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后反思优质(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讲读第三自然段到全文结束。
[教学目的]
1、理解“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调动情感。
1、(课件出示病床图)师深情叙述事情的发生,导入新课。
2、齐读课题。
二、深入文本,感受亲情。
(一)讲读3~6自然段。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一两句话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习3~5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一些句子,进行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交流。
a、围绕“此时此刻……病床上”。这一重点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结合课件等方法、手段,体会人物一心为他人着想,沉着镇定的品质。
b、抓“仍沉着”“也静静”去揣摩人物内心,感受台胞的爱心。
c、围绕“经过一次又一次……涓涓流出……”这一感人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进一步感受到爱和奉献。
3、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引导抓关键词,体会李博士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3)出示奔波图(课件),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感受海峡两岸之间无法阻隔的血脉亲情。
(二)品读第七自然段
(1)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小钱得救了”。
(2)齐读第七自然段。
(3)品读课题,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4)再一次齐读由该自然段改写成的诗。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播放音乐)小钱得救了,此时,他会说些什么?
(生讲)
(2)把小钱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爱心
血脉亲情
杭州
中国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执教:福州市福清渔溪中心小学 张建莲
指导:福州市福清渔溪中心小学课题组
[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细腻,情致淳厚感人,书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的赞歌。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课教学依据文章情真意切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最感人处入手,通过品词析句,联系生活,观看直观课件,揣摩人物心理,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两岸人民的浓浓的血脉亲情。最后的教学环节--说写训练,又使得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训练巧妙结合起来,实现三维目标有机的整合。
[教学目的]
1、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顺情导入、整体感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本课的导入是由教者用深情的语言叙述故事的发生,引读课题。这样的设计使得新课导入与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衔接起来,同时又创设了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文本的欲望。
紧接着遵循由整体感知入手,精读部分,再回归整体的阅读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3-6自然段),用一两句话归纳该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重在体验,以读激情。
本文教学主要的目的是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教学中,以生为主,以读为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层层感悟、体验,以读促思,以读激情。
(一)自读入手,激起情感涟漪。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文章的第二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描写感人肺腑。教学本段,着重引导学生自由读书,找出感动自己的句子,进行批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批注、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找出感人的句子,并进行体会,深入文本,感受文本。
(二)逐层悟读,叩响情感和弦。
在学生读书、体会、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汇报。在这一环节教学中,设计意图明确,那就是抓住文体最感人的语句为切入口,逐层感受,层层深入,不断加深体验,升华情感。首先,引导学生读书并播放课件,直观、深刻地感受地震及其后的余震危险,为学生进入文本,进入人物内心做好铺垫;然后,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抓关键词句进行品析,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最后,引导学生从关键词“静静”入手,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人物的无私而又博大的爱。在此基础上的三次齐读,“此时此刻,……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表现出学生从感知到感悟理解,再到情感熏陶感染的过程。
(三)直观感受,引发情感共鸣。
教学文章第六自然段时,还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理解,特别是“奔波”,并出示奔波材料和地图路线,既让学生感受到李博士的辛劳和博大的爱,又引起了学生的疑问“两岸仅一水之隔,为什么不直飞呢?”利用这一阅读期待,教师深情叙述解疑,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纵然有千山万水千难万阻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四)激情品读,推向情感高潮。
文章的最后一段,既写出了故事的结果,又表达了作者炽热的情感,讴歌了浓浓的血脉亲情,是本文的中心段。教学该部分时,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课题,教师则深情地描述“这岂止是一座桥……这是一首爱的诗篇。”煽动学生的情感,最后齐读这一段,把学生的情感推向最高潮。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指出: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学生有了上面的情感的积淀,他们心潮澎湃,有千言万语要说,如鲠在喉。此时,教师深情地描述,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假如我们就是小钱,有一天和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会说些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给小钱写一封感谢信。这样既加强了说写训练,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具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读题目,初步谈谈对题目的理解。(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海峡,海峡两岸和生命桥,解决对于海峡的理解。)
二、提出学习目标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教师相机引导)
2、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
4、全班交流
三、展示学习成果(基础知识展示)
1、学生读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小组内展示)
2、自主选择文中最受感动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个性展示)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读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一、复习导入,提出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回顾课文大意、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
2、提出学习目标: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展示学习成果(创造性展示)
1、学文悟情展示(一)
① 自由谈谈感受;
② 补充地震的资料,理解袭击,余震的意思。(余震也有一定的破坏力。)
③ 从中你感受了一颗怎样的心?根据感受朗读句子。
① 地震中的青年安然无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③ 现在你又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呢?用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
① 你能体会到这无法预计的余震给青年带来的是什么吗?
