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中成长。
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莲山课 件 ]在培训期间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每一次学习都能得到提高,学习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涉及知识面广,讲座全面系统。
我做为人民银行的一名基础业务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也很全面。包括了人民银行成立的背景、团队意识与自我、专业人才能力建设、新形势下反洗钱工作状态及发展等十一节专题课。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研究和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通过团队意识与自我的学习使我明白要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努力提高团队精神。在培训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团队精神是我们工作取胜的关键。无论自己从事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离不开同事之间的配合,因为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能生存,既然需要配合,那么就必须沟通,只有我们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团结一致,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进步更快。在培训期间,老师传递的大量新知识、新理念使我再一次深切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每一个专题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显示出自己在知识体系上的不足和平时理论学习投入的不多不深不透。十余天的培训使我感慨,在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里,我们不应该为自己不坚持学习找任何的借口,而应该把学习作为工作的延续,作为生活的习惯,作为人生的态度。持之以恒,坚持终身。作为央行一名中层管理者,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履行好央行职责。
三、更新学习观念,增强工作信心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作为基层央行的员工,尤其是一名管理者要满怀信心,为加强人民银行建设做好自己本职工作。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如果不加强学习,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要把学习与基层央行发展结合起来、与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与本岗位业务的要求结合起来,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和间接经验转化为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能力。同时要勇于创新,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创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成果。通过培训,我的斗志更强了,要以培训为契机,努力增强感悟力,不断更新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履职能力和领导管理水平。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敬业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廉政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习的新知识为基础,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以有为谋有位,不断在工作中强央行服务,树央行威信,提央行形象,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基层央行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10天的培训学习转眼结束就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当中要扎扎实实的学,做到学之用之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总之,这次培训不仅体现了银行领导对员工的关心,也体现了银行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通过这次培训,让自己认识到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在领悟的过程中心灵也受到很大的冲击,我想通过这次培训后,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会学以致用与其他同事更好地协作,不断创新,不断向前发展,努力为人民银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近央视热映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也赶着热闹把它看完了。
之前看了一些网友的评论,都是清一色的褒扬。确实,这部片子从题材到拍摄,再到后期的制作都是非常出色的。其实我觉得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给这个浮躁的影视电视圈子带去了一种新的感受,他告诉观众原来这才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真正的朴素的好电视,这才是能给人以良好教化的好作品。
看到大家谈论更多的是这部片子给人们带来的味觉上的刺激和心头上的乡愁,我的感受想必和大家也是一样的:当看到那熟悉的家乡菜时,必然会欣然点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不禁内心澎湃,甚至想要高喊出来,让周围的人都围过来和我感受同样的发现和惊喜;当看到不熟悉的其他地区的美味时,心中对这种智慧佩服不已,且不自觉地流出哈喇子,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到这个地方去感受这种原汁原味的精彩。这是应该的,一部以食物为基础的片子,如果不能激起食欲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我不在这上面多说了,倒是说一些联想之外的想法。
七集看下来,其实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某个地区某道菜品,而是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和坚韧乐观的智慧。“舌尖上的中国”其实是想借饮食这种人人都有感触体会,人人都有的说的题目,来窥探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劳作方式和处事态度。它并不是一部介绍美食的片子,也不是一部宣传地方风味特色的噱头,而是一种至纯至朴的精神。想来这些制作者们不仅跑遍天南地北,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甚至连过年的时候都留守拍摄记录,支撑的动力早已不只是是食物的力量了,而是一种渴求探索发现中国民众精神气质的热切愿望。不禁肃然起敬。
