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导游词(优质17篇)
人生短暂而宝贵,我想我们需要珍惜每一天,努力过上精彩的生活。总结时可以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或实际案例来加强论证和丰富内容。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总结的名人名言,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和灵感。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一
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在这里汇集了数百家现代化商厦、中华老字号商店及名特产品商店,南京路成为我国最大的零售商品集散地和商业信息总汇,每天流向南京路的人流达到上百万人次。
入夜,整条南京东路灯光闪亮,五光十色。南京路以其华美的建筑、林立的商店、繁华的街市、辉煌的夜景而不负其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1999年,这条中华商业第一街改建成中国第一条全天候步行街。
全长1033米的南京路步行街一期规划从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采用不对称设计,在笔直的南京路的偏北面,有一条始终贯穿全街的金带,里面集中了各种花坛、候车亭等,在夕阳的照射下,金带宛如一幕幕丰富多采的动感电影。同时,南京路步行街的商业格局也有所改变,商店千店一面的现象成为历史。
步行街上的'一百、华联、新世界继续保留其综合性百货商厦的特点,,而其余商厦则向一店一品的专业商业楼发展。同时,步行街大大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的成分,使南京路步行街发展成为东段高雅、中段专业、西段繁荣的格局。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二
豫园,历来被称为城市山林,它诞生于四个半世纪之前的明代中叶,说它是城市山林,因为它坐落在繁华喧嚣的上海城市中心,清代江苏巡抚陶澎在道光六年(1820xx年)就为它题匾“城市山林”。豫园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黄浦区的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豫园旅游商城、上海老城隍庙相连,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约30亩地),门牌号码编在安仁街218号。豫园名列现存的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首,其余是嘉定秋霞圃、嘉定古猗园、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豫园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唯一的古典园林,也是上海市唯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国古典园林。1959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园是上海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可谓上海名园之冠。
明代私家园林。
明清两代,江南经济繁荣、物产富庶,官宦豪富、文人雅士纷纷营造私人园林,一时江南建私家园林之风盛行,各城市名园荟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品亦大多集中于这个时期。著名的有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何园;上海的豫园;杭州的郭庄、刘庄、蒋庄等,为此赢得“江南园林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胜誉。
豫园所处的上海老城厢,是当时的上海县县治所在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倭寇自海上屡屡来犯上海,两个多月内五次焚烧掳掠,知县仓惶逃遁,镇海卫指挥、县丞、镇抚皆被杀害,县衙遭焚,闾里成墟,死者盈路,惨不忍睹。于是邑人上书:“贼自海入,乘潮劫掠,如取囊中物,皆由无城之故。”决意筑城御倭,官府采纳,全城上下出钱出力,不到两个月便筑城完竣,当时便有潘恩撰写《筑城记》。此后,军民固守城池,倭寇侵犯终不得逞。正因此,日后潘恩家才能太太平平地在城内建园。这座高二丈四尺,城围九里的明城墙在老城厢矗立了三百六十年,直到民国元年(1920xx年)拆除,留下城西北大境关帝庙一小段(今人民路大境路口),至今犹存,1959年与豫园同时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潘恩,字子仁,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上海人,《明史》有其列传,死后赠太子少保,谥“恭定”。潘恩嘉靖二年(1920xx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为官廉能正直,惩恶扬善,深得民心。他家中堂上对联“履富履贵履盛满,如履春冰;保身保家保令名,如保赤子”,则是他一生兢兢业业、洁身自好的写照。潘恩的家族是当时上海城里的名门望族,在老城厢梧桐巷、安仁里(现梧桐路、安仁街)一带居住,现梧桐路的明代建筑世春堂(今福佑路第一小学分部)是潘家仅存的旧居。
在上海县修筑城墙六年后的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恩的次子潘允端科场失意落榜归来,在自家住宅西面数畦蔬圃之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营造小园,聊以自娱,这便是豫园的始建。三年后,潘允端终于金榜题名,中了进士,自此沉浮宦海十多年,无暇顾及建园。日后,在他自己写的《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万历五年(1577年),他从四川布政使任上辞归,这才一心一意营造园林,请园艺名家、堆叠假山高手张南阳为其设计营建,不断充拓扩大,逐步增添景物,积十余年之功,把余生的精力和财力耗费在修建园林上。正如他在《豫园记》中所说:“每发耕获,尽为营治之资”,“第经营数稔,家业为虚,余虽嗜好成癖,无所于悔”万历十八年(1590年),终于建成一座规模恢宏、景色旖旎、盛名一时的私家园林,当时即被公认为“东南名园冠”、“奇秀甲于东南”,为后人留下一份弥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三
外滩,洋人称为“bund”,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外滩的正式地名是“中山东一路”,它北起北苏州路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5公里,地形呈新月形。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33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世界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上海外滩,是百年上海的发展之历史缩影,也是上海作为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与外来资本金融业在中国的最早的历史凝固物。
历史上的上海外滩,原来是上海老城厢外北面的沿黄浦江的江滩地域,旧时俗称“黄浦滩”。在新的第一次筑路之后,被命名为黄浦路。在中国抗战之后的1945年,“黄浦路”被当时光复后的国民政府更名为中山东一路,门牌号从南边开始。但是,上海人还是习惯称为“外滩”;甚至于有的上海人都不知道“中山东一路”在何处的。
上海作为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开放的门户之一的一个小型沿海依江城市,也是被迫接受了一批又一批的来自西方洋人前来挖掘与开发。1843年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浦江泥滩。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地靠黄浦江岸边的这块泥滩,提出了作为英国的租借地。1845年,当时的上海道台(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级政府机构)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以黄浦江西岸(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开始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外国的洋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英资公司怡和洋行(外滩27号)、宝顺洋行(外滩14号)、沙逊洋行(外滩24号),以及美资为背景的旗昌洋行(外滩9号)。1848年在这里铺筑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那些外国人称这条马路的名称“bund”,至今为止是西方国家对上海外滩的称呼,也成为上海人对黄浦江西岸的称呼,“外滩”也就成为这个地名的历史符号了。
此后,由于太平天国的运动(可以用现在的标准就是一种“邪教组织运动”)大规模侵袭,以及太平天国“建都”于南京,上海一度处于被围困之中,全城的形势极为紧张,上海的社会与经济波动很多,外滩的开发也处于停顿。1868年,洋人在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建立第一个公园,当时被称为“外滩公园”,也就是现在的黄浦公园的前身。这个公园一直到了1921年7月1日,才开始对中国人开放。小时候,书本上说,外国洋人在这个公园门口插了一块侮辱中国人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最近,有不少的中国历史学家与专家考证后说,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传说,是没有根据的,只是解放前有中国人为了激励中国人爱国意志而杜撰出来的故事。不管这个历史故事杜撰与否,中国人不得进入自己国土上的公园,肯定是耻辱的事实。
后来,随着清朝晚期洋务运动的大规模兴起,上海的城市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才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启动。尽管当时的上海经济依赖以外国投资者与外国资本为主的,各种不同的企业也是基本上以洋行为主体的,但是上海的城市化与经济建设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国的民族资本与民族工业也开始起步,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外滩由于地域优势和又属于“外国租界”,被西方的许多政界人士、著名的财团、实业大亨与外国建筑师公认为是上海滩的一块风水宝地,从而开始规划建造在当时世界上也不多见的、有着各种各色建筑与艺术流派特征的建筑物。可以说。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的兴起为起点,也成为上海近代城市开发与经济发展的起点。
此后,上海外滩渐渐成为英法租界区的管理机构所在地,也逐步成为各国银行、金融机构“安寨扎营”的风水宝地。后来一些外国的实业家与投资冒险家们开始纷纷投资建造高楼旅馆,这里成为不少外国洋人事业发迹之地块了,他们希望在这里能够建造出具有他们国家建筑风格与建筑艺术的建筑物,成为外国洋人一群体面建筑物的地区。于是,外滩原来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逐步拆除,许多新的具有各国特色的豪华高楼大厦被精心地规划,来自世界各地著名的建筑大师们也是纷纷被邀请而来上海外滩考察与承担设计任务,许多的建筑材料也是从洋人自己的国家进口而来的。很多年之后,这里一幢一幢大厦拔地耸起。现在的外滩,临江耸立巍峨差异的世界各国风格的建筑群,也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十、三十年代才陆续建成的,从而形成了今天上海外滩的规模与形态,成为了上海的一大特色,成为世界上一个著名标志性建筑群,成为上海人的一大自豪的景点与上海的窗口。外国洋人通过了外滩看到的上海,看到了中国的未来;而中国人、尤其是上海人也是通过了外滩开始看五彩缤纷的世界,开始主动要求了解和理解整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开始接受外来文明与文化。并逐渐形成了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与海外文明结合起来的“上海海派文化”。