② 面对这样的一位青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③ 带着你的理解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2、学文悟情展示(二)
⑴ 体会小钱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①抓住: 步履匆匆、沉着,体会不顾安危,一心救人。
②抓住:奔波、连夜,体会不顾劳累,急人所急。手术艰难,更显真情。
⑵简单介绍李博士。
⑶让我们把对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读中吧!(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⑷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医德,用他的爱心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学文悟情展示(三):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⑴ 在小钱被确疹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⑵ 当李博士取到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
(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三、激发知识冲突:
1、理解“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理解“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含义。
3、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演一演,写一写。
四、知识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提、移、救
————————
小钱 爱之桥 李博士、青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篇三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台湾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在余震中为一位中国台湾青年抽取骨髓,辗转数千公里,连夜救杭州青年小钱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表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应引领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描写李博士及中国台湾青年的句段,想象画面,读出感受,领悟作者对比的表达手法,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透过文字丰富自己的想象,通过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在手术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大陆同胞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1、释题导入,渗透识字,引导有感悟地读。
“峡”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猜一猜。“峡”由“山”“夹”二字组合而成,表示两山夹着水,河道在两山之间,我们在第二课就学过《雅鲁藏布大峡谷》,请大家查字典。在文章里,“海峡”是指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认识中国台湾海峡)。今天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海峡两岸之间的一个故事(强调“海峡两岸”),请你读课题;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强调“感人”),请你读课题。读文章就应这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就能读出味道来。
2、识记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课的生字比较多,我把它们编成了一段话,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出示生字段,请四位同学读)
桂树飘香,阳光灿烂;花苞凋零,满怀希望;
地震袭击,海峡彼岸;台湾同胞,心系小钱;
身向空旷,才更安全;余震暂停,涓涓流淌;
骨髓移植,生命绽放;血脉新情,代代相传。
下面请同学们合作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文章讲到两个地方:杭州、中国台湾。提示学生:先讲了……,再讲了……,最后讲了……。)
3、精读课文,透过文字丰富自己的想象,通过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文章边想画面,看看哪些文字感动了你的心,画出来,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预设:学生会在描写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的段落里画线,也就是文章的3、4、5、6自然段,老师可有选择地引导学生按课文的顺序学习。)
画面对比一:
7.3级的地震是一种怎样的地震?仔细读读这句话。联系“大”“袭击”“此刻还在摇晃”,还可以联系下段的“在这场灾难中”,理解这场地震的严重性。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请你再读描写李博士的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画面对比二:
“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不清楚不等于不挂念:大屏出示:
(预设:也许他的爸爸正被压在倒塌的楼板下等他来救,但是……;也许他的妈妈双腿被夹在在震后的石缝中动弹不得,但是……;也许他的妹妹正孤零零地站在地震后的废墟上哭泣,但是……)
期待……期待……这是一种怎样的期待?能让中国台湾青年顾不上灾难中的家人。让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期待?(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预设:生命的期待,唯一的期待,充满希望的期待。)
是呀,这生命的期待,牵动着中国台湾青年的心,请大家再读这一段段。
画面对比三: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病房里多危险啊!看看文中的插图,展开自己的想象,病房里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读:此时此刻,病房完全有倒塌的危险,但是……;此时此刻,病床在摇晃,一不小心针头就刺痛了骨头,但是……;此时此刻,输液瓶在晃动,桌上的暖瓶在晃动,随时都有打翻在地的可能,但是……)
是呀,从中国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还是生命,是爱心,是喜悦,是感动。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段话。
4 入情入境,触摸文本,体会”生命桥”的含义,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是什么感动了你,请你说一说。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画]请大家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分享这幸福的时刻。
故事讲完了,留在你心中的是一座怎样桥呢?[生命桥 爱心桥 亲情桥]这座桥不在海上,而在你我的心里,这是一座心桥。下课。
附:板书设计:
爱心桥
杭州 亲情桥 中国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篇四
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本课生字较多,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将“血、髓、暂、脉”等字的字音读准确。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袭”“暂”等字的书写。
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捐献的资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篇五
(生……)
生:(纷纷)爱我中华!
