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由儿子徐永军接替自己守护陵园,徐老心中的大石头终于得以落地,虽然离休回家,但始终牵挂着陵园。经过再三请求,他回到陵园当门卫,继续为将军清扫落叶、清理积雪,为陵园的建设出力。徐永军:“因为他离不开陵园,都得去找我父亲,就像现在我一样,不管谁到陵园,陵园没有我不知道的事,当时我父亲也是有啥事都得去找他,因为他在这待的时间太长了,对陵园了解的太深了,什么事你找他你问不住他,他都能给你出主意。”
除了守护陵园,如何能将抗战精神发扬光大,一直是徐老心中的大事,一次机缘巧合下的邀请,让徐老找到了方向。通化市东昌区新岭小学退休教师许传珍:“徐老先生每年不定期的上学校去做报告,每次讲一个故事,这个勋章的来历,后来学生明白了,每个勋章都是徐老先生在每次战役中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后来学生也明白了这个勋章并不是戴着好看,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得来的,这时候学生就感到思想上一种升华。”
有了一次经历,徐老便经常应邀为学生和部队官兵上革命传统教育课,他以杨靖宇将军的感人事迹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孩子和官兵们讲述抗战历史,在人们心中传播伟大的抗战精神。某部队官兵钟玲:“给我们讲了杨靖宇的英雄事迹,也讲了自己的参军入伍的经历,常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对现在生活感到特别的知足。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老兵的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新时代官兵宝贵的财富,我们也要像徐大爷学习真正的就把对党的忠诚刻进心里,融入血脉,让奉献担当成为习惯,为强军强国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如今,徐振明已经年过九旬,但只要天气晴好、身体尚可,他就会坐上轮椅,让儿子推着,到陵园四处查看,静静瞻仰将军的陵墓和塑像,亲手抚摸那些早年种下的松柏。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到在陵园里默默守护,徐老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老兵精神” ,父与子60余年的守护更是让这种精神永远的传承下来。
长白山南麓,浑江东岸,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陵园巍然矗立山冈。
60年,21000多个日夜。多次立下军功的英雄老兵徐振明,始终守护着这座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
激励——听着杨靖宇将军的事迹,“娃娃八路”迅速成长为英勇的战士
今天,十来岁的孩子都在和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70多年前,他们的同龄人却不得不面对血与火的淬炼。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当时不满16周岁的徐振明从家乡所在的苏北沦陷区出发,一边要饭一边找寻八路军。最终,他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
“听说我想参军,营教导员就问我,怕不怕死,扛不扛得动炮弹,敢不敢杀鬼子。”因为年龄太小,徐振明被安排当通信员。
新兵培训时,两年前牺牲在林海雪原的共产党员、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将军,成为“娃娃八路”心中的英雄。
“教导员多次跟我们讲杨将军的抗日故事,讲他在冰天雪地里吃不上、穿不上,却战斗到最后一人、最后一刻……”徐振明回忆说,“我们听后特别感动,发誓要向杨将军学习,保家卫国、抗战到底。”
当时,八路军与日寇的战斗时常发生,参军不久的徐振明很快就开始拿起枪上前线了。
那年初冬,徐振明所属部队在莒县伏击一股日军。“突然,(鬼子的)一发炮弹在(我)身后爆炸,我后背受伤。营教导员让我撤退,我没答应。”徐振明对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当他苏醒过来,他发现自己趴在担架上,正要被抬到后方医院去。此刻,日寇正疯狂向他们所在的方位突围……
“八路军常讲‘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用叫唤’,面对这个情况,我怎么能离开战场!”徐振明忍住剧痛,爬下担架,从牺牲的战友身边捡起枪支和弹药,回到阵地。他的英勇表现,极大鼓舞了八路军指战员的斗志。大家并肩血战,直到胜利。徐振明获得了参军后的第一个一等功。
连队里,有一名比徐振明还小的“娃娃八路”——14岁的小卢。“我俩跟亲兄弟一样好。但不久后的一次战斗中,小卢头部中弹……”徐振明至今忘不了他当年的战友,“他牺牲在自己的家乡,他父母和姐姐知道后都哭得不成样子,我也哭了好几场。”
