连,注入药液。
4、猪的胃内灌注法:给猪下鼻饲管较困难,因猪的鼻翼与上唇联合形成吻突,鼻腔内上下鼻夹与鼻中隔通道极窄,只能通过f10-12号的导尿管,f14号以上的导尿管不能插入,故一般均给猪采用经口入胃的灌胃方法。具体方法是,预先做好一矩形小木块,中间有一洞,让小猪咬住,将其固定,然后再由此洞下胃管。此种操作较为简便。
5、鸟类:包括鸽、鸡等,经口灌胃给药,可由助手将其身体用毛巾裹住固定好。实验者用左手将动物向后拉,使其颈部倾斜,用左拇指和食指将动物嘴撬开,其他三只手指固定好动物头部,右手取带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将灌胃针头由动物舌后插入食管。不要象其它动物灌胃时插的太深,如动物不挣扎,插针头又很顺利,即可将药液经口或食管上端罐入胃内。罐入速度要慢。(二)口服法
口服给药是把药物混入饲料或溶于饮水中让动物自由摄取。此法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剂量不能保证准确,且动物个体间服药量差异较大。大动物在给予片剂、丸剂、胶囊剂时,可将药物用镊子或手指送到舌根部,迅速关闭口腔,将头部稍稍抬高,便其自然吞咽。二 注射给药法
注射给药剂量准确、作用快,是动物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法,给药时应注意针头的选择(鼠类:4~5号,兔、猫、犬、猪、猴:6~8号)。(一)皮下注射法
注射一般选取皮下组织疏松的部位,大鼠、小鼠和豚鼠可在颈后肩肿间、腹部两侧作皮下注射;家兔可在背部或耳根部作皮下注射;猫、犬则在大腿外侧作皮下注射。以小白鼠为例,将小白鼠放在笼盒盖上,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捏住鼠尾,轻轻向后拉,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背部皮肤,再用右手持注射器,右手将注射器的针头水平刺入背部皮下。针头可用5号针头。推送药液使注射部位隆起。拔针时,以手指捏住针刺部位,可防止药液外漏。注射量:大鼠为 1ml/100g、小鼠为 0.1~0.3ml/10g。
鸟类皮下注射通常选取翼下部位,可注射0.3ml~0.5ml药液。鸽类皮肤弹性差,注射液有时从针口流出。(二)皮内注射法
固定动物的方法和注射部位与皮下相同。将注射部位脱毛、消毒,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压住皮肤并便之绷紧,在两指之间,用皮试针头紧贴皮肤表层刺入皮内,然后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当针头不能左右摆动时,即表明针头在皮内,回抽无回流后,即可缓慢注射,皮肤表面出现白色桔皮样隆起,若隆起可维持一定时间,则证明药液确实注射在皮内。注射量:小鼠为 0.1ml/次/穿刺部位。(三)肌肉注射法
肌肉注射一般选肌肉发达,无大血管通过的部位。大鼠、小鼠、豚鼠可注射大腿外侧肌肉;家兔可在腰椎旁的肌肉、臀部或股部肌肉注射;犬、猴等大型动物选臂部注射。注射时针头宜垂直迅速刺入肌肉,回抽针栓如无回血,即可注射。
小鼠:可二人合作,一人一手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另一手抓住尾巴。另一人取连有4号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后腿外侧肌肉。注射量:不超过0.1ml。
也可一人操作,方法是左手单手控制小鼠,并见将小鼠右脚趾拉放于左侧面,用左手无名指压住。将针头刺入右腿外侧肌肉。家兔:将家兔用小动物手术台固定,注射部位可选择大腿肌肉。例如家兔股四头肌注射法:在家兔腿部两侧四头肌部位皮肤,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擦去碘质,分别在股四头肌部位注射药液1 ml和 2 ml,作药物局部刺激性实验。
鸟类:禽鸟类肌肉注射常选取胸肌或腓肠肌肌肉注射,方法同大、小鼠。(四)腹腔注射法
给大鼠、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时,以左手固定动物,便腹部向上,为避免伤及内脏,应尽量便动物头处于低位,便内脏移向上腹,右手持连有5号针头的注射器从下腹两侧向头部方向刺入,控制针头与腹部的角度不宜太小,否则易误入皮下。针头亦不宜刺入太深或太近上腹部,以避免损伤内脏。将注射器沿45°角斜向穿过腹肌进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回血或尿液,即可注入药液。小鼠注射量为 0.2~0.4ml/10g 兔、犬等动物腹腔注射时,可由助手固定动物,便其腹部朝上,实验者即可进行操作。其位置:家兔下腹部近腹中线左右两侧 lcm处,犬脐后腹中线两侧边 1~2cm处进行腹腔注射。(五)静脉注射法
