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物个人工作总结报告(4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文物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篇一
文物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作好文物工作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文物工作个人年终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局上下高度重视文物工作的宣传与文物保护,为使全社会了解文物工作,重视文物工作,我们首先从自身做起,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使我们的宣传与保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并辅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张贴标语、宣传画,散发传单,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办宣传专栏,紧紧围绕文物工作主题,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草原文化遗产日、元上都遗址申遗专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文物工作的法律法规、文保知识和文物安全知识。使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家喻户晓,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为落实文物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强化文物安全意识,制定了安全保护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解安防责任,开展定期与不定期安全大检查活动,节假日严格履行带班和值班制度,协同公安及有关部门对野外文物点、古墓葬、古遗址进行安全检查和案件侦破工作。对县城内的文物古迹周边及文物古迹使用单位和个别住户进行了全面普查和调研,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处理,能文物部门解决的文物部门自行解决,由使用单位和住户解决的,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有些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安全隐患,则形成调研报告及时上报县政府协调解决。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进一步确保了全县文物安全。
二、业务工作
1、对清真西寺、清真中寺、兴隆寺、碧霞宫、城隍庙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维修和修复面积1500多平方米。各文物古迹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改善,部分文物古迹已基本达到了对外展示水平。这一工程的实施对诺尔古建筑群的保护、利用和展示意义重大,对老城区的文化品位、生活质量起到了提升作用,对老城区的文化片区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2、历经四年圆满完成了对汇宗寺的修复工作。修复汇宗寺是全县人民多年的心愿,由于汇宗寺主大殿单体建筑体量大,结构复杂,修复方案的设计和图纸的后期修改就历时两年。期间,就一些专业技术性问题我们多方请教国内专家和专业部门,并走访了县内关心文物工作的老同志,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和考古挖掘、学术研讨,对汇宗寺的修复积累了充分的相关资料和依据,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筹集资金20xx多万元,历时4年汇宗寺得以修复,修复面积2600多平方米,围墙180米,铺墁甬路及院落3000多平方米,并配套有消防和防雷设施,昔日的藏传佛教中心再现于多伦诺尔草原,它的修复,对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编制完成了《汇宗寺、善因寺保护规划》、《诺尔古建筑群防雷方案》、《汇宗寺消防方案》、《善因寺防雷方案》,正在编制《诺尔古建筑群消防方案》以及《汇宗寺、善因寺二期维修方案》,公布了《多伦县文物保护管理办法》。上述规划、方案的编制完成为我县文物古迹的维修保护、资金争取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共争取文保资金1000多万元,并做到了文物保护维修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4、在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遗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元上都遗址申遗多伦区域工作。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自20xx年被重新启动以来,多伦县砧子山古墓群、东凉亭遗址以及大面积的保护地带、建控地带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自20xx年以来,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文化遗产地进行了大面积围封和安防工程,同时协同气象、水文、草原、环保等部门进行专业性监测,成立了元上都遗址砧子山古墓群保护工作站,并建有占地4000平方米的办公地点,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建立了集气象、水文、草原、环保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形成了一个昼夜监控、全民参与、制度完善的安防体系。元上都遗址申遗多伦区域的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领导和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为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5、配合县委宣传部完成了多伦县博物馆的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6、积极推进文博单位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规范了马具博物馆、山西会馆展厅以及汇宗寺喇嘛教博物馆等免费开放场所的展览内容,提升了展示档次。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促进了地方文物保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7、今年共上报“诺尔古建筑群维修”、“诺尔古建筑群防雷”、“章嘉仓消防”等3项工程以及诺尔古建筑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争取资金近1000万元。并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包括善因寺、东凉亭、砧子山在内的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8、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9、加强砧子山古墓群保护工作站工作,对砧子山墓群网围栏进行检修、维护。加大了对古墓群进行巡查、巡视的力度,对砧子山墓群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清理白色垃圾,平整道路,并在工作站院内进行了植树绿化。
10、按照县委政府安排部署,做好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农民安置搬迁工作,耐心与搬迁户沟通,宣传相关政策,帮助搬迁户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时与诺尔镇政府沟通协调,化解矛盾,顺利完成拆迁任务。做好期间基层维稳工作,深入所包扶村组,排查化解矛盾,帮扶弱势群体,掌握基层动态,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社会和谐进步。认真完成了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党建和群众工作
