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作为指导今后1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规划纲要》同时提出,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牢固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必须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一是大力推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二是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坚决克服一些地区和学校只重视学校体育代表队,忽视大多数学生体育锻炼和健康状况的错误倾向;三是学校体育工作,包括各级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工作,都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锲而不舍地抓好体育教学。在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中,体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体育教学不仅要完成体育运动课程标准规定的任务,而且在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坚持经常、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建立终生体育意识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实现这一要求,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首先,各级政府要按照“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的要求,关注并及时解决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困难,如课时不足、教师缺额、场地器材匮乏等,为体育课教学提供基本保障。其次,不断改进与完善行政法规,拟定适宜的教学文件,为体育课教学和课程改革提供制度保证。再其次,推动体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更深入、具体地关心、指导这一工作。以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为例,广大体育课教师迫切期望一个结构清晰、目标明确、内容科学合理、适于操作的体育课程标准能及早公布,保证体育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快地深入开展。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为此,要切实加强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已加大了培训力度,在连续几年安排专项资金组织西部地区骨干教师培训的基础上,2015年又启动了国家培训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鉴于体育教师数量大,教师培训又必须安排运动技能实践环节,就地、就近组织现场培训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效果往往更好。近几年,有些条件较好的城镇地区,组织了校际合作研究,并给教师承担或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机会,值得提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表彰优秀体育教师,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发挥他们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带头作用。
——重视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无论是学校卫生制度建设,还是学校卫生工作条件改善以及卫生保健队伍建设,都急待加强。
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中央7号文件规定,各级政府和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行政区域内学校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定期对学校的食品卫生、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开展卫生监督、监测,依法进行免疫预防接种,所需费用纳入公共卫生经费支付范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巡查制度,加强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卫生管理。在健康教育方面,当务之急是建立必要的制度并安排适量的教学时间,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并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
开展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一批关心学生、热爱工作的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与体育教师相比,这支队伍的建设困难更多。一是数量不够,且没有补充渠道;二是任务繁重但没有明确的职务考核、晋升制度,致使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近几年,一些地区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在规模较大的城镇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人员,在规模较小的学校则采取请地方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定时、定点到学校巡视,取得了一定效果。应当及时总结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可以在全国普遍实行的规范的制度和办法,逐步解决学校卫生工作长期存在的这一难点,使学校卫生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向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课外美术活动小组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一、活动目的:
通过美术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时间:
每星期五的下午 :00—— :00 ,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指定教室。
三、活动步骤:
(一)组织健全美术课外活动小组
美术活动小组的成员不应该太多,大约20人左右,参加这次活动小组的人员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教师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课外小组活动内容
(1)电脑美术活动小组;
(2)艺术设计活动小组;
(3)动漫欣赏活动小组。
(三)各小组具体活动内容概述
(1)电脑美术活动小组
活动内容选取高中美术“现代媒体艺术”模块中的部分内容,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代媒体艺术”的相关知识。
“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1.学习内容
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2.成就标准
通过“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积极参与现代媒体艺术活动。
(2) 恰当地使用美术及相关的术语,从观念、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
(3) 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加以记录或表达;充分利用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有创意地完成两件以上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现代媒体艺术作品作出评价。
(5) 理解现代媒体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其运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表达和展示之中。
3.教学资源
开设现代媒体艺术课程首先需要有硬件设备的保证,比如电脑等;图形资料的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影机,教学时使用的实物投影仪;输出设备:教学时使用的液晶投影仪、图像输出用的彩色打印机等。
还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上大量的图像、声像和文字资源。
(2)艺术设计活动小组
设计,指对实用的或观赏的人工制品进行计划和制作的活动。工艺,通常被称为工艺美术,主要指出于实用的或观赏的目的,创造人工制品的技艺活动。
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广泛地接触材料,培养创造意识,提高操作能力。
1.学习内容
本模块内容分为设计与工艺两个门类,涉及现代设计领域中最主要的设计类别和常见易行的工艺制作。
2.成就标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1)积极参与设计或工艺活动。
(2)恰当地使用设计或工艺的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3)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
(4)灵活选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和加工方法,根据功能和审美的要求,有创意地完成一件以上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5)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作出评价。
