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大全13篇)
绘画是一种通过色彩和线条来展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视觉效果的艺术形式。写总结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拓宽思路,提升写作水平。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海南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儋州市区45公里。它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而修建的,可能有朋友要问怎么在海南这么偏远的一个小镇会和苏东坡扯上关系呢?这就要从苏东坡坎坷的一生说起了。
苏东坡,原名苏轼,四川眉山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曾在朝中为官,但由于政见与王安石的改革主张不一,在朝延中没有容身之地,处处受到迫害,为官时被一贬黄州,再贬惠州,最后被贬为”琼州别驾“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在儋州先是住官屋,后被驱逐,住到了桄榔林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让其在此定居了下来,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苏东坡在此居住了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海南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成为了海南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主要有大门、载酒亭、载酒堂、大殿等主要建筑构成。书院的大门悬挂的”东坡书院“的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绩的手迹。穿过大门,跨过石桥,就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是当地人在苏东坡当年会客的旧址上创建的。在”载酒亭“里有着两株一米多高的”狗仔花“,对于这种”狗仔花“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典故:相传王安石曾有一首诗为”明月当空叫,五狗卧花心“。东坡觉得十分不妥,随手改为”明月当空照,五狗卧花荫“。到儋州后东坡却发现了当地一种叫”明月“的鸟和一种叫”狗仔花“的花,于是恍然大悟,后悔不已。载酒亭里的两株狗仔花就常年开花,花心就如五只小狗蹲卧,大家到了载酒亭后可一定要看看。
载酒亭后就是载酒堂了,这是整个东坡书院的正中心,里面保存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着”天南名胜“之称。”载酒堂“里有三副对联和13块石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坡先生笠屐图》和”载酒堂诗“石刻。《东坡先生笠屐图》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东坡先生笠屐》而做的。它描绘的是: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到下雨,于是向近处农家借用竹笠和木屐,穿戴起来怪模怪样,惹得妇女儿童相随争笑,农家的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也乐了,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这反映了苏东坡在逆境中旷达乐观,入乡随俗,与民相亲,历来受到当地乡民的敬爱。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二
东坡书院始建于宋代,嘉祐二年(1057年),苏东破与同科进士、宜兴人蒋之奇、单锡接席琼林,互相唱和,因向往阳羡溪山之美,订鸡黍之约。以后,苏轼在宋熙宁、元丰年间,曾多次来宜兴观赏溪山名胜。在漫游独山时,他看到此山独立画溪之东,山势似四川眉山,顿生思乡之情,由衷叹曰:“此山似蜀”,后人遂将独山易名为蜀山。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买田筑室于蜀山南麓,拟终老阳羡,这便是“东坡草堂”,之后又扩建成“东坡别墅”。元代在原址上建起“东坡祠堂”,后又废为僧舍。明弘治十三年,工部侍郎、宜兴人沈晖在此重建“东坡书院”,作为文人学士例行集合、缅怀先贤之所。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多次修缮、扩建。咸丰年间,书院被焚。光绪八年,当地二十四家望族合资重建“东坡书院”,作为宜兴东南八乡培养人才之地。光绪三十二年,废除科举,改位“东坡高等小学堂”后为“东坡小学”所在地,“东坡桃李”遍于天下。1983年6月,书院被列为宜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东坡小学”从中迁出。20__年10月,书院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顶蜀镇政府筹资全面修建“东坡书院”,恢复七间四进,并新建碑廊180平方米,以传承“东坡文化”,使古老书院焕发青春。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三
东坡书院与五公祠一样,是海南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儋州市区45公里,与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在咫尺。
这里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字子瞻,号东坡)贬谪海南时居住和讲学的地方。苏东坡因朝庭险恶的政治斗争被一贬再贬,绍圣四年(1097)四月又从广东惠州任所贬到海南岛。海南岛古时候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文化落后,蛮荒闭塞,疾病流行。朝庭任命苏东坡为琼州别驾,是名义上的琼州府官员,但是不允许参与政务,而且不让在府城居住,必须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这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正所谓风烛残年,万里投荒,景况十分凄凉。他身边只带着次子苏过,先是居住在昌化军使安排的官屋,后来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时,遣人渡海把苏东坡从官舍中驱逐出去,使他不得不偃息于桃榔林中。次年,昌化军使张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事成之后,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
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来自各地的学子常于载酒堂问奇请益,载酒堂因此名闻遐迩。苏东坡居儋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儋州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党政要人,不远万里来此观光榄胜,感慨万千。1984年,原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载酒堂和院内其它设施。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采烈。大家奔走相告:苏东坡又回中和啦!
