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随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篇一
;
当前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阅读,而数学教学对学生的阅读不够重视,造成学生普遍存在阅读能力低下,出现閱题粗糙,不能理解题目的含义,以致教学时间长,效率低,学生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很显然,阅读能力薄弱已经严重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发展。数学新课标也强调:小学生应初步具备一定的数学自学能力。而自学离不开阅读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他们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首要环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培养、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件刻不容缓的大事。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认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一谈及阅读能力,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 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必然环节和直接手段,阅读和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都有极大的关联,这些能力都是数学学习的能力品质,由此可见,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明确数学阅读内容
(一)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数学语言比较抽象,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转化储存、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能力。
(二)习题的阅读。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信息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书,如《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数学课外读物》等等,通过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培养多种阅读方法
在阅读数学内容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运用多种阅读形式,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容易理解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
(一)朗读和默读相结合。朗读能让学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加快对所学的理解,把教学的内容尽快注入脑中。默读是学生不用把视觉感知的每个字都读出来 ,可以直接从文字符号转化为意义单位,并且速度比朗读快。在小学低年级采用朗读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弄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而且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中、高年级对一些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公理等进行朗读,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但经常采用大声朗读的形式,容易分散了学生的精力,许多学生只注意跟全班同学的阅读速度,并没有思考。若经常默读容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造成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应采用朗读和默读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二)重点读。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学生很难理解。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将重点内容、难点、关键内容圈划出来,多读几遍,理解其含义,并以此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解决问题。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和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让学生读后圈出其中的关键性字词,如“同时”“相同”“0除外”等,让学生明确这些重点字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带着语气读一读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样,数学作业上有些题目,学生总是不会做,原因之一是他们连题目本身的意思也没有弄明白;有些意义,不会应用,原因之一是他们对概念本身不理解,也就是老师常说的粗心、丢三落四。如:做一对底面直径50厘米,高是45厘米的无盖铁皮水桶,大约需要多少铁皮?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常常是初略地读题,忽略了“一对”“无盖”等这几个关键词。像这样抓住数学关键的词、句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减轻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质疑读。质疑的过程是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质疑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课堂教学中,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甲数是5,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学生阅读后,引导学生还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推敲:“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这样通过琢磨、推敲,学生明白了“为什么”,领悟倍数之间的关系。
作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是我们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拥有有数学阅读的能力以及阅读的习惯,学会学习,为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随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篇二
我们常说某某同学会学习,成绩好;某某同学学习得法,学习效率高;某某同学学习很刻苦,可是成绩上不来,等等。这些说法归根到底,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
学习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学习过程中各种具体能力的综合概述,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等。学习能力的大小、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也决定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同时影响着一个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学习能力随着人的身心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它与学习是两个不同概念,它们即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是认知过程,也是信息获得、存储、整合、加工和输出过程,它是客观作用主观并能产生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能力属个性心理特征,而学习属于心理过程,这是它们的区别。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存在于学习过程之中。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因而在培养学习能力时,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与时俱进,因势利导的进行培养。