1. 小鼠:常采用尾静脉注射。注射时,先将小鼠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尾 部用40℃的温水浸润几分钟或用 75% 酒精棉球反复擦拭使血管扩张充血。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用中指从下面托起鼠尾,右手持带有4号针头的注射器,使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的角度进针,从尾巴近末端处刺入,注入药液,如无阻力,表示针头己进入静脉。注射量为 0.05~0.2ml/10g 2. 大鼠: 将小鼠固定在暴露尾部的固定器内,露出尾巴,用10 ml试管盛45℃~50 ℃的温水浸润1~2分钟或用 75% 酒精棉球反复擦拭使血管扩张,并使表皮角质软化,可明显见到三根暗红色的尾静脉。选择较明显的一条,在尾下1/4处,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两侧,用中指从下面托起鼠尾,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尽量采取与尾部平行的角度(小于30度)进针,刺入,针头在尾静脉内平行推进少许,左手的三指捏住尾巴,并连针头和鼠尾一起捏住,以防大鼠活动将针头脱出。注入药液,如无阻力,表示针头己进入静脉。注射后把尾部向注射侧弯曲,或拔针后随即以干棉球按住注射部位以止血。
注意:大小鼠尾静脉注射部位应尽量选在鼠尾下1/3处,此处皮薄,血管较易注入,常用鼠尾左右两侧两根尾静脉,因其位置较固定,容易注入。背侧尾静脉由于其位置容易动,固一般少用。腹侧面是动脉,不采用作静脉注射。大鼠舌下静脉注射: 将大鼠用40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法麻醉,用鼠板固定大鼠,当大鼠进入麻醉状态后,用止血钳将大鼠舌头稍微拉出,露出舌下正中小静脉,用左手持止血钳固定舌尖部,右手持连有4号针头的注射器,在舌下静脉近中部向舌头基底部方向进针,刺入舌下静脉血管,使针头与血管平行。慢慢向前推进,当进针顺利时,表示针头已进入舌下静脉,可以慢慢推注药液。注射完毕将针头抽出,用干棉球压迫注射部位止血。
3. 家兔:一般采用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先将家兔用固定盒固定,拔去注射部位的 毛,用酒精棉球涂擦耳缘静脉,并用手指弹动或轻轻揉擦兔耳,使静脉充血,再涂上一薄层凡士林,此时可清楚见到充血的耳缘静脉,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压住耳根端,待静脉显著充盈后,右手取连有4 1/2号针头的注射器,针头从靠近耳尖部刺入静脉,顺血管平行方向深入1cm,放松对耳根处血管的压迫,左手拇指和食指,移至针头刺入部位,将针头和兔耳固定,然后向外略抽一下注射器,如有血液回流,即可注入药液。或当针头插入血管后不必回抽,针头在血管推进顺利,捎推注射液,即能自然注入,皮下不起液泡,即证实药液注进血管。注射后,拔出针头,用纱布或脱脂棉压迫止血。
注意:(1)如注射处组织变白,变厚,或注射时推注阻力大,表示针头未插入血管,应 拔出针头重插。兔耳中间的是动脉,兔耳内缘的静脉因毛多皮厚,故不宜作静脉注射用。(2)注射针头的号码代表针头内径的粗细。注射部位的组织坚韧宜用粗针头,以免弯曲、折断;如组织柔嫩或血管细小,宜用细针头,以免损伤组织。4. 犬: 后肢外侧小隐静脉注射法:
小隐静脉在后肢胫部下1/3的外侧面浅表皮下,由前侧向后走向。将狗固定侧卧,把注射部位毛剪去,先用碘酒,后用酒精擦抹消毒皮肤。助手用手紧握股部,压迫血管,使静脉不回流,此时可见到充血的小隐静脉,右手持连有5 1/2号或5号的注射器,将针头向血管旁皮下先刺入,而后与血管平行刺入静脉。如进针顺利,回抽针栓有回血,放松对静脉近端的压迫,将针头顺血管再刺进稍许。然后一手固定针头,一手将药液缓缓注入静脉。注意要很好固定静脉,因为静脉只隔一层皮肤,浅而易滑动,注射时针头不可刺入过深,方向一定要与血管平行。
前肢内侧头静脉注射法:
前肢内侧头静脉在前肢内侧面皮下,靠前肢内侧外缘走向,比后肢外侧小隐静脉还粗一些,而血管比较容易固定。因此常用作静脉注射及取血用。注射方法与前述后肢外侧小隐静脉注射法相同。舌下小静脉注射法:
此法较方便有效,用于补注麻醉药或紧急注射药物等用。注射前将麻醉的狗嘴打开,用舌钳 包着纱布把舌头拉出,并翻向背侧,即可见到清楚的舌下小静脉,可找一根较粗的作静脉注射用。将舌头尽量拉出,左手拇指压迫舌下静脉根部,见到充血舌下静脉,用连4号针头的注射器与血管平行插进静脉、回血,推进药液。注射完毕将针头抽出,立即用干棉球压迫止血,或用止血粉止血。因舌下小静脉周围都是软组织,且血管分布很丰富,故应选择4 1/2号以下的细号针头,注射完毕要及时有效止血。
5.豚鼠:可采用前肢皮下头静脉、后肢小隐静脉注射或耳缘静脉注射。