1、我局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年初对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重新分工,局长主抓党建和办公室工作。积极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月”、“平安建设宣传月”和“创先争优”等活动,以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为载体,努力打造特色机关,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和文物保护中心工作,创新学习理念,改进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我局形成终身学习、全员学习、自觉学习的浓厚氛围,为局机关党建工作提升水平,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证。
2、积极开展“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对口包扶工作,认真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主动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期间前后3次深入帮扶村组,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对困难群众进行了慰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帮扶,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四、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随着文物工作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也迫在眉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文物局在多角度、宽视野注重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对现有职工干部加强培养,注重锻炼,创造条件参加各类培训,规定每周一上午进行业务学习,鼓励自学和参加内蒙古大学文博类本科班学习,争取培养造就一支业务过硬、爱岗敬业的文物工作者队伍。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县的文物古迹还停留在一个抢救性维修的水平,距离利用、展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二是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有待提高、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有待加强。三是文物古迹周边民房林立,防火意识差,没有防火隔离带,有的文物古迹甚至是国保单位还有居民居住和使用,文物安全面临严峻形势。四是文物保护与管理人才缺乏,急需引进与培养。
六、xx年主要工作
1、参与汇宗寺佛像制作、布展及汇宗寺建成300周年庆典活动;
2、参与多伦县博物馆建设及文物征集工作;
3、参与协同相关单位实施文物古迹周边居民拆迁工作;
4、做好碧霞宫、清真北寺的维修和对外展示工作;
5、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
6、实施诺尔古建筑群防雷工程、章嘉仓消防工程;
7、启动实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8、启动善因寺、三官庙修复工程;
9、加大宣传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文物保护氛围,确保我县文物安全。
今年以来,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充分发挥文博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在改善基础设施、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理论学习
结合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学习计划、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及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市、县领导讲话精神,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及市、县文化、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干部职工学习笔记达到2万字,签阅8次;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平均3篇,交流2次;领导干部撰写学习心得体会3篇,交流4次(其中参加文化系统交流2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1次,廉政教育活动1次;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测试1次,组织党员干部廉政法规知识测试1次。
二、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积极组织博物馆干部职工开展业务练兵活动,由于博物馆临时聘用临时人员较多,人员变换频繁,我们充分利用客流量淡季,集中开展了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活动。一是组织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并进行了安全知识测试,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二是组织开展了讲解业务技能培训,每月考评1次。讲解员业务技能培训采取过关的方式,博物馆全体职工参加,每次选择1个展厅,4个讲解员排排过,从讲解技巧、展厅文物、文物知识延伸逐一考评。三是先后选派2名业务骨干参加了省博物馆协会组织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干部培训班”。同时,配合县文物局对枣乡路新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清理,清理古墓10余座,清理、清洗、登记文物200余件。通过业务实训,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业务水平。
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责任
我馆始终把安全保卫工作放在首位,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一是针对博物馆监控系统常年运行,设备老化严重的问题,邀请原安装单位对安全监控设施系统、线路进行维护、维修。并自筹资金4、5万元对老化的11个摄像头进行更换,筹措资金5万元对超负荷运行的24块蓄电池进行更换。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教育职工“四懂”:懂得本岗位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措施、懂得扑救方法、懂得逃生方法;做到“四会”:会报警、会组织紧急疏散、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期火灾。三是严格落实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制,按照保安、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强调安全纪律,落实安全值班、展厅管理、文物库房管理安全责任。除坚持日常安全检查、巡查外,还坚持对文物库房、文物展厅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确保了馆藏文物安全。在元宵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针对参观人员相对集中等特点,专门制定博物馆重大节假日安全接待活动方案,使全馆上下牢固树立了安全防范意识。
四、坚持免费开放工作,落实绩效考评
全面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今年以来博物馆除春节闭馆4天,每周周日闭馆1天外,其它时间均坚持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达到了42小时。根据《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办法》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指标》,集中对免费开放绩效考评5个一级指标:经费保障与使用、文化传播与使用、管理运行与安全保障、观众评价和24个二级指标: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效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财务管理、财政总体保障、基本陈列、临时展览、讲解导览、未成年人教育、社区文化促进、文化产品推广、网站服务、开放时间量、观众次数、制度公开、服务设施、安全管理、观众投诉处理、社会化参与管理、观众满意度、媒体关注度等资料进行了汇总装订;制作了《20xx年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纪实》图册一本。同时,根据免费开放绩效考评要求,请专业人员制作了博物馆网页,整个网页分博物馆概况、展览、文物、资讯、服务、学术6个二级栏目和博物馆新闻、参观指南、文物快讯、常设陈列、科研成果、展馆掠影等18个三级栏目,并依托临泽公务网运行。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自评报告》,自评打分95、5分,评价等次为优。