(6)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耐心、专注和计划性。
(7)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设计或工艺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3)动漫鉴赏活动小组
1.动漫鉴赏的必要性:
动漫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全世界的观众所接受,并渗透到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中,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但由于种种偏见,同样属于美术范畴的动漫在作为娱乐方式走入人们心中的时候,却没有作为美术形式走进美术欣赏教育的范畴。学生们虽然喜欢动漫,但仅作为休闲娱乐而没有正确的或更深层次的认识。如何让他们在真正意义上了解和鉴赏动漫,以及让高中美术欣赏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都使得动漫欣赏课程的开设显得犹为必要。
2.学习内容
3.成就标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1)合理科学的认识动漫艺术。
(2)恰当地使用一些动漫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动漫作品。
(3)了解动漫设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
(4)能够用动漫的形式简单的描绘和表达身边的事物。
(5)展示和交流自己和他人的动漫设计作品。
(6)在动漫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耐心、专注和计划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浅析
2015年5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6月16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这两个文件对职业教育的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了路线图。从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容来看,有四个关键词:“就业导向”、“系统培养”、“产教融合”和“全面发展”。我们理解现代职教体系指导思想,就要领会这四个关键词所代表的内涵。
就“就业导向”而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无论哪一个层次的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职责都是促进就业。评价任何一所职业院校,底线标准就是“就业”,通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长期职业发展能力来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育部连续几年委托麦可思公司和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做的一年一度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就是建立第三方评价系统,围绕“就业”这个基本点,综合评价高等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对学生的贡献和对社会的贡献。通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长期职业发展能力三个指标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与标准要求。
就“系统培养”而言,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带来了对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根据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要求,系统培养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与“系统培养”内涵要求相应的,学院在教育教学内涵发展上要关注两方面。一是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要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联动发展,让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成为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的土壤与逻辑出发点;二是高职层次人才培养要注意与中职、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衔接。
就“产教融合”而言,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核心的性质、最重要的灵魂,也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路径。我们经常说高职教育要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并开展了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但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因为靠内向化的评价、封闭式的发展、人为的规划,不可能形成特色化、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服务多元需求,在实践中找准类型定位,坚持开放融合发展道路,坚持走产教融合的道路,才会实现特色化、多样化发展;通过产教融合这条道路,高等职业教育同构化和同质化的问题,也能予以解决。学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发展中,产教融合是开展专业设置、课程内容选取、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路径,产教融合度越大,说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质量越好。
求,设置课程、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如,职业素质培养,要把一流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融入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考核,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再如,学习能力培养,教师要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通过自身严密的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讲授影响、学生学习任务设计、问题抛锚式实践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切入的考核等,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职业发展能力。
总之,“就业导向”、“系统培养”、“产教融合”和“全面发展”这四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导思想的关键词是一个有机整体,就业导向是方向,系统培养是结构,产教融合是机制,全面发展是目标。
的变化
多少年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一直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2015年全国职教育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颁布,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思想将引领着今后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突出的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强调的是:职业教育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办学宗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思想则是突出教育的根本属性。任何一种教育都应该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质——育人,即以人为本。也就是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职业”。职业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把育人作为根本目的,育好人,才能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也能促进更好地就业。
育人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在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基础,应该以德为先。以德为先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古代“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为先,礼就是德育。中国古代的职业教育——师徒相承的教育活动中,也强调“学艺先学礼”、“练武先修德”、“做事先做人”。以德为先,不仅仅是开设德育课程,开展德育活动,德育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中。
的变化必将引领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评价和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将会改进德育课程,增设人文修养和职业修养课程,改革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评价模式,重视德育和职业修养在教学活动中的参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