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年初,乡党委、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来抓,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大力宣传,明大确责任,严明奖惩。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经费投入,确保食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与各村(社区)和相关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健全乡乡食品安全工作机构,成立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乡乡食品安全网络,食品安全专干、联络员、协管员、信息员落实到位,并发挥作用;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印发了《葫芦乡20xx年村(居)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监管对象台账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信用档案。
1、开展农产品源头治理工作。组织农技、畜牧单位开展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生猪定点屠宰等专项整治,强化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农产品生产环境、个人简历生产过程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有固定检测室,有制度,有工作记录。
2、乡食安委成员单位积极检查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安全证书及证书更新情况,严格要求从业人员接受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办理健康证;乡食安委会同食药所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三无”食品得到有效控制。
3、开展食品流通日常监管工作。检查食品经营单位证照、管理制度、进货台账、食品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划分食品加工、活禽宰杀的区域,在农贸市场建立规范化的检测室,每日开展食品质量快速定性检测。节庆日严格把关,保障食品安全。
4、加强对餐饮单位的检查力度。乡食安委会同食药所、派出所开展联合检查,检查餐饮单位的证照和管理制度、健康证明、培训情况等,检查食品分类、台账、厨房内外环境卫生情况,有效的预防了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5、开展农村婚丧嫁娶等群众集聚活动申报登记工作。及时收集办宴信息做好登记造册,做好对辖区内的流动厨师登记,同时督促流动厨师办理和更换健康证明,严把食品监管工作,避免出现重大群体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6、开展“三小”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乡食安委联合食药所对辖区内的“三小”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督促从业人员及时办理或更新健康证明,对辖区内的小摊贩制发食品摊贩登记卡,建立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登记台帐,对其备案证、登记卡、健康证明进行登记备案。
工作总结以五一、中考、高考、中秋、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食安委成员单位对食品经营、流通、生产加工、餐饮服务等开展专项整治,有方案,有检查记录,有总结,有影像资料。
及时修订并印发了《葫芦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指挥长,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卫生安全应急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在乡食安委,落实了葫芦乡食品安全应急队伍人员名单。
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向广大人民群众印发了食品安全知识入户宣传单、食品安全三字经等宣传资料,同时,发动各村协管员、信息员向村员讲解食品安全知识。目前,全乡共有宣传栏1块、永久性标语2块、各行政村宣传栏共9块。组织辖区协管员、信息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宣传培训6次。
由于我们对全乡食品市场的严格管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基础工作为抓手,以专项整治为着力点,坚持专业执法与广泛的社会监管相结合、严格管理,使全乡食品生产经营、服务市场安全目标顺利实现。今年,全乡未出现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未出现一起因食品安全引发的上访事件。人民群众和广大消费者感到十分满意。
中央及省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议召开后,第一时间召开了全县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对专项行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在平安xx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全县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组、破案打击组、排查整治组、宣传教育组等4个工作组。制定印发了《xx县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专项行动的目标任务、行动步骤、主要措施、工作要求以及专项办各工作组主要职责,为专项行动深入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保障。
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单位职能职责,扎实组织开展“全民动员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守护百姓养老钱”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绿洲xx”客户端等载体,广泛宣传防养老诈骗相关知识和方法,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提醒老年人守好自己的养老钱。至目前,全县共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悬挂宣传横幅50余条,通过微信推送“养老诈骗”典型案例和防诈反诈知识4.6万余条,在县电视台播出电视新闻9条,通过新华社客户端、xx融媒人民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微视频、微海报及老年人防诈骗知识等新媒体稿件106条,有效在全社会形成了养老诈骗“人人喊打”的浓厚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全县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作用,常态化开展养老诈骗防范预警。将“互联网+养老服务”应急救助方式融入服务,为分散特困、经困、空巢、留守、高龄等重点服务老人配发智能腕表1000个,安装智能监控1000台,实时掌握老年人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通过喊话提醒老年人提高警惕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严防老年人上当受骗。今年以来,累计服务人次6.27万人次。
向全社会发布了《xx县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举报方式公告》,公开各成员单位受理养老诈骗问题线索的举报电话、邮箱和举报内容,广泛征集涉养老诈骗问题线索。在县扫黑办增设养老诈骗线索工作组,负责全国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和市专项办转办、领导批办、群众举报、部门移交等各类线索的管理办理。积极发动离退休党员、平安志愿者、治安户长、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提供违法犯罪线索。至目前,全县暂未收到涉养老诈骗问题线索。