师:你们每天都会看到祖国的版图,那老师想考考你们。看地图,你们的家乡太原在哪呀?能找到吗?用手指一指。
生:(纷纷用手指屏幕)在那儿,在山西,
生:千里迢迢。
生:路程遥远。
生:……
生:不可能的。
生:绝对不行!
生:那就更难了。
生:……
师:好了,关于桥的话题,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大家准备好,我们来上一节语文课。(上课铃响)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
师: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师:对呀,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生自由读书5分钟,师巡视时提示学一些词语的读音,帮助一名学生查字典。)
师:都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生:(自由读了一遍,纷纷举手。)
师: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的那个“凋”不要读成“调”。
师:你领大家读。
生:凋零。
生齐读后继续举手。
师:不着急提醒下一个。谁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花枯萎了。
生:(纷纷)“绽放”。
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
生:“含苞”
师: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自己读读看。
(生大声读后纷纷举手。)
师:在课文中指什么?
师:……能挽救他的生命。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暂停”,不要读成zhan停。
师:非常好。平舌音,第四声,跟老师读——
(生齐读后,又指2生读,读得很准。)
师:谁来用“暂”组一个词?
生:就是那个,(很紧张) 暂时。
师:好!读得很准确,回到句子中还能读准吗?(出示课文中出现“暂停”的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
(一生读,不太流利,并且把“间隔”的音读错了。)
(一名学生读,准确、流利。)
师:真不错。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辗转”都是卷舌音。
师:很好,大家跟他读。(生齐读)
师: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举手的学生很少)知道的同学不多……刚才有一个同学读书时查了字典,我们请他读一读字典上的解释。
生:(读字典上的解释。)
师: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
师:懂了吗?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
生:这两句话都是说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非常不容易。
师: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生:一个。
师: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
生:谈何容易!
生:在美国……
师:哦,都找到国外去了。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
生:可能在中国台湾找。
生:在他的亲人朋友中找……
师: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最后,在哪里找到了?
生:在中国台湾。
师: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生:辗转。
师: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生点头举手。)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 (生齐读句子。)
师:好,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生大声读词语)
师: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流利了,现在我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定比刚才读得好,有信心吗?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指一列4生分别读1、 2自然段,3、4、5自然段,6自然段,7自然段。)其他同学别着急,有更重要的任务,注意听他们读,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生读课文。)
生:1999年9月22日,小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师:哪里的小钱?
生:在杭州的,(师板书杭州)
(生继续很具体地叙述,师随即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中国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看着黑板上的词语说成一句话: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
(一生独自连词成句,生鼓掌。)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注:后一部分的课堂实际呈现与我的预设相差很大,我处理的不够机智稳健,有一些有效的训练亮点没有展示出来。这是我这次赛课的最大遗憾!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生:我最感动的是中国台湾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给杭州市的小钱送骨髓。
生:我最感动的是李博士在危险的情况下来给小钱做手术。
师: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生默读画语句,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谁先来说说你划下的语句,然后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划下的是“此时此刻,……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没有跑,那么沉着的站在病床旁让我感动……。
生:这句话中,我还感受到博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这位同学更会读书,能把“沉着”这个词语和这一自然段中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体会,体会到了李博士的精神。我们像这两位同学学一学,把“沉着”这个词和整个自然段中的其他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一起来,都看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首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找一找,读那一句?(指名,生读“针头向皮肤刺去……”)
生:“突如其来”。
师:这个词找得准!强调这个词,再读一遍这句话。(生齐读)
师: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生:沉着地站着……
师:现在什么地方最安全?读哪一句?(指名,生读“此时时刻,跑到空旷的……”)
师: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
生:不是!
师:想像一下,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
生:手术的器具在摇晃……
生:还有那些瓶瓶罐罐在摇晃……
生:人也在摇晃……
师:多么危险啊!可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生:沉着地!
师:他沉着地站在这充满危险的地方等什么啊?
