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第一,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其中之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第4页)这的确是我们大人要注意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学会保持冷静,不要吓着孩子,孩子会受大人情绪的影响,会恐惧。
第二,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第6页)比如,诚实地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痛”。回想自己所见现象,有时大人会遮掩说:没事,不疼。其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既说了谎,还容易造成孩子以后不再信任自己,不如告诉孩子事实,同时教导孩子要坚强,毕竟这是孩子完全可以承受的。
第三,分清“逗”孩子与“捉弄”孩子的区别。(8-9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指挥。而“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却是羞辱、担忧和失落,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不信任。作者针对自家孩子举例说,宁愿得罪同事,不愿得罪孩子,结果不仅孩子受到保护,同事也能理解父母了。
第四,学会饶恕。作者用给小板凳揉痛来说明,(12页)不要教导孩子复仇行为,比如孩子不小心磕碰到小板凳,孩子痛的时候,大人不要拍打小板凳以示出气,在孩子眼中他也许不能辨别小板凳和人的区别,这种复仇行为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导致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碰撞是双方的事,要善待对方。不妨教导孩子说小板凳也受撞击了,小板凳也会痛。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他对别人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14页)“利己主义”和“孤独”是同义语。一个只顾及自己利益的孩子,容易与孤独为伴,家长要教导孩子如何做个好人,学会饶恕、宽容和恩慈。否则,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消失了。(17页)
第五,家长身教影响大。当家长教导孩子“给小板凳揉痛”时,别忘记自己要以身作则,当孩子不小心犯错时,要体谅、豁达,不要爱物胜过爱孩子,要让孩子有“揉板凳”的品格,家长也要体谅孩子,包容孩子的一些行为。
第六,用充满阳光的内心感染孩子,信任孩子。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也会阳光。成人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比如,当孩子在青春期时,对于孩子的情感,大人要有阳光的心态,作者认为,“有男孩子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孩子,你对别的男孩子有好感,说明你也是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除去不安和自责。”(29页)事实上,作者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带来很好的结果。作者认为,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被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孩子就会自我肯定、品行健康。(28页)家长信任孩子,以阳光的心态来感染孩子,孩子会往正确的方向上走。
第七,要陪伴孩子阅读。作者认为“儿童的天性喜欢阅读,凡那些表现出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要么家中很少买书;要么是买了书懒得给孩子讲;要么是整天用电视机哄孩子,总之,孩子从小与阅读是隔离的。”(79页)孩子之所以长大后不爱阅读,与小时候的习惯有关,的确孩子常会找家长讲故事,不要用电视打发孩子时间,要多多亲子阅读。
第八,陪伴阅读时用书面语,不要用口语。作者认为“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80页)这对家长是很好的提醒,有时图快,就用口头语给孩子表达书中图画的内容,但其实自己的口头语毕竟不规范,不要图省事,要按照规范的书面语给孩子读故事,让孩子学习规范的语言。此外,家长不要为了孩子不比别人落后和自己的要求强行让孩子读书,要巧妙地运用智慧让孩子自己有兴趣愿意阅读。
第九,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培养孩子阅读文字的能力。作者认为“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回事,他们在阅读中接触得多了,到课程学习中对这种符号的使用就熟练自如,这就是‘读字’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的简单陈述。”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孩子情操,而且可以真正提高让孩子的写作水平。读古诗也是培养孩子心灵意境的一个选择。
这本书还有不少作者观点,绝大多数都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包括
看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收获很多,本书的题目就一再提醒我:老师固然很重要,妈妈也很重要,不是说孩子开始上学了,将孩子交托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妈妈仍须要尽上当尽的责任,生下孩子,更要养育孩子,要照管和正确地教育孩子。作者在书中有不少观点,对我很有启发,分享如下:
第一,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其中之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第4页)这的确是我们大人要注意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学会保持冷静,不要吓着孩子,孩子会受大人情绪的影响,会恐惧。
第二,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从容镇定些,既能减轻痛苦,又能保护自己。(第6页)比如,诚实地告诉孩子“打针有些痛”。回想自己所见现象,有时大人会遮掩说:没事,不疼。其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既说了谎,还容易造成孩子以后不再信任自己,不如告诉孩子事实,同时教导孩子要坚强,毕竟这是孩子完全可以承受的。
第三,分清“逗”孩子与“捉弄”孩子的区别。(8-9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指挥。而“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却是羞辱、担忧和失落,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不信任。作者针对自家孩子举例说,宁愿得罪同事,不愿得罪孩子,结果不仅孩子受到保护,同事也能理解父母了。
第四,学会饶恕。作者用给小板凳揉痛来说明,(12页)不要教导孩子复仇行为,比如孩子不小心磕碰到小板凳,孩子痛的时候,大人不要拍打小板凳以示出气,在孩子眼中他也许不能辨别小板凳和人的区别,这种复仇行为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导致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碰撞是双方的事,要善待对方。不妨教导孩子说小板凳也受撞击了,小板凳也会痛。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他对别人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14页)“利己主义”和“孤独”是同义语。一个只顾及自己利益的孩子,容易与孤独为伴,家长要教导孩子如何做个好人,学会饶恕、宽容和恩慈。否则,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消失了。(17页)