化,开馆授徒,敷扬文教,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今载酒堂内匾额),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东坡当年所居住的中和镇一带,大人小孩都熟知东坡故事。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读书人之间经常诗歌唱和。甚至这里讲的方言称东坡话,尾调颇似四川方言。对苏东坡的情感,体现了海南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向往。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海南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儋州市区45公里。它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而修建的,可能有朋友要问怎么在海南这么偏远的一个小镇会和苏东坡扯上关系呢?这就要从苏东坡坎坷的一生说起了。
苏东坡,原名苏轼,四川眉山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曾在朝中为官,但由于政见与王安石的改革主张不一,在朝延中没有容身之地,处处受到迫害,为官时被一贬黄州,再贬惠州,最后被贬为"琼州别驾"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在儋州先是住官屋,后被驱逐,住到了桄榔林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让其在此定居了下来,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苏东坡在此居住了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海南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成为了海南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主要有大门、载酒亭、载酒堂、大殿等主要建筑构成。书院的大门悬挂的"东坡书院"的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绩的手迹。穿过大门,跨过石桥,就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是当地人在苏东坡当年会客的旧址上创建的。在"载酒亭"里有着两株一米多高的"狗仔花",对于这种"狗仔花"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典故:相传王安石曾有一首诗为"明月当空叫,五狗卧花心"。东坡觉得十分不妥,随手改为"明月当空照,五狗卧花荫"。到儋州后东坡却发现了当地一种叫"明月"的鸟和一种叫"狗仔花"的花,于是恍然大悟,后悔不已。载酒亭里的两株狗仔花就常年开花,花心就如五只小狗蹲卧,大家到了载酒亭后可一定要看看。
载酒亭后就是载酒堂了,这是整个东坡书院的正中心,里面保存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着"天南名胜"之称。"载酒堂"里有三副。
对联。
和13块石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坡先生笠屐图》和"载酒堂诗"石刻。《东坡先生笠屐图》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东坡先生笠屐》而做的。它描绘的是: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到下雨,于是向近处农家借用竹笠和木屐,穿戴起来怪模怪样,惹得妇女儿童相随争笑,农家的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也乐了,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这反映了苏东坡在逆境中旷达乐观,入乡随俗,与民相亲,历来受到当地乡民的敬爱。
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历尽艰辛困苦,就他个人的命运而言,是不幸的。但是他随遇而安,带来了中原文化,开馆授徒,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
东坡书院包含了海南人民对苏东坡的情感,体现了海南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向往,东坡先生的精神将永驻海南人民心中。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四
东坡书院,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儋州市东坡书院。
导游词。
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东坡书院位于海口市西线180公里的儋州市中和镇,离现儋州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镇40多公里,是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谪臣苏东坡而建于北宋(1098年),后经重修,明代(1549年)更为现名。890年前,苏东坡由幼子苏过陪伴,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流放生活。后人把他讲学、会友、寓居过的地方命名为东坡村、东坡田、东坡井、东坡路、东坡坐石,并建东坡居士塑像以示纪念。
东坡书院,为历代儋州最高学府,培养了不少人才,成为海南重要的人文胜迹之一。书院大门轩昂宏阔,院里吉林幽茂,群芳竞秀。载酒亭、载酒堂、奥堂龛等建筑古色古香。载酒堂,为苏东坡被贬昌化县(现儋州市)时居住、讲学的场所。《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儋居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载酒亭,为重檐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堂中绘了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咏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
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连,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幽静肃穆。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苏过、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东坡书院与五公祠一样,是海南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儋州市区45公里,与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在咫尺。
