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个案资料收集摘要 个案资料收集摘要四篇(优质)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4-07 00:00:00    小编:厚嘴小帅

最新个案资料收集摘要 个案资料收集摘要四篇(优质)

小编:厚嘴小帅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个案资料收集方法篇一

;

[摘要]在本文中,为了探讨为什么第二语言习得很难像学习母语一样成功,一些第二语言学习者被采用并作为实例进行研究,作为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主体,许多个人因素会对第二语言习得造成影响,例如学习者的动机、个性和学习方法。根据采访的结果,本文运用新的方式对学习动机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另外,由于学习和教学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教师和他们的教学方法也经常可以在许多方面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成果。其中,教师在课堂上对于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进行呈现和推广被视为增强学习者动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应颂祺

一、引言

值得注意的是,很少有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能够实现他们在学习母语时所达到的成绩。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并被视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例如学习者的年龄:一些理论认为当学习者达到一定年龄,他们将失去孩子学习母语时所拥有的对于语言的创造力。[1]这次调查的被采访者之一丹丹曾学习英语超过8年,并正在一个以英语为通用语的国际大学就读本科。她认为如果已经形成了建立在一种语言之上的特定的思维模式,学习者将很难再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达到一个说母语的人所能达到的水平。她想象在语言和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之间有一种紧密联系,它将影响一个人对语言的使用,而且在形成之后很难再次被改变。除此之外,学习动机、方法、教学策略等同样会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例如,johnson and newport[2]提出,当采访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经历时,他们都表示动机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将运用实例研究的方式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研究,分析第二语言习得很难像学习母语一样成功的原因并尝试探究更好的学习方法。

二、研究设计

在这个研究中,一些学习者被作为实例进行定性研究,并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和分析,从而得到我们的结论。尽管在实例研究中,数据的可信度受到样本容量的限制,但它依然是研究和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的最好方法之一,因为它能使研究者直接了解参与者的经验和感受,并发现影响学习过程的特定因素。为了比较不同的个人因素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的有效性,四个对象将接受采访。他们说不同的母语,来自不同的国家,同时也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成绩。这个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他们的学习经历,学习环境以及不同的个人特质,同时比较他们的学习成绩,从不同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更为深刻的分析与研究。

三、研究对象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中国学生丹丹被选择作为第一个采访对象,她虽然已经拥有在全英文环境中通过英语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但是作为一个法语的初学者,她正面临无数困难。

丹丹的法语老师dorota也是采访对象之一。dorota来自波兰,是非常出众的语言学习者。她能够流利使用超过五种语言,并在以英语为通用语的国际大学中教授法语。因此,她使用英语作为工作的主要语言,同时她每天都会运用法语和波兰语与朋友及家人交流。

另外两个研究实例更关注为什么一些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非常不顺利,他们的经历与dorota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是一个就读于中国音乐院校的吉他乐手。尽管他同样花了超过九年的时间学习英语,但他依然无法使用英语回答研究者的问题。他在大学开始时曾被迫学习日文,但成绩也依然令人沮丧。当他意识到自己始终难以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取得成功时,他放弃了日语本科学位去追求在音乐上的梦想。

最后一个采访对象是一位叫做komatsu的日本人,他同时学习英文和中文,而在这两门语言的学习中他表现得截然不同。因此,他可以作为一个极好的例子去比较研究哪些因素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当dorota回忆起她在学习不同语言的经历时,她总是提到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自从gardner和lambert[3]在1959年提出的动机理论将第二语言习得的动机分为两种类型:手段动机(被实际的目标所激励,例如得到更好的工作)和综合动机(为加入以特定语言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动机理论被发展为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由于动机和学习成就之间的双向影响关系,研究者很难去定义究竟是合适的动机产生了更好的成绩,还是学习者本身取得的成功激励了他们,并形成良性循环。

当谈起语言学习经历时,五名采访对象都提到了动机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林告诉我们,他从未想过通过英语去得到更好的工作,或者在英语国家继续他的学术事业。在被强迫学习了九年英语之后,他始终不能流利地使用英语与国际生交流。相对的,当学习者被自身强烈的欲望所驱使时,他们将拥有更多的机会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取得成功。例如dorota,她学习法语正是因为她被法国文化和法国文学深深吸引。

