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读书过程中感悟和思考的总结,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情感、有观点的读后感?请跟随我的步骤一起来探讨。下面是一些读者撰写的读后感,有的感悟深入,有的观点新颖,希望能激发你的灵感。
《做幸福的老师》这本书,里面的每个故事都那么的令人值得深思,值得回味,教师职业是最日常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琐细得让人不愿复述,甚至总被人视为重复性的劳动,然而王三阳教授却从日常的看似琐碎的教师生活流程中看出了创造与自尊。作者不仅发现幸福,而且系统地探讨了教师幸福的内涵及其表现。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我们需要懂得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满怀理想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才能感受教育的快乐。当自己在一种幸福的状态下工作生活,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快乐的,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可爱的。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更加用心工作。用自己的“有为”来获得学生的爱戴,收获工作的快乐,才能领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丰厚含义。
面对我们的问题学生,接受慢,有很容易遗忘,作业不好好完成,我们的老师,怨天尤人了吗?埋怨学生不学习,不听话,难以教育了吗?没有!实际上,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
有位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了染坊的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逢上晴天她担心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逢上雨天,她又深怕小女儿染出的布晾不出去。一个聪明的人告诉她:“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啊!下雨天,你大女儿家的生意兴隆,大晴天,你小女儿家顾客盈门!哪一天你都有好的消息!”老太太听了很高兴,是呀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属于每一代人的最伟大的发现。
从事帆船运动的朋友说:“当一个人在大海中航行时,他当然不可能改变海面的风向,但他却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船上的风帆,让自己一直向目的地驶去”,因为我们无法改变现实,改变环境,唯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比尔·盖茨说过:“生活是公平的,你要去适应他。”也就是说,欲改变学生,必须从我们自己开始。其实真正改变了自己,也就在改变着学生,改变了社会。”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王三阳老师学习,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做一名幸福的老师,用我们的执着,用我们的智慧,用爱与宽容,在成就孩子们的同时,成就我们一生的幸福。
在这几个星期我都在读一本,它叫――《幸福来临时》。它是由著名德国作家米亚姆?普莱斯勒写的,而且这本书曾获国际大奖,当然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翻开书,在目录里我看到,每一章的名字都是一个警句,有“宁要穷人做朋友,不要富人做敌人”、“思想是黑色的,心里就不会明亮”……这些警句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想快点读完这一本书,了解这些警句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有:哈玲卡.伊丽莎白.雷娜.乌尔班小姐等人。其中我最希喜欢哈玲卡和乌尔班小姐,因为哈玲卡很喜欢打抱不平,而乌尔班小姐对大家的处罚是十分的轻。其中我很讨厌伊丽莎白,因为她总是那么吝啬,那么小气,那么自以为是。
我从这本书中有很多人生的道理感受到了书里的一个个故事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又一个警句的意思,不过有一些人生的道理是要人琢磨一生的,当然假如有一天哪个人告诉了我我也会感激不尽的。
书里的知识永远的学不完,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哟!
一个老人在和死神赛跑,他那最后一个梦想,为何那等精神,死的那等安详.这一切都流露在《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扉页上.
一个老人离死亡仅只六个月,但他还有一个梦想:为老伴写本书,是他和老伴一起生活的五十年.他每天与死神争夺时间,拼命的写着.老伴每天陪着他,寸步不离,灿烂着他的最后的六个月.他在书上写着:握着爱人的手离去,在天堂的花园里约会。
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是这个信念给了他动力。他一直不放弃,他要战胜自己,相信着,坚持着,努力着。他对自己的生活和爱情充满着热爱,即使他多么的朴素,但那一行行充盈着美好的文字中,使人感动落泪。
他实现了他最后的一个梦想。为什么有的人死时那么痛苦,而他却那么安详,这就在于他的梦想。不管你的梦想是大是小,是俗是雅,只要它不是邪恶的,那么怀揣梦想的人就是幸福的,而没有梦想的人是可怜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老人幸福的梦想。
是啊!有梦想的人活着非常充实,在珍惜着一分一秒,总想着我的梦想;而没有梦想的人只是在虚度年华,所以,我们人人要有梦想。
书是沙漠中的露珠与甘泉,滋润长途跋涉者的心田;书是常年盛开的花朵,向世界传送它的芬芳;书是每个人形影不离的朋友。书,是黑夜中的路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并伴你走向成功。所以,我爱读书。
今天我又读了一篇《这也是幸福》。《这也是幸福》主要讲了作者的妈妈非常的爱唠叨。无论大事小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对的事错的事,她都要拿来说上一番,作者对此非常讨厌。一次,作者的妈妈长途出差,作者非常高兴。但麻烦也随之而来:第二天,由于没有妈妈的唠叨,上课迟到了半个多小时,还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回到家后,没有妈妈的唠叨,屋里冷清清的,更没有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
此时作者深深地回想起了妈妈唠叨的一幕幕。因为有妈妈的唠叨,才不会感冒,才不会得病,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读《这也是幸福》一书,让我明白妈妈的唠叨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关心、呵护,有妈妈的唠叨才是一种幸福啊。