回忆起牺牲的战友,90多岁的老人一次又一次中断讲述,泪水涟涟……
守护——南征北战16年后,抗战英雄甘愿一生为将军守陵
1945年,徐振明和战友们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消息。他也没想到自己很快就来到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白山黑水。
“根据上级命令,我们部队从山东行军58天,来到东北。”徐振明回忆说。四平战役、锦州战役……老人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战斗,只记得每天啃着高粱窝窝头,脚步停下来就是打仗,打完仗就接着行军。
锦州战役前,徐振明是侦察班副班长。“我带着5个战士,从国民党军阵地抓回俘虏,获得了重要的情报。”
参加完平津战役,他跟着部队一路南下,直至南海之滨,再折向云贵高原……徐振明用自己的双脚,标示出解放战争最为漫长的行进图。“天安门升起国旗、新中国宣告成立的时候,我们的部队还在湖南作战。”
1950年10月,身为步兵连长的徐振明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了松骨峰阻击战、“394.8”高地战等著名战斗。“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面枪林弹雨,我们是为祖国而战,没有人怕死!”徐振明回忆说,“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我们连270多人参战,最后只剩下十来个人……”战斗结束后,徐振明再立一等功。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牺牲18年整。吉林通化,浑江东岸的山冈白雪皑皑,各界人士隆重举行公祭安葬大会,抗日英雄长眠在他生前浴血奋战的地方。这一年,徐振明随部队返回通化,随即以营职干部转业。
徐振明有3个岗位可选,但徐振明果断地选择到靖宇陵园工作。他听着将军事迹,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他庆幸自己能够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当时地方很缺干部,转业时选择也多,但我受了一辈子革命教育,崇敬杨将军,心甘情愿为将军守陵。”徐振明说,即使时光倒流,他也不会改变决定。
“全国那么多人崇敬杨靖宇将军,只有我有机会为他守陵。”他说,“我既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为杨将军守陵。我守在这里,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
传承——自己守陵一生,又动员儿子接过守护英雄的接力棒
靖宇陵园建成时,整个山冈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丛花。
徐振明带着陵园几位职工一起挥锄抡镐、植树种花。几年后,陵园夏日繁花盛开,冬季满眼苍翠。
徐振明爱陵、护陵是出了名的。遇到刮风下雨,他深更半夜也会到陵园巡查,看看屋瓦是否漏雨,看看树木能否挡风。
徐振明更容不得别人对杨将军和陵园有一丝不敬。有一次,有个人参观曾有些不屑地说:“这个陵有什么可守的?”徐振明一下就急了:“要是没有这样的陵,这样的英雄,能有你的今天?!”那人听后,红着脸不断道歉。
为了使这一块肃穆之地不遭到人为破坏,徐振明想尽一切办法。
空闲时间,徐振明或乘坐牛车,或双脚步行,深入群山密林,寻找杨靖宇的珍贵遗物,踏访旧址,收集故事。
1980年,徐振明离休。他对陵园放心不下,就劝说即将参加工作的儿子徐永军到陵园工作。但徐永军没打算接父亲的班,而想去闯世界。
经过3次长谈,徐振明终于说服了儿子。至今,徐永军守陵也已整整37年了。他仍然牢记父亲的要求,每天早早来到陵园,把将军的铜像擦拭得一尘不染……“像父亲一样,我对陵园、对杨靖宇将军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出差时间稍长,就会特别想念。”徐永军说。
离休后,徐振明还是满心牵挂。经过再三请求,他回到陵园当门卫,继续为将军清扫落叶、清理积雪……
他还经常应邀为学生和部队官兵上革命传统教育课,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孩子们和官兵们讲述那些感动过自己的事迹和经历。
如今,徐振明已经年过九旬,但只要天气晴好、身体尚可,他就会坐上轮椅,让儿子推着,到陵园四处巡查,静静瞻仰将军的陵墓和塑像,亲手抚摸那些早年种下的松柏。
“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牺牲的英雄……”采访最后,这位老人郑重地说。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徐振明矢志不渝,守护着英雄的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家园。