6. 猴:猴常在后肢小隐静脉、皮下静脉或股静脉注射,注射方法与犬静脉注射法基本相 同。
7.猪:可在耳静脉、颈静脉注射。8.蟾蜍胸淋巴囊注射法
取蟾蜍一只,一手抓住蟾蜍身体,固定四肢,使腹部朝上;另一手持(4~7号针头)将针头插入口腔,通过下颌肌肉而刺入,注射药液后拨出针头,由于下颌肌内收缩使针孔闭合,可避免药液漏出。注射量每只0.25~。三 其它途径给药法
除上述较常用的给药途径外,还有其他一些给药方法,如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脑内给药、直肠内给药、关节腔内给药等等。
1.呼吸道给药:呈粉尘、气体及蒸气或雾等状态的药物或毒气,均需要通过动物呼吸道给药。如实验时给动物乙醚作吸入麻醉,给动物吸入一定量的氨气,二氧化碳等观察呼吸,循环等的变化;给动物定期吸入一定量的so2。用锯末烟雾制作慢性气管炎动物模型等,特别在毒理学实验中应用更为广泛。
2.皮肤给药:为了鉴定药物或毒物经皮肤的吸收作用、局部作用、致敏作用和光感作用等,均需采用经皮肤给药方法。如兔和豚鼠常采用背部一定面积的皮肤脱毛后,将一定的药液涂在皮肤上,药液经皮肤吸收。
3.脊髓腔内给药:此法主要用于锥管麻醉或抽取脑脊液。
家兔椎管内注射方法:将家兔作自然俯卧式,尽量使其尾向腹侧屈曲,用剪毛剪将第七腰椎周围被毛剪去,用3%碘酊消毒,而后用75%酒精将碘酊擦去。在兔背部髌骨脊连线之中点稍下方摸到第七腰椎间隙(第七腰椎与第一骶骨之间),插入腰椎穿刺针头。当针到达椎管内时(蛛网膜下腔),可见到兔的后肢跳动,即证明穿刺针头已进入椎管。这是不要再向下刺,以免损伤脊髓。固定好针头,即可将药物注入。
4.脑内给药:此法常用于微生物学动物实验,将病原体等接种于被检动物脑内,然后观察接种后的各种变化。
5.直肠内给药:此种方法常用于动物麻醉。兔直肠内给药时,常采用灌肠的胶皮管或用14号导尿管代替。
6.关节腔内给药:此法常用于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复制。7.脚掌注射法:
(1)小鼠:注射前小鼠应先麻醉。因前脚需用以取食,故仅能用后脚掌。针头刺入约5mm,即可推液,最大量为0.25ml。如果使用福氏完全佐剂,注入脚掌后,可使足掌部形成严重肿胀、溃疡及坏死,动物行动困难,因此,若非实验必须,最好不要使用。其它试剂虽然不致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最好仅用一只后脚掌。
(2)豚鼠:由助手固定好动物,使后脚掌面向操作者。用棉签沾水将脚掌洗净,特别是脚趾之间,再用酒精棉消毒。其它同小鼠。针头刺入约5mm即可推液。最大量为0.25ml。
复苏药物最主要的给药途径篇三
急救药物
急救药物较多,在临床上,常用的急救药物可归为六类:
第一类 为心肺复苏药物 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洋地黄制剂、硝普钠、nahco2、利尿剂、阿拉明、阿托品、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第二类 为脑复苏药 纳络酮
第三类 为呼吸兴奋剂 尼可刹米(可拉明)洛贝林(山梗菜碱)
第四类 为镇痛剂
第五类 为镇静剂 安定
第六类 为止血剂 vit---k3 eaca 止血芳酸、止血敏、凝血酶
这里列举六种最常用的药物:
〖药物名称〗 :尼可刹米
〖别 名〗: 可拉明,二乙烟酰胺,coramine
〖英 文 名〗: nikethamide
〖药品说明〗: 注射液每支0.375g(1.5ml);0.5g(2ml)。
〖功用主治〗: 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对血管运动中枢有微弱兴奋作用。一次静注作用维持5~10分钟。
用于中枢性呼吸及循环衰竭、麻醉药及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中毒。对阿片类药物中毒的解救效力较成四氮好,对吸入麻醉药中毒次之,对巴比妥类药中毒的解救不如印防己毒及戊四氮。口服、注射吸收好。
〖用法用量〗: 常用量皮下注射、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次0.25~0.5g。极量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一次1.25g。
〖注意要点〗: 不良反应少见。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震颤及肌僵直,应及时停药以防惊厥。
〖药物名称〗:盐酸洛贝林注射液
〖英 文 名〗:lobel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药品说明〗:(1)1ml:3mg(2)1ml:10mg
