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河北正定北宋隆兴寺-此庙始建于隋,原名龙藏寺,到宋初改建时才用现名,其总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风格,呈有南北中轴的狭长方形。山门对面有照壁,门前有石桥及牌坊。门内左右的钟鼓楼和正面的大觉六师殿已毁。再后是东西配殿和摩尼殿,殿后有戒坛(四周的回廊和后端的韦陀殿已不存)、慈氏阁、转轮藏殿,再进为东西碑亭和佛香阁,最后是弥陀殿。方丈及僧舍在佛香阁东,并附厨房、马厩等。由于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隆兴寺占地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倒座观音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1、千手观音像千手观音像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30.49米。其中正前面长12.52米,东侧面长5.54米,西侧面长5.36米,东翼长3.62米,西翼长3.45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
2、五彩四大天王五彩四大天王原塑毁于1966年,现存四天王像为1982年重塑。像高4.8米,身着甲胄,脚踏夜叉,四天王名称和形象为: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手持宝剑,因舞剑生风,故寓为“风”;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手持琵琶,因琵琶能调拨发音,故寓为“调”;北方多闻天王,“多闻”比喻福、德,名闻于四方,他手持宝伞,因伞能遮雨,故寓为“雨”;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手缠一蛇,意为降服归顺,寓为“顺”,合称“风、调、雨、顺”。
3、佛祖释迦牟尼及二弟子佛祖释迦牟尼及二弟子摩尼殿正中佛坛上供奉的一佛二弟像,为宋代泥塑,正中为释迦牟尼像,残高9.28米,其相貌端庄,肉髻螺发,着通肩袈裟,下身着裙,裙摆宽大覆座,手作说法印,后饰头光,身光和塑有菩提树枝叶及狮、象、羊、摩谒的'大背光。惜上半部残缺,残高9.28米。释迦牟尼,名悉达多,族姓乔达摩,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像东侧站立弟子迦叶像,双手抱拳,老成持重,高4.8米。西侧站立弟子阿难像,双手合十,忠实虔诚,高4.9米
西方圣景西方圣景是寺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明代壁画,整幅壁画描绘了以阿弥陀佛为主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祥和场面。上部中间是阿弥陀佛坐在莲座上为诸菩萨、罗汉等圣众在说法,两侧坐在莲座上的二菩萨是观音和大势至,前面站立的是二胁侍菩萨。画面上端为宫殿、楼阁、七宝树等,两边为佛传故事,最前面为顶礼跪拜及前来听讲经的诸菩萨、罗汉圣众、伎乐等。整壁绘有人物四百余身,画面下端宝池内盛开莲花,池岸上有迦陵频伽,共命鸟,仙鹤等。左下角则以暗淡的色调描绘了人间生活中生、老、病、死诸苦,与恢弘祥和的西方极乐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壁画采取分幅兼通景的形式和单线平涂的技法,并进行沥粉贴金,使其达到理想效果,壁画长9.36,高7米。
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
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四抱厦绘"二十四尊天",内檐扇面墙外壁绘"西方胜景"帮"东方琉璃世界",檐墙则生动地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般等整个过程,声势浩大,线务流畅,色彩艳丽。背壁五彩悬塑倒坐观音以其秀丽恬静的面容、优雅端庄的姿态为世人所倾倒。1923年鲁迅先生曾于北平山本照像馆购得此观音照片,并视若佛教美学佳作,陈放于自己的书案上。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每壁三尊,身高1.72~1.79米。东抱夏南壁大悲尊天(右)鬼子母天(中)金刚尊天
头戴花冠,身着菩萨装,手托卷轴,敞领宽袖,有头光,后有侍从执幡,为明代绘制。功德天汉译为“摩诃室利”,即“大功德”、“大吉祥”,她本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所信奉的女神,称“吉祥天女”,后被佛门吸收为护法神。
此像铸于明代。通高84.5厘米,由佛像、莲座、底座三部分组成。佛头梳螺髻,面庞方圆,双目微闭眉间饰白毫,身穿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此座左右侧下部各伸出一支带有茎叶的小莲台。莲座底部正中有一圆形榫,插入下部六角形基座正中的圆管内。基座表面作水波纹,周围以勾栏环绕。整体结构合理,造型精美。
此镜为黄铜质。圆形,直径24.2厘米,镜面素平,背面中心作圆形钮,周边海水滔滔,钮下方有两条并游的鲤鱼,上方左侧崖石上有一人面向内侧站立,头载幞头,身穿大袍,腰束带,手持书卷。右上侧波浪中露出一人的上半身,头载胄,身穿圆领窄袖上衣,右臂曲上举,手执长棍斜置肩上,左臂平伸,食指指向崖石上站立之人,二人遥相呼应,似在对话。画面外有一周狭窄的卷云纹及素宽沿。此镜纹饰新颖,布局得当,是金代铜镜精品。摩尼殿四抱夏南壁“功德尊天”金三彩舍利塔
此塔呈六角形,由塔身、上檐、下檐三部分罗列而成。塔身自下而上渐收,下为须弥座式基座。塔檐以斗拱承托,顶呈六角攒尖式。脊上由基座、仰莲、宝珠等组成塔刹,脊下端饰戗兽。整体造型为仿木建筑结构,塔身正面设假门,门上、左、右侧刻有塔铭。塔为红陶质。通高78厘米。金代制作。斗拱、门、垂兽、基座部分施黄、褐釉,其余均为绿釉。
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扩建龙兴寺,修建大悲阁,并铸造起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铜观音像,因此又俗称大佛寺,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由此一组宋代建筑拔地而起,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由此,龙兴寺遂跃为“河朔名寺”而倍受历代封建皇室的重视。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可见当年这里晨钟暮鼓,钟磬齐鸣,香烟缭绕,“南无”声声的历史盛况。明漆金铜佛像