虽然未曾蒙面却是一生相随,62年,22000多个日夜。父与子始终守护着这座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他用岁月诠释“老兵精神”,用守护传承红色基因。今天请听徐振明先进事迹系列报道第二篇:守护者:用忠诚守护忠魂。
靖宇陵园是国内有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前来祭拜。但在1958年徐振明老人刚刚选择到靖宇陵园工作时,整个山冈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丛花。徐老的儿子徐永军:“58年杨靖宇安葬的时候,陵园真一棵树都没有,是一个小山包,推平了建了杨靖宇烈士陵园,光秃秃的,都是我父亲一年栽点一年栽一点。”
小时候的徐永军便是在陵园中长大的,每当徐老到陵园干活,身后变会有一个小小的身影相随。徐永军:“我在这个山上生的,长大就在这个院里,刚懂事的时候父亲在院里干活,我就跟着跑前跑后的,什么我都干。冬天扫雪,那时候人特别少,扫雪量特别大,一到下雪天我爸就起早,我就跟着,小雪板拿不动,那是跟着玩。到后期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就顶一个好劳动力了,陵园有什么活,包括种花种树都跟着父亲跑前跑后的。小时候就说这个陵园就说我们家的,我就这种感觉。陵园哪个树底下愿意长蘑菇,愿意长什么草我都了如指掌。”
随着徐老的努力,光秃秃的山上长出了树,树上结出了果,住在陵园周边的孩子们经常跑过来摘果子吃,徐老便为他们讲述杨靖宇将军的故事。退休工人吕振一:“我们小时候经常来玩,经常看到这老爷子,那时候寻思这老爷子干什么呢,后来知道守陵人。徐老爷子他喜欢孩子,叫啊,来我给你们讲故事,讲这个抗战故事,杨靖宇将军的故事。讲完之后知道杨靖宇将军为我们民族抗击日寇,抛头颅洒热血,真的很不容易,伟大的将军。”
1980年,徐振明离休。他对陵园放心不下,就劝说即将参加工作的儿子徐永军到陵园工作。然而,对于陵园充满感情的徐永军却出乎徐老意料的拒绝了徐老的建议。徐永军:“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人都想找一个有点出息的学点技术,到工厂,工人老大哥了不得,学点技术,找一个挣钱多的单位,想出去闯一闯,当时我的想法我就不想接这个班。”
经过3次长谈,徐老用自己的精神说服并影响着儿子。至今,徐永军守陵也近40年了。父与子用62年的坚守,传承革命精神。徐永军:“因为小的时候对陵园的感情就特别的深,那时候也不知道卫将军守陵是奉献,想的也特别少,所以说当时想不通。最近这几年觉得身上的责任特别大,不该干坚决不能去干,不该说坚决不能说,不能给他丢脸,不能给他脸上抹黑。”
长白山南麓,浑江东岸,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陵园巍然矗立山冈。
60年,21000多个日夜。多次立下军功的英雄老兵徐振明,始终守护着这座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
激励——听着杨靖宇将军的事迹,“娃娃八路”迅速成长为英勇的战士
今天,十来岁的孩子都在和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70多年前,他们的同龄人却不得不面对血与火的淬炼。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当时不满16周岁的徐振明从家乡所在的苏北沦陷区出发,一边要饭一边找寻八路军。最终,他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
“听说我想参军,营教导员就问我,怕不怕死,扛不扛得动炮弹,敢不敢杀鬼子。”因为年龄太小,徐振明被安排当通信员。
新兵培训时,两年前牺牲在林海雪原的共产党员、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将军,成为“娃娃八路”心中的英雄。
“教导员多次跟我们讲杨将军的抗日故事,讲他在冰天雪地里吃不上、穿不上,却战斗到最后一人、最后一刻……”徐振明回忆说,“我们听后特别感动,发誓要向杨将军学习,保家卫国、抗战到底。”
当时,八路军与日寇的战斗时常发生,参军不久的徐振明很快就开始拿起枪上前线了。
那年初冬,徐振明所属部队在莒县伏击一股日军。“突然,(鬼子的)一发炮弹在(我)身后爆炸,我后背受伤。营教导员让我撤退,我没答应。”徐振明对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当他苏醒过来,他发现自己趴在担架上,正要被抬到后方医院去。此刻,日寇正疯狂向他们所在的方位突围……
“八路军常讲‘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用叫唤’,面对这个情况,我怎么能离开战场!”徐振明忍住剧痛,爬下担架,从牺牲的战友身边捡起枪支和弹药,回到阵地。他的英勇表现,极大鼓舞了八路军指战员的斗志。大家并肩血战,直到胜利。徐振明获得了参军后的第一个一等功。
连队里,有一名比徐振明还小的“娃娃八路”——14岁的小卢。“我俩跟亲兄弟一样好。但不久后的一次战斗中,小卢头部中弹……”徐振明至今忘不了他当年的战友,“他牺牲在自己的家乡,他父母和姐姐知道后都哭得不成样子,我也哭了好几场。”
