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爷爷吃面条(汇总12篇)
历史总结是了解过去经验的重要途径,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列出要点和重点,然后逐一展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以下是一些专业人士的观点和建议,值得借鉴。
爷爷吃面条篇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话一点都不假。看一看遍及隆尧大地、形形色色、令人垂涎的美食,任何一个来过隆尧的人,一定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人们常常形象地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来形容北方人的狂放豪迈,其实最真实的北方人是“大碗吃面,大口喝汤”。呼里哗啦,一大碗面一口气干个底朝天,最后来碗面汤,便觉得神仙似的。下地干活,剜地脱坯,有使不完的劲。
苏东坡有《贺人生子》:“甚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璋出。”为什么宋时就要当“汤饼客”,必食汤饼呢?宋人马永卿在《懒真子》中,就认为“必食汤饼者,则世欲所谓‘长命’面也。”面条,当时已成了祝福新生男儿长命百岁的象征,这种习俗一直沿袭下来。
从小吃面食,今生便与面食结缘。特别是手擀面,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吃遍山珍海味,依然情有独钟。漂泊在小城里,总爱去面馆吃一碗手擀面。
手擀面,和面是第一关。把面粉放进面盆,中间扒个小坑,边细细地浇盐水边搅拌。习惯吃硬就少加点水,反之多加点水。这软硬全凭经验和感觉。直到搅拌成面团后,才放到案板上揉,要反复揉才行。面是越揉越劲道,揉上几十遍才好吃。有句俗语叫“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过去,北方的男人不会哄女人,性子又躁,征服自己的媳妇只会用暴力。男人动真的了,女人也就温顺了,所以就这样比喻。揉面也是个费事的活,手上要使劲,腰身也要随上劲,这样揉出的面才匀。揉好的面团,不像是做拉面,要扣在盆下面醒一醒,而是直接擀。拿一根两尺左右长短的擀面杖,把面卷成筒状,像是舞蹈家,站着弓步、弯着腰,随着擀面杖敲击案板的节奏,身体一前一后,一起一伏,双手随着滚动的擀面杖前推后拉、内合外拓,姿态婉转优美。中间还要摊开几次,撒上干面,换个方向再卷在面杖上擀,保证面张圆而匀称。如此反复几遍,直到把面饼擀成比纸略厚的面张,这时的面张薄而有质,然后一层一层按十公分宽叠起。这时,就要耍刀功了。随着刀与案急管繁弦般的交响,橡皮筋般细的长面一圈圈切下。每切出一碗的量,便将最上面的一层用手收住,腕子上用劲猛一下抖开,晾在案板上,等着下锅。煮面也有讲究,先是盖着锅盖煮,等锅开了点一次凉水,敞着锅煮,中间还要点两次水才出锅。这叫“三滚一捂”。还有头锅饺子二锅面的说法,煮面时,汤略稠些,味道更好。
妈妈们做的面条比较细,却有韧劲,口感好,再加上炸制的肉酱汤汁,美味无比;喜欢吃肉的再加块肥而不腻的有隆尧特色的五花红烧肉。五花红烧肉看上去就让人流口水,有着美容健脑的功能。不喜欢吃肉的就加个鸡蛋,鸡蛋有煮后和大肉一起浸制入味的,还可依自己口味做各种各样的卤;另外喜欢吃辣椒的还可以用鲜辣椒和蒜一起放在一个小石臼里捣成味道独特清新爽口的辣椒蒜泥。
细白的面条,整整齐齐地盛满一大碗,翡翠色的芫荽或散落于面条上,或漂浮于汤水中,这一青一白的色泽,光看便会让人垂涎三尺,更别提“哧溜”一声吸入口中的软滑之感了!