第五,家长身教影响大。当家长教导孩子“给小板凳揉痛”时,别忘记自己要以身作则,当孩子不小心犯错时,要体谅、豁达,不要爱物胜过爱孩子,要让孩子有“揉板凳”的品格,家长也要体谅孩子,包容孩子的一些行为。
第六,用充满阳光的内心感染孩子,信任孩子。只要大人内心阳光,孩子内心也会阳光。成人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比如,当孩子在青春期时,对于孩子的情感,大人要有阳光的心态,作者认为,“有男孩子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可爱的孩子,你对别的男孩子有好感,说明你也是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除去不安和自责。”(29页)事实上,作者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带来很好的结果。作者认为,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被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孩子就会自我肯定、品行健康。(28页)家长信任孩子,以阳光的心态来感染孩子,孩子会往正确的方向上走。
第七,要陪伴孩子阅读。作者认为“儿童的天性喜欢阅读,凡那些表现出不喜欢阅读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要么家中很少买书;要么是买了书懒得给孩子讲;要么是整天用电视机哄孩子,总之,孩子从小与阅读是隔离的。”(79页)孩子之所以长大后不爱阅读,与小时候的习惯有关,的确孩子常会找家长讲故事,不要用电视打发孩子时间,要多多亲子阅读。
第八,陪伴阅读时用书面语,不要用口语。作者认为“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80页)这对家长是很好的提醒,有时图快,就用口头语给孩子表达书中图画的内容,但其实自己的口头语毕竟不规范,不要图省事,要按照规范的书面语给孩子读故事,让孩子学习规范的语言。此外,家长不要为了孩子不比别人落后和自己的要求强行让孩子读书,要巧妙地运用智慧让孩子自己有兴趣愿意阅读。
第九,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培养孩子阅读文字的能力。作者认为“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可以刺激儿童语言中枢的发展,并且这种符号与儿童将来学习中使用的符号是一回事,他们在阅读中接触得多了,到课程学习中对这种符号的使用就熟练自如,这就是‘读字’可以让一个孩子变得聪明的简单陈述。”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孩子情操,而且可以真正提高让孩子的写作水平。读古诗也是培养孩子心灵意境的一个选择。
这本书还有不少作者观点,绝大多数都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包括
报纸版面创意,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也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它需要编辑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功力,博览勤作,使得其创意看似信手拈来,但却是自然皆成美妙文章。在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文和图作为报纸版面的两大基本元素,成为了我们进行报纸版面创意的基石。
然而,今天摆放在你我面前的报纸,已经具有了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在对文字版面设计几近思路枯竭的今天,人们将报纸版面创意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图片的运用,而图片的涵义也正悄然改变着。从过去仅仅指“摄影图片”,扩充完善至如今汇集了“照片”、“漫画”、“图表”等多种表现形式的集合体。图片的功能也从过去简单的一种新闻形式、一种版面美化手段,上升为吸引读者注意力、提高报道现场感和贴近性的一个亮点,进而成为增强报纸竞争力的一大要素。
“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前新华社社长穆青把文字和图片在报纸上的作用比作腾飞的两翼。1999年《天津日报》提出“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以新闻带记者,以及着带队伍”的操作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天津日报》在一年后的中国记协版面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事实证明,我们对于图片在版面创意中所起到的作用的认识正在一步步加深。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图片已成为人们打开报纸后的“第一视点”,是版面和读者的“第一接触”,这时图片对版面最大的贡献就是抓住读者的眼球。新闻图片是报纸版面的眼睛,要做到直逼人眼、光彩夺目,要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强大的吸引力,使读者在“五步三秒”内产生继续读报的欲望。
正因如此,我们对图片内容和运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那么,什么样的图片是报纸需要的好图片呢?真正好的图片,要能够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角色来激活整个版面,要能够成为版面创意的精灵,这一点在现今报纸的体育版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新闻图片在报纸体育版中发挥着无法取代的重要的作用。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时时刻刻关注的焦点。竞技运动,则是在动感中体现力量之美,速度之美,技巧之美,而作为印刷媒介的报纸,怎样才能让读者拥有置身于赛场之内的现场感呢?大量运用新闻图片正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最佳的途径。
但是,怎样才能避免盲目追求新闻图片数量、忽视报纸版面整体设计而产生的图片运用多而乱、图片冲击力不够等结果呢?我根据自己所学的体育新闻专业知识,结合对《报纸版面创意艺术与电脑编辑》、体育新闻报道领域内较为前沿的《体坛周报》和各大报纸体育版的精读、选读,对于报纸体育版新闻图片的应用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
首先,体育新闻报道应形成版组。
国外综合类大报的惯用方法是将体育新闻报道单独列出形成版组,并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有机的组合,既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又方便不同需求读者的选择性阅读。
第二,以图片带版面。
“以图片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正如《天津日报》的思路,在体育版的版面创意中,以“图片带版面”的上乘之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而若想达到以“图片带版面”的效果,无论是独立的新闻图片还是配片,都必须至少具备两特点:一是图片本身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即使是配片也应如此,读者读了文字新闻之后,还可以在图片上再得到一些未知的新闻信息。第二是要有美感,图片既是具有新闻性的,也是有美感的,不仅是图片本身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指图片在整体版面设计中,选材的切题,最佳的的编排,独到的视角等等。只有具备以上这两个特点,图片才可能成为带动版面创意的精灵!