对啊!十有八九的孩子都会嫌自己的父母太唠叨了。但是,这唠叨中却蕴含了人间最真诚的情感。珍惜这唠叨,不要让它失去后才悔悟。让我们做一个优秀、懂事、听话的乖孩子吧!读《这也是幸福》让我真正懂得爸爸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读《这也是幸福》让我懂得一定要学会感恩,学会尊敬长辈,学会尊敬老师。
滋养我们心田的是书;传送世界芬芳的是书;我们的挚友是书;照亮我们道路的是书。是书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尊敬长辈,学会了尊敬老师,所以,我酷爱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以书为友,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我利用假期读了肖川老师所著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翻开书目,我就被吸引了,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幸福教师的“兵法全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颇有感触,文章内容丰富,文笔清晰,构思精巧。正如书中所说,教育是打造灵魂的事业!追求卓越是教师体现教师职幸福的过程。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教师,教师应该树立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正是各种任务和压力,不断进取,从身边小事做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优劣。在工作岗位上,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第一辑的开篇絮语中,作者谈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把我们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而“学校教育不能让自己的学生胸中充满雄心和壮志,那么,这将是最失败的教育!”真是语出惊人!原来我一直以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呢。作者高瞻远瞩看教育,给我们指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是啊!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很难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要培养卓越的学生就要做卓越的教师。如何做卓越的教师?作者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进行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如开发潜能,爱岗敬业,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博览群书、加强研究等。其中对我思想触及最大的是第二项修炼“爱我所选终不悔”。回想自己从教15年的经历,虽然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岗位,而且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凭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啊!既然不能“选我所爱”,那就干脆“爱我所选”,因为“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是一种不仅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具有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职业。”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直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束。
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第二辑“做幸福的教师”。作者用轻松活泼的笔调,生动流畅的语言,巧妙地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其中,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如何学做幸福的教师。如作者说:“不是你面对的东西决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对的方式决定你的幸福”。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有: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工作,学会开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学会开心地工作对我们的指导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难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们将本职工作当作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我们就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乐!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承受冷落,学会历经磨难,学会创新工作,我们就能体会“工作着是快乐的!”的内涵。
当然,本书中还有一些部分专门叙写如何做会育人的班主任,如何做会当家长的教师等等,时间关系,我还没有认真阅读,但其中的一些精彩语言我已摘录如下,以便以后细细品味:
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
有同行说:“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一会儿促膝谈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这次全校同读一本书的机会,好好研读,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不断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这本书中谈到了生本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为此,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动脑、想办法,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余华的文笔无疑是老辣的,没有煽情,没有故意造势,一切的情节都那么顺利成章地连贯下来,一切的人物都那么鲜明活泼地站稳脚跟。
像电影一样地记叙,福贵的一生就戏剧化的上演,大起大落。幸福吗?幸福。悲痛吗?悲痛。看完后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像打翻了油盐酱醋,五味杂陈,又像被揪住了心,一阵哽咽。
我是不明白的。他的生命就像是残荷,偶尔晴日它便可以温暖身躯,那短暂的幸福一瞬即逝,而晴日后紧随的或大或小的暴风雨却又将它击打地体无完肤。当残荷行将就木时它却依旧挺立,向世人昭告:我还在!我不悲痛!我,还幸福!
或许是我认为的悲与他轻松地笑,丝毫不计较地讲述形成的对比让我迷惑,他怎么放下?