根据上文的采访结果,在本文将使用一种新的方式将第二语言习得的动机粗略分为两种类型:被外界强迫和自我激励。“被外界强迫”指在社会、父母或学校等外界因素的强迫下被迫学习英语。通常来说,一个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完全来自于外界的强迫与要求,他将很难付出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第二语言并实现高要求的目标。而以取得更好的工作和加入特定社会团体为目标的学习动机都可以被视为“自我激励”。显而易见的是,人们总是愿意去做那些他们真正想做的事,即使这样的事情是有风险且非常困难的。

dorota比较了她学习不同语言的经历,这也同样成为一个证明外界强迫与自我激励之间区别的例子。她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展现的令人惊奇的能力足以证明她有足够的‘智慧’去掌握一门语言。但是,当她小时候被父母送进德语班时,她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德语。那时她还只是个小孩子,她对德国的社会文化并不感兴趣,她也并不想和德国人交流或者未来用德语工作。因此,当她感觉到她很难在德语学习中达到班里其他同学的水平时,她立刻放弃了这门语言。

与之相反的是,林尽管对英语并不感兴趣,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表现得不好,但当他想通过英语和一些非常优秀的美国吉他艺术家交流时,他开始异常努力地学习英语。因为音乐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一个月之后,林的口语迅速提高,使他足以和其他吉他手进行相关领域的交流。这一发现表明当一门语言与某样学习者真正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时,他虽然不会被语言本身所激励,但却会被他感兴趣的那样事物所驱使而去学习那门语言。

(二)教师对于学习动机的影响

在《how language are learned》中,作者将“教师对于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内在动力没有影响”作为一个语言学的流行观点提出。但当dorota被问到关于她之前学习法语的经历时,她十分强调她的最初动力都来自于老师的影响。她说当她刚开始学习法语时,她觉得这会像学习德语一样失败。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她发现老师的教学技巧非常具有吸引力,而她在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门语言。这个非常优雅的法国女人(dorota的老师)完美地符合dorota对于法国的所有想象。同时,她也通过在课堂上谈论法国的文化、艺术和文学作品去向学生推广这门语言。dorota说,如果我没有在最初遇见她,我可能将永远不会对法语感兴趣。

这个例子展现出教师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惊人影响。无论是gardner和lambert[3]提出的动机理论,还是drnyei[4]发展的“process-oriented model”,都更关注学习动机的内在来源,或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尽管crooks和schmidt对第二语言课堂的学习动机变化进行了着重研究,但依然更关注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技巧能否创造成就感并驱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在dorota的例子中,教师对于法国文化和艺术的关注激起了她学习法语的欲望,使她想学好这门语言从而更好地了解法国文化、阅读法语文学作品以及和法国人交流。事实上,dorota本科正是毕业于法国文学专业,她也曾花一年多时间在法国度假。这证明,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能够被外界因素(教师的教学)所影响。但是,这种通过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去推广一门语言的教学方法却很少在现实中的语言课堂被使用。

类似地,丹丹和林也提到了老师在最初学习第二语言时的重要作用。对丹丹来说,最初愿意学习英语不仅因为那是学校里必须学习的课程,也是因为她的英语老师非常漂亮且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而当林的初中老师夸奖他的英文发音时,他在学校考试中取得非常出色的成绩。总而言之,这些例子显示出当谈到学习者复杂的学习动机时,教师的影响不应被忽略。

(三)对最好的教学策略与最适合的学习方法的探究

在sparks和ganschow[5]对不同学习者的研究当中,他们发现更适合的学习方法会对学习者们的表现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由于教育和学习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学习者对于学习方法的个性偏好应当在课堂中被鼓励,教学策略也应当随着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是第二语言习得初级课堂中使用得最广泛的教学策略。可是,这种教学策略所产生的结果看起来并不十分理想。komatsu从儿时开始在学校学习英语,但十一年后的今天,他依然难以用英文接受采访。当然,他在英语学习中失败的原因肯定不仅仅是因为错误的教学方法——丹丹尤其强调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当把英语作为强制性科目学习时,她曾在这上面花费许多时间以便达到更好的分数,但是,当她刚刚进入以英语为通用语的大学时,她依然很难使用这门语言去进行学习和交流。而两年后,尽管她从未再像以前那样将英语作为一个特定学科学习,但她却在学习其他内容时从方方面面接触并学会了英语。她的英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dorota提到,当她开始使用英语和法语作为日常用语时,她逐渐精通于这两门外语的口语技巧。在法国度假时,她并未也没有必要去学习法语,但她的听说能力还是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这一点也在williams[6]的发现中被提到:当学习者暴露在特定语言环境时,社会生活的需要将迫使他们去练习和提高这门语言。这种压力与学生在课堂中所面临的考试压力不同,其源自基本的生活需求。