第三,应重视图表的运用,必要时后也可采用漫画等形式。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大量的比赛时间、比赛双方力量对比、比赛结果等较适于以图表形式来表达的信息。各种形式的图表,再配以精心设计的电脑制图,将会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体坛周报》经常使用图表来向读者介绍各大比赛的赛程安排、赛事结果,场上各种技术数据统计等。图表形式多样、变化灵活,让读者一目了然,亦可达到“一表胜千言”的效果。
除了新闻图片,漫画也是增强报纸可读性的重要途径,让大家在诙谐幽默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新闻信息,同时也起到了活跃报纸版面的作用,是报纸版面创意中的又一亮点。
八月十六日,杨校长带领着金茵小学和现代双语学校的老师们,来到了日照,来到了我们金海岸小学。并在这儿,同我们一起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学习和交流。专家们引人入胜的报告,老师们充满教育智慧的发言,王校长精彩的课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回忆这一天半的学习交流,感觉需要写下来的记忆亮点很多,收获很大,下面,我从以下三点,来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 只有坚持不懈的读书、写作,才会有专业的成长。
“感受灵魂的力量,分享心灵的震撼,回归本真的诉求,挑灯夜读,对话生命,此中的滋味,在掩卷后,日益真切。”-------这是李教授,在报告中所说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并深受感动,只有一个倾心阅读过,并在漫长的岁月中,品味出阅读之美妙的人,才能如此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阅读的灵魂。与李教授相比,我曾经的阅读,功利性太强,而享受性稍弱。也许是工作忙碌,也许是家庭繁琐,每每捧起书本,为的是急于寻找方法,解答心中的教育困惑,为的是完成今天“我读过书了”的心理安慰,为的是写出学校需要的读书体会……。这样的阅读,没有生命。
李教授说:“学会慢慢走,等一等自己的灵魂。”,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曾几何时,为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宿舍里拿着小手电,对着敦煌石窟的王圆箓,悲愤交加。曾几何时,拿着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看着山羊从天而降时,笑得流出了眼泪,那是少年时的阅读,那是滋润我生命的阅读!这些年,我走的太快,竟然忘记了等等自己的灵魂。真正有营养的阅读,是涉猎广泛,丰盈生命,拥有阅读的热情,经过岁月的积累和沉淀,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必刻意去寻找,已然在心里。
李教授介绍了四个系列的阅读书目,分别是一天读的,一周读的,一月读的,直至一生都要反复阅读的书,每本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思着生命,凝聚着智慧。
通过报告,我对写有了新的认识。写篇文章并不难,难的是,每天都写,从不间断!像报告中提到的,每上完一堂课,都做一次记录。这样日积月累的写,才是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不敢保证自己有这样的毅力,能一天不落地书写我的教育生活,但是,我会有这个意识,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书写。
二、 发挥自己的长处,与学校的特色相结合。
这是来自金茵小学的智慧浪花。金茵双语学校共有七位老师做了报告,每一位都非常出色,有的与学生及家长之间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有的在教学管理上科学细致,有的在生本课堂上,颇有研究。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金茵老师的观点,她提出,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我最擅长的是什么?学校的特色是什么?怎样将我的特长同学校的特色相结合?是呀,简单的三个问题,准确地指出了,一,学校的发展,该怎样对教师因材施用。二,作为个体教师的成长,该如何借助学校这个大平台。关于第一点,我们的学校领导已经做得非常好。而第二点,作为教师的我,却从未认真思考过。金茵的老师,给了我这样的思考,我会好好考虑,在以后的工作中,给自己一个定位,给工作一个目标。
三、 在精神上受到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在这次的读书会上,又一次见到了常丽华老师,听到了她的报告。她那熟悉的笑容,优美的音乐,带领孩子们走向卓越的故事,深深感染着我。常老师说:“卓越,是你们唯一的标准!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一句很霸气的话,却说尽了常老师对孩子们付出的心血。还有什么样的爱,能比得上,要孩子快乐着走向卓越呢?因水平有限,不敢盲目地去模仿常老师的做法,但常老师始终站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孩子,给予每个孩子以平等,尊重与爱;这些都值得我学习。
陈跃红校长的课,让我耳目一新,课前与孩子们幽默的交流,课前课后,孩子们明显的进步,教学资源的挖掘,课堂上意外出现的“皇榜”,以及陈校长个人深厚的文化积累,都让我在赞叹之余,深感敬佩。这样学识渊博,触类旁通的教师,正是孩子们所向往的。
榜样的力量,给了我不断充实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动力。
假期的读书会结束了,短短一天半的时间,我却感觉像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给沉闷懒散的假期生活,注入一股新鲜的空气,不断激励着我:读书,学习,积累教育智慧,不断成长,作为教师,这是一生的课题。
“名言的意义”
好词:振动仪、搬迁、浸没、漫长、灾难、利用、展开、喜悦
佳句:我来列举一下爱和它的特征间的区别,对此我们常常犯错误。
它形成于思想,受思想的调节。
感受:1920__年《我的生活》,第一本自传;1920__年《乐观》文集;1920__年《我生活的世界》……
海伦·凯勒写了这么多的书一定付出了很多吧,对于一个失去了光明和声音的海伦·凯勒来说一定很难。
在跟女儿谈过日记一定要有“我”,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感受以后,她倒是记住了,每篇日记里都有这样的话出现“我好开心哦”,或者是“我很难过”“今天真有趣”“当时我真是急死了”。她得意地告诉我,每篇日记里她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一开始我觉得这么写也可以,但是看得多了,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有必要跟她再探讨一下。这天,英语培训班组织了一场考试,考试后她写了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
我们一个一个都把考卷交上去,然后走出了教室。
站在外面,我一直在祈祷,希望自己这一次能考好,心情非常紧张,比考试时还紧张……
我看了文章,对女儿说:“嗯,不错不错,事情说得很明白。不过,有一个地方写得可不够具体啊。当你站在外面等成绩的时候,你的感受写得可不是很清楚啊。”
她说:“我当时就是很紧张啊,我已经写了‘非常紧张’啊。”
我摇了摇头,说:“可是,我读了你的日记就看不出你是怎么紧张的。”
她笑了:“老爸,紧张在我脑子里,你当然看出来了?”
相信很多小朋友和她一样,认为感受是自己脑子里的事,反正写出来“我特别高兴”“非常感动”“好开心”“十分焦急”等,自然就表达准确了嘛!有的小朋友大约觉得这样不够,还要强调一下,这就成了“我特别特别高兴”“非常非常感动”或者“好开心好开心”,还有的嫌“十分焦急”不够,就说“万分焦急”。其实,这些修饰成分再多,“十分”改成“万分”也好,都说明不了问题,别人读了还是不能感受到你当时的感受。
当我把这些告诉女儿后,她就问:“那怎样写才能让人读了感受到我的感受呢?”
“用这些形容词来写自己的感受不是不可以,有时也是必要的。但是,只有这些形容词是远远不够的。”
我从电脑里找出一篇学生日记,指着对她说:“我们来看这篇作文,作者写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在课堂上读了,他很开心很激动,作文里却没有‘我好激动好激动啊’,而是这么写的,‘下课后,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甚至连走路都是一蹦三跳的’,这样,读着文字,我们不是同样能看出他很激动吗?”
我停了停,看她在认真地听着,就接着说:“认真地回忆一下,交了考卷在外面等成绩的那段时间里,当时你都做什么了?”
