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走近老师教学反思(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走近老师教学反思篇一
“生态课堂”提出: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场所,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构成因素的复杂性,重视课堂建设。教师应坚持的原则是:多方面、多角度地协调课堂的多种因素,保证信息流动在课堂中的畅通无阻,保证信息能通达到每一个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为本身的心理品质。
刚开始学习“生态课堂”教学理念,实践“生态课堂”教学过程,我肤浅地认为:作为教师的我就是“阳光、水、空气”,而学生就是“植物、动物”,教学方式就是“土壤、细菌”等等。然而,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研课、听课、学习、探讨,才进一步意识到“生态课堂”绝非如此简单。下面我就以钱亚萍老师的《荷塘欢歌》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对这样的情况作了巧妙处理。钱老师在出示儿歌后,插入现代音乐家班得瑞的轻音乐《大自然的吟唱》,钱老师要求“听音乐,用想象作画笔,画出傍晚时分池塘的美丽景色”。在无语、宁静、自然的短短一分钟音乐中,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描绘大自然美景,环节紧凑,处理巧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音乐具有模糊性和多解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魅力,引领学生进入宁静、和谐的气氛中。这样的课堂环节生动地诠释了“生态课堂保证信息能通达到每一个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为本身的心理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音乐课堂更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舞台,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却是为了“创造”而创造,常常忽视孩子们的兴趣,或者只在乎孩子们表面上的兴趣。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的课堂教学中,就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同样是为熟悉歌曲节奏玩节奏游戏这一环节,钱亚萍老师设计用圆舞板模仿“蛤蟆唱歌”。圆舞板的音色与蛤蟆的呱呱声比较接近,老师领,学生学,一唱一和,整个教室就是一片欢快的“荷塘”,一片快乐的歌唱“蛤蟆”。在这样一片欢快的鸣唱中,钱亚萍老师再请学生们自主选择同学商讨,共同进行节奏创编,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达到一致,效果凸显,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智慧,更体现了“生态课堂的自然美与和谐美”。
三、走近学生,巧诱学生快乐的歌唱
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的课堂教学中对这样的情况作了巧妙的处理。钱亚萍老师在教授歌曲《数蛤蟆》中,巧妙地应用了《数蛤蟆》中的“数”,用接口唱的形式,老师唱:“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学生接唱:“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依此类推,分别用接口唱的形式演唱了“两只蛤蟆……三只蛤蟆……”,学生强烈的创造热情,个性化、情趣化在这样的接口唱中被充分激发。体现了“生态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场所”。
通过学习钱亚萍老师的《荷塘欢歌》这堂课,我领悟到:真正的生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迸发;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的互动、交汇乃至升华;它是自然和谐而产生的超乎异常的默契、协作。这样的课堂教学充满着灵动和智慧,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教者、学者,他们是相互作用,无法单独剥离的一个整体。
走近老师教学反思篇二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打磨,以及专家的指点,主题“友爱残疾人”的第一个课题《走近残疾人》正式向全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任课老师展示,并得到很好的评价。
本课题教学以情感的渲染为重点,课堂上让人感动的视频有两个,能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导入新课时播放[中国达人秀]第一季第三集:“断臂男孩用脚弹钢琴震撼全场”视频,一下子牵动了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感动的世界,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这一视频同样感动了听课的全体老师,大家都被身残志坚的断臂男孩刘伟的一言一行所感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反思:本来,我是想采用“2010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的片断作新课的导入,但在集体备课时,有位老师建议我改用“断臂男孩用脚弹钢琴震撼全场”视频,她认为这段视频的确是动人心扉的。经过再三研究,我决定采用这位老师的意见,果然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是不可忽视的。
事例:课堂上让人感动的另一个网络视频是“2010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的“精彩回放”。残疾健儿的坚毅刚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样是让学生感动,让学生肃然起敬,在视频的渲染下,学生对残疾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尊重之情油然而生。
反思:网络资源的正确利用,在《走近残疾人》一课的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然而,有听课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播放完视频后不让学生说说感受呢?对这个问题,我这样想,我觉得让学生说说感受是好的,可以加深认识;而省略让学生说感受这一环节,也并不影响视频的'教育效果,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只有四十分钟,无法面面俱到,因此,我在设计时便省略了让学生说“看了视频后的感受”这一环节。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尊重和帮助残疾人。
事例: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我设计了三项体验活动,分组同时进行。活动一:用拐杖走路。活动二:单手穿衣服。活动三:蒙眼走路。每项活动分别由两个小组进行体验。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细致的,拐杖底部要防滑,蒙眼布要干净,要给蒙眼走路的学生一根拐杖,要嘱咐学生注意安全,还要告诉学生体验时要严肃认真,因为这样是尊重残疾人的表现。
反思:由于全员参与了体验活动,学生真正理解到残疾人生活真的不容易,并在说感受时表示以后要尽力帮助残疾人。
判断题:对的用打(√)不对的打(×),并说说为什么?