坚持边摸排、边整治,紧盯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为名实施的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做好风险提示,加大监管力度;对存在明显问题但不构成犯罪的,及时警示约谈,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民事等手段进行处理整改;对涉嫌犯罪的,及时固定证据,依法进行严厉打击。至目前,全县共侦破涉养老诈骗类型案件2起,其中侦破养老诈骗现案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人;侦破养老诈骗积案1起,公诉犯罪嫌疑人3人,挽回群众经济损失50万元。
县专项办组织工作人员,成立两个督查组,结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维稳安保工作督查,对各镇(街道办)、各相关部门单位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了2轮次督导检查,对个别思想不重视、排查不全面、宣传发动不到位的镇和部门单位现场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督导责任单位按照要求抓好整改落实,有效促进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企业人员培训、体检情况:我厂所有和生产相关的人员均参加了体检,取得食品从业许可证书(健康证),并定期参加企业组织的食品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食品技术知识培训,并备有员工培训记录。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三无食品”、“垃圾食品”的含义,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膨化食品”、“洋快餐”等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3)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4)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5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1)据国际生命科学学院对功能性食品的最新定义,将其定义为: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一种或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适当的营养作用,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及降低患病风险的作用。“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功能”的解释是:当以正常的日摄入量食用某种食品时,只有有证据证明它有益于人体健康,或者以有效摄入量摄入某种食品时,其有益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这样的食品才能被称为功能性食品。
(2)分类:
日常功能性食品(日常保健食品)是根据各种不同的健康消费群(诸如婴儿、老年人和学生等)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而设计的旨在促进生长发育或维持活力与精力,强调其成分能充分显示身体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的工程化食品。
特种功能性食品(特种保健食品)着眼于某些特殊消费群(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心脏病患者,便秘患者和肥胖症患者等)的特殊身体状况,强调食品在预防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以解决所面临的“健康与医疗”问题。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生理活性成分。富含这些成分的物质则称为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基料或生理活性物质,即功能因子。已确定的活性物质主要包括9大类,具体品种有上百种。
(1)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纤维、抗肿瘤多糖和降血糖多糖等。
(2)内能性甜味料(剂):包括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多远糖醇和强力甜味剂。
(3)功能性油脂: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替代品、磷脂和胆碱等。
(4)自由基清除剂:包括非酶类清除剂和酶类清除剂等。
(5)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c。
进一步规范学校商店经营行为。对学校校门口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违规经营小摊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坚决取缔。同时,教育广大学生不吃零食,不吃“三无”食品,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6)微量活性元素:包括硒、锗、铬、铁、铜和锌等。
(7)肽与蛋白质:包括谷胱甘肽、降血压肽、促进钙吸收肽、易消化吸收肽和免疫球蛋白等。
(8)乳酸菌:特别是双歧杆菌等。
(9)其他活性物质:如二十八烷醇、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和皂苷等。
增强免疫力、抗衰老、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血压、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肠道菌群,润肠通便,保护胃黏膜)、改善骨质疏松、促进排铅、抗突变、抗肿瘤、抗疲劳、提高应激能力、清咽润喉、保护化学性肝损伤、减肥、美容、促进乳汁分泌、改善营养性贫血、改善睡眠、改善性功能、提高学习记忆力、增进智力、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视力、耐缺氧作用、抗辐射等。
对有关人员的处罚力度不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一旦发现假冒、有毒食品,要严惩,让他们没办法,也没有胆量再从事假冒伪劣或制作有毒食品活动。集公司根据上级领导的整体安排,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一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等形式,宣传和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二是丰富宣传活动形式,通过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参加消防安全演练及氯气泄露演练,并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各种安全知识、及安全法规。使广大员工深入了解安全,广泛重视安全,极大提高了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自开发功能食品以来,各国各企业热衷研究的课题包括抗衰老食品、抗肿瘤食品、防痴呆食品、糖尿病患者专用食品、心血管病患者专用食品、老年护发食品和护肤食品等。
现在国内市场上主要的功能性食品是针对其作用而生产销售。常见的有补充微量元素、补血、补钙等。
(1)总体问题
a、产品结构不合理。现有22类功能性保健食品,无论从审批数还是实际生产情况看,产品结构都很不合理,导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b、企业分布不平衡。北京等6个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业的总数约占全国一半,而新疆等西部地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还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说明我国保健食品企业的地域分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不合理。
c、科技投入少。2001年,全国保健食品企业全年科研项目的经费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1.55%;而广告宣传费平均占销售收入的6.54%,由于科技投入少,所以技术水平高、保健功效好的新产品就很少。
(2)企业问题