我看到了纷乱特殊年代中顽劣的福贵走向成熟,看到了同一家医院,同一间房逝去了身边不同的人。同时像是命运作祟,他有苦根,凤霞……这些让他甜蜜的人。
他只剩瘦骨嶙峋的自己和老牛,他是残荷,风雨飘摇的残荷,幸福的残荷。正因困苦才愈显幸福之珍贵;正因年迈才愈显人生辉煌。他是风雨中的巨人,他伫立不倒;他是平凡中的伟人,他淡视苦痛。生活无疑困苦,但为什么而活?享乐?亦或是成就?不,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它让人品尝到了千年困苦后的一丝喜悦,它让人倾听到了万年旱地中的一滴清泉。
兴许你认为入不敷出,但这就是人生,苦难后的平淡,清醒后的意愿。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地过,那么为什么不去学残荷,在微笑中使活着更加美好。
初次听闻这本书,是从我大学本科的好友灰灰那里,她极力的推荐这本书,说喜欢这本书的调调。起初我以为它只不过和大多数那些所谓的文艺差不多,并没有太在意。直到那天看到大冰要来广州签售,我告诉灰灰,大冰要来广州,她问,“你去吗?”我知道她很想要,就说,“我看情况吧,你想要吗?”她说你去的话就给我带一本呗。那既然这么说了,我是肯定要去给她拿到的。
签售那天下午,广州下起了小雨,大冰给我们讲了些故事,唱了两首歌。那时候只觉得大冰讲的虽然轻松,不改他主持时的幽默,可是他的文字里、歌声里,我读到的满是忧伤,后来发现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自签售会后,突然疯狂的喜欢上《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和《乌兰巴托之夜》这两首歌,尤其喜欢《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里的那句独白,“如果有一天你找不到我了,你会去什么地方发呆。”自打那轻轻的碰触,打碎了我长期封闭心中的忧郁的壳,我的情绪便开始崩塌,直到读完整本书,才恢复了心中的平静。
签售的第二天,是所谓的光棍节,也是大家的购物节,而我早就认为这不过是平常的一天,跟每一天都一样。只不过受台风“海燕”的影响,天气总有些阴郁,应了这“光棍节”的景,也应了我那无名的忧伤的心境。大清早的来到实验室,坐在靠窗的位子上,吹着阴阴的风,品着内心四溢的忧伤,并不那么急着把它驱散去做日常的学习、实验。我想任性一天,感性一天,听着这两首歌,读着《他们最幸福》,慢慢的打开我内心尘封已久的那篇土地。
读到前面几章,起初觉得忧伤,眼眶噙着泪,好像一不留神就会喷涌出来,我明白,那是感动,为故事里他们的曲折命途,他们的固执执着,他们的性情,他们的情深义重。静观己身,在这忙忙碌碌,纷繁吵杂之中,我都不记得有多久没有窥探自己的内心深处了。而如今,借着这本书和这两首歌,重新打开心里的门,看到内心深处那个世界,那片向往的土地。
一个上午读了五十来页,我打电话给灰灰,说我整天看的都想哭,不是悲伤,是感动。我的内心世界里本有就有忧郁的种子,只是近些年我好想把他们都装在一个壳里面,就好像外面是开朗的阳光,壳里面包裹的是容易感伤的忧郁,时间长了就要爆棚,过些天就好了。她说她明白,她说你今天把整本书看完就好了。我说我舍不得那么快,她说你可以以后再拿出来再读一遍。她跟我的性格很像,但她比我睿智,所以本科的时候虽然交流不多,我们很容易就认定了是一辈子的朋友,是我们都坚信的男女之间纯粹的友谊。最后在心里骂了她一句,你个混蛋,大冰18号就去杭州,你非要我这么折腾!大中午的我还得去给你寄书!其实是想谢谢她,让我接触到这本书。
果真如她所讲,读到后面,读到成子的故事,一会儿觉得好笑,一会儿为他的险境心里一紧,读到王博和甜菜的甜蜜和不易,一会儿微笑,一会儿流泪,还有白玛央宗,还有鹏鹏和老狼。我的心里,慢慢变得宁静,我现在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我敬畏所有有信仰的人所信仰的神明,我深知我内心深处有一片宁静的海,一篇像羊卓雍措湖一样宁静的海。
这本书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想是因为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些东西跟我们自己的很像,只不过随着日月累积,我们把它藏在内心深处的什么地方或许自己都遗忘了。他们真实,所以他们可爱,他们真性情,所以我们读的动情。我欣赏他们,有勇气有胆量过着清贫的生活,即便是人生曲折,也从容面对。我不知道他们过着是否真的幸福,但此刻我同样感叹,他们是最幸福的吧!他们幸福,一定是因为他们内心世界是富足的吧。
最后我也听懂了大冰歌里唱的不是忧伤,是大爱,是对我们这一代80后90后的鼓励。他让我们相信,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不需要走的那么急,慢慢的去欣赏一路的风景不是更好嘛,人生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自己过着我们向往的生活;让我们相信我们内心深处有一块净土,像《乌兰巴托之夜》里唱的那样,那里“歌儿轻轻唱,风儿轻轻吹”,且不要让浮躁遮住了看到它的眼。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路,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和胆气,那么毅然决然的选择放弃实用主义,但我坚信,回归内心的宁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走的路。我想也许有生之年,我会回威海老家,在海边开个茶社或者旅社,随便什么都好,每天可以静静的看看夕阳,散散步,出吹海风就好。我也想去丽江,不为了喝酒,不为了艳遇,听听歌、晒晒太阳就好。
最后想说的是谢谢大冰,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来痕迹,快乐的、感动的、幸福的……。