〖功用主治〗: 可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均为n1受体),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而使 呼吸加快,但对呼吸中枢并无直接兴奋作用。对迷走神经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同时有反射性的兴奋 作用;对植物神经节先兴奋而后阻断。
药代动力学。本品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临床上常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阿片中毒等。
〖用法用量〗:
1、静脉注射 常用量:成人一次3mg;极量:一次6mg,一日20mg。小儿一次0.3~ 3mg,必要时每隔30分钟可重复使用;新生儿窒息可注入脐静脉3mg。
2、皮下或肌内注射 常用量:成人一次10mg;极量:一次20mg,一日50mg。小儿一 次1~3mg。
〖注意要点〗:可有恶心、呕吐、呛咳、头痛、心悸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可用于婴幼儿、新生儿。剂量较大时能引起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呼吸抑制甚至惊厥。
〖药物名称〗: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英 文 名〗:adrenal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药品说明〗: 1ml:1mg
〖功用主治〗: 兼有α受体和β受体激动作用。α受体激动引起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α受体激动引起冠状血管扩张、骨骼肌、心肌兴奋、心率增快、支气管平滑肌、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对血压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常用剂量使收缩压上升而舒张压不升或略降,大剂量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主要适用于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主要抢救用药。
〖用法用量〗: 常用量:皮下注射,1次0.25 mg ~1mg;极量:皮下注射,1次1mg。1. 抢救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由于本品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也可用0.1~0.5mg缓慢静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静滴(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
2. 抢救心脏骤停:可用于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药物中毒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以0.25~0.5mg以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或心内注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纠正酸中毒。对电击引起的心脏骤停,亦可用本品配合电除颤仪或利多卡因等进行抢救。
3. 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迅速但不持久。皮下注射0.25~0.5mg,3~5分钟见效,但仅能维持1小时。必要时每4小时可重复注射一次。4. 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约1:200000~500000)于局麻药中(如普鲁卡因),在混合药液中,本品浓度为2~5ug/ml,总量不超过0.3mg,可减少局麻药的吸收而延长其药效,并减少其毒副作用,亦可减少手术部位的出血。
5. 制止鼻粘膜和齿龈出血:将浸有1:20000~1:1000溶液的纱布填塞出血处。
6. 治疗荨麻疹、枯草热、血清反应等:皮下注射1:1000溶液0.2~0.5ml,必要时再以上述剂量注射一次。