关于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经常忽略了一点:我们应该在一个令学生感到舒适的情况下进行语言教学。诺丁汉大学的语言学学院院长geoff hall提到,他曾在缅甸遇见一个英语学习者,这个英语学习者没有任何资料和环境,却仅仅通过听bbc而拥有了足够的能力,可以运用英语和geoff沟通。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案例,但无独有偶,dorota也认为学习英语最有效的方法是看英语电影和收听英语广播。显然,第二语言习得同样可以在课堂之外发生,且有可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被采访者们还提到了一些有趣的观点。例如,不同语言文化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被认为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很难达到母语者水平的重要原因。当学习者的母语和第二语言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时,学习的难度将加大,因为它们的起源文化大相径庭,从而造成了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别。dorota在第一堂日语课就立刻放弃了,因为日语对于她来说太过于困难和“奇怪”。依据lightbown和spada[1]的对比分析假说(cah),来自不同语言系统的母语确实可能造成第二语言习得中更多的错误和消极的影响。丹丹、林和komatsu都在英语口语中出现了许多重音错误,因为中文和日文都是单音节语言,东方人很少注意词语中的重音。而这种现象很少发生在来自德语语系和拉丁语语系的学习者身上。

五、总结

这篇文章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依据四个采访者的采访记录,上文将动机作为最大的影响因素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首先,动机被简单分化成两个方向:外界强迫和自我激励。在本次研究中,那些在自我激励下学习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7]其次,教师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被发现。尽管大多数的语言教师还没有使用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去推广语言,但本次采访证明,一个学习者完全有可能被教师的教学方法,个人魅力以及其所呈现的文化背景、艺术作品所激励。最后,由于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他们的经历展现出了尊重学习者个性特点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对第二语言的频繁使用也被证明是学习语言的有效方法。

必须承认的是,本文的结论被调查对象的数量所限制,也难以排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其他复杂因素。[8]但是,在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在语法基础上的传统教学方法无疑应当被修正,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应当被介绍到课堂当中。例如,本文认为,在课堂上展示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文学作品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可以成为推广第二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又一途径。应该相信,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研究得越深刻,学习者就越有可能在学习中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2]johnson j s,newport e l critical period effect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influence of maturational state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cognitive psychology,1989(1)

[3]gardner r c,lambert w e 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59(13)

[4]drnyeiz new themes and approaches in second language motivation research[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1(21)

[5]sparks r,ganschow l aptitude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1(21)

[8]pillay j,terlizzi m d a case study of a learner’s transition from mainstream schooling to a school for learner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lsen):lessons for mainstream education[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09(4)

相关热词搜索:;

个案资料收集方法篇二

记录服务文书既是社工提供服务的记录痕迹,是社工的工作范畴,是社工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社工的上级主管、主任、督导、评估专家检查、审核和评估服务成效的途径之一。 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个案服务文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初评:是社工与潜在服务对象的初次接触并初步收集资料阶段,一般而言,初次接触所收集的资料往往不够全面,所以初评记录表只需要简单记录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问题即可。

家庭结构图或家庭生态图:能够直观了解到服务对象有关的家庭历史、婚姻、伤病等重要家庭事件、家庭成员的沟通和互动等重要信息,帮助社工了解案主的家庭模式、服务对象在家庭中的位置以及家庭对服务对象的影响。(建议描绘出服务对象的家庭生态图,以能够直观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与网络互动情况)。

服务对象问题需求/陈述:社工应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再现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了体现社工对服务对象的客观评估,社工需要在记录过程中,引用服务对象需求陈述的语句,社工也需要把服务对象所陈述的需求进行总结与归纳、核实,找出服务对象的核心需求。(社工需要掌握服务对象真正潜在的需求还是表征问题哦,抓住核心需求提供服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抓住表征问题提供服务,会发现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赶来了。)