五、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营造社会氛围
为隆重庆祝第38个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在5月18日和6月13日,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和“世界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精心策划宣传方案,积极营造宣传日氛围,悬挂跨街横幅12条,制作宣传展板41块,印制《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宣传册各5000份,在县文化体育广场设置宣传服务台,举办大型集中宣传活动。通过集中宣传活动,营造了热爱、传承、保护文物、传承弘扬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浓厚社会氛围。
六、举办临时专题展览,扩大群众受众面
为了激发观众参观兴趣,提升观众对博物馆满意度,我们创新展览形式,创新展览内容,借鉴和省博物馆举办“甘肃文物精品展”的经验,引进民乐县博物馆水路画31幅和民乐县文物局副局长陈志伟个人收藏的毛主席纪念章3000余枚,举办了“中国水陆画”和“毛主席纪念章”2个专题展览。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精心布展,按时对外展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七、搞好文化文物普查,开展文物惠民行动。
按照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文物局安排和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要求,组织人力对博物馆文化资源和馆藏文物进行了普查,并按要求进行了上报。充分发挥博物馆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作用,积极开展了“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保护文化遗产”主题实践活动,以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我们主动联系城关小学、临泽四中、职教中心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邀请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社区群众到馆内参观廉政教育展厅,接受党风廉政教育。
八、积极营造外部环境,提升博物馆形象
为了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自筹资金20万元对博物馆门脸、门口台阶、门口两侧平台、墙面、楼体亮化进行了改造;对门口两侧2个花坛、博物馆西侧2个花池进行了绿化美化,移栽万寿菊600余株,移栽柳树2株,移栽松树2株;对门口广场40个树池换填鹅卵石,对15个树池浇筑混凝土圈子,修翦大柳树10棵;对“博物馆”匾牌进行了粉刷。同时,在5月、10月先后2次对楼体进行清洗,树立了博物馆良好形象。
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改扩建工程
根据《根据甘肃省文物局关于报送文物保护项目年度计划的通知》甘文局(20xx)31号文件精神,筛选上报了《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监测保护项目》、《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博物馆文物征集项目》、《博物馆展览提升项目》4个。同时,把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办理修建手续。先后完成了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土地划拨、环境影响评估、社会风险评估、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图纸设计、工程设计方案审核、图纸审查、工程预算、财政评审、招投标工作,并于8月份开工建设。至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该工程总投资170万元,建筑面积1044平方米,主要以业务用房为主,建成后将对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十、加强宣传信息工作,营造社会文化氛围
结合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我们充分利用门口let电子屏大力宣传免费开放政策、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价值观。同时,更换了博物馆门口广场“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四张名片。更换了门口厨窗,新制作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博物馆免费开放公告等内容宣传展板6块。截止目前,上报并刊发信息58条,其中:中国文物网1条,中国甘肃网1条,省文物局网站13条,省文物局《文物工作动态》6条,张掖日报3条,市文广新局网站5条、《张掖文化》2条,张掖文博信息13条,临泽公务网7条,县文化文物网6条。
一、 加强学习,提高自己政治思想水平
在一年里,认真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类学习,并注重自学。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xx大五中全会精神、“4.14”会议精神,地委、行署的相关文件,以及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等方面的理论。使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为进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始终按照党的干部、国家公务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积极努力,开拓创新,积极努力工作。
二、 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
(一)深入研究,创新推动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于从事文物工作多年,长期坚持深入实际,对全区的文化遗产资源情况、保护管理情况等有了较为详实的了解。经常以为什么保护、保护什么、怎么保护为题,以全区文化遗产工作者进行研究讨论,摸清了全区文化遗产的基本特色,为地委、行署制定历史文化“五古”保护建设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成为具有开创性的试验区历史文化保护方式,她的全面开展,将使我区历史文化的实物载体—古城、古镇、古寨、古驿道、古建筑等“五古”得到全面的保护,解决了城市迅猛发展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为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易居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认真组织协调,抓好全区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通过认真组织、指导、督促,全区各县、市已按时完成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野外文物调查工作。据统计,普查出文物点1480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783处,复查文物点697处。其中,调查已消失文物点156处。经省文物局验收为合格。
按时完成全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xx年申报项目及省级名录传承人普查和保护申报工作。申报名录项目42个,省级保护名录传承人59人。公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2个,传承人10人。
(三)夯实巩固基础,力求工作全面推进
1、组织、协调完成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申报工作。在省文物局的安排部署和指导、帮助下,根据各县、市推报,地区综合,编制完成威宁石门坎近现代建筑群旧址、大方羊场“中国空军航空委员会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旧址、黔西红林机械厂主厂房、金沙敖氏和罗氏墓群石刻、红二、六军团乌蒙山回旋战遗址、黔西猫山村文化景观等申报项目资料编制工作,协助省局完成《“茶马古道”贵州段》申报项目的资料收集、编制等工作。现已报国家文物局待批。