(一),学生的学习特点。
1,间接性、局限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主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成果的在现,学生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因 而学生学习以间接知识为主,同时其内容又受政治、经济和教材编写等多种因素限制,学生的学习又具有局限性。
2,规范性,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学校根据国家教学安排,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通过班级制教学形式,有计划、有组织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因而学生的学习具有规范性。
3,被动性。
学生的学习从内容到形式,均体现了外因对内因的限制,有些又具有强制性,因而学生的学习具有被动性。
(二)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1,善于了解 解决动机问题
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行为效果,感兴趣的事,乐意做的事,其主观行为是主动的;虽然个体行为伊始具有被动性,但行为目标明确,个体经过努力可以达标,其行为可以表现为意志行为。因此,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从解决心理动机入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强必胜信心。
2,教导有方 解决方法问题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重在导上,学生的学重在法上,教导有方,才能使学生的学更有效率,学生才能潜移默化的把科学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学法,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指导监督 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学习的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大有益处的。学生正在心处于身心发展和习惯形成时期,教师要依据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指导和监督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1),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
指导学生制定日学习计划、月学习计划、学期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每天什么时间干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心中有了数,学起来主人的意识也就强了。
(2),养成良好的听课的习惯
教学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主体也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而,引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很重要,一般讲听、记、思、解,注意力集中,会听课是指跟上教师脚步,听思路、难点重点的解决;记方法、知识点和特征题的解决,要有课堂笔记;积极思考课上问题,用什么知识解决,解决思路,换个途径能否解决,形成思维程序;善于动手解题,注重解题规范性。
(3),学会记忆养成及时主动消化和收集习惯
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没有主动消化和收集就没有巩固和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有效有个三时间段,即每天早晨起来后一个小时、上午八点到十点、晚上入睡前一个小时,称为黄金记忆时间,善于归纳、经常回顾、手脑并用是很有效的记忆。学生通过做作业、作练习、提问讨论、实验操作、收集典型题和自己易犯错误题等途径,来内化和巩固知识,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会温故知新,思维力得提高,学习能力得培养。
4,为人师表 激励培养
教师是和学生学习在一起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告诉我们,易模仿、崇拜、心血来潮和意志脆弱等,这些即学生的弱点,又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很好的切入点。教师的举止言行和人格气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有道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管理职能,恰当好处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这样做,无论对学生的心理还是行为,特别是对学习行为都是大有益处的,模仿与崇拜内化为自己学习的行为动力,激励与磨练使学习行为变成意志行为,学习能力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要用心研究,认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教师的劳动价值才能有效的得到体现。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随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篇三
学习文言文,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不仅心灵得到升华,知识能力得到提高,性情也得以完善。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以文化精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初学文言文时会对文言、文章、文化、文学充满着好奇,会思索怎样的经典穿越千百年的历史来到了我们的面前,这样使学生有了主动走进文言文的想法,但这毕竟只是仅有的意愿的萌芽,作为语文教师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会学文言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的职能是把学生引入浩瀚的知识海洋,学生自己会学,汲取精华,乐在其中,乐而忘返有所收获,因而文言文课堂教学着力于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自己会学。
一、整体感知,培养语言认读能力
(一)认真做好预习,迈出自学钻研的第一步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真正的走进文言文中仍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只凭借学生一时的好奇,一时新奇是不能转化为长久的现实的动力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让学生通过预习整体感知文本。有的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所以不认真预习,借于这些现象,为了让学生自己会学文言文,让预习不要让其再流于形式。
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语文教师让学生独立阅读,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文章大意,初步地整体感知,即使感知结果远离正确答案或过于幼稚,它都是学生通过自己劳动所得。其次语文教师应改变以往的对课文逐字逐句的讲解,避免学生觉得课堂会讲解而不认真预习的依赖心理,这样学生通过认真预习是可以扫除大部分语言障碍,当在预习中遇到困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上课时便会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交流讨论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学生记忆会比较深刻,教师利用预习的手段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适量朗读背诵,发挥读的价值
学习文言文经典的方法,先是读,后是思,读要熟读,思要精思,因此学生熟读课文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教材中的文言文多是经典名篇,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同时引导学生熟读背诵,通过熟读背诵,把作者情感品出来,把学生的情感融进去,把文章的神韵悟出来,把学生的兴趣投进去,这样可以加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技巧,学习名家所使用的精炼、准确、生动的词句,在学生熟读成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予以指导。