这里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字子瞻,号东坡)贬谪海南时居住和讲学的地方。苏东坡因朝庭险恶的政治斗争被一贬再贬,绍圣四年(1097)四月又从广东惠州任所贬到海南岛。海南岛古时候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文化落后,蛮荒闭塞,疾病流行。朝庭任命苏东坡为"琼州别驾",是名义上的琼州府官员,但是不允许参与政务,而且不让在府城居住,必须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这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正所谓风烛残年,万里投荒,景况十分凄凉。他身边只带着次子苏过,先是居住在昌化军使安排的官屋,后来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时,遣人渡海把苏东坡从官舍中驱逐出去,使他不得不"偃息于桃榔林中"。次年,昌化军使张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事成之后,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
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来自各地的学子常于载酒堂"问奇请益",载酒堂因此名闻遐迩。苏东坡居儋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儋州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党政要人,不远万里来此观光榄胜,感慨万千。1984年,原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载酒堂和院内其它设施。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书院两侧还各有一座小园。东园有钦帅泉和钦帅堂;西园有一处再现东坡居儋功绩的陈列馆,馆名由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柞题写。陈列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铜像的汉白玉座墩正面镶着"东坡居士"四字,是郭沫若的手迹。铜座周围广植槟榔、桄榔、杨桃、翠竹,青枝绿叶,生气盎然。东坡签屐铜像的创作者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李汉仪。铜像取材于《东坡笠屐图》。据记载,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到下雨,于是向近处农家借用竹签和木展,穿戴起来怪模怪样,惹得妇女儿童相随争笑,农家的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也乐了,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苏东坡在逆境中旷达乐观,入乡随俗,与民相亲,历来受到当地乡民的敬爱。据说铜像运回书院那天,书院所在中和镇的的父老乡亲就如过节一样兴高采烈。大家奔走相告:苏东坡又回中和啦!
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历尽艰辛困苦,就他个人的命运而言,是不幸的。但是他随遇而安,带来了中原文化,开馆授徒,敷扬文教,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今载酒堂内匾额),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东坡当年所居住的中和镇一带,大人小孩都熟知东坡故事。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读书人之间经常诗歌唱和。甚至这里讲的方言称"东坡话",尾调颇似四川方言。对苏东坡的情感,体现了海南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向往。
东坡书院始建于宋代,嘉祐二年(1057年),苏东破与同科进士、宜兴人蒋之奇、单锡接席琼林,互相唱和,因向往阳羡溪山之美,订鸡黍之约。以后,苏轼在宋熙宁、元丰年间,曾多次来宜兴观赏溪山名胜。在漫游独山时,他看到此山独立画溪之东,山势似四川眉山,顿生思乡之情,由衷叹曰:“此山似蜀”,后人遂将独山易名为蜀山。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买田筑室于蜀山南麓,拟终老阳羡,这便是“东坡草堂”,之后又扩建成“东坡别墅”。元代在原址上建起“东坡祠堂”,后又废为僧舍。明弘治十三年,工部侍郎、宜兴人沈晖在此重建“东坡书院”,作为文人学士例行集合、缅怀先贤之所。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多次修缮、扩建。咸丰年间,书院被焚。光绪八年,当地二十四家望族合资重建“东坡书院”,作为宜兴东南八乡培养人才之地。光绪三十二年,废除科举,改位“东坡高等小学堂”后为“东坡小学”所在地,“东坡桃李”遍于天下。1983年6月,书院被列为宜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东坡小学”从中迁出。20xx年10月,书院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顶蜀镇政府筹资全面修建“东坡书院”,恢复七间四进,并新建碑廊180平方米,以传承“东坡文化”,使古老书院焕发青春。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五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海南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儋州市区45公里。它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而修建的,可能有朋友要问怎么在海南这么偏远的一个小镇会和苏东坡扯上关系呢?这就要从苏东坡坎坷的一生说起了。
苏东坡,原名苏轼,四川眉山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曾在朝中为官,但由于政见与王安石的改革主张不一,在朝延中没有容身之地,处处受到迫害,为官时被一贬黄州,再贬惠州,最后被贬为"琼州别驾"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在儋州先是住官屋,后被驱逐,住到了桄榔林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让其在此定居了下来,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苏东坡在此居住了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海南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成为了海南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主要有大门、载酒亭、载酒堂、大殿等主要建筑构成。书院的大门悬挂的"东坡书院"的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绩的手迹。穿过大门,跨过石桥,就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是当地人在苏东坡当年会客的旧址上创建的。在"载酒亭"里有着两株一米多高的"狗仔花",对于这种"狗仔花"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典故:相传王安石曾有一首诗为"明月当空叫,五狗卧花心"。东坡觉得十分不妥,随手改为"明月当空照,五狗卧花荫"。到儋州后东坡却发现了当地一种叫"明月"的鸟和一种叫"狗仔花"的花,于是恍然大悟,后悔不已。载酒亭里的两株狗仔花就常年开花,花心就如五只小狗蹲卧,大家到了载酒亭后可一定要看看。