她歪着头想了想说:“我在外面等啊。一开始,我找了个地方坐下,可是根本坐不住,就站起来来来回回地走,我觉得手心里都出汗了。”
我笑着说:“你看你看,你说‘非常紧张’也好,‘非常非常紧张’也好,都不如‘来来回回地走’‘手心里都出汗了’更能表现你的紧张啊。所以,写自己的感受不要老是用形容词,也可以用当时的行为来表现,这是一种更好的、更有表现力的写作方法。”
我接着问:“你来回走动时,脑子里都想什么了?”
她说:“也没想别的,就在那儿想考卷上的题目,想想自己答题时有没有哪个地方出错了。”
“你再把这个写出来,别人读了你的作文,不就能感受到你当时的紧张了吗?这比‘十分紧张’‘万分紧张’都好!”
女儿一下子明白了,她高兴地说:“老爸,我明白了。”抓起笔来,把日记改成了下面的样子:
我们一个一个都把考卷交上去了。
在外面等老师看试卷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祈祷,希望自己能考好。一开始,我找了个台阶坐下来等,脑子里回想着考卷上的题目,这个没什么问题,那个我也应该是对了,还有……想着想着,我坐不住了,站起来在院子里来来回回地走,手心都出汗了。我觉得自己比考试时还紧张……
读了女儿改后的日记,我高兴地笑了。小朋友,你们看,这样写是不是比单说我好紧张好多了?在日记里,表达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日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缺少了自己的感受,日记就好像菜里缺少了盐,读起来没滋没味儿的。不过,写自己的感受可不能只用现成的形容词。如果你想让人读了能感受到你的感受,就要加上一点细节,比如用当时的行动,比如用自己脑子里的念头,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会让人感同身受哦。
在跟女儿谈过日记一定要有“我”,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感受以后,她倒是记住了,每篇日记里都有这样的话出现“我好开心哦”,或者是“我很难过”“今天真有趣”“当时我真是急死了”。她得意地告诉我,每篇日记里她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一开始我觉得这么写也可以,但是看得多了,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有必要跟她再探讨一下。这天,英语培训班组织了一场考试,考试后她写了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
我们一个一个都把考卷交上去,然后走出了教室。
站在外面,我一直在祈祷,希望自己这一次能考好,心情非常紧张,比考试时还紧张……
我看了文章,对女儿说:“嗯,不错不错,事情说得很明白。不过,有一个地方写得可不够具体啊。当你站在外面等成绩的时候,你的感受写得可不是很清楚啊。”
她说:“我当时就是很紧张啊,我已经写了‘非常紧张’啊。”
我摇了摇头,说:“可是,我读了你的日记就看不出你是怎么紧张的。”
她笑了:“老爸,紧张在我脑子里,你当然看出来了?”
相信很多小朋友和她一样,认为感受是自己脑子里的事,反正写出来“我特别高兴”“非常感动”“好开心”“十分焦急”等,自然就表达准确了嘛!有的小朋友大约觉得这样不够,还要强调一下,这就成了“我特别特别高兴”“非常非常感动”或者“好开心好开心”,还有的嫌“十分焦急”不够,就说“万分焦急”。其实,这些修饰成分再多,“十分”改成“万分”也好,都说明不了问题,别人读了还是不能感受到你当时的感受。
当我把这些告诉女儿后,她就问:“那怎样写才能让人读了感受到我的感受呢?”
“用这些形容词来写自己的感受不是不可以,有时也是必要的。但是,只有这些形容词是远远不够的。”
我从电脑里找出一篇学生日记,指着对她说:“我们来看这篇作文,作者写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在课堂上读了,他很开心很激动,作文里却没有‘我好激动好激动啊’,而是这么写的,‘下课后,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甚至连走路都是一蹦三跳的’,这样,读着文字,我们不是同样能看出他很激动吗?”
我停了停,看她在认真地听着,就接着说:“认真地回忆一下,交了考卷在外面等成绩的那段时间里,当时你都做什么了?”
她歪着头想了想说:“我在外面等啊。一开始,我找了个地方坐下,可是根本坐不住,就站起来来来回回地走,我觉得手心里都出汗了。”
我笑着说:“你看你看,你说‘非常紧张’也好,‘非常非常紧张’也好,都不如‘来来回回地走’‘手心里都出汗了’更能表现你的紧张啊。所以,写自己的感受不要老是用形容词,也可以用当时的行为来表现,这是一种更好的、更有表现力的写作方法。”
我接着问:“你来回走动时,脑子里都想什么了?”
她说:“也没想别的,就在那儿想考卷上的题目,想想自己答题时有没有哪个地方出错了。”
“你再把这个写出来,别人读了你的作文,不就能感受到你当时的紧张了吗?这比‘十分紧张’‘万分紧张’都好!”
女儿一下子明白了,她高兴地说:“老爸,我明白了。”抓起笔来,把日记改成了下面的样子:
我们一个一个都把考卷交上去了。
在外面等老师看试卷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祈祷,希望自己能考好。一开始,我找了个台阶坐下来等,脑子里回想着考卷上的题目,这个没什么问题,那个我也应该是对了,还有……想着想着,我坐不住了,站起来在院子里来来回回地走,手心都出汗了。我觉得自己比考试时还紧张……
读了女儿改后的日记,我高兴地笑了。小朋友,你们看,这样写是不是比单说我好紧张好多了?在日记里,表达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日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缺少了自己的感受,日记就好像菜里缺少了盐,读起来没滋没味儿的。不过,写自己的感受可不能只用现成的形容词。如果你想让人读了能感受到你的感受,就要加上一点细节,比如用当时的行动,比如用自己脑子里的念头,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会让人感同身受哦。
两个月的暑假,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博览群书。《冰心文集》、《岳飞的故事》、《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和《高尚的骗子系列》、《大名人小故事》、《快乐王子集》、《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
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了她艺术风格的基本特色。她的作品,总是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读者带进诗一般的美妙境界。我本是儿童,尤其喜欢她写给儿童的系列作品,如《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往事》等。那些文字读来亲切,柔婉,句句说到我们说到我们孩子的心里,我常常手不释卷……
读了《岳飞的故事》以后,我感慨万千,既钦佩他勇敢善战的军事指挥才能,又为他“精忠报国”和誓死收复祖国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所感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着的爱国将领却被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在为岳飞的冤屈愤愤不平的同时,我也对奸相秦桧恨之入骨,对昏庸、自私的皇帝赵构恨得咬牙切齿,他们居然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陷害忠良,置祖国的统一大业不顾!我尤其喜欢岳飞的《满江红》,最近几年的钓鱼岛、南海等事端此起彼伏,我们面临着国家主权、领土领海的收复问题,我们的主权被侵犯,我们的领土领海被肆意践踏,我们的资源被他国肆意窃取……《满江红》这首词更能表达全国人民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我们是英雄的中华儿女,我们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圣神不可侵犯!