手擀面是北方的日常主食,通称面条。面条是一种极娇贵又普通的吃食。说它娇贵,是因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面条于我们这里还是一种稀有饭食。那时小麦的产量极低,每亩只打百十来斤,像现在一年到头吃白面,当时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生活还比较困难,物质比较贫乏,只有到了收麦后,家家户户新打的小麦,新磨的面,雪白、荧亮,阵阵麦香,经过主妇的一双巧手,和、拌、揉、擀、切,一碗手擀面便热气腾腾地呈了上来。面条白亮,葱花油绿,辣子火红,单是看一眼,便已垂涎三尺了,等吃到嘴里,滑爽、劲道、可口,色香味俱全,那滋味,纯正是人生的享受。这手擀面,生于此、长于此的先人们吃了一辈子都没有吃厌。
家里每个人过生日、节假日,或在有空的日子,母亲就会做手擀面。捣几瓣蒜,加上一大把辣椒,那味道,那口感,店里的拉面、挂面、刀削面根本没法比。我们常常是吃了一碗还要再添一碗,吃得大汗淋漓,全身舒畅。自古以来,面条带给人们的就是期盼和温馨。过生日的一碗面条又饱含了父母长辈多少的期待和祝福!
我爱吃面条,每天下班必从街头的轧面店里捎一点回来,无奈机器轧的面虽整齐好看,却不筋道,我老是吃不惯。而从超市里买回的方便面、挂面,不管怎么摆弄,也总缺少手擀面特有的香味。
手擀面,这三个字里蕴藏着我的童年,蕴藏着我的回忆,蕴藏着我的家乡,蕴藏着我难以割断的血脉。
爷爷吃面条篇二
我是一个正宗的南方人,也爱吃辣。奇怪的是我并不与其他南方人一样爱吃米饭,而是像北方人一样喜欢吃面食。从小到大我就爱“嗦”面(“嗦”是我们方言“吃”的意思),爷爷知道了,便也常常为我下面。
在我这生吃过的面,里十有八九都是爷爷给我做的。在外面的粉面馆,我从来不点面,大概是因为吃惯了爷爷下的面吧!爷爷下面的工序,我也记得很清楚了。首先,爷爷讲一瓢水倒入锅中,盖上锅盖,静等烧开;在水烧开的过程中,爷爷会在一旁制汤——放入一汤勺油,一小勺酱油,半勺盐。再将两根葱洗净、去根,切成四五毫米一截地从放入碗中。直到锅中的水烧开后,舀出适量的水倒入碗中,飘香四溢的面汤便做好了。爷爷知道我食量小,每次都只抓一小把面条煮,将面条放入锅中,攥动一下,便也可以安心的等待它熟了。这个时候爷爷一般会准备一些凉菜,一个小碟子里,装着奶奶做的剁辣椒、刀豆、萝卜条……满满当当的,看不出空隙。爷爷的时间把握得很好,凉菜准备好后面条也熟了,爷爷一筷子,把锅里的面条夹得干干净净一点不落。面条被汤浸没。爷爷把煮面水倒在盆子里,给奶奶用来洗碗。爷爷再次下功夫给我煎个鸡蛋。细嫩的蛋白和一戳破就流出来的金黄色的.蛋黄都不得不让我难忘。
爷爷每次都让我先吃鸡蛋,他说,鸡蛋比较营养,面吃不完就算了。可爷爷下的面实在是好吃,何止是鸡蛋,有时连面汤我的喝个精光。
每次饭点我没食欲的时候,本已炒了几个菜的爷爷,也会跑到厨房给我下面吃。尽管我再怎么说“不用”,爷爷也都会在不久后端出一碗喷香的面。而在怎么不想吃饭的我,也会不禁吃完他它。
以前每天早上上学时,无论我多少起床,只要我坐到餐桌前,都会有爷爷为我准备的早餐,而且大多时候都是我百吃不厌的面条。而一年前我父母搬到学校旁,尽管父母偶尔也会为我做些早餐,或者我匆忙地下楼买些面包牛奶,在在我心中永远都比不上爷爷为我做的“爷爷牌面条”。我是多么怀念爷爷的面条啊!
这个我百吃不厌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这份加入的关心与爱的面条,让我难忘。爷爷,待我长大,我再把这面条做给您吃,加俩荷包蛋!
