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读下面的文段,给加点字注音。
唐朝( )的时候,吐蕃( )的首领松赞干布派大臣( )到唐朝去求婚。使臣凭借智慧,求婚成功。 文成公主从京城带上青稞、豌( )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 )子和各种( )耕种技术进藏了。他们跨过大河,走过沼( 泽,翻过高山,终于来到西藏,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 )成了夫妻。
二、我会填。
一条条( ) 一座座( )一程程( )
一片片( ) 一匹匹( )一段段( )
三、文成公主进藏经过 、 、等几个地方。
四、请你填一填动词,并背背这几句诗。
( )过一个个岗,( )出一件件衣裳
五、你能补着写一写吗?
1、在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文成公主。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
2、过沼泽地时,文成公主 ,所以,路纳的牛羊 。
3、听到松赞干布死了的消息,文成公主 ,她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因此, 。
4、乃巴山挡住了去路,文成公主就 。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文成公主的脚印。
六、用加点字仿写句子。
1、唐朝皇帝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
① 这个城市,连一条小路都这么干净,不用说,
② 都这么 ,不用说,
2、文成公主想:即使松赞干布真的去世了,我也要去看看!
即使 ,也 。
七、修改下面病句。
1、王宇与李晶进了教室,老师对他说“去办公室,把粉笔拿来”。
2、桂林的漓江、北京的故宫是名胜古迹。
3、南京和北京是我国的七大古都。
4、大家完成了并记录下今天的作业。
八、阅读训练营。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来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1、请在文中的方框中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3、3、用“/”把第二段分成两层,并写出每一层意。
4、4、从这两段文字的描写,可以看出文成公主是一个 的人,也表现了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 和 之情。
5、为什么从文成公主进藏起,西藏才有了更大的发展?
九、阅读拓展。
“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三千八白种粮食,带到咱们藏土。藏地从此开始,种上了各种粮谷。
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五千五百名工匠,带到咱们藏土。给西藏地区工艺,打开了发展门户。
1、 诗中写到文成公主都为西藏带去了什么?
。
2、 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出西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爱戴吗?
我能读准字音。
我知道应填哪个关联词语。
即使……也…… 如果……就……
a.( )松赞干布去世了,我( )要去看看。
请你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哎呀 松赞干布已经死了 你还去干什么 乌鸦说
我能完成下列各题。
1.松赞干布是 的年轻将领,文成公主是 朝皇帝的女儿。
2.文成公主从京城带上 等种子和各种 技术,还有许多 ,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
4.松赞干布在 隆重地迎接 的文成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把这个故事简要的写下来____
早上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
《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唐朝皇帝答应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展现了文成公主智慧、勤劳的形象,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的内容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唐朝、西藏、大臣、求婚”等词语。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文成公主的形象。
教学的难点则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 激趣导入,在图片中感知故事
二、 整体朗读,在阅读中了解内容、
三、 细读文本,在交流中了解形象
四、 积累运用,初步学会复述课文
下面我详细介绍课堂教学的过程:
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环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我用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2、读后想一想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环节: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随机进行小结,梳理文章脉络:课文主要写了求婚、考验、出嫁、结婚四个部分。
第三个环节:随后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个部分:课文中还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环节——考验求婚者,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部分,看看唐朝皇帝是怎么考验使者的。随后我引导学生交流:首先请吐蕃的使丞为小马找到母马,然后是请使丞在500个同样穿戴的姑娘中找到文成公主,这个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复述考验使者这部分内容,为下面初步学会复述课文,解决教学难点做了铺垫和方法指导。
下面我重点介绍第三板快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引导:考验没有难倒使者,但是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确是艰辛的,文成公主在去西藏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读一读这一个部分。随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细读第5—12自然段的内容。
1、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文成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成一座桥。
研读这句话的时候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成公主的勤劳和智慧,并进行朗读练习。
2、 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了过去。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研读这个句子,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民间故事的神奇以及用夸张手法表现出的文成公主的功绩。
3、 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手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
“同学们,朗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体会文成公主的动作和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心理的描写,体会文成公主对于松赞干布的情意,虽然还没有见面,但却早已怀有深情厚意,多么富有感情的文成公主呀。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同学们,把我们的体会融进句子,用朗读来表达文成公主的这份真情厚意。
4、 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
在以上四个重点句子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民间故事的神奇与文成公主勤劳、智慧的形象和对西藏人民的不朽功绩。随后进行小结:同学们,一位怎样的公主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你的眼里?学生展开交流,我随机引导并进行小结:多么勤劳、智慧和富有感情的文成公主,更重要的是她为西藏人民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指导学生复述的过程中,首先交流“考验使者”这个部分的复述方法,就是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复述,然后总结归纳“文成公主进藏”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最后请学生练习并简要复述课文。因为在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板块已经对复述方法有了指导,并进行了练习,所以学生应该能较好的完成复述,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以上就是我对《文成公主进藏》的说课设计,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1 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引导同学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同学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一课时。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敬,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1、 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同学分局部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 交流疑问。
a.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 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同学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2、 自身练习讲述。
3 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同学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这篇民间故事讲了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事。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本节课设计采用板块式,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难。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⑴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⑵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
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复述故事。
1.导语激趣: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课外拓展。
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五、课外作业。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一是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遇途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并能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语句;
2、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做好记号。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词语集锦
大臣 使臣 松赞干布 求婚
吐蕃 路纳 乃巴山 达尤龙真
绢花 青稞 豌豆 沼泽地
2、理清课文的脉络
最后一个自然段呢?
(引导学生炼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板书:求婚 进藏 贡献)
(2)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理清先后顺序。)
(搭桥过桥 撒羊毛 遇到恶乌鸦 、神鸟 背走乃巴山 指名板书)
小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
(3)学习倒数第2自然段。
体会“终于”的蕴涵。(力尽了千辛万苦、不容易)
师: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a、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b、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4)文成公主进藏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四、巧设话题,交流阅读感受
1.设置话题。
师: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
2.自读自悟。
师: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边读边体会,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
3.交流感受。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了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1)文成公主进藏带了哪些东西?
带了农作物的种子: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
带了能工巧匠:铁匠、木匠、石匠等;
(2)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检查,板书:
①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找了一段树干搭成一座桥。
②遇到一片沼泽地——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
③遇见一只乌鸦谎说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屋写血书纪念。
④乃巴山挡住了去路——把乃巴山背到旁边。
(3)遇到了这些困难时,文成公主是怎么想的?是怎样克服的?
4.画龙点睛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西藏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发生的系列变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
五、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六、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反思 :
1、本课教学中,教师放手还不够,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太多。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使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够,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这篇课文主要写文成公主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情节动人,深受学生喜欢,通过读文学生感受到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但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学生学习时需要足够地背景材料,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成公主伟大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