马克·吐温的作品立意清新,极尽幽默讽刺之能,语言驾驭得恰到好处,不愧为美国的幽默大师和语言大师。难怪人们说,“没有马克·吐温,就没有今天的美国英语。”我最喜欢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和《一张百万英镑钞票》,《竞选州长》辛辣地揭露批判了美国所谓的民主和自由,简直就是一幅幽默诙谐、滑稽逗笑的漫画!好笑之余,又能隐约透视到善良的人们对时政的失望和无奈;而《一张百万英镑钞票》一针见血地批判了人们的拜金主义思想。一张张滑稽和趋炎附势的嘴脸道出了世态炎凉。沉重之中,作者又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未泯的良心和他对崇高爱情的追求,我们好像是在暗夜中看到了一束光亮。我更羡慕和钦佩他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常把一个细节描写得奇妙无穷,读他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欧·亨利的作品结构布局与众不同,其故事情节既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让我们在悲凉辛酸之余挤出一个“含泪的微笑”;他的《高尚的骗子》系列,更是在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讽刺,妈妈曾开玩笑地说生活中的骗子似乎都研读过《高尚的骗子》系列,他们的骗术似乎都是欧·亨利某些小说的翻版,他们似乎都拜欧·亨利为祖师爷……
《大名人小故事》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分爱国、勇敢、求实、创新、立志、改过、勤学、惜时、智慧和友谊十三篇,二百三十多个故事,这些故事是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是我们少儿的最爱。名人是我们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从中受益匪浅。
《快乐王子集》让我过了一把童话梦,王尔德的故事就像诗一样美。快乐王子是美的化身,他的真诚、善良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而他悲惨的结局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我们心中,这种为了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是非常崇高的。
《三字经》涉及到教育、孝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内容广泛,一应俱全,简单明了。它列举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次序,讲述了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简要地概括了中国的历史,强调了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并且用运了训多典故,知识性非常强,像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孟母择邻处断机杼、孙康映雪夜读、车胤囊虫夜读、路温舒蒲草抄书、公孙弘削竹简刻书、朱买臣负薪读书、李密挂角边牧边读、孔子师项橐、祖茔八岁吟诗、蔡文姬四岁变琴音、刘宴七岁做正字的官……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当然《三字经》也有许多糟粕,我们应该有选择、有鉴别地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或照搬,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故事,孙敬和苏秦勤奋苦读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的方法却不值得借鉴。现在人们的屋子里基本找不到可以拴头发的房梁,男生基本上是短发或光头,即使有梁也没有头发可栓,而女生也没几个有可以吊起来拴在梁上的头发。更重要的是,我们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必要的。只有休息好了,才有充沛的精力更好地学习,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一味地模仿他们样子迷迷糊糊地苦读,这样的读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至于他们通过自残使自己保持清醒就更不可取了。再说宋朝的梁灏,苦读那枯燥的几本书,读了七八十年,才金榜题名。他这一生就用来读那几本书了,八十二及第,八十二都挨着死亡的边了,还能为国家做多少贡献?如果他用着七八十年做其它他擅长的事情,或许更能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这句话本身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于其中提到的三纲五常,这是束缚人的封建礼教,就更不可取了……
《弟子规》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礼仪和规范,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友爱兄弟、孝顺父母;语言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要亲近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今天的我们,差不多就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宠为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对父母长辈呼来喝去,全然没有为人子女的样子。我认为我们现在这些孩子应该好好读读《弟子规》,认真学习为人子弟的礼仪和规范。当然我们要有选择、有鉴别地学习,剔除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形式上的虚礼,如“丧三年,常悲咽;居住变,酒肉绝”就是一种脱离实际的非常形式化的虚礼。父母亡故了,常怀思念之情是正常的、应该的,但是放弃自己的事业,守丧三年,常做一副悲咽之态,就未免太做作了。即便我们真的因为怀念过世的父母而常常悲伤,也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做出更多的成绩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至于“酒肉绝”,三年下来,估计会造成营养不良,这不仅不是对父母的孝顺,而是让父母的在天之灵不安,因为父母总是希望我们健康快乐地生活。而那句“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就更不适用了,如果在城市的繁华街道上,也如此这般,肯定会造成交通堵塞。其中还有几处不适用的礼仪规范,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增广贤文》内容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语句通俗易懂,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主要讲述的是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其中不少语句或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势”,“枯木逢春犹待发,人无两度再少年”等等;当然文中也有很多强调封建迷信和宿命论的内容,如“在家由父,出家从夫”,“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万事前生定,浮生空自忙”等等,所以我们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有选择地吸取和学习。
书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书能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书能让我们博古通今……漫步在书的海洋中,和书中人物同喜同悲,因他们的欢乐而欢乐,因他们的悲愤而悲愤;和作者一起嬉笑怒骂,阅尽世间百态;和那些哲人圣贤共同研修设身立命、为人处世之道,感悟人生的真谛……
近日以来,反反复复地读着徐迟译本——梭罗的《瓦尔登湖》,真的很感动。
