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是在学生认识时、分、秒后学习的一种记时法,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比较广泛,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珍惜宝贵时间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在教学中注重内容的趣味化、生活化、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在这一阶段我创设除夕晚上新年钟声的敲响,让学生明白晚上12时就是0时,它是一天的起点,然后结合学生一天的生活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学具拨出每天的时刻,从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的全过程,知道了24时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24时就是0时,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学生对24时有了深刻的体验。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的区别,为了学生便于观察,我用两种颜色,彩条图形象直观地演示了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把普通记时法转化成24记时法,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探索出了24时记时法的一般规律、理解和发现了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为了让学生感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利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和学生喜欢的节目单,让学生进行转化,抓住典型的错误进行反馈,让学生有了更深的印象,并且自己概括出转化的方法。再通过几道对比练习,上午9时,晚上9时等,帮助学生学会转化。
1、在开头,引导学生交流:你见过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记录时间,体会24是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说得很好,没有进行表扬。
2、利用我样的作息时间表和学生喜欢的节目单,进行时间互换
3、当学生对两种记时法有了深入接触后,最后安排学生自制作息时间表以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时间,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但又是一种难说得清,说得明的东西。但一提起时间,学生肯定会感到特别得亲切,好像知道得很多,会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所以,我就说:同学们在一天又一天中渐渐长大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天的时间,从而揭题。在让学生说说关于一天,你知道什么?虽然,没有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没有奇特的画面,但学生兴趣还是被激发了,我觉得还是挺满意的。
让学生经历一天,降低认知难度,用24时记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比如:电视上的节目单19:00新闻联播,19:38焦点访谈等等。但出现在课本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对钟面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经历一天,说说对应的时刻在做哪些事情,来强化一天所有的时刻。充分利用数轴直观板书出0——24时,0——12时针转第一圈,12——24时针转第二圈,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是记时法;利用数轴帮助学生进行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转换。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不足之处:
1、这节课按教学目标,学生是比较难完成任务的。重点应该放在2种记时法转化上,备课不足没有清晰让学生去认识课题。
2、没有充分发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展示的太少忽略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
教学有法,又无定法,只有不断摸索,不断学习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天的时间》是北师大教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24时记时法,具体内容包括:认识12时记时法、认识24时记时法、比较这两种记时法的不同和联系、能够对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这的时间。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基于教学用书提供的帮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与时间有关的知识,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时间,虽然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有了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但由于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困难。
新课伊始,我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谚语,明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与时间有关,不仅引入了本节课的课题,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情感教育。
时间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有相关方面的经验,但是他们所知道的相关知识不规范、不系统、不全面,而且学生也不没有真正有意识的体验过、经历过,即使他们知道一些,也是从别人口中得来的,也只能说是知道,并没有达到理解的程度,更没有内化为自己的。钟表是学生认识时间的直观辅助工具,在教学时我不仅借用实物钟表,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动态的钟表,让学生感受一天的时间,分针每转动一圈,时针转动一大格,同时在钟面上显示对应的时间,直观形象,在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进行比较时,我同时出示两个钟面,一个用12时记时法,一个用24时记时法,形成鲜明对比,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时间,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但又是一种难说得清,说得明的东西。但一提起时间,学生肯定会感到特别得亲切,好像知道得很多,会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所以,我就说:同学们在一天又一天中渐渐长大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天的时间,从而揭题。在让学生说说关于一天,你知道什么?虽然,没有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没有奇特的画面,但学生兴趣还是被激发了,我觉得还是挺满意的。
让学生经历一天,降低认知难度24时记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对钟面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经历一天,说说对应的时刻在做哪些事情,来强化一天所有的时刻。再利用数轴板书出0——24时,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是记时法;利用数轴帮助学生进行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转换。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1、自己太过于重视这次上课,让自己上课时显的比较拘谨,发挥失常,对于书本上的目标,有点照搬照抄。其实这堂课按书上的目标,对于学生是比较难完成任务的。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2种记时法转化上,备课不足没有清晰让学生去认识课题。
2、太追求模式话,带着学生在我的思维中走,出现了很多状况,考虑如何上这节课太多,但是忽略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没有做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这节课的开始,课程的导入考虑的太少,成为失败的主要原因,一开始就没有做到让学生对这节课程有很高的积极性,导致中途出现各种问题。
总结:这次的课程的失败,为我下次的课程总结了很多经验,相信自己一定会很大的改善。
时间是我们每个人时刻都能感受的,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依据时间来做事情。但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抽象的,我们教孩子学会从钟表看时间,具有很大的意义。
我设立的目标是:1、教幼儿学会认识整点和半点,并用数字标出时间。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鼓励孩子做一个爱惜时间的小朋友。本活动的重点是:教幼儿学会看整点和半点。难点是:教幼儿准确地认识半点。由于孩子在大班有认识钟表的经历,孩子认识整点比较准确。在认识半点的时候,有些孩子没有能掌握半点。于是我换了一下教学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第一次,我引导幼儿观察整点,让他们知道无论几点整,分针都对着十二,时针对着相应的数字。我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分别画出时针和分针,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时针是长的,分针是短的。第二次我让幼儿观察半点,请幼儿注意半点的分针指着六,时针走在两个数字中间,两个数字以小的数字为几点。在小朋友认识半点的时候,有些小朋友不能准确地说出是几点半,我就让幼儿学时针滴答走,让幼儿知道时针走过两数之间的小数,并没有走到大数。启发幼儿几点半,时针以小的数字为准。第三次,我让幼儿同时观察一个正点和半点,比如:8点和8点半,10点和10点半等,使幼儿通过比较,很好地掌握时间。
本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浓,达到先前设立的教学目标。教师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要多看时间,要节约时间,做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