载酒亭后就是载酒堂了,这是整个东坡书院的正中心,里面保存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着"天南名胜"之称。"载酒堂"里有三副对联和13块石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坡先生笠屐图》和"载酒堂诗"石刻。《东坡先生笠屐图》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东坡先生笠屐》而做的。它描绘的是: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到下雨,于是向近处农家借用竹笠和木屐,穿戴起来怪模怪样,惹得妇女儿童相随争笑,农家的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也乐了,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这反映了苏东坡在逆境中旷达乐观,入乡随俗,与民相亲,历来受到当地乡民的敬爱。
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历尽艰辛困苦,就他个人的命运而言,是不幸的。但是他随遇而安,带来了中原文化,开馆授徒,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
东坡书院包含了海南人民对苏东坡的情感,体现了海南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向往,东坡先生的精神将永驻海南人民心中。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六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七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文档为doc格式。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八
东坡书院与五公祠一样,是海南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东郊,距儋州市区45公里,与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在咫尺。
这里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字子瞻,号东坡)贬谪海南时居住和讲学的地方。苏东坡因朝庭险恶的政治斗争被一贬再贬,绍圣四年(1097)四月又从广东惠州任所贬到海南岛。海南岛古时候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文化落后,蛮荒闭塞,疾病流行。朝庭任命苏东坡为琼州别驾,是名义上的琼州府官员,但是不允许参与政务,而且不让在府城居住,必须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这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正所谓风烛残年,万里投荒,景况十分凄凉。他身边只带着次子苏过,先是居住在昌化军使安排的官屋,后来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时,遣人渡海把苏东坡从官舍中驱逐出去,使他不得不偃息于桃榔林中。次年,昌化军使张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事成之后,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
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来自各地的学子常于载酒堂问奇请益,载酒堂因此名闻遐迩。苏东坡居儋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儋州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党政要人,不远万里来此观光榄胜,感慨万千。1984年,原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载酒堂和院内其它设施。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采烈。大家奔走相告:苏东坡又回中和啦!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九
位于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他先住在儋州官舍里,后被上司逐出,便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苏东坡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感情。檐州州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一座房屋,既可作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也可作为以文会友的地方,苏东坡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堂”。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载酒亭,为重桅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堂中绘了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泳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
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边,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幽静肃穆。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功儒家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编辑本段]建筑。
清代,载酒堂改称东坡书院。书院旧址虽已经历了900年的风雨侵蚀,但当地人民出于对苏东坡的怀念仰慕之情,几番修建、扩建,现在东坡书院已完全恢复了当年风貌,成为颇具规模的旅游点。
东坡书院坐北朝南,院门轩昂宏阔古雅别致。门上横书“东坡书院”4字,为清代举人张绩所题。院内一座池塘清波涟漪,有小桥从池塘上跨过,直通载酒亭。载酒亭绿瓦重檐,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呈欲飞之势。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亭上绘有反映苏东坡当年生活、写作、授徒情景的8幅图画,生动形象。载酒亭东西两侧,有金鱼戏水、红莲盛开的莲池。