社工对服务对象的评估:社工围绕前期收集的资料,从服务对象生理、心理、支持网络、曾经付出的努力、资源等五个维度去描述。(社工需要多服务对象进行立体式的评估,即围绕服务对象与家庭、朋辈、邻里、社区等环境的互动。)

介入理论或治疗模式:

(1)理论是人们对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事物和现象形成了相对确定的认识,对一些问题形成了相对一致的处理方法,从而具备了理论特征。理论的作用:解释问题作用,有依据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作出解释与判断;预测与判断作用,对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的预先判断,并为下一步行动做出指引;确定干预模式和方法的作用,在运用的理论中查找干预的方法和模式,提供实践支持。

(2)个案介入的治疗模式是社工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设计专业服务程序和方法的重要依据。常用的个案治疗模式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每个治疗模式都有独特的.概念诠释、介入方法、治疗手段,只要社工熟悉每个治疗模式的概念,与服务对象的问题/需求正确“对号入座”,在治疗模式指导下,个案服务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社工需要选择一至两个合适的理论或一个介入的治疗模式来支撑你接下来的个案服务策略。社工应先简单讲述所运用理论或治疗模式的基本概念,再通过把理论或治疗模式结合到个案开展服务的策略,让理论或治疗模式贯穿整个个案的服务思路,体现理论的适合性与个案服务的逻辑性。(建议两年以下服务的社工使用理论,两年以上服务的社工使用介入治疗模式。)

服务目的与目标:

(1)目的是指通过个案服务需要达到某种状态的描述,例如“提升案主亲子沟通的能力”,在制定服务目的尽可能围绕正向表达。

制定个案服务目标,需要社工自检是否运用smart原则中的可测量、可达成、有效性等因素去设计目标,并且评估服务目标设计是否科学有效。

介入计划:

2、整理旧经验,并与案主探讨沟通的技巧,并且进行训练;

3、与案主的女儿单独面谈,了解案主女儿的感受与想法、意愿;

5、邀请亲子参加家综的亲子互动活动,增加亲子沟通。

很认同朱静君老师把个案面谈记录方法,根据社工的服务年限划分为“对话式”与“概括式”。

“对话式”面谈记录方法:较适用于非本专业毕业以及个案服务工作不足两年的社工。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或服务资历尚浅,采用对话式记录个案工作过程,可以从“对话式”的面谈记录中发现问题和需求,以及社工在面谈中所运用的技巧是否适当?才能够让主任、助理督导、督导在“对话式”面谈记录中给予社工直接有效的指导与支持。笔者曾经听到有人表示,“对话式”会把社工在面谈中的弱点暴露无遗,影响服务成效的评估!如果按这样的逻辑,那么,社工改进的措施在哪里?社工的成长何在?这跟掩耳盗铃没有什么区别!

“概括式”面谈记录方法:较适用于资深或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社工,记录应采取简要、准确的提炼概括,掌握了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按照生理、心理、社会等层面分析和思考,可以提高社工概括服务对象的状况、需求、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文书工作效率。

个案面谈记录的要素:

第二,关注服务对象的反应。社工与服务对象面谈时,多细心观察和留意服务对象的反应,并且给予合适的回应。例如服务对象面谈时哭泣,社工是递上纸巾,或者轻拍服务对象的肩膀安慰,还是让服务对象独自待在个案室十分钟放声痛苦?这些方法需要社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并且记录下来。

第三,社工在面谈中的技巧应用。社工根据服务对象面谈出现的情绪、语言和非语言等反应,社工是运用同理心、换位思考、聚焦,还是自我披露等方法回应。同时,可以适当把社工直接的感受对应记录。

第四,社工对面谈内容的专业分析。在回顾面谈内容的某些重点内容时,社工是如何运用理论或治疗模式相结合进行专业分析,以突显出社工面谈技巧的适用性,以及理论或治疗模式支撑社工服务的依据。社工在记录服务文书时应保持记录的完整性与客观性;同时,社工记录服务文书时尽量使用社工的专业用语,以突显出社工服务的专业性。

个案结束表,一般是社工总结概括其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后的改变:个案发展的阶段、服务对象与社工分别付出的努力、初步收到的服务成效,以及个案结案后的巩固服务的成效计划等。