课堂教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认识图形、区分图形、给图形涂颜色和剪图形、游戏、活动延伸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强化感性认识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给图形涂色的环节中,让幼儿在多个图形中选出梯形并给予涂色,进一步加深对梯形的判断和认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小朋友在课上剪图形,而把这个过程放到活动区中作为活动的延伸,让小朋友自主的进行,在活动区中,叮当小朋友龙女小朋友模仿着老师在课上变魔术的样子,熟练地使用着剪刀,一丝不苟认真的剪着,这个过程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能力。虽然有的小朋友剪的不是很到位,但我认为这是他们很宝贵的一个自主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对梯形特征的直接经验。值得说明一点的是希望各位家长多给孩子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然,在这节课设计问题上,我做的还很不够,很多问题问的比较随意,准备的还有欠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认识图形、区分图形、给图形涂颜色和剪图形、游戏、活动延伸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强化感性认识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给图形涂色的环节中,让幼儿在多个图形中选出梯形并给予涂色,进一步加深对梯形的判断和认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小朋友在课上剪图形,而把这个过程放到活动区中作为活动的延伸,让小朋友自主的进行,在活动区中,叮当小朋友龙女小朋友模仿着老师在课上变魔术的样子,熟练地使用着剪刀,一丝不苟认真的剪着,这个过程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能力。虽然有的小朋友剪的不是很到位,但我认为这是他们很宝贵的一个自主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对梯形特征的直接经验。值得说明一点的是希望各位家长多给孩子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然,在这节课设计问题上,我做的还很不够,很多问题问的比较随意,准备的还有欠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活动中抓住了幼儿年龄特征,整个活动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幼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幼儿。
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幼儿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伴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
1、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分析不够深刻,仅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幼儿 经验 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幼儿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幼儿交流讨论,但只流于形式。幼儿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 拔苗助长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幼儿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1、导入直奔主题
时间,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但又是一种难说得清,说得明的东西。但一提起时间,学生肯定会感到特别得亲切,好像知道得很多,会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所以,我就说:同学们在一天又一天中渐渐长大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天的时间,从而揭题。在让学生说说关于一天,你知道什么?虽然,没有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没有奇特的画面,但学生兴趣还是被激发了,我觉得还是挺满意的。
2、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一天,降低认知难度 24时记时法作为记时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对钟面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经历一天,说说对应的时刻在做哪些事情,来强化一天所有的时刻。再利用数轴板书出0——24时,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是记时法;利用数轴帮助学生进行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转换。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不足之处:
1、自己太过于重视这次上课,让自己上课时显的比较拘谨,发挥失常,对于书本上的目标,有点照搬照抄。其实这堂课按书上的目标,对于学生是比较难完成任务的。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2种记时法转化上,备课不足没有清晰让学生去认识课题。
2、 太追求模式话,带着学生在我的思维中走,出现了很多状况,考虑如何上这节课太多,但是忽略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没有做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这节课的开始,课程的导入考虑的太少,成为失败的主要原因,一开始就没有做到让学生对这节课程有很高的积极性,导致中途出现各种问题。
总结:这次的课程的失败,为我下次的课程总结了很多经验,相信自己一定会很大的改善。
教学有法,又无定法,只有不断摸索,不断学习
《一天的时间》就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和教学的。
1、重情境创设:创设情境,质疑引入:出示12时的钟面,让学生猜一猜12时老师在做什么?为什么都是12时,老师做的事却不同?从而明确一天有两个12时,一个是中午12时,一个是晚上12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时针要在钟面上走2圈,也就是24时。
2、重难点突破把握关键:教学新课时,让学生观察课件演示一天的变化,并说出几个时刻,这个时刻你在做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天的变化。 让学生明白晚上12时就是0时,它是一天的起点,从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的全过程,知道了24时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24时就是0时,再通过教具演示,建立普通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再让学生运用学具钟面,在钟面上标出24时计时法,使学生对24时有了深刻的体验。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24时记时法和普通时记时法的区别。引导学生把普通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把24记时法转化成普通记时法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探索出了24时记时法的一般规律、理解和发现了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3、重生活与数学相结合:设计练习,让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普遍运用。巩固了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转换。
在教学中,我还重视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述和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表述时间时会产生不规范现象。如:把7时说成7点,8时半说成8点半。我立刻给学生以引导,“在数学上,我们要说成“7时或者8时半。”学生的规范的数学用语得到了强化。
在教学24时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没有结合当天来说一说:20号晚上的12时,也就是24时,是20号的结束,也是21号的开始,21号的0时。如果强指出学生会更加明确。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一天的时间》是一个接近实际生活的教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24时计时法,对于一些有关24时计时法的规律,以及他与12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时间观念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一天,降低认知难度。对于学生来说,时间的只是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对钟面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经历第一天,说说对应的时刻在做那些事情,来强化一天所有的时刻。在利用数轴板书出0到24时,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数轴帮助学生进行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也将低了对两种计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由于教学内容多,预测不足,导致这节课出现了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一、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最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应该是两种计时法的转换,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转换的方法。二、我没有利用好课堂的生成资源,在重点内容的讲解部分,学生发言非常精彩,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发言记录往下讲,没有必要再次小结,这样就不会显得重复和啰嗦。
三、本节在课堂课教学中,进度有点快,导致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无法完全掌握。在今后将进一步改进,配合学生的接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