2、文物保护修缮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协调配合完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织金古建筑群保护抢救修缮方案的编制工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威宁石门坎光华学校旧址;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沙清池万寿宫、黔西象祠、大关盐号、陕西庙、城隍庙等的保护修缮方案的编制工作。积极配合大方奢香博物馆,完成展厅扩建工程及陈列展览设计方案编制工作。
3、珍贵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和工作安排,在进行摸底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积极配合省文物局文物专家鉴定组,对我区的地区博物馆、市文管所、黔西县文管所、赫章县文物局、大方奢香博物馆等单位的文物藏品进行了文物鉴定,初步鉴定出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21件,三级文物229件。为进一步做好全区文物藏品数据资料收集及信息库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并按时完成了珍贵文物藏品的基本数据收集和上报工作。
4、文物安全检查工作:根据地区行署、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有关通知要求,地区文物局以织金东山梵帝宫右梢间火灾为警示,要求各县、市必须将文物消防安全列入头等大事,切实落实。并组织专门的检查组,相继开展了两次全区文物安全消防检查工作,对全区重点文物消防安全防范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对存在隐患的单位进行了隐患排除和整改,增加了必要的消防安全设施,使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文物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5、根据“”专项规划编制需要,地区文物局举办了“”期间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培训班,对全区有关规划编制人员进行了项目规划申报编制培训,确保了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组织编制了全区申报项目30个,总计申报项目经费2.6亿余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中央补助资金申报项目6个,保护名录项目总计申报经费1202万元。同时,完成了大方、黔西三个国家级生态保护试验区项目的申报工作。
6、为完成地委书记秦如培关于陕西会馆、城隍庙的保护修缮工作指示,结合工作实际,两庙的保护修缮设计方案由地区文物局牵头,现已完成方案编制工作。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同志高度重视,亲自带领文保处处长张勇等相关领导,实地考察,对地委、行署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省文物局已下拨文物维修补助经费90万元,帮助支持陕西庙的文物修缮工程。
7、文物宣传工作。在坚持文物宣传与“三普”相结合,采取“走到哪里,宣传到那里”的长态性宣传形式外,6月“文化遗产日”期间,根据地区文物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大方、纳雍、赫章、织金、威宁等县、市,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普查成果,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其间,地区文物局、市委宣传部、地区社科联合在市举办了一期《乌蒙文化节—历史文化论坛会》。
8、根据地区行署的安排,及地区高速办、铁路办的要求,文物局积极配合省考古所,认真做好辖区内的大型基本建设考古调查工作。先后配合协助完成《隆黄铁路地区段》、《城贵高速铁路段》、《至威宁高速公路》、《黔西至织金高速公路》、《地区内各变电站》等项目的考古勘探调查工作;受考古所的委托,地区文物局主持完成了《黔西至大方高速公路板桥至东关段》、《黔西至大方高速公路东关至青丰段》、《威宁环城路》、《大方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用地》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考古勘探调查工作。
9、随着地委、行署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趋重视,地区文物局局长郑远文作为文化和体育、旅游部门唯一的代表,被地区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聘为专家组成员,先后参与了《-大方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织金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金沙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百里杜鹃管理区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威宁县石门乡建设总体规划·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规划》、《黔西县猫山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建设规划》等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评审工作,以及地区大型基本建设中的铁路、高速公路、变电站等建设项目规划的评审工作。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层面得到很大的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真正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纳入到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之中。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城乡建设、基本建设的发展,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贯穿到各项规划、建设之中。
12万人(次)、大方奢香博物馆近18万人(次)。市《抗日救国军与周素园陈列室》,虽没有列入免费开放单位,没有运行经费,但至10月开馆以来,多方自筹资金,不断完善开放设施设置、环境卫生,提高陈列展览讲解水平,始终以免费开放单位的要求,坚持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5万余人(次)。
(四)、突出重点,抓好大型项目工作。在省文物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多方协调、配合,完成了黔西观音洞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待省文物局组织评审通过后、报国家文物局);通过向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大力协调,赫章可乐遗址于20xx年11月,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遗址公园保护建设项目。
地区文物局在人员编制少,专业人员紧缺,工作任务重等情况下,始终坚持克服困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为全区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努力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先后荣获了省文化厅“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省文物局“贵州省珍贵馆藏文物资料收集及信息库项目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全区有8名文化遗产工作者分别荣获国家、省主管部门的先进个人表彰。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学习中,还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尚,使全体职工在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方面学习的深度广度都不够,在推进工作上有一定的不足。
二是工作中综合协调、统筹兼顾不够。由于工作任务重,业务人员较缺,工作中往往重这头轻那头,不能做到综合平衡。
三是思想沟通不够。由于工作压力大,和自己的修养不足,在与干部职工、与上级领导的思想沟通和思想交流方面往往过于简单方法、方式不够。
针对这些不足,一定要加强学习,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修养,努力充实自己,更新观念,提高行政执政和统筹协调能力,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工作整体推进。