1、诵读的要求要合理
文言课堂会有一部分读的环节,教师在安排学生读的任务时,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应合理。学生在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时,诵读只需要读出简单的断句,文言文虽然有标点,但由于某些句子过长而需恰当的停顿,较长句子的正确停顿需要建立在理解文言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因此在“开始”让学生诵读文言文时,只要求读准字音,读准简单的断句,在反复诵读和对文言文内容有所理解后,再要求学生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入情景,这时学生才会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进而融入其中,寻求情感的共鸣。教师对学生的诵读提出合理的要求,学生在阅读其它文言文时也会模仿教师的要求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的指导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指导,在以后的文言文阅读过程中自己学会如何学习。
2、让读成为发自内心的表达
让学生诵读不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真正理解文言文内容后带着情感去读,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在诵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仅在和文本对话,更重要的是在和作者情感的交流,去从内心出发体会文本作者词句中所倾泻的情意。比如诵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首先要读出作者提倡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会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其次要读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诵读《公输》既要读出墨子的劝说技巧,又要读出墨子反侵略的主张和认识到和平的珍贵。理解作者背后真正的情感,让诵读成为发自内心的表达。
二、理性认识,培养理解与分析能力
(一)把知识积累当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途径
中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旨在培养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关键还在于文言文知识的积累。积累主要包括:一是文化常识的了解;二是文言字词句和古代文体的掌握;三是文言文语感的形成。文言文中的知识体系有些庞杂,所以教师尽可能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更高效地使学生受益,让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方法,灵活的应用到自主学习其它文言文中去。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师通常会重视文言文的背诵,向学生布置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进行背诵这样的任务,有的学生则认为只要会默写就是完成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要求,在教师的强迫下再去识记一些文言常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然而识记其实是文言文学习的最低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不仅是简单的应付教师的要求,更重要的培养语感、教会学习方法,从而拥有独自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在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灵活的运用、从头脑中顺利的提取、语感的培养这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二)疏通文句是学习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虽然要理解古代作品内容,但它却建立在准确理解文言文中字、词、句,乃至篇章大意的基础上,只有扫除语言障碍,才能达到感悟作者思想感情,品读鉴赏的高度,因此疏通文句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环节。通常教师会逐字逐句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就被动的接受而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而且教学效果不佳,现代汉语的规律与文言句式仍有一定的差异,逐字逐句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这样不利于学生文言词汇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疏通文句,改变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这个单向不可逆的过程,使其成为双向的沟通,让学生对文言字、词、句的记忆不再肤浅,通过“回译”的方式来实现。教师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整体感知后教师在课堂上翻译文言文,先要求学生将重点的现代汉语词语恢复还原成文言词语,再要求学生依据白话文将其恢复还原成文言文,这样双向的整合去确实要花费一些功夫,但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能力欠缺和难以理解的部分,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地讲解分析。对于学生而言,也有利于他们对文言知识的积累,掌握语言规律,熟悉语言特点。在反复练习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从中吸取营养。
三、发展思维,培养鉴别与审美能力
文言名篇巧妙构思,独特立意,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文章脉络的发展、整体布局的精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领会鉴赏作者的独具匠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鉴别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应致力于熟读细品,文章读的过少,没有比较,无法领悟不同文章的意味与风格,那么鉴别与欣赏更无从谈起。如《荀子》中的《劝学》是典型的倡导抑恶扬善的修身文章;《论语》涉及了几乎所有为人处事的原则问题;《逍遥游》则体现想要寻求绝对的自由。文章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表达的观点,描写的景物,需要品读与回味才能鉴别和欣赏。超越语言的书面形式,深刻体会文字的内涵,领悟文章意味,从而真正赏析文言文深邃的精神世界。在语文课中,尽量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积累知识,打开思路,活跃思维,发表见解,将知识的掌握转化为鉴别与审美的能力,发展思维,使学生学的更灵活,学以致用,为他们智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文言文,也就是通常说的“古文”,是我们走进中华文化,领略其博大精深所必需的媒介。曾几何时,我们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那简约而闪烁着高深智慧的文句着迷;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那忠贞而无愿无悔的忧愤之词所感动;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慷慨悲壮的英雄放歌所慨叹。一个发自内心的声音不断响起——“古文”你这杯窖藏的老酒,我一定要饮你一醉到天尽头!不罢休。如何引导学生一起来品尝其中的甘美,让学生真正爱上古老而又俊秀、博大而又精深的`“古文”,提高其阅读能力,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在这里,对于如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读的重要性