生:等余震停下来继续抽那位青年的骨髓……
师:是不是这样啊?读一读相应的句子……(生齐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句。)
师:一个“沉着”写出了李博士的品质。再找一找描写青年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师:你读哪句话知道了地震很可怕?
生:读“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学生很紧张,句子没读通,老师鼓励再读。)
师:这位同学真会联系前面的课文体会自己的感动。还有谁联系了哪句话感受到青年心里想着别人让你很感动?(生读“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句”他感受。)
师:不清楚并不等于不牵挂,他虽然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心里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牵挂自己的家人。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生齐读)
师:注意红色的词语再读一遍。(生读“希望、期待着”)
师:那么,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钱哪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小钱就是,就是那个……那个……快要死了。
师:你很伤心,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
生:我很想小钱能活下去……
师:你有一颗善良的心。
生: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多不容易!
师:是啊!多不容易!你在为小钱担心!
生:小钱是幸运的,他在中国台湾找到了又适合骨髓的人。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前三句话,其中五个词语变红。)
生: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脸红润起来。
生: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
师:正是因此,即使是在地震的摇晃中,中国台湾青年也会这样,读课文“……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躺在……”(生读相应的段落)
(指名:爱心、希望……)
生:差5分钟就是12个小时。
师:这是怎么样的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与漫长?
生:“奔波”!
师:(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漫长的感觉!(齐读奔波)
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
生:“连夜”
师:(板书连夜)多么令人感动!读这个词,读出你的感动!(生齐读连夜)
师: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齐读这一段)
师:小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
师: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
生:爱心
师: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相应画板书“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生命桥!
师:有没有谁想再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生:……
师:你看到这个结果,你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句!
生:……
师:最后一次机会,再来读读令你感动的句子。
生:……
师:让我面对祖国的版图,用心来读读这两句话——(配乐出示课文最后两句话“也许,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
师:同学们,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也许,有一天小钱会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同胞又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请同学们在你们的班级里讨论交流吧。下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篇六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静静地等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中国台湾莲花的慈济医院,李政道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为了挽救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之桥。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清小钱接受骨髓移植的经过,领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教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李博士、莲花慈济医院等方面的资料,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2、准备课件。
三、设计理念
围绕“生命桥”这一主题,营造多次多层螺旋回环的研读场,引领学生品析语言,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寻求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结合点,从中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移植、间隔、袭击、空旷、暂停、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4、领悟作者分两个不同地点交代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能力。
四、过程预设
(一)故事引入,调动情感。
记者问: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
姚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记者又问:如果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呢?
姚明反问: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学生听后,畅谈感受。(生命高于一切;比赛可以重来,而生命却只有一次;生命是金钱不能估量的……)
(二)、初读课文,结合课题概述课文大意。
课题中的海峡指哪儿?(中国台湾海峡),
在海峡两岸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杭州的一个青年得了白血病,中国台湾青年捐献骨髓来拯救他;中国台湾青年捐骨髓给患了白血病的杭州青年小钱,最后小钱得救了。)
(三)、细读课文,品文悟情。
(1)、走进杭州,感受小钱对生命的渴望。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觉得特别打动自己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
◇理解“即将”的意思;(将要;马上要;马上就要)
◇理解“凋零”的意思;(花儿枯萎;花儿凋谢)
◇理解“即将凋零”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小钱快要死了;小钱像花儿一样随时都可能凋谢)
◇我们以前学过成语“含苞未放”“含苞欲放”,指花儿还没有开放,理解“含苞”在文中的意思(小钱很年轻;小钱还没有成年,他只有18岁呢。)
引导学生在品读中身同感受,对即将消逝的美好生命油然而生痛惜怜悯之情。
反馈: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联系上下文理解“几经辗转”,感受找到合适配对的骨髓费了很多周折以及小钱经受了多次绝望的打击,才迎来这生的希望。
◇引领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为他的患病而痛惜,为他的一线生机而庆幸,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走进中国台湾,危急中感受人间真情。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拯救行动,骨髓能不能顺利到达呢?手术能不能保证成功呢?让我们走进中国台湾那一头,看看此时此刻中国台湾青年他在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3、4、5小节。
1教师在学生回答中进行梳理。(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
在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
(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地余震频发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地震动,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3)、两岸奔波,感受高尚医德。
研读李博士的动作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感受人物品质。
◇其间,有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就是李博士。请同学们划出描写李博士的句子,自己读好。
◇步履匆匆
“履”在古时候就是鞋子,那么“步履匆匆”呢?