元代曾多次赐金重修,并赐田亩、经卷、长明灯钱资助寺院的经济和佛事,致使龙兴寺僧徒增多,规制完善,日臻隆盛。著名高僧胆巴曾一度住持隆兴寺,并施白金千两重修大觉六师殿。明万历年间敕修寺内主要建筑和佛像。清朝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与此住架,拈香礼佛,以祈皇图永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两度奉敕大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赐额“隆兴寺”,并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清朝末叶至民国年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争频仍,隆兴寺也随之颓败。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西路行宫被天主教堂侵占,中、东两路建筑也是殿阁倾圮,僧堂损漏。寺院游僧日少,门庭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隆兴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53年成立专门文物保管机构至今,国家屡拨巨款对寺院进行修葺和扩建,使古刹逐渐恢复其盛世风貌。正定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北15公里的地方。西望太行山,南临滹沱河,素有“燕南古都,京畿屏障”之誉。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分别从县城东西两侧穿过。城内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隆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正定县城东隅。
隆兴寺现有面积85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中轴线末端为1959年正定城内崇因寺迁来的毗卢殿。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金人物双鱼铜镜,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为隋开皇六年(5金三彩舍利塔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单人加零)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经过。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遗风,下开盛唐诸家书法之先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学者康有为称赞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五檐三层,高33米。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正定大菩萨。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30.49米。其中正前面长12.52米,东侧面长5.54米,西侧面长5.36米,东翼长3.62米,西翼长3.45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有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三千匠役投身这项工程。
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工程浩大,工序复杂,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即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寺内尽端的毗佛殿,创建于明代。殿内有铜铸的毗卢佛像,设计精巧,造型奇特,是国内孤例。佛像整体分三层莲座,每层四尊铜像,各向一方,相背坐于莲座中央。莲座的第一莲瓣上刻一小佛,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
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的观音彩塑。摩尼殿北侧一座五彩悬塑的主体塑像,乍看之下,它最吸引人的便是跷起二郎腿的姿势。它的眼睛往下朝我们看,只微露笑意,似乎不为人来人往所动,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塑像高有3.4米,但是离地也有三四米,因此看来也就和真人一般大小。“根据碑文记载,这像是在明朝嘉靖年间重塑,距今也近500年。秦先生指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一位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曾于1933年把它拍成照片送给鲁迅。“鲁迅先生视它为珍宝,赞美它为东方美神,还一直把照片放在书桌上,今天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仍然陈列着。”
这鲁迅眼里的“东方美神”,是否就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似乎不容易有定论,但是它确实让人对菩萨塑像的感觉有了改观。看它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打扮确实不像凡人。然而见它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却又与凡人姿态无异。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剪票处,供奉弥勒菩萨,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走过天王殿,就是原来六师殿的遗迹。六师殿正正准备重修,有意尽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 绕过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
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观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
从北面抱厦走出,穿过牌楼门,便可看见戒坛。走出戒坛,便可看到东侧的转轮藏阁和西侧的慈氏阁。 在慈氏阁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弥勒佛。
在慈氏阁北面,是“龙藏寺碑”。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隆兴寺据说刻有约1500字,在书法史上还认为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龙藏寺碑旁,有两座御碑亭,黄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两座御碑亭分别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拨款将原建拆毁,进行重建。现在的大悲阁高33米,共三层。规模虽比宋时略小, 走进大悲阁 矗立在面前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
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宋代铸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42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这座青铜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资金,也接纳社会捐助,有意尽心力者,请慷慨解囊.