文物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篇二
今年以来,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充分发挥文博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在改善基础设施、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
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理论学习
结合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学习计划、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及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市、县领导讲话精神,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及市、县文化、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干部职工学习笔记达到2万字,签阅8次;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平均3篇,交流2次;领导干部撰写学习心得体会3篇,交流4次(其中参加文化系统交流2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1次,廉政教育活动1次;组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测试1次,组织党员干部廉政法规知识测试1次。
二、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积极组织博物馆干部职工开展业务练兵活动,由于博物馆临时聘用临时人员较多,人员变换频繁,我们充分利用客流量淡季,集中开展了职工业务技能培训活动。一是组织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并进行了安全知识测试,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二是组织开展了讲解业务技能培训,每月考评1次。讲解员业务技能培训采取过关的方式,博物馆全体职工参加,每次选择1个展厅,4个讲解员排排过,从讲解技巧、展厅文物、文物知识延伸逐一考评。三是先后选派2名业务骨干参加了省博物馆协会组织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干部培训班”。同时,配合县文物局对枣乡路新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清理,清理古墓10余座,清理、清洗、登记文物200余件。通过业务实训,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业务水平。
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责任
我馆始终把安全保卫工作放在首位,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一是针对博物馆监控系统常年运行,设备老化严重的问题,邀请原安装单位对安全监控设施系统、线路进行维护、维修。并自筹资金4、5万元对老化的11个摄像头进行更换,筹措资金5万元对超负荷运行的24块蓄电池进行更换。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教育职工“四懂”:懂得本岗位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措施、懂得扑救方法、懂得逃生方法;做到“四会”:会报警、会组织紧急疏散、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期火灾。三是严格落实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制,按照保安、值班、巡逻、安全检查等安全管理制度,强调安全纪律,落实安全值班、展厅管理、文物库房管理安全责任。除坚持日常安全检查、巡查外,还坚持对文物库房、文物展厅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确保了馆藏文物安全。在元宵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针对参观人员相对集中等特点,专门制定博物馆重大节假日安全接待活动方案,使全馆上下牢固树立了安全防范意识。
四、坚持免费开放工作,落实绩效考评
全面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今年以来博物馆除春节闭馆4天,每周周日闭馆1天外,其它时间均坚持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达到了42小时。根据《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办法》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指标》,集中对免费开放绩效考评5个一级指标:经费保障与使用、文化传播与使用、管理运行与安全保障、观众评价和24个二级指标: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效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财务管理、财政总体保障、基本陈列、临时展览、讲解导览、未成年人教育、社区文化促进、文化产品推广、网站服务、开放时间量、观众次数、制度公开、服务设施、安全管理、观众投诉处理、社会化参与管理、观众满意度、媒体关注度等资料进行了汇总装订;制作了《20xx年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纪实》图册一本。同时,根据免费开放绩效考评要求,请专业人员制作了博物馆网页,整个网页分博物馆概况、展览、文物、资讯、服务、学术6个二级栏目和博物馆新闻、参观指南、文物快讯、常设陈列、科研成果、展馆掠影等18个三级栏目,并依托临泽公务网运行。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自评报告》,自评打分95、5分,评价等次为优。
五、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营造社会氛围
为隆重庆祝第38个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在5月18日和6月13日,我们积极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和“世界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精心策划宣传方案,积极营造宣传日氛围,悬挂跨街横幅12条,制作宣传展板41块,印制《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宣传册各5000份,在县文化体育广场设置宣传服务台,举办大型集中宣传活动。通过集中宣传活动,营造了热爱、传承、保护文物、传承弘扬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浓厚社会氛围。
六、举办临时专题展览,扩大群众受众面
为了激发观众参观兴趣,提升观众对博物馆满意度,我们创新展览形式,创新展览内容,借鉴和省博物馆举办“甘肃文物精品展”的经验,引进民乐县博物馆水路画31幅和民乐县文物局副局长陈志伟个人收藏的毛主席纪念章3000余枚,举办了“中国水陆画”和“毛主席纪念章”2个专题展览。全体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精心布展,按时对外展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七、搞好文化文物普查,开展文物惠民行动。
按照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文物局安排和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要求,组织人力对博物馆文化资源和馆藏文物进行了普查,并按要求进行了上报。充分发挥博物馆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作用,积极开展了“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保护文化遗产”主题实践活动,以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我们主动联系城关小学、临泽四中、职教中心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邀请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社区群众到馆内参观廉政教育展厅,接受党风廉政教育。
八、积极营造外部环境,提升博物馆形象
为了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自筹资金20万元对博物馆门脸、门口台阶、门口两侧平台、墙面、楼体亮化进行了改造;对门口两侧2个花坛、博物馆西侧2个花池进行了绿化美化,移栽万寿菊600余株,移栽柳树2株,移栽松树2株;对门口广场40个树池换填鹅卵石,对15个树池浇筑混凝土圈子,修翦大柳树10棵;对“博物馆”匾牌进行了粉刷。同时,在5月、10月先后2次对楼体进行清洗,树立了博物馆良好形象。