从上海滩走出了一大批后来对上海与中国政治、经济以及实业有巨大影响力的金融家、实业家、还有许多的政客,也同样出来了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码头”帮会组织与帮会头目。上世纪初,在上海涌现出来的大量的金融家、实业家、政治人物,还有帮会头目,基本上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几乎没有一个是所谓正宗的“上海人”。而混迹于外滩附近的十六铺码头为代表的帮会组织与江湖人物,以及头目下面的“小赤佬”(那些“小打手”被上海人骂做“小赤佬”)也基本上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民们。在上海滩曾经叱咤风云的黄金荣和杜月笙,也都是到了上海之后,先是去“拜码头”(给黑社会头目送东西),认好了一个“师傅”做靠山,然后再到码头上杠包子。他们也都从基层做起来的穷人,尽管也没有文化,但是由于他们头脑活络,善于应变,善于借助别人的势力来发展自己的实力,最后成为了上海滩名声显赫的社会名流人物了。据我所知,不管是香港版的,还是内地版的《上海滩》电视连续剧,那些故事与人物都是不懂上海历史的半文盲“制造”出来的故事与情节。让不了解上海历史的外地人与现在的人们,对上海的历史形成与社会发展轨迹造成了许多的误解,以为过去的上海滩都是整天依靠一帮无业游民创造出来的,打打杀杀,打手们与黑社会在上海滩都是很吃香的,错误地认为上海发展并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大都市的,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过程中,是有黑社会作出的贡献。
那么,上海从何时才被人们认为最漂亮的?上海外滩美丽的夜光何时才开始的?为什么上海市政府这次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来改造上海外滩呢?今天,外滩流光溢彩能够为世博锦上添花吗?明天再各位共同来讨论。美丽与别致的外滩,上海人民始终是最爱的。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四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矗立在外滩对面的黄浦江边,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玉盘,与黄浦江对岸的“万国建筑”群相应成辉。
东方明珠塔的建筑造型新颖别致,有深厚的东方文化韵味。整个建筑由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串落到绿茵草地上,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意境。
塔体由两颗晶莹夺目的巨大圆球和一颗小巧玲珑的小圆球组成。光彩夺目的上球体观光层直径45米,高263米,是鸟瞰全市景观的最佳处所。登上位于90米下球体室外观光廊,263米上球体主观光层和350米太空舱俯瞰上海市容,浦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礼品展、空中邮局、神奇数码照片、各类大型展览等精彩的内容将给您增添更多的乐趣,悬空三根巨大立柱之间的全透明三轨观光电梯,让您可以360度全方位随心所欲地观赏梯外美景。
东方明珠空中旋转餐厅位于267米上球体,是亚洲最高的旋转餐厅,她以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不同凡响的饮食文化、宾至如归的温馨服务,傲立于上海之巅,是海内外游客理想的食府。东方明珠塔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住宿、广播电视发射为一体,已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和旅游热点。
乘上电梯,只需四十秒钟,便可到达263米高的球体内。从这里极目远眺,上海景色尽收眼底:蜿蜒的黄浦江上,巨轮如梭,连绵入海;分列两边的杨浦搭大桥和南浦大桥,如两条巨龙,腾飞于黄浦江上,巧妙地组合成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面。
东方明珠游船码头外形犹如一只凌波汲水、展翅欲飞的海鸥,清新自然、富有时代气息。乘坐东方明珠浦江观光游览船沿浦江航行,可以让游客饱览两岸现代化都市风景线。
入夜,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华灯齐放,色彩缤纷;在塔上俯瞰都市夜景,则是灯火辉煌、流光溢彩。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五
七宝古镇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自古以来,这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漫长的岁月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古镇成为了上海本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七宝老街位于古镇上,因传有金字莲花经、神树、氽来钟、飞来佛、金鸡、玉筷、玉斧七宝而得名。明清时以布、纱、酒、木器、水运而名重黄浦、吴凇两江,老街经重新整修后,成为沪上胜景。蒲汇、横沥二水交汇,三桥跨于清流之上。水中桨橹声声,岸表柳丝袅袅。街分南北,巷串东西,呈现出非字形格局。老街的深巷是宋代遗存的,亭台楼阁是明清风格的,小桥流水是江南特色的,老街上的羊肉、糟肉、方糕、肉棕远近闻名。漫步老街,感受到的是传统文化的悠远与凝重。棉织坊明清两代,七宝因棉纺织业的发展而繁荣,所产棉布有七宝尖之称,棉织坊以实物、操作表演、人物蜡像展示传统的棉布制作工艺,让人领略到当地的布文化及先人的智慧与勤劳。坊内还设传统的喜堂,重现古代江南地区的民间婚俗场景。酒坊七宝地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所产白酒七宝大曲曾风靡沪上。老酒坊集生产、观赏、销售于一体,一展酿酒工艺全过程。内设品酒小席、名酒陈列、历代宴饮餐具等部分,让人于休闲之中体味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老行当七宝自古为沪西重镇,商铺林立,百业俱兴。这里将已消失的老行当传统行业浓缩、提炼、以街景、实物人物蜡像的形式再现昔日七宝百业兴旺的景象。木匠、铁匠、银匠、竹匠、作坊、豆腐房、店铺让人置身于数百年前的集镇喧嚣声中,感受先人们的劳作与生存状态。蟋蟀草堂七宝蟋蟀历来名躁沪城、饮誉江南。草堂于典雅环境中,挖掘历代蟋蟀文化,将捕捉、饲养、竞斗以及有关器具、方式一一展示,让人充分玩赏这一饶有情趣的市井文化现象,感受其中的乐趣。每年秋天,草堂都要举办蟋蟀节。当铺清道光年间,七宝设有当铺,它成为松郡之地金融活动的重要场所。现于原址建以传统当铺模拟景点,重现当年的场景和经营活动,反映古镇的商业文化风情。
(概况)。
大家都知道看中国一百年历史到哪里么?对的,就是上海,那么看二十年的历史呢?就来外滩了。外滩是上海的窗口,它集中反映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又具有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许多海外侨胞和华人都爱把上海外滩称誉为亚洲第一湾。是的,她美极了,请看,她从北起外白渡桥南至新开河,长约1800多米,弯弯的走势,形如新月,秀美如画。
据资料记载,外滩原来叫扬子路、黄埔滩路。1945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一路沿用到今天,外滩过去有着东方华尔街之称。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更具有现代都市气息。1995年被评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每天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数以万计。
各位:今天当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在这外滩散步,可以欣赏到许多美丽景观。首先,请看西面,那就是上海的象征之一——万国建筑博览会。大家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辟为商埠(bu)当时的上海逐渐形成了外国资本在中国最集中的地方,而各式各样的西洋式建筑也随之在外滩建立。这黄浦江边集中大批西方国家的银行、俱乐部、夜总会等,反映了西方殖民这对上海的掠夺和侵略。这外滩上的一栋栋高耸的大楼,虽然不是由一位设计师设计,也不是建于同一年代,但却富有共性,它们都是当时西方最流行的样式,采用西方古典建筑形式,整个建筑具有庄重、雄伟的气势,建筑色调基本统一。另外再看东面,人们在观景台上海还可以眺望到宽阔壮丽的黄浦江江面景色,江风拂(fu)面、江面波光粼粼(lin)、百舸争流、白色海鸥高低飞翔,可一览大城市港口风光。遥望浦东跨世纪最新颖的摩天建筑群,恢弘的气势使外滩借得美景。外滩作为上海的象征,融江河景观与建筑景观于一体,集西方古典风情与中国现代文明于一炉,现在让我们由南至北观赏一下外滩边的主要大楼建筑。
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
气象信号台建成于1920xx年3月9日,台统高50米,塔高36.8米,是当时外滩最高,也是外滩最早的一幢,是亚洲的气象发布中心。在1920xx年这样的气象信号台还有两个,一个在美洲圣迭(die)亚戈,一个在非洲阿尔及尔,和眼前这个一起号称全球三大时间基点。根据徐家汇气象台测得的气象信息,每天五次在塔顶桅(wei)杆是悬挂各种形状的标志,向来往船只告示吴淞口外的风力和海浪等气象信息,以保证航行安全。另外在桅杆上有一只可以上升下降的大球,每天中午11点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点5分,又将球升到顶端,12点正时下降到原来位置,用来向市民,船员报时,所以它也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座报时台。但随着上海现代信息传播科学的发展,它只能退休了。1993年10月,在外滩综合改造二期工程中,为保护这座具有86年历史被人称为“阿脱奴婆”式的古建筑,将它在原来位置上向东北面整体移位20米,并对它内外部进行装修,使之面貌一新。夜晚,用青白色的灯光照着,如一个巨型的通体晶莹剔透的玉珠,清丽动人。
亚细亚大楼。
位于中山东一路一号,被称为外滩第一楼。196年建成,它曾被亚细亚火油公司使用,因而被称为亚细亚大楼。现在该楼已置换给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亚细亚大楼高8层,外观具有折中主义风格,里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式。底段为巴洛克式,东面正门有4根爱奥尼克(纤巧秀美柱身修长高度约为底径9到10倍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装象征女性美)立柱,左右各2根,柱的内侧又有2根体形小的多立克立柱。门上方有半圆形券(quan)顶。大门给人视觉上有较强的纵深感。大楼中段为装饰简洁明朗的现代注意建筑风格,上段为巴洛克式,有爱奥尼克双立柱,圆弧形铁栏内阳台。大楼用花岗石贴砌,气派雄伟,堂皇富贵。1989年被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总会。
位于中山东一路二号,建成于1920xx年,耗资45万两白银。原是英国侨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有皇家总会之称,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为文艺复兴式风格。因该楼设计师在建筑期间去世,接替的日本建筑师就参照日本帝国饭店外貌式样建筑该楼,因此建成后又有“东洋伦敦”之称。大楼共五层,另地下室一层,屋顶为攒(zan)尖顶,大楼第三层与第四层贯以六根爱奥尼克立柱;层顶南北两端有巴洛克式塔亭,增强了整幢建筑的高度和豪华气派。大堂南侧有用意大利大理石铺面的酒吧台,长达34米,号称远东最长的酒吧。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通商银行。