院内还有类似汉代古尸等等展览,大约是5元一次,意义不大,不推荐,左首处有瓷器展,免费,值得一看.大悲阁后有一棵粗壮的柏树。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据说系红布绕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过弥陀殿,便可看到隆兴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卢殿。现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佛像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共三层,铸有一千个莲瓣,1072尊佛像。最后要说明的就是入寺最好顺时针游览.大佛寺也不例外.
省级风景名胜区潼南大佛寺景区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城西郊,是潼南——大足——合川“石刻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佛寺依山面江,风景佳绝。寺周里许之地,荟萃有我国第一大室内摩岩饰金大佛“八丈金仙”、我国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大像阁”、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我国最大的摩岩书法石刻“顶天佛字”、中外文物专家誉为石刻瑰宝的“千佛岩”和奇妙的天然回音岩“海潮音”,传说神奇的“黄罗帐”、“翠屏秋月”、“仙女洞”及“百仙岩”、“鉴亭”、“读书台”、“合掌峰”、“滴水岩”、“瑞莲池”、“鹰蛙石”、“关刀石”、“云岩飞霞”十八胜景。
大佛寺旧名“南禅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赐额“定明院”。遗存有始于隋,盛于唐,继于宋,续于元,承于明清,晚迄民国,年代一直延续未断,时间长达1400多年之久的儒、释、道三教造像125龛928尊。于岩壁和殿宇木柱、门枋、栿壁之上,还遗留下身居显赫地位之官吏所撰写之碑文以及历代文人学士为记趣揽胜而书刻的题咏87通,造像记31则,字体各异之楹联22副,记录历代水文、重大灾害之题刻7则。其摩岩造像的年代,最早为隋“开皇十一年”,即公元591年,距今已有1420年的历史,比大足石刻早200余年。其摩岩造像之历史为重庆市最早者,亦属我国早期宗教造像地区之一。
尤其是大佛殿内摩岩凿造的弥勒大佛,身高18.43米。佛首凿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北宋靖康丙午(1126年)续凿佛身,南宋绍兴壬申(1152年)为大佛装金,粧成“佛如金山,处于琉璃阁中,金碧争光,晃耀天际”,誉称“八丈金仙”。整个大佛像的开凿,共用时330年之久,是我国儒释道三教融合、通力协作的典范,也是我国大佛造像家族中耗时最多的大佛造像。金大佛虽然历经330余年始成,但风格统一,比例匀称,线条圆润,手法娴熟,面目慈祥,庄严肃穆,雕刻精美,栩栩如生,被众多中外文物专家誉为“金佛之冠”。
大佛寺景区文化内涵丰富、历史底蕴厚重,自然风光旖旎,古迹名胜众多,是我国难得的历史文化瑰宝。1956年,公布大佛寺摩岩造像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___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__年大佛寺景区被评为中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20___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景区于20___年启动建设,目前核心区已基本建成。规划面积379公顷,将充分利用大佛寺景区丰富的佛家、道家、儒家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挖掘厚重的人文历史资源,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整合宗教旅游文化,营建“神圣、形胜、意盛”儒、释、道共融互生的文化氛围,科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恢复古南禅寺历史风貌,逐步修复十八胜景,完善和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滨江水域,通过景区、景点的衔接和串联,建成集商务会议、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互动娱乐、餐饮食宿等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景区。
正定隆兴寺:隆兴寺这座千年古刹,以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自1974年以来,先后有田纪云、薄一波、李鹏、李瑞环、吴阶平、彭冲、彭佩云、钱其琛、迟浩田、姜春云等70多位__领导人莅临隆兴寺.