① 看见盲人伯伯过马路时,跑过去扶盲人伯伯过马路。( )
② 看见盲人就叫人家瞎子;看见腿残的人就叫他跛脚。( )
③ 小明说:“我只尊重优秀的残疾人,不优秀的残疾人我不尊重。” ( )
④小红说:“我们要友爱残疾人,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残疾人。( )
反思: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从小懂得要尊重、友爱和帮助残疾人。
总之,整节课都扣动着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感动,实效性强。
走近老师教学反思篇三
由于自己对京剧了解不多,所以在课前,利用大量的时间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和图片,并制作了多媒体幻灯片《走近京剧》。还利用自己会拉二胡的条件,去借了一把京胡,练习了一段京调,为欣赏活动做准备。有了这些图片、资料、演奏的准备,欣赏课变得不再单调、乏味,而是生动了许多。
京剧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的确深刻了一点。虽然京剧欣赏教学的要求与一般民歌欣赏、器乐欣赏的目标差异不大,他们只是曲调不同而已。但因学生几乎从不听京剧,对京剧一点都不了解,很多学生说,在电视里看到京剧的屏道,都会转台的,所以根本没有欣赏京剧的基础。他们不了解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基本的京剧知识,所以他们看不懂也听不懂京剧,无形中也就远离了京剧,无法和老师形成共鸣;儿童的精力旺盛,喜欢活动而且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让学生静下心来欣赏冗长的唱腔和难懂的唱词并理解其人物形象有一定难度。
由于京剧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生疏的,第一课时中,我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引导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而教材提供的只有cd音响材料,所以我利用了mtv的形式,如: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的录像、京剧《智斗》、《苏三起解》等网上找到的影象资料,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既能听到音乐又能观看到京剧的表演形式。在讲解“做”和“念”的时候,我让学生模仿和表演了京剧《智斗》的片段,同学们边听边随录音哼唱,并总结出一字多音的拖腔是京剧唱腔上的一大特点,进一步感受京剧唱腔中唱词的韵脚、咬字吐字与四声运用等特征,以帮助学生体会和感受。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对京剧四大行当熟知于心。在接下去的《急急风》讲解时,我以实物展示和课件显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鼓和大锣、板鼓和小锣、板鼓和钹、板鼓和锣鼓等经依次类推,然后逐步累加到三声部、四声部。在弄清了《急急风》节奏谱时,学生很快能用乐器鼓、钹、锣等三件乐器演奏出一段简单的《急急风》,而学生对于自己能成功的演奏《急急风》也很有成就感。通过了解、模仿、演奏、表演学生对于京剧有了一种亲切感和兴奋感,这个活动带给了我一点收益,因为我看见学生在逐步了解京剧、感受京剧、接受京剧。
第三课时《说唱脸谱》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个内容,特别是观看外国人唱的《说唱脸谱》的vcd时,学生特别激动,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曾经唱过的歌曲,也是前年星光大道栏目中,外国人喜欢演唱的曲目,很多学生一听就知道,而且歌曲欢快,易于上口,学唱非常认真,对脸谱的认识也更清楚了。我还给学生播放了和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让他们知道,并非远离我们青少年。在愉快的氛围中,我们共同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这节课虽然过去了,却一直令我难以忘怀,我深深地感受到,音乐教学也正象醇香的清茶,慢慢品味才知其中滋味。
第四课时成了京剧小沙龙,学生们不仅交流了很多京剧常识,大方的.学生还上齤台演唱了在家学习的京剧唱段,虽然唱得跑了调,但是我知道,京剧已开始走进学生们的心里。
本单元的不足之处就是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观看多媒体幻灯片,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如果能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那样课堂气氛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