〖注意要点〗:1.不良反应: 心悸、头痛、血压升高、震颤、无力、眩晕、呕吐、四肢发凉。有时可有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由于心室颤动而致死。用药局部可有水肿、充血、炎症。2. 下列情况慎用:器质性脑病、必血管病、青光眼、帕金森氏病、噻嗪类引起的循环虚脱及低血压、精神神经疾病。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时误入血管后,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而导致脑溢血。每次局麻使用剂量不可超过300ug,否则可引起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等。与其他拟交感药有交叉过敏反应。可透过胎盘。抗过敏休克时,须补充血容量。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外伤性及出血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等患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必须应用本品时应慎用。儿童必须应用本品时应慎用。老年人对拟交感神经药敏感,必须应用本品时宜慎重。
〖药物相互作用〗:1. α受体阻滞剂以及各种血管扩张药可对抗本品的加压作用。
2. 与全麻药合用,易产生心律失常,直至室颤。用于指、趾部局麻时,药液中不宜加用本品,以免肢端供血不足而坏死。
3. 与洋地黄、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可致心律失常。
4. 与麦角制剂合用,可致严重高血压和组织缺血。5. 与利血平、胍乙啶合用,可致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6. 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两者的β受体效应互相抵消,可出现血压异常升高、心动过缓和支气管收缩。
7. 与其他拟交感胺类药物合用,心血管作用加剧,易出现副作用。
8. 与硝酸酯类合用,本品的升压作用被抵消,硝酸酯类的抗心绞痛作用减弱。
〖药物名称〗:多巴胺
〖英 文 名〗:dopamine
〖药品说明〗: :注射液:每支20mg(2ml)。
〖功用主治〗:用于各种类型休克,包括中毒性休克、心原性休克、出血性休克、中枢性休克、非凡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心输出量降低、四周血管阻力增高而已补足血容量的病人有意义。
〖用法用量〗:将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0~300ml中静滴,开始每分钟20滴左右(即每分钟滴入75~100μg)。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或加大浓度。最大剂量:每分钟500μg。
〖注意要点〗: 1.大剂量时可使呼吸加速、心律失常,停药后即迅速消失。2.使用前应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3.静滴时,应观察血压、心率、尿量和一般状况。4.有恶心、呕吐、头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不良反应。5.多巴胺输注时不能外溢。6.长期或大量输注时,亦可引起末梢缺血或坏疽。
〖药物名称〗:阿托品
〖英 文 名〗:atropine sulfate injection
〖药品说明〗:片剂:每片0.3mg。注射液:每支0.5mg(1ml);1mg(2ml);5mg(1ml)。滴眼剂:取硫酸阿托品1g,氯化钠0.29g,无水磷酸二氢钠0.4g,无水磷酸氢二钠0.47g,羟安乙酯0.03g,蒸馏水加至100ml配成。
〖功用主治〗: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包括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血管循环);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使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