爷爷吃面条篇三
今天放假,老爸、老妈一早就出了门。
中午吃什么?做碗手擀面吧,*常奶奶也会做,我在边上看过多次,也差不多会了。
不过,从拿面开始我就犯难了,面要拿多少呢?拿一勺吧,太少,再拿一勺吧。从面袋子里舀了两勺面放进盆里,我开始了和面的工序。记得奶奶说过,用温水和面会比用冷水和要好,于是,我在冷水里加入了一些热水,之后又加了一点油,便往面盆里倒。一不小心,把水加多了,加上油之后,就更加稀了。我只好又加了一勺面,这回可倒好,反过来了,面多水少,面都和不上了。然后,我又放了一点水,这时才刚刚好。
和完面后,我看着觉得很别扭,因为上面干巴巴的,开始我以为是和的时间不够,可和了半天还是这样。这时,我突然想起和完面是要醒面的。于是我找来一个干净的塑料袋,盖在上面,让它慢慢地醒着。
一小时后,我把塑料袋拿了下来,发现已经没有干巴巴的现象了,又和了两下,开始了最后的两道工序。首先把面切一半,揉圆。用擀面杖一点点将面擀*,擀得很薄,再把它按照折扇子似的折三折,从一头开始切面丝,“这是咋回事,怎么粘在一起了?”噢,原来没放面粉。我捏了一把干面粉往面上一撒,撒完面粉后,又切了下去。但是,手摁在面上只要下手重了,就粘在一起。要是轻了,又切不下来,折腾了半天才切好。
开始煮面条了,把水先煮开了,接下来下面条。可面条有的都粘在一起了,这要怎么拿起来呀?这时我仔细地回想着奶奶下面条时的步骤:先找到面条的头,多拿几条,一起拽起来,抖抖。我按照奶奶的方法把面全部抖开了。此时,水快煮干了,我只能再添水重新烧。等水再次烧开时,我把面条放了下去,又加了一点油,因为奶奶说这样面条会更好吃。水开了,我拿筷子把粘在一起的面条打散开,再煮一会儿,面条终于熟了。
这碗手擀面虽然不好看,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吃了起来。那味道,真是香极了。
爷爷吃面条篇四
我呆在里百无聊赖在客厅里转悠。无意中在隔板上发现了放在那里的一些面粉我便心血来潮想做一次手擀面。做手擀面可不是一件的事情所以我找了个师傅外婆。
做完准备工作,我信心满满地开始了。外婆说先把面粉放在一个盆里,边放水边让我揉。因为我是个新手,什么也不懂,愣在那里不知该干什么,外婆只好亲自动手给我做示范。我笨拙地学着外婆的样子一折一按,外婆看着我滑稽的动作,不禁笑了起来。
刚开始就这么难,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电动面条机。外婆马上就看出了我的小心思,没好气地说:上次面条机也没操作好,浸了水,早就报废了。我的心一下又掉到了谷底,只好硬着头皮往下做。
好不容易过了揉面这个难关,原以为可以休息一下,没想到后面还有困难等着我呢!外婆说:现在我们就要擀面了。说着便在面团上扯下一块,用代替擀面杖的水杯在面团上滚来滚去。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便不耐烦地把水杯抢了过来,学着的手法用力地擀着。没擀几下,我就发现无论我怎么用力地擀,边上总是会擀得很薄,而中间却很厚。原来是因为擀面不仅要用力,另一只手还要不停地向一个方向移动面皮,力度还要均匀,擀的面皮才能厚度适中。唉,看来干啥都不容易呀!
是时候该切面了。不知是刀太重了,还是我的手法不对,总是感觉面皮不听我的使唤,切的面总是歪歪斜斜,有的宽,有的窄。算了,不管了,丑就丑点吧!
终于要下面条了!外婆已经帮我把水烧开了,我把面条放进锅里,窄的面条一会儿就熟了,而宽的面条等好久才熟,而那时候窄的面条就有点糊了。唉!这个还是怪我太性急了!
虽然这次手擀面不是很,但是我已经掌握了其中技巧。我相信下次你们一定会尝到我亲手做的又又有韧性的手擀面。
爷爷吃面条篇五
过年啦!今天是除夕二十九,家家户户都在今天都包饺子,本姑娘从来手不沾面粉,但今天我要帮妈妈擀饺子皮。开始包饺子了,我赶紧洗手,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面团粘点面粉,*摊在案板上。左手托一半儿右手滚动擀面杖,一下一下的来。
但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太气人了。我一会儿擀成了长方形,一会儿擀成了三角形,面团在手里就是不听使唤,擀不成圆形,好不容易干成了,“噗″——破了!