服务目标达成情况:紧扣个案的服务目标,围绕服务对象接受服务前的状态和接受服务后的改变的对比进行记录,以评估服务目标的达成情况。

巩固个案服务成效的回访计划:针对个案结案以后,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约在一季度或半年的时期内,计划开展巩固个案服务成效的计划,是通过电话或上门探访或邀请案主到家综进行访谈等回访方式去了解服务对象的近况,并鼓励保持个案服务经验去改善和影响生活。个案回访计划既是巩固个案服务成效的途径之一,也是社工对服务对象、机构、专业负责任的一种体现。

个案资料收集方法篇三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有一些社工却常被个案服务所困扰,尤其是社区服务中心社工在完成服务协议中的指标量中,个案指标的完成进度往往滞后。下面是小编维为大家分享摆脱个案工作困境方法攻略,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第一,对个案定义不清。很多社工对个案的概念定义不清,不知道什么样的才是个案。如,社区中有一位老人不会用电脑,教他学习电脑,算不算个案?如果算,那我们要思考这件事情除了社工,其他人是否也可以来做,这个个案中社工的专业性如何体现。如果不算,同样是教会老人学习电脑的目标,社工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达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体现社工的专业性,这个专业性体现在社工不是亲自教老人学习电脑,而是挖掘老人身边的资源或社区内的资源,教他学习电脑,同时,帮助他建立了持续的稳定的支持网络,让他在有困难和需要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个支持网络来解决问题。这里,社工的专业性也体现在不只是看到现象本身,而是能够挖掘现象背后隐藏的需求和问题。

第二,不知如何挖掘个案。其实,挖掘个案的手段很多,如作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工,可以通过探访、外展宣传等挖掘到潜在案主。又如,社工a和b共同去c阿姨家进行探访,社工b如寻常一样和c阿姨聊其近期的身体情况和参加康乐活动的情况,在与c阿姨面谈的过程中,社工b未发现c阿姨有什么需求和困难,但社工a却仔细观察到c阿姨家的电线很乱、插线板老旧等多项安全隐患,为此,社工a为c阿姨开展了居家安全的学习个案,而社工b则只是完成了一次探访。所以,在工作过程中,社工的专业敏感度尤为重要,不要让个案与你擦肩而过。

第三,不知如何介入。介入是个案工作中的关键,也是难点。在这个过程中社工需要将学习的理论运用到个案实践中,对于大多数社工来说这是一个挑战。或许很多社工会有这样的感觉,和案主的第一次面谈总是显得那么忐忑,个案的跟进辅导也让社工心力交瘁。个案中,社工比案主显得更为紧张,更关注和在乎个案的进展。在个案中,如何运用所学技巧与案主面谈,更让社工感到手忙脚乱,下意识的运用总是显得那么刻板。同时,社工通常掌握的资源有限,对于一些资源紧缺型个案社工难以给予帮助。总之,技巧的不熟练,资源的有限,让社工很难驾驭个案工作。

第一,从行业发展状况来看,欠缺服务标准及规范。我国社会工作起步晚,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行业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及水平,还是行业内社会工作者的整体服务能力,都有待提升。

第二,从社工教育层面来看,课程设计偏重理论。国内大学社会工作的课程安排更倾向于理论的学习,虽然也有较多的实习,但是真正能进行关于实务工作技巧的学习较少,尤其是对个案的实际操练。同时,大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个案工作中,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理论难以与实务相结合,个案难以开展和推进。

第三,从社工机构来看,对社工个案能力提升支持欠缺。目前,国内大部分社工机构也都是刚刚起步,发展还不成熟,在机构管理和服务管理经验上比较欠缺;同时,为了确保机构发展,在运作初期,机构在扩大规模和提升服务能力方面无法同时兼顾。往往社工机构为了壮大机构规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招投标及服务领域拓展上,但是在员工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却顾此失彼。虽然机构也会开展个案工作技能提升培训,但是培训内容设计相对宽泛,不能满足社工开展个案服务的精细技巧的需求。

第四,从社工个人层面来看,多项因素制约个案服务能力。

一是社工对个案的非理性认知。首先是对个案定义的.误读。大学时代,老师通常会列举比较复杂的个案而进行课程讲授,而对于未亲自开展过个案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来说,这样的个案才是个案,也就导致其对个案定义的误读。其次是对个案结果的非理性评判。很多社工会惯性认为,只有达成服务目标,顺利结案的才是个案。这也就导致很多社工被目标绑架,在未能达成目标时,倍感挫败和自责。再次,社工在设置个案目标时,也容易出现目标设计不切实际,导致目标很难达成。