位于中山一路六号,1920xx年建造,是一幢四层哥特式(高直轻尖充满神秘的宗教色彩)建筑,屋顶波面陡,形成东立面一排五个尖角顶,每个尖角顶的顶端原立有十字架,尖角顶的两侧原来有都有小尖塔,如向上帝供奉的巨烛。第四层的窗户采用尖券形。正门前有古典式柱廊。中国通商银行是1897年由盛宣怀筹资兴办的中国人自己最早经营的一家银行。五十年代长江航运局进驻这里,现在是由香港人建造的娱乐场所。顺便说一句,帝国主义最早在外滩开银行是1847年,叫做丽如银行。
汇丰银行大楼。
位于中山东一路一一-一二号。1955年到1995年为上海人民政府所在地,现置换给浦东发展银行使用。大楼1920xx年奠基,1920xx年建成,造价1000万银元。英国自诩这是“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讲究的一幢建筑”,大楼为钢框架结构,特种钢材由英国定制后运来。它是外滩占地最广,门面最宽,体形最大的建筑,呈现古罗马古希腊风格。整座建筑以正门和圆顶连成的纵线为轴,两边对称非常严格,形成四平八稳之势。建筑顶部是古罗马万神庙的穹隆顶,犹如一个巨大的皇冠,统领着这幢近3万平方米的建筑,显出华丽庄严的风范;外墙用花岗石砌筑,又给人以坚固、稳重、典雅的感觉。所以这幢大楼在整个外滩建筑群中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它还有稀世三宝:一是大门两侧有一对铜狮,坐北朝南一只张着大口,坐南朝北一只闭着嘴,有银行吐纳资金的寓意。据说英国铸成之后将其模子毁掉,使之成为世界珍稀之物,不过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复制品,原物在博物馆里面。二是大门内的八角亭有一副世界上极为鲜见的巨型马赛克壁画,画面有200平方米,色彩亮丽,展现出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八个世界名称的标志性建筑,在每一个城市背景前有一个各司其责的女神像;八角亭顶部还有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在八幅壁画与圆顶壁画之间有着黄道十二宫星座图象,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的天象。三是大楼大堂内有尤为罕见的28根高13米的意大利天然大理石石柱,其中四根是巨石琢成、没有拼节的,在大堂南北两侧正中,据说世上只有六根,另外两个在法国卢浮宫内。当时大楼内已装上冷暖设备,算是上海第一家了。
海关大楼。
位于中山东一路一三号,1920xx年12月建成,花去建造资金430两。大楼具有折中主义风格,东立面大门有4根粗壮的多立克柱子(比例匀称简洁有力雄健挺拔象征男性)支撑,显得庄重有力。大楼顶部的大钟是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大钟式样制造,花白银20xx余两。它是亚洲第一大钟,又是世界著名大钟。钟楼有四个圆形钟面,直径有5.4米,分针长3.17米,时针长2.3米。钟内有三个钟摆,最大的一个钟2吨;大钟上有自动开关的电灯72盏,晚上这里灯光通亮,斗大的数字在几公里外都能被看清,钟楼机房内有一口大敲钟和四口小敲钟,钟的发条长达15.65米,每周要开三次,每一次钟上发条么四个人操作一个小时,每隔十五分钟,四只小敲钟就响起叮咚的声音,每过一小时,大敲钟就会发出雄壮的当当声,方圆两公里以内都能听到。汇丰银行大楼和海关大楼都是出于英国设计家威尔逊之手,从建筑艺术角度来讲,它们是对姐妹楼,并列一起相得益彰,目前仍是上海的重要标志之一。
汇中饭店。
位于中山东一路南京东路口,正门在南京东路二三号。解放前被称为中央饭店,现在称为和平汇中饭店,是和平饭店南楼,是外国人在上海开设的第一家餐饮业的旅社,虽然只有6层,却是上海最早的摩天大楼,也是中国第一幢安装和使用电梯的建筑。大楼于1920xx年建成,为英国折中主义风格,最大特点是立面彩红砖做腰线,白墙砖做贴面,别具风格,富有欧洲情调。大楼底层内有可容1000人集会的大礼堂。1920xx年“上海万国禁烟会”在这里进行,在大门西侧有纪念会碑纪念此事。还值得一提的是,1920xx年11月29日,中国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当天下午中国同盟会本部就借汇中饭店召开欢迎孙中山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大会,孙中山出席会议,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沙逊大厦。
位于中山东一路二零号,原名沙逊大厦,现为和平饭店,1920xx年建成,1920xx年投入使用,楼高77米,13层,当时银其内外装饰豪华被誉为“远东第一楼”,属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哥特式建筑,外形简洁明朗,强调垂直线,该饭店内设德国、印度、西班牙、法国、英国、中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9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套房,酒吧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上海老年爵士乐队,在此演奏世界各国各地区名曲。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上海访问期间的晚宴,就曾在此楼举行。祖国大陆海协会和中国台湾海基会举行的“汪辜会谈”也曾在此举行。顺便说一下,当年卓别林访问上海也下榻在此饭店。
中国银行大楼。
位于中山东一路二三号,1937年建造,当时中国控制中国银行的官僚资本家想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决定建造一幢超过所有建筑的34层大楼。但正当打好地基动工建造的时候,英国人沙逊竟蛮不讲理的说在英租界造房子,其高度不准超过他沙逊大厦的金字塔顶;据说官司直打到英国伦敦,最后中国银行被迫让步,将中国银行大楼减去17层,比相邻沙逊大厦的金字塔尖低60厘米。当然中国人也不甘示弱,大楼造好后,在大楼顶上竖起一支高高的旗杆,使中国银行大楼超过了沙逊大厦的高度。该楼外形带有中国民族特色,楼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四角微微翘起,上盖蓝色玻璃瓦,象征着蓝天;大楼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中国钱币形镂空窗框,门前有九级台阶,寓意九九归一,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列国石雕,营业大厅的天花板上原来还有八仙过海的图案。银行地下室有10000只保险柜,它的门是不锈钢制的,重5吨,用11个锁头互相咬住,密封性能极好。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位于中山东一路二九号,吴淞路闸桥南桥堍(tu),现为广大银行。大楼建于1920xx年,外观为巴洛克风格,里面为三段式。地层中间有一个高大的拱券门。两侧窗户也为高大的拱券形,显得厚实。第二层和第三层贯以爱奥尼克柱子,第二层窗框均有爱奥尼克或多立克立柱,且有券形的立体窗檐。第三层窗框成长方形。大楼顶部中间为石栏杆,两边墙上有浮雕花饰。整幢大楼富有凹凸感,利用光线明暗对比强烈。它是外滩装饰最精美的一幢建筑,是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之一。
百老汇大厦。
位于外白渡桥北侧。因临近百老汇路(今大名路)而得名。1951年改名为上海大厦,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在1934年建成,层高78.5米,共22层,建筑外形前后呈汉字“八”字形,外立面装饰简洁明朗,仅在檐部等处有花边等艺术装饰,具有现代主义风格。大厦从11层起,逐层收进,有观光台,是观赏黄浦江、外滩、浦东景色最佳处,周恩来总理生前曾陪同不少外国元首和贵宾登临观光,现在上海大厦已建设成一座涉外旅游星级饭店,拥有不同规格客房248间,其中有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阿拉伯等国六种特色高级套房,在20世纪90年代,连续获得涉外宾馆“十佳安全优胜单位”称号。
徐光启墓园位于上海南丹路上的光启公园内,徐光启字子先,1562年生于上海,是我国明末的杰出科学家。他翻译了《几何原本》《大测》等书,并编著了我国古代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
徐光启生前信仰天主教,华南地区,因此死后将其墓建在天主教堂西南,现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徐光启墓园交通线路:
公交11、23、18、66、43路可以到达。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六
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申。四、五世纪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上海旅游导游。
欢迎词。
外滩,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她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江西岸,全长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上海母新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对岸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绿树花坛之间,感受大都市园林的别有风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气的明媚阳光。
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物,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今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仅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1.5公里长的这一段,便鳞次栉比矗立着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壁式等。伴着宏亮的钟声,海关大楼的身影总是最先引起来访者的关注,海关大楼是外滩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建于1920xx年,由英国设计家威尔逊设计。建筑外观具有欧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义风格。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样式制作,在英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黄浦公园建成于1868年8月,它东临黄浦江,北依苏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园。随着时代的变迁,公园经过多次改建。1989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改建。改建后的黄浦公园,占地31亩,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同时,使绿化面积达10.92亩,并使公园的景点布置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公园正门内,有——位身躯伟岸的大型青铜工人雕塑,扬着风帆迎向袭来的巨浪,奋勇搏击,称为“浦江潮”。在下沉式的圆岛上,建有由-同志亲笔书写题名的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塔下设外滩历史纪念馆。雕塑四周,绿荫环抱,花团锦簇,是游客摄影留念的好地方;雕塑后面的紫藤架长廊,供人们休闲憩息;公园内的两幅大板块绿地草坪内,种有茂盛的白玉兰、茶花、桂花……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公园整体布局得体,景点排错落有致。风景美丽的黄浦公园,集观光、休闲、教育于一体,是游览观光的胜地。