气死人!我努力*静自己把面揉成一团,重新来,这次终于成了圆形了,并且没有破。可我擀成了中间薄,边上厚,妈妈在包时候一捏成了“大肚子”居然破了。
我索性不干了,把面团往那儿一扔,傻坐着。妈妈耐心的教导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你看,你生气面团都伤心得硬了。”我立马笑了。妈妈继续说:“你看,擀皮,就应该左手转着面团,右手轻轻的擀,一圈半就成型了咯,若是中间厚,把中间再轻轻一按就可以了。”
我立刻开了窍,马上干起来。按照妈妈的要领,左手右手配合着,面团好像,也听话似的,果然一个又一个既圆好的面皮成功了呢!妈妈在一旁欣慰地笑了。
这件事告诉我,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只要坚持就会胜利。
爷爷吃面条篇六
每当我看到别人擀的饺子皮又圆又好看时,我就羡慕得不得了。
今天,我学着擀饺子皮。我先拿了一小块面,把它压得圆圆的,扁扁的,然后学着爸爸的样子;手一边转动饺子皮,一边擀着饺子皮的边儿。我试了几次,不是没上劲儿,就是用过了劲儿,总之就是不得劲儿。结果擀出来的饺子皮不是太薄,就是太厚;不是歪着,就是斜着。唉!瞧那“惨不忍睹”的饺子皮,真伤本姑娘的“*心”呀。我有点丧气!
爸爸鼓励我说:“做什么事都得有耐心,要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另外,还要认真观察,掌握技巧。这样,才能学个样子。”我听了爸爸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耐心地擀了起来。这次爸爸手把手地教我,我认真地看着,耐心地学着。不一会儿,我居然擀出了一个有模有样的饺子皮。我又试着擀几个,嘿,一个比一个好看了呢!
等到饺子熟了端上来的时候,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我把鼻子凑到跟前一闻,呀,真香啊!吃上一口,心里甜滋滋的。
学擀饺子皮真快乐!让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要敢于去尝试。既然要去做,就不能半途而废!
爷爷吃面条篇七
*美食多的数不胜数,有北京烤鸭、羊肉泡馍、酸菜鱼……但是我对河南烩面却情有独钟。
河南烩面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有一次被敌兵追赶,自己也患寒疾在身,在一家农舍避难。母子俩想做一碗面,但敌兵赶到了,便将面草草拉扯下锅,端给李世民,李世民吃后寒疾顿时没了。谢过母子俩后,上马逃走,从此,就有了烩面。
烩面有牛肉烩面和羊肉烩面,我比较喜欢羊肉烩面。
做烩面先要炖汤,炖汤用羊骨头炖,炖24小时,然后要做面条。一斤面条要用225克水,15克盐,面揉25分钟,醒面5分钟。然后把它拽成圆片,再擀面杖擀,把它每条拉成20厘米长,下锅煮4分钟,加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做好了。
烩面的面条不像*时我们见到的面,而是长方形,比较厚,很有劲道。在吃烩面之前,我都会先用鼻子闻一闻,一股鲜汤的香味,香极了!我夹起烩面,先吹几口,再将面吸进嘴里,然后再夹起一片羊肉放进嘴里一起嚼,那味道真是一绝啊!
我一口气就把面吃掉了,知道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吃烩面吗?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面有嚼头。我喜欢吃烩面还有一个理由,就是那汤特别好喝,我拿起勺子,尝了一口汤,啊,味道好极了!但更多的还是鲜,就算尝到一小口,也会令人回味无穷。我咕咚咕咚把一碗汤都喝完了。我美美地咂巴了一下嘴,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听完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尝尝这美味的烩面了?