二是社工个案实务工作能力不足。大多数社工第一次开展个案时总是心惊胆战,生怕自己不能做好,这种担心一方面来源于自身个案实务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来源于对大学时期形成的个案印象的恐惧。同时,国内在个案工作方面的实务读本相对较少,社工的实务参考资源不足;另外,广义的个案工作流程,基本上也都是舶来香港等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沿地区,社工在运用的过程中相对缺乏与本土的结合。

三是社工的社会资源掌控度较低。初来工作的社工,大多都是从学校刚刚毕业,限于年龄、阅历及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在社会资源掌控方面较为弱化,较难及时的将更有效的信息和资源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

个案工作的种种困境对我们的工作已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缓解或者摆脱这样的现状呢?这需要行业、学校、机构以及社工等多方共同努力。

第一,在行业层面,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行业规范,尤其是在个案服务规范上,形成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供初期入行者学习参考。

第二,在专业教育方面,加大实务课程的比例。在合理安排理论课程的同时,穿插安排实务操练课程,使社工能够将所学理论运用和转化到实际的服务之中,尤其是个案开展。

第三,在社工机构方面,加强提升社工个案能力支持。一是重视社工实务工作能力提升。从机构层面,转变工作重点,逐渐由扩大机构规模到提升机构整体服务能力,提升机构的综合实力。二是加大实务技能提升支持。发挥督导在社工个案服务指导方面的作用,通过开展个案技巧培训、个案模拟演练、现场督导等多种形式,引导社工主动参与培训,主动实践,进而提高社工的个案工作能力。

第四,在社工个人层面,做到知行合一。

一是正确认知个案,敢于面对个案结果。个案是社工在评估案主需求后,同案主共同确认服务需求制定服务目标和计划并实施的过程,但是服务目标的达成与否,我们都不能保证。很多时候很多社工,担心目标不能达成而不敢开案,或者因为没有达成目标而觉得这是一个失败的个案。在此,需要纠正这个认知。其实,个案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个案服务目标的设定不可独断专行,必须与服务对象协商一致,也必须符合自身的能力,不可以设定超出自身能力或超出机构服务范畴的目标,盲目给案主承诺。另外,社工要明确自己在个案过程中的身份和作用,在个案过程中,社工最主要的作用是充分挖掘案主的潜能,运用案主的资源,陪伴和协助案主共同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只是一个过程。

二是加强个案专业修行,促进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社工的专业性体现在有专业的理论指导和服务介入模式。要想做好个案工作,社工要对个案相关理论和模式进行学习,做到内化。同时,也要有意识的阅读和学习相关实务案例,如《中国社会工作》杂志里的实务案例等,吸收他人在个案工作中的经验,并学习总结同一类型个案的通用介入模式和策略,形成自己的个案工作秘籍。

三是借助外在力量,利用督导资源。督导在社工专业实务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工要充分利用督导资源,补习个案工作技巧,积累个案工作开展经验。有时候,社工也是督导的案主,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能力提升的时候,需要得到督导的支持。社工可以申请督导同自己共同介入一些个案,通过现场督导的形式学习督导在个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模仿和学习。当然,社工也需要注意,不要唯督导是从,有时督导也会出现一些失误,不要将这种失误放大,也尽量不要重复这些失误。另外,督导不只是一个知识库,也是一个资源库,虽然社工在从业初期掌控的资源有限,但是可以学会利用督导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有的资源为自己开展个案服务提供支持。

总体上,社工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技巧,善于提炼也尤为重要。每个个案都不是千篇一律的,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同一类型的个案总是有共通之处。我们可以根据个案性质去总结一些经验,也可以根据人群类别去提炼一些介入思路,最好能够在运用现有理论介入模式上总结一些成功经验或者总结一些不足,促进理论的提升。总之,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断总结提炼,修炼自己的那份个案辅导秘籍,为自己所用,为更多人受用。

对于复杂个案,社工一定要冷静处理,抓住重点,和案主共同将需求按照紧要程度进行排序,然后逐一解决;有的时候问题之间是有连带性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带来另外问题的同时解决。