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改扩建工程
根据《根据甘肃省文物局关于报送文物保护项目年度计划的通知》甘文局(20xx)31号文件精神,筛选上报了《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监测保护项目》、《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博物馆文物征集项目》、《博物馆展览提升项目》4个。同时,把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办理修建手续。先后完成了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土地划拨、环境影响评估、社会风险评估、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图纸设计、工程设计方案审核、图纸审查、工程预算、财政评审、招投标工作,并于8月份开工建设。至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该工程总投资170万元,建筑面积1044平方米,主要以业务用房为主,建成后将对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十、加强宣传信息工作,营造社会文化氛围
结合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我们充分利用门口let电子屏大力宣传免费开放政策、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价值观。同时,更换了博物馆门口广场“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四张名片。更换了门口厨窗,新制作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博物馆免费开放公告等内容宣传展板6块。截止目前,上报并刊发信息58条,其中:中国文物网1条,中国甘肃网1条,省文物局网站13条,省文物局《文物工作动态》6条,张掖日报3条,市文广新局网站5条、《张掖文化》2条,张掖文博信息13条,临泽公务网7条,县文化文物网6条。
文物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篇三
一、 加强学习,提高自己政治思想水平
在一年里,认真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类学习,并注重自学。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xx大五中全会精神、“4.14”会议精神,地委、行署的相关文件,以及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等方面的理论。使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为进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始终按照党的干部、国家公务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勤政,积极努力,开拓创新,积极努力工作。
二、 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
(一)深入研究,创新推动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于从事文物工作多年,长期坚持深入实际,对全区的文化遗产资源情况、保护管理情况等有了较为详实的了解。经常以为什么保护、保护什么、怎么保护为题,以全区文化遗产工作者进行研究讨论,摸清了全区文化遗产的基本特色,为地委、行署制定历史文化“五古”保护建设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成为具有开创性的试验区历史文化保护方式,她的全面开展,将使我区历史文化的实物载体—古城、古镇、古寨、古驿道、古建筑等“五古”得到全面的保护,解决了城市迅猛发展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为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易居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认真组织协调,抓好全区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通过认真组织、指导、督促,全区各县、市已按时完成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野外文物调查工作。据统计,普查出文物点1480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783处,复查文物点697处。其中,调查已消失文物点156处。经省文物局验收为合格。
按时完成全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xx年申报项目及省级名录传承人普查和保护申报工作。申报名录项目42个,省级保护名录传承人59人。公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2个,传承人10人。
(三)夯实巩固基础,力求工作全面推进
1、组织、协调完成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申报工作。在省文物局的安排部署和指导、帮助下,根据各县、市推报,地区综合,编制完成威宁石门坎近现代建筑群旧址、大方羊场“中国空军航空委员会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旧址、黔西红林机械厂主厂房、金沙敖氏和罗氏墓群石刻、红二、六军团乌蒙山回旋战遗址、黔西猫山村文化景观等申报项目资料编制工作,协助省局完成《“茶马古道”贵州段》申报项目的资料收集、编制等工作。现已报国家文物局待批。
2、文物保护修缮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协调配合完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织金古建筑群保护抢救修缮方案的编制工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威宁石门坎光华学校旧址;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沙清池万寿宫、黔西象祠、大关盐号、陕西庙、城隍庙等的保护修缮方案的编制工作。积极配合大方奢香博物馆,完成展厅扩建工程及陈列展览设计方案编制工作。
3、珍贵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和工作安排,在进行摸底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积极配合省文物局文物专家鉴定组,对我区的地区博物馆、市文管所、黔西县文管所、赫章县文物局、大方奢香博物馆等单位的文物藏品进行了文物鉴定,初步鉴定出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21件,三级文物229件。为进一步做好全区文物藏品数据资料收集及信息库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并按时完成了珍贵文物藏品的基本数据收集和上报工作。
4、文物安全检查工作:根据地区行署、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有关通知要求,地区文物局以织金东山梵帝宫右梢间火灾为警示,要求各县、市必须将文物消防安全列入头等大事,切实落实。并组织专门的检查组,相继开展了两次全区文物安全消防检查工作,对全区重点文物消防安全防范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对存在隐患的单位进行了隐患排除和整改,增加了必要的消防安全设施,使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文物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5、根据“”专项规划编制需要,地区文物局举办了“”期间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培训班,对全区有关规划编制人员进行了项目规划申报编制培训,确保了申报项目的可行性。组织编制了全区申报项目30个,总计申报项目经费2.6亿余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中央补助资金申报项目6个,保护名录项目总计申报经费1202万元。同时,完成了大方、黔西三个国家级生态保护试验区项目的申报工作。
6、为完成地委书记秦如培关于陕西会馆、城隍庙的保护修缮工作指示,结合工作实际,两庙的保护修缮设计方案由地区文物局牵头,现已完成方案编制工作。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同志高度重视,亲自带领文保处处长张勇等相关领导,实地考察,对地委、行署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省文物局已下拨文物维修补助经费90万元,帮助支持陕西庙的文物修缮工程。