十里南京路尽头的陈毅广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陈毅为解放上海,建设上海立下丁不朽功勋,上海人民对这位老市长充满敬意,为了怀念他,上海市政府决定在南京东路外滩树立这位老市长的塑像。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将举行隆重热烈的广场音乐会。陈毅塑像南面是广场涌泉,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内圈椭圆的现代化喷水池。水柱随着声音喷射,时高时低,池底安装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随着灯光的变换,条条水柱辉映出红,黄,蓝,绿的光束,为外滩增添了瑰丽的夜景。
上海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文化特色。
枫泾文化发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金额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朱家角地处苍苍九峰北麓,茫茫淀山湖之滨,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是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
朱家角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中国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0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这里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名镇朱家角历史渊源流长,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朱家角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泅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七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吴越文化与西方传入的工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上海旅游景点。
导游词。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离市中心21公里,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也是江南名园之一。
古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原名猗园,取“绿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十亩之园”的规模,遍植绿竹,内筑亭、台、楼、阁、榭、立柱、椽子、长廊上无不刻着千姿百态竹景,生动典雅。清乾隆20xx年(公元1746年),拓充重葺,此时更名古猗园。
如今,古猗园几经扩建,面积达146亩。全园按不同景观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各具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思,散发着古猗园特有的古朴、素雅、清淡、洗练的气质。园中保存的唐代经幢、宋代普同塔,引人探古问胜。园中因“8·13”事变,当地爱国人士重修补阙亭,独缺一角,以志国耻的“缺角亭”,象征着我国反帝民族之魂。
古猗园,以猗猗绿竹、幽静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
诗词。
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于世。
朱家角地处苍苍九峰北麓,茫茫淀山湖之滨,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是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
朱家角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中国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0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这里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名镇朱家角历史渊源流长,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朱家角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泅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
湖,即天然淡水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湖东区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区,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区芦苇轻摇,惊起野鸭水鸟,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名镇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如果说九百岁的水镇周庄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镇朱家角则具气势磅礴、大家闺秀的风采。首先朱家角古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周庄面积的三倍多,家大,自然游玩的地方就多,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两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上海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文化特色。
枫泾文化发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金额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古代建筑。
在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20xx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
淳朴民风。
枫泾民风淳厚,崇尚耕读,注重教育和取仕,孕育出3名状元、56名进士、125名举人、235名文化名人(其中:100名知县、3名六部大臣和2名宰相)人才辈出,自唐代以来有历史记载的名人639人。古有唐朝宰相陆贽;宋代屯田员外郎陈舜俞,状元许克昌;明代曾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太医院御医陈以诚;清代状元蔡以台及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的谢墉;民间词人沈蓉城等。近代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围棋国手顾水如、著名漫画家丁聪、国画大师程十发,革命前辈袁世钊、陆龙飞等。他们为枫泾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典故传说。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八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上海热门旅游。
导游词。
外滩,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她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江西岸,全长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上海母新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对岸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绿树花坛之间,感受大都市园林的别有风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气的明媚阳光。
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物,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今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仅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1.5公里长的这一段,便鳞次栉比矗立着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壁式等。伴着宏亮的钟声,海关大楼的身影总是最先引起来访者的关注,海关大楼是外滩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建于1920xx年,由英国设计家威尔逊设计。建筑外观具有欧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义风格。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样式制作,在英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黄浦公园建成于1868年8月,它东临黄浦江,北依苏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园。随着时代的变迁,公园经过多次改建。1989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改建。改建后的黄浦公园,占地31亩,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同时,使绿化面积达10.92亩,并使公园的景点布置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公园正门内,有——位身躯伟岸的大型青铜工人雕塑,扬着风帆迎向袭来的巨浪,奋勇搏击,称为“浦江潮”。在下沉式的圆岛上,建有由-同志亲笔书写题名的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塔下设外滩历史纪念馆。雕塑四周,绿荫环抱,花团锦簇,是游客摄影留念的好地方;雕塑后面的紫藤架长廊,供人们休闲憩息;公园内的两幅大板块绿地草坪内,种有茂盛的白玉兰、茶花、桂花……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公园整体布局得体,景点排错落有致。风景美丽的黄浦公园,集观光、休闲、教育于一体,是游览观光的胜地。
十里南京路尽头的陈毅广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陈毅为解放上海,建设上海立下丁不朽功勋,上海人民对这位老市长充满敬意,为了怀念他,上海市政府决定在南京东路外滩树立这位老市长的塑像。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将举行隆重热烈的广场音乐会。陈毅塑像南面是广场涌泉,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内圈椭圆的现代化喷水池。水柱随着声音喷射,时高时低,池底安装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随着灯光的变换,条条水柱辉映出红,黄,蓝,绿的光束,为外滩增添了瑰丽的夜景。