爷爷吃面条篇八
要问大家只能特色小吃,那就是不计其数,但是河南烩面但是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河南会面味儿好,看想就要人垂涎三尺。白嫩嫩的羊肉掺合在浅黄色的汤里,泛着晶莹剔透爽口的面条,是否能发觉几个方面小香葱、肉沫,香气扑鼻白绿相遇,蔬菜则像几元翡翠玉,粉絲则像里边的小白龙,好一个白龙戏珠!看见如同一碗工艺品,令人不喜欢,多不好。
河南烩面作法非常简单。招待客人,迎庆新春佳节,都免不了这道特色美食。把水烧开,放一些调味品,等嗅到香气就可以放进羊肉揉面,用饭勺在锅中往返搅拌,時间不长直到羊肉发白就可以。别忘记浇汤底和附食。盛出后,一碗热腾腾的河南烩面就搞好了。
作法简易,吃起來也独具一格一番特点。
有些人吃会面用筷子把面条翻卷,把一个像蚕茧一样会面送进嘴中;有些人喜爱把羊肉先吃完,喝了滋补汤后,再细细品味而我不一样了,我很喜欢边喝粥河边吃晶莹剔透的面条,丝滑的口味令人欲罢不能,随后张大嘴巧舌,滋补汤中的羊肉,滑而不腻,香气扑鼻。有时候看到晶石一样的羊肉和丝绸一样的面条都不舍得吞咽。
它既并不是美味佳肴,也不是名古美味,他仅仅**常常的烩面。但它的味儿则是飘香千万里不同寻常。
河南特色美食甲天下,河南会面以他的美味可口夺走了大家的认同,变成了大家这儿的正宗特色美食。常言道:来河南不要吃烩面相当于白去河南。实际上确实如此此面仅有郑州市有,世间能得几次尝?来河南一定别忘记美味的烩面特色小吃。
爷爷吃面条篇九
河南,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一谈到河南,我就有许多话要说,特别是河南的美食。而说起河南的美食,我就想到了烩面。
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传统风味小吃,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是河南三大小吃。
每天中午、晚上,街上大大小小的面馆都开门迎客,店里面烩面味儿香飘四溢,令人忍不住想要吃上一碗。当烩面上来的时候,客人接过面碗,拿起筷子,把面拌匀了,“呼啦呼啦”地吃起来。不一会儿,一碗烩面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烩面的味道好不好,取决于它的汤、面和辅料。
汤得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头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煲,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般,所以又有人叫它“白汤”。
面则是用优质高精白面粉,兑以温开水和成很软的面团,反复揉搓,使其筋韧。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擀成四指宽、二十公分长的面片。外边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码好,用塑料纸覆上备用。等要吃的时候,就把它拉成面条,这样吃起来口感才好。
辅料则是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菜。这样,一碗香喷喷的烩面就做出来了。
我爱吃河南的烩面,更爱河南人那一份豪爽!
爷爷吃面条篇十
前屋升起清浅的炊烟,隐隐约约的,有面粉朴实厚重的香气。
我跑进厨房,一眼便看到外婆在和面,外婆看见我,笑:“今天下面条给你吃啊。”我乖乖答应,坐在一旁看。
看面条从面粉变成盛在碗里的汤面是一个漫长却又充满意义的过程。外婆粗糙的手将面粉倒进盆里,和上适量的水,不停按揉搓捏,松散的面粉逐渐凝聚成一整块有筋道的面团,然后用擀面杖按压,变成一张厚度均匀适中的面饼,再用刀切成细长的面条状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锅里的水己经烧开,掀开锅盖,乳白色的水汽在厨房内弥漫开来,氤氲着小麦质朴清淡的香味,是我记忆中最纯粹的味道。外婆把面条下进锅里去,瘦长的面条在水中翻滚,吸水膨胀,顺着锅中的气泡沉沉浮浮,逐渐变得舒展起来,像胖胖软软的婴儿。外婆再往锅里倒入青菜,面汤逐渐被染成金黄,有时候再撒一把虾仁。这个时候,感觉周身全是面条的清香。