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从中我们可见读的重要性。而且从教学上来讲,读是我们走进文本的必由之路,自不必多说。首先,读本身就具有调动口耳,强化记忆的作用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加之文言文又自有其韵律之美、声调之美,不通过读是难以体会出来的。只有发之于声,才能动之于情,情动而意张,意张而理至。其次,读对于积累名句、精研文言规律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一直赞同“量变到质变”这一铁的法则,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能力的形成就是痴人做梦。所以,文言文要学好,非在读上下苦功夫不可。
二、整理、归纳字词的重要性
文言文因时代发展的局限,常用字的数量较少,因而往往一个字都有好几种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但“万变不离其宗”,尽管有着不同的意思,但无非也就是几种固定、常用的解释,只要掌握了其基本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就不难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而如何掌握好这些字词,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就如在八年级下的《送东阳马生序》里,“以”的用法就有很多,比如: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译为“来”)②计日以还(连词,表修饰,不译)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是介词,译为“因为”;后一个“以”是介词,译为“把”或“拿”)④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关系)⑤不敢出一言以复(连词,表目的,译为“来”)⑥以衾拥覆(介词,相当于“用”)⑦以中有足乐者(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在教授文言文的过程中,开始时我怕学生理解不够清楚,往往会让学生当成笔记记录下来。几次之后,我发现学生变得很懒,懒于开动脑筋,一到课文翻译,让其小组讨论翻译时,学生往往懒懒散散,等到开始讲解时,学生就奋笔疾书,将老师讲解的内容一字不漏地抄写下来,囫囵吞枣,不加咀嚼。在发现这种现象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先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在小组讨论交流后,无法解决的,再提到全班进行解决,有时还采取小组比赛的措施解决字词句的理解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开始学生在翻译的时候,解释不是很到位,通过其他小组同学的补充,对课文就有了更完整的掌握,而同时,因为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理解掌握的,对所学的知识,印象就更为深刻,也更易于掌握。长此下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四、及时反馈和拓展迁移的重要性和时反馈g
及时反馈就是趁热打铁、及时巩固的意思,可以做些分类练习等。这很重要,因为文言文对学生而言毕竟较为陌生,课上理解了,不及时练习,则就又丢失了。拓展迁移即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能够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如何教好、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其方法多种多样,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万变不离其宗,一些原则性东西是不变的,只要我们把握好这些原则,再结合实际,一定是会有进步的。我认为,这个原则就是: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形成能力为目的,以多种形式为载体,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以上思想是我在这一原则为指导下的一点实践探索,还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随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篇四
自主阅读能力在语文综合能力中占据很大比例。那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传统教学活动中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学生较为被动地“吸收”。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犹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这是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也是从根本上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的教材多是现成文章,新知识是螺旋递升而不是直线上升。学生对每篇课文的理解,除了借助自身的社会阅历与生活体验和感受外,还可以凭借语境(上下文)和工具书(字典)来自学掌握。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只有乐于去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首先要激发并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
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阅读教学的良好气氛。比如:运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制作幻灯片展示。学生在生动的幻灯动画中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并从中体验了发现问题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也就不用担忧学生的不学与学不好了。
2.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精神与善于发现的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例如教完《草船借箭》后发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提请大家探究的。有一位学生问:为什么诸葛亮会比周瑜高明,原因是什么。显然,这一问题闪现着思维的智慧火花。于是,这位老师立即将它提升为:在筹划备箭上,周瑜和诸葛亮的策略有什么不同,即他们在考虑问题上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哪种思路好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议,学生的认识趋于一致:诸葛亮的思路和周瑜不一样,周瑜是以常规思路来思考的,以为箭只能“造”才能得到;而诸葛亮用创造性思维来思考,想到以“借”可得到箭,也就是以“借”代“造”的方法智取,即利用天时地利向多疑善猜的曹操去“借”箭。课题上的一个“借”就说明诸葛亮的谋略智慧要比周瑜高明得多。担心学生提的问题会破坏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多余的。
改变阅读教学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应答来组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如教《丰碑》,在学生了解军需处长可歌可泣的事迹后,设计三个读的环节:(1)自由朗读,想想哪些地方读不懂等下可以提出来。(2)检查朗读,每人自由读一个自然段,而且是大家主动站起来朗读。(3)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配乐中进行朗读。这样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读、思、问、议、写的时间,才能拓宽学生各自施展才能的天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