回忆起牺牲的战友,90多岁的老人一次又一次中断讲述,泪水涟涟……
守护——南征北战16年后,抗战英雄甘愿一生为将军守陵
1945年,徐振明和战友们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消息。他也没想到自己很快就来到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白山黑水。
“根据上级命令,我们部队从山东行军58天,来到东北。”徐振明回忆说。四平战役、锦州战役……老人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战斗,只记得每天啃着高粱窝窝头,脚步停下来就是打仗,打完仗就接着行军。
锦州战役前,徐振明是侦察班副班长。“我带着5个战士,从国民党军阵地抓回俘虏,获得了重要的情报。”
参加完平津战役,他跟着部队一路南下,直至南海之滨,再折向云贵高原……徐振明用自己的双脚,标示出解放战争最为漫长的行进图。“天安门升起国旗、新中国宣告成立的时候,我们的部队还在湖南作战。”
1950年10月,身为步兵连长的徐振明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了松骨峰阻击战、“394.8”高地战等著名战斗。“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面枪林弹雨,我们是为祖国而战,没有人怕死!”徐振明回忆说,“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我们连270多人参战,最后只剩下十来个人……”战斗结束后,徐振明再立一等功。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牺牲18年整。吉林通化,浑江东岸的山冈白雪皑皑,各界人士隆重举行公祭安葬大会,抗日英雄长眠在他生前浴血奋战的地方。这一年,徐振明随部队返回通化,随即以营职干部转业。
徐振明有3个岗位可选,但徐振明果断地选择到靖宇陵园工作。他听着将军事迹,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他庆幸自己能够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当时地方很缺干部,转业时选择也多,但我受了一辈子革命教育,崇敬杨将军,心甘情愿为将军守陵。”徐振明说,即使时光倒流,他也不会改变决定。
“全国那么多人崇敬杨靖宇将军,只有我有机会为他守陵。”他说,“我既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为杨将军守陵。我守在这里,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
传承——自己守陵一生,又动员儿子接过守护英雄的接力棒
靖宇陵园建成时,整个山冈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丛花。
徐振明带着陵园几位职工一起挥锄抡镐、植树种花。几年后,陵园夏日繁花盛开,冬季满眼苍翠。
徐振明爱陵、护陵是出了名的。遇到刮风下雨,他深更半夜也会到陵园巡查,看看屋瓦是否漏雨,看看树木能否挡风。
徐振明更容不得别人对杨将军和陵园有一丝不敬。有一次,有个人参观曾有些不屑地说:“这个陵有什么可守的?”徐振明一下就急了:“要是没有这样的陵,这样的英雄,能有你的今天?!”那人听后,红着脸不断道歉。
为了使这一块肃穆之地不遭到人为破坏,徐振明想尽一切办法。
空闲时间,徐振明或乘坐牛车,或双脚步行,深入群山密林,寻找杨靖宇的珍贵遗物,踏访旧址,收集故事。
1980年,徐振明离休。他对陵园放心不下,就劝说即将参加工作的儿子徐永军到陵园工作。但徐永军没打算接父亲的班,而想去闯世界。
经过3次长谈,徐振明终于说服了儿子。至今,徐永军守陵也已整整37年了。他仍然牢记父亲的要求,每天早早来到陵园,把将军的铜像擦拭得一尘不染……“像父亲一样,我对陵园、对杨靖宇将军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出差时间稍长,就会特别想念。”徐永军说。
离休后,徐振明还是满心牵挂。经过再三请求,他回到陵园当门卫,继续为将军清扫落叶、清理积雪……
他还经常应邀为学生和部队官兵上革命传统教育课,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孩子们和官兵们讲述那些感动过自己的事迹和经历。
如今,徐振明已经年过九旬,但只要天气晴好、身体尚可,他就会坐上轮椅,让儿子推着,到陵园四处巡查,静静瞻仰将军的陵墓和塑像,亲手抚摸那些早年种下的松柏。
“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牺牲的英雄……”采访最后,这位老人郑重地说。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徐振明矢志不渝,守护着英雄的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