书院的第二进,是长方形的“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会友的地方,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堂中两侧,有历代名人的诗文碑刻13座。后墙上的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
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殿上题匾为“鸣雪因缘”。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
在东坡书院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西园是座花圃,在花海中蠢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书院中还设有展览馆、望京阁等供游人参观、游览。
[编辑本段]苏东坡与儋州。
古儋州,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濒临北部湾。苏轼当年被贬居住地即现在的中和镇。
儋州是苏轼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
可千年前的这里,却是蛮荒之地,是朝廷流放那些严重的、死不改悔的罪臣的首选场地。到了那里,真乃天高皇帝远,你造不了反,发点儿牢骚也没有人听得见的。家破人亡的苏轼他作好了死在海南的心理准备。“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
朝廷终究没有放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苏东坡。绍圣四年(1097),下令将他贬到海南儋州。
经过两个多月的行程终于到达贬所中和镇。他曾将自己的.路线形象地描述为“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说的是自己在海南西北部走了一个半月形的弧线。开初东坡在官府租了一间房子暂避风雨,没几天被政敌知道后,下令把东坡逐出官舍。苏轼写到自己当年的惨景:“此间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食芋饮水……当我久久地肃立在东坡的像前,我仿佛看到一个老人,垂老投荒,一位文坛巨将凄凉的身影。
资料。
面对如此绝境,苏轼没有绝望,他还写到:“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他认为故乡在自己心里,只要心有所安,无处不可作故乡。他说:“海南万里真我乡”。要是没有如此旷达的心境,也许受尽折磨的东坡早已回到天国去了。
他很快把自己融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与百姓交朋友,传播中原文化,他办学堂,自编教材,把教学点命名为“载酒堂”,这是取“载酒问字”典故。他大力倡导读书,经过苏轼的努力渐渐地兴起,苏轼说:“跫然已可喜,况闻弦涌音”。不时可以听到书声琅琅,弦歌四起,从此海南才有了考中进士的历史,有诗赞道:“谪居儋耳有三秋,轶事繁多史籍留。劝导庶民兴学馆,写成经义教名流。”姜唐佐就是苏轼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由于儋州文化与观念落后,当地人病了不医治,说是妖魔作怪,要请巫师捉鬼,杀牛驱邪,牛就成为人们举起屠刀任意砍杀的对象了……东坡向他们传播科学,医药,广泛收集药方,为百姓做好事。
苏轼倡导民族平等。海南岛的黎族人以种地、打猎为生,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可以说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受尽剥削压迫、。早在汉武帝时代,黎民就反抗攻击杀太守,被称为“黎蛮”,遭到当权者的杀害。
苏轼踏上海南这片土地耳闻目睹黎族人民遭受欺凌的现实,提出了民族平等的主张。他在诗中写道:
咨尔黎汉,均是一民。
鄙夷不训,夫岂其真。
怨忿劫质,寻戈相因。
欺谩莫诉,曲自我人。
苏轼还说:“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杯同”。苏轼与黎族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黎族百姓很喜欢他。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野径行行遇小童,黎音笑语说坡翁”。东坡与黎族小孩都成朋友了。
苏轼倡导发展农业生产。苏轼在儋州时,这里农业还处于原始时代,刀耕火种,由于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农民生活十分贫困。
苏轼从思想上开导他们。他写了《和陶劝农六首》,他发现海南大面积荒芜,而种的收成低,连自己不够吃。他告诉黎民:“天不假易,也不汝匮”,“利尔耕耘,好尔邻偶。斩艾蓬蓊,南东其亩,父史扶梃,以扶游手”。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黎族家就会出现丰衣足食的景象:“霜降稻实,千箱一轨”。“大作尔社,一醉醇美。”苏轼还诚恳地说:听我苦言,其福永久。苏轼劝农,劝黎族百姓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可以说苦口婆心。苏轼作为一个异地的汉族贬官对黎族同胞的赤诚之情跃然纸上。儋州县志记载:“北宋苏文忠公来琼,居儋四年,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
在艰苦的环境里,东坡的笔并没有停留,他以超然的心态,以著书为乐,在儋州创作了诗词140余首,散文等100余篇,书信40余篇。《书传》一部,并对《易传》和《论语》进行修订。他用枯萎的生命书写出了人生与文学的辉煌。
苏轼在海南文化、医药、生产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受到海南人民世世代代的敬仰与怀念。儋州东坡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里陈列了东坡在儋州的主要活动及贡献。儋州出版了《新编苏东坡海外集》、《苏东坡在儋州》、《苏东坡在海南》等。还有以苏东坡为题材的琼剧、电视连续剧等。
元符三年(1100),65岁的苏轼遇赦北归,他写下了著名的“渡海诗”: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情,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满头白发的文坛巨人苏轼,又漂泊在北归的路上……。
[编辑本段]地址。
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
[编辑本段]交通。
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从海口、三亚到儋州市可参阅松涛水库景点的交通介绍。从儋州出发可先在解放路上坐3路车到北站(即军屯),再转乘开往中和镇的中巴,票价5元/人,全程30公里,车程1小时。从镇上到东坡书院很近,步行约是30分钟。也可坐风采车,双程4元,可坐3人。回那大的车最晚的一趟是17:00,错过了就没有车了。特别提醒:因为参观东坡书院的人很少,书院常常会提早关门、最晚要在下午四点半前到达。
[编辑本段]住宿。
[编辑本段]最佳旅游季节。
[编辑本段]邻近景区。
呀诺达雨林。
亚龙湾旅游度假区。
博鳌旅游风景区。
东山湖热带野生动物园。
大东海风景区。
六连岭。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十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采烈。大家奔走相告:苏东坡又回中和啦!