a、保健食品不实宣传问题十分严重:广告用语明显带有功效性,甚至有的公司篡改的广告中还以中国营养学会等机构和组织的名义,为产品的功效做证明,违反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误导了消费者。《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九条明确规定:食品广告中不得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
b、非法添加违禁物品问题时有发生。添加违禁药品比较突出的情况包括:在生产调节血糖保健品中加入降糖药;在生产减肥保健品时添加兴奋类药物;在生产抗疲劳保健品时混入“伟哥成分”;在生产改善睡眠保健品时添加安定;在生产“增高”类保健品时掺进激素;在生产免疫调节保健品时添加一些中枢食欲抑制剂。
c、保健食品企业生产条件较差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d、非法生产经营保健食品的问题率禁不止。
食品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为确保食品安全,预防和避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局加强对全区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切实履行监管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一、加强对本单位干部职工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及食品安全教育,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家庭,都必须重视食品安全,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根据环保局职责,加强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管理,确保水源环境安全。
1、认真学习和贯彻有关规定,重视饮用水安全环境保护工作,把饮用水源地管理作为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来抓。重点监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
2、加强对现有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清理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的违法企业、排污单位。保护区周边有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也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污染源增加。
三、加强对全区工业污染源的管理,特别是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污染源的监管。
加强我区水产加工等行业的检查,重点对企业的排污状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群众关心的环境安全问题等都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查,通过检查督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防治污染的自觉性,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纠正了一些企业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围绕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浙江省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以及上级有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规定,切实加强综合协调、落实监管责任,突出重点环节、强化监督管理,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一是机构改革有序推进。5月26日,xx区市场监管局正式挂牌成立。原市工商局西湖分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西湖分局的职责整合划入新组建的区市场监管局,并与xx市工商局之江分局合署办公。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直接监管环节从原有6个部门减少到现有的农业和市场监管两个部门。二是监管网络基本建立。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监管原则,围绕食品安全目标责任要求,将食品安全纳入区政府年度综合考评内容。辖区各镇街建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各村、社区均配备了食品安全协管员(联络员),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三是环节监管得到加强。根据监管工作的不同环节,不断完善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相应的监管措施,注重从源头抓起,强化全过程监管。
一是落实监管责任。落实xx年省、市、区三级人大食品安全“一法两规”执法检查和xx年“回头看”工作中提出的“加强监管责任机制建设,消除监管空白,强化宣传教育”等建议意见,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始终保持强力监管的高压态势。二是抓好过渡期间工作秩序。做好职能调整前后工作的整合衔接。落实区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在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到位之前,各有关部门继续按照原有职责分工实施监管”的要求,确保过渡期内工作不松、不断、不乱。机构调整后新组建的市场监管局迅速制定《改革过渡期间内部管理规定》等制度,开展全员业务培训,稳定过渡期间工作秩序。三是推进议案实事办理.认真抓好xx年区人大2号议案和区政府3号实事项目的办理工作。目前相关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按计划推进,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设备采购已基本到位,检测室提升项目正在进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食品检测批次和人员培训按预定计划完成。
一是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开展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积极营造氛围、实施严打整治、实现难点突破。启动农贸市场现场制售食品清源行动。对重点场所和重点品种开展检查,约谈违规企业,依法查处违法行为。部分镇街结合整村拆迁、无违建村社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大力开展无证无照小餐饮整治。留下工商所试点工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三证联办”,方便群众办事。二是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在媒体报道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后,迅速成立专项行动小组,启动“涉事单位检查,重点单位筛查,相关行业排查”的应急处置程序。查处问题包装食品,封存问题原料,举一反三健全管理机制。三是积极整治突出问题。根据《学生饮食放心工程xx年计划》要求,对辖区219所各类学校食堂实施全覆盖的监督检查,加强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强化学校饮用水质量安全监管,不间断开展水样检测。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排查证照不齐小餐饮(食品)店,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监管。
(一)监管要求落实上还存在差距。一是部分职能还未调整到位。虽然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格局已经得到了有效优化,但部分单位职能虽然移交而人员和技术力量并未移交,导致相应监管区域处于空白。如监管职能调整后,农业部门的监管职能新增加了农产品储运,生猪定点屠宰和私屠滥宰查处等职能,但具体的措施和保障力量并未相应到位。二是部分处置程序还未明确。如食物中毒事件原来由卫生部门牵头处理,但机构调整后,在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处置上,消费者报告电话应由谁受理,涉事人员和餐饮场所由谁调查,相关程序流程至今没有明确;又如由于职能调整,当前对餐饮许可证在发放之前的从业人员培训处于放任状态,这类必要的培训工作要不要抓,由谁主抓,用什么方法抓现在也没有明确。三是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力度还不够。尽管相关各部门在区食安委的统一指导下交流配合较为融洽,但在机构职能调整后,遇到一些程序不清、标准不明、责任难以落实、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的事务时,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方面的力度仍显薄弱,交办的主动性和权威性仍然不够。