对于经济需求类个案,这类个案是我们社工接触最多而又普遍感觉最无力的个案。如果是紧急的,社工可以通过相关基金会、扶持政策等,帮案主申请,如果不符合相关申请要求,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帮助案主筹集爱心款项;如果是长期性的,则需要社工在帮助案主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后,更加侧重运用案主的已有资源来创造财富,摆脱经济困境。

对于资源紧缺型个案,社工最主要是帮助案主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并发挥这个网络的作用。如果案主的资源网较广,那么要想办法如何让这些资源动起来,发挥效用;如果案主的资源网很狭小,那么社工最主要是帮助案主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并且要熟知相关的政策信息,及时与案主的需求进行对接。

对于社交困难类个案,可以通过了解案主社交困难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社交困难的案主大部分是待在家里,感觉无聊,又不想或者害怕外出。人都有爱玩的天性,社工可以通过找到案主的兴趣点,以兴趣为桥梁,帮助其构建兴趣网,让案主在没有强迫感的前提下和外界接触,逐渐扩大案主的社交面。

对于情感类个案,社工更多的是要多倾听,并且做到同理,在此基础上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同时社工也要学会对焦,因为情感类个案案主表达欲望更强,更喜欢多一些倾诉,社工要抓住关键点,学会识别这些倾诉背后的重点是什么,而不要只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另外,也要学会了解案主的思维模式,发现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并引导案主进行理性思维。当然,还有青少年偏差行为个案可以采用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模式进行介入,危机介入个案可以通过危机介入模式进行介入等。

个案资料收集方法篇四

xxx,男,10岁,现在**小学就读,健康状况一般,体型正常,脸色红润,身体素质一般。案主性格内向,平时与邻居、朋友交流很少,只与几个同学有来往。有时会一起与同学玩玩游戏。

家庭背景:案主的父母多年前来到台州,案主也随着父母与姐妹来到台州,父母都在台州打工,加上还要承担3个孩子,条件比较一般,案主有一名姐姐,一名妹妹,姐姐上初中,而妹妹还小没上学,平时父母忙,需要周玉明照顾妹妹,因此与妹妹关系比较好,父母也没有时间管他,也没什么朋友,长期以来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加上没人管,便放纵自己,学习也不认真,加之学前以及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学好基础,导致到二年级还不怎么会写字。

(一)问题确认。对于周玉明不会写字的问题,据了解,周玉明本身没有存在问题(如先天性疾病之类),只是过于懒惰,自暴自弃,加上一年级的时候基础没学好,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案主的问题也是受到家庭以及学校老师同学的影响。同时,学校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对此进行及时的处理,并有逐渐严重的趋势。因此,既要针对案主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还要结合外部资源共同解决案主的问题。

1:帮助周玉明学会基本的写字,比如简单的一,好,又此类的汉字一百个

我了解了学校老师以及同学提供的初步信息后,约见了案主。第一次接触,案主虽没有表现出太多抵触情绪,但也比较沉默寡言,在多次见面交谈过程中,我与案主也相互了解了不少,明白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工根据案主情况,先从案主的心理情况开始,每个月对案主进行一次心理教育,每次40分钟,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还没有放弃他,爸爸妈妈也很关心他,同学也会很愿意与他做朋友,让他要对自己有信心,重新拾起对自己的信念,积极应对和解决目前困难。

2:同时,我要对案主自身的问题进行处理,每个星期定期对案主写字进行辅导与帮助,每次一节课,帮助他学会基本的汉字,看他自己的能力,掌握一年级学生所应该学会的汉字,例如一,又等基本汉字一百个。

3:通过与老师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例如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定期的与案主交流,并且辅导他的作业,在父母方面,可以在空余的时间尽量陪陪孩子,也可以在学校每过一个月举办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会,促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让孩子健康成长。

1:通过三个月的服务提供,通过对案主12次的辅导,使得案主成功学会汉字,并且能够非常流畅的写下来。

2:通过对案主四次的的心理教育,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得案主明白自己的价值,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心,能够更好的练习写字以及一步步的提高学习成绩,赢得同学们的喜爱。

我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会取得一定成效。我也一次你充分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其他社工的帮助,解决了案主的心理问题,通过学校老师的关心与教育,解决了案主的学习问题,通过家人的关怀,解决沉默寡言的问题, 本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取得案主支持方面,我们还不够到位,以致在随后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中经常无功而返,造成时间和精力的不必要损耗。因此,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全程了解案主的各种情况,与案主及时有效进行沟通。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