首先善于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的金钥匙,而好奇好问正是孩子们的天性。带着问题去学习,就会有探索的动力,收获的喜悦。我们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应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并用他们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去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创造自主学习情境,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善于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通过一篇篇课文教学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比如: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引导他们,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我们讲解。学生经过启发,积极性就会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强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积累的多了,理解能力就增强了。我们要尽量多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总之,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想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确,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也可以说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老师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
学生在细细地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了。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随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篇五
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英语教学中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它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求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应得到提高。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英语教学中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它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求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应得到提高。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新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语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和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为此,我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规范入格训练 英语阅读教学在复习、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磨砺意志、陶冶情操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中心意思较完整,各种语言现象比较集中,能提供形式多样的习题内容的材料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时,设计一些较为典型的题型,包括研读写作顺序、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辨析语段中语言运用的不同表达方式、注重基础知识在语段中的综合考查。
基础知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面。考查学生学习基础,仍可借助于语段,如语段中生词的注音、解释,各种语法现象,词的用法,构成方式,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句子和句子成分,句式的转换,复合句等知识在语段中都可得到综合考查。
二、采用多样的训练形式 在训练形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单就一个语段本身而言,可采用口头的讨论或问答,或者书面答题,还可采用联想式,让学生从本语段联想课内、课外或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使教、学、练相结合。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语段的能力,也培养了其认真读书的习惯,加强了学生的自读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自觉性。
三、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掌握课本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训练阅读的目标和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
通过训练,学生的视野开阔了,阅读兴趣也提高了,知识面也随之拓宽、加深。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随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篇六
;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中学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决定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需要大量通晓英语的翻译人才;走向世界和各国人民往来交流,同样也需要外语人才。一般来说,科技工作者接触英语最普遍的途径是阅读和翻译英文科技资料,这些未来支撑起国家明天的科技人员、攻关人员,皆来自今天在校的中学生,因此,中学英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英语的能力是高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有人认为,阅读就是用不出声的口语念念文字;又有人认为,阅读是消极的语言活动,主要是视觉的感知活动,只要集中时间训练一下眼睛活动,就可以提高阅读水平;还有人认为,阅读主要是词汇量问题,只要能扩大词汇量,阅读就自然不成问题。这些说法都是很肤浅的,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否定了加强阅读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辩证关系。我们认为,阅读不仅能把已学的单词、短语得到多次的重现,句型和语法得到综合运用,而且有助于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中的习惯用法、动词的搭配、时态、介词和冠词的用法等,如果仅仅是通过句型和一般语法规则的讲解或听说训练,而没有较长时间的、较大量的阅读是很难持久、牢固掌握的。可见,加强阅读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尝试,以期抛砖引玉,得到指正。
根据《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中阶段是以阅读为主的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我分三步走,即以课文为中心,按程序、按教学活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预习课文;第二步精读、串讲课文;第三步复习和综合练习。然后按照这三个步骤特定的教学要求,再分几个大小的教学层次进行。
第一步:首先集中预习和教学单词,然后预习课文,并进行课文听力训练,最后用英语复述课文。这部分的教学活动除讲解单词外,其余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的。
第二步:首先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然后串讲课文,其中包括文章背景材料、常用词和词组的习惯用法、重点句子和语言结构,以及修辞手法和作品欣赏等,最后听写课文。这一教学活动虽然以教师讲授为主,但绝大部分还是在学生已能熟读课文、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和难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妨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而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积极且主动的。
第三步:先在课文语言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巩固性操练,然后进行与课文相近的课外补充读物的阅读和综合练习,取材上可有人物类、故事类、科普类、各学科渗透类、政治经济文化类、新闻及广告类等。其中大部分活动也均是在教师指导之下,由学生自己进行的。