〖用法用量〗:在临床上的用途主要是:(1)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成人每次1~2mg,小儿0.03~0.05mg/kg,静注,每15~30分钟1次,2~3次后如情况不见好转可逐渐增加用量,至情况好转后即减量或停药。(2)治疗锑剂引起的阿-斯综合征:发现严重心律紊乱时,立即静注1~2mg(用5%~25%葡萄糖液10~20ml稀释),同时肌注或皮下注射1mg,15~30分钟后再静注1mg。如病人无发作,可根据心律及心率情况改为每3~4小时皮下注射或肌注1mg,48小时后如不再发作,可逐渐减量,最后停药。(3)治有机磷农药中毒:①与解磷定等合用时:对中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0.5~1mg,隔30~60分钟1次;对严重中毒,每次静注1~2mg,隔15~30分钟一次,至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并改用皮注。②单用时:对轻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0.5~1mg,隔30~120分钟1次;对中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1~2mg,隔15~30分钟1次;对重度中毒,即刻静注2~5mg,以后每次1~2mg,隔15~30分钟1次,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和延长间隔时间。(4)缓解内脏绞痛:包括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肾绞痛、胆绞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每次皮下注射0.5mg。(5)用为麻醉前给药:皮下注射0.5mg,可减少麻醉过程中支气管粘液分泌,预防术后引起肺炎,并可消除吗啡对呼吸的抑制。(6)用于眼科:可使瞳孔放大,调节功能麻痹,用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用1%~3%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滴时按住内眦部,以免流入鼻腔吸收中毒。
〖注意要点〗:(1)常有口干、眩晕,严重时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谵语、惊厥。(2)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病人禁用。(3)一般情况下,口服极量,1次1mg,1日3mg;皮下或静脉注射极量,1次2mg。用于有机磷中毒及阿-斯综合征时,可根据病情决定用量。
〖中毒解救〗:用量超过5mg时,即产生中毒,但死亡者不多,因中毒量(5~10mg)与致死量(80~130mg)相距甚远。急救口服阿托品中毒者可洗胃、导泻,以清除未吸收的阿托品。兴奋过于强烈时可用短效巴比妥类或水合氯醛。呼吸抑制时用尼可刹米。另外可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mg,每15分钟1次,直至瞳孔缩小、症状缓解为止。
〖药物名称〗:洋地黄
〖英 文 名〗:digitalis
〖药品说明〗:片剂:每片0.1g。
〖功用主治〗: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抖、心房扑动等。
〖用法用量〗:饱和量:口服0.7~1.2g。饱和量的给予有缓给和速给两种方法:(1)缓给法:用于2周内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的轻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成人每次0.1g,1日3~4次,直至全效量;小儿将饱和量平均分2~3日服完;(2)速给法:用于2周内未服用强心甙而病情较急者,成人每次0.2g,4~6小时1次,可在24小时内给完饱和量;小儿首次服饱和量的1/3,其余分3~4次服,每4~6小时1次(速给法多选用速效强心甙,如毒毛花甙k等,因洋地黄快速给药欠安全,今已少用)。维持量:成人口服每日0.07~0.1g;小儿为饱和量的1/10,每日1次。极量,口服1次0.4g,1日1g。
〖注意要点〗: 1.洋地黄排泄缓慢,易于蓄积中毒,故用药前应详询服药史,原则上2周内未用过慢效洋地黄者,才能按常规给予,否则应按具体情况调整用量。2.强心甙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相差很小,每病人对其耐受性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异,而所列各种洋地黄剂量大都是平均剂量,故需根据病情、制剂、疗效及其它因素来摸索不同病人的最佳剂量。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瘤及小儿急性风湿热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忌用或慎用强心甙。心肌炎及肺心病者对强心甙敏感,应注重用量。4.强心甙中毒,一般会有恶心、呕吐、厌食、头痛、眩晕等反应,首先应鉴别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加重,还是强心甙过量所致,因前者需加量,后者则宜停药。