黄浦江游览,是上海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旅游节目,它不仅在于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代表着上海的象征和缩影,还在于浦江两岸,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上海的过去、现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灿烂明天。浦江游览过程中可看到横跨浦江两岸的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和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两座大桥,象两条巨龙横卧于黄浦江上,中间是东方明珠电视塔,正好构成了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而浦江西岸一幢幢风格迥异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万国建筑与浦东东岸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云间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辉,令人目不暇接。吴淞口,是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三股水流交会的地方,如果正值涨潮,你便可看到著名的“三夹水”奇观,黄浦江从市区带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长江带来的是夹有泥沙的黄色水,而东海水则是绿颜色的,三股水颜色不同,泾渭分明,形成色彩鲜明的“三夹水”,实为一大奇景。
东方明珠塔仅次于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和俄罗斯的莫斯科电视塔。东方明珠电视塔选用了东方民族喜爱的圆曲线体作为基本建筑线条。主体有三个斜筒体,三个直筒体和11个球体组成,形成巨大空间框架结构。筒体内有6部电梯,其中一部是可载50人的双层电梯,还有一部在上球体和太空舱间运行。塔体可供游览之处有:下球体、中间球体及环廊、上球体及太空仓等。下球顶高118米,设有观光环廊和梦幻太空城等;上球顶高295米,有旋转茶室、餐厅和可容纳1600人观光平台。上下球之间有5个小球,是5套高空豪华宾馆;太空仓供外宾观光。灯光在电脑操纵下可以根据天气变化自动调节,产生1000多种变化。电视塔的灯光效果也令人叹为观止。乘上东方明珠塔的电梯,只需四十秒钟,便可到达263米高的观光球上,在这里,极目远眺,上海景色尽收眼底,原来的高楼大厦,现在都显得矮小了许多,蜿蜒的黄浦江上,巨轮如梭,连绵入海。分列两边的两座大桥,如两条巨龙,腾飞于黄浦江上,与中间的东方明珠一起,巧妙的组合成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面。入夜,巨大的球体在五彩灯光的装饰下,光彩夺目,群星争辉,更显得晶莹剔透。与浦西外滩的灯光建筑-相辉映,展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迷人之夜。此塔与扩大至15.5万平方米的浦东公园融为一体,园内还有大小不同15个球体,烘托电视塔的二个巨大球体,故有"东方明珠"之称。附近还有娱乐中心、商业中心,将是浦东大型多功能旅游景点。现已成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上海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位于西南方。历史上,它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它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20xx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文化特色。
枫泾文化发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金额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地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古代建筑。
在镇政府对面西栅河沿河,有一片长达600米的古建大宅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古戏台往西,位于和平街92号的大清邮局旧址,灰墙黑瓦,结构坚实,两边的门框都是石头柱子,高高的门洞上方“邮电局”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上海地区现存不多的一处大清邮局旧址。由于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枫泾又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齐全的古镇。早在南朝梁天监元年(520xx年),枫泾南栅已建有道院,明清时,佛教盛行,街、巷、里、坊遍置寺庙,全镇共有3处寺院庙宇。清末,天主教、基督教也开始传入枫化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前往性觉禅寺、施王庙、郁家祠堂等人文景观,可以寻觅到枫泾镇古代南北分治,半属吴地半属越境的历史陈迹。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九
半岛开发最早,分布着澳门的市区,是澳门地区行政、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的所在,绝大部分人口和工商业均集中于此。半岛形如一长靴,东北一西南走向,仅东北端以宽约240米的陆地与珠海市相连。长轴线从东北的关闸至西南的半圆形地(妈阁嘴)长约4公里,西北-东南走向的短轴线则从沙梨头海边至新口岸最新填海地区东南角长约2.5公里。西侧的狭窄河道是内港,沿岸有20多个码头,主要是货运及内河客运;东侧面向球江口的是外港,主要是港澳码头。南面有两座跨海大桥(通向氹仔),一长2570米,1974年通车;另一长约4400米,1994年通车。
半岛内分5区:
花地玛堂区位于半岛北部,面积最大(2.7平方公里,占半岛40.3%),人口最多(12.6万人,占半岛36.8%)。包括青洲、台山、马场、黑沙环、望厦、筷子基等地,大部分土地均为填海所得,目前仍在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填海拓地工程。
圣安多尼堂区(花王堂区)在半岛西部,北接花地玛堂区,南连大堂区,东邻望德堂区,西临内港。面积1.1平方公里(占半岛16.4%),人口仅次于花地玛堂区(接近10.9万人,占半岛31.7%)。包括沙岗、新桥、沙梨头等地,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大炮台、白鸽巢公园均在此区内。
望德堂区位于半岛中部偏东,被花地玛堂区、圣安多尼堂区和大堂区包围,包括荷兰园、塔石和东望洋山。面积最小,只有0.6平方公里(仅占半岛9%),而且约有1/3面积为东望洋山所占。人口约3.26万。
大堂区主要位于半岛东南部,但有一狭长地带沿新马路和草堆街之间延伸至半岛西岸。面积仅次于花地玛堂区,达1.4平方公里(占半岛约21%)。人口则为各区中最少的,仅约2.9万人。大部分土地也为填海所得。是澳门地区的经济中心。
风顺堂区(圣老楞佐堂区)位于半岛西南段,三面环水,北邻大堂区。面积只有0.9平方公里(占半岛13.4%),人口4.56万。本区是澳门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澳门的行政中心。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十
亲爱的游客:
我们的车子行驶在延安东路高架上,还有十五分钟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点外滩了。我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外滩景区的概况。
外滩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征,是上海历史的凝聚。他集中体现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又能体现出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外滩景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风景区,又是西方古典风情与中国现代风情相得益彰的风景区,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现在文化交相辉映的风景区。
外滩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与东方明珠景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桥,南至新开河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地区全长约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在它西面有北京东路南京东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延安东路金陵东路等几条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们是建设和发展外滩景区的'重要支架。
外滩原是在上海城厢外,东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1843上海开阜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这一地区,于1845年以上海道台颁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依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划定亩土地为法租界。随后两国沿江开筑道路,称黄浦路,黄浦滩路。1上海外滩旅游导游词年后也就是1945年,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才改名为中山东一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筑起了二十多栋巍峨参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并在此地区开设了110多家银行等经融机构,使之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百年沧桑,上海政府于1992-1993年间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将原来的马路扩建成十车道的宽阔道路,并在北面建起来造型独特的吴淞路闸桥以此减轻外白渡桥的重负。随后又建起了延安东路高架,使该地区的交通更为通畅,更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劲活力。沿江则修建起防汛墙和绿色长廊,各类雕塑和建筑小品坐落其间更使得外滩诗情画意。站在黄浦江边的观景台上,江风拂面,江面波涛粼粼,百舸争流,江上海鸥高低飞翔,可一览大城市港口的绚丽风光。隔江而立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耸入云宵,国际会议中心造型优美,金茂大厦,中银大厦等跨世纪的摩天大楼更是欲与天工试比高,以及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宏伟的气魄更使外滩借得美景。
亲爱的游客们想必大家在此时已经很想一览外滩的壮丽风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浏览外滩风景区。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十一
今天,我去了中国海事博物馆。它看起来像一艘白色的帆船,两个白帆交叉,上面镶嵌着蓝色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字样。感觉很奇妙。
我一进大门,一艘巨大的`古代帆船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这艘船被称为“宝船”。长27.4米,排水量200多吨。桅杆有三层楼高,尾部有一个巨大的方向舵,比现在的方向舵还大!船的两端向上倾斜,船头刻着一条翱翔的龙。
船后面的客舱里有一个秘密,那就是“水密舱”,至今仍闻名于世。有了它,如果船进水,水就会流入水密舱。只要关闭舱室的门,水就不会流进房间,船就安全了。泰坦尼克号上也使用了“水密舱”装置,但由于进水过多,最终沉没。
帆船旁边,有一个它曾经用过的木锚。木锚长7.4米,重1吨,当时非常巨大。木锚的前端是铁做的,可以增加摩擦力,让锚牢牢抓住河底的泥沙,牢牢固定船体。在船边的房间里,我惊讶地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8000多年前的独木舟,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独木舟!