早在一百多年前,梭罗用他朴素的文字,描绘出瓦尔登湖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他与孤独为伴,但并不消沉,他孩子般的纯真拥抱着大自然,用独特、睿智的思维,积极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定地维护着自然的古典生态。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
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尔登湖独居时年纪并不大,即便死去时也称不上“老人”,但他却给我一种唯有老者方有的广博、沉稳和智慧的感觉。
关于对梭罗的印象,我是很矛盾的,他那么热烈地爱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绘着自然。我在认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时,脑中又时时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身影:一个孤独的孩子,独自漫步湖边或徜徉林中,没有惊慌,也不显无助;看着那蓬勃华丽的生长着一切,内心充满着喜悦,似乎他也参与了创造,他也可以随之生长起来。那份自在自得让他俨然成了山林;然而他又断不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远的孩子。
是的,他是自然的孩子,但这不是一个对世界的新奇叽叽喳喳叫嚷个不停的孩子。我常常惊诧于他的那份好奇与平静。他静静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也思考他们唯我独尊的行径。他是人类的尊者。他以一颗安静而纯粹的心灵,以一颗高贵而智慧的头颅俯看着茫茫众生。他在工业革命初期便预见到了一两百年后的今天的现状。他关怀着人类,又蔑视着人类。他担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甚至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
以前,我一直热爱故乡农村的生活,甚至如今也经常梦回故里,也曾在春日的余晖下去乡间小路散步,观赏小草野花;冬日去山涧小溪,游览溪边枯黄的野草和朦胧的冰凌……尽管我生活素淡,在简单中体味着生命的纯粹,但尘世中凡俗事物依然可以令我焦头烂额;我喜欢山野,却不一定能够真正归隐田园。如今居住的小城,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带给人们只是房价的居高不下与上班族急促的步伐、车水马龙的喧闹繁华,喜欢的乡间旷野早已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如今只有从心里保留着那份淡泊宁静的向往与追求,在阅读中体会那种安详静谧的意境……归根到底,一句话——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里的我们,无非是想保存着一种清野的梦幻慰安自己罢了
梭罗是把瓦尔登湖当作情人来爱的吧。因为爱之深切,所以笔下如此传神:
“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这不是我的梦,
用于装饰一行诗;
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我是它的圆石岸,
瓢拂而过的风;
在我掌中的一握,
是它的水,它的沙,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
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梭罗的瓦尔登湖——穿越时空,散发出永久的魅力;它无疑是现代人的心灵家园;梭罗便具有了独一无二的气质和迥异于常人的伟大。
我想,我会经常光顾梭罗的瓦尔登湖——去感悟一百多年前睿智的思考者的坦诚与无欲。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决定不了出身,但可以决定自己要走的路。成长的过程就生活中出现各种状况,然后一一解决,化茧成蝶。如果放任自己向命运低头,或者被命运黑化走向深渊,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在人生暮年也未明白过来自己为什么会变了这个样子。
《金锁记》写的是国民时期,在封建制度压迫下,一家麻油店的女儿被卖进姜家(封建家族)的二少爷为妻。因为她的出身低微,府中的婆婆、妯娌、丫鬟都对她不尊重。她从一个思想正常的少女,变为一个尖酸刻薄、私欲极强的女人,她的可悲不仅自己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封建社会的施害者。
她的丈夫是一个得了软骨症站不起来的废人,本想娶她为妾,后因决定不在娶,将她改为妻。
嫁入府中后,她心中思慕府中的三少爷季泽,但是季泽确是个浪荡公子。来府中看望她的哥嫂,表面上对她百依百顺,不过是想向她索要财物,其实内心是瞧不起她,恨极了她。她经不住生活的磨难变得疯疯癫癫,口无遮拦,尖酸刻薄。
十几年后,她成为了寡妇,财产分家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向着她,她又破口大骂,分家后,季泽向她表白,她思来想去认为季泽的表白是为了贪图她的财产,心中暗恋的季泽让她失望透顶,痛哭流涕、破口大骂。
正是因为她没有从丈夫及季泽那里得到爱,忍受着情欲的折磨,形成了极强的嫉妒心理,见不得别人的恩爱,产生了扭曲的病态心理,逼死了进门不久的儿媳。拆散了本应有好姻缘的女儿女婿,到最后弄的儿子每天逛窑子,女儿吸大烟,家不像家。
女儿长安24岁的时候得了痢疾,七巧不给她找医生,便让她抽大烟,抽着抽着也就上了瘾了。未出阁的小姐天天抽烟,有人劝阻,七巧道:“怕什么!莫说我们姜家还吃得起,就是我今天卖了两顷地给他们姐儿俩抽烟,又有谁敢放半个屁?姑娘赶明儿聘了人家,少不得有她这一份嫁妆。她吃自己的,喝自己的,姑爷就是舍不得,也只好干望着她罢了!”
长安近30岁,还未嫁出去,七巧注定女儿要做老姑娘,又换了一种腔调:“自己长得不好,嫁不掉,还怨我做娘的耽搁了她!读后感·成天挂搭着个脸,倒像我该她二百钱似的。我留她在家里吃一碗闲茶闲饭,可没打算留她在家里给我气受!”后来经人介绍,长安认识了漂洋回来的童世舫,俩人已经定了亲,七巧又从中破坏,将女儿说的人不是人,女儿无奈与他分手。“这些年来,多多怠慢了姑娘,不怪姑娘难得开个笑脸。这下子跳出了姜家的门,趁了心愿了,再快活些,可也别这么摆在脸上呀——叫人寒心!”这个女儿也不反驳,也不反抗,声声的被母亲拆散了自己的幸福。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
“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膊。就连出了嫁之后几年,镯子里也只塞得进一条洋绉手帕。十--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小说的结尾七巧死了,但是又一个七巧(七巧的儿女)诞生了,悲凉的命运被锁住了,沉浸在这苦闷的岁月之中。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决定不了出身,但可以决定自己要走的路。成长的过程就生活中出现各种状况,然后一一解决,化茧成蝶。如果放任自己向命运低头,或者被命运黑化走向深渊,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在人生暮年也未明白过来自己为什么会变了这个样子。
《金锁记》写的是国民时期,在封建制度压迫下,一家麻油店的女儿被卖进姜家(封建家族)的二少爷为妻。因为她的出身低微,府中的婆婆、妯娌、丫鬟都对她不尊重。她从一个思想正常的少女,变为一个尖酸刻薄、私欲极强的女人,她的可悲不仅自己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又是封建社会的施害者。
她的丈夫是一个得了软骨症站不起来的废人,本想娶她为妾,后因决定不在娶,将她改为妻。
嫁入府中后,她心中思慕府中的三少爷季泽,但是季泽确是个浪荡公子。来府中看望她的哥嫂,表面上对她百依百顺,不过是想向她索要财物,其实内心是瞧不起她,恨极了她。她经不住生活的磨难变得疯疯癫癫,口无遮拦,尖酸刻薄。
十几年后,她成为了寡妇,财产分家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向着她,她又破口大骂,分家后,季泽向她表白,她思来想去认为季泽的表白是为了贪图她的财产,心中暗恋的季泽让她失望透顶,痛哭流涕、破口大骂。
正是因为她没有从丈夫及季泽那里得到爱,忍受着情欲的折磨,形成了极强的嫉妒心理,见不得别人的恩爱,产生了扭曲的病态心理,逼死了进门不久的儿媳。拆散了本应有好姻缘的女儿女婿,到最后弄的儿子每天逛窑子,女儿吸大烟,家不像家。
女儿长安24岁的时候得了痢疾,七巧不给她找医生,便让她抽大烟,抽着抽着也就上了瘾了。未出阁的小姐天天抽烟,有人劝阻,七巧道:“怕什么!莫说我们姜家还吃得起,就是我今天卖了两顷地给他们姐儿俩抽烟,又有谁敢放半个屁?姑娘赶明儿聘了人家,少不得有她这一份嫁妆。她吃自己的,喝自己的,姑爷就是舍不得,也只好干望着她罢了!”