河北正定北宋隆兴寺-此庙始建于隋,原名龙藏寺,到宋初改建时才用现名,其总平面至今仍保存了宋代风格,呈有南北中轴的狭长方形。山门对面有照壁,门前有石桥及牌坊。门内左右的钟鼓楼和正面的大觉六师殿已毁。再后是东西配殿和摩尼殿,殿后有戒坛(四周的回廊和后端的韦陀殿已不存)、慈氏阁、转轮藏殿,再进为东西碑亭和佛香阁,最后是弥陀殿。方丈及僧舍在佛香阁东,并附厨房、马厩等。由于利用了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隆兴寺占地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倒座观音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1、千手观音像千手观音像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30.49米。其中正前面长12.52米,东侧面长5.54米,西侧面长5.36米,东翼长3.62米,西翼长3.45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
2、五彩四大天王五彩四大天王原塑毁于1966年,现存四天王像为1982年重塑。像高4.8米,身着甲胄,脚踏夜叉,四天王名称和形象为: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他手持宝剑,因舞剑生风,故寓为“风”;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手持琵琶,因琵琶能调拨发音,故寓为“调”;北方多闻天王,“多闻”比喻福、德,名闻于四方,他手持宝伞,因伞能遮雨,故寓为“雨”;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手缠一蛇,意为降服归顺,寓为“顺”,合称“风、调、雨、顺”。
3、佛祖释迦牟尼及二弟子佛祖释迦牟尼及二弟子摩尼殿正中佛坛上供奉的一佛二弟像,为宋代泥塑,正中为释迦牟尼像,残高9.28米,其相貌端庄,肉髻螺发,着通肩袈裟,下身着裙,裙摆宽大覆座,手作说法印,后饰头光,身光和塑有菩提树枝叶及狮、象、羊、摩谒的'大背光。惜上半部残缺,残高9.28米。释迦牟尼,名悉达多,族姓乔达摩,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像东侧站立弟子迦叶像,双手抱拳,老成持重,高4.8米。西侧站立弟子阿难像,双手合十,忠实虔诚,高4.9米
西方圣景西方圣景是寺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明代壁画,整幅壁画描绘了以阿弥陀佛为主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祥和场面。上部中间是阿弥陀佛坐在莲座上为诸菩萨、罗汉等圣众在说法,两侧坐在莲座上的二菩萨是观音和大势至,前面站立的是二胁侍菩萨。画面上端为宫殿、楼阁、七宝树等,两边为佛传故事,最前面为顶礼跪拜及前来听讲经的诸菩萨、罗汉圣众、伎乐等。整壁绘有人物四百余身,画面下端宝池内盛开莲花,池岸上有迦陵频伽,共命鸟,仙鹤等。左下角则以暗淡的色调描绘了人间生活中生、老、病、死诸苦,与恢弘祥和的西方极乐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壁画采取分幅兼通景的形式和单线平涂的技法,并进行沥粉贴金,使其达到理想效果,壁画长9.36,高7米。
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
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四抱厦绘"二十四尊天",内檐扇面墙外壁绘"西方胜景"帮"东方琉璃世界",檐墙则生动地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般等整个过程,声势浩大,线务流畅,色彩艳丽。背壁五彩悬塑倒坐观音以其秀丽恬静的面容、优雅端庄的姿态为世人所倾倒。1923年鲁迅先生曾于北平山本照像馆购得此观音照片,并视若佛教美学佳作,陈放于自己的书案上。摩尼殿四抱夏绘护法天神“二十四尊天”,每壁三尊,身高1.72~1.79米。东抱夏南壁大悲尊天(右)鬼子母天(中)金刚尊天
头戴花冠,身着菩萨装,手托卷轴,敞领宽袖,有头光,后有侍从执幡,为明代绘制。功德天汉译为“摩诃室利”,即“大功德”、“大吉祥”,她本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所信奉的女神,称“吉祥天女”,后被佛门吸收为护法神。
此像铸于明代。通高84.5厘米,由佛像、莲座、底座三部分组成。佛头梳螺髻,面庞方圆,双目微闭眉间饰白毫,身穿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仰莲座上。此座左右侧下部各伸出一支带有茎叶的小莲台。莲座底部正中有一圆形榫,插入下部六角形基座正中的圆管内。基座表面作水波纹,周围以勾栏环绕。整体结构合理,造型精美。
此镜为黄铜质。圆形,直径24.2厘米,镜面素平,背面中心作圆形钮,周边海水滔滔,钮下方有两条并游的鲤鱼,上方左侧崖石上有一人面向内侧站立,头载幞头,身穿大袍,腰束带,手持书卷。右上侧波浪中露出一人的上半身,头载胄,身穿圆领窄袖上衣,右臂曲上举,手执长棍斜置肩上,左臂平伸,食指指向崖石上站立之人,二人遥相呼应,似在对话。画面外有一周狭窄的卷云纹及素宽沿。此镜纹饰新颖,布局得当,是金代铜镜精品。摩尼殿四抱夏南壁“功德尊天”金三彩舍利塔
此塔呈六角形,由塔身、上檐、下檐三部分罗列而成。塔身自下而上渐收,下为须弥座式基座。塔檐以斗拱承托,顶呈六角攒尖式。脊上由基座、仰莲、宝珠等组成塔刹,脊下端饰戗兽。整体造型为仿木建筑结构,塔身正面设假门,门上、左、右侧刻有塔铭。塔为红陶质。通高78厘米。金代制作。斗拱、门、垂兽、基座部分施黄、褐釉,其余均为绿釉。
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扩建龙兴寺,修建大悲阁,并铸造起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铜观音像,因此又俗称大佛寺,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由此一组宋代建筑拔地而起,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由此,龙兴寺遂跃为“河朔名寺”而倍受历代封建皇室的重视。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可见当年这里晨钟暮鼓,钟磬齐鸣,香烟缭绕,“南无”声声的历史盛况。明漆金铜佛像
元代曾多次赐金重修,并赐田亩、经卷、长明灯钱资助寺院的经济和佛事,致使龙兴寺僧徒增多,规制完善,日臻隆盛。著名高僧胆巴曾一度住持隆兴寺,并施白金千两重修大觉六师殿。明万历年间敕修寺内主要建筑和佛像。清朝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与此住架,拈香礼佛,以祈皇图永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两度奉敕大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赐额“隆兴寺”,并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清朝末叶至民国年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争频仍,隆兴寺也随之颓败。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西路行宫被天主教堂侵占,中、东两路建筑也是殿阁倾圮,僧堂损漏。寺院游僧日少,门庭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隆兴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53年成立专门文物保管机构至今,国家屡拨巨款对寺院进行修葺和扩建,使古刹逐渐恢复其盛世风貌。正定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北15公里的地方。西望太行山,南临滹沱河,素有“燕南古都,京畿屏障”之誉。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分别从县城东西两侧穿过。城内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隆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正定县城东隅。