化,开馆授徒,敷扬文教,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今载酒堂内匾额),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东坡当年所居住的中和镇一带,大人小孩都熟知东坡故事。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读书人之间经常诗歌唱和。甚至这里讲的方言称东坡话,尾调颇似四川方言。对苏东坡的情感,体现了海南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向往。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十一
这里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字子瞻,号东坡)贬谪海南时居住和讲学的地方。苏东坡因朝庭险恶的政治斗争被一贬再贬,绍圣四年(1097)四月又从广东惠州任所贬到海南岛。海南岛古时候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文化落后,蛮荒闭塞,疾病流行。朝庭任命苏东坡为“琼州别驾”,是名义上的琼州府官员,但是不允许参与政务,而且不让在府城居住,必须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这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正所谓风烛残年,万里投荒,景况十分凄凉。他身边只带着次子苏过,先是居住在昌化军使安排的官屋,后来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时,遣人渡海把苏东坡从官舍中驱逐出去,使他不得不“偃息于桃榔林中”。
次年,昌化军使张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事成之后,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来自各地的学子常于载酒堂“问奇请益”,载酒堂因此名闻遐迩。苏东坡居儋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儋州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党政要人,不远万里来此观光榄胜,感慨万千。1984年,原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载酒堂和院内其它设施。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十二
东坡书院始建于宋代,嘉祐二年(1057年),苏东破与同科进士、宜兴人蒋之奇、单锡接席琼林,互相唱和,因向往阳羡溪山之美,订鸡黍之约。以后,苏轼在宋熙宁、元丰年间,曾多次来宜兴观赏溪山名胜。在漫游独山时,他看到此山独立画溪之东,山势似四川眉山,顿生思乡之情,由衷叹曰:“此山似蜀”,后人遂将独山易名为蜀山。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买田筑室于蜀山南麓,拟终老阳羡,这便是“东坡草堂”,之后又扩建成“东坡别墅”。元代在原址上建起“东坡祠堂”,后又废为僧舍。明弘治十三年,工部侍郎、宜兴人沈晖在此重建“东坡书院”,作为文人学士例行集合、缅怀先贤之所。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多次修缮、扩建。咸丰年间,书院被焚。光绪八年,当地二十四家望族合资重建“东坡书院”,作为宜兴东南八乡培养人才之地。光绪三十二年,废除科举,改位“东坡高等小学堂”后为“东坡小学”所在地,“东坡桃李”遍于天下。1983年6月,书院被列为宜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东坡小学”从中迁出。10月,书院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顶蜀镇政府筹资全面修建“东坡书院”,恢复七间四进,并新建碑廊180平方米,以传承“东坡文化”,使古老书院焕发青春。
东坡书院导游词500字篇十三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
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
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
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
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
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
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和华国锋、胡耀帮、彭真、王震等前领导人均视察过岳麓书院并挥毫泼墨,使书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讲堂右侧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题词,国务院总理李鹏“楚材斯盛”的题词便高度评价了岳麓书院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