长安近30岁,还未嫁出去,七巧注定女儿要做老姑娘,又换了一种腔调:“自己长得不好,嫁不掉,还怨我做娘的耽搁了她!读后感·成天挂搭着个脸,倒像我该她二百钱似的。我留她在家里吃一碗闲茶闲饭,可没打算留她在家里给我气受!”后来经人介绍,长安认识了漂洋回来的童世舫,俩人已经定了亲,七巧又从中破坏,将女儿说的人不是人,女儿无奈与他分手。“这些年来,多多怠慢了姑娘,不怪姑娘难得开个笑脸。这下子跳出了姜家的门,趁了心愿了,再快活些,可也别这么摆在脸上呀——叫人寒心!”这个女儿也不反驳,也不反抗,声声的被母亲拆散了自己的幸福。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
“她自己也不能相信她年轻的时候有过滚圆的胳膊。就连出了嫁之后几年,镯子里也只塞得进一条洋绉手帕。十--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七巧挪了挪头底下的荷叶边小洋枕,凑上脸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泪她就懒怠去揩拭,由它挂在腮上,渐渐自己干了。”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小说的结尾七巧死了,但是又一个七巧(七巧的儿女)诞生了,悲凉的命运被锁住了,沉浸在这苦闷的岁月之中。
近日以来,反反复复地读着徐迟译本——梭罗的《瓦尔登湖》,真的很感动。
早在一百多年前,梭罗用他朴素的文字,描绘出瓦尔登湖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他与孤独为伴,但并不消沉,他孩子般的纯真拥抱着大自然,用独特、睿智的思维,积极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定地维护着自然的古典生态。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
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尔登湖独居时年纪并不大,即便死去时也称不上“老人”,但他却给我一种唯有老者方有的广博、沉稳和智慧的感觉。
关于对梭罗的印象,我是很矛盾的,他那么热烈地爱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绘着自然。我在认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时,脑中又时时会浮现出这样的一个身影:一个孤独的孩子,独自漫步湖边或徜徉林中,没有惊慌,也不显无助;看着那蓬勃华丽的生长着一切,内心充满着喜悦,似乎他也参与了创造,他也可以随之生长起来。那份自在自得让他俨然成了山林;然而他又断不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远的孩子。
是的,他是自然的孩子,但这不是一个对世界的新奇叽叽喳喳叫嚷个不停的孩子。我常常惊诧于他的那份好奇与平静。他静静地打量着一切,不管是喧嚣的城市,还是静谧的山林。他静静地思考,思考着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也思考他们唯我独尊的行径。他是人类的尊者。他以一颗安静而纯粹的心灵,以一颗高贵而智慧的头颅俯看着茫茫众生。他在工业革命初期便预见到了一两百年后的今天的现状。他关怀着人类,又蔑视着人类。他担心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人们功利目的下的发展而消逝,瓦尔登湖也将要成为记忆之湖。甚至记忆都会淡去,直至不复记忆。
以前,我一直热爱故乡农村的生活,甚至如今也经常梦回故里,也曾在春日的余晖下去乡间小路散步,观赏小草野花;冬日去山涧小溪,游览溪边枯黄的野草和朦胧的冰凌……尽管我生活素淡,在简单中体味着生命的纯粹,但尘世中凡俗事物依然可以令我焦头烂额;我喜欢山野,却不一定能够真正归隐田园。如今居住的小城,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带给人们只是房价的居高不下与上班族急促的步伐、车水马龙的喧闹繁华,喜欢的乡间旷野早已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如今只有从心里保留着那份淡泊宁静的向往与追求,在阅读中体会那种安详静谧的意境……归根到底,一句话——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里的我们,无非是想保存着一种清野的梦幻慰安自己罢了
梭罗是把瓦尔登湖当作情人来爱的吧。因为爱之深切,所以笔下如此传神:
“我从它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说了,瓦尔登,是你吗?