隆兴寺现有面积85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中轴线末端为1959年正定城内崇因寺迁来的毗卢殿。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金人物双鱼铜镜,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主要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世界古建筑孤例的宋代建筑摩尼殿;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座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此外,寺内东北侧还建有集文物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明清代园林——龙腾苑。
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为隋开皇六年(5金三彩舍利塔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单人加零)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经过。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遗风,下开盛唐诸家书法之先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学者康有为称赞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五檐三层,高33米。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正定大菩萨。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30.49米。其中正前面长12.52米,东侧面长5.54米,西侧面长5.36米,东翼长3.62米,西翼长3.45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有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三千匠役投身这项工程。
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工程浩大,工序复杂,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即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寺内尽端的毗佛殿,创建于明代。殿内有铜铸的毗卢佛像,设计精巧,造型奇特,是国内孤例。佛像整体分三层莲座,每层四尊铜像,各向一方,相背坐于莲座中央。莲座的第一莲瓣上刻一小佛,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
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的观音彩塑。摩尼殿北侧一座五彩悬塑的主体塑像,乍看之下,它最吸引人的便是跷起二郎腿的姿势。它的眼睛往下朝我们看,只微露笑意,似乎不为人来人往所动,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塑像高有3.4米,但是离地也有三四米,因此看来也就和真人一般大小。“根据碑文记载,这像是在明朝嘉靖年间重塑,距今也近500年。秦先生指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一位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曾于1933年把它拍成照片送给鲁迅。“鲁迅先生视它为珍宝,赞美它为东方美神,还一直把照片放在书桌上,今天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仍然陈列着。”
这鲁迅眼里的“东方美神”,是否就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似乎不容易有定论,但是它确实让人对菩萨塑像的感觉有了改观。看它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打扮确实不像凡人。然而见它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却又与凡人姿态无异。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剪票处,供奉弥勒菩萨,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走过天王殿,就是原来六师殿的遗迹。六师殿正正准备重修,有意尽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 绕过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
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观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
从北面抱厦走出,穿过牌楼门,便可看见戒坛。走出戒坛,便可看到东侧的转轮藏阁和西侧的慈氏阁。 在慈氏阁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弥勒佛。
在慈氏阁北面,是“龙藏寺碑”。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隆兴寺据说刻有约1500字,在书法史上还认为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龙藏寺碑旁,有两座御碑亭,黄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两座御碑亭分别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拨款将原建拆毁,进行重建。现在的大悲阁高33米,共三层。规模虽比宋时略小, 走进大悲阁 矗立在面前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
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宋代铸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42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这座青铜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资金,也接纳社会捐助,有意尽心力者,请慷慨解囊.