一是区级专业监管队伍力量不足。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尚处于组建阶段,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审批还未通过,人员关系尚未完成编制划转,执法主体资格尚未确立,执法人员严重不足;我区至今无独立从事农业行政执法的机构和人员,面对农业违法行为,执法效率偏低,难以形成打击威慑力;区市场监管局成立后,计划区属11个镇街分别组建11个市场监管所,目前还在推进中。二是基层网络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区、镇街,村社三级之间虽然都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但由于区级对镇街食品安全考核细则不够明确,镇街、村社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且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力量绝大多数为兼职,岗位变动频繁,相应的工作责任不够明确,落实不够到位,工作还比较被动。三是检测体系还不完善。随着食品生产经营新技术的应用加快,特别是制假掺假的隐蔽性和技术化水平越来越高,原有“眼观、鼻闻、手摸”的传统监管手段已无法适应;当前我区农业、市场监管、疾控、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都各自承担检测任务,部门集中反映检测任务逐年快速增长,但是人员和经费没有相应增加;我区没有农产品专业检测机构,委托送检经费也未完全落实,且委托送检的周期在15-xx年增多,且很多存在虚假宣传、无证无地址的现象,对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近期媒体报道的翠苑街道九莲庄地下快餐“黑作坊”事件,一些无证无照小餐饮店利用网络点餐平监管漏洞,大量销售没有质量保证的快餐。
一是加强对机构改革的领导。要紧紧把握这次机构调整的机遇,在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市指导意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西湖实际,注重创新,着力构建顺畅、有序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要研究细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对涉及机构重组、职能调整、人员划转的单位要从三定方案上给予重新明确职能,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目前市场监管局机构职能已经明确,农业部门在承担新的监管职能以后,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应有明确规定。二是切实落实监管责任。监管体制调整后,监管部门要主动适应,创新方式,强化培训,落实各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各项机制;要密切部门间的协作联动,按照无缝衔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的衔接;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与监管部门密切协作的联动机制,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食安委食安办“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实现对各部门统一指挥,强化工作保障,落实工作经费,从体制、机制上保证食安办的协调效率和协调权威性;要畅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投诉举报奖励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建立健全督促生产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的长效机制;要认真总结留下市场监管所试行150平方米以下小餐饮场所工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三证联办”中取得的经验,适时在全区推广;要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从严从重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
一是加强监管力量整合。加强对普遍存在的人员力量不足情况的对策研究,根据相关法规、政策,对核编数量没有到位的要尽快到位;工作职能划转时人员编制同步划转,做到“人随事转”;利用职能调整的契机整合各部门的人员队伍,集中专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监管队伍的综合监管能力;原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及时将各自掌握的食品监管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统一归档,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实现信息共享,提升监管效能。二是加强基层网络建设。按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原则,理顺镇街、村社基层监管体系,明晰基层食品安全管理(协管)职责、工作要求和考核细则,提升镇街、村社管理(协管)队伍素质,形成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三是加强检测体系建设。针对目前我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资源分散的现象,加大统筹协调和各类资源整合力度,完善检验检测手段,充实专业技术人员,避免重复抽检,增强综合检验检测能力;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区级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产品及时送交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给予资金上的保障;督促、指导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加强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切实把好源头安全关。
一是加强对“无证无照”的监管。以农村地区、城郊结合部、校园周边为重点区域,以规模小、条件差的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作为重点对象,以群众举报多、反响大的食品为重点品种,结合“三改一拆”、“美丽乡村”、“无违建”村社创建等工作,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对因各种原因无法获证、短期内又难以取缔的无证经营户(如住宅商用、违章建筑、拆迁区块等),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应对措施和管理对策;将现有无法取缔、难以规范且必须保留的“无证农贸市场”、“小菜店”纳入食品抽检和日常巡查范围,指导规范其进货、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有证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行为,突出公益性本质,增强竞争力。二是加强对“低、小、散”食品生产经营户的监管。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涉农镇街要提高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储运、销售各环节的指导能力;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地示范效果,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要载体,提高种养殖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大食品安全示范镇(街道)、示范村(社区)、示范店和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单位等创建工作力度,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落实创建措施,扩大覆盖面;创新思路,发挥基层网络的作用,着力在问题发现和及时解决上下功夫,对不配合监管的生产经营户重点加强动态监督和检查,督促其自觉按照食品安全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三是加强对“网购食品”的监管。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适应时代的变化,把网络订餐等一些新兴业态纳入管理范围,督促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网络平台配合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供应商资质和经营环境的审核、评估。同时加大对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明确更具操作性的制度和更严厉的惩处,严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目 录