7、文物宣传工作。在坚持文物宣传与“三普”相结合,采取“走到哪里,宣传到那里”的长态性宣传形式外,6月“文化遗产日”期间,根据地区文物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大方、纳雍、赫章、织金、威宁等县、市,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普查成果,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宣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其间,地区文物局、市委宣传部、地区社科联合在市举办了一期《乌蒙文化节—历史文化论坛会》。
8、根据地区行署的安排,及地区高速办、铁路办的要求,文物局积极配合省考古所,认真做好辖区内的大型基本建设考古调查工作。先后配合协助完成《隆黄铁路地区段》、《城贵高速铁路段》、《至威宁高速公路》、《黔西至织金高速公路》、《地区内各变电站》等项目的考古勘探调查工作;受考古所的委托,地区文物局主持完成了《黔西至大方高速公路板桥至东关段》、《黔西至大方高速公路东关至青丰段》、《威宁环城路》、《大方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用地》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考古勘探调查工作。
9、随着地委、行署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趋重视,地区文物局局长郑远文作为文化和体育、旅游部门唯一的代表,被地区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聘为专家组成员,先后参与了《-大方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织金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金沙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百里杜鹃管理区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威宁县石门乡建设总体规划·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规划》、《黔西县猫山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建设规划》等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评审工作,以及地区大型基本建设中的铁路、高速公路、变电站等建设项目规划的评审工作。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层面得到很大的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真正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纳入到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之中。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城乡建设、基本建设的发展,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贯穿到各项规划、建设之中。
12万人(次)、大方奢香博物馆近18万人(次)。市《抗日救国军与周素园陈列室》,虽没有列入免费开放单位,没有运行经费,但至10月开馆以来,多方自筹资金,不断完善开放设施设置、环境卫生,提高陈列展览讲解水平,始终以免费开放单位的要求,坚持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5万余人(次)。
(四)、突出重点,抓好大型项目工作。在省文物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多方协调、配合,完成了黔西观音洞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待省文物局组织评审通过后、报国家文物局);通过向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大力协调,赫章可乐遗址于20xx年11月,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遗址公园保护建设项目。
地区文物局在人员编制少,专业人员紧缺,工作任务重等情况下,始终坚持克服困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为全区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努力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先后荣获了省文化厅“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省文物局“贵州省珍贵馆藏文物资料收集及信息库项目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全区有8名文化遗产工作者分别荣获国家、省主管部门的先进个人表彰。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学习中,还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尚,使全体职工在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方面学习的深度广度都不够,在推进工作上有一定的不足。
二是工作中综合协调、统筹兼顾不够。由于工作任务重,业务人员较缺,工作中往往重这头轻那头,不能做到综合平衡。
三是思想沟通不够。由于工作压力大,和自己的修养不足,在与干部职工、与上级领导的思想沟通和思想交流方面往往过于简单方法、方式不够。
针对这些不足,一定要加强学习,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修养,努力充实自己,更新观念,提高行政执政和统筹协调能力,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工作整体推进。
文物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篇四
全局上下高度重视文物工作的宣传与文物保护,为使全社会了解文物工作,重视文物工作,我们首先从自身做起,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使我们的宣传与保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并辅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张贴标语、宣传画,散发传单,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办宣传专栏,紧紧围绕文物工作主题,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草原文化遗产日、元上都遗址申遗专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文物工作的法律法规、文保知识和文物安全知识。使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家喻户晓,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为落实文物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始终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强化文物安全意识,制定了安全保护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解安防责任,开展定期与不定期安全大检查活动,节假日严格履行带班和值班制度,协同公安及有关部门对野外文物点、古墓葬、古遗址进行安全检查和案件侦破工作。对县城内的文物古迹周边及文物古迹使用单位和个别住户进行了全面普查和调研,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处理,能文物部门解决的文物部门自行解决,由使用单位和住户解决的,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有些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安全隐患,则形成调研报告及时上报县政府协调解决。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进一步确保了全县文物安全。
二、业务工作