院内还有类似汉代古尸等等展览,大约是5元一次,意义不大,不推荐,左首处有瓷器展,免费,值得一看.大悲阁后有一棵粗壮的柏树。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据说系红布绕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过弥陀殿,便可看到隆兴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卢殿。现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佛像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共三层,铸有一千个莲瓣,1072尊佛像。最后要说明的就是入寺最好顺时针游览.大佛寺也不例外.
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河北正定!各位旅途劳累,一路上辛苦了!希望着冬日的暖阳能赶走你们一路上的风尘和疲惫,我是大家本次的导游__,,希望能够带领大家翱翔在旅游带给我们的快乐当中,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我们车上最没有礼貌的一位成员因为他总是用后背对着大家,他就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其实李师傅是我们旅游界公认的优秀司机,稳重不但是他性格的代名词也是他车技的代名词,虽然他的车有点重但是还是很稳的,坐他的车大家会真正体会到安全与舒适。好了,大概还有二十分钟我们就会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家先欣赏一下窗外的景色休息一下吧!
今天我有幸带大家参观的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隆兴寺是我国著名的寺院之一,素有华北四宝之称,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实,隆兴寺最初的名字为“龙藏寺”,就是藏龙卧虎的龙藏,在宋初时藏字曾被改为了兴旺的兴字,在康熙四十九年时才改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名字—隆兴寺。从名字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在历代年间我们的隆兴寺香火有多么的旺盛了。
隆兴寺以大悲阁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修建,是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的宋代建筑群。寺院现存面积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介绍了这么多,想必大家一定对这有着千历史的宗教建筑群有着浓厚的兴趣吧?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看看它神秘的面孔吧!
隆兴寺内有六处文物堪称国内之最,穿过天王殿和大觉六师殿遗址,现在在大家眼前这座雄伟的殿宇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第一处国内之最,中国建筑孤例:摩尼殿。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佑四年,占地1400平方米,正如大家所见它的布局十分独特,大殿的殿身中央为重檐歇山顶,正方形殿身的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抱厦,使整个建筑平面形成了十字型。我们从外观看整个大殿重叠雄伟,富于变化,这种建筑方式在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仅存的一例。大家再看,殿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柱子用材粗大,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均与宋代的《营造法式》相符。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发现摩尼殿后大加赞誉,称这种布局平时除去北京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大家现在是不是有种穿越时空身在宋画的感觉呢?大家赶快从联想中出来吧,我们从外观欣赏完这画一般的建筑后,让我们一同进去欣赏一下它更美的内涵吧!
