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安全应急预案 大学生安全应急预案(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大学安全应急预案 大学生安全应急预案篇一
1.高校对应急预案认识不足由于高校长期的相对稳定性,部分高校党政领导人抱有侥幸心理,轻安全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些高校的管理者更愿意采用“事后动员”的危机应对模式,一旦危机事件发生,这种临时应对的策略不仅会加大危机应对成本,甚至会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
2.预案的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高校应急预案多是依靠管理者零散有限的个人经验而进行编制和管理的,内容简单、层次不清、体系尚不系统完整。大多数高校的应急预案从总体上而言是属于“纲领性”和“宣言性”文件,可操作性不强,导致高校虽有应急预案却很难对空降而来的突发事件个案应对自如。
3.预案执行机制不完善
许多高校预案管理执行机构的应急指挥和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人员较少,级别较低导致缺乏协调指挥权力,因此在编制预案后很少组织有针对性的预案演练,也无法根据实际演练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二、危机视角下完善高校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应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做到科学管理。制定处置事件所依据的预案应以科学为指导,以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后,对数据资料进行准确的科学分析和论证,最终制定出标准化的应急预案。
2.预见性原则
高校制定应急预案虽然不可能预见到危机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地点、规模等具体情况,但是预案必须尽可能地体现预见性,特别是重特大事件和经常性的事件上。
3.以人为本原则
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有效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同时充分发动师生参与到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中来,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的学校应急管理的工作格局。
4.可修正性原则
预案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变动的情况,应急预案草案演练的反馈信息情况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来及时反复地检查、评估与修正其预案。
三、危机视角下高校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良性运行的建议
1.给予应急预案法律支持,使高校危机管理有法可依
以法律手段来处理与突发性紧急状态有关的公共紧急事务,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用法律法规来引起高校领导对应急预案认同的同时还能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
2.加强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做到有备无患
高校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几乎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其关注的对象包括高校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因此预案的要素应是较为完整系统的,应该包括:总则;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理;保障措施;监督管理。
3.着力构建强有力的应急管理体制,为应急预案运行提供保障
有效的组织体制是危机管理是否能成功完成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证。我国高校应该强化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当发生突发事件,该组织体制迅速行动,遵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分析事件现场的情况,各负其责,妥善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尽可能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恶性影响。
4.注意协调沟通好应急预案执行中的合作问题
高校的应急能力和可用资源总是有局限的,对于超过高校能力的突发事件可能要执行上一级应急预案,这就需要协调处理好预案运行中的合作问题:既需要沟通好校内各部门,又要沟通好校内外的关系。唯有落实好预案运作中的合作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多方力量,更好地解决各类突发事件。
四、结论
新形势下,高校编制应急预案是创建平安校园的第一步,是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是避免突发事件恶性后果的最佳预防措施。当前高校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面对未知的挑战,未来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实践和改进的地方,高校才能应对好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