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寻找新旧知间的联系。
“学贵有疑”,上课伊始,出示课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计算知识,并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课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满十进一,小数加减法是不是这样呢?学生竟然关注到了新知可能与以前学过的旧知之间可能有联系,这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练习,经历学习的过程。然后出示讨论提示,让学生针对性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辨析思路,在交流中补充想法,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在学生汇报时,我又设计了几个追问,帮助孩子梳理计算过程:
小数点对齐的同时,什么就对齐了?(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得数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计算课的教学容易枯燥,特别是最后的练习,一道接一道的练习枯燥乏味,效果低下。如何避免这一现象?我把练习题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第一次练习是学生初步会计算小数加减法后,设计了两道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3。23+0。7=5。3—5。23=,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第二次练习是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设计的一系列练习,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提高练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突出了重点。
1、教师权利可以继续下放,个别问题研究含量不高。
2、要重视学生的验算习惯的培养
3、改变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
1、通过购物游戏,学习10以内的点数,感知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3、能够将活动游戏经验与角色区的超市购物游戏经验相结合,并迁移到生活中,充分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难点: 集体游戏中,需要专注力和速度
1、物质准备:任务指令卡片、购物筐每人一个、超级市场(两位老师每人一个点、超市货架两人)、银行卡每人一张、刷卡机两个。
2、经验准备:幼儿有跟家长一起购物的经验,角色区游戏的经验,认识数
字,有一一对应点数的经验。
一、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复习 10 以内的数字和 10 以内的点数
游戏二: 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字卡上的数字; 教师小结:集体复习认识数字 1-10 及 1-10 的点数。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去进货
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进货吗? 2、介绍批发市场和任务卡
(1)介绍批发市场位置
(2)介绍任务卡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礼貌用语的使用(比如:您好,我想买五瓶水;经理您好,我买回来了五瓶水;谢谢等。)
教师:马上我们的玩购物闯关游戏就要开始了,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3、闯关开始,教师发放闯关任务卡和银行卡,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任务。第一关:教师发放 1-10 的点卡,请幼儿按点卡上的数量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第二关:教师发放 1-10 的数卡,请幼儿按卡上的数字购买回相应数量的同类物品。
游戏规则:
(1)按照数卡上的数字或数量去超级市场购买回相应数量的物品。
(2)将购买回来的物品按照种类整齐的摆放在超市货架上(放时要一个一个点数)。然后,再领任务卡再去购买,反复进行游戏。
小朋友们太棒啦,这么多人都闯关成功啦,我们超级超市的货架又满啦,一会我们的超市又可以继续开业啦!
这个数学活动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购物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涉及到问题,即使是我们的孩子他们现在还不能独立购买物品,但是也会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也是熟悉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的,孩子们每次都是陪同爸爸妈妈去购物,没有机会自己单独去尝试这样的活动,所以,对于今天这样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是很期待的。
数字的认识和 10 以内数量的点数,进一步理解了数量的对应关系,同时, 也巩固了角色区中角色扮演的游戏规则及礼貌用语等。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积极的快乐的,直到游戏结束幼儿的兴趣依然不
减。最后,我们把购物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可以继续游戏。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3、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购物》是教材p28-p29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通过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创设“淘气搬新家”这样的生活背景,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计算、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又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简单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也充分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具体的计算问题时,口算、笔算或估算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技能,所以在此引导学生予以关注。
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讲解解题格式不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把算式列成了竖式。另外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也不够严谨,在今后的教学上一定加以改正。
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
1
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
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 a+(b+c)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3、4题。
教学反思:教材创设了核对电脑小票的情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改精神。学生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找出更简便的方法。这样联系实际,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简便计算的算理。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3、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 “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3、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