中国的劳动人民是中国社会的基石,十三亿的人口要靠自然,靠土地来养活。无论现今的工业科技如何进步,中国社会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农民,离不开朴素的精神和愿望。小到个人来看,他的想法不过是努力劳作有个好收成,全家能够团圆幸福;大到国家来看,正是这亿万个普通的愿望撑起了中国社会的脊梁。
其实每看完一集后,静心回想一下内容,总会羞愧难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从小就会背诵,但是不经历田头劳作的辛苦,怕是永远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影片最起码告诉了我们在今后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在你品尝海参等海味的时候,要知道潜水员的工作之危险,在吃藕的时候也要想到那挖藕人的辛苦,在吃鱼的时候也要明白这可能是渔民苦苦等待数月的一次运气的成果。
其实能够有和自然接触的生活经历是幸福的。小的时候,爸爸总是要我去农村住段时间体验生活,那个时候不懂什么是生活,误把电视,干净的厕所和没有蚊虫的夜晚当成美丽的生活。幼小的年纪即被这些现代化的东西俘虏了,更可怜的是还误把这种俘虏还当作一种享受。现在明白了爸爸当初的良苦用心,可是为时已晚。我没有一个和自然接触的童年,注定是一种不健全的人生。爸爸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从农村长大的他深深地明白那齐腿深的泥土意味着什么。
我们这代人,最起码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挽回了,可是我们的下一代呢,他们连一个叫他们去农村体验生活的爸爸都没有啊。我们出生在高楼间,不知道邻里的热情,也不知道泥土的芬芳,不懂得协作的精神,更不明白取舍的智慧。占有的欲望充斥着我们的大脑,自私的念头无时无刻不在摧残我们的心灵,我们还能有父辈那种背朝黄天面朝土的质朴吗,我们还可以有收获的喜悦和感恩的心吗。
想起了普利策克奖得主王澍提出的质疑“再过二十年,我们还能叫我们自己中国人吗,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不是中国的。”是啊,我们甚至抛弃了养育我们千年的土地,把自己圈养在一个个钢筋混凝土的“殖民地”里。钢铁怪兽的牢笼里的你我甚至已全然没有勇气去找寻我们自己本来的面貌。
一个怀揣梦想的我还在学生阶段,但是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并尝试去寻找答案。
全剧的结尾说的好:“无论埋头种田,还是低头吃饭,他们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看着每一集结束时那些可爱的人自然而又真切的笑容时,才真正感受到中国人的伟大和智慧。苦难是一种磨练,是上苍的馈赠,而收获更是一种喜悦,是自然的礼物。
最后一集的张贵春也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似乎提供了一种答案。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我们真的就不能重新拾回自我的本真了吗。自然总是无私的,只要你愿意投入她的怀抱,她必然会敞开她的胸怀给你最温暖的拥抱。
我又想起了我以前写过的一句话:“如果说土地是母亲的话,那么中华民族就是集体恋母的民族,男性坚强的外壳里是一颗温柔而善良的心。”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这样性格,只要我们愿意去拾回,就会有属于我们的明天。哀莫大于心死,我激励自己前行。
在今年寒假期间,在本该阖家欢乐的春节期间,中国却出现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许多的医生,战士奔赴在一线展开救援,而我们这些学生也因此改变了上学的方式,实行了“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式。
经过了一学期的网络课堂,先来说说网络课堂的好处吧。选择网络课堂 ,我们可以直接在自己家里面通过电视进入云端进行学习就行了,不用背着书包走半天路跑到教室去上学,这不仅节约了很多时间,而且更加增强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的精神,让我们自己自觉学习,主动寻找问题,这与传统课堂比起来有所不同。而且,网络课堂使得我们主动抓住网上学习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更好地把握网络的资源。
当然了,每件事情都有利有弊,网络课堂也有些不好的地方。网络课堂不能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使得我们不能够和老师畅谈学习过程中趣味的地方,不能和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讨论问题。而且,网络课堂的自主要求性很高,很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动机不大,就不会像传统课堂那样去认真学习,不会那么专心致志。当我们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时,不能够得到老师的及时回答,等老师回答了后,我们有可能已经忘了当时的疑惑所在,这不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学习。
虽然网上上课有一点的缺点,但我在一定程度上也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网络课堂是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我们也在努力融入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中去。
3
今天是我正式上网课的第二天,看到网络上对于网课的讨论褒贬不一。
一说是浪费时间精力、效果不明显,老师和学生都不太适应网上平台等等。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我对上网课并不抱排斥态度。
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都不得不待在家里进行自学,那么教育部为应对这个问题,较为迅速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一定程度下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毕竟面对问题我们也只能多尽人事,把伤害降低。
至于孩子在家里学习没有在学校里有状态,态度消极诸如此类,这是自身的问题,不能把它加在网课上。仅仅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法而抨击,不太合理。
我相信很多学生可能都遇到过不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的问题。
像我,我经常碰到某个老师讲话带有一点口音、声音低沉抑或是声音较轻(对我而言),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很崩溃,努力去辨认他们的口型……我会回家抱怨:“天哪,这个老师也太温柔了吧!整堂课我听得好累!”
但是一般来说,只有学生去适应老师,老师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同学。所幸我听这个老师一节课、两节课、三节课……慢慢就适应了。
网课这个平台,“水土不服”的不光是学生、还有讲课的老师啊。
她们平时上课都在讲台前,有些老师对电脑操作不熟练。有一次,我在听课过程中一切进行得都是那么自然,突然老师鼠标一点、ppt不翼而飞,这个屏幕界面一片空白,老师的眼神在一刹那变得有些惊恐。很快她调整状态,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继续讲课。
有学生抱怨这个假期过得不快乐,害,知足吧。老师在家里要备课、做ppt、思考开学后的讲课安排、最后还要被抱怨,太南了。详情可见钉钉里也有一些老师毫不留情地给了“一星好评”。(想想老师跟我们一起受着折磨,有没有快乐一点呢?)