(快速行走;急匆匆地走)
◇“奔波”在文中的意思
(就是来回奔走;忙忙碌碌地在大陆和中国台湾不停地奔走。)
◇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上,你读出了什么?
(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在和时间在赛跑;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李博士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他主持创办了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帮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吧!
(四)融情朗读,感受生命的喜悦
◇同学们,当医院手术室的门禁闭的时候,大家都在焦虑地等待着,殷切地期盼着。这时手术室的门忽然打开了,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小钱得救了!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融入你们的那份感情,自己试着读最后一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语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如果你就是小钱的同学,和他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同学。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怎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如果你就是小钱的父母,为他担惊受怕、操碎了心的父母。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这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五)回归课题,感悟爱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篇七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9年的真实的故事。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像李博士一样的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像含苞的即将凋零的花朵,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一、在品味课文时,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小钱的不幸,悲伤与绝望,朗读时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学生在读的时候,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声音上扬,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我能够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并给予恰当的范读,用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二、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部分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唯有”,虽然读了句子,但没有对“唯有”进行深入挖掘,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就挖的更深了,就能让学生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
三、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和爱心,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
四、自身应变能力不够灵活。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有些语言不够干净利落,这些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篇八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关键: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从而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一部分——中国台湾。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跨越茫茫海峡的生命桥。
2 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学生:这里的生命桥指什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词语,其他正音,教师强调前鼻音,后鼻音的认读。
(2)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适时板书。
(课文主要讲了大陆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3 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时间以及关键词就可以把故事说完整说具体。
细细品读,把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概括出来,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三 默读感人部分,体会人物精神
1 学生默读3-5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原因。
2 与学生一起交流感受。
因为李博士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还能够那么沉着。
学生:我也被李博士感动了,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博士是多么的(无私、有爱心)
教师:真会读书的两个孩子,一个会抓重点词,一个会体会到人物精神。
(出示课件,指名读出他的感动、敬佩。)
3 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无私。
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
教师: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
学生:“此时,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教师:“但是,李博士仍……”此时此刻,手术室里是安全的地方吗?
想象一下,手术室里还可能会有什么危险呢?
学生:病床可能会摇晃
学生:医疗器械可能会倒下
学生:房屋也有可能会倒塌
4 教师设情境朗读:
当病床摇晃的时候,李博士……
当医疗器械倒下的时候,李博士……
当房屋要倒塌的时候,李博士……
6 学生反馈:
出示课件:“在这场灾难中……”
师:想一下,中国台湾青年想到了谁?
生反馈:中国台湾青年想到了(亲人、朋友、家园……但更多的是大陆青年小钱)
师:是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国台湾青年多么的(无私)呀!真让我们(感动、佩服、赞叹……)
7 指导朗读:读出你的感动,你的佩服,你的赞叹。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出示课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师导:看到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你高兴吗?
学生齐读,读出你们心中的高兴。
9 引导想象
中国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反馈:流出了中国台湾青年的爱心;流出了小钱的希望、期待……
10 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理解:枯萎的花苞、绽放在文中的意思
体会: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谈何容易
想象: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
11 指名反馈,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会使小钱(苍白的脸红润起来;燃起生命的火种;枯萎的花苞重新绽放)
12 师导: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带着小钱的希望出发了。
出示李博士奔波的时间表
学生观察后思考:这经过了多长时间?(差5分钟就是十二个小时)
这是怎样的十二小时?
反馈: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十二小时
师导:李博士没有停歇,一直到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
出示第六自然段:男生齐读,读出李博士的不辞辛劳
找出表示漫长、紧张、让人担心的关键词(奔波)
指导朗读,读出漫长、紧张的语气
小钱才能燃起生命的火种。讲到这里,我们的课题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指名反馈:生命桥指什么?(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血脉亲情。)
四 出示最后一段,指导朗读
师导:同学们,茫茫海峡割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骨肉亲情。让我们用“心”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遍。
学生齐读
五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小钱第二次生命。这就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血脉亲情。
3指名反馈
4 教师小结
六 总结全文,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七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积累爱心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