如中毒一旦确诊,必须立即停药,并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下列药物:(1)轻者,口服氯化钾,每次1g,1日3次;若病情紧急,如出现精神失常及严重心律失常,则用1.5~3g氯化钾,溶于5%葡萄糖500ml中,缓慢静滴,但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或重症房室传导阻滞者不宜用钾盐;(2)强心甙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等,可静注阿托品1~5mg,2~3小时重复一次;(3)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以用苯妥英钠效果较好。对紧急病例,一般先静滴250mg,然后再根据病情继续静滴100mg或肌注100mg,此后可改口服,每日400mg分次服。对非紧急病例,仅口服给药即可。利多卡因亦可用于洋地黄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室颤抖。5.应用强心甙期间,或停用后7日以内,忌用肾上腺素、麻黄碱及其类似药物,因为些药物可能增加强心甙的毒性。如同时需要使用钙制剂,可将强心甙剂量酌量减少(如减少1/3),钙剂可口服,也可在密切观察下静滴,但不可静注。6.利血平可增加洋地黄对心脏的毒性反应,引起心律失常,对洋地黄毒甙则使其排泄增加,故二者与利血平合用时须加警惕。
〖药物名称〗:地塞米松
〖英 文 名〗:dexamethasone
〖药品说明〗:1.醋酸地噻米松片:每片0.75mg。2.地噻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支1mg(1ml)、2mg(1ml);5mg(1ml).〖功用主治〗:抗炎、抗过敏和抗毒作用较泼尼松强,水钠潴留药品副作用更小,可肌注或静滴。同泼尼松。主要作为危重疾病的急救用药和各类炎症及变态反应的治疗。
〖用法用量〗: 1.口服:1日0.75~6mg,分2~4次服用。维持剂量1日0.5~0.75mg。2.肌注(地噻米松醋酸酯注射液),1次8~16mg,间隔2-3周1次。3.静滴(地噻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次2~20mg,或遵医嘱。4.抗炎、抗过敏,每日1.5~3mg,每晨一次或早、午两次分服。
〖注意要点〗:
1.较大量服用,易引起糖尿及类柯兴综合症。2.长期服用,较易引起精神症状及精神病,有忆病史及精神病史者最好不用。3.溃疡病、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肺结核、肠吻合术后病人忌用或慎用。4.其余注重事项,参见本类药物“应用注重事项”。
〖药物名称〗:纳络酮
〖英 文 名〗:naloxone, narcan, n-ally-noroxymorphone
〖药品说明〗:针剂:0.4mg/1ml。
〖功用主治〗:用于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解救,每次0.4~0.8mg,肌注或静注,1~2分钟即可解除呼吸抑制及其它中毒症状,可使从昏迷状态迅速恢复。此外,还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乙醇中毒及心博骤停患者的复苏,并具有抗休克作用。可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升高血压,改善组织的血液灌注,适用于治疗败血症性休克基其他休克经治疗无效时使用;也用于治疗垂体激素分泌亢进综合征,能抑制acth的过度分泌。
〖用法用量〗:皮下、肌注、静注:用于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解救,每次0.4~0.8mg。12岁以下儿童:0.2mg/次。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每次4mg。用于心脏骤停急救,以2mg每(kg.小时)静滴。新生儿窒息:0.01mg/kg,首先给0.02mg试验剂量,如无反应可3~5分钟内重复使用。
〖注意要点〗: 对阿片类药物已耐受者,使用本品后会立即出现戒断症状,可用以研究镇痛药的作用部位、作用性质与强度等;孕妇、新生儿不宜用。高血压及心功能障碍患者慎用,使用时应严格遵照医嘱。极少人数出现心动过速及肺水肿。.
复苏药物最主要的给药途径篇四
复苏时常用的药物及给药途径有哪些? 常用的药物:
① 血管加压剂,常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阿托品
② 抗心律失常剂,如胺碘酮、利多卡因和硫酸镁
③ 碳酸钠
给药途径:
外周静脉途径
骨髓腔途径
气管导管途径
中心静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