1、对清真西寺、清真中寺、兴隆寺、碧霞宫、城隍庙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维修和修复面积1500多平方米。各文物古迹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改善,部分文物古迹已基本达到了对外展示水平。这一工程的实施对诺尔古建筑群的保护、利用和展示意义重大,对老城区的文化品位、生活质量起到了提升作用,对老城区的文化片区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2、历经四年圆满完成了对汇宗寺的修复工作。修复汇宗寺是全县人民多年的心愿,由于汇宗寺主大殿单体建筑体量大,结构复杂,修复方案的设计和图纸的后期修改就历时两年。期间,就一些专业技术性问题我们多方请教国内专家和专业部门,并走访了县内关心文物工作的老同志,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和考古挖掘、学术研讨,对汇宗寺的修复积累了充分的相关资料和依据,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筹集资金20xx多万元,历时4年汇宗寺得以修复,修复面积2600多平方米,围墙180米,铺墁甬路及院落3000多平方米,并配套有消防和防雷设施,昔日的藏传佛教中心再现于多伦诺尔草原,它的修复,对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编制完成了《汇宗寺、善因寺保护规划》、《诺尔古建筑群防雷方案》、《汇宗寺消防方案》、《善因寺防雷方案》,正在编制《诺尔古建筑群消防方案》以及《汇宗寺、善因寺二期维修方案》,公布了《多伦县文物保护管理办法》。上述规划、方案的编制完成为我县文物古迹的维修保护、资金争取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共争取文保资金1000多万元,并做到了文物保护维修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4、在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遗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元上都遗址申遗多伦区域工作。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自20xx年被重新启动以来,多伦县砧子山古墓群、东凉亭遗址以及大面积的保护地带、建控地带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自20xx年以来,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文化遗产地进行了大面积围封和安防工程,同时协同气象、水文、草原、环保等部门进行专业性监测,成立了元上都遗址砧子山古墓群保护工作站,并建有占地4000平方米的办公地点,收集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建立了集气象、水文、草原、环保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形成了一个昼夜监控、全民参与、制度完善的安防体系。元上都遗址申遗多伦区域的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领导和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为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5、配合县委宣传部完成了多伦县博物馆的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6、积极推进文博单位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规范了马具博物馆、山西会馆展厅以及汇宗寺喇嘛教博物馆等免费开放场所的展览内容,提升了展示档次。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促进了地方文物保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7、今年共上报“诺尔古建筑群维修”、“诺尔古建筑群防雷”、“章嘉仓消防”等3项工程以及诺尔古建筑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争取资金近1000万元。并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包括善因寺、东凉亭、砧子山在内的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8、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9、加强砧子山古墓群保护工作站工作,对砧子山墓群网围栏进行检修、维护。加大了对古墓群进行巡查、巡视的力度,对砧子山墓群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清理白色垃圾,平整道路,并在工作站院内进行了植树绿化。
10、按照县委政府安排部署,做好锡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农民安置搬迁工作,耐心与搬迁户沟通,宣传相关政策,帮助搬迁户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及时与诺尔镇政府沟通协调,化解矛盾,顺利完成拆迁任务。做好期间基层维稳工作,深入所包扶村组,排查化解矛盾,帮扶弱势群体,掌握基层动态,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社会和谐进步。认真完成了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党建和群众工作
1、我局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年初对局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重新分工,局长主抓党建和办公室工作。积极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月”、“平安建设宣传月”和“创先争优”等活动,以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为载体,努力打造特色机关,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和文物保护中心工作,创新学习理念,改进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我局形成终身学习、全员学习、自觉学习的浓厚氛围,为局机关党建工作提升水平,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证。
2、积极开展“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对口包扶工作,认真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主动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期间前后3次深入帮扶村组,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对困难群众进行了慰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帮扶,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四、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随着文物工作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也迫在眉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文物局在多角度、宽视野注重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对现有职工干部加强培养,注重锻炼,创造条件参加各类培训,规定每周一上午进行业务学习,鼓励自学和参加内蒙古大学文博类本科班学习,争取培养造就一支业务过硬、爱岗敬业的文物工作者队伍。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县的文物古迹还停留在一个抢救性维修的水平,距离利用、展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二是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有待提高、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有待加强。三是文物古迹周边民房林立,防火意识差,没有防火隔离带,有的文物古迹甚至是国保单位还有居民居住和使用,文物安全面临严峻形势。四是文物保护与管理人才缺乏,急需引进与培养。
六、xx年主要工作
1、参与汇宗寺佛像制作、布展及汇宗寺建成300周年庆典活动;
2、参与多伦县博物馆建设及文物征集工作;
3、参与协同相关单位实施文物古迹周边居民拆迁工作;
4、做好碧霞宫、清真北寺的维修和对外展示工作;
5、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
6、实施诺尔古建筑群防雷工程、章嘉仓消防工程;
7、启动实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8、启动善因寺、三官庙修复工程;
9、加大宣传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文物保护氛围,确保我县文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