八千年前,中国开始制造各种船只。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货船和油轮都是“中国制造”,最大的货船可以装载一万多个集装箱。是不是很神奇?!但是中国的邮轮制造技术并不发达,所以希望发展更多的邮轮制造技术。想知道“巡航,让生活更美好!”。
这次参观博物馆,让我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在造船技术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及其今天的发展,真的是可喜可贺。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十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醉白池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南路,始建于l644年,为明代画家董其昌觞咏处,也是名人学士常游之地。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建。醉白池之名取于苏轼《醉白堂记》,谓宋代宰相韩琦慕唐诗人白居易晚年以饮酒咏诗为乐而筑醉白堂。顾大申擅绘画,善诗文,亦慕白居易之乐而以“醉白”为池、园名。
全园占地80亩,分为内园和外园两部分,外园是新建的,内园是原有的。内园为全园精华之所在,庭院相接,亭台错落,长廊回环,清泓秀矗。堂、轩、亭、舫、榭、池组成了主体建筑群,有池上草堂、玉兰院、雕花厅、四面厅、束鹿苑、卧树轩等十景。园内廊壁和部分庭园里,石刻碑碣较多,这是该园的特色之一。池南长廊的墙壁上,嵌有《云间邦彦画像》石刻,共二十八块,镌明、清松江府属各县乡贤名士百余人之画像,刻画甚工。园内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
醉白池既具有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衬的风格,又具有历史古迹甚多、名人游踪不断的特点。它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胜驰名江南。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十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国际大都会上海,我是某某旅行社的导游员,现在请允许我为您简单地介绍一下上海的历史!
上海历史悠久,系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二批38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公元前207年的汉代,缪县政为娄县。今金山县境内的海盐县,汉时为刘濞的封国,此地煮海水以制盐。这种盐称散盐,质量好而量多,都被运往吴都(苏州)集散。和海盐县发展同时,由拳县也在发展之中。由于局部地体下沉现象存在,海盐部分沦为拓湖,由拳也陷入了谷水。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前后海盐县被迫向南迁移。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到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凭借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别是历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断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蕴,让上海迅速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凭借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别是历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断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蕴,让上海迅速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经济文化中心。使上海成为当时世界建筑大师们竞相表现自身价值,展示自己不风身手的大舞台。其时大量外国建筑师的登陆,先期留学欧美的中国建筑师的回归,给上海带了西方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当然也使得当时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筑渗透了西方建筑的影响。
所以当时上海的近代建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价值连城的文化遗产。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样拥有如此规模庞大。精美,技术精湛的近代建筑群。其中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就是上海最为集中的近代建筑群。先写到这里吧。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十四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上海外滩。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
今天的行程就将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大家的满意,在此也预祝大家今天能玩得开心、愉快。
在内的800亩地为英租界,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临江建造起巍峨参差的世界各国古典风格的建筑群,并开设了110多家金融机构,这里成了“远东的华尔街”,到了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来到了上海,市政府开始对外滩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像一首美妙的五线谱一样的外滩景区,它是由“凝固的音乐”万国建筑博览和“流淌的乐曲”黄浦江所组成。
我们各位朋友观赏这些西方古典风情的建筑群,不仅要注意它的外部的造型美。
而且要把它们视为雕塑艺术来欣赏。
在这“凝固的音乐”乐曲上,26栋建筑,楼宇的高低错落犹如钢琴上跳动着的琴键,乐曲上有序曲、三个高潮、尾声等乐章组成。
它的序曲部分由外滩防汛墙前的气象信号台所承担,这座气象信号台,是“阿脱奴婆”式的古建筑,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第一个我们各位可以看一下在它的塔顶桅杆上悬挂各形状的标志,这是起到天气预报的作用,它根据徐家汇气象台测得的气象信息,第天五次在在桅杆上挂不同颜色的棋子,向来往的船只告示吴淞口外的风力和海浪等气象信息以保证航行的安全。
第二个作用我们可以再观察一下桅杆上有一只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第天中午11点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点55分,又将球升到顶端,12点正时,球又降到原来位置。
这个目的我不说咱们在座的各位也知道是干什么的了吧?对了!他就是报时台。
但是随着现代化信息传播科学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钟表数不胜数,它只能“退休”了。
在1993年的10月份,在外滩综合改造二期工程中,为了保护这座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由是将它在原来的位置向东北整体的平移了20米,并且对它进行装修,使之面貌一新。
夜晚,用青白色的灯光照着,如一个巨大的通体晶莹剔透的“玉柱”,清丽动人。
在凝固的音乐上的高潮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亚细亚大楼、上海总会、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三幢大楼组成。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着重给各位介绍一下上海总会,他位于中山东一路二号,建成于1910年,耗资45万两白银。
原是来是供英国侨民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
大楼是文艺复兴式的风格。
在建筑的东立面采用的是横三段处理,又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门窗装饰图案对称,整幢大楼显得和谐匀称而且稳重。
另外我们再看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是用六根爱奥尼克式立柱支撑,这种柱式,柱身修长,高度约为底径9至10倍,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
在大楼层顶南北两端有巴洛克式塔亭,增强了整幢建筑的高度和豪华气派。
从远处望来他就像一件雕塑家手中的完美的艺术品。
另外大楼内部的装修也十分曲雅、豪华。
这里有一长34米的用意大利的大理石铺面的酒巴台,号称远东最长的酒吧。
大堂的北侧还有一个半圆形的铁栅栏电梯,这部也是当时上海最早的一部电梯,现在好多的反映老上海的电视剧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大楼内的装饰仿英国皇宫格调,因此它有“皇家总会”之称。
紧挨着上海总汇的这个就是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它位于外滩六号。
是一幢哥特式的建筑,正门有古典式的柱廊。
这就是凝固音乐的第一高潮部分。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
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在一百五十年前,上海仅是江南沿海的一个中等县城,航运事业很不发达,人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在沿江修筑堤岸,所以除东门黄浦江岸外大部分江岸是一片自然滩地。
退潮时,江水聚滞在河床中心,露出一大片滩地。
涨潮时,江水又没过河滩。
黄浦江是上海的主要河道。
由于江宽水急,逆水而行的船只就须拉纤行走。
几百年来,纤夫的足迹就在黄浦江滩踩出一条曲折多弯的小道,人们称之“纤道”,这纤道就是外滩最早的路了。
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作“里”,河流的下游叫作“外”,如今天上海人习惯把虹口港上的汉阳路桥叫作“里虹桥”,把长治路桥叫作“中虹桥”,把大名路桥叫作“外虹桥”,就是根据桥所在河流的位置来取名的。
同样,今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叫作“外白渡桥”,依次向里的桥也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
如以县城为依据时,距城近的地方称为“里”,距城远的地方称为“外”,今南市区的“里咸瓜街”和“外咸瓜街”;“里仓桥”和“外仓桥”等就是以此得名的。
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
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
外滩位于上海的黄浦江畔。
它代表着上海的风景并且是一个上海的必须参观旅游目的地。
在19世纪后期,外滩的许多外资银行在被誉为上海的“财政街”或“东方华尔街”的'外滩建立了。
因此,外滩成为了鼓励财政投资的场所。
由于外滩所富有的历史价值,在外滩拥有一小块土地不仅仅是财富的标志,更是荣誉的标志。
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一段黄浦滩,因位于上海县城厢之外的浦滩,被习称为“外滩”。
它是上海都市的最初轮廓线,曾被称作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年改名为中山东一路。