等外婆把面条盛上来后,灰白色的面条与碧绿的青菜交缠在一起,躺在金黄的面汤中,鲜红的虾仁时隐时现。视觉上总是先作出反应,美食的引人外表接着引出味蕾的叫嚣。爸妈这个时候也下班了,夕阳收回它最后一抹光线的时候,全家人坐在一起,郑重吃下第一口面条。
那是小麦面粉的筋道清甜,划过舌尖,在唇齿的咀嚼中变成细碎的温暖芳香,田野上最真实的气味冲入鼻腔,会让我联想起乡间泥土的潮湿和空气的新鲜。这样一碗面条,让奔波了一天焦躁不安的心全部归位,让周身染上的烦躁被掸掉。在这个时候,我们都会静下心来,慢慢地感受暖融融的灯光下全家人聚在一处的安宁。
这样一碗手擀面,永远是我心和胃的乌托邦。我想,它带给我的意义,除了那一刻胃的满足,还有更多意义上的安宁享受。我会记住那时等待面条上桌的期盼和欢愉,因为那给了我等待前方美好的耐心,给了我往前看的积极意义。那一缕轻淡的炊烟,记录了我由始到终,在生活里走走停停后仍然找寻得到的美好。
又见炊烟升起,又闻面条清香。
韶华易逝,但那时清淡的香味,我会一直记得。
爷爷吃面条篇十一
今天我和保姆奶奶做面条了。奶奶先把面揉成两个面团,我们一人一个来揉。奶奶说一定要把面团揉得很劲道才好吃,所以,我便加了把劲。揉了一会儿,我才发现,奶奶揉得又圆又细腻,我揉得呢,疙里疙瘩,看起来就让人食欲不振。于是,我便学起了奶奶的样子,边揉边把面团转一转。不一会儿,我便揉好了一个大大的圆圆的面团。
只见奶奶进厨房拿出一根很长的擀面杖。奶奶在面团上撒一点面粉,又用擀面杖把面团压了压然后裹在上面,接着把擀面杖放在桌上滚来滚去。我很纳闷儿:把面团裹在擀面杖上也就算了,还要滚来滚去,这是为什么呀?过了一会,奶奶把面团摊开,哇!好一块又薄又大的面饼呀!看起来就很好吃。于是,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擀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也擀了一个像奶奶做的一样的大大的面饼,我很有成就感,心里高兴极了!
最后一道工序,奶奶把面饼卷成一卷,然后又切成一条一条的。当奶奶把它们抖活开时,那一条一条的小面疙瘩,竟然变成了一根根细细长长的面条条了!我很兴奋,立刻来了精神,抢过刀也切了起来。可我切的面条粗的粗细的细,跟奶奶切的哪有得比呀,唉,算了,第一次能切成这样已经很不错啦!
爷爷吃面条篇十二
星期天,外面下着大雨,我在家里无聊透了,心想:“我该做点什么呢?”这时我的肚子在那唱空城计,对了,不如做一碗香喷喷的面吧。
说干就干,我先拿了一个空碗和一个大盆,用碗往盆里舀半盆面粉,接着再把家里的韭菜、西红柿洗净,准备动手切菜。
我曾经在妈妈做饭时站在旁边观察她怎样切菜,所以并不怎么紧张。我右手拿着菜刀,把西红柿和韭菜切成小块备用,下面就到了最关键的一项——和面。
我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往面粉里倒水,糟糕,水倒多了,该怎么办呢?我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焦急得不得了。还好我想到了一个法子,往里面倒了一些面粉,把它揉成了一个光滑的面团拿了出来,再用擀面杖擀。这团面真是淘气,擀的时候粘到面杖上,我往上面撒了一些面粉,才不粘了。
面擀好后再用刀切成一厘米的小长条,拉长下在锅里煮两三分钟,趁这个时间把刚才切好的韭菜和西红柿在锅里炒两下,这时候面已经熟了,把它捞出来盛到碗里,把刚才炒的菜浇到上面,一碗热腾腾的面就做好了。
我把剩下的西红柿和鸡蛋一炒,先把鸡蛋磕破放到锅里和西红柿一起炒,结果锅里就噼哩啪啦地响着,溅了我一身,唉,这次又要洗衣服了。我把它盛出来和面放在一起,等妈妈回来。
这时妈妈回来了,闻到了香味,往桌子上一看,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妈妈看了看我,我微微一笑,开心极了。今晚,我乐得笑开了花,因为妈妈不停地夸我:“女儿长大了,懂事了,会帮妈妈减轻负担了。”
现在我对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有了信心,我以后还会干更多的活,体验更多的生活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