请注意,下面我要介绍隆兴寺的第二最了,中国最美的倒坐观音,大家请看摩尼殿内槽北壁的这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30余身,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中这尊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坐观音”。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渡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芸芸众生永远也普渡不完,故形成倒坐观音形象。观音像高3.4米,大家请看那双智慧深藏的双眼微微俯视着我们,大家是不是有心头一震的感觉呢?其实她美的不仅是姿态优雅端庄,面容秀丽恬静,美的还有她那广阔的胸怀和她感人的慈悲。
穿过牌楼和戒坛,我们就可以看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有两座典型北宋时期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它们分别是转轮藏阁和慈化阁。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咱们面前的转轮藏直径为7米,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问这么特殊的法器是干什么用的呢?据史书记载:转轮藏是南朝梁时,为了方便不识字或无暇阅读经书的信徒所创。信徒们推动转轮一周与诵读一遍经卷的功德相同。这个转轮藏虽历经千年,但现只需两三人之力便可使之徐徐转动,是不是很神奇呢?转轮藏做为一种特殊的形制法器,自产生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国内现存实物很少,而隆兴寺的转轮藏则是其中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一个,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书法发展史中,隋代是由汉隶向唐楷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而我现在要介绍的龙藏寺碑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字体沉滞宽博,扑拙而不失清秀,庄重而不呆滞,可以说是标准的楷书,是研究我国书法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也誉此碑为“隋碑第一”,后人更称其为“楷书之祖”,大家赶快好好欣赏一下吧!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进入其中我们会看到一尊高21.3米的铜铸铁观音,它是北宋开保四年铸造的,共42臂,除本身两只手眼外,在身体左右各有20只手,分别执不同法器。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成为40只手和40只眼,据说每只手眼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也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000多年前,没有机械化,完全凭手工铸就如此高大的铜佛,创造了世界冶金铸造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人们很自然的将隆兴寺称为“大佛寺”。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毗卢殿,殿内正中供奉一尊铜铸毗卢佛像。“毗卢”是梵文“毗卢遮那”之略称,意思是“光明遍照”。毗卢佛是释迦牟尼得法身佛,这尊毗卢佛象高6.72米,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上均铸有一座式小佛,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另有三层四面佛,共计12尊,每尊毗卢佛都头戴五佛冠,整尊佛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外孤例。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我们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如果大家对我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大家一定要告诉我,让我可以改进更好的进步,谢谢大家!
彬县大佛寺石窟,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西10 公里处的西兰公路(312)国道旁。唐初李世民时期的贞观年间开凿建成,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石窟依石山,傍泾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窟前堆土成台,曰:“明镜台。台上筑楼,雕梁画栋,飞檐挑角,雄伟壮丽,势入云端。
全寺共130 孔洞窟,错落绵延在400米长的立体岩面上。其中有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尊。分四大部分组成,即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等。
最值得一观的是大佛窟.一尊20米高的阿弥陀佛,跏趺坐于幽深空灵的石窟正中,美轮美奂,袒胸披衣,螺髻罩顶,两耳垂肩,月眉风眼,鼻直口阔。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威严中又现慈祥。虔诚凝观,一股撼人的国量,透彻心扉。
这是陕西第一大佛。在全国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但若以精美完好论,则位居各佛之冠,且别具一格。气势磅礴,伟岸大度,充溢着伟人的博气象。有位专家在研究此大佛的论文中称:大佛造型与李世民相似。
侍立于大佛两侧的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与大佛合称为西方三圣.两尊菩萨身高均为17.6米也是非凡的艺术雕刻。各持法相,面相丰圆,佼秀慈雅,含蓄恬静.所着锦衣,流畅自如,其形其神,无不透谢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
位天大佛窟东侧的千佛洞,则另具特色。此窟呈中心柱式结构。窟中主像为弥勒佛像,两边侍立的分别是弟子,菩萨,力士。(图8).除此各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两弟子两菩萨造像(图9、10)。尤其是众多的石雕菩萨造像,袒胸露腹,飘逸飞动显示出优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楚楚动人(图11),游人会从中充分领略大唐时女性自由、活泼、开放的社会风尚。这些造像,多次被国外游客冠以“东方维纳斯”美称。
佛洞位于大佛窟西侧。释迦牟尼佛为主像。释氏的一侍胁为文殊菩萨稳骑雄狮背上,狮颈系铃、狮尾甩动,给人以长啸奔腾的感觉。
彬县大佛寺石窟目前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仰慕而至,每日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是大佛寺的传统庙会,这一日,数万游客,香客,从四面八方如潮涌来,盛况空前。如今,随着大佛寺旅游区内一座座旅游服务设施的崛起,愈来愈多的游人来大佛寺饱览神游,从而为人生增添一段美好难忘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