外滩原是一片荒芜的浅滩,沿滩有一条狭窄的泥路,供船夫拉纤时行走。
滩的西边为农田,阡陌沟渠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茅舍。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英帝国主义在上海开辟租界前,首先划定外滩一带江面为其船只的“下锚地段”。
1845年11月29日,通过《上海土地章程》把外滩以西的830亩土地划为英租界。
此后,殖民当局便在李家庄(又名李家场,今圆明园路西南、北京东路近外滩的一段)建造英国领事馆(今外滩33号中国旅行社上海分社所在地)。
不久,英国领事馆的南边沿黄浦江一线,陆续出现沙逊洋行、仁记洋行、宝成洋行、旗昌洋行、天长洋行等洋行.临黄浦江的纤道,1848年被改造成18米宽的马路,并在马路东侧建造码头,堆栈、本行和船厂。
外滩的房屋开始时都是两层楼和三层楼。
本世纪以来,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出现多层和高层,式样五花八门,诸如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亚细亚大楼(原上海冶金设计院)、上海总会(今东风饭店〕、汇丰大楼(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恰和大楼(今外贸局大楼)等、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东印度式、折中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
北起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全长约1700米。
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现在我们见到的外滩大楼大都经过改建,但基本风格不变。
1992年国庆节前,又完成了外滩综合改造一期工程。
现在的外滩防汛墙呈厢廊式,高6.9米,宽15.4米,可抵御千年一遇的潮水。
厢内能停放300多辆汽车,厢面是绿化景点和沿江步行道。
路面比先前拓宽一倍,有8快2慢10个车道,外滩历来是上海的旅游热点,除能观赏中外罕见的“万国建筑博览”外,还可领略外白渡桥与吴淞路闸桥的丰姿,黄浦公园的俊巧,防洪墙的设计匠心,以及大楼与江水交相辉映的胜景。
浦江夜游更有一番情趣。
加之这里交通发达,购物方便,历史掌故丰富,旅游设施完备,使人留连忘返。
外滩是这座东方大都会最著名的景观,它东起中山一路,北起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外面的江滩,长提,以及绿化带乃至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
上海外滩曾经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经融,商务和文化中心。
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大都集中在这里,外滩也是国际金融资本在中国的大本营。
此外,还有西方大商贾的高级俱乐部——上海总会,还有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
亲爱的游客,我们的车子行驶在延安东路高架上,还有十五分钟就到了上海的著名景点外滩了。
我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外滩景区的概况。
外滩是上海的窗口,是上海的像征,是上海历史的凝聚。
他集中体现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
又能体现出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
外滩景区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风景区,又是西方古典风情与中国现代风情相得益彰的风景区,也是中国近代文化与现在文化交相辉映的风景区。
外滩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与东方明珠景区隔江相望。
它北起外白渡桥,南至新开河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地区全长约1800多米地形呈新月形。
在它西面有北京东路南京东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延安东路金陵东路等几条各具特色的重要道路,它们是建设和发展外滩景区的重要支架。
外滩原是在上海城厢外,东北面的沿江滩地。
旧时俗称:黄浦滩。
1843上海开阜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这一地区,于1845年以上海道台颁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依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
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面划定亩土地为法租界。
随后两国沿江开筑道路,称黄浦路,黄浦滩路。
1上海外滩旅游导游词年后也就是1945年,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才改名为中山东一路。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沿江修筑起了二十多栋巍峨参差,各具特色的世界各国古典风格的建筑。
并在此地区开设了110多家银行等经融机构,使之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
将原来的马路扩建成十车道的宽阔道路,并在北面建起来造型独特的吴淞路闸桥以此减轻外白渡桥的重负。
随后又建起了延安东路高架,使该地区的交通更为通畅,更展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劲活力。
沿江则修建起防汛墙和绿色长廊,各类雕塑和建筑小品坐落其间更使得外滩诗情画意。
站在黄浦江边的观景台上,江风拂面,江面波涛粼粼,百舸争流,江上海鸥高低飞翔,可一览大城市港口的绚丽风光。
隔江而立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耸入云宵,国际会议中心造型优美,金茂大厦,中银大厦等跨世纪的摩天大楼更是欲与天工试比高,以及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宏伟的气魄更使外滩借得美景。
亲爱的游客们想必大家在此时已经很想一览外滩的壮丽风光了吧,那下面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浏览外滩风景区。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十五
上海市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辖16个市辖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上海旅游解说。
导游词。
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在这里汇集了数百家现代化商厦、中华老字号商店及名特产品商店,南京路成为我国最大的零售商品集散地和商业信息总汇,每天流向南京路的人流达到上百万人次。
入夜,整条南京东路灯光闪亮,五光十色。南京路以其华美的建筑、林立的商店、繁华的街市、辉煌的夜景而不负其"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1999年,这条"中华商业第一街"改建成中国第一条全天候步行街。
全长1033米的南京路步行街一期规划从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采用不对称设计,在笔直的南京路的偏北面,有一条始终贯穿全街的"金带",里面集中了各种花坛、候车亭等,在夕阳的照射下,"金带"宛如一幕幕丰富多采的动感电影。同时,南京路步行街的商业格局也有所改变,商店"千店一面"的现象成为历史。
步行街上的一百、华联、新世界继续保留其综合性百货商厦的特点,而其余商厦则向"一店一品"的专业商业楼发展。同时,步行街大大增加了餐饮、休闲、娱乐的成分,使南京路步行街发展成为"东段高雅、中段专业、西段繁荣"的格局。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跑马总会,由此开始了它的发展之路。1959年10月迁入河南中路16号旧中汇大楼,在此期间,上海博物馆由小到大,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92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决策,拨出市中心人民广场这一黄金地段,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馆馆舍。
该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分别设中国青铜器陈列室、中国陶瓷器陈列室、中国绘画陈列室、古代雕刻陈列室。该馆的“上海博物馆珍-铜器展览”、“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上海博物馆珍藏瓷器展览”、“明清书法展览”、“扬州八怪展览”、“明末文人书斋展览”等曾到香港和日本、美国展出。
1995年局部建成,试行开放,1996年10月12日全面竣工,举行开馆仪式。新馆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高29.5米,总投资5.7亿元。新馆是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中国“天圆地方”的寓意。馆名“上海博物馆”系建国后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所书。
建馆初期,隶属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53年7月,划归上海市文化局领导;1960年9月,市文管委与上海博物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87年1月,上海博物馆升格为副局级单位;1988年10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委恢复独立建制,上海博物馆划归市文管委领导;20xx年9月,上海市文物局成立后,原市文管委管理单位除上海博物馆外悉数划归文物局领导,上海博物馆直属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
上海博物馆(26张)建馆初期,上海博物馆机构设置仿照苏联博物馆模式,采用三部一室制,设立保管部、陈列部、群工部、办公室。1958年,设立文物修复工场;1960年,设立文物保护技术科学实验室;同年6月,上海市裱画生产合作社并入上海博物馆,在文物修复工场建立书画装裱组。1974年,为了加强博物馆的学术研究,设立陈列研究部,下设青铜、陶瓷、书画、工艺、陈列设计5个研究组以及考古部;1985年,各研究组升格为部,电脑组升格为室,同时增设文化交流办公室。到1995年,为了使机构设置与新馆建设的形势相适应,又作了相应调整,设15个部、7个室、3个处。
外滩,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她位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的黄浦江西岸,全长4公里,是九十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上海母新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对岸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新姿,或是散步于绿树花坛之间,感受大都市园林的别有风味,享受大都市少有的清新空气的明媚阳光。