根据我上的网课,我发现几个特点。
讲课围绕ppt进行,像语文我们上的是文化类基础知识,比如《四书》《五经》包括什么。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而时间有限,老师只能够走马观花,草草读了一下长长的内容。
但是这样的授课方式很容易让学生遗忘学习的知识点,最好是边讲解边辅以例子。问题是这类知识点只能靠背,因此想要掌握也只能勤做笔记或者多看回放的ppt背诵了。
目前英语的网课是教我们写作文,老师喜欢先破题,讲很长时间,我比较性急,先自己大概写一些点然后拉到范文部分跟范文比较,听英语网课我希望积累的是生词和词组的固定搭配,因为我积累得很少。
教数学网课的老师非常适应这个平台,听他的课很轻松,上着上着他就会发出鹅鹅鹅的笑声,大概一个真正喜欢教书的人,当他的学生自然也会被感染。但是由于他讲的闲话(没有不喜欢的意思)太多,后面的真正值得讲的题目就像蜻蜓点水般过去了,留下我在屏幕前默默怅惘……
暂时没有上科学和历史与社会的网课,期待老师的精彩表现。
这次也算是全民网课吧,就连一年级的翡翠也下载了钉钉。她的学校要求要背诵《弟子规》和《三字经》,得知消息的我感到无比震撼,有种心惊之感。
于是我要求跟着妹妹一起背《三字经》,这算不算多年之后的启蒙?我终于“开化”了。我不无欣慰地想。
在家学习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做很多自己喜爱的事,瞥眼望去我的翡翠也在努力地学习,我突然有了种“老妈妈”的幸福感。总之在家都没有闲着,希望有进步。
今年的春节似乎来的不太寻常,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来,让闭门居家成为了“礼尚往来”。在这不同寻常的日子里,一群党员干部坚定“逆行”,风雨兼程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治疗救助、隔离监测、卡点轮值、宣传动员……没有一个冬天可以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面对疫情,党员干部要厚植五份情怀,播撒星光,汇聚战胜疫情的希望之火。
浓厚一份初心使命——哪来什么岁月静好,旗帜鲜明负重前行。突发的疫情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听之任之,岁月静好就只是未能实现的愿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未有丝毫改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党员干部要浓厚一份初心使然、使命使然的情怀,自觉肩负起共克时艰之重,以义无反顾、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做到任务繁重有党员干部引领、工作薄弱有党员干部支撑。
历练一份坦然从容——哪来什么三头六臂,躬身一线善作善成。从病毒手里抢人,不仅是在和时间赛跑,更是在和防疫一线纷繁复杂的情况斗智斗勇。身处一线的党员干部并没有三头六臂,却要同时救治众多确诊病例,监护疑似隔离人员,排查数量庞大的人群……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党员干部不仅要尽力而为只争朝夕,更要从中深入总结思考,不断探寻治病的良药,不断发现工作的规律,不断找到破题的良方,让自己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工作压力和各类突发状况。
坚定一份求真求是——哪来什么呐喊声援,力戒四风踏石留印。打开手机搜索疫情,满屏一线党员干部担当奉献的正能量报道激荡心灵。然而,有时也会出现“上级报表应接不暇”“口头呐喊接连不断”等批评声音。一线工作需要的是实打实的行动,一线人员需要的是实打实的保障。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党员干部万不能“造盆景”“造成绩”“造声势”,要把精力聚焦到防疫工作当中,用部署落实的“干货”作为最亮成绩,用物资保障的“干货”作为最好声援。
诠释一份示范引领——哪来什么我行我素,亮明身份践行承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潜伏期长、传染性高等特点,各地纷纷出台“娱乐场所关停”“小区封闭式管理”等禁令。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对群众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号召动员、群起效仿,就能“联心隔病”、战胜疫情。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党员干部要主动亮明身份、慎独慎初慎微,无论在何时何地,严格按照防疫工作各项要求,率先承诺、对表践行,带头做到不各行其是、不聚会宴请、不信谣传谣。
守好一份生命敬畏——哪来什么金刚不坏,保证健康接续奋斗。在防疫一线工作中,党员干部极可能遇到被动感染的“大危险”、知而不报的“大隐患”、寻而无果的“大阻碍”、群众不解的“烦”等挑战。任重责艰,切不可让“倒在工作一线”的悲剧重演。面对疫情严峻的形势,党员干部要提高警惕,在工作中选准戴对口罩,勤洗手、多消毒,确保基础防护。注重劳逸结合,工作之余,丰富一些防疫知识,多喝水、早休息,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状态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