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集中教授单词,把施教的侧重点由传统的单一领读转移到新旧词汇的音、形、义以及用法的讲解、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上来,这样做既避免了单一刻板、枯燥无味的领读,又融合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了对单词的印象,因而收到了较好的记忆效果。
比如在教授单词disagreement时,我并不急于教学生拼读,而是让他们找出熟悉的词根agree,叫他们说出其词性和词义,然后说明前缀dis-可改变词义和后缀-ment可改变词性的作用,进而构成disagreement。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构词规则,同类新词的学习和分析能力也就提高了。同时,我还注意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启发引导他们收集和整理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形词和同形异义兼类词的词以及按不同读音规则和使用范围分类的词汇。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比较分析中,领会到自己动手所发现的乐趣,他们识记单词、扩充词汇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对他们学好英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要学好、教好一种语言,只凭每天四十五分钟的教学实践,而没有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训练是远远不够的。然而,要求学生进行课外的预习、复习,单从课本到课本,而没有其他语言工具书的帮助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要求每个学生尽可能人手一本词典和一本与教学阶段同步的语法书。为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教他们。
在集中预习和教学单词以及课文听力之后,我要求学生借助词典预习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先笔头后口头的课文复述操练,且要求学生课后借助词典把全篇课文译成汉语,在串讲课文遇到使用频率较高且多词性多词义的单词时,叫学生当堂查阅词典,看谁查阅快、说出词义用法多等,使学生在这富有竞赛意义和兴趣的学习氛围中训练和提高了查阅字典的技能。
在预习课文阶段,我反复地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渐渐形成对于整篇课文朗读及整段对话的语流印象。经过几次听力的反复训练,再加上课后的自我朗读练习,学生基本上能较为正确地朗读课文和进行情景交际了。
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作口头复述课文的准备,然后进行复述。这种朗读训练多了,学生就形成了条件反射,碰到新课文或同等水平、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朗读起来就比较流畅了。同时,有流利的朗读作基础,背诵课文也就容易多了。
四、培养学生整理笔记和独立复习的能力
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初学者掌握一定的语音知识、语法规则,还要求初学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及其一般和特殊的用法。仅有书本,没有笔记对这些词汇知识的分类、综合比较、例证等内容作课外复习的依据,有限的课堂教学是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学生在做笔记时,把所感知的智能信息通过眼、耳、脑、手的协同动作转化为文字信息,复习时又在实践中通过感官转变为智能信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学生在运用时便能得心应手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开发智力活动的有效手段。同时,我还要求学生不但听课时注意力要格外集中,而且要认真做笔记,而学生也能及时地、较为详尽地做笔记了。
在整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结束时,我根据新旧课的情景内容变换形式,编出些综合复习练习,再让学生进行巩固性的课堂练习,使该课的词汇知识、语法项目形成他们永久的记忆。
通过阅读教学的有序进行,学生的阅读速度越来越快,阅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不到一个学期,学生就能凭借所掌握的词汇、较详尽的笔记、工具书等自学课文及其他相关的阅读材料了。终考时,学生在词汇知识、句子翻译及阅读理解等题型中的失误率也降低了。我相信,在目前高考、中考阅读理解题型占分重的情况下,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会有所侧重。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博望区丹阳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学随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篇七
做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有爱岗敬业的思想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还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了解现代化科技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另外,需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育中勇于探索,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觉得听你的课有趣、有味,从而能够自觉地、认真地投身学习。
有人提出“要通过知识的教学,不断发展孩子的智力素质,把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看来,知识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驾驭知识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想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本质的联系,掌握内在规律性,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更看重对哲理的发现和汲取;三是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构建和谐课堂,其实我们在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方法时也能深深体会和谐课堂带来得高效率,视学生为朋友,视学生为伙伴。老师和学生,只有年龄上的差异,没有地位上的级别。这样的课堂,学生情为所动,教师情为所开。从形式上看,师生不经意间快乐的畅游于知识的海洋。学生的学习是潜意识的,自觉的,主动的,快乐的,高效的。其实我在网上观看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也能深深体会到这种和谐课堂的气氛,他们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我们很难分出哪个是老师哪个是学生,只见他们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无拘无束,平等和谐,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有怎能不乐意学习,效率又怎能不高呢?我想让学生发现真理,就需要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只用相对的适当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单一的交流形式,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使学习感到自由,自然就会成为交流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同学,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种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见解。在交流中,学生不断地被同伴认可,一次认可就是一次成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这种良好的情感体验的不断实现,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从而得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