一、工作情况
二、工作措施
(一)全区统筹法治扶贫工作
(二)加强法治扶贫工作
(三)落实法治扶贫主体责任
三、取得成效
四、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村法治宣传教育还留有“死角”
(二)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形势趋于复杂,不稳定因素增多
(三)部分村(居)领导干部自身法治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工作情况
xx镇自开展法治扶贫以来,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要求,以打开路,以教为辅,严厉打击脱贫攻坚中的一切违法行为,共依法行政拘留4人,训诫16人,矛盾纠纷调解24件,进行法治扶贫宣传37场次,受教群众约2000余人,我镇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从源头上解决在脱贫攻坚中的一切违法行为,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保好驾、护好航。
二、工作措施
针对依法治理在贫困村和贫困户中的问题,发挥依法治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尤为紧迫,必须统筹抓好镇各直属部门工作职责,发挥法治的效力,打赢脱贫攻坚工作这场硬仗,实现全面小康。
(一)全区统筹法治扶贫工作
1、坚持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在全镇交通要道设立法治广告宣传标语;各村(居)、学校、医院均设置法治宣传的固定标语,组织群众召开法治扶贫宣传群众会,制定法治扶贫宣传广播,利用专车在人流密集地域进行播放宣传,全面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加强法治扶贫工作
1、加强法治宣传工作。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贯穿脱贫帮扶各个环节和过程,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着力解决法律知识匮乏和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引导贫困群体通过正常渠道,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矛盾纠纷。
2、指导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帮助贫困村党支部加强班子建设,清理发展思路,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民主管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落实法治扶贫主体责任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建立干部学法制度,落实定期讲法工作制度,抓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2、强化扶贫专项资金项目监管。严格执行村帐乡管、公示公告、项目竣工结算验收等制度,落实项目后期管护措施,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和项目长效受益。
3、成立专门法治扶贫工作小组,仙源派出所所长张胜任组长,派出所民警、辅警以及各村(居)干部为成员,确保法治扶贫工作正常开展,选派法治工作人员深入贫困户,开展法治帮扶。同时对法治指导员、法律明白人等法治干部进行定期法制培训和监督考核,加强其法律服务的能力。
4、加强贫困户法治宣传工作。大力开展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和法治教育,教育和引导贫困户主动参与脱贫工作,激发主动脱贫的意愿,发挥其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自身诉求、维护自身权利,防止群众因矛盾纠纷激化、诉累“返贫”。
三、取得成效
(一)通过法治扶贫,进一步增强贫困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贫困村法治化管理水平,在全区上下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为保障和促进贫困村顺利脱贫奠定坚实法治基础。
(二)通过法治扶贫,引导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树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观念,打通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思想关节,提高广大群众尊法、守法、用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增加广大群众对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四、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村法治宣传教育还留有“死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村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主要劳动力大量外流,家中仅有老、幼、妇人口留守,贫困户本身法治学习能力薄弱。部分贫困村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法治宣传浮于表面,导致部分贫困村法治宣传教育还存在“死角”。
(二)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形势趋于复杂,不稳定因素增多。当前,矛盾纠纷的主体、案件的形式、潜在的问题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复杂化。由于大部分中青年壮劳力外出务工挣钱,使许多出现了留守人员多为老、幼、妇的“空心”现象,邻里吵嘴打架造成人身损害、儿童在玩耍中受伤、妇女被性骚扰、婆媳间发生口角、不赡养老人、争田边地角等情况发生频繁,因土地承包、征地拆迁、脱贫政策等引发的纠纷有增无减,治安案件、侵财类刑事案件、赌博、伤害类案件时有发生。各类矛盾纠纷和犯罪案件的发生,不但直接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整个地区的和谐稳定,更严重阻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三)部分村(居)领导干部自身法治素养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部分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素养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村法治教育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部分干部在工作中仍存在重产业发展,轻法治教育现象,对向群众宣传脱贫致富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的法律法规,还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实际工作中遇到群众矛盾纠纷时,了解问题表面化,分析问题简单化,解决问题一般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致使群众遇事常常多头上访、越级上访或集体群访。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