这不是我的梦,
用于装饰一行诗;
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我是它的圆石岸,
瓢拂而过的风;
在我掌中的一握,
是它的水,它的沙,
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
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梭罗的瓦尔登湖——穿越时空,散发出永久的魅力;它无疑是现代人的心灵家园;梭罗便具有了独一无二的气质和迥异于常人的伟大。
我想,我会经常光顾梭罗的瓦尔登湖——去感悟一百多年前睿智的思考者的坦诚与无欲。
两个月的暑假,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博览群书。《冰心文集》、《岳飞的故事》、《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和《高尚的骗子系列》、《大名人小故事》、《快乐王子集》、《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
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了她艺术风格的基本特色。她的作品,总是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读者带进诗一般的美妙境界。我本是儿童,尤其喜欢她写给儿童的系列作品,如《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往事》等。那些文字读来亲切,柔婉,句句说到我们说到我们孩子的心里,我常常手不释卷……
读了《岳飞的故事》以后,我感慨万千,既钦佩他勇敢善战的军事指挥才能,又为他“精忠报国”和誓死收复祖国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所感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着的爱国将领却被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在为岳飞的冤屈愤愤不平的同时,我也对奸相秦桧恨之入骨,对昏庸、自私的皇帝赵构恨得咬牙切齿,他们居然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陷害忠良,置祖国的统一大业不顾!我尤其喜欢岳飞的《满江红》,最近几年的钓鱼岛、南海等事端此起彼伏,我们面临着国家主权、领土领海的收复问题,我们的主权被侵犯,我们的领土领海被肆意践踏,我们的资源被他国肆意窃取……《满江红》这首词更能表达全国人民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我们是英雄的中华儿女,我们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圣神不可侵犯!
马克·吐温的作品立意清新,极尽幽默讽刺之能,语言驾驭得恰到好处,不愧为美国的幽默大师和语言大师。难怪人们说,“没有马克·吐温,就没有今天的美国英语。”我最喜欢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和《一张百万英镑钞票》,《竞选州长》辛辣地揭露批判了美国所谓的民主和自由,简直就是一幅幽默诙谐、滑稽逗笑的漫画!好笑之余,又能隐约透视到善良的人们对时政的失望和无奈;而《一张百万英镑钞票》一针见血地批判了人们的拜金主义思想。一张张滑稽和趋炎附势的嘴脸道出了世态炎凉。沉重之中,作者又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未泯的良心和他对崇高爱情的追求,我们好像是在暗夜中看到了一束光亮。我更羡慕和钦佩他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常把一个细节描写得奇妙无穷,读他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欧·亨利的作品结构布局与众不同,其故事情节既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让我们在悲凉辛酸之余挤出一个“含泪的微笑”;他的《高尚的骗子》系列,更是在揶揄之中含有淡淡的讽刺,妈妈曾开玩笑地说生活中的骗子似乎都研读过《高尚的骗子》系列,他们的骗术似乎都是欧·亨利某些小说的翻版,他们似乎都拜欧·亨利为祖师爷……
《大名人小故事》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分爱国、勇敢、求实、创新、立志、改过、勤学、惜时、智慧和友谊十三篇,二百三十多个故事,这些故事是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是我们少儿的最爱。名人是我们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从中受益匪浅。
《快乐王子集》让我过了一把童话梦,王尔德的故事就像诗一样美。快乐王子是美的化身,他的真诚、善良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而他悲惨的结局更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我们心中,这种为了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是非常崇高的。
《三字经》涉及到教育、孝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内容广泛,一应俱全,简单明了。它列举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次序,讲述了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简要地概括了中国的历史,强调了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并且用运了训多典故,知识性非常强,像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孟母择邻处断机杼、孙康映雪夜读、车胤囊虫夜读、路温舒蒲草抄书、公孙弘削竹简刻书、朱买臣负薪读书、李密挂角边牧边读、孔子师项橐、祖茔八岁吟诗、蔡文姬四岁变琴音、刘宴七岁做正字的官……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当然《三字经》也有许多糟粕,我们应该有选择、有鉴别地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或照搬,如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故事,孙敬和苏秦勤奋苦读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的方法却不值得借鉴。现在人们的屋子里基本找不到可以拴头发的房梁,男生基本上是短发或光头,即使有梁也没有头发可栓,而女生也没几个有可以吊起来拴在梁上的头发。更重要的是,我们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必要的。只有休息好了,才有充沛的精力更好地学习,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一味地模仿他们样子迷迷糊糊地苦读,这样的读书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至于他们通过自残使自己保持清醒就更不可取了。再说宋朝的梁灏,苦读那枯燥的几本书,读了七八十年,才金榜题名。他这一生就用来读那几本书了,八十二及第,八十二都挨着死亡的边了,还能为国家做多少贡献?如果他用着七八十年做其它他擅长的事情,或许更能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这句话本身就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于其中提到的三纲五常,这是束缚人的封建礼教,就更不可取了……
《弟子规》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学应有礼仪和规范,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友爱兄弟、孝顺父母;语言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要亲近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今天的我们,差不多就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宠为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对父母长辈呼来喝去,全然没有为人子女的样子。我认为我们现在这些孩子应该好好读读《弟子规》,认真学习为人子弟的礼仪和规范。当然我们要有选择、有鉴别地学习,剔除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形式上的虚礼,如“丧三年,常悲咽;居住变,酒肉绝”就是一种脱离实际的非常形式化的虚礼。父母亡故了,常怀思念之情是正常的、应该的,但是放弃自己的事业,守丧三年,常做一副悲咽之态,就未免太做作了。即便我们真的因为怀念过世的父母而常常悲伤,也应该化悲痛为力量,做出更多的成绩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至于“酒肉绝”,三年下来,估计会造成营养不良,这不仅不是对父母的孝顺,而是让父母的在天之灵不安,因为父母总是希望我们健康快乐地生活。而那句“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就更不适用了,如果在城市的繁华街道上,也如此这般,肯定会造成交通堵塞。其中还有几处不适用的礼仪规范,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增广贤文》内容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语句通俗易懂,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主要讲述的是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其中不少语句或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势”,“枯木逢春犹待发,人无两度再少年”等等;当然文中也有很多强调封建迷信和宿命论的内容,如“在家由父,出家从夫”,“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万事前生定,浮生空自忙”等等,所以我们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有选择地吸取和学习。
书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书能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书能让我们博古通今……漫步在书的海洋中,和书中人物同喜同悲,因他们的欢乐而欢乐,因他们的悲愤而悲愤;和作者一起嬉笑怒骂,阅尽世间百态;和那些哲人圣贤共同研修设身立命、为人处世之道,感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