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物,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今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仅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1.5公里长的这一段,便鳞次栉比矗立着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哥德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壁式等。伴着宏亮的钟声,海关大楼的身影总是最先引起来访者的关注,海关大楼是外滩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建于1920xx年,由英国设计家威尔逊设计。建筑外观具有欧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义风格。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样式制作,在英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黄浦公园建成于1868年8月,它东临黄浦江,北依苏州河,是上海最早建造的公园。随着时代的变迁,公园经过多次改建。1989年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改建。改建后的黄浦公园,占地31亩,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同时,使绿化面积达10.92亩,并使公园的景点布置也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公园正门内,有——位身躯伟岸的大型青铜工人雕塑,扬着风帆迎向袭来的巨浪,奋勇搏击,称为“浦江潮”。在下沉式的圆岛上,建有由-同志亲笔书写题名的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塔下设外滩历史纪念馆。雕塑四周,绿荫环抱,花团锦簇,是游客摄影留念的好地方;雕塑后面的紫藤架长廊,供人们休闲憩息;公园内的两幅大板块绿地草坪内,种有茂盛的白玉兰、茶花、桂花……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公园整体布局得体,景点排错落有致。风景美丽的黄浦公园,集观光、休闲、教育于一体,是游览观光的胜地。
十里南京路尽头的陈毅广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昂然矗立。陈毅为解放上海,建设上海立下丁不朽功勋,上海人民对这位老市长充满敬意,为了怀念他,上海市政府决定在南京东路外滩树立这位老市长的塑像。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显示他一路风尘,勤勤恳恳的公仆形象,又有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每逢周末,在塑像前都将举行隆重热烈的广场音乐会。陈毅塑像南面是广场涌泉,它的造型是外周正方,内圈椭圆的现代化喷水池。水柱随着声音喷射,时高时低,池底安装了彩色的光源,夜晚随着灯光的变换,条条水柱辉映出红,黄,蓝,绿的光束,为外滩增添了瑰丽的夜景。
黄浦江游览,是上海旅游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旅游节目,它不仅在于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代表着上海的象征和缩影,还在于浦江两岸,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上海的过去、现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灿烂明天。浦江游览过程中可看到横跨浦江两岸的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和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两座大桥,象两条巨龙横卧于黄浦江上,中间是东方明珠电视塔,正好构成了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而浦江西岸一幢幢风格迥异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万国建筑与浦东东岸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云间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辉,令人目不暇接。吴淞口,是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三股水流交会的地方,如果正值涨潮,你便可看到著名的“三夹水”奇观,黄浦江从市区带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长江带来的是夹有泥沙的黄色水,而东海水则是绿颜色的,三股水颜色不同,泾渭分明,形成色彩鲜明的“三夹水”,实为一大奇景。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十六
各位旅客朋友们:
早上好!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昨晚睡提好吗?好极了。真对不起,昨晚行李送迟了。因为行李车坏了,我们只得再要了一辆。顺便问一下,你们行李打开了没有?怪不得外面阳光明媚。我们导游常说:”客人把阳光装在包里带来了。”为此我谢谢你们。好言归正传。早餐的我已宣布过日程安排,今天我们先去海老城,也就是豫园、豫园商场的所在地。
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外滩。诸位左侧就是著名的黄浦江。我们以后会到这儿来的。
为了节省时间,在没到豫园之前我先讲些中国园林和豫园的情况。
这儿是停车场。万一有人走散,请记住车号最后三个数字是121。我想最好不要发生这类事。我会举着小红旗,你们全陪张先生会殿后。大家准备好了没有?我们上路吧。下车时请注意自行车。
女士们、先生们,这座就是著名的九曲桥。为什么是九呢?因为是阳数最高的数。走在桥上,逗留时间就长。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风景。还有,据说鬼怪只能走直线,所以你不必为遇到鬼怪而担心。
在桥的中间,有座亭子,始建于清朝,大约在80多年前被改作一茶馆。老人们喜欢早晨来此,会会朋友,沏上一壶茶,聊聊天儿。一般他们喝的都是一种绿茶,叫做”龙井”。这个茶馆也是外国首脑常来之地。比如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上海,也亲临茶馆喝了茶。
确实,能在这儿喝上一壶也是一种享受。试想一下,在一个夏日,你来到茶馆,临窗而坐,俯视着开满荷花的绿池。迎面吹来阵阵凉风。在悠雅的江南丝竹声中,你提起紫砂壶,慢慢地呷上一口微温的”龙井”茶。你会觉得飘然若仙。
你们也想喝一壶?对不起,我还是不能让你们去。等我们看完豫园再做决定,行不行?
上海旅游导游词篇十七
上海有条黄浦江,黄浦江边有个大名鼎鼎的外滩。外滩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外滩是上海开埠最早的地方,所谓的外滩源就在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也不仅是因为外滩有几十幢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历史建筑,更不仅是因为外国殖民者曾经在外滩公园门口挂过侮辱中国人的牌子。外滩的出名,还是因为外滩有堵闻名遐迩的情人墙。说它是情人墙,也不一定准确,因为情人在国语系统里是个贬义词,而到外滩这样的地方来的,还是以热恋中的恋人占了绝对的多数。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恋人墙”。闲话不说,言归正传了。
大概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时候,由于当时经济物资匮乏、文化娱乐设施单调、住房特别紧张,一家七、八口人挤在10几个平方米的斗室里四世同堂,已经司空见惯了。当时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没有地方去互诉衷肠,卿卿我我,没有咖啡店,公园早早地铁将军关门。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人,就将外滩从外滩公园至金陵东路1500米的长堤塞了个水泄不通,男女整齐地排列着,耳鬓厮磨;这就是上海滩最早的情人阵地---外滩情人墙。所谓的情人墙,实际上就是一道用水泥砌的防洪墙,但这儿却是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上海最浪漫的地方。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成百上千对青年男女,就会悄然出现在外滩,开始上演如今的人们无法想象的“集体恋爱”的话剧。当年有个《纽约时报》的记者记录了当时外滩情人墙的情形:“沿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千米长堤,集中了一万对上海情侣。他们优雅地倚堤耳语,一对与另一对之间,只差一厘米距离,但决不会串调。这是我所见到的世界上最壮观的情人墙,曾为西方列强陶醉的外滩,在现代中国,仍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
情人墙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一则上海人生存空间狭小、普遍住房条件窘迫,男女青年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如果到对方家里去,就必须在那些家人的目光关注下呢喃低语、眉目传情,其尴尬程度可想而知。没办法,那就到户外去,那时的公园,除了盛夏,晚上一般都不开门。那时是没有什么咖啡馆、酒吧、茶坊、舞厅可泡,故而情侣们大量涉足的活动场所只有马路,于是“荡马路”、数电线杆子就成了谈情说爱的代名词。情侣们荡马路当然要荡到人迹稀少、灯光昏暗的所在地,这样又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当时社会治安情况较差。到冷僻角落容易遭到抢劫或流氓阿飞的侮辱。因此上海的情侣们不约而同地要找一个既隐蔽又安全的地方,于是众志成墙了,外滩情人墙就自然而然慢慢地水到渠成地形成了。
情人墙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恋爱场所,在这儿,没有人打扰你,也不用担心会碰见熟人,因为大家来这儿的目的都很明确,那就是谈情说爱来了,旁若无人,一门心思,因此也不怕别人笑话你。即使陷入热恋中的人们忍不住做出一些亲昵的举动,如握手、搂腰、亲吻,别人也会熟视无睹。所以在这儿谈恋爱,既安全又轻松,既浪漫又不用任何消费,而且面对的是可以见证神圣爱情的母亲河黄浦江。试想,明月当空繁星点点,江波闪闪摇曳倒影,清风阵阵沁人心扉,身边簇拥的是心爱的人儿,那小布尔乔亚的味道浓得不得了哦。1978年的某一天,有好事者在黄浦江外滩北京东路到南京东路一段200米长的江岸边作过统计,有600对情侣在谈恋爱,平均一米距离就有三对恋人6个青年男女。如果有朋友或许要问阿华头,侬迭个上海土著,当年是否也去过外滩情人墙?呵呵,我一定笑着对你说,瞧你问的。
当然,在外滩情人墙大煞风景的事情虽然少,但是也是有的,那就是当时胳膊上带着红袖标的纠察队,他们拿着装有五节一号电池的强光手电筒到处乱照,在恋人们稍稍有一点亲热动作的时候,就大声吆喝!但是,结果往往是煞风景者在千百双不屑的眼神中落荒而逃。记得著名剧作家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沙叶新,他在成名之前,写过一个独幕话剧《约会》,就写到了这样煞风景的尴尬事:当一对大龄青年男女在街心花园幽暗的深处谈恋爱,两情相悦刚刚想亲热一番,那红袖标出现了,而且还大声呵斥: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我当时在茂名路艺术剧场(现在的兰馨大戏院)看过这个独幕话剧,现